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广播电视行业前景如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广播电视行业前景如何范文1
关键词:新形势; 广播电视; 生存与发展; 探析
广播电视在社会中的存在是我们党的文化宣传争高低,所以需要有效的抓住一切机遇,进一步深化有力的进行改革,将我国的广播事业做大更大更强,这样才能够给予我国的广播电视的发展明确一条正确的发展方向,针对目前新形势,笔者做出以下探讨,与大家进行共同探讨。
1 广播电视要以社会效益为己任
新时期想要有力的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相互统一,笔者经过有效的分析认为,关键还是需要把握好四个关键点原则,下文便是笔者分别做出的详细阐述。
1.1 政治性
广播电视面对当前新环境,其首要的职责并不仅仅是将党的政策方案以及法规等有效的传入到人民群众当中,而且还要将人民群众具体实施党的政策方针过程,以及所取得效果和群众的呼等进一步的给以有效的反馈,那么广播电视在此就是一种连接我国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针对这一点,最为重要的就是需要正确的坚持政治导向,是否摆正了正确的政治导向,与社会舆论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对于自身而言也具有的极大的影响。
1.2 大众性和社会性
广义上我们可以看出广播电视所服务的对象是包括社会当中所有的人,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出它的第一属性就是大众属性,其也是社会在不断发展过程当中所形成的产物,广播电视在社会当中存在的第一责任就是将所有的人员引向正义,所具有的要求就是让大家都符合伦理道德的正确轨道,然而却是万万不可产生与之相反的作用,能够有效的将人们心中对于正义和邪恶以及真与假等能够有组合明确的判断能力。广播电视在社会当中发展需要更多的宣传和报道实际生活当中的人和事,也更是需要牢牢抓住大众性和社会性这样的关键点。
1.3 知识性和艺术性
现在有很多的地方电视台,对于知识性和艺术性的整体构思都普遍的相对缺乏,因此针对知识性和艺术性方面多举办节目将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尤其现代社会人们对于广播电视当中所存在的这两点的要求更是日益见长,相对而言那些既无系统枯燥无味的节目在当今社会当中已经没有可以发展的市场,不管其是否具有好的主持人以及好的节目选题,如果缺乏一定的艺术性包装,那么在社会当中不会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欢迎。所以,对于专业人才所有的高素质以及修养就应当放到最为重要的位置,只有广播电视人才在其思想当中具有了高素质艺术性,那么广播电视才能够出现更高的艺术性作品。
1.4 服务性
广播电视在服务的过程当中并不是针对一个人活着一件事情进行服务,而是针对整个社会进行有效的服务,由此我们会在广播节目当中不仅会见到广告的面目,而且还有录制节目的形式,由此广播电视已经将社会服务型和经济效益之间架起了一座连通的桥梁,时期两者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契合的局面,并且在这样的一种局势下还产生了相当可观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那么,作为广播电视部门,对于服务意识就需要进一步的牢固树立,面对相互合作者就需要主动的提供真诚的服务,那么对于服务型节目的发展前景将会更加的广阔。
2 广播电视要有“经营”的发展思维
2.1 要有产业意识,有经营广播电视的思维
如何经营好广播电视这份产业,就要求我们有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思维。笔者经过有效的分析认为,首先就是需要找到产品适销的对路,这样子才能够有效的赢得整个市场;其次,更是需要利用质量在市场中取得胜利,这样在市场当中才能够站稳脚跟;最后,在启发的过程当中需要具有深远发展的目光,针对新产品需要适时的给予推出市场,这样在市场环境当中才能够永久的利于不败之地。所以,想要提高收听率,就必须全面了解观众的需要。与此同时,还需要有效的抓住时机,能够切实的制定出有效的发展计划,而且不管是在硬件设施的完善,还是在队伍建设的优化,都需要进行纳入到现代企业管理轨道,为将来的发展储备良好的物质与人才资源。
2.2 要多渠道探索创收途径,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广播电视需要利用多渠道了进行有效的探索,在社会当中有力的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当务之急要与市场相结合,开辟相应的消费类节目。一方面能增加创收,同时也给观众听众提供大量的实用信息和专业知识。其次利用广播电视传媒优势,以扩大广告、提供技术服务、创办实体等方式扩大创收。其三是抓好网络建设和开发,在传输广播电视节目的同时,适时开办多项服务。
3 人事制度的改革和管理是广电发展的关键
3.1 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机制
实行全员聘用聘任制和末位淘汰制,逐步建立一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广播电视行业特点的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组织合理调配、配套措施完善的管理体制,作到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
3.2 进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建立新的广播电视管理、运行机制不是一次性的、单方面的变革与创新。要打破部门界限,对内部机制进行整合,把功能相同的机构合并,建立上规模、专业化的分工体系,增强广播电视整体实力。管理职能要从过去单纯的管理人、财、物转变到管理资源、规范市场和调整经营结构上来,制定出节目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和考核计酬方法。改革的重点是实行成本核算、设备有偿使用等。通过成本核算,树立和倡导节目制作的精品意识以及面向市场办广播电视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万明,张勇,常颖. “三网融合”格局分析与预测——2008年国办“1号文”解读[J].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08(05).
[2] 张海涛同志在2010年CCBN中国广播影视科技发展主题报告会上的讲话[J]. 广播电视信息. 2010(04).
[3] 祁麟. 三网融合广播电视新业态——第九届中国广播电视数字新媒体高峰论坛综述[J]. 视听界(广播电视技术). 2010(05).
广播电视行业前景如何范文2
一、坚持社会效益第一是广播电视生存之本
我国的广播电视业是各级党和政府的"喉舌",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负有社会教育使命。因此,它不可能像国外的广播电视一样全部推向市场,节目也不可能全部由市场来决定取舍。坚持社会效益第一,是我国广播电视生存、发展之本。但是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观点来观察、考虑向题,就不能不考虑听众、观众的精神食粮的多样性。因为没有人听、没有人看的节目,肯定是没有社会效益,没有经济效益的。那么,如何在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广播电视节目既使大家喜闻乐见,又不“追风”、“媚俗”呢?
其一是政治性。我国的广播电视从它诞生开始,就是执政党打击敌人、教育鼓舞引导人民的工具。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广播电视既要把党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传达贯彻到人民群众之中去,教育引导人民群众怎样去遵照执行,又要将人民群众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实施过程,以及取得的效果和他们的呼声要求反馈出来,成为联接党和人民群众的桥粱。对此,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广播电视在代表了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的同时,也就有了自身生存的基础和发展前景。
其二是大众性和社会性。广播电视的第一属性就是大众性。广播电视是社会化的产物,它的第一责任就是把人们引向正义的、符合道德与伦理的正确轨道上来,而不能产生相反的作用,提高人们辨别是非曲直、邪恶和正义、真与假、伪与善的辨别能力。大众性和社会性决定了广播电视要多宣传报道社会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倡导“三贴进”。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东方时空》等栏目之所以受欢迎,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抓住了大众性和社会性这一关键。
其三是知识性和艺术性。现有多数地方台,缺乏对知识性、艺术性的整体构思,既无系统又少趣味,呆板僵化,枯燥无味。因而办知识性、艺术性节目大有文章可做,大有潜力可挖。特别是现在人们对广播电视的知识性、艺术性要求愈来愈高,粗制滥造的节目已越来越没有市场,再好的选题,再好的主持人,如果缺乏艺术的造诣和包装,也不会受欢迎。因此,一定要把提高专业人才的修养和素质放到一个重要位置上来,只有有了高素质的艺术人才,广播电视才会生产出具有高度艺术性的作品,才会制造出好的“精神食粮”。
其四是服务性。广播电视的服务不是特定的专对一人一事的服务,而是一种对社会的整体服务,它们有的以广告面目出现,有的通过制作的节目形式出现,已经形成了一种提供社会服务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形式,并产生了相当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广播电视部门,一定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主动地为合作方提供真诚有效的服务。如果我们能真正做到让服务深入到市场和生活领域当中去,服务性节目的生命力将会更强。
二、有“经营广播电视”的思维是广播电视发展之基
首先要有产业意识,有经营广播电视的思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随着国内外竞争的日趋激烈,广播电视的产业属性已被越来越多的广播电视同仁所认识。如何经营好这份产业,就要求我们有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思维。这就好比一个企业要生存发展,首先要有适销对路的产品,这样才能赢得市场;其次要以质取胜,这样才能站稳市场;再次要有远景规划,适时开发新产品,才能永久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我们要赢得观众、听众,提高收听收视率,就要了解观众需求,生产出广播电视精品。同时,要抓住有利时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要在硬件设施的完善和队伍建设的优化上逐步纳入现代企业管理轨道,为将来的发展储备良好的物质与人才资源。
其次要多渠道探索创收途径,为广播电视发展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当务之急要与市场相结合,针对市场趋向,开辟相应的消费类节目。例如视频点播、股市行情等,一方面能增加创收,同时也给观众听众提供大量的实用信息和专业知识。其次利用广播电视传媒优势,以扩大广告、提供技术服务、创办实体等方式扩大创收。像湖南广播电视台在自身广播电视节目办的异常活跃、新颖的同时,它的第三产业诸如世界之窗、宾馆等也十分庞大,为弥补事业发展经费不足,解决就业门路等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再次是抓好网络建设和开发,在传输广播电视节目的同时,适时开办多项服务,如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
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和内部管理,这是广电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媒体的竞争说到底是节目的竞争,再进一步讲,是人才的竞争或者说是智力的竞争。一个名播音、一个名主持人会带动一个节目甚至一个台的收听收视率。我们一定要对现行的人满为患、人浮于事、近亲繁殖等诸多不利于广电生存与发展的现象,予以扼制。否则,我们就生产不出精品、经营不好这份产业。
其一是要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全员聘用聘任制和末位淘汰制,逐步建立一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广播电视行业特点的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组织合理调配、配套措施完善的管理体制,做到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
其二是进行分配制度改革,彻底打破“大锅饭”。实行“按岗定酬、按职务定酬、按产质定酬”的分配方法,改变上班与不上班一样、干与不干一样、干多干少一样、干好干坏一样、能干与不能干一样,甚至干事的与捣蛋的一样等不良现象。
广播电视行业前景如何范文3
1.1可靠
广播电视无线发射系统的稳定性都要大大高于以往所用的发射技术,并且经过相关科研单位和技术人员的不断完善和优化,与其相关的软件技术和硬件设备也越来越先进。
1.2安全
在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过程中设置了专用的系统网络,并对相应的网络权限进行了划分,同时还设置了备份和恢复系统,对整个工作流程进行了,严谨的考量和科学的设置,充分保证了广播电视系统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1.3智能
随着数字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也越来越智能化。在广播电视无线发射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自动完成对相关信息的检测和采集,为控制管理工作提供了便利,大大促进了系统整体运行效率的提高。
2.数字时代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2.1校对技术上存在的问题
广播电视无线发射设备在当下的数字广播电视市场中具有非常好的市场前景,其在运行过程中是要做好对数据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虽然我国无线发射设备经过科研人员的长期努力,已经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但是在校对技术方面,我国的无线发射设备校对技术方面的局限性相对较大。例如在无线发射设备工作中,可以通过测量对比发射设备的实时热量与故障出现时的热量来评估分析无线发射设备在超荷载时的热量值,进而实现对发射设备问题的有效预防,在这一方面技术还存在一定不足。因此在今后必须重视对校对技术方面的研究,使其尽快达到或者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2.2广播电视无线发射还不能达到无死角覆盖
在当下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的稳定性、智能性、安全性和抗战灾害能力比以往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和进步,所以其利用空间和价值都非常大。但是在当下人们对于广播电视信号移动接收还不能达到人们满意的效果,广播较好,电视就弱了。如何加强电视无死角覆盖,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3.数字时代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的探讨
3.1对无线发射校对技术的改善
在现阶国内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一直处于不断发展中,有很多新的技术被研发出来,但是其必须通过相关验证才能够发挥出正确的作用和价值。因为技术方面的限制,所以在具体的数字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应用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和阻碍。尤其在校正工作方面的问题,校对技术与国外相比存在显著差距,但是在现阶段技术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系统来进行远程校正,这大大促进了工作效率的提高。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数字广播无线发射技术的效率和质量,还需要加强对校对技术这一方面的研究,不断对其进行优化和完善。
3.2加强冷却系统的设计
数字广播电视无线发射设备一般都需要保持长期运行,所以在运行过程中必不可免会产生热量,如果热量不能及时散去,必然会影响无线发射设备的运行,因此在无线发射设备运行中需要为其增加冷却系统,通过冷却来控制无线发射设备的运行温度,保证无线发射设备运行状态的稳定安全。但是在具体的无线发射设备设计生产中,在冷却系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在今后的研究中必须强化对这一方面的设计研究,提高冷却系统的效果,降低散热问题的出现率。
3.3采用备份机制度
为了充分保证数字电视无线发射系统的稳定运,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建立和落实相应的备份机制度,设置专门的备份计算机,由其来完成对各个设备的有效备份,一旦某台发射设备出现问题,就可以迅速利用备份机来进行替换,避免因为故障而影响广播电视无线传输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3.4防护工作
为了保证无线发射设备的稳定安全运行必须做好对其的有效防护,其具体防护措施需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由于无线发射设备自身结构及性能上的特点,所以其在运行中容易被雷电击穿,因此必须做好对于发射设备的防雷保护;(2)无线发射设备和发射塔在日常运行中,必不可免会受到风吹、日晒、淋雨等的影响,所以其容易出现老化、腐蚀或者其他问题。因此必须通过切实有效的维护工作来做好对于这些问题的处理和防范。特别是对于雨水侵蚀所造成的设备腐蚀问题,必须做好对其的有效处理,定期测量其接地电阻并用盐水来浇筑设备的接地点,以此来降低设备被雷击的概率,提升避雷的效果。
4.结束语
现今时代已经步入数字化时代,为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技术支持。但是在具体的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应用和研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满足不了人们要求,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和科研单位应该加强对这些技术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使无线发射技术更加高效和完善,为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
李芳,浅谈数字时代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相关问题:中国有线电视,2017;
广播电视行业前景如何范文4
关键词:数字信号;广播电视节目;网络IP
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历经单声道向立体声、黑白页面向4k页面、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的转变,给予用户更高的视觉、听觉及使用体验。从当下的实际应用来看,广播电视数字化的改变必不可少,以光纤传输、波多复用、数字微波、卫星通信等信号传输策略为主的信号覆盖网,将广播电视节目的音质、画质充分保真地传输给用户,极大改变了模拟信号传输中音质差、信号不稳定、画质差等弊端。网络IP技术以互联网为媒介,将广播电视信号数字化的理念发挥到极致。为了扩容、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竞争优势,当下我国电视基本完成数字化,但诸多广播信号仍旧是以模拟信号为主。
一、网络IP技术应用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的现存问题
(一)应用理念淡薄
受传统广播电视节目运用理念的影响,诸多广播电视公司在运用网络IP技术时会遵循传统广播电视节目的运作理念,而在受惠群体、信号传输渠道、影响力扩大策略等方面认知度不够,导致网络IP技术不能很好地辅助广播电视节目的运作。其一,从受惠群体上看,现今手机、电脑等的普及力度愈加深入,尤其是在局域网等的构建情景下,少年、青年、中年人等,与守在电视面前相比,会倾向于观看移动能力更强、视频信息可控、信息抉择性更强、观众互动性更强的网络节目、移动短视频等,而电视观看群体主要是以幼儿、老年人为主。其二,广播电视节目运作商仍旧停留在电视运用上。伴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诸多广播电视公司会与视频网站合作,进行同步直播,虽然对广播电视节目来说,会很省力,但从持续经营的角度来看,广播电视节目会将自身的短板与网站上视频的长处进行对比,比如进度条的可调节性、弹幕发送、互动评价等,让观众对电视直播节目产生倦怠,但电视广播公司并未认识到这一点,或已经认识到却无从改变。其三,改革意识淡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使得信息技术、信息传输工具面临着急速淘汰更迭的局面,诸多广播电视公司改革意识淡薄,仅仅遵循市场变动,注重销售业绩与成本支出,忽视自身存在的弊端,面对设备更新、技术更新、职员更新所需要的庞大支出,不具备较强动力的公司将难以为继。
(二)应用形式单一
其一,网络IP技术基于IP协议,实现两个IP地址间的无线通信,由此产生了信息传播渠道,包括视频网站、APP、微信公众号、微博等。诸多广播电视公司会将自身的动态到微博上,会将节目信息更新至各个视频网站中。但诸多广播电视公司对微信公众号重视程度不够,即使已经注册,但缺乏有效经营,无法有效挖掘微信公众号用户的价值潜能。另外,对独立APP的重视程度也不够,无法突出广播电视平台的特异性,因而陷入到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其二,当下节目信息愈发注重节目互动,充分调动观众的观看欲望和参与度,但是诸多广播电视公司并不能就内容、观看形式、观看反馈等做出改进,让观众只是被动地接收信息,无法对信息产生主动权。有效的IP技术,可以实现即时在线通信,编程语言的规范化、普及化、健全化,使得即时通信功能可以被轻松编制、添加,但广播电视公司不仅缺乏改进的载体,而且也不愿意多增加开支,因而投入到投资风险大、消耗资金庞大、回报率低的项目中。
(三)广播行业对IP技术运用程度偏低
数字化广播虽然在近几年层出不穷,但对于大部分广播公司来说,其依旧采用模拟信号进行信息传输,导致节目信息传输质量差、抗扰动作用弱、信息接收群体窄等问题。形成原因主要是,广播节目的市场主要集中在车载广播,一般对节目的娱乐性要求不高,受众收听的目的以打发时间为主。行车时,司机一般都会缺乏IP网络。再加上广播的收入主要是广告费,伴随着用户流失和市场压缩,广播行业陷入到资金流量减少、技术人员流失、广播人员流失的尴尬境地,一部分广播媒体积极寻求转型,但仍有部分广播公司固步自封、安于现状,对网络IP技术等认知程度不够。
二、网络IP技术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的应用策略
(一)增强用户黏性
用户黏性是考量广播电视公司社会影响力的评价指标,也是网络经济时代下衡量经济效益、市场价值的重要参考维度。为尽可能提升用户黏性,企业应构建线上交流平台,除了利用微博微信外,企业还可以设置网站、APP,定期抽选用户,进行实地访问、问卷调查、网络推广营销等。网络IP技术可以为以上行为构建基本的平台框架、通信媒介,例如,用户在访问广播电视公司的官网时,所填写的网址会在域名解析之后转化为IP地址,最后成功登录。而微博微信等软件同样是在局域网、广域网的辅助下,与官方服务器构建联系,对网络IP技术同样有所运用,产生的效果是让企业直观地面对潜在客户,实现即时交流通信,也可以以粉丝关注等为手段,聚集粉丝群体。实地访问、意见反馈会让用户的价值得到肯定,使用户对企业产品产生归属感,用户对企业的黏性也会得到显著增强。
(二)设置网络服务部门
数据整合分析、服务器维护保障、账号管理、线上接待等都需要设置专门的岗位。为促使部门管理的统一性,可以设置网络服务部门,对线上用户、信息以及公司动态等进行管理。一是数据的整合分析,设置专门的人员,对市场数据、行业动态、用户反馈等信息进行整合,便于公司调整经营策略、消除负面评价、改进产品服务质量;二是服务器维修保障,由于网络攻击、设备有形损耗、设备运作出错等,需要对服务器进行及时的维修、更替,或是修复漏洞,抵御网络攻击;三是账号管理,人流量庞大的软件较多,除了微信、微博外,各个视频网站也存在较多的用户,为了提升自身的热度,广播电视公司会设置诸多的官方号,以尽可能地聚拢忠实用户,实现账号的有效管理,还可以同步更新公司动态,将自身有关的信息快速于各个视频网站中;四是线上接待,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可能存在私聊窗口、反馈渠道,设置接待人员的目的是对用户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回答,对提出的建议予以及时整合。
(三)注重特异性塑造
我国广播电视公司数量庞大,节目类目广。无疑需要塑造自身的特异性,网络IP技术可以改变节目形态、改变传输渠道等。其一,改变节目形态,为减少节目同质化产生的竞争白热化,广播公司可以加强节目类型特异性塑造,比如播放电竞游戏、美食、户外生存、环球旅行等,借助IP技术,业务员、主播等可以将信息及时上传至总部,由总部进行剪辑,或直接对外播放等;其二,借助IP技术,企业可以设置自己的APP,也可以与各大视频网站、城市交通公司等合作,将视频面向用户、某个城市乃至全国进行传播。
(四)注重内容的开发
IP技术不单单是一种通信手段,以此延伸出的文化产业链,存在巨大的市场价值。广播电视公司应注重文化产业开发,注重原创内容的创作,或是进行电影、电视剧投资,对较大热度的网文作品、热点话题等进行改编,从自媒体人中收集文化创意、文化作品,进行渠道加工,创作出新的电视节目,增加节目的受众群体。
广播电视行业前景如何范文5
【关键词】三网融合物理网络有线电视网络
1、概述
“三网融合”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人们普遍看好信息产业广泛的市场前景,各地政府和国内外有关企业也都跃跃欲试。那么,“三网融合”目前的现状究竟如何?在中国实现“三网融合”还存在哪些主要问题?“三网”各自的技术特点是什么?哪个才是三网融合后物理网络的最终选择?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拟对“三网融合”走过的历程、目前的现状及其最终物理网络的选择作一些探讨和分析。
2、“三网融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所谓的“三网”,是指电信业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但这并不是在物理概念上的分割,而是在业务上的分割。实际的网络(即物理网络)其实只有通信网和广播电视网,其名称也是因模拟领域业务和技术相关而形成的。因为在模拟领域,不同的业务对传输方法有不同的要求,因而形成不同的网络。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三网”都是模拟传输的产物。在数字领域,所有的语言、文字、图片和图像等信息都是以“0”和“1”的数字信号出现,因此对数字网来说不存在几个网的问题,多个业务网完全可以共存于一个物理网中。信源的数字化导致了信息的汇聚,进而导致了三网的融合。
所谓“三网融合”,指的是将计算机网、电话网和电视网有机地融合起来,以降低总的成本投入,方便人们的使用,提高效率,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知道,技术进步总是从一个方向、一个领域或一种装置上逐步取得突破的,而人类对技术的需求却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而且是全方位的,这就是“三网融合”的原始驱动力。“三网融合”正逐渐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同时也孕育着巨大的市场机会。尤其是在二十世纪末,这一领域已经发生了突破性的变化。外国的大型计算机企业,如微软、索尼等公司,已经把“三网融合”作为其今后发展的业务重点而加以大力推进。前不久闹得沸沸扬扬的微软“维纳斯”计划就是瞄准了这一市场。就国内而言,北京、上海、青岛、重庆、江西等省市已经在开展这方面的探索,如上海广电集团研制的“SGIT三网合一”多媒体信息网络系统,就准备在在其公司开发的居民住宅小区进行试运行;而重庆华信高技术公司日前则声称其成功地开发了“三网合一”的HFC用户接入系统,能够利用有线电视网并行传输电视、电话和计算机信息;中信国安、海信电器等上市公司也已经在这一领域迈出了扎实的一步。总的说来,国内已有不少地方和企业瞄准了“三网合一”广阔的市场前景,准备或已经实施其抢占滩头的战略计划。但就目前而言,他们之中大多数还处于投入阶段,现阶段还没有收到显著的效益,但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国内、国外有远见的企业已经在悄悄瓜分这一市场,星星之火将在不久的将来将演成燎原之势。
纵观世界IT产业,自康柏和Digital之间的“世界购并”后,1998年6月全球的第二大电信公司棗北方电信以91亿美元收购了全球的第三大计算机网络公司棗贝网,标志着业务融合的屏障开始大片拆除,一个大范围的电信产业和计算机产业走向统一的浪潮即将来到。全新的企业形象将引出全新的产业格局。就国内而言,信息产业部的成立,标志着我国产业格局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但我国的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是否能马上合并成一个统一的网络呢?由于长期的地方经济保护主义和传统经济模式的影响,加上电信和广播电视网本身技术层面及经营模式上的差别,要在我国实现三网融合,仍存在着大量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三网的发展和数字化的实现,都是在原有业务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兼容的问题。如IP网近年来以惊人的摩尔速度发展,千兆路由器已进入实用阶段。但其IP协议是由互联网业务发展而来的,主要适用于小容量非实时业务,因此在用于大容量的广播电视时,大容量广播电视实时传输和质量控制方面仍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同时,经济可行性问题也非常突出。据有关资料统计,截止到1999年,我国互联网出口不足80Mbps,而上网用户已达140万户,占用通道平均5714bps,若考虑少数大容量用户,一般用户远小于这个数字,但来自每个用户的收益远远超过相应的有线电视,要在IP网上挤出几百兆来实现电视的接入是不可能的。同样,也很难要求在使用300-3400Hz带宽已经实现可观收入的情况下用原有通信网来实现电视的接入。有线广播电视网的业务是由其性质所决定的,主要是传播党、政府、人民需要的广播电视信息。当然,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开发多功能业务。但想在网上完全取代固定电话公司的话音业务也是不现实的。因此,目前在一个网络中实现三种业务的三网合一是不现实的。这也是业界为什么逐步用“三网融合”取代“三网合一”的提法的主要原因。三网只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以原有业务为主,逐步开展其他网络业务,并引入适度的竞争,才能推进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并进而逐步走向三网融合。
3、三网各自的技术特点及简要分析
电信业务网--电信业务网是以电话网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目前信息到户主要是双绞线,通过交换机与骨干网相连。电话网是最早进行数字化的,传输方式逐步向光纤到户发展,传输协议从准同步体系(PDH)到同步体系(SDH)进而到非同步转移模式(ATM)发展,但由于发展的不平衡,尚不能做到全网传输和交换的数字化。虽然有非对称用户环路(ADSL)和高速用户环路(VDSL)等方式,速率可以从几Mbps到几十Mbps,但整个网络的流通能力受到双绞线传输容量这一瓶颈的抑制。目前电话双绞线上网的主流频率为56K,其物理极限为64K,潜力非常有限。这将是电信业务网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
计算机网计算机网络初期主要是局域网,远程网是在国际互联网大规模发展后才迅速进入平常百姓家庭的,目前主要依赖于电信网,因此同样受到到户双绞线传输容量和CABLEMODEM速度的限制,但其互联网协议众多的优越性正在被其他网络所采用。
广播电视网我国的广播电视网络是全国最大的公众信息网络,由于其带宽比电话要宽得多,因而其网络具有一定优势。特别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广播电视网的后起之秀棗有线电视网,具有网络技术设备先进、光缆为主干线;贯通全国和各省市首府及其大部分的城镇;宽带双向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HFC)入户的优点;与电话接入方式相比,其传输的带宽约为电话线的一万倍,而且在有线电视的同一根同轴电缆上,利用频分技术,可以同时看电视、打电话、上计算机网,且互不干扰。而不象电信网接入时会出现不能同时上计算机网和打电话的现象。目前有线电视网已拥有用户终端数7700万户,是世界上用户规模最大的有线电视网络。但由于其发展不平衡,全国各地网络分配网带宽不一,使用器材离散性大等诸多原因,因而也只有在对现有网络进行不同程度的升级改造之后,才有进一步拓展广播电视业务以外的其它增值业务的可能。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目前三网在技术上各有长短,但有线电视网既可同时支持模拟业务和数字业务,又拥有丰富的带宽资源和广泛的受众资源,在适应性和可改造性方面,都占有一定的优势。在三网逐渐走向融合的大前提下,及早确定最终的物理网络,将避免重复低效的投资,有利于我国信息业的长远发展。我个人认为,无论是从技术角度还是从经济实用角度出发,广播电视网络中的有线电视网都将是三网融合之物理网络的最佳选择。
4、国内有线电视网发展中急需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
我国信息化基础建设的目标是“一个平台,三个网”。要想把有线电视网建成三网融合的基本物理网络,则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有线电视网的传输平台问题。1996年初,广电部拟制了全国有线广播电视网联网规划。这个规划的要点是:部、省级干线网以光缆联网,通过SDH、2.5G(16XSTM-1,每个STM-1为155Mbps),采用MPEG-Ⅱ数字压缩技术,接入网为宽带750MHz或860MHz单向或双向光缆同轴混合网(HFC),在传输功能上分别以广电节目为主的A平台和以数据传输为主的B平台。对于广播电视光纤网传输平台的选型,国内的专家持有不同的观点,但归结起来,主要是以下两种:一种是在干线光纤采用SDH体系的基础上,以视频、语音节目为主的技术模型,宜采用技术较成熟的ATM模型,即以ATM+SDH构架主干网。如浙江省的光纤干线网就是基于SDH的ATM光纤骨干网,开通了二个STM-1,其中一个用于视频及语音业务,另一个用于数据传输,目前已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又如南京有线电视台、青岛有线电视台已建成了ATM主干传输网,广东有线电视台建成了以SDH为平台的主干传输网;另一种观点认为:基于SDH的ATM模型,结构复杂,造价高,主张采用基于光纤网上的千兆比交换路由器,也就是以包交换为基础的IP平台。由于其传输距离不受限制,可以实现网络间无缝连接以及造价极低等优点,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青睐。据报道,国际电信联盟ITU-T有关专家已经举行了数次会晤,逐步调整战略,规范、制定新的IP标准。我国的北京有线电视台已经制订了宽带IP骨干网的实验计划,北京丰台区有线电视台率先开通了全国第一个IP先导网与ISN网络平台(IPISN),网上的部分业务已进入了运行。总的来说,这两种观点究竟哪种更适合中国的国情,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和更多的实践来验证。目前还难以断言。
广播电视行业前景如何范文6
那么?大数据能给媒体行业带来哪些变革呢?大数据时代,电视新闻能否实现和新媒体的互联互通,在全媒体传播生态中进行强力整合,是其中的关键。
大数据时代,电视新闻如何实现渠道借力和融合互通是实现传播价值最大化的关键。安徽广播电视台一直坚持在节目与节目、节目与推广、新闻与综艺、节目与新媒体之间,打破固有的思维藩篱,寻找资源整合的结合点和共鸣点。第一、资源共享。首先是新闻资源的共享。安徽广播电视台实现资源共享的举措是,将全台新闻节目的编辑系统实现新闻素材的“云平台”共享,全台所有的新闻资源,各个栏目可以相互通用;其次是公共资源的共享。安徽广播电视台推广、包装、培训等台内公共资源实现了全方位的打通,《安徽新闻联播》开年三部曲的整体包装,由总编室包装,台内公共优质资源共享,产生了叠加效应;最后是人力资源的共享。在保持各频道和栏目相对独立的前提下,安徽广播电视台的人力资源调配建立一个有效联动机制。对于重大事件报道,力争做到集中全台优势兵力打好重大战役。第二、多屏共赢。安徽卫视《超级新闻场》就是坚持向新媒体借力发展的一个典型,知名调查公司北京美兰德对省级卫视160档新闻栏目的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超级新闻场》不仅收视率在全国同时段领跑,而且网友评议和微博提及量双双达到了550万条,这两个指标均稳居省级卫视新闻栏目第一名,体现了收视率与网络影响力的正相关。一方面,电视新闻需要利用新媒体平台营销,提升栏目影响和收视。另一方面,电视和新媒体之间相互激发,从跨媒体整合中产生新内容,生发出新的竞争优势。电视新闻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安徽广播电视台进行了系列化的尝试,今年省两会报道,《安徽新闻联播》通过安徽卫视官方微博,“百名代表委员微对话”,代表委员们和上千万微博粉丝零距离互动,同时互动内容通过“微播两会”的形式,又回归到了电视屏幕上,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立体的互动,新浪等媒体称此举在全国各地的新闻联播中开了先河。研究电视新闻怎么与微信,二维码,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介进行深度的互动融合。
为了打好江苏有线大数据业务发展的基础,江苏有线创新地推出了江苏首席网络视频服务门户――BigTV网站。随着受众年轻化、媒体互联网化的趋势不断显现,以及配合我国广电网络逐步实现对家庭终端视频全覆盖的创新媒体业务的探索,在国内也是首次面对省广电网络打造了一站式网络视频内容集成服务和具有广电特色的差异化网络视频体验。BigTV大电视还启动会员制的增值服务和应用服务的开发,在国内首次针对用户的个性化视频观看需求,以满足用户视频观看体验和服务的提升,并为用户提供针对一对一会员制的专项服务,My BigTV,主要是向电视VIP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VIP用户可以通过任意的大电视终端实现电视节目的收藏、录制、预订、观看记录等VIP个性化服务。My BigTV主要功能――我的影视库、视频助理、我的直播、我的录制、我的视频、我的相册、我的设置。用户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重新定制包括播放界面在内的各种个性化的视听服务。同时,江苏有线依托互联网内容媒体云的建设,与国内主流互联网内容服务商达成深度合作关系,将互联网合作伙伴的海量视频内容在大电视平台上集中展示。BigTV大电视网站通过智能化的专业搜索,和以用户关注度为导向的专题策划,实现了对国内主流视频网站内容的一站式集成,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市场需要,将BigTV大电视网站中最精彩,最优秀的节目内容,通过省广电数据网内网资源的专用通道,以IP、Wi-Fi的方式向用户手机、PAD以及智能终端进行推送。I link BigTV是通过手机、PAD等移动客户端以及家庭的智能TV客户端实现视频内容的一云多屏业务覆盖,所有的客户端都具备了大电视的电视直播,电视栏目直播、电影电视剧点播、乐库等完整功能及内容,同时具备分享、搜索、社交等网络功能,增加客户端所具有的功能。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广播影视和视听新媒体对数据存储的需求日扩大,越来越多的大数据应用产品为快速发展的电视台海量数据存储需求提供了新的选择。今年BIRTV奖,基于大数据解决方案的积极申报体现出开发厂家在未来对其应用前景的乐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