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精神病学的认识与感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精神病学的认识与感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精神病学的认识与感受

对精神病学的认识与感受范文1

【关键词】 精神病; 自杀行为; 护理

Review of suicide behavior and nursing strategy of psychiatric inpatients SUN Hai-yan. Nantong No.4 Peoples Hospital of Jiangsu, Nantong 226005, China

【Abstract】 Suicide is the common complication of schizophrenia and depressive disorder. Besides, it is also the important cause of death. This study is focused on the epidemiology characteristic and suicide behavior correlated factor of psychiatric patients. Author also summarizes the new progress of precaution of suicide behavior.

【Key words】 Psychiatric inpatients; Suicidal behavior; Nursing strategy

自杀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各种社会因素导致人心理平衡破坏而引起躯体损害的表现。它与多种疾病有关,是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的常见并发症。精神病患者是自杀的主要高危人群,其自杀率较一般人群高6~12倍[1],自杀也是精神病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10%~12%的精神病患者死于自杀[2]。自杀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据有关文献报道,住院精神分裂症自杀率占住院总数的0.1%~0.15%[3]。有效预防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是精神科护理的重要内容。现就有关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进行综述如下。

1 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的流行趋势

国内研究方面,孔德荣[4]研究发现女性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发生率及自杀未遂率均高于男性,自杀死亡率则相反,这与男性心理素质低于女性,婚姻受挫,社会压力大于女性有关。李小琼[5]研究女性精神病患者自杀方式多为自缢,而欧阳盛[6]则报道男性精神病患者的自杀方式主要为撞头,这与男性精神病患者较为冲动有关。

欧阳盛[6]研究指出,自杀行为常发生在入院后5 d内,孔德荣[4]研究则说明自杀行为多发生于入院1个月内。多数研究表明,一年之中春夏季节自杀率高于秋冬季节。一天之中,患者自杀时间以午休和夜间居多,这些时间患者通常散布于各个病房之内,因此,在这些时间之内,当班护士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动向,以防意外发生[5,6]。

2 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的相关因素

消极抑郁及幻觉支配是引起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的主要原因。消极抑郁自杀者,自杀前往往计划周密,行动隐蔽[4],甚至伪装病情改善,麻痹工作人员[7],但也有部分患者出现先兆性的消极自杀言论。发生于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的患者则大多数因为精神分裂后抑郁,患者自觉无法面对家人而选择自杀,提示临床上应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常规抑郁症状和自杀观念的评定,对残留幻觉妄想以及在急性期有自杀观念的患者应高度重视[8]。

药物不良反应引起者,尤以药源性焦虑为主,突出表现为植物神经症状,患者难以耐受时产生自杀念头及自杀行为。因此,在患者入院后除采取积极合理的治疗措施外,还应细心观察,一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处理,严防自杀[4]。

既往有自杀史及家族史、负性生活事件、多次住院的精神病患者发生自杀的风险也显著高于其他人群。此外,社会心理因素,突发的生活事件,包括家庭矛盾、人际关系不良、恋爱受挫、失业、考试和晋升失败等对精神病患者的自杀行为有诱发作用[7]。

3 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的护理对策

3.1 详细了解病史 向患者家属询问病史,全面收集资料,包括患者的既往史、精神症状、发病诱因、个性特征、对疾病的认识程度等,以了解其有无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并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系统有效的干预措施[7]。对于偏执型或伴有抑郁症状和有幻觉、妄想、冲动行为的精神分裂症及抑郁症患者,应重点评估患者有无自杀观念,以及自杀观念的频度和强度。对既往有自杀行为,尤其多次自杀未遂者、家庭中有自杀行为阳性家族史、多次住院、最近1次发病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人格缺陷者等,应作为高危患者看护,给予严密的防范措施,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7]。

3.2 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自杀征兆,及早采取护理措施 大部分精神病患者自杀前有一些先兆表现,如言语中流露出活着没意思的想法;突然的情绪低落、垂头丧气、少动不语;焦虑不安,无明显原因拒食,卧床不起,哭泣;睡眠习惯改变,晚上多次上厕所,失眠,早醒;药物反应致患者烦躁不安等[8,9]。在日常工作中多观察,多与患者交谈,及时全面掌握患者的精神症状、心理活动及情绪变化,才能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了解患者自杀行为的规律,特别在夜间、凌晨、午睡、饭前和交接班及节假日等人员少的情况下,要严加防范。对有自杀企图和言行的患者,要重点交接班,做到心中有数,严密监护,患者活动范围要在护士视线范围之内。护理人员要有高度责任心,既要加强巡视,又不要让患者掌握巡视病房的规律,对走廊尽头、厕所、洗漱室、暗角处等地方都应仔细观察。随时清点患者总数。提高工作责任感,力求使患者意外死亡率降至最低限度。

3.3 做好病室的安全检查 入院时应仔细检查,全面更衣,还要定期对病房内的危险品进行清理检查,消除隐患。要经常检查门窗、电线及环境设施,发现问题及时维修。由于患者自杀的工具多为刀、剪、毛巾、撕破的被服、床单等,因此,每班检查床铺、患者身上有否收藏危险物品,是必不可少的防范措施。同时,严格做好交接班,防止意外发生[7]。加强对探视者的管理,健全规章制度。严禁探视者将危险品带入病房,要向探视者讲清楚注意事项,取得他们的配合,会客时要加强巡视,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对于请假外出者,告知家属不要将患者带到危险的场所,其返回病房时,应按照入院患者常规进行安全检查[7]。

3.4 做好用药护理 发药时应慢,保证服药到胃,认真检查患者口腔,对呕药的患者在视线范围内观察30 min。必要时检查患者的水杯、衣袖、手掌及指缝,防止患者藏药后将药蓄积,一次性吞服[10]。在采取积极治疗控制症状的同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反应,如恶心、呕吐、流涎、便秘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服利血平、氯氮平、氯丙嗪、氟哌啶醇的患者,如出现烦躁不安、情绪不稳、焦虑、消极、悲观等药源性抑郁症状,应及时报告主管医生处理,防止患者因忍受不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自杀。

3.5 加强护患交流,关心和同情患者 鼓励患者主动诉说引起焦虑、抑郁、愤怒、恐惧的原因和内心感受。观察患者相关症状的严重程度和言行,及时预测患者的心理、生理需要,主动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当患者出现幻觉及妄想时,转移其注意力,引导患者到感兴趣的事物上来,并给予适当的安慰和良性感官刺激,以减少幻觉妄想等不良刺激[6]。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疗性人际关系,指导患者了解自己出现的病态思维,学会控制情绪的变化,使用正确的疏导方式,寻求医院或社会的支持[11]。

3.6 开展丰富多彩的病房活动 如定期召开休养员座谈会,请恢复期患者现身说法,使患者增长知识,增加欢乐,增强信心。开展各种娱乐活动,让患者发挥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变自卑为自信,也可适当安排患者帮工作人员打扫卫生,随同工作人员一起外出购物、游玩,组织看电视、读报纸、听音乐,使其产生一种病愈后的愉和发挥自身价值的重用感、成就感[12]。

3.7 对突发自杀事件的处理 护士应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熟悉掌握精神科病房意外事件发生的护理常规。遇到患者自杀,首先要迅速、正确、有效地终止患者的自杀行为,及时通知医生抢救,采取有效措施如建立呼吸、循环通道或止血、救助等。检查患者受伤的情况应仔细,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受损、受伤的程度[6]。既要救助有自杀行为的患者,也要保护其他患者的安全及情绪,迅速组织其他患者离开现场,以免在其他患者中产生不良影响,如暗示或群体效应等。对于自杀未遂的患者,护士首先要镇静、态度和蔼、守候在患者身边,给予心理上的安慰,应设法稳定患者情绪,告诉患者其行为将给家人亲友带来的创伤,唤起其生命与责任意识,制止患者进一步的自我伤害。不可指责、冷落患者,使患者产生逆反情绪,再次发生自杀行为。还应及时与家属取得联系,共同关心、安慰患者[13,14]。

3.8 加强健康教育 (1)健康教育可采用集体、小组、个别指导等形式,通过面对面交谈、卡片、小册子等途径,使用量化教育与随机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让患者了解精神病知识,提高对精神症状的认识和自控力。对恢复期比较消极的患者,采取一些鼓励性语言,使他们认识生命的价值,增强患者生活的自信心及对治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患者对自身健康的维护能力[7]。(2)家庭支持治疗对患者的康复也极为重要,密切与家属取得联系,做好相关的健康教育以及疾病知识的普及,同时应指导患者家属如何观察病情变化,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和满意度[6]。(3)还应积极争取社会资源,使患者的家庭、单位,甚至全社会都理解、接纳、支持精神病患者,教会患者如何去分析、面对现实生活,从而激发患者生活的勇气,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5]。

精神病患者的自杀行为不仅是一个严重的医疗及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研究自杀行为发生的本质、特点及规律,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防范措施,加强病室的安全检查,注重护患沟通,了解患者需求,重视健康教育,开展丰富的康复活动,从而保障他们住院期间的安全。同时寻求家庭及社会的支持,也能减少他们出院后的自杀行为。

参 考 文 献

[1] 沈渔.精神病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09.

[2] 翟书涛.自杀学的精神病学侧面.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1,18:1.

[3] 高之旭.自杀的流行学调查.上海精神医学,1993,1:30.

[4] 孔德荣.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因素分析.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41(5):996-997.

[5] 李小琼.37例住院女性精神病人自杀行为的分析及护理.中国民康医学,2006,18(6):518.

[6] 欧阳盛.86例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分析与护理对策.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8):685-686.

[7] 钱雪荣.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的特征及护理对策.中国医药卫生,2005,6(3):20.

[8] 高雪燕,华淑敏.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自杀行为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健康大视野•医学分册,2006,9:120.

[9] 刘红.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杀行为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中国民康医学,2007,19(7):569-570.

[10] 林建葵.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22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8):3612-3613.

[11] 卢艳,孙红.精神病人自杀行为及防范措施探讨.西南军医,2006,8(6):30-31.

[12] 刘晓辉,崔淑芳.住院精神病患者防自杀护理体会.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7,13(3):273-274.

[13] 谢小青,涂晓娟.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的分析及护理.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2):2896.

对精神病学的认识与感受范文2

心理及心身疾病病室精神药物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方法

随机统计某三级甲等医院心理及心身疾病科某一个月的药物使用情况,单盲调查。结果

用药总例数171例,使用精神药物27种;其中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者96例次,使用抗抑郁药物者153例次,使用抗焦虑药物者73例次,使用心境稳定剂者10例次;其中单一用药者4例,两药合用者97例,接受3种药物联合治疗者61例、4种药物者12例、5种药物者1例。结论

心理及心身病房的患者病种多样,使用的精神药物种类较多。2种精神药物合用的情况最多,3种精神药物联合使用的情况其次,联合使用2种以上的精神药物应十分谨慎。

【关键词】 心理及心身疾病 精神药物 抗抑郁剂 联合用药

心理及心身疾病病室是我国近些年来出现的新型病室,它不同于传统的精神科病房,不仅仅因为它出现在广大的综合医院中,更因为它是完全开放式的。因此,有关这类病室用药情况的资料极为缺乏,急待总结。本调查期望获悉该类病室常用何种精神药物、使用频次以及如何使用等相关情况,以供临床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系我院心理及心身病房2008年某月1~31日的住院病例,多为神经症、情绪障碍、心身疾病的患者,也有部分重性精神病恢复期的患者,共171例。调查内容是使用精神药物的种类、频次和联合用药的情况。

2

结果

2.1

精神药物的使用种类及使用频率

见表1。由表1可见,心理及心身疾病患者病种复杂,所使用的精神药物包括了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焦虑药以及心境稳定剂等四大类别。表1

精神药物的使用种类及使用频率

2.2

精神药物使用情况及用药例次

见表2。由表2可见,心理及心身病患者联合用药的情况较为普遍,以2~3种药物联合使用居多。表2

精神药物使用情况及用药例次

3

讨论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政府关注民生政策的不断落实,随着人民心理健康意识和需求的不断增长,心身健康的服务机构已应运而生,而且可能在近期内出现跨越式的发展。因此,及时总结该类住院患者使用精神药物的情况便有了重要的临床参考意义。

从本调查结果来看,第一个深刻的印象是患者所使用的抗精神药物基本上都是非传统非典型的抗精神药物,所使用的抗抑郁剂也大都是新型抗抑郁剂。这些药物的价格较之传统药物自然价格要贵,但服用更安全、使用更方便,更有利于患者的自我感受和生活质量。这可能反映了患者经济承受能力的提高和生活质量要求的提升。当然,这可能也与本医院处于一个相对发达的省会城市有关。

其次,本调查的结果使人意外的是,抗焦虑药物比预计的情况要少。传统观念认为,这类患者或多或少都需要服用一些安定类药物,而实际上,本研究中的171例患者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使用抗焦虑药物。一方面的原因是因为有些抗抑郁剂也有抗焦虑作用[1],另一方面也说明医生和病人也都不同程度地认识到滥用安定类药物可能产生的心理后遗作用,防治成瘾。因此,安定的药物使用较为谨慎。但非苯二氮艹 卓类的抗焦虑药似乎使用尚不普遍。

临床经验提示,两种药物恰当配伍,常常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疗效。但也有大量的研究发现,太多的药物联合使用时会存在一定潜在的风险,可能因为忽视了几种药物药效学的特点或药代学的特点,致使可能发生不期望出现的多种药物的相互作用,也会增加不良反应。所以,精神药物需要联合使用时,治疗者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熟悉各种精神药物的药理机制以及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2]。

总之,心理及心身病房的患者病种多样,使用的精神药物种类较多。两种精神药物合用的情况最多,三种精神药物联合使用的情况其次,联合使用两种以上的精神药物应十分谨慎。

参考文献

对精神病学的认识与感受范文3

一、惠帝继承皇位的过程

首先来分析一下惠帝被立为太子并继承皇位的过程。公元265年,继承了祖、父基业的司马炎通过禅让形式取代了曹魏的统治,建立起西晋王朝,成为西晋的第一代君王──晋武帝。他又于公元280年灭东吴,从而最终结束了三国鼎峙的分裂局面。武帝于即位的次年,即泰始二年(266),立妻杨氏为皇后;泰始三年,立子司马衷为太子(即惠帝)。惠帝是武帝与杨元后的次子,因其兄司马轨早夭,故成为皇位的当然继承人,被立为太子时,年方九岁。在立其为太子时,没有任何有争议的记载,可能是因其当时尚幼,没有接触外廷大臣,而且其母被立为皇后,又正得宠,故惠帝是聪慧还是愚浅尚未成为大家的注意所在。

随着惠帝的长大,他能否胜任最高统治者这一重任的问题也就逐渐被提出来了。最早提出的正是武帝本人。“帝以皇太子不堪奉大统,密以语后,后曰:‘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1]杨元后死于泰始十年(274),时惠帝16岁,而从《晋书·后妃传》的记述顺序看,此事当在惠帝的婚事前,即早于泰始八年,也就是惠帝14岁以前。

泰始八年,武帝为惠帝娶贾充女为妃,这门婚事是在杨元后极力支持下缔结的[2],但此外这还另有背景。当时得到武帝信任的侍中任恺等恶贾充之为人,欲将其排挤出朝,因氐、羌起来反抗,乘机推荐贾充出镇关中。贾充不欲外镇,用荀勖之策,借其女与太子结婚而得留京师,并继续得到武帝的信任[3]。贾充在朝本来就广结党羽,“充既为(武)帝所遇,欲专名势,而庚纯、张华、温颙、向秀、和峤之徒皆与(任)恺善,杨珧、王恂,华廙等(贾)充所亲敬,于是朋党纷然。”[4]这样,在惠帝后面,又有了群臣的派系争端。

咸宁(275~280)初,惠帝出居东宫,[5]接触的外廷大臣渐多,对其能否治理国家的疑问也就多起来了。咸宁二年,晋武帝患病,“及帝疾甚,朝野皆属意于(齐王司马)攸。攸妃,贾充之长女也。河南尹夏侯和谓充曰:‘卿二婿,亲疏等耳。立人当立德。’充不答。”[6]武帝病愈后,听说此事,“徙(夏侯)和光禄勋,乃夺(贾)充兵权。而位遇无替。”[7]武帝的这种处理方式,使得大多数朝臣在这一问题上非常小心谨慎。“惠帝之为太子也,朝臣咸谓钝质,不能亲政事。(卫)瓘每欲陈启废之,而未敢发。后会宴陵云台,瓘托醉,因跪帝床前曰:‘臣欲有所启。’帝曰:‘公所言何邪?’瓘欲言而止者三,因以手抚床曰:‘此座可惜。’帝意乃悟,因谬曰:‘公真大醉耶?’瓘于此不复有言。”[8]可是,也有人仍以较为直接的方式提出这一问题。东吴平后,和峤转为侍中,峤见太子不令,因侍坐曰:‘皇太子有淳古之风,而季世多伪,恐不了陛下家事。’帝默然不答。”[9]武帝对群臣的疑问虽以谬语或不置可否而搪塞过去,但对于这件关系到子孙帝王万世之业的事情,他是绝不会忽视的。

武帝对惠帝既寄有重望,对他的情况自然是很关心的。他不仅在接触中注意惠帝的情况,并把对惠帝观察的结果,告诉朝臣,希望由他们来印证自己的看法。“后(和峤)与荀顗、荀勖同侍,武帝曰:‘太子近入朝,差长进,卿可俱诣之,粗及世事。’既奉诏而还,顗、勖并称太子明识弘雅、诚如明诏。峤曰:‘圣质如初耳!’帝不悦而起。”[10]与这次情况略有不同的还有另一次试验。“(武)帝常疑太子不慧,且朝臣和峤等多以为言,故欲试之。尽召东宫大小官属,为设宴会,而密封疑事,使太子决之。停信待反。(贾)妃大俱,倩外人作答。答者多引古义。给使张泓曰:‘太子不学,而答诏引义,必责作草主,更益谴负。不如直以意对。’妃大喜,语泓曰:‘便为我好答,富贵与汝共之。’泓素有小才,具草,令太子自写。帝省之,甚悦。先示太子少傅卫瓘,瓘大踧踖,众人乃知瓘先有毁言,殿上皆称万岁。(贾)充密遣人语妃曰:‘卫瓘老奴,几破汝家。’”[11]

在这两次试验中,武帝的态度是很明朗的,他从中所得出的都是较好的结论,这也正是他所希望的。当然,实际上他是受到了一定的蒙蔽,至少惠帝的答诏就是张泓起草的,而“太子明识弘雅”也只是臣下的阿谀之词,因而可以认为他的看法是受其主观意向影响的,从而对惠帝的估价过高。但是也应该看到,武帝并非昏主,他的印象也不是凭空而来的,是当惠帝入朝时与之交谈而得出的,应该说是直接印象,而不是仅以他人为媒介的间接印象。假如惠帝是个显而易见的白痴,那么很难设想武帝会相信这些作假的办法及某些臣下的诌媚之辞。因此,就不禁使人对惠帝是否确系一个白痴产生了疑问。

武帝在选择辅佐太子的东宫官属上的措施,又从侧面对上面的疑问提供了旁证。他一改曹魏后期东宫“制度废阙,官司不具“的情况[12],不仅配齐官属,而且极重人选。对于东宫主要官职的太子太傅和少傅,“武帝后以储副体尊,遂令诸公为之,以本位重,故或行或领。”[13]其元老诸臣和宗亲近支如荀顗、齐王司马攸,杨珧、汝南王司马亮、石鉴等相继出任太子太傅[14],任恺、李胤、山涛、卫瓘等皆曾任过太子少傅[15],贾充、杨骏亦曾行太子太保[16]。东宫的其它官属,也都是当时的清望之士或名臣之后,如王衍、乐广、傅祗、郑默、郭奕、卢浮、华峤、卫恒、夏侯湛、李重、魏混、华谭、阮浑等[17],其中有许多人后来出任过西晋政权的显要之职。他们到东宫任职,一方面说明东宫官属为清要之官,另一方面也可看出武帝为使惠帝能继承其打下的江山而作出煞费苦心的安排。

惠帝能保住太子的地位,并在武帝死后成为全国的最高统治者,固然是由于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如杨元后对武帝的劝告,得到贾充及其朋党的支持,还有惠帝之子愍怀太子(司马遹)的聪慧[18],以及武帝因受自己主观意愿的影响而偏听偏信等,但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武帝相信惠帝在大臣的辅弼下,能保住他所创下的基业。武帝的这种信心,是在什么基础之上产生的呢?将其所受的蒙蔽除去后,历史上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这也正是本文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晋惠帝的智力水平

历来对惠帝其人都较少评论,在一些论著中多以白痴二字轻轻带过。但是,在科学发达的今天,在各研究领域中都应引入现代科学概念,而不应继续沿用一些缺乏明确定义或易于使人产生误解的概念。故此,要搞清晋惠帝是否确系白痴,首先需要把白痴的定义明确下来。

在精神病学概念中[19],白痴(Idiocy)属于智力缺陷(Mental Deficiency)中最重的一类[20]。白痴患者多伴有其他生理异常,如头颅形态异常,头或肢体与躯体的比例畸形等;大多数不能说话,只能发出一些表达其情绪的原始呼号,也不能理解别人言语的意义;感觉迟钝,对普通的物理性危险(如车辆、火等)不知道躲避。

痴愚(Imbecile)是较白痴症状稍轻的一类,也常伴有身体异常或畸形,情绪幼稚,能学会言语,但有的吐词不清,词汇贫乏;经教育、训练后,可能学会写自己的名字,读短的句子,叫出普通常用物品的名称,但理解力极差,对数的概念十分模糊。痴愚与白痴的主要区别之一就是知道躲避普通的物理危险。

愚鲁(Moron)是智力缺陷中最轻的一类,一般无身体畸形,言语发育较好,但发展较正常儿童为晚,运用日常生活词汇一般无困难,但对抽象概念性词汇掌握极少;虽然感觉器官完好,但知觉不灵敏,理解周围事务很迟钝,缺乏主见而意志薄弱,易于为人所引诱或利用;可能有正常的情绪反映,不过常限于一些原始的简单情感,而且只能用直率而粗野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这三类患者中,白痴与痴愚的生育力很低,愚鲁的生育力接近正常。

除去以上的一些症状外,在临床上还常采用智力测验来辅助诊断,一般规定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在20以下者为白痴,20~50者为痴愚,50~70者为愚鲁。

不过,我们既不可能测定一千多年前晋惠帝的智力商数,也不可能进行各种现代的临床检查,只能根据史料中的有关记载来分析。前面已提到,在惠帝即位前就多次有人向武帝提出其不能治理政事,其继位后也一直大权旁落,成为受人摆布的傀儡[21],因此,其智力发展较常人为低,是可以确定的。但究竟低到什么程度,则需要作具体的分析。

一、阅读和书写能力:在前面所引的史料中可看到,在回答武帝送来的“密封疑事”时,是由给使张泓作草,而由惠帝自己抄写呈给武帝的。这并不是孤立的记载,类似的情况还很多。在武帝死后,“或告(汝南王)亮欲举兵讨(杨)骏者,骏大惧,白太后,令(惠)帝为手诏与石鉴、张邵,使帅陵兵讨亮。”[22]在惠帝继位后,“凡有诏命,(惠)帝省讫,入呈太后,然后行之。[23]当汝南王亮、卫瓘等成为贾后掌权的障碍时,贾后就利用楚王玮与他们之间的矛盾,“乃使(惠)帝作密诏令玮诛瓘、亮。”[24]将这几条史料联系起来,可以看到惠帝既能书写,也能阅读较为复杂的文字材料。当然,这里还存在着一个问题,即贾后在被废时曾说过:“诏当从我出,何诏也?”[25]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呢?我认为这里指惠帝为她所把持,诏书一向是由她传出去的,再则她挟帝已久,诏书多出于她意,故有是语。并不能据此而否定上引史料中的诏书是出于惠帝之手。而且,在史书中对他人矫诏是有明确记载的,以别于出自帝手之诏。如“贾后矫诏,使后将军荀悝送(杨)太后于永宁宫。”[26]“(楚王玮)遂勒本军,复矫诏召三十六军,……又矫诏使(汝南王)亮、(卫)瓘上太宰、太保印绶、侍中貂蝉,之国,官属皆罢遣之。”[27]“(贾)后使黄门侍郎潘岳作书草,令小婢承福以纸笔及草,因太子醉,称诏使书之。”[28]由这几个例子可以反证前面数条史料中的诏书,确是出自惠帝之手的。

二、对外界环境的感受及表达方式:西晋的创业元老陈骞于“元康二年薨,……及葬,(惠)帝于大司马门临丧,望柩流涕。”[29]在宗室争权夺利的混战中,作为傀儡的惠帝被拥之东征西伐,完全丧失了自主权。建武元年,“至温,将谒陵,(惠)帝丧履,纳从者之履,下拜流涕,左右皆歔欷。”光熙元年“六月丙辰朔,(惠)帝至自长安,升旧殿,哀感流涕。”惠帝能“望柩流涕”和“哀感流涕”,说明他对外界事物有一定的感受能力和相应的表达方式。而当外界环境改变时,惠帝也会随之改变自己的举动。“及济河,张方帅骑三千、以阳燧青盖车奉迎。方拜谒,(惠)帝躬止之。”惠帝被张方劫至长安,“河间王(司马)颙帅官属步骑三万,迎于霸上。颙前拜谒,(惠)帝下车止之。”这两件事都发生于建武元年(公元三O四年),时惠帝已在位十多年,受人之拜是礼所当然的印象应已深印在脑中,能作出止人之拜的举动,不能说不是出于对形势变化的认识。

三、对权力的行使及其限度: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惠帝,名义上执掌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实际上他能行使多大的权力则要作具体的分析。在贾后的唆使下,惠帝作诏废杨骏,“(骏甥散骑常侍)段广跪言于帝曰:‘杨骏孤公无子,岂有反理,愿陛下审之!’帝不答。”[30]惠帝不答段广之言,不能理解为他毫无反应,而恰说明了他对此事的态度。“(杨)骏为政,严碎专愎,中外多恶之。”[31]杨骏还利用太后来控制惠帝,成为贾后干预政事的主要障碍。肯定贾后在帝旁多所煽动,使得惠帝对免杨骏的这一举动是持同意态度的。有关惠帝行使自己权力最生动的记载要算是诛司马威了。“元康末,(司马)威为散骑常侍。(赵王司马)伦将篡,使威与黄门郎骆休逼帝夺玺绶,伦以威为中书令。伦败,惠帝反正,曰:‘阿皮捩吾指,夺吾玺绶,不可不杀。’阿皮,威小字也。于是诛威。”[32]但在更多的问题上则是惠帝并不能完全按自己的意愿行使最高统治者的权力,如在杨太后的问题上就是一例。杨骏诛后,“贾后讽群公有司奏曰:‘皇太后阴渐奸谋,图危社稷,飞箭系书,要募将士,同恶相济,自绝于天。……’诏曰:‘此大事,更详之。’……于是有司奏:‘请从(下邳王司马)晃等议。废太后为庶人。……至于诸所供奉,可顺圣旨,务从丰厚。’诏不许,有司又固请,乃可之。又奏:‘杨骏造乱,家属应诛,诏原其妻庞命,以慰太后之心。今太后废为庶人,请以庞付廷尉行刑。’诏曰:‘听庞与庶人相随。’有司希贾后旨,固请,乃从之”。[33]惠帝在贾后指使的群臣压力下步步退让,反映出惠帝虽对许多事情有自己的见解,但又受制于人,不能坚持自己的意见。类似的情况还很多,如在张方强迫惠帝迁都长安的问题上,惠帝的反应也是虽不情愿,但终究为别人所左右[34]。

四、生育能力:据史书记载,惠帝有子女数人,愍怀太子系谢夫人所生,贾后亦生河东、临海、始平公主和哀献皇女。且贾后为太子妃时,“或以戟掷孕妾,子随刃堕地”[35],晋武帝欲废黜贾妃,赵粲以“贾妃年少,妒是妇人之情耳”来加以劝解,则妾所怀显系惠帝之子女无疑。由此可知,惠帝不仅有生育能力,而且还绝不能算低下。

五、在外界环境变化时通过语言所表现的心理活动:在惠帝统治的后期,变故迭起,战乱不停,惠帝本人也屡遭凶险。记载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惠帝谈话内容的史料,于我们对他的分析是大有裨益的。“及王浚攻邺,(卢)志劝(成都王)颖奉天子还洛阳。时甲士尚万五千人,……俄而众溃,唯志与子谧,兄子綝,殿中武贲千人而已,……而人马复散,志于阵中寻索,得数乘鹿车,司马督韩玄收集黄门,得百余人。志入,(惠)帝问志曰:‘何故散败至此?’志曰:‘贼去邺尚八十里,而人士一朝骇散,太弟今欲奉陛下还洛阳。’帝曰:‘甚佳。’于是御犊车便发。”[36]从惠帝与卢志的问答中表现出惠帝对局势的变化是颇为关心的,此外还可看到惠帝对数字是有一定概念的,他看到护卫侍从数目的急剧减少而发问,卢志则告以“贼去邺尚八十里”,使惠帝能明了当时的形势从而决心赴洛。惠帝经历中最危险的一次是在荡阴之战中,而史料中恰有关于他当时言行的记载。“惠帝征成都王颖,战败时,举辇司马八人辇犹在肩,军人竞就杀举辇者,乘舆委地,帝伤三矢,百僚奔散,唯侍中嵇绍扶帝。士将兵之,帝曰:‘吾吏也,勿害之。’众曰:‘受太弟命,惟不犯陛下一人耳。’遂斩之,血污帝袂。将洗之,帝曰:‘嵇侍中血,勿洗也。’”[37]从这段记载中可以看到在飞矢交前的情况下,惠帝仍能表达他自己的心愿,不过由于他的权力已为太弟的命令所剥夺,故未能救下嵇绍。但他对此事仍耿耿于怀,事后坚持不许洗溅有嵇绍血迹的帝衣,显见是包含着很深的感情。而带有如此之深感情的话,又不是别人所能代言的。而且,把惠帝由荡阴迎到邺城的,正是撰写《四王起事》的卢綝的叔父卢志,卢綝本人当时也在邺城[38],因此这段记载的来源是相当直接的。那么,能试想这句话是出自一个白痴之口吗?对此,胡三省首先提出疑问,在《通鉴》记载这件事后注曰:“孰谓帝为戆愚哉!”[39]近代吕思勉先生亦认为此句话“绝不类痴騃人语。”[40]

以上所引的都不是医生的临床检查记录,而只是史学家的记载,并且有些是第二手甚至三手、四手的记载,故此其中难免有些夸大或与事实有偏离之处,但将这些记载综合起来,还是可以对惠帝其人得出一个大致的印象:有阅读和书写较为复杂的文字资料的能力;有语言能力,而且辞汇尚不能算很贫乏;对外界环境和事物的感受不很迟钝,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认识这些事物变化对自己的影响,并可通过语言或其它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对自己的权力有一定的认识,并可在某种程度上行使这权力,当然在很多情况下惠帝不能坚持己见,往往屈从于别人的意志;具有生育能力;对数字有一定的概念等。在目前所见的史料中没有关于惠帝身体畸形的记载,因此,是否可以姑且认为他没有明显的身体畸形,从医学的角度来看,惠帝显然不是白痴,也不是痴愚,而只能归入愚鲁一类,在某些方面,如阅读与书写的能力,辞汇量及对外界事物变化的反应速度上,表明其在愚鲁中尚属于较好的一部分。

三、结语

对惠帝的智力程度有个大致的了解,就易于理解其被立为太子并能继承帝位的原因了。愚鲁在智力缺陷中算是最轻的一类,其个体差异性很大,轻病人已接近于正常人。武帝对惠帝的认识正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上,而武帝由于受自己主观意愿的影响及前述一些因素的干扰,对惠帝智力的估价又高于其实际程度,我认为这是理解惠帝得以继位的症结所在。

应该指出的是,对象惠帝这样智力水平的人的正确了解,并非一件易事,不仅在一千多年前的古代中国不易作到,在医学发达的现代国家,对于患者亲属来讲,也仍然是不容易的[41]。

武帝在生前已安排了辅佐惠帝进行统治的大臣,希图造成一种各方面力量相互拮抗的均衡状态,以免大权旁落。由于权力分散,任何一方打破均衡的企图,都必须会受到其它各方的制约。但是,由于惠帝完全缺乏治理国家的能力,只能成为一个受人摆布的傀儡,这种最高权力的虚悬,导致了各方都无休止地追求最高权力,从而形成了均衡的建立与打破,再建立与再打破的循环状态。因为各方面都不占有压倒对方的优势,所以借助外力来打破这种权势均衡就是理所当然的选择。这引起了潜在民族矛盾的爆发,在权势均衡被打破的同时,民族间的均衡制约也被打破了,使得中国历史上揭开了五胡十六国的一页。

这一进程的发生虽然是多年矛盾郁积爆发的结果,但其诱发因素却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即不是由于客观因素而主要是惠帝个人生理上的缺欠所决定的,这一偶然因素大大加速了各种矛盾的爆发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惠帝由于生理上的缺欠而表现出来的无能恰是对这一历史时期所打上的最深的个人烙印。

同时,这又促使我们不仅要注意那些在位时有所作为而在历史上留下痕迹的统治者,还必须注意那些在历史上因无所作为而被忽视的统治者,有时无所作为也正是他在历史上所留下的痕迹,这同样需要作为影响历史发展的因素来加以重视和研究。

[1]《晋书》卷31《后妃传(上)》。

[2]《晋书》卷31《后妃传(上)》。

[3]《晋书》卷40《贾充传》,卷45《任恺传》。

[4]《晋书》卷45《任恺传》。

[5]《晋书》卷44《李胤传》。

[6]《资治通鉴》卷80晋武帝咸宁二年。

[7]《晋书》卷40《贾充传》。

[8]《晋书》卷36《卫瓘传》。《通鉴》卷80晋武帝咸宁四年十月条略同,但开头一句作:“是时,朝野咸知太子昏庸,不堪为嗣。”

[9]《晋书》卷45《和峤传》,并参见《世说新语·方正第五》“和峤为武帝所亲重”条及刘孝标注引干宝《晋纪》、孙盛《晋阳秋》。

[10]《晋书》卷45《和峤传》。

[11]《晋书》卷31《后妃传(上)》。

[12]《晋书》卷41《李熹传》。

[13]《晋书》卷24《职官志》。

[14]《晋书》卷39《荀顗传》、卷38《齐王攸传》、卷39《荀勖传》、卷59《汝南王亮传》、卷44《石鉴传》。

[15]《晋书》卷45《任恺传》、卷44《李胤传》、卷43《山涛传》、卷36三六《卫瓘传》。

[16]《晋书》卷40《贾充传》、《杨骏传》。

[17]《晋书》卷43《王衍传》、《乐广传》,卷47《傅祗传》,卷44《郑默传》,卷45《郭奕传》,卷44《卢浮传》、《华峤传》,卷36《卫瓘传附子恒传》,卷55《夏侯湛传》,卷46《李重传》,卷41《魏舒传附子混传》,卷52《华谭传》,卷49《阮籍传附子浑传》。

[18]《晋书》卷3《武帝传》:“爰至末年,(武帝)知惠帝弗克负荷,然恃皇孙聪睿,故无废立之心。”参见同书卷53《愍怀太子传》。

[19]本文中的医学名词主要根据北京医学院主编《精神病学》中的解释(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年第一版),在症状、诊断及医学术语等方面,尚参考了〔英〕W.梅佑—格罗斯、E.斯华脱、M.路茨《临床精神病学》(纪明等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3年),因限于篇幅,只能简要地介绍各病的主要症状。

[20]有的医学书籍中译作“精神薄弱”。

[21]《晋书》卷4《惠帝纪》,以下凡引自本纪者,皆不注明。

[22]《通鉴》卷82晋惠帝永熙元年四月。

[23]《通鉴》卷82晋惠帝永熙元年五月。

[24]《晋书》卷31《后妃传(上)》。又,《资治通鉴》卷82晋惠帝元康元年六月条作:“(贾)后使帝作手诏赐玮。”

[25]《晋书》卷31《后妃传(上)》。

[26]《通鉴》卷82晋惠帝元康元年三月。

[27]《晋书》卷59《楚王玮传》。

[28]《通鉴》卷82晋惠帝元康九年十二月。

[29]《晋书》卷35《陈骞传》。

[30]《通鉴》卷82晋惠帝永平元年三月。

[31]《通鉴》卷82晋惠帝永熙元年五月。

[32]《晋书》卷37《宗室传》。

[33]《晋书》卷31《后妃传(上)》。

[34]《通鉴》卷85晋惠帝永兴元年十月、十一月。

[35]本段史料皆出自《晋书》卷31《后妃传(上)》。

[36]《晋书》卷44《卢志传》。

[37]《水经注》卷9《荡水》引卢綝《四王起事》,并参见《通鉴》卷85晋惠帝永兴元年七月条。

[38]《晋书》卷44《卢志传》。

[39]《通鉴》卷85晋惠帝永兴元年七月条。

对精神病学的认识与感受范文4

[关键词] 精神病;服药;护理;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2(b)-0127-02

目前口服抗精神病药物是预防和治疗精神病的主要方法[1],而精神病患者由于大脑功能障碍导致自知力缺失,否认有病,加上临床用药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给患者造成焦虑、恐惧等心理影响,使患者服药时常出现拒绝服药、丢弃药物、设法藏药等不配合的行为,致使病情反复,给治疗或护理带来很大的困难,直接影响疗效与康复。因此,笔者总结了多年来对精神病患者服药过程进行的有效的护理干预经验,通过加强对患者服药的护理,在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保证疗效都取得很好的效果。

1 给药前的护理干预

1.1 加强心理护理

多数重型精神病患者因受精神症状支配,缺乏自知力,否认自己有病,常不愿意接受治疗,甚至对医务人员怀有敌意[2],对服药持有焦虑、恐惧心理。因此,工作中护士要热情与患者接触,对待患者态度要亲切,语言要温和,尊重患者的人格与隐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满足患者合理的要求,取得患者的信任与配合,并了解患者对治疗的心理动态,针对患者的情况给予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认识到接受药物治疗的重要性,鼓励患者表达在治疗过程中的感受,及时给与有效的护理干预,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使其主动配合,按时、按量服药。

1.2 加强护士综合素质修养

1.2.1 专业素质 护士扎实的理论知识,娴熟规范的治疗护理技术,既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和手段,也是优良医德赖以产生的基础[3]。随着医学、药理学的迅速发展,许多新药、特药相继问世,给护理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发挥药物疗效,提高用药质量,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护士必须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和技术操作训练,工作中不断更新用药知识并指导临床实际工作,要熟记常用药物相关药学知识,及时了解最新的临床用药常识,牢记药效特点、药物性能、最佳给药时间与方法、影响药物疗效的各种因素等方面知识。在临床实践中努力培养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慎独”精神,强化自我管理意识,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全面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能力,以适应学科发展的要求。

1.2.2 心理素质 因精神病患者的特殊性,作为一名精神科护士,不仅要掌握一般医学和精神病学专业知识和经验,不断完善和更新相关的知识,还要注意加强对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对内能控制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对外能根据环境的改变进行心理上的自我调节。在日常工作中应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处于稳定而愉快的情绪状态,以饱满的情绪、大方的举止接触患者,尤其是接触异性患者应举止稳重,不应有任何轻佻的语言和行为,也不能因患者有不当的行为而拒绝接触,注意用语言艺术去感染说服患者,使患者处于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坚持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认真执行每一项护理技术操作,保证患者用药安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3 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指导

在用药前主动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抗精神病药全程治疗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作用药物的名称、剂量、目的、方法、常见副作用及出现副作用时的应急及防范措施,使患者及家属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以免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副作用时误认为是病情加重而产生恐惧、焦虑、悲观等心理影响,帮助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和对待维持服药对治疗精神病及预防复发的重要性,发挥患者及家属服药的心理效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强化服药意识,使患者主动配合坚持服药,提高药物疗效,巩固治疗效果,预防疾病的复发。

1.4 舒适的给药环境

发药前,护士提前组织好患者使其按顺序坐好,并给患者准备好温度适宜的温开水,维持好秩序,保持病房安静,防止患者自己取药、抢药或打翻药盘等意外的发生,以保证发药的顺利进行。

2 给药时的护理干预

2.1 保证准确安全用药

在临床用药过程,护士要强化自我的“慎独”精神,自觉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严格遵守给药原则,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及时、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精神病患者因思维障碍,自我感知异常,因此护士必须要熟悉每一位患者的容貌,在发药时最少有两位护士在场,并且要认真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及认清患者的面貌,确认无误方能给药,以保证用药安全,防止差错的发生。

2.2 尊重患者的权利

患者有用药知情权,由于精神病患者大多数都无自知力,护士应评估患者的病情,根据病情给予告知。在给药过程中,当患者对药物或治疗持有怀疑态度时,护士应认真重新核对医嘱,确认无误后向患者给予耐心解释并嘱其服药;对不愿服药的患者,应详细询问原因,听取患者的意见,根据情况进行耐心劝导,并与医生联系,必要时遵医嘱改变给药途径,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2.3 人文性干预

2.3.1 对有藏药行为的患者 由于精神病患者病情的特殊性,服药的依从性比较差,常有藏药行为,因此服药的水杯应用透明的塑料杯,而且护士要全神贯注地观察,防止因疏忽使患者趁机藏药,同时做好“发药到手-看药进口-喝水吞下-开口说话-坐会再走”的全程监护,避免给患者造成心理压力。针对患者拒药的不同原因,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对严重吞咽困难、意识不清、兴奋不合作、藏药行为严重劝说无效者,禁止使用粗暴的方式强行喂药,必要时遵医嘱改变给药途径,以免发生意外。

2.3.2 对熟睡的患者 护士要唤醒患者后才给其服药,避免发生呛咳。

2.3.3 对危重、行为不方便及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 护士要准备好温度适宜的开水,拿药到床边耐心给患者喂药,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2.3.4 对不懂服药的患者 因有些药物对口腔及胃黏膜有刺激作用,护士应了解药物的性能及注意事项,对刺激性强的药物,护士应耐心指导患者服药的方法,嘱患者尽量不要嚼啐药片,以免引起不适及黏膜受损。

2.4 密切监控药物的疗效

2.4.1 防藏药 当发现患者用药时间比较长而病情无明显好转、服药剂量较大且又无药物副作用、以及治疗加药期间病情突然有波动者,要查明原因,考虑患者是否有藏药的可能,发药时要重点监护。一旦发现患者有藏药行为,要做好心理疏导,并作好重点交班,以引起全科医护人员的注意,发药时对藏药患者要重点监督,详细检查,确保患者服药入胃后才让其离开,防止藏药造成意外。

2.4.2 预防合并症 在用药期间,如果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肌肉强直、意识障碍等症状时,护士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了解病情,给予患者安慰,帮助患者稳定情绪,严格交接班,及时报告临床医生,并配备抢救器材,配合医生进行对症处理,防止延误治疗及抢救。

3 用药后的护理干预

治疗精神病的药物对中枢神经、植物神经系统有影响,可产生许多复杂的不良反应[4-5],给患者带来不适及痛苦,严重者还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甚至危及生命等。护士要了熟练掌握药物的基本知识、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应急的护理措施,并配合医师及时对症治疗[6]。对有药物反应的患者,及时给予解释性和支持性的心理护理,例如发现流涎较多的患者,睡觉时让患者头偏向一侧,以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对首次用药、年老体弱、进食不佳、药量较大、伴有心血管疾病及有性低血压病史的患者,嘱其服药后特别是注射给药以后,不要立即变换,最好休息片刻再从事活动,改变或起居时动作要缓慢,若有不适应嘱患者就地平躺,将脚抬高,大多数情况可以自然恢复[7];如果出现头昏、眼花、心慌、站立不稳等性低血压先兆症状时,要求患者应立即卧床休息,严密监测血压变化的情况,并立即报告当班医师,及时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8],以防加重病情及危及生命,解除患者的痛苦及不良情绪,使患者正确对待药物的不良反应,增进服药的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在临床用药过程中,护士应从各个环节入手,认真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强化服药意识,加强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确保药物治疗的顺利进行,巩固疗效,以提高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朱雷. 住院精神病患者藏药行为的观察及护理对策[J].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7):2011-2012.

[2] 赵维敏,李明芳. 住院精神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105-106.

[3] 张培英,张宗芳,刘萍. 浅谈护士在用药护理中慎独精神的培养[J]. 临床合理用药,2010,3(24):51.

[4] 赵双,张改兰. 谈谈50例精神病患者的藏药行为及护理对策[J]. 中国实用医学,2011,6(22):22.

[5] 吴长江. 抗精神病药物对心电图影响及相关因素[J]. 中国医学创新,2011,8(36):55-56.

[6] 刘惠蓉. 与精神病患者的护患沟通[J]. 现代医院,2009,9(3):131-132.

[7] 张生翠,李莉. 抗精神病药物引起性低血压的护理[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7):319-320.

对精神病学的认识与感受范文5

【关键词】 精神科护理学;伦理;教育

伦理教育是护理高等教育理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涵。将伦理教育潜移默化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这是医学教育内在规律的根本要求,每位医学教育者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精神科护理学有极强的专业性和特殊性。我国现在精神科护理发展现状,使其伦理教育的地位更加突出。笔者在进行《精神科护理学》教学时,采取多种方式融入伦理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该课学习质量,取得良好的效果。

1 《精神科护理学》教学中伦理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1.1 伦理教育的现状提示伦理教育的必要性 以我国目前的护理教育而言,重视的是知识与技能教育,伦理教育常常被放在末节与不重要的部分。据调查“护理伦理学作为一门课程,仅有58.1%的学校定位为专业任选课程,29.0%的学校定位为必修课程,专职教师仅占71.5%,说明在我国目前护理伦理学课程的地位、性质不是十分明确”[1]。而在各护理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伦理教育更往往被忽视,其具体的原因一般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很多教学管理部门往往更注重教学层面(如教学方法、环节、效果)的管理;二是受就业压力的影响,学院往往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教育而忽略其职业道德教育;三是专科护理老师大部分没有接受过培训,缺乏伦理学知识,对伦理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等。

高等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转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学校的教育不仅影响她们的知识与能力,更会影响她们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因此,这种伦理教育被有意无意忽略或淡化的教育现状,将会对这些身心尚未成熟的学生产生“伦理道德不重要”的负面影响,影响她们职业价值观的形成,最终影响学生的就业态度与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是不可能突然形成的,也不可能仅仅通过 “护理伦理学”、“思想品德教育”等课程的教学就能达到目的,它需要所有护理教育工作者长期的、连续的将伦理教育贯穿于教学工作中。因此,在专科护理教学中,作为教学者,应增强伦理意识,注重将伦理教育紧密融入教学内容。

1.2 精神科护理的特殊性决定了伦理教育的重要性

精神科患者一方面是患有各种神经精神疾病、缺乏自我保护能力,需要被照顾的弱势群体,另一方面则呈现较多的人际关系冲突和心理问题,如对家人和同事的不满、怨恨,较负向的自我概念、以及对疾病自知力的缺乏、强制住院等原因引起对医护人员的敌视和抵抗,轻重不等的攻击和暴力行为常常发生[2]。由于精神障碍患者容易出现暴力行为以及行为怪诞等特点,在社会人群中经常受到歧视与憎恨。面对精神患者这样的特殊群体,更需要精神科护士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摒除偏见,保持高度自律,以爱心对待每一位患者。作为一名《精神科护理学》教师,不仅要把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而且有责任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精神障碍患者,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事业心、同情心,以正确的伦理观念对待精神患者,提高伦理分析与决策的能力。

2 《精神科护理学》教学中的伦理教育实践

《精神科护理学》是一门护理专业临床课程,开课时间为进入专业课一年之后,由于此时的学生已处于职业探求阶段的后期,对以后的职业取向基本已经明确,对专业学习与职业道德的相关性有较深刻的理解,愿意从道德修养上去完善自己[3]。因此,笔者在《精神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特点,抓住学生兴趣,积极挖掘素材,努力寻找契机,有效的利用知识资源,从以下几方面将伦理教育有机的融入教学内容之中。

2.1 加强精神科学发展史教育,引导学生对精神科学的正确认识 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对社会偏见有客观的了解、分析、培养对精神科学,精神病护理学的正确认识。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人们认为精神病的怪异行为是由于魔鬼附体灵魂离体所致,精神患者即是罪人,在经过了近代精神科学发展史上的四次变革之后,精神患者才能够摆脱锁链,走入家庭,得到治疗,回归社会[4]。精神科学的发展史彰显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作为一名精神科护士,首先要热爱专业,有职业自豪感,才会具备在这个职业中做出努力奉献的基本素质。

《精神科护理学》教材绪论中精神科学发展史较为简单,笔者在备课时充分查找历史资料,在讲课时对精神科发展史进行了详细的讲述,以一段段史实提示学生进行思考,反思自己对于精神患者的态度是否仍然停留在中世纪时期普通群众对精神患者的歧视态度,对比精神科学发展史,纠正偏见,对同学们的伦理观起到启示震撼的作用。笔者在授课时注意讲述洛奈、弗洛伊德等著名的精神科医学专家生平,这些学者的探索精神与传奇人生启迪了学生的心灵,激励了学生对精神科学的热爱之情,帮助学生理智、深刻地理解并认识精神科护理这个职业,感受精神科护士职责的神圣之处。

2.2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伦理分析能力与决策能力 护理教育不仅要训练学生精湛的护理技术和技能,更应注重培养学生伦理分析能力与决策能力。笔者在授课时联系社会实际,在分别讲述各章节共十大类的精神疾病时,随时注意选择典型事例,结合伦理基本原则,引导学生对这些案例从伦理角度进行分析并模拟决策。精神科案例牵涉到社会多个层面的伦理问题,笔者在授课时围绕各种案例,启发同学们由自主原则、不伤害原则、公正原则和行善原则等伦理基本原则出发,从多角度进行伦理分析,引导同学们认识到精神患者是最需要得到帮助与同情的群体,通过讨论与辩论,使同学们理智分析案例中每个角色存在的伦理难题与冲突。这样的案例分析使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锻炼了严谨的伦理分析决策能力。

2.3 重视自身的榜样作用,注重身教,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教师的良好形象、职业情感、职业行为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品格和人格,教师的榜样作用将影响学生一辈子的从业态度[5]。因此,在《精神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笔者始终注意维护教师形象,严谨自律言行,注重自身的榜样作用。在带领学生至精神病专科医院见习的过程中,笔者尤其注意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尊重患者,并观察同学们在见习过程中的动作神态细节。对于在见习过程中体现出对患者尊重与同情的同学,给予及时的记录与表扬,对于一些隐含对患者歧视观念的不当言行给予指出,提醒同学进行反思,激励同学们在见习中的优秀表现,言教联系身教,激发同学们的责任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形成严谨认真、尊重患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

2.4 角色扮演,深化学生对精神患者的伦理认识 为了引发学生重视,提高学习效率,笔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角色扮演的方法。角色扮演的方法是依据Moreno有关心理理论派生的,它利用演戏和想像创造情景,以启发学生对自己及他人行为、信念、价值的认识[6]。笔者在进行每一类精神疾病课程之前,要求学生几人一组进行预习,联系该类疾病知识,搜索文学作品、影视戏剧或日常生活实际见闻,寻找可体现该类疾病发病原理或临床表现的事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小品表演,并要求在表演或朗诵中融入个人对该事件的伦理思考。该方法形象、生动,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程度与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使用伦理观思考问题。例如在讲授“PTSD”(创伤后精神障碍)时,几个学生改编了莎士比亚著名悲剧《麦克白》,分别模拟麦克白夫人、麦克白、皇帝等主要角色,完整体现出剧中角色的梦游症状等内容,与该章内容中的“闯入性症状”进行比较。同学们在观看与讨论时十分投入,课堂气氛随之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3 小结

笔者在《精神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各种方法融入伦理教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学习积极性高涨,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能够对精神科学的理论知识有良好的掌握,同时培养出对精神患者的同情心与责任心,锻炼了以护理伦理学的原则进行伦理分析与决策的能力。

精神科护理是充满劳动和艰辛的工作,要求护士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能够进行伦理分析与决策,伦理教育意义深远。而面对目前医疗卫生行业出现的道德滑坡现象,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社会的强烈反响,加强护理伦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7]。作为护理专业课教师,只有在教学中融入伦理教育,不断提高学生面对不同患者时进行伦理思考的能力,才能培养出具有伦理分析、伦理决策能力的护理人才。

参 考 文 献

[1] 李春玉,金锦珍,崔仁善.35所高等护理院校护理伦理学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中国护理管理,2006,6(2):12-13.

[2] 刘克礼.住院精神患者的暴力行为及应付对策.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88,15(3):129.

[3] 邱秀华,杨棉华,蔡绍先,等.医学教育要强调临床教师的育人意识.高等医学教育,2006,(2):33..

[4] 李凌江.精神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4.

[5] 李辉.浅谈护理教育中的德育渗透.卫生职业教育,2006,24(6):103-104.

对精神病学的认识与感受范文6

【关键词】 心理疾病;拒绝服药;护理程序

心理疾病包含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疾病,一旦确诊,药物治疗是其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服药是每一个患者必须完成的过程[1,2]。心理科对2005~2007年20例心理疾病患者拒绝服药采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分析总结护理程序在患者服药中的经验与效果。

1临床资料

心理科2005年1月~2007年10月共收治心理疾病病人50例,其中拒绝服药者20例;年龄最大者65岁,年龄最小者12岁,平均年龄30.3岁;住院时间最长60 d,住院时间最短20 d,平均住院时间36 d。

2护理程序

2.1评估精神药物的作用是控制病人的精神症状。因此用药前获得病人的基本资料十分重要,既可作为用药前后症状改善与否的评判依据,也有利于对病人的治疗反应继续评估和及时识别药物副反应以及为今后能否坚持服药提供参考[1]。评估的具体项目有:①现病史。包括致病原因、患病时间、发病次数、发病经过、治疗史、用药史、家族史等。②睡眠状况。包括睡眠时间、早醒、入睡困难、多梦等。③主要精神症状表现。包括幻觉、妄想、行为异常等。④营养代谢。包括体重、全血细胞数、白细胞数、皮肤黏膜状况。⑤活动与运动。包括血压、脉搏、步态、姿势、关节活动范围、手的活动能力、日间活动类型、感觉反射与运动协调能力。⑥排泄。包括排汗、排尿、排便情况。⑦压力与调适。包括家庭支持系统、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系统、对应激的应付方式等。⑧性与生殖功能。包括、性能力等。

2.2护理诊断护理诊断包括:①潜在危险性伤害。与药物的副作用或并发症有关。②睡眠形态紊乱。与药物的镇静作用可能引起病人嗜睡有关。③营养状况改变。与药物引起食欲增加、体重增加有关。④躯体活动障碍。与药物的副作用有关。⑤口腔黏膜改变。与药物的副作用有关,可引起口干、唾液减少。⑥排泄障碍。与药物作用有关。⑦感觉及知觉改变。与药物的副作用有关。⑧皮肤完整性受损。与药物引起皮肤对日光过敏有关。⑨障碍。⑩自我照顾能力缺失。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⑾不遵从。与药物的副作用有关,可引起病人对治疗的不遵从。

2.3 护理目标护理目标为:①患者服药依从性好。②患者及家属了解药物的副反应,及时反馈给医生、护士,以及时得到调整。③出院后能根据医嘱继续巩固治疗,最终完全回归社会。

2.4护理措施

2.4.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大多数精神病人缺乏自知力,不认为自己有病,不愿接受治疗,甚至对医护人员抱有敌意,因此护理人员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疗性的护患关系尤其重要与困难[2]。药物治疗本身也就是建立护患关系的第一步,是促进患者个人改变和适应环境的催化剂。2.4.1.1了解熟悉患者的基本情况接触患者时要有礼貌,语言文明,语态要有修养,善于引导患者话题,善于倾听患者诉述,对患者不愿交谈的话题切忌追问,适时对患者进行疏导、鼓励,给予帮助,使患者感到心理上有依靠,有知己感。对不愿诉说或交谈有困难的患者,可用文字书写表达,同样能取得较好效果。

2.4.1.2尊重患者心理疾病患者由于社会偏见,一方面有自卑心理,另一方面其受损的自尊心又特别敏感,比健康人更渴望被尊重、被重视、被关怀[3]。在接触患者时要平等待人,说话和气,具有同情心,接纳容忍患者。根据不同年龄把患者当作自己的父辈、祖辈尊敬他们,当作兄弟关心他们,当作朋友帮助他们,以持续性和一致性的态度对待他们。

2.4.1.3提高自身素质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士精神饱满、情绪愉快、仪表整洁、举止端庄大方、目光亲切善良、态度真诚和蔼、服务主动周到、行动敏捷利索、操作轻柔熟练。患者感到愉快、舒适、亲切、被关心、受尊重,同时建立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安全感、尊敬感。

2.4.2改善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

2.4.2.1使用正确的给药途径和方法说服、劝导病人接受治疗,发药到床并看着患者服下,必要时检查患者的口腔,保证患者服用到肚。对劝说无效者不强行灌药,及时报告医生后,采用肌注、静注或鼻饲等途径。

2.4.2.2重视病人的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用药后继续评估病人的生理状况,如生命体征、血液生化检查、血中药物浓度等,以确保生命安全。

2.4.2.3仔细观察与处理用药后的不良反应了解病人的主观感受,认真观察病人的精神、步态等,以供医生用药与调整剂量时参考。防止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2.4.2.4使用多种药物时注意配伍禁忌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了解用药的原因,注意配伍禁忌。

2.4.2.5客观地评估病人的症状与行为不能将药物作为惩处病人因病情引起的攻击行为的手段。

2.4.3提高病人服药的依从性(遵医嘱服药)护士以和缓的方式表达真诚的关怀,帮助病人认识接受治疗的必要性。以平静、沉着的方式对待患者,除给药时间外,增加与患者的接触时间,对过度用药的病人给予用药限制。同时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指导,让患者和家属理解用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用药之前详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所用药物的药名、作用与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的焦虑,保护患者的知情权,减少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同时指导患者主动服药,培养病人用药的主动性,建立对自己医疗行为的责任感[4]。

2.4.4加强药物治疗中的基础护理药物的副作用常常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如药物引起的吞咽困难患者宜进软食,进食时不宜催促患者,必要时可用鼻饲或静脉补充营养;对便秘、尿潴留患者训练患者定期排便的习惯,鼓励患者多活动,多进食含纤维素丰富的水果、蔬菜等,特别是在出现早期症状时能得到及时处理。

2.5评价对本组患者的护理计划实施后,进行护理质量的全面评价,保证护理的有效性和目标的实现。结果:20例患者服药依从性良好,能主动诉说自己的不适和心理活动。无一例因副作用而停药,1例因尿潴留行导尿术,两例因便秘行缓泻剂治疗。患者及家属对疗效感到满意,并能坚持院外服药。

3结论

心理疾病患者复发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是不能坚持服药、拒绝服药[1]。心理科对20例拒绝服药患者在护理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全面评估,明确诊断,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提供全面、整体、连贯、系统的护理全过程,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乐之,主编.精神科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1

2沈渔,主编.精神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09-610

3姜乾金,主编.医学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45-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