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的风格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艺美术的风格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艺美术的风格特点

工艺美术的风格特点范文1

高校教学是动画事业的起点,课堂教学,就应当立足于民族化、原创性的艺术价值观。对浙江传统工艺美术中的艺术元素进行研究,吸取其精华,提炼其内涵,将其引入动画创作的领域,融入高校的动画教学实践中,将会起到以下两个方面的作用:第一,有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动画高级人才,提升原创动画作品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进而改变本土动画一味模仿外国、缺乏本土特色的局面。第二,传承传统文化,大力弘扬浙江地域特色文化,促进浙江地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研究浙江传统工艺美术艺术元素在动画教学中的应用,具体结合课程包括:动画角色造型设计课程、动画场景设计课程、原画设计、FLASH动画、漫画与插画、动画短片创作等课程。

(一)课堂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分析优秀案例,讲解这些案例是如何借鉴传统艺术,从而形成独特风格,使学生了解如何吸收浙江传统工艺美术中的精髓,借鉴其中的艺术风格和造型元素,创作出独具特色的动画作品。通过对案例设计过程的剖析,使学生能够了解整个设计流程,学习并掌握其中的方法。2.项目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引入实践项目,这个项目有虚拟的,也有来自企业真实的项目,按照项目需要,将学生分成若干个项目小组,设立组长,明确组员的分工,每组完成一个项目。学生通过调研与查阅大量资料,从浙江传统工艺美术艺术中获取灵感,借鉴其造型设计手法,提出创作方案和构想,与企业动画师进行沟通与探讨,从而确定创作方案,制作出有浙江传统工艺美术特色的动画作品。

(二)教学实践与应用

1.展开调研与搜集素材安排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展开实地调研。学生先后赴浙江省博物馆、西湖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等地进行调研,直观而深入地了解了浙江传统工艺美术的艺术特点和艺术文化。同时,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以及网络资源,搜集大量了浙江传统工艺美术的相关图片,作为创作时的参考资料。2.研究与提炼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研究其中的艺术风格,提炼造型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课程中,安排了大量课堂练习,绘制大量的角色设计的草图。针对人物进行造型提炼,吸取人物中的造型特点,把握适度夸张的表现手法。提炼出来的人物面部造型圆润,神情喜悦;人物服饰,线条柔和,并提炼出人物圆滑的曲线形体特征。在《漫画与插画》、《动画场景设计》等课程中,指导学生提炼出丰富的场景元素,注重表现具有象征意义和夸张效果的场景。夸张其中的景物设计,利用嫁接手法,移植、拼合其他的景物元素,设计出富有想象力的场景。在《动画短片创作》、《FLASH动画》等课程中,指导学生根据其中的风格特点,进行创作,创作出具有原创性、民族化的动画短片。3.创意与创新设计在一系列的动画课程中,指导学生结合浙江传统工艺美术的艺术特点,并依据提炼的造型元素,进行创意构思,设计出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动画作品。在一系列的动画课程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探索和尝试多种不同的动画表现风格;要求学生,在作品中既要突出民族化艺术内涵,又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趣味,迎合市场需求。

(三)教学成果

1.学生作品通过对浙江传统工艺美术元素的教学应用研究,融入一系列的动画专业课程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创作积极性高涨,课堂教学反应良好,并受到广泛好评。2.竞赛成果在本课题的实践环节中,引入设计竞赛,以竞赛促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都能积极相应并参与其中。利用本课题的课堂实践成果,结合竞赛设计要求,创作出富有浙江传统工艺美术艺术特色的动画作品。辅导学生参加的设计竞赛包括:指导学生参加“杭州市大学生科普动漫创意设计竞赛”,获二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白金创意比赛”,获入围奖;指导学生参加“中韩现代广告设计大赛”,获铜奖;指导学生参加“安吉竹文化跨界创意设计竞赛”等。

二、与当代动画教学体系的融汇思考

工艺美术的风格特点范文2

一、西海固民间工艺美术简介

民间工艺美术是一个地区的文化脉搏,是文化和艺术的共同体,是一其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海固人文历史悠久,地理位置自古以来是边陲之要冲,塞上之咽喉,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地,这里还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遗留下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甚为丰富。春秋战国时期以动物纹样饰为主的北方系青铜文化和精美的北朝漆棺画、壁画、石雕等艺术为典型代表。西海固人民质朴的生活态度培育出质朴的西海固民间工艺美术,在农家小院的窗花上、门帘上、手帕上、肚兜上随处可见它的踪影。这平平常常的流露是西海固人民内心世界的诉说,是根植于当地文化土壤之上的民间工艺美术之花。对工艺美术进行研究对于它的保护、传承及整个地区文化的提升意义重大。

二、审美风格表现

1.鲜明的地方特色

民间工艺美术具有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特点,实用性与审美性同时存的原因与它直接产生于民间土壤有很大的关系,它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彰显着人们内在的情感。西海固工艺美术诞生于西海固这个特殊的环境,因此工艺品中渗透着鲜明的地方特色。西海固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聚集了诸多的回族群众,且属于六盘山区,因此,伊斯兰文化、六盘山历史文化和黄河文化是其创作诞生的主要土壤,成为它创作题材的主要来源,很自然,对这些文化的表达,也形成了西海固民间工艺美术的一大特色。隆德县的剪纸艺术以造型生动、剪工精湛而负有盛名。隆德县剪纸艺人张伟艺术作品博采众长,创作出了“访问”“敬老爱幼”“回族赶集”“太阳灶”“幸福家庭”“过六盘”、十二生肖、神话故事、、戏剧人物、传统风俗、农耕等高质量具有时代气息的大型优秀作品。西海固民间回族雕刻艺术形成了以回族为主体又融合了其他民族传统的独特风格,雕工精湛、构图严谨、造型生动,因此闻名西北地区。回族雕刻也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它多见于伊斯兰教的拱北、清真寺,以及某些官宦宅邸之中。雕刻艺人多为回族匠人,伊斯兰教禁止人物崇拜,回族雕刻艺人力求以花草树木创造出清净无欲的意境,表达了西海固地区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种别具一格的艺术情趣的形成,深受伊斯兰文化和当地风俗文化的影响,根植于回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并有着深远的历史文化背景。

2.浓郁的乡土情怀

“乡土情怀”是一种萦绕在人们心中亘古不变的情怀,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也反映在各种文学艺术中。无论在何时,乡土情怀都满怀人们对故乡的思念和依恋,这种情怀已经成为了现代人挥之不去的一种情结。因为现代社会的极速发展,难免造成人内心的焦虑,因此,对故乡的追忆也成了缓解焦虑的一种方式。宁夏西海固地区的民间工艺,没有在现代商业潮流的冲击下,改变其作为民间工艺品固有的本质地点,亦是满溢浓浓的乡土情怀。在农闲时期,西海固农村妇女常聚在炕头或在村口,三三两两扯着家常,手里却都忙活着各自的绣品,巧手绣出了精美的香包、鞋垫、烟荷包、布青蛙、肚兜、耳帽、挂瓶、壶帽、门帘、枕套、电视机套、洗衣机套等。这些绣品的针脚整齐而严谨,色泽鲜明、造型生动,在选材和花色图案的搭配上都显现出古拙朴素的艺术特点。另外,寓意深刻的刺绣作品表现了西海固地区劳动人民淳朴的审美意识和精神向往,是一种对生命意义和生活质量美好追求。如西海固刺绣典型代表人物周子叶,从民间传统故事中汲取创作源泉,推陈出新,把传说中耳熟能详的《九色鹿》《精卫填海》《孟姜女哭长城》等民间故事情节融入到刺绣当中,譬如鞋垫、枕套,大都绣在褙子做的贴面上,图案设计得十分紧凑,针脚多是来回走线,形成双面,细密的针脚为的是使绣品结实耐用。如果在软布上制作绣品,一般多用掇法,针脚也是十分结实细密,即使贴面的布料都破了,绣花依然完整鲜艳。总之,西海固民间工艺美术无论是题材、语言还是实用性方面都注重融合传统文化和民间资源,体现出了乡土世界中农民质朴的乡土情怀。

3.异彩纷呈的工艺品类

西海固地区,文化根基深厚,源远流长。古人类遗址、人文名胜资源、民俗文化资源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而且此地的民间工艺品也是异彩纷呈、品类繁多。如皮影、口弦、回族雕刻、泥塑、剪纸、刺绣、民间绘画、花灯、民间编织(草编、竹编、柳编)等,种类颇丰。对于所占地域面积甚小的西海固地区来说,拥有如此之多的民间工艺品,实属民间文化极为繁盛。近年来,民间工艺品在带动群众文化的繁荣方面也是日渐收效,如隆德县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有全国四大画乡的美誉,当地有关部门对全县13个乡镇、126个村的民间艺术进行普查时发现,以前被忽视的社火、泥塑、砖雕、木雕、篆刻、刺绣、皮影、祭祀等民俗重新被挖掘探究,发现他们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不同地区也逐渐形成了不同的艺术特色:如温堡乡,因有雕塑家杨栖鹤及其家族多位雕塑艺人,被称为泥塑之乡;沙塘镇,因有农民画家靳守恭的带动,成为农民画之乡、花灯之乡;凤岭乡,因有以魏世祥为代表的砖雕艺人,被称为砖雕之乡。总之,宁夏西海固类型丰富的民间工艺品,以独特的风姿彰显着文化的魅力,丰富着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三、保护与传承的意识

工艺美术的风格特点范文3

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华先民日常生活和审美意趣的艺术体现,其演化历程与中华民族的政治、文化、宗教发展历程息息相关。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广阔的疆土养育了众多的民族,也孕育出各式各样的传统工艺美术,如景德镇的瓷器、北京的景泰蓝等,都是这其中的杰出代表。不同种类的工艺美术各具特色,具有丰富的地域文化价值,也形成了举世瞩目、闻名遐迩的品牌。装饰纹样是工艺美术产品历史文化价值的集中体现,最初的工艺美术多采用简单的几何纹,后发展为图腾纹,再后来又逐渐演化为描绘自然景象和人类生活场景的纹饰。纹饰的流转变化折射出先人对生命的情感、对自然的崇敬,流露出“天人合一”的审美意趣,具有浓烈的传统文化色彩。现代设计起源于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是中国现代设计与国际艺术设计文化碰撞的成果。它需要在紧跟时代潮流的同时保持自身特色、立足民族文化,博采中西方文化之长。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华文化的直观体现,是民族文化精华,它的有机融入是中国现代设计的必然趋势。

二、传统工艺美术对现代设计有高度借鉴价值

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同属于物质与精神活动的结合物,都能够在满足人日常使用需求的同时带给人美的享受。不论是现代设计还是传统工艺美术,它们都以技术为根本支撑,都有着自身成熟的工艺技术和表现方法,能够随时代的变化衍生出对应的审美风尚,生产出对应功能与质量的产品。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共通之处还在于它们都非常强调产品和工艺过程的技术性与实用性,讲究形式追随功能,以基本原则为工艺与设计的重要指导。与传统工艺美术产品不同的是,现代设计产品的机械化程度更高,工业化程度更明显。但传统工艺品往往在工艺上更为复杂,难以用机器取代人工,具有更为突出的风格特色,能更好地反映出传统文化精神。传统工艺美术涉及的工艺技术非常多样,锻冶、编扎、雕刻均囊括其中,且代代相袭,不断发展创新,技术上日趋科学化,技巧性越来越突出,制作的产品也更加精美,对艺术品质的追求更进一步。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机械化程度高,容易让人产生对工业化设计的审美疲劳,越来越多的人渴望接触亲近自然、情感饱满的个性化设计作品。从这个角度看,在现代设计中融入传统元素,让设计的产品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高超的艺术水准势必将成为现代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室内设计为例,很多设计者将传统雕刻的工艺手法运用到瓷砖、玻璃等现代室内设计常用原料的加工过程中,在不伤害原料使用功能的同时完善其装饰效果。此外,还有不少优秀的文创产品设计也是以现代技术为依托、以传统工艺美术产品为模板制作而成的,在满足其实用功能的前提下做到了与现代审美的完美融合,为家居、装饰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可见,现代设计对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有着深刻的人文意义,这种意义是远远超出技巧本身的。

三、传承传统工艺美术有利于现代设计审美情趣的发展

工艺美术是一种实用美术,同时兼具实用与美两大要素。回顾传统工艺美术发展历程,其装饰部分从一开始就是有一定使用功能的,不仅仅是为起到装饰作用。随着工艺美术的发展进步,工艺美术产品在纹样、材质等方面均得到优化,其使用功能也获得了进一步拓展,不但富有美感,同时具备高度的实用性,生动体现出传统工艺美术在艺术与技术上的和谐、在审美与功能上的统一。传统工艺美术非常讲求产品材料的选择,对天然材料情有独钟,善于表现其特质,进而使产品在整体上体现出丰富的材质美。此外,传统工艺美术还善于将隐喻涵义融入到产品的纹样与造型中,增加产品的审美回味空间,折射出传统美术“大匠不雕”的美学追求。与传统工艺相比,现代设计以现代科技为依托,以机械加工为主要优势。由于现代社会资源浪费现象普遍,现代设计更倾向于使用人造材料,以顺应人们日益增长的环境保护意识。故现代设计产品以设计的规范化和生产的批量化为重要特征,消费周期相对更快,但成本更低。现代人崇尚多样、自由的生活,他们既需要现代社会的快捷、简约,也渴望回归朴实与自然。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工艺美术能够弥补现代设计的不足,缓解现代设计严重的技术与艺术对立问题,并及时地遏制大众艺术审美趣味衰落的趋势。传统工艺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扎实的群众基础,它代表的是过去几十个世纪先人对自然与美好生活的热爱,是传统美学思想的绝佳体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追求文化多元的全球化时代,传统工艺美术应该得到更多的认可与保护,其美学思想和艺术魅力也应当得到更好的继承。

四、传承传统工艺美术有利于在现代设计中弘扬民族文化精神

文化是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我国民族文化历史悠久、内涵独特,是中华民族5000年发展史的最佳见证。传统工艺美术是民间艺术的杰出代表,具有真善美的艺术特点,饱含民族气派和国人情感。体现出中国人向往和平、热爱自然的生活态度和华夏文明高雅、和谐、内敛的文化精髓。现代设计虽已成为主流,但发展时间短,缺少自身特色和创新动力。不妨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新的设计体系,促进国内现代设计竞争力的发展。传统工艺美术能够丰富现代设计的表现形式,促使形成民族特色,负载起民族精神。不论传统工艺美术或者现代设计,它们全都是文化和文明的承载者。传承传统工艺、体现人文精神是现代设计的必由之路。

五、结语

工艺美术的风格特点范文4

关键词:《装饰》;封面图像;设计;演变

《装饰》创办于1958年,创始主编张光宇,是中国期刊史上第一个艺术设计类期刊。前三期封面分别由著名装饰艺术家张仃、张光宇、郁风设计,沈从文在前六期杂志上连续发表了《龙凤图案的应用与发展》等工艺美术研究力作。正如中国工艺美术史家杭间所说:“《装饰》的影响不仅是外在形式上的,从《装饰》创刊号的文章来看,它寓含了现代装饰艺术大家们,对于这门学科的主要认识和审美价值取向。”①

目前的《装饰》研究与其作为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和艺术设计界风向标的历史地位极不相称。借助多次刊庆活动,《装饰》编办者和设计艺术专家纷纷发言、撰文梳理了其设计理念和办刊实践的轨迹,也有专家曾对《装饰》1997第1期至2003年第12期进行全文本统计分析,试图从“《装饰》数据的背后”②透视该刊的文本结构和理论探讨的趋势,但在笔者看来,求索《装饰》封面图像设计变迁在中国艺术设计领域中的角色意义更为重要。社会发展趋势对《装饰》封面图像设计有怎样的影响?不同时期的《装饰》封面图像有哪些相同与不同点?以社会互动的视角求解这样的问题,更能触摸《装饰》的思想本质以认识其独有的期刊影响。

封面图像作为辅助期刊文本的视觉语言,在《装饰》封面演变中具有关键作用。其演变特征与设计思想表达了《装饰》特有的封面设计风格和视觉传播理念。它不仅具有形式意义,更以其特殊的形式逐渐构成一种视觉文化符号,将期刊定位与主题内容信息视觉化,且在《装饰》封面演变中具有“证史”般的艺术功能。随着社会与技术的发展,《装饰》的图像设计经历了如下发展过程:民间艺术造型阶段——装饰造型阶段——以几何色块图形为代表的抽象造型阶段(2002年起至今,几何色块或直接放大为构图分割,或与主要图形组合设计)。

一、民间艺术造型阶段

《装饰》的早期主要设计者张光宇、张仃、郁风等工艺美术大家注重民间自由淳朴的艺术创造,在“工艺美术”学科概念逐步形成、重建民族优秀物质文化的理想下取传统装饰语言之精华,以对装饰艺术的重新认识为契机进行了早期的《装饰》装帧设计。

《装饰》创办早期(1958年~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封面图像以民间艺术造型形象为主,较有代表性的如创刊号的“龙舟”图形和总第3期的头发挽髻、耳上簪着其时正流行的大红绒花的“簪花女”,又如总第7期的北京砖雕装饰造型和总第11期配着背景的云锦和花团锦簇的“惠山泥娃娃”。《装饰》早期封面图像的主要设计语言是将民间传统装饰语言中具代表性美感的,如泥塑、蜀锦、刺绣、砖雕等特色工艺艺术以现代设计手法再现于封面构图上,同时以装饰语言的创作手法去设计封面。这一时期封面图像的特点是造型特色定位鲜明,封面造型形象稚拙淳朴。构图也多采用传统对称式,为封面增添了装饰性与民族风格特征。在当时,这种对“日用而不知”的民间工艺美术的认识是非常超前的,满足了当时人们对生活艺术设计的精神追求。

二、装饰造型阶段

自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装饰》也经历了一个从复苏、起步到迅速发展的阶段。如何延续早期的办刊思想和设计理念,适应社会主义新时期,对《装饰》是一大挑战。在经历了从“工艺美术教育”到“设计艺术教育”的历史变化时期后,《装饰》迅速调整,及时顺应了这场设计领域的重大变革,成为这一时期著名的专业期刊。

在这个时期,《装饰》设计者们关注了建设中国工艺美术现代形态的价值取向,尤其是在引入西方现代设计理念过程中,如何做到在不全面否定传统设计思想的基础上发展现代艺术设计,并创造出富有“装饰性”的工艺美术新形象。随着设计观念的交汇,《装饰》在这一时期的装帧设计有了诸多新面貌。封面图像元素由富有民族气质的传统装饰语言发展为传统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装饰语言,以国画、漆画、装饰画的表现形式为主的图像设计在《装饰》的封面中大量出现,并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色。其中,以较强烈的变形图像作为视觉语言的装饰画占了较大比重,据统计,1988~1995年的《装饰》共34期,以装饰画为表现形式的封面设计共有20幅,占此时期封面数量的59%。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一个原因是与《装饰》的办刊特色有关,也与当时的艺术表现主流形式有关。装饰画是当时较能代表民族特色和时代风格的艺术形式,带有浓郁的时代特色和民族风味,包括20世纪80年代主流平面媒介——电影海报,也多选用装饰画的手法。《装饰》封面选用的装饰画创作元素丰富,包括少数民族人物、自然风景、静物、植物花卉等。另一个原因是这一时期的大众对于家庭装饰的需求呈上升趋势,《装饰》为将设计理念落实在具体指导大众对装饰艺术的应用,贴近民生,将封面图像设计的重点放在了“装饰”人民生活上。

《装饰》的封面图像设计在装帧设计的发展和演变中逐步形成由内容到形式的跨越,20世纪90年代中期前的《装饰》封面图像素材较多样,几乎涵盖艺术设计领域各类相关设计作品类型,图像设计以图片拼贴为主,在构图中常以整张图片做底,或将图片框住,与刊名文字分开对应,完全通过图片内容对期刊核心内容和理念进行诠释。20世纪90年代后期,《装饰》封面开始对背景图片与主体图片进行有创意的处理和组合,体现出不同的构图效果,此前,《装饰》封面通常是以未经处理的原始图像内容传达期刊主题。1998年后,封面开始加入图形元素,与摄影图片进行组合设计,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效果,图像层次更加丰富,完整的图像设计主题和形式从此成为《装饰》封面特色。

三、抽象造型阶段

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跨世纪的中国社会发展进程表现出全新的面貌。反思与探索成为这一时期《装饰》的关键词。在同时期艺术设计类期刊中,《装饰》凸显出设计理念变化的深度与广度。

这一时期的《装饰》封面设计更加注重品牌形象的打造,设计风格更加整体明确。抽象造型通过对民间美术、装饰艺术、现代电脑表现艺术等艺术图像的综合运用,建构出多层次的抽象艺术象征,成为这一时期封面图像的主要表现形式。封面图像寓意也因此包含了理性秩序之美,更贴切地塑造了《装饰》崇尚理性精神的设计风格。几何图形是当代《装饰》最具代表性的图像语言。《装饰》自2002年起受到西方设计思潮影响,开始在封面图像中加入几何图形设计元素,这在《装饰》整体装帧设计历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装帧设计现代化的重要转折。自此开始,除了2003年封面采用自然元素进行图形图案化的图像设计,其余封面都有几何图形的身影(或直接放大为构图分割,或与主要图形组合设计作为重要元素),2002年至2012年《装饰》共132期,其中出现几何图形元素的封面为108期,占封面总数量的82%。几何图形的设计运用成为当代《装饰》封面的主要设计特色。

2004、2005、2006、2007年封面图像采用抽象几何色块分割构图形式为主,2004年的封面图形以几何形状分割构成,2005年图形设计独辟蹊径,以“装饰”刊名字体的放大局部笔画为图像设计元素。2008、2009年封面将简练的几何图形与主要图像结合进行设计。这其中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第1期至第4期的封面以“衣、食、住、行”为专题策划图像设计。“衣、食、住、行”的图形视觉符号源于由《装饰》创办者之一张仃先生设计的创刊号封面(见图1)。创刊号封面通过载于龙舟之上的“衣、食、住、行”四面大旗比喻“装饰”在当时民生问题中的重要性,图形简洁流畅,富民族装饰美感又颇具现代创新之风。这是《装饰》封面设计第一次以装饰艺术语言昭示工艺美术事业的本质特征:那就是“衣”、“食”、“住”、“行”。

自创刊号封面出现后,“衣、食、住、行”图像符号在《装饰》的目录页以及封二中都曾出现,但作为封面主要图像再次出现是在创刊50周年的封面设计中。这一安排无疑从学术立场和设计理念上都表明了《装饰》半个世纪以来坚持立足于“衣食住行用”的实用艺术设计理念——服务社会、关注民生的办刊宗旨。2008年第1至第4期封面设计以创刊号图像为基础,融合其他相关新锐图像做填充与点缀装饰设计(见图2),视觉效果突破以往“衣、食、住、行”的传统形态,注入新的时代意义,使“衣、食、住、行”成为《装饰》特定意义的、具有想象成分的寓意符号,可称为《装饰》的视觉识别符号之一。

2010年的封面中将几何图形以构成形式做构图分割,形成或重复、或放射、或对比的现代构图节奏感,相较之前的简单几何图形分割版面形式更加具有现代个性。2011年首次将不规则几何图形色块与刊名文字结合编排,与下方主要图形的简洁感相对应。2012年几何图形的构成感在封面中越发明显,不规则几何色块组合与上方的主要图像形成空间的延伸和错视,将现代设计精致、有序、对比、透叠的特点通过无声的图形传达给读者。

一流的设计类杂志必定有一流的封面设计。在社会文化急剧变迁的时代背景中,纵观《装饰》封面图像视觉要素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变迁历程,《装饰》特有的价值观、审美观凭借越来越多样的图像设计而得以显现。从繁复的民间装饰图案到简练优美的空间几何图形的封面图像设计演变,反映了《装饰》在保持其特有封面设计风格和视觉感受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与演变,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封面艺术形态,传达了中国当代设计实践与设计思考的国际化趋势。《装饰》的封面图像设计由传统向现代的发展过程,是在文化发展意识上通过与国际当代设计思潮的中西差异内在调和,最终成就了自身封面设计文化的发展。

(于宏,内蒙古民族大学美术学院讲师)

注释:

工艺美术的风格特点范文5

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在历史上成就卓著。面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启发和激励,在当代近几十年国家整体发展的形势下,陶瓷艺术又呈现出崛起的趋势,在作陶制瓷的创新领域里,成长起一批不同年龄段的陶瓷艺术家,赵强当属中青之中的优秀者。

赵强的陶瓷艺术作品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文化意韵,在当今丰富多彩的陶艺术作品中,以其自成一家的形式语言和鲜明的风格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展示出在创新构思、驾驭工艺材料与运用技艺方面的才能,拓展了陶瓷艺术发展的空间。他的陶瓷艺术创作,从早期开始,就以其坚实的基础,新颖的创意构思,得心应手的表现能力,显示出良好的潜质。

赵强的陶瓷艺术专业才能是多方面的,从立体造型到平面装饰,从具象描绘到抽象表现,既具有深入细致刻划的能力,还能够在把握对象本质特征基础上写意。更可贵的是他能兼容二者形成具有个性的形式语言,在具体的作品中体现出艺术的个性和特点。他既认真地研究民间陶瓷装饰简约而浪漫的意味,又能汲取国画写意的畅达和潇洒,进而加以融通转化为适合陶瓷艺术表现的形式,构成独特的本体形式语言。他的艺术和技术方面的才能,在上海浦东机场内部环境的陶瓷艺术创作中,己经有所发挥和显露。

长期以来,他在艺术表现的形式语言探索方面是认真严肃的,而且是肯于下功夫的,从最近创作的一批陶瓷艺术作品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一特点。以《鱼在水中游》这一系列作品为例,一个构思,不仅设想出多种形式的构图表现,而且采用不同的釉下装饰颜料描绘,通过烧制过程中窑内的温度和气氛的变化,形成完全不同于纸面和画布上的艺术效果,呈现出优雅而别致的陶瓷艺术风格特点,是其它艺术形式所不具备的,也是难以企及的自然天成的艺术效果。另外以《奇石》为装饰题材的一组瓷器,在器物的立体造型上表现类似于奇石的纹样,无论在造型与装饰的尺度关系,装饰部位的选择,装饰构图的确定,都是比较得体的。

通过欣赏他的陶瓷艺术作品,可以感觉到他在创作实践中是认真探索的,他的艺术实践和工艺实践是踏实专注的。每一个创作构思的最初酝酿,都是采用不同的形式和多种方法加以表现,做反复尝试。在多种效果比较和不断深入中进行思考,有所发现也有所创造,从而达到为表现构思寻求最佳的方式和方法。通过多种表现形式的实践过程,从中总结经验,提高认识能力,以求最终达到提高陶瓷艺术创作的整体水平。

赵强的陶瓷艺术作品风格简洁、明快、爽朗,装饰构图留有足够的空间,充分利用陶瓷材料表面精致的质感,衬托装饰主题形象的艺术特征。合理地安排空间关系,使人感到舒展、开阔,给人以发挥想象力的余地,艺术表现力是丰富的。正如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老院长张仃先生在讲齐白石和黄宾虹的艺术表

现特点时谈到:黄宾虹的艺术表现是用加法,齐白石的艺术表现是用减法。黄宾虹是加到不能再加,表现的视觉效果是深厚丰富,苍郁葱茏;齐白石是减到不能再减,高度概括和提练,突出形式感的表现,引起欣赏者的联想。

赵强的陶瓷艺术创作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方法,在整体表现方面是学用减法,其中既有传统的国画章法,也有现代绘画的构图,二者兼容交互,结合成为统一体,可谓中西合壁,形式感是很强的,特点是比较突出的。在具体的局部表现上,他还运用加法,有的作品中如荷叶、岸边、山石等,根据对象的形式特征,有的也用加法来表现,不只是用描绘的手法加工,而且利用陶瓷颜料在烧成中高温条件下的变化,形成类似于反复点染后浓重而丰富的视觉效果,呈现出富有表现力,意蕴醇厚的艺术风格。赵强在陶瓷艺术表现形式和手法方面是下功夫钻研的,不断进行形式语言和工艺技法的尝试。在艺术创作过程,为实现创意构思,他明确地意识到是在进行陶瓷艺术创作,而不是纯粹的绘画表现。由于他对陶瓷艺术的属性认识的明确,对作品表现形式特征的审视,所以才会在实践中寻找到适合自身表现的手法,形成独特的陶瓷艺术形式语言。

工艺美术的风格特点范文6

放映结束后系里安排杨海涛老师为我们观摩毕业作品。海涛和胡m老师作为教学指导,主要指导动画和影视制作两方面的教学。我发现“创意”在这些学生的作品中占了很大的比重。每一部学生作品中都可能看到种种不足,甚至是稚嫩的想法,但更多的是闪现在作品中的灵感与才华。

保持创意并逐渐长大,这也是所有作者的必经之路。

向杨・史蒂梅耶致敬《争》

片名:《争》

导演:李峰

类型:艺术动画短片

时长:3分29秒

作品简介:两只手,通过粉笔在黑板上绘画的表现形式来逐格拍摄,借助手的特殊寓意来塑造出人心中潜意识的贪念和占有欲,在诱惑面前,上演了一个生存和毁灭的故事。

吧主:说这部影片是向大师致敬可能有点夸大其词,其实作者只是想用简单的手段讲述一个最质朴的道理。

杨海涛:

一部好的艺术作品,除了取决于题材样式、主题思想、风格类型等因素外,更离不开艺术家的想象,丰富的艺术想象力是一种为旧的主题发掘出新的概念的行为。

在李峰的艺术动画短片《争》中,没有刻意去表现生活中的琐碎事件,而是巧妙的借用了“粉笔”和“黑板”这两种道具,通过逐格拍摄的手法来展现。“粉笔”与“黑板”相互联系,而“粉笔” 又与“黑板擦”相互矛盾,在这个自我肯定又同时否定的情况下,演绎了人性的自私与无奈。

作品采用实拍和动画结合的创作手法,单色的背景,拙朴厚重的线条,给影片抹上一缕粗犷的味道。作者在造型处理上没有老套的给故事主角设计出眼睛、鼻子、嘴,而是通过非常细腻的拟人化动作,来描写它们的心理世界。故事一开始,作者悠闲地吹着口哨,在黑板上画了一只手,紧接着手调皮的动了起来。在节奏感很强的音效声中,黑板的另一端又出现了一只手,两只手由陌生到熟悉,再到小心翼翼的交流,它们逐渐接受了对方,彼此和平相处。却因为一只粉笔的出现,打破了平衡关系,进而展开矛盾冲突,最终走向了毁灭的道路。

故事虽然简单,但也有开端、有发展、有、有结局,寓意深刻的故事通过一个固定的镜头向观众娓娓道来。真正意义上做到了作品的一气呵成。

胡:

作品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并没有通过复杂的情节与人物关系,具象写实的绘画手法来表现,而是选择了用一双手,一双能寓意整个人类的双手来表达作者对人性的观察与思考。

“手”,这个元素在这部短片中运用的非常贴切,使得故事内容与表现形式得到了很好的统一,通过左手、右手、诱惑这三者之间发生的冲突展开短片的整个故事,用短短三分钟就寓意了整个人类从生存到毁灭的过程,以小见大,带给观众丰富的思考与反思,有非常深刻的警世作用。

作品在创作手法上也比较自由、活泼,运用了轻松新颖的逐格动画形式,非常贴切地利用了黑板可随意擦除的特点,与整个短片的内容得到巧妙地结合,更好的诠释了作品画面背后的深刻含义。

导演存档

李峰:2008年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动画专业,现在杭州某动画公司担任背景中期制作。

说大不大

《选择》

片名:《选择》

导演:沈佳佳

类型:艺术动画短片

时长:3分50秒

作品简介:运动场上,男孩为了自己的梦想,奋力拼搏。当比赛结束的时候,他看到了久违的微笑。

吧主:人生总会有很多选择,少年时,我们总会为了个人的小目的而进行各种选择,作者在熟练的功底下,暂时还是没有跳出所有人同样的圈子。

杨海涛:

动画片导演、造型形象、动画观众,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情感交流的关系。导演本人只有在充分掌握和了解了剧情结构、人物性格特征以及整体的艺术构思之后,才能融入富有感情的、具有美感特征的造型形象之中,并通过造型形象在短片中对矛盾的冲突、情感表情、性格特征的准确把握与表演,引发、刺激观众,使观众在受到感染的同时产生共鸣。

动画短片《选择》充分采用了视觉形象和电影语言来传达影片的思想。这是一部以运动会为载点的艺术动画作品。通过一次田径比赛,刻画了主角的心理世界。导演在叙事手法上并没有将剧情给以图解式的、平铺直叙的简单表现,而是对作品结构加以调整。将“跑步”作为表现主体,“回忆”穿插其中。通过剪辑蒙太奇的处理,情节发展不着痕迹的渲染了出来。

短片采用了较写实的造型风格,导演以娴熟的绘画风格,简练、准确、形象地把几位角色的相貌特征以及性格特征充分地表现出来。片中的人物没有设置对白,完全通过动作、形象、表情和电影蒙太奇手法来体现。片中的镜头处理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赛场上近景和特写的多机位构图,使观众感觉到紧张和压力的气氛;回忆镜头中多采用大远景、仰视的镜头语言却给人一种舒展、欢快的心情体验。在这一张一弛的情节发展中,通过推、拉、摇、移的表现手法,使作品画面更具运动性和艺术感染力。

胡:

导演选择了田径比赛作为故事的主要内容与主题,这是比较好的一种尝试,大学生活是他们熟知的,这样的作品就能贴近生活,引起大家的共鸣。其实这一场比赛同样也是导演整个大学生涯与创作过程的缩影,我们又何尝不是每天奔跑在人生的跑道之上,有彷徨,有坚持,有痛苦,有快乐。只有用心去感受整个过程,就以足已。

显然导演是在用心感受整个创作的过程,细节之处都考虑得非常周全,这也是用心感受生活、提炼生活的结果。在不到4分钟的故事上,整个影片给人非常完整的感觉,从剧本、人物造型、构图、动作到镜头组接,绘画表现与技法处理各个方面做都很平衡、统一。一改学生作品有亮点但不完整的印象,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作品的亮点一:镜头组接合理、丰富,视听语言处理得当;作品的亮点二:画面的构图与角度比较新颖,采用了许多摄像机拍摄无法达到或拍摄难度较大的角度,如赛场顶部的俯拍,正前方的跟拍,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也恰当地体现了动画创作的优越性。

导演存档

沈佳佳,2008年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动画专业,现在无锡某动画公司担任分镜头前期创作。

为了将来能赚钱

《刻舟求剑》

片名:《刻舟求剑》

导演:辛本江

类型:影视广告

时长:1分

作品简介:

作品是为 YAHOO搜索引擎制作的广告短片,广告语是“生活因找到而快乐”,内容运用了大家非常熟悉的中国传统寓言故事刻舟求剑,主要讲述了一名剑客在船上舞剑吟诗时,误将剑丢入水中,在一筹莫展之时,剑客灵机一动,在船上刻上YAHOO搜索引擎的名称,落入水中的剑失而复得。比喻YAHOO能够很方便帮助用户在海量地信息中大海捞针。

吧主:广告题材是大学生比较常用的一种题材,在锻炼影视手法的同时也可以与社会接轨。但据广告主们反映,大学生的作品有创意,但是太不商业了。幸好这只是一部分人的看法。

杨海涛:

美术片影视作品是一门综合艺术,它由诸多因素构成。用服装的外部特征交代故事时间、地点,表现剧作的意图、情绪与气氛。作品《刻舟求剑》采用了众所周知的寓言故事为创意点,人物造型以及道具设计上面努力制造出今人古味的感觉。使形象的外部特征与内在特征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优美的画面镜头中表现得更加随性、富有诗意。

运用成语故事来作为广告创意点,可说是一个不错的想法。本片则更加直接地还原了故事发生的时代和背景,运用叙事蒙太奇的手法,将人物的思想活动、导演的意图通过无声的表演来传达给观众。

作品一开始,便是一个大远景、俯视构图,这种镜头处理,一方面展现了空间的博大,另一方面也为故事的发展做好了铺垫。通过镜头景别的变化,使观众一点点进入到剧情当中。画面上一位剑客在船上喝酒、舞剑,却不慎把宝剑失落到河里,在茫茫的湖泊之中,剑客灵机一动,随手在失落的地方刻上了YAHOO的搜索引擎的记号,结果宝剑失而复得,在快乐的音乐声中,很好地传达了作者要表现的东西。

胡:

在广告制作追求画面质感、明星效应、大场面、大制作的今天,大家已经渐渐开始对广告中的帅哥美女,直白的推销产生了视觉疲劳,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广告不仅仅扮演着推销产品的角色,它应该具有更多的趣味性,起到一个生活调节剂的作用,让观众能够爱看广告而不是厌恶广告,DV的产生使我们众多的学生朋友也能够抛开昂贵的胶片和制作费用,也能过一把创作广告的瘾。

由于失去了传统广告中明星、场面、胶片等众多因素的支撑,我们用手中不过万元的DV不可能与百万元的大制作来抗衡,这时候巧妙的创意便成了战胜大制作的唯一途径。2005年,北京广告导演李蔚然用DV为国际知名品牌NIKE创作了一套具有浓重中国生活趣味的广告随时,获得了NIKE公司的认可,也给广大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无疑是一次有价值的尝试,也给广大DV爱好者树立了一面旗帜。

该作者在创作前期的文案上花了很多工夫,着重强调作品创意的新颖与独特,运用了中国传统寓言故事“刻舟求剑”与搜索引擎YAHOO进行结合,找到了两者之间非常有趣的联系与共同点,将两者进行了巧妙的结合,通过这个中国人人皆知的寓言故事把YAHOO产品的特点与卖点很好的告诉给了观众。

在镜头的运用上,作者巧妙地运用了DV中的纪实镜头手法,使画面更具真实感,画面剪辑流畅、自然。在很短的时间内很好地掌控了整个广告作品,并且利用很好的创意弥补了广告制作费用上的不足,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尝试。

导演存档

辛本江,2007年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媒体专业

2007年在苏州传视广告有限公司影视部担任后期制作工作

世说新语

《后羿射日》

片名:《后羿射日》

导演:郑乔磊

类型:动画广告

时长:2分13秒

作品简介:

作品是为CHANNEL V音乐台的官方网站制作的一则广告。广告语是你还在等什么,还不快上CHANNEL V。作品创意来自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后羿射日》,《后羿射日》的典故与“你还在等什么”这个广告主题结合起来。

吧主:“故事新编”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这种有趣常常是广告中带来的。作为学生作品很优秀,作为产品......只要广告主对成本没意见就OK。

杨海涛:

一个成功的广告作品,是要经过反复推敲,不断修改的具体化过程。从创意、制作、表现手法到最终传达的效果,都必须有丰富的想象力在起作用。原原本本地将设计主题机械的还原出来,只能是一种模仿或克隆,要想创作出新颖别致的作品应该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创造性把握。由此得到的成果才会是全新的、个性鲜明的、能让受众过目不忘的优秀作品。

作者在处理“成语故事”这个设计主题上,没有仅仅把故事局限在“后羿射日”的前因后果上,而是把故事放在了人类发展的大环境背景下,采用了单线索串联结构的叙事方式,在表现手法上随意、自然、天马行空。以一个人物的不停走路来展开故事,人物、场景造型采用剪纸、拼贴、喷绘的方式,由猿人到今人,由远古迈向现代,世界文明就在“咚咚”的鼓声中一一粉墨登场,向人们暗示了CHANNEL V音乐台这个网站的丰富多彩。

作品结尾的处理有些出人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把“射日”与“网站”这两个看似无关的事件联系到一起,从而更进一步的揭示了作品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胡:

CHANNEL V 音乐台的整体风格定位在时尚、年轻的创新上,整个品牌的视频包装深受年轻人的喜爱,这个自由的表现平台给了创作者更大的创作的空间。

作者在创作形式上选择了一种非常新颖的逐帧动画的形式,在创意上运用了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后羿射日”,在画面上进行了大胆的创作,加入了许多现代的元素,如世界各地的知名建筑、汽车,以及插画、摄影等多门类艺术的结合,画面的设计上采用了拼贴与涂鸦的设计手法,使得各种元素能够非常协调的结合到一起。

结尾处的构思是整个作品的亮点,后羿射中的太阳始终没有落下,在等待时候后羿开始上CHANNEL V的网站,后羿在投入的时候太阳纷纷落下将他砸中,结尾的内容正与广告的主题相吻合,作者用奇思妙想重新演绎了《后羿射日》,在制作上主要是用纸片然后用相机进行逐帧的拍摄的手法,先搜集整合素材,将拍摄的人物、绘画的元素都打印成纸片,而后摆放在同一场景上进行逐帧的拍摄,整个影片由500张画面逐格拍摄完成,制作非常辛苦,但用辛苦换来的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