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新思维的含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新思维的含义范文1
关键词 基础教育;创新思维
一、何谓创新
近代以来人类文明进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主要得益于科学发现、技术创新和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得益于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生产力,得益于近代启蒙运动所带来的人们思想观念的巨大解放。可以这样说,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始到现代的进化历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不同民族发展的速度有快有慢,发展的阶段有先有后,发展的水平有高有低,究其原因,创新能力的大小是一个主要因素。
什么是创新呢?创新是指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具体指的是,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创新一词最早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停止创新。创新在经济,商业,技术,社会学以及建筑学这些领域的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
创新从哲学上说是人的实践行为,是人类对于发现的再创造,是对于物质世界的矛盾再创造。人类通过物质世界的再创造,制造新的矛盾关系,形成新的物质形态。发现与创新构成人类对于物质世界的解放,为人类自我创造及发展的核心发展的矛盾关系。只有对于发现的否定性再创造才是人类产生及发展的基本点。实践才是创新的根本所在。创新的无限性在于物质世界的无限性。
在社会学领域,创新是指人们为了发展的需要,运用已知的信息,不断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势,旧的常规戒律。创新活动的核心是“新”,它或者是产品的结构、性能和外部特征的变革,或者是造型设计、内容的表现形式和手段的创造,或者是内容的丰富和完善。
二、创新思维的含义及作用
上文中我们知道了创新的含义,接下来笔者将引入创新思维的概念。在此之前,先来谈谈思维的概念。
思维它有多种形式,思维有多种形式,有抽象思维、概念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意象思维、直感思维、社会思维、灵感思维、反向思维、相关思维等等。创新思维是其中的一种。
那什么叫做创新思维呢?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
通俗来说,创新思维就是不受现成的常规的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的全新的独特性的解答和方法的思维过程。不要受什么约束,要全新的。寻求对问题的全新的独特的解答,这样的思维过程叫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它是相对于传统性思维、是所有人都有的。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运用它,大量的创新思维被埋没了。人们常常被传统性的思维,常规性的思维占了主导,从而导致创造力没有发挥出来。
创新性思维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十分的重要。创新思维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迎接未来的科学技术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相对论之父爱因斯坦在美国高等教育纪念高等教育300周年的纪念大会上,有一段这样的讲话。他说,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统一规格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管理大师德鲁克他说,对企业来讲,要么创新要么死亡。我们人类社会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就是一部创造性思维实践,创造力发挥的历史。
三、基础教育中的创新思维
1.创新思维在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作用
创新思维对我们培养人,培养人才,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长期处于旧的教育制度之下,创新思维不够。我们的国家很难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新型人才。所以给我们的中国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而严峻的课题。我国的基础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2.如何在基础教育中运用创新思维
首先,应该是教育观念的创新。拥有相对成熟而又开放的教育观念,是教师走向成熟的基本标志。教师一方面立足自身教育生活经验的积累,不断反思总结、提升;另一方面,积极接纳外在的优秀教育理念,保持个人教育思想空间的源头活水,在个人教育经验与外在教育知识的不断交流碰撞之中。获得个人鲜活的教育理念的生长、生成。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中,有几个障碍需要克服。一是思维定势。一个人的思维一旦定在那儿了,就会钻进牛角尖出不来,那么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展现出来。为什么思维会进了牛角尖,进了死胡同,出不来呢?这个思维定势是怎么产生的呢?一是服从权威,二是从众心里在作祟。权威说过了,我们就没法说了,我就定在那儿了。从众心理,就是个体顺应了群体,盲目地有理无理地顺应了群体,顺应了先验,我过去是这样的,我的思维也定在那儿
除了顺向思维以外,我们还有逆向思维,也叫反向思维,倒过来思维。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费曼,有个著名的叫费曼设想《在底部还有很大的空间》。说的是,我们从小都听过铁棒磨成针的故事。我们的思维都是把这个大的物件加工拆分成小的物件。费曼这个物理学家就提出,可以把很小的东西加工成大件,这是一种逆向的思维。二十世纪80年代出现了纳米技术,就是根据费曼设想来的。除了逆向思维以外,还有转向思维。转向思维包括前向思维,后向思维,由上而下的思维,由下而上的思维。
其次,应该是个人知识的创新。作为教师,知识更新的问题不再只是一种外在规定,而成了一种内在需要,敢于面对知识更新的时代需要,开放自己的知识结构,有选择地吸纳能提高个人综合素养、更好地引导学生的知识,以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生存姿态,去实践“教学相长”这古老的教学格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创新的主体,广大教师,要率先垂范,做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弘扬者和推动者,做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不辜负人民的希望和重托,牢记神圣使命,志存高远,脚踏实地,默默耕耘,国敬业的楷模,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身为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的表率。要做到生命不息,学习不止,严谨笃学,与时俱进,做终身学习的先行者。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最主要的要素,两者缺一不可;不能强调一方面的作用,而忽视另一方面的作用。正确的师生观应该是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不能当旁观者,而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学习,要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得到较好的训练。因此,新型的师生观对当代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具备教师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要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只有如此,才能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第三,应该是教育方法的创新。教师的教育创新最终要落实到教师的教育行为之中。落实到教师的教育方式方法之中。当然,教师的教育行为创新,不是为创新而创新,而是在观念和知识引导之下的创新,是有内涵的创新。新本身不是一种价值,只有当教师行为的创新真正体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对教育的真知,这种创新才是我们所追求的有价值的创新。
总之,创新思维是一种按不同方向思考问题、多种途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在基础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助于他们主动地、独创地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创新思维的提出,更新了学习者的学习观念,是学生学习方式的革命,是学生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未来人才的必备素质。
参考文献:
[1]姚本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M]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安徽大学出版社,2012:272-275.
创新思维的含义范文2
论文摘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直接面对并且已经直接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和灵魂,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讲就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从创新思维的含义和特征、创新思维的社会需求、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训练等方面进行了粗浅的阐述。
1认识创新思维
认识创新思维,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创新。创新这个词是我们国家乃至当今世界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词汇之一,同时,“创新”又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汇,在英文中,创新(innovation)来源于拉丁语。“innovation”的拉丁词根“nova”表示“新的”的意思,加上前缀“in”导致动词化,具有更新的含义,意味着对原来已有的东西加以更新和创造。
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没有创新的思维,便想不出创新的方法,没有创新的方法,就不能有创新的活动,也就没有创新的成果。
创新思维是相对于传统思想而言的,没有受到现成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全新的独特的解决方法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的过程是开发大脑的一种发散思维的过程。创新思维是指在探索未知时,积极地以独特新颖的方式和多向的角度,促使思维转化去寻获成果的一种思维。就本质而言,创新思维就是综合运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并在过程或成果上突破常规有所创新的思维。创新思维的精髓是非逻辑思维。创新思维是需要经过有意识地培养和专门训练并能在培养和训练中优化的思维。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灵魂和核心。
2创新思维的社会需求
近几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数量上讲,各校的招生规模都在不断扩大,但是同时也出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难道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已经饱和了吗?造成这种现象,其中的缘由固然是复杂的,从表面上看,这主要是因为大学所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变迁和满足社会长远的需要,造成人才的相对过剩和就业困难。但是如果我们深究其根,从大学教育的角度分析,不难得出,这主要是由于过弱的文化陶冶、过窄的专业教育、过重的功利导向和过强的共性制约所造成的,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缺乏恰恰是它的突出表现。随着社会知识化进程的加快,职业变更频繁,单纯满足于学校的书本知识所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已很难适应社会的变革。因此,人才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低,而这正是我们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我们常讲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大学生来说,创新思维是最基本的创新能力,只有具备创新思维,才能运用它去解决创新性的问题。
3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内涵
思维力是创新型人才的智力结构的核心部分,它在创新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和决定作用。而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又具有创新的潜质,因此,有志于创新的创造者都应该自觉地、努力地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3.1 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从思维学观点来看,思维的主要形式有:概念、判断和推理;思维的主要方法有: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归类、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系统化与具体化。这些都是人们进行有效思维所必须依据的方法,掌握创新思维,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思维能力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此外,人们还应该科学地研究思维过程,这有三种途径可循:一是可以通过学习科学史,来研究他们的思维过程,从中吸取营养,掌握思维学;二是可以通过观察周围人们的工作来研究他们的思维过程,探索他们是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进而转化为指导自己思维的原则;三是可以通过回忆以往的思维过程,寻找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作为今后思维的借鉴。
3.2 培养独立思维的习惯创新是从产生问题开始的,思维也是从产生问题开始的。对于创新型人才来说,应该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思考的习惯,这才有助于人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走上创新之路。爱因斯坦曾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学会了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他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培养内容的人来,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
3.3 积累深入思维的经验知识与能力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丰富的经验、广博的知识可以推动思维能力的发展。实际上,在思维的过程中,人们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提出假设与验证假设都与其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息息相关。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可以帮助医生有效地诊断病情;可以帮助工人有效地运用技能;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教书育人。在思维实践中,通过深入思考、积累经验,就可以为以后的思维打下基础。
3.4 建立合理思维的结构思维能力的结构体系中,包含着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比较能力、抽象能力、概括能力,这五种能力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经过整合完成思维过程。创新型人才要培养突出的思维能力,就必须是这五种能力有机协调、均衡发展,使之成为合理的思维结构。 转贴于
3.5 发展全面思维的品质思维的基本品质是由思维广度、思维深度、思维的灵活性和思维独立性所组成。这四种品质在思维能力中都占据一定地位、都具有一定作用,对创新型人才而言,最具重要性的是思维的全面性,即要在前面四种基本品质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型人才的全面思维品质,这样才能在创新过程中,全面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从一般意义上来审视,学校培养的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人才。创新人才不仅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还是充分发展的人才,更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做出较大的贡献的人才。因此,必须从高校的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实施创新思维的培育,有力、有效地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
4.1 强化创新意识的教育创新意识就是根据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于现状,执意于创新创造要求的动力。有了意识才能启动创新思维,才能抓住创新机会,才能获得创新成果。对于大学生首先必须强化创新动力观教育;其次,强化创新主体观教育,冲破求稳循规的思想羁绊,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意识。
4.2 增强创新思维的训练思维具有时空的超越特性,这种超越性正是所有创意的来源。我们对大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和启发,必须从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结合中,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必须从形象联想和表象想象的结合中,训练学生形象思维;必须从直觉顿悟和灵感激发的结合中,训练学生的灵感思维。
4.3 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应该体现在吸取知识的能力上,不仅看他学习过多少知识,还要看他在多大程度上将人类文化的精神内化为自身的素养,成为他自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种创新能力还应体现在对周围事物的理解能力、应变能力和对未来知识的驾驭能力上。
4.4 着力创新人格的塑造所谓创新人格就是创新人才的情感、意志、理想和信仰等综合内化而形成的全面发展现代人格或者叫创业者人格。在创新人格的培养和塑造过程中,我们既要引导学生在自学进取中培养自信,还要引导学生在战胜挫折中培养意志和在对待利益关系调整中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对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素质是创造性地应对多元的、不断变化着的环境的能力。社会的发展,人才的成长,客观现实要求学校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设创新思维课程,采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去最大限度地开启挖掘大学生的创新思想、创新能力、创新人格和创新精神,以实现培养和造就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夏克祥.实用创新思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6.
[2]关于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sina.com.cn 2006年05月04日06:00光明网.
创新思维的含义范文3
关键词:创新思维;小学教学;美术教育;培养
小学美术教育是小学里不可缺少的一门主要课程,因为它是素质教育的一个主要方面。小学美术教育通过小学美术教师在美术课堂上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运用创设气氛法、激发兴趣法、诱导想象法等美术教学手段,以提高小学生的艺术文化素质、培养小学生审美意识、陶冶小学生情操、完善小学生人格、培养艺术创造能力及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一、创新的定义
创新是一个概念,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充满了新思维、新发明。它有三层含义:更新、创造新的东西、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
二、创新思维与小学美术的关系
小学美术能够给创新思维提供发挥的空间,因为,人类所有活动中,最能体现创造性的莫过于艺术,小学生往往会把果子画成人面,并赋予表情,在他们的美术作品中,表现得不只是自然形态的模拟,也不会受固定形式的束缚,可以随意性地发挥想象。
三、培养小学生美术创新的措施
1.给小学生创造条件,激发创新意识
小学生眼中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快乐,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该给他们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2.鼓励小学生在美术作品中大胆想象
知识是有限的,想象是无限的。创新活动离不开想象,美术创作更离不开想象,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小学生进行大胆创新,同时鼓励学生要把生活中的瞬息变化、美丽多姿的生活反映到艺术作品中去。
创新思维的含义范文4
关键词:中职;政治教学;培养创新思维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人才的需求有了新的需求,这给中职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契机。在中职教育体系中,政治教学却一直采取着传统的教学方法,这与时代的特征是完全不符的。而且,在新形势下,中职政治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教师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之一。
一、创新思维的含义及其特点
创新思维指的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让学生学会对事物融会贯通,并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新的思考。通过这些新的思考,进而让问题的解决的方式有了新的方向。创新思维是现如今中职学生特别需要的一个特质,具备了创新思维能够让很多问题的解决变得更加轻松。与其他思维方式不同,创新思维具有很多独特的特点。其中,发散性、深刻性和独创性就是其明显的特征。具备了思维的创新性,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方式变得更加独辟蹊径,并对自己的结构体系进行一个重新整合发展。
二、中职政治教学的主要现状
目前,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持续推行,在中职院校中,传统的中职政治教育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时展的需求。传统的中职政治教育中,政治教师的教学往往都以“说教”为主,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情绪完全不能被调动起来。加之政治内容本身就比较枯燥无味,中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又较弱。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也很容易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并对政治学习产生抵触情绪。根据相关调查,在中职院校中,学生逃课率较高的课程便是思想政治课程。即便不逃课,很多学生在课上也是“人在心不在”的状态,要么是悄悄玩手机,要么就是做其他学科的作业。真正能够静下心来认真听课的学生数量屈指可数。
三、在中职院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体系也变得日益完善。而中职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承担着培养双向人才的重要使命和作用。目前,很多的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较薄弱,学习能力较差,就更别提所谓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了。而这些存在于学生身上的局限性也让中职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真正适应时展的需求,并与时展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因此,在中职的政治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创新学习,学生有了更为丰富的知识结构体系,并逐步形成独特的个性和思考方式。这些都能成为学生未来成功进入职场的有用筹码。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的大部分中职院校都调整了自己的招生人数。大量的扩招让学生的生源质量不可避免的大幅度下滑。现在的中职学生理论学习能力较弱,对于政治学习缺乏基本的兴趣。因此,中职教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渐渐忽略了。而此时再提创新思维的培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潜能,并利用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方法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处理。
四、中职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一)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中职的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充分尊重学生,并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是基本前提。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根本无从体现,学生仅仅进行着单调的机械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是明显行不通的。新形势下,课堂不应该仅仅是课堂而已,教师也不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导师。在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模式下,课堂应该是学生和教师进行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而教师也应该只是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引导者。在思想政治的课堂上,教师应该始终树立“以生为本”的观念,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例如,当教师就一问题要求学生发言的时候,教师不应该对学生给出的答案给出过于果断的正误判断。即便学生回答的问题有一定出入,教师也应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肯定学生积极发言的行为,为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提供有力的氛围。又如,对于在政治课堂上存在分歧的问题,教师不应该“一竿子打死”,而是应该要求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在讨论中各抒己见,进行头脑风暴。这样的方式既能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又能让学生之间的思维形成相互的碰撞,有助于创新思维模式的形成。
(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角色定位
在中职政治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角色定位也十分重要。正确的角色定位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新性思维也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首先,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敢于养成向权威发出挑战和质疑的学习精神。在挑战和质疑中,学生学会了不盲从,有了自己的思考方式,自然而然也就逐步形成了开放的思想和新颖的思维方式。其次,政治教师也应该找准自己的定位,认真提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学生多发表自己的想法。这种互相促进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融会贯通,并在课堂上变得更加自信。这些角色定位的转变都有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性思维。
(三)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中职学校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实现就业,而很多中职学生虽然理论学习能力较弱,但是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政治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质,让学生多参与一些社会实践,并在社会实践中逐步提升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结合政治课上一些内容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科技活动或技工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应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积极思考,勇于动手,在实践中体会创新思维带来的快乐。
五、结语
在当前形势下,学生的创新思维非常重要。任何一门课程都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教学目的,对于中职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也不例外。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能够让学生的未来发展变得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林胜德.中职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28):125-126.
[2]胡金胜.创新思维在中职政治教学中的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5(16):62.
创新思维的含义范文5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生 创新
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为此,我们必须改革语文教学,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1.在质疑驳问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一直以来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大多高分低能。为此,要把学生的活动变为“思维体操”,强调学生“跳起来摘果子”。课堂上,根据学生实际质疑或让学生互相质疑,启发学生多思,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如讲《愚公移山》后,我在肯定愚公移山精神时,引导学生逆向思维,提出“移山与搬家”、“移山与挖隧道”的看法。通过讨论比较认为移山不如搬家,但为什么课本写移山呢?学生质疑后领悟作者意在愚公移山的精神,使学生触类旁通,解决疑难,培养了其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来自质疑驳问。“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教《项链》时,当玛蒂尔德得知佛来思节夫人借给她的项链是假的时候,她的命运如何?学生众说纷纭,思维非常活跃。学生天性好奇,对万事万物爱问什么,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经验或课本中的说法,针对问题去寻找一种独立的见解,甚至朝着不同于教师讲的和书本写的方向大胆驳问。对此,教师首先应热情鼓励,积极支持,并随机指导。学生的观点独到,如果教师还是一厢情愿地让学生在自己预先设计好的圈内打转,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就都会受到影响,思维的独特性会受到约束。反之,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往往能再次激起学生认识与表现自我的激情,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思维创新的成功。如教郭沫若的诗《天上的街市》中“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学生当堂驳问:流星应用“颗”,为什么用“朵”呢?是作者写错了。我引导学生把“花朵”、“烟花”等现象与流星整合起来,学生思维中呈现出光彩夺目的流星形象,于是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对“朵”字产生一种审美的体验,使学生通向创新之路。
2.在求异思维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善于鼓励学生质疑驳问,培养创新思维,还要促进学、思、疑、问、悟的有机结合。鲁迅先生曾把学习比作蜜蜂采花粉酿蜜,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自身思维加工制作的过程。一个善教者正是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去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如教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我问学生:皇帝赤身游行大典之后,想起那个诚实小男孩的话,会怎么办?教《古代英雄石像》,我让学生想象:石像半夜突然倒下来,碎成千万块,在倒塌之前,会发生什么事情?学生展开思维、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课堂上出现的生动活泼的局面,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创新思维得到培养。如在分析《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主人公是谁时,我引导学生发展求异思维:“一般小说标题中所涉及的人物就是主人公,如《孔乙已》、《骆驼祥子》、《范进中举》等,为什么《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于勒不是主人公?”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比较时,我从旁点拨、引导,学生很快就能找出答案。在教学中发展求异思维,因势利导,不仅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在求同思维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中学生积极求异,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从不同角度提出许多创造性的设想和推测时,往往是良莠并存。教学中必须设置一些具有争议性的焦点问题,通过讨论争辩,再适时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求同的方向上,使学生认清是非曲直,统一认识,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含义范文6
[关键词]:家具设计; 教育教学; 创新思维; 培养
1、“创新”及“创新思维”的基本概括
1.1“创新”的含义
“创新”,其英文名称为“Innovation”,是我国在各行各业当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摧毁,不管是企事业单位的人员还是政府官员,又或者是在校的学生,几乎都会频繁的提及这个词汇,其在含义上主要可以分为三点:首先,对新的东西进行创造;其次,更新和变化;最后,改变。“创新”作为一种特殊的形式,形成是在20世纪的事情。
1.2“思维”的内容
“思维”作为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规律所做出的概括、间接与能动的反映。是一种特殊的理论性的认识阶段,是人们通过实践之后进而产生和不断发展起来的。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实施者主要以语言作为一种物质性的外壳,只有借助于语言工具才能进行。基本的形式有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室内空间家具与陈设设计的思维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1.3“创新思维”的概念
“创新思维”主要指的是运用较为新颖的方式,以独特而又特殊的方式、方法对问题进行解决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的本质在于将创新意识的感性愿望提升到理性的探索上,实现创新活动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飞跃,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
2、家具设计教学中对创新思维的培养的基本策略
2.1采用教学情景模拟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模拟“情景”主要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当中通过某一特定的情景引发学生自我主动的联想的方式,针对于教学当中的对象进行模拟往往似乎一种抽象的、、无机形等,而后者模仿的是自然界中的生物外形,或根据其生物合理存在的原理来改造家具的结构性能。模拟和仿生是家具造型创新的主要手段,其关键是联想,包括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
那么在教育教学当中我们应当怎样去更好的模仿这种特殊的情景呢?其实,在现实世界当中,不管什么样的自然事物或者是一些事物的形象,都是学生今后设计的主要灵感来源,因此,在教育教学当中,教师应该不断的提高学生在生活当中主动的对事物进行观察,不仅如此,还要要求他们加强与人之间的沟通,通过人与人之间心灵上的互动,进而引发自己的思维,提高自己的创造意识。在进行家具创走的时候,联想能力则是非常关键的要素所在,他不仅能够让设计者看清现代事物的真是面貌,还能够通过思想,通过设计者的自我积累逐渐将自我的设计意识与现实中的事物进行有效的连接,进而产生碰撞,引l其全新的创作思想和意识,进而达到创新的目的。
2.2增强学生对传统家具的认识,进而在设计中有所提炼
传统家具是经过众多设计师不断探索之后进而创造出来的,是前人经过经验总结并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背景进而设计出来的,传统家具能够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日常生活风格、内涵,家具上的装饰图案生动形象,精致华美,浓厚的文化气息使其超越了“流行”的概念,成为经典,成为一种品位的象征。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当中可以以传统家具作为实例,介绍传统家具所具有的主要特点,进而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对古希腊的Klismos椅和中国的明式椅子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谈及设计的曲线优美、气质华美等特点,让他们了解这两种创作方式以及表现形式的不同,并有所总结,进而发展自己的构思。
在讲述曲美家具的设计师汉斯介绍他设计的一款衣柜时,谈到衣柜圆形的手柄,这个圆形就是他从中国古代门窗上面获得的灵感。除了这个圆形的手柄处理以外,还有一些比如说在转角处的处理,也是吸取了中国古代家具的元素等等,都可以以此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2.3增强学生对材料的认知,进而在材料和肌理上有所创新
“材料”作为家居运用当中必不可少的元素所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式各样的材料层出不穷,引导学生对现当代新材料的认知,能够将这些元素充分的运用到自己的创作当中,进而展现出自己创造出来的肌理美,历来是家具新品种、新式样的源泉,每一种新材料的出现都能产生新的家具品种及不同的外观效果,设计师要善于利用新材料的研究成果,设计出与新材料相适应的新造型。
目前,材料的研发逐渐成为了大型家具企业关注的重点内容。如C&B公司在塑料模压技术推出后相继开发了合成增强塑性玻璃纤维树脂、用于航海轮船的多层HPS防火嵌板等,并对该公司的重要产品――沙发,就一直在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完善,从早期的木结构框架,随后用更先进的模压钢架取代,软垫填充采用了先进的模压聚氨酯泡沫技术。他们认为要不断地将新材料、新技术用于产品设计,才能叫做现代家具设计。
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尽可能的孤立学生去关注一些新材料,了解这些材料的性质、外观、性能及各方面的特点,并有效的将这些家具运用到自己的家具创作当中。当然,除了关注新型材料,也要熟知常用材料的特性,各种材料都有其基本的性格,设计师不但要了解材料的外在特性和内在特性,也要善于利用材料的肌理效果体现了材料风格,为家具设计带来新的创意。
[参考文献]:
[1]对设计批评融入家具设计教育的思考[J]. 孙静,谢志华,秦理哲. 高教论坛. 2013(07)
[2]家具设计教学创新思维开发的探索[J]. 韦自力. 高教论坛. 2013(08)
[3]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家具设计课程改革[J]. 张晓凡. 价值工程. 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