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的课程标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的课程标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的课程标准

体育的课程标准范文1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颁布,标志着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向更高的层次迈进,新的教学理念、形式多样教学和课程评价标准,使一些单调枯燥的教材内容,通过丰富的教学形式,使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过程充满快乐、愉快、和谐的情感与气氛,能够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满足学生的需要,既能让学生“快乐体育”,又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积极主动地发挥他们的体育能力和个性,增强体力和智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能在体育课中有所收获,充分享受体育的快乐,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如何上好体育课呢?笔者有几点观点,与同行讨论。

一、良好的课堂氛围

体育与健康课与其他专业的课程是不同,学生的情绪也会影响一堂体育课的效果。例如:某一个学生带着抵触册情绪去上一节体育课,学生会出现教师多次督促学生却不愿意动,偷懒,注意力不集中,懈怠,反感等等不利于教学的负面情绪,从而,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效果很差。那么,另一个学生非常喜欢上体育与健康课,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教师体育出的教学目标,而且超出了设定的目标,那么这趟体育与健康课就是非常成功的,一方面教师完成了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学生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同时,发展了学生身体素质,培养了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兴趣。通过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学效果假设对比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促使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去。如何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呢?本人有以下几点建议:一,教师影响力。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体育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技能的演示者。体育教师首先要着装得体,这是给学生直观的视觉冲击,把学生带入一种良好的专业氛围当中,例如:一堂武术课,教师身着武术服,给学生的感觉就是很专业,很严肃,很干练,从学生角度讲是一种吸引。二,教师的身教。体育课程的特殊性就体现在教师的身教,例如,一个篮球教师教学生三步上篮的时候,教师一个优美的上篮示范动作,直接抓住了学生的眼球,促使学生模仿教师,更加投入到体育课堂活动当中去,对于学生教师的身教就是无声的命令。三教师的领导力。体育教师既要教学生体育知识,也要教学生体育技术技能。教师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形象和恰当的语言控制学生的情绪,调控学生的情绪,激励学生挑战自我,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课堂目标设置的梯度性

每一节体育课都有一个教学目标,教学的目的就是达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过高,只有个别的一两个学生能够够达到,这就挫败了大多数学生的自信心。给大多数学生留下的印象就是:每堂课的内容是我们努力所达不到的,导致学生不再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教学目标过低,学生轻而易举的完成了,达不到体育课量和强度的要求。要做好教学内容和目标良好的结合,作者一点建议就是可得内容的梯度性。用立定跳远举例,170cm-200cm大多数男生能够轻松的完成,把这个设为本节课的“基础目标”,200cm-240cm约有40%学生能够完成,把这个设定为“挑战目标”,240cm以上设置为“超越目标”。三个目标如楼梯的台阶一样逐渐升,要达到这些目标就要不断努力,逐步完成,是学生体会到挑战的快乐。三个目标的设置,也充分的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的从在的,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教学活动当中发挥自己的体育能力。

三、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

目前,作者通过了解,大多数地区的学校体育教学,从在场地器材的不足,这一问题的提出对体育教师是一种新的挑战。如何开发利用体育资源上好体育课呢?追踪溯源,人类从原始社会就开始有一些类似于体育锻炼的活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从人类的活动到如今的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手段是十分丰富的。如今,社会上流行很多新型的体育项目,如民族项目的空竹、毽球、高脚竞速等;时尚一点的街舞,轮滑等。体育教师可以根据本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找出几十年前人们进行锻炼活动的内容和方法,再一次利用开发和改进,应用到体育课堂当中,尽量减少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也可以利用现在网络技术和其他地区的同行交流讨论,互相学习,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充分的利用各种能够利用的资源,来丰富体育课堂,把体育课做的更好,更贴近生活,更好的发挥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为学校德育建设打基础。同时,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必须做到以学生,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他们身体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 2000

2、季浏、胡增荦,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 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2.143

体育的课程标准范文2

关键词:体育教学;课程标准;实践;探索

新体育课程标准的理念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一名学生受益。作为体育教师应认真学习领悟新课改的精神,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加大课程内容选择与教学灵活性,实现由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的转变,改变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状况,让每一名学生从体育学习中受益。以下谈笔者的实践与探索。

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传统的体育教学比较强调教师的教,学生只要跟着教师学就行,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体育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通过体育理论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的任务和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例如,在耐久跑教学中,让学生知道耐久跑可以提高学生有氧耐力素质,是将来健身的主要手段,什么是正确的技术动作,如何克服极点现象和分配体力,怎样才能提高成绩等。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笔者根据初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尽量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给学生留出自主练习的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却爱好自主选择练习项目。例如:采用游戏法、比赛法,提高练习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不断变化练习方式,使学生的练习不再枯燥无味;组织小型比赛,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使学生在激烈的比赛中,运用自己的技术技能、智慧和毅力去战胜自我、战胜对手,品尝成功的喜悦。

采用积极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教学中,笔者多一个心眼: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优点,以表扬为主,对学生一点儿进步及时给予表扬,用表扬鼓励的言语,如“很好”,“不错”,“继续努力”等给学生的心理以良性刺激,以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体验到运动的快乐。身体素质好、运动能力强的学生在教学中比较活跃,能从体育活动中获得乐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而体育差生由于完不成教学任务、达不到教学要求,没有表现的机会,容易产生失败感和厌学情绪。因此,笔者更多地关注差生,区别对待,在运动强度和练习次数上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让他们也能体验到运动的快乐。

二、对教材加以改造,提高练习的实效性和趣味性

在选择教学内容的过程中,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熟悉教材,了解教材的价值和作用,教学中尽量多的安排对增进身心健康有积极作用的教材,如:发展耐力素质我们采用了定时跑、定距跑、折返跑、跳绳等多种形式的练习;发展速度素质可采用快速跑、接力跑等练习,发展力量素质可采用实心球、各种形式的跳跃练习、俯卧撑、立卧撑等;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可采用队列练习;培养学生竞争与协作的精神可采用篮球比赛和接力比赛等。

教学内容要符合初中学生的身体、心理特点,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喜欢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例如:男生都喜欢篮球,制定教学计划时可多安排篮球课,而女生可安排健身操、跳绳、跳皮筋等项目。

对竞技性的教材加以改造,提高练习的实效性和趣味性。在教学中,不断变换练习的形式,如:圆形接力、叫号接力,延长或缩短接力区,用书包、实心球物品代替接力棒等,来提高学生的兴趣。笔者还选用了跨越不等间距、不同高度型的障碍,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越过障碍的能力。篮球的传球在学生基本掌握动作要领后,就采用五人传球五人抢断的形式,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兴趣,又可以提高实战能力。

开发新的教学资源。笔者将竹竿舞、跳绳、沙包、毽球引入了课堂,形成学校的校本教材,对传承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具有积极的作用,深受同学们的欢迎。另外还将垒球引入了课堂,用软式排球代替垒球,将棒击球变为手臂击球,用半个篮球场四个角作为四个垒,简化比赛规则,降低练习的难度,使学生掌握了垒球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战术,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与学效果

“体育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内容,教师所采用的教法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法的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课程标准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学法的指导和教法的研究。

(一)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1)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能力。教师指导学生看图进行模仿练习,提倡学生在模仿中学习。例如:指导学生看图学习健身拳,让学生看图复习广播操等。

(2)为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教师可以让学生相互观察、相互指导、相互纠正,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提高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能力,不断提高动作质量。例如:在实心球教学中,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后可采用相互指导纠正的方法,这样既可以帮助同学纠正错误动作,又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动作的理解。

(3)为学生创造问题情境,鼓励他们主动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接力跑教学中教师先提问“怎样才能在接力区高速完成传接棒?”,学生带着问题去练习,学生相互讨论。

(二)加强教法的改革。教师的教应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笔者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传统的教学方法:不管体育教学如何改革,我们都离不开传统教学方法,它在体育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讲解示范法、练习法、游戏比赛法等。

(2)探究式教学:教师先让学生练习体会,然后教师提问,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接力跑的起动时机、传接棒技术、垒球游戏中如何合理运用技战术、障碍跑的起跨距离等教学中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篮球教学中,可采用先让学生玩,在学生玩得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技术战术的缺乏,教师在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纠正,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3)分层教学法:教师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差异进行分组,对不同水平的同学提出不同的要求,确保每一名同学都有进步。例如:耐久跑教学时,根据学生能力不同,笔者将学生分成好、中、差三组,在练习距离、强度、休息时间和练习次数上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能有较大进步。

四、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终身体育是体育教育的最终目标,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学校体育的任务不仅仅是增进身心健康,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而且要培养体育能力,使学生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在教学中笔者采取了以下措施:

了解体育锻炼的目的,学会锻炼的方法。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作用、科学锻炼身体的原理与方法和体育卫生保健常识,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锻炼,怎样锻炼,如何在锻炼中进行调控。

留给学生自学自练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自学自练的机会,如:体委根据课的内容、学生兴趣安排准备活动;小组长组织游戏比赛等,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自练的能力。同时,安排自由活动的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练习内容,有利于提高该项目的运动水平,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五、改进传统的评价方法,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学业成绩,而且要发展和发现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 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体育与健康课程也明确了的学习评价的目的: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与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原因,改进教学;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鼓励和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评价的指引下,笔者在实施的过程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注重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体育学习的评价不仅只有教师参与,同时还要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体育教师要组织和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及相互的评价,这样可以使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又能了解自己的不足,以便进一步改进学习。例如:在期末总评中,组织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

注重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体育学习评定具有激励和促进的功能。通过即时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肯定学生的进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即时评价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甚至会挫伤学生自尊心。这时应采用延时评价。例如:在耐久跑考核中,给不及格的同学重新考试的机会,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经过一次、两次、甚至三次补考,获得通过,体验到成功,这充分体现了延时评价的优点。

注重能力评价与学习态度评价相结合。能力评价是体育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反映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但在评价过程中应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例如:八年级1班赵某某学生,他上课非常认真刻苦,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成绩逐步提高,但由于身体偏胖的原因,仍达不到1000米跑考核的标准,教师没有给他不及格,因为笔者看到了他的进步,在今年的体育中考中该同学取得了优秀成绩。

总之,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体育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巧妙地构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解放思想,突破限制,最终,实现师生共同的发展和提高,真正达到既达到锻炼身体有培养学生情操的目的。

参考文献

体育的课程标准范文3

新课程标准下中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新时期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课题。在传统的体育教学工作中,通常教师较为注重的是学生的运动技能的训练,而往往会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客观上直接性的削弱了体育与健康学科的育人功能。

一般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体育本能,其现状充分显示出学生的体育能力较差,再加上学校体育设施差,运动场地和器材不足,学生体育运动的时间少,学生体育消费水平低,对体育知识知之甚少,学生很少有体育方面的书刊杂志,大多数学生除了《体育与健康》的教材之外,很少有学生问津其它的体育书刊和杂志。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现阶段中学生体育能力的现状,笔者就中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

新课程改革下的体育教育,留给体育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改变旧的教育

观念,确立与新课标相适应的教育观念。新的"三维"体育教学观,要求体育教育不仅要增强学生的体质,还要教会学生运动的技术、提高他们的竞技水平,更要做到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对社会适应的能力。所以,现代体育与健康课不仅要给学生传授体育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基础知识,还要增进他们的健康,使他们的体态变得优美,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具有健康的审美心理,而且更要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具有终身体育的思想。

传统体育教学的观念是阶段性体育观念,仅仅注重学生的生理健康,教学形式也多采用注入式,学生的学习主要是以模仿学习为主,教学过程也大多注重运动技能的传授,是"教师教、学生学"手把手式的教学模式,因此,学生的思维相对比较呆板,只趋向于单向思维,学生的心理状态被动、压抑且紧张。在教学成果方面,也只注重近期效果。而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观念是以终身体育为主导教育思想,这样的教育观念不仅注重学生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三者协调发展,而且教学形式多样化,学生的学习也主要是以"自主、合作、探究、创造性"的学习模式为主,教学过程注重的也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锻炼习惯的培养,教育思想以"教师点拨、学生主动、师生互动"为主导,尽力使学生的思维变得积极、多向,将学生的心理状态向主动、活泼、轻松、愉快的方向发展,教学效益也更注重终身受益。

二、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体育课的内容选择必须遵循增进学生健康、有利于未来发展、促进课程自身发展的原则。教学内容不仅要适合中学生年龄段的特点,还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而且要具有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的特点。教师不仅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还要从学校场地、器材及课程资源出发,根据这些条件选好教材或教学内容,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从而变得乐学和善学。与此同时,体育教师还要注意多搜寻一些具有地域性特征的课外体育内容,其重点在于扩大学生个体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范围,由此来达到让学生个性思维和人格特点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的目的。除此之外,在体育教学中还可把地方文化、人文景观体现在教学活动中,不仅如此,还可以把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定向运动引入到体育课中。而且,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师还应积极参加课程建设,促进学校体育的校本资源开发,选择具有培养实践能力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把健体健心、训练情感意志、发展个性等因素融和在一起,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按照"讲解-示范-练习-纠正错误-巩

固提高"的程序,将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被动机械的接受,并以学生掌握体育课的基本理论、基本动作、基本技术等作为评价体育课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但却忽视了学生"学"的过程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创新"学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体育实践能力包括自我独立锻炼的能力,选择和运用动作、技术的能力,使用体育常用术语、口令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不仅要根据人体解剖学、形态学、生理学的原理,教给学生动作技术的原理和锻炼的价值,还要培养学生根据需要选择、运用动作的能力。2、运用启发和探索式教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思考、发表见解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在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要求学生按不同技术要求和步骤自已进行改编、创造,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等能力。

四、采用科学的教学评价手段,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

现代教育理念承认学生有个体差异和潜能差别,反对以单一的学业

考试成绩的好坏来评价和管理学生,重视多角度的综合评价。例如在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等等。不仅如此,还主要是以激励评价为主,而且评价的主体也变得多元化,让学生、教师、家长都参加到评价活动中来。

体育的课程标准范文4

在教学改革新旧交替的过程中,创新体育课堂教学必将使更多的体育工作者产生观念的转变。从现在的教育评价观念来看,原来的公开课是好课,今天看来不是好课,甚至是差课。原因是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现在更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课堂,以培养学生朝终身体育这一方向发展为目标的体育教学。那么,什么样的课才算是好课呢?归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具有与时代同步发展的教学思想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体育教学不仅要增强学生的体质,还要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将这一思想落实到实处,贯穿于整个课堂,竖立“以育人为主”的原则。

(二)体现教学的主体

传统的体育教学都是以教材为中心,教师唱主角,这种“见物不见人的”的教学思想忽视了学生的发展,只体现了教师讲、学生学的单项信息传递过程,忽略了学生自我目标的提出和目标追求的动力机制。新《课标》强调“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树立情感教育的意识

体育教学中应贯彻“情知”教学原则,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条件,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品质;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克服体育教学中的“情”“知”分离,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教学目标、内容及组织的和谐统一

(一)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评价一节体育课的主要尺度,因此,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应根据学生的年龄段来参照学习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在重视知识与技能传授的同时,还要对能力与情感目标提出明确要求,不能忽视情感、个性、意志等其他方面的学习内容,目标要体现《标准》,符合学生的实际。

(二)优化的教学内容

新《标准》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的选择。因此,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应该淡化“学科体系”,走进学生的现实生活,充分体现情境教学的优势,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其创造性,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与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设计新颖、样式多样的教学内容,做到所选内容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要考虑其操作的便利性,尊重学生的建议,使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的空间。

(三)可行的教学组织

体育课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很难体现主体意识,通常要使同质分组、兴趣小组、行政小组等组织形式协调统一,尽量体现分层教学的新思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合理有效的组织形式要思路清晰,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有一定的独创性,与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相符合,注重多方面联系,能够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有主动参与的机会,加强情绪的体验。

三、变通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容易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新《标准》的实行,开拓了教学方法的新思路,教师可根据学生特点、教学环境的差异作出相应的调整,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坚持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创造力,启发学生思维,尊重其人格,开发其潜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苦中有乐,乐在其中的体验。教学手段的应用要充分体现体育课的活动性、游戏性和娱乐性,使每一节课都能有创新,这样才能满足学生求新、好奇的心理,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中多采用“目标设置法”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最优发展,感受成功的喜悦;也可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灵活有效的的教学方法要注意因材施教,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了解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目标追求的动机。

四、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首先要使学生在各个方面受益。体育蕴含着多种价值和多种精神,能使学生受到启发,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使学生受益终生。(即学生在课堂上除了学习基本运动技能以外,其他方面也将获益)。举例:陈景润成为大数学家,得益于一堂数学课,老师并没有讲太多的数学知识,但老师一席话,启发陈景润对攀登数学高峰的理解,最终成为大数学家。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受到启发,就自然会把体育精神迁移到日常学习生活中。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必须体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视对过程目标的评价。教师要经常应用激励性的评语及时评价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新《标准》下的体育课堂已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完全是以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为主了,更多地强调了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与学习动机,使学生在情境交融的情况下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在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同时,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开朗的生活态度,培养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创造活动的能力,使学生在身体上、精神上各方面受益,这样才能使体育课真正培养人,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标准》规范下的好课标准,我个人认为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1.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具有操作性,符合实际;

2.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符合教学目标要求与学生实际;

3.教学程序清晰,既体现生动活泼,又注重多向联系,做到以点盖面;

4.教学方法灵活、有效,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创新,针对不同个体,分层教学,注意因材施教;

体育的课程标准范文5

关键词:体育教育;新课程标准;理念

一、解读新课程标准下的四个理念

第一,坚持“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为了通过体育教学促进学生的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就是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为主要目的体育与健康课。重视体育健康知识的教学和运动技术技能结合在一起,以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培养学生健康意识。现代的健康观不再是无疾病,不虚弱,而是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

第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奠定学生的终身体育基础。在新的体育教学中不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是围绕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服务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最直接的学习动力。一个学生只有对某体育项目感兴趣自身才能自觉积极的进行体育锻炼。才能使学生把体育当作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多学少学点竞技体育项目并不是很重要,能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培养学生运动爱好、专长才是最重要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强健体魄,培养品德,开发智力,磨练意志调节情绪,塑造个性还能够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学习工作效率。传统的体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很多的运动项目,导致学生样样都要学,样样学不好。这样难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也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为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可让他们有选择性的学习一项或多项运动项目,这样容易形成学生的运动专长,运动专长一旦形成,学生自身就有成就感,进而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就提高。

第三,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体育教学要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新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体质的发展。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每个学生都是具有发展潜力、有个性的人,在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班上的每个学生都应该是被关注的对象。而不再像以前一样只关心一些在体育上有天赋的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是指全班学生的发展,也指全面的、和谐发展、终身的发展。当然并不是“放羊式”教学,而是说体育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要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地位是说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自主自愿参加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

第四,注重学生个性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个人收益。每个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运动技能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有选择性的选择教学内容,体育教学中除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爱好、技术水平方面的差异外,还得根据学生的差异性确定评价方法。使学生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体质弱、技术差的学生,要多鼓励他们,不能经常要他们示范错误动作,要在必要的时候降低他们的要求,让他们找到自信。对于运动能力不一样的学生,要区别对待,如运动强度安排不当,能力强的就感觉不饱,弱的学生就吃不消。只有结合运动技能分组教学,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才都有收获。

二、新课程标准实施后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管理中,少数学校领导对实施新课标重视不够,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体育教师队伍中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少数体育老师自己在思想上没有重视,更谈不上对新课程标准在理论上有进一步的学习研究。

2.体育教师不知道如何选择有利于实现学习目标的教学内容。传统的体育教学国家规定统一的教学内容,体育教师有本可依,知道上课教什么,新课程标准下,多数老师不知道怎么选择教学内容。体育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理念把握不准,有的老师为应付改革要求,教学过于形式,出现“放羊式”教学 教师不知道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

3.运动技能教学的误区。有人认为新课程标准下,运动技能教学可有可无、应该废除。不应该在上体育课时进行运动技能教学,而只要学生能玩的开心就算是一堂新课程标准下成功的体育课。学生一节课学多少技术、技能不重要。

4.选择怎样的方法进行新课程标准体育教学。目前,体育教学方法十分之多,因而在实际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能否正确地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是教学的关键问题。虽然新课程标准自实施到现在已有几年,可仍然存在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一刀切,满堂灌的现象。

5.体育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目前,关于二者关系仍存在一种是没有真正实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主导的太多。还存在满堂灌的现象。另一种是为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没有教师的主导地位,真正成了放羊式教学。

6.相对忽视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由于受“竞技运动思想”的影响,很多人还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运动成绩为一堂课的教学目的。而对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够重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本身对新课程标准理念只是一般了解,有一些甚至了解很少。

三、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体育教育对策

第一,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淡化“竞技运动”教学。首先,要改变观念,提高认识,现在体育与健康课是以增进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的一门课。而不是培养专业运动员,所以没有必要选择太多的竞技体育项目。体育课不仅要能增强学生体质,还要能改善学生心理和适应能力。其次,我们体育老师不仅要关注学生课堂行为还要重视学生的课堂锻炼。对于体育教师本身应积极响应改革,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要多考虑那些趣味性强的体育项目。淡化运动技能教学不是说照搬竞技体育哪套,也不是说我们上体育课就不教那些内容,毕竟竞技项目还是新课程标准下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项目有重要关系。对于一些不利于形成学生终身体育的项目只作为了解,而对于一些实用性强的体育项目。如: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等。体育教师应对动作技术进行细致处理,这样有利于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和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不断学习更新的教学内容。

第二,重视学生自创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下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不仅要教基本技术技能,还要促使学生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更好的发展。如:一些枯燥的项目就适合用“游戏教学法”;而一些集体项目就可以采用“小集体教学法”。此外还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对初学者就不应采用“比赛教学法”,对一些体质弱的学生就不用“循环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可以是两个人、也可以是多个人)、创造性学习。创造性学习不再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让他们形成这种习惯。这样学生不仅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还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师生关系上也得发生变化,新课程标准下师生应平等交往,共同发展。

第三,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大力进行教材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以上术课为主,只是在下雨天才上理论课,内容也就是讲讲关于一些竞赛规则、技术战术等,缺少健身、健康方面的知识。,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行,传统的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这就要求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自身学习时候应重视“健康第一” 淡化“竞技体育”思想。要有意识的将教学内容转向传播有关健康知识、健身方法等方面;还必须增加有关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内容,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不断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

第四,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统一是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的统一。教学中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之间的辨证关系经历了三次变革,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统一实质上是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的统一。否认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对的。片面地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极端的。体育教学活动是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通过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实现的。体育教学既不是以教师为中心,也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是在教下进行的学,教是为了学而教。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虽然是接受学习,但他们是教育信息的接受者,进行的是有意义的学习,可见教师在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体育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不是贬低和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正确认识和理解教学中主导和主体的关系,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五,改变单一、单调的 评价方法,构建新型的适合新课程标准下的评价方法。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以学生的跑的多远、跳的多高、投的多远和是否达《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主。而对于学生在学习中的学习态度、情感交流、互助合作却关注很少。教师为学生考试而学,学生为考试而学。在评价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很少考虑学生自评和相互评价。新课程标准下,教学评价是多元化的。不仅包括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授课能力还包括课堂重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最终的成绩考虑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更好的学,教师更好的教,使他们在教学中不断进步和发展。

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体育部

参考文献:

[1]杨军.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8-139.

体育的课程标准范文6

1.从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

对教师而言,做“教书匠”只是最低层次的要求,成为“教育家”才是较高层次的要求,“教书匠”充其量只是已有知识的传授者和一般疑难的解惑者,其对教育对象更多的是“灌”知识,至于教育对象的能力、素质、是否有所提高,往往不是所在意的,“教育家”则不仅“传道、授业、解惑”更多的是学生人生智慧的开启者,和人生航船的导向者,注重于“启”“导”、“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示各国教育界:“使教师们从一心传授知识的工作中摆脱出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致力于他作为一个教育家所应负的使命”。教育家应具备,现代教育观念,了解教育与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关系;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能深刻理解和认真实践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未来意识和未来眼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善于把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不断思考、探究、创造;能从学生的眼神里看出困惑和希望给学生以力量和启迪,关注学生的特长,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到开发。

2.从以教师为本,转向以学生为本

体育新课程标准倡导一种全能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的主导性即对学习过程的指导性,学生的主体性就是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教师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 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培养自主锻炼的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正确的导向作用。例如耐久跑本是一项很难教授的内容,教师可以在组织形式上进行创新,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跑练形式,运创设情境,利用“故事”串联,采用练歇息(首先用故事引入练习,达到一定负荷后又用故事间歇,然后再练,并在场地上设置几个休息小圈,跑累的同学可到小圈中休息一会,然后再加入练习)的形式,既达到练习的目的,又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的作用。教师的职责现在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多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教师在学生的选项经验中渐渐失去了第一主角的地位。《面向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1996年)》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正在发生质的变化,即在学校(教室、操场)这个舞台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已成为主角,教师从“独奏者”角色过度到“伴奏者”的角色。学生选项与学会的过程,虽然需要教师的教,但这个过程最终是依靠学生自己完成的;学生所学到的和挖掘自身潜力所能学到的,远比老师教的多得多。

3.从主要在于拥有知识,转向知识水平与道德情操的完美统一

在现代社会里,在知识传授渠道极大丰富的社会条件下,教师的价值一方面表现在知识的丰富,另一方面则应更多地体现在对学生道德、人格的影响方面。道德、人格是全面发展的认得灵魂,因此教师的道德、人格愈来愈成为新时代教师的一张核心王牌。教师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亲其师信其道,一个好教师,可以通过他自身榜样的无言的力量,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成为学生的楷模。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

4.从传统的师道尊严,转变为师生是伙伴、朋友关系

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新课程下的体育课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体育教师不仅要参与到学生活动中,而且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和引领者,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体育教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激发者、引领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在现代社会里,教师与学生应当是平等的。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尊重。在信息时代,教师很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可能逊于他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放下架子,与学生建立既是师生关系,又是相互学习的伙伴、朋友关系。

5.从对学生一个学段负责,到对学生一生负责

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健体、学会发展,学会待人处世,学会与人合作。针对学生体质普遍下降的现状,把体育锻炼纳入学生的日常生活,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针对学生饮食知识缺乏,偏食症、嗜食症、肥胖症等现象普遍的现状,启动中小学饮食教育;针对学生升学中的茫然进行衔接教育……。

6.从阶段培训,转变到当一个好教师必须终身学习

提高政治素质、师德修养,增强人文底蕴,培养人文精神;学会从网上获取信息与资料:掌握科学教学方法与科研方法及相关学科的知识,真正使教师能有一桶水,而且是一桶常流常新的活水。新型教师应该有这样的理念;今日停止学习,明日你将停止教学,做一辈子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总之,实施新的课程标准,使用新的体育与健康教材,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必须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不断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师的角色,不断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使学生在和谐、友爱、平等的学习氛围中感受集体的温暖与情感的愉悦。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 赖天德 主体性与主导性的关系 中国学校体育 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