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方案

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方案范文1

【关键词】农村水利;十年规划;水务发展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献编号:

1 现状

宝坻区有大型灌区1处,中型灌区5处。截止2013年,全区耕地面积110.72万亩,灌溉面积共98.82万亩,其中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为98.67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以下简称耕地灌溉率)89%,高出全市灌溉率19个百分点。

“十二五”以来,宝坻区农村水利建 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大型灌区和泵站改造等工程建设步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现稳固增长[ ]。

2 问题分析

(1)饮水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地下水是宝坻区农村生活的主要水源,经过管网入户和饮水安全建设,农村供水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但各村镇供水厂均没有水处理设施,也无检测手段。既使是对水质进行检测,其频率也大大低于标准要求。据分析,全县765个行政村, 38%的村庄氟超标,部分村庄存在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超标等问题。同时,绝大部分的村镇采用定时供水方式。个别农村居民生活饮用水仍辅以使用压把井取水,水源为自家的浅井水,饮水不便,水质也没有保障。另外,随着小城镇规划建设的启动,农村生活居住状况将会产生巨大的变化,与之配套的供水设施也需要随时进行规划建设。

(2)农业供排水体系仍需完善

基础设施依然不足。宝坻区是农业大区,也是农业用水大户,特别是高耗水的水稻、鱼池面积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供水压力大,只能依靠引调上游地区水源来解决,供水保障率低。目前,全区耕地灌溉率为88%,部分耕地仍是“望天田”,缺少基本灌溉条件。

设施老化严重。农业供水设施大部分建成运用时间长,淤积、老化、失修、损坏严重,供水设施配套不健全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蓄水水库的缺水已成燃眉之急。而现有的灌排设施大多建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由于长期缺乏有效维修养护,有的运行时间已超过使用寿命,工程坏损率高,效益降低,排灌泵站老化损化率达46%,桥闸涵老化损化率达40%。

现有排水渠系不配套,淤积严重,部分渠道破坏,田间排水不畅,工业园区的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原有排水体系。

3 总体思路和目标

以服务宝坻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为出发点,立足水务管理职能,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以现代治水思路为导向着力构筑农村水利安全保障体系。加快农村水利建设,以服务农村居住社区、示范工业园区和农业产业园区为重点,以农村用水节水化、农业灌排现代化、农村供水城市化和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为目标,加快农村水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深化农村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机制改革[ ]。

4 十年规划

2015~2024时期,农村水利建设以服务农村居住社区、示范工业园区和农业产业园区为重点,以农村用水节水化、农业灌排现代化、农村供水城市化和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为目标[2],加快农村水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深化农村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机制改革,构筑农村水利安全保障体系。

1、中小型水源工程

规划改造中小型雨水拦蓄、集蓄工程,努力增加农业灌溉水源,以缓解全区农业灌溉缺水的紧张局面。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更新机井537眼,维修机井264眼,新打浅井678眼。

2、农村渠道治理工程

针对农村渠道淤积严重、蓄水过水能力不足的现状,加大疏浚和整治力度,通过清淤等工程措施,沟通水系,保证水体流通和水体质量,恢复渠道排涝功能。

规划治理田间支渠812公里,斗渠1351公里,毛渠3916公里;清淤方量共计5022万立方米。

3、节水灌溉及相关配套设施工程

结合《国家农业节水纲要(2012~2020年)》[ ]的实施,宝坻区应以转变灌溉用水方式、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为核心,大力推进节水灌溉工作,大幅度提高节水灌溉率特别是高效节水灌溉率,优先推进粮食产区、蔬菜产区、严重缺水地区的节水灌溉发展。

应因地制宜发展和推广喷微灌、低压管道输水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对原有建成多年运行老化失修的防渗渠道和低压输水管道实施维修改造,对无灌溉水源及节水灌溉工程的设施农业全部实施节水配套,提高设施农业水平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品位。同时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为重点,加大以节水灌溉工程为主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整合农业综合开发等各项涉农资金,形成合力,集中连片,规模治理,全力提高利用农业水资源的效率,将节水高效的现代农业打造到位。

规划2015~2024期间全区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9.78万亩,其中防渗渠道、管灌、微灌面积分别为11.14万亩, 18.54万亩、0.10万亩;改造节水灌溉工程控制面积19.78万亩,其中防渗渠道面积11.08万亩,管灌面积8.70万亩。到2018年,全区节水灌溉工程控制面积达到98.82万亩,全区节水灌溉率达100%,高效节水管概率达到50%。全市灌溉水利用系数由2013年的0.67提高到0.77。

4、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及管网入户改造工程,保障农村供水安全,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规划2017年末,解决宝坻区新安镇、王卜庄镇、林亭口镇、大钟庄镇、黄庄镇、八门城镇、牛道口镇和方家庄镇剩余169个村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惠及8.1万人。

主要建设内容为:更新机井37眼;购买除氟设备40台,消毒设施80套等。

5、 农田排水、灌溉泵站工程

加大对农田排水、灌溉泵站更新改造。规划更新、维修、新建灌溉泵站分别为202座、110座和170座,规划更新、维修、新建村管灌排泵站分别为20座、14座和57座。

6、农用桥闸涵维修改造工程

农用桥闸涵中的部分桥梁已成为危桥甚至坍塌,部分闸涵破损严重、运行使用困难,直接影响农业灌溉排涝、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及出行往来。2015~2024期间,将扩大维修改造范围,农用桥闸涵维修改造工程在其他区县全面展开。

规划2015~2024年,完成2621座农用桥闸涵维修改造工程建设任务,其中干支渠上桥闸涵桥571座,田间桥闸涵2050座[ ]。

5 投资保障措施

充分发挥政府对水务工程建设投资的主渠道作用,按照中央、地方、社会共同负担的原则,完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资体系,共同筹集水务工程项目建设所需资金,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积极探索水务工程建设社会化投入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建立健全以公共财政为主渠道的投融资体制,保持投入的稳定增长。

6 结语

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方案范文2

根据市、区财政局相关布置要求,对区2020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进行了绩效评价,严格对照绩效评价指标完成了自评。

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2020年我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解决农村居民9217人饮水问题,其中贫困人口1267人,计划总投资881.3万元,其中省级投资357万元,地方投资524.3万元。工程项目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发挥效益,到2020年底我区自来水普及率达91.4%、水质达标率为99.5%。

三、自评情况

(一)自评结果

我区对照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管理年度评价指标进行了自评,自评得分为99.97分。

(二)分项情况

1、项目投入情况

根据省发改委、省水利厅、省财政厅联合下发的皖发改投资〔2020〕116号《省发展改革委省水利厅省财政厅关于下达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专项2020年省水利基建投资计划的通知》文件精神,上级下达我区2020年计划总投资357万元。对规划内标准偏低、规模偏小的已建供水工程进行改造、配套、升级、联网,适当新建供水工程,开展水源保护、水质保障、信息化建设等。我区实际投资支出881.3万元,其中:省级投资357万元、区级配套524.3万元。区水利局通过招投标,委托合肥湖滨水利建筑设计院编制完成了《区2020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实施方案》,通过了区发改委、区扶贫局、区水利局等单位人员组成的专家组的评审,并以裕发改审批〔2020〕55号文下达了实施方案的批复。实施方案编报设计质量、深度满足实际使用,设计变更严格按规定履行审批程序。项目资金严格按照专户管理的有关规定,在区财政设立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资金专户,做到专款专用。

2、实施过程

为了把这项民生工程实施好,我区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和区里部署要求,对项目实施严格按照“四制”要求规范管理。为了更好地做好我区2020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按照区里要求,安排2020年农饮项目由各项目点所在乡镇作为项目法人,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的建设管理,具体负责项目的招投标、工程建设质量与进度、资金拨付等具体建设管理工作,区水利局负责技术指导和业务监管。我区2020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按照上级下达的投资计划和批准的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并已全面完成建设任务。按照民生工程要求实行项目公示制,对已确定实施的农村饮水工程项目,根据年度实施计划在项目覆盖范围内对建设内容等信息到实施地行政村进行公示,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严格按照农饮资金管理有关规定进行资金使用和管理,区财政将项目资金直接拨付到各项目法人乡镇专户存储,由乡(镇)政府监管,根据工程进度情况进行工程款的拨付。各乡(镇)政府作为项目法人,及时规范地搞好招投标、合同管理等工作,为严抓工程的质量和进度,乡(镇)政府具体负责人深入工地现场,一方面进行实地放线、验槽、抽检并对供水管网的焊接工艺、管道沟槽的开挖深度、管道的回填要求等提出强制性质量要求,一经发现工程出现质量问题,立即要求进行返工,另一方面强化对入场设备、管材的质量监管和管材质量抽检工作;同时强化对监理单位的监管,促使其履行职责,从而确保工程质量。区水利局为进一步强化工程质量和进度,通过召开专门会议,布置要求,积极推进工程建设,同时区水利局联合区民生办、区扶贫局等职能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到乡镇工地现场进行督查、指导;通过实行“阳光计量,多方监管”来控制工程实施建管质量,从工程开始实施到最后完工计量验收等实施全过程由建设方(乡镇)、施工方、监理方、运管方(水厂)四家进行联合监管,阳光操作,确保我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成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3、项目产出

各实施项目点已在上级要求完成的时间节点前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和发挥效益,解决了农村居民特别是贫困户的饮水问题,充分发挥了安全饮水的社会效益,彰显了安全饮水在经济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4、项目效益

为了更好地做好我区2020年贫困户的供水覆盖,不管贫困户住的有多远、有多偏僻,保证我区实施项目村贫困户都能喝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区里决定对所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实行免费接水入户,区财政对贫困户按户均700元落实入户费用和材料等费用,保证所有贫困户免费用上自来水,实实在在的解决了贫困户的难处,确保实现我区实施项目村贫困人口饮水安全目标!我区2020年共解决农村居民9217人的饮水问题,其中贫困人口1267人,完成供水管网覆盖我区3个乡镇4个村等农饮巩固提升建设任务。为强化对已建的农村饮水工程的管理,先后出台了《区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要求》、《区乡镇供水章程》等文件,对于农村饮水工程的日常管护进行了明确要求和规定,确保农村饮水工程项目运行具有持久性;为保护农村饮用水安全,结合我区实际,对全区乡镇集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进行了划分,明确了水源地保护区的范围,防止水污染;全区千吨万人水厂均建立水质化验室,配备水质检测人员,进行日常定期检测,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水质化验中心,对全区农饮工程的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进行定期检测、动态监测,以保证农饮工程供水安全;我区大部分水厂均已推行“两部制”水价;区里建立了农饮工程年度维修养护资金制度,每年区财政根据年度投资计划数的1%提取运行管理及维修养护经费,专户存储,并列入到区财政预算中;为保障供水安全运行,区水利局制定了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应急预案,并报区政府批准,各供水单位也相应制定了供水应急预案,报区水利局备案。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方案范文3

关键词 人畜饮水;现状;问题;对策;青海互助

中图分类号 S27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6-0194-02

许多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位于山区以及半山区,这些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村寨分散,经济贫困,农村人畜饮水存在困难,一般以降水、地下水、地面水采集为主。因为地区降水量差异较大,且收集方法和大气污染情况直接决定了其水质,很多山区采用水窖和水池等进行雨水蓄积,将其作为缺水山区的唯一水源,以供人畜饮水之用。地下水即山泉水,一般含有许多矿物元素,水质较好,但是也与周围环境有密切关系,水质易受地面污染物污染。此外,地下水水量不稳定,因为地质情况、地形的不同而差异较大。以前农村人畜饮水采用的方式之一是水库蓄水,其浑浊度较低,水质一般较好,但一年之中水位变幅大,水库蓄水量受气候条件及农业用水影响较大。此外,还可以采用山区箐沟水,其流量一般不大,流速较快,水质较好。现针对互助县人畜饮水的方式,根据受环境影响水源受到的污染情况,对水源污染的治理提出见解和防范措施,以期让人们喝到干净水。

1 互助县丹高人畜饮水现状

互助县丹麻荆州至高寨人畜饮水饮用水水源,是互助县第一大饮用水水源,丹高人畜饮水源在青海省互助县东部,是互助县2008年立项实施的饮用水源,该水源于2009年10月中下旬向丹麻镇、哈拉直沟乡、高寨镇开始供水,有汉、土、藏、回族等多个民族共计5 889户,总人口26 499人,还为各类大小牲畜28 844头(只)供水,供水量5 125.4~7 347.2 m3/d。该水源的供水可缓解丹麻镇、哈拉直沟乡、高寨镇供水紧缺的局面,有效减少互助县哈拉直沟河流域地下水的开采,提高地表水水资源的利用率。由于是新建水源,水源地最初设计采用了小局域的隔离防护措施,但由于后来群众采砂、放牧等破坏严重。也未建立水量水质监测体系,亟待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保护工程建设。

2 存在的问题

2.1 水质安全存在隐患

丹高人畜饮水水源地建于2008年,原有水源隔离措施只有很少一部分网围栏,而且已经遭到严重破坏。由于附近耕地比较多,农民在施药季节从水源处取施药用水及清洗施药用具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由于附近居民生活区较多,生活生产垃圾产生很多,而且不时有垃圾倒入水源处的现象发生;当地水利管理部门多方面采取措施,阻止水源污染的发生,收效甚微。特别是当地居民采砂屡禁不止,常常采砂,使水源经常混浊,产生泥沙堵塞管道等现象发生,使人畜饮水出水泥沙多,泥沙的沉积量大。丹高水源地保护区域内的人类活动、牲畜放牧等对水源地水质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存在安全隐患,需加强水源地的防护体系建设[1-3]。

2.2 计量设施和水质监测项目不足

目前,互助县哈拉直沟流域所虽然有土办法采取计量,但计量不准确,不能准确反映人饮水量。经调查当地卫生等部门对水源地定期进行监测,但当地流域管理所不能准确掌握信息,监测也与国家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要求的106项相比,相差较远,不能全面地反映水源地水质状况。

3 对策

笔者认为对于水源地的保护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进行保护区的划分,确定具体保护范围。会同当地主管政府部门对丹高人畜饮水水源地保护区、准保护区面积进行划分,合理确定水源地具体保护范围。二是确定实施方案(工程措施),进行工程设计。依据水源地保护区现场踏勘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结合《青海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报告》中提出的保护工程措施,确定符合水源地实际的实施方案,依据实施方案进行详细的工程设计,确保水源地保护实施工作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4-6]。

3.1 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

根据河流型饮用水源保护区的要求,对饮用水源划分了饮用水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是在饮用水取水口周边划定一定的水域和陆域,防止影响水源水质的直接污染因素,保证水源水质满足规定标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是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外划定一定的水域和陆域,预防和防止影响水源水质的间接污染因素,并防止水源枯竭。

根据河流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的要求及丹高人畜饮水水源地现场实际情况,将丹高人畜饮水水源地所处第一引水口的哈拉直沟河引水口以上1 000 m、下游100 m,南北约400 m的宽度的区域为保护区,保护区面积约0.5 km2;第二水源引水口以上7 00m,以下100 m,南北宽约60 m的区域为保护区,保护区面积约0.48 km2。

3.2 引用水源地保护工程规划与实施

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方案的规划思路是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立隔离防护、综合整治、修复保护体系。一是隔离防护。通过在保护区边界设立物理或生物隔离设施,防止人类活动等对水源地保护和管理的干扰,拦截污染物直接进入水源保护区。二是综合整治。通过对保护区内现有点源、面源、内源、线源等各类污染源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对直接进入保护区的污染源采取分流、截污及入河、入渗控制等工程措施,阻隔污染物直接进入水源地水体。三是修复保护。通过采取生物和生态工程技术,对水源保护区周边湿地、环库岸生态和植被进行修复和保护,营造水源地良性生态系统。

丹高人畜饮水水源地周围不存在对供水水质产生影响的排污口,因此不考虑水源地综合整治工程,由于丹高人畜饮水工程水源工程工作中编制了水库水保方案,工程建成后相关单位将按照周边水土流失及遭破坏的区域进行恢复、整治和修复,因此该方案不再考虑水库修复保护工程,只进行隔离保护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依据水源地保护区现场踏勘和存在的问题,结合《青海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报告》中提出的保护工程措施,该次水源地保护实施内容为:网围栏及围栏门设置,围栏总长4.62 km,围栏门2扇;安装计量设施2处;设立水源地警示碑2个;设置水源地水质监测断面3处。

3.3 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

除了工程措施的建设,还需要有较强的的宣传层面入手,通过建设保护区界桩、公告栏及舆论宣传等媒介,开展环境宣传,提高社会各阶层的的环境意识。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对污染事件、违法行为进行公开曝光。在全社会形成爱护水资源、保护水资源、保持水土、人水和谐的良好风尚。为了加强生态环境的管理,保障饮用水水源水量充足、水质优良、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任务,需要坚持封山育林等措施,结合控制农业面污染,以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水质为目标,推行科学施肥方法,推广生物肥和生物农药的实用,加强化肥、农药等农资的生产监督。

4 参考文献

[1] 詹爱华.贵州调查农村水源地环境状况[J].环保科技,2009,15(4):38.

[2] 张旭.谈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及保障措施[J].山西能源与节能,2010(1):49-50,75.

[3] 朱宏斌,徐兴祥,殷占军,等.2008年张掖市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1):81-83.

[4] 陈洪友.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及饮水工程管理的具体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3(5):186.

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方案范文4

(一)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任务艰巨截止2013年底,全省还有827.4万农村人口及54.98万农村在校师生饮水不安全。饮水不安全人口众多,水质不达标,水源保证率低,供水不足及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等问题并存,任务十分艰巨。

(二)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资金缺口大截止2013年,我省已累计投入资金71亿元。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投资为国家投资、地方政府拨款、市场融资、用户自筹等组成。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安全饮水意识相对薄弱,水费自缴和自筹方面存在困难;有些地方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低,前期的设计规划不合理,投入资金有限,存在工程返建的浪费现象。饮水不安全的827.4万人中只有306.08万人纳入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十二五”规划,可落实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其余521.41万人则没有投资渠道。要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资金缺口还很大。

(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难度大随着近年来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实施,全省川区和水源建设条件较好的地方已通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饮水安全问题。剩余的工程多在沟壑区和山丘区,地形地貌复杂、水源偏远、水质较差,净水工艺复杂,输配水管线长且难度大,受益群众居住分散,入户工程量大面广,工程建设难度大。原调查评估属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的工程,多为抗旱应急、氟病改水、人饮解困、以工代赈、扶贫开发等项目,因工程投资属补质,设计、建设标准偏低,缺乏必要的净水和消毒措施,维修改造难度较大。2005年以来建设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执行国家制定的人均投资标准:2005—2006年总投资423元,其中中央补贴288元;2007—2008年总投资438元,其中中央补助298元;2009—2012年总投资548元,其中中央补助438元;2012年8月起调整为总投资643元,其中中央补助514元。

(四)规划、管理、运行制度不完善

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前期规划投入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新课题,规划设计是新挑战。许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前期勘察规划设计时间紧、经费少、地质水文情况缺乏现场勘察,工程设计资料不足、致使后期工程与实际情况不接应、返修率高,直接影响工程的使用效益。最初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按照小区域建设,未统筹规划后期的管理运行问题,缺乏整体规划和远景考虑。

2.项目权责主体不明。虽然目前有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有关政策和文件都对明晰工程产权和管理主体有很清楚地规定。但是已建成的粗放式点多面广的单村式集中式供水工程难以统一管理形成规模化。供水工程产权不清、管理机构不健全。部分地区设有安全饮水管理站,但小型供水工程还普遍存在着权责不落实问题,没有配备专职人员负责项目的运行管理。

3.工程运行管理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基本没有专业技术力量,无法对水处理设备进行维护。如果托管给专业公司进行维护,绝大部分农村不愿承担费用。因此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建设的同时,应进行良好的技术培训。基层管理人员严重不足,人员工资偏低,无法熟练掌握设施性能和操作程序。没有相关工程运行数据记录,不能定期对工程进行检查和修护。

4.水费征收难,影响良性运营。甘肃大部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民收入少,水费征收率低;地方财政经费又很困难,致使相关的工程设备无法维修和更换,不少工程甚至连基本的运行费用都存在缺口,长期处于亏损经营状态,达不到良性运行的要求,严重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

5.自来水入户协调难度大。部分群众安全饮水认识不高,认为延续祖辈传统用水不存在危害;有些农村地区青壮年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小孩,接入自来水的积极性不高。有些地区因有企业入驻优惠政策,不收取水费,造成用水浪费。部分村委观念滞后,对饮水安全工程的设施建设和管理维护工作的重视存在偏差。一些村干部思想认识不端正,使工程出现资金投入不足、失管、失修等不良现象。

6.水费偏高。根据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已建的六个典型工程的水费测算,经营水价在0.7元/m3~5.85元/m3,水费偏高,影响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期安全运行。

(五)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第一,部分年代久远的已建工程因建设经验不足、资金缺乏、技术水平低等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考虑长远发展规划,存在工程标准偏低现象,使得部分现存的年代已久的工程质量不过关,造成部分设施功能老化、运行效率低的现象,这为后续管理带来了困难。第二,已建成的集中供水工程实际供水量低于需求量,造成设施闲置或运行成本过高。导致资源浪费严重;分散式供水设施供水保证率低。第三,新农村、小城镇建设及政策性移民、游牧人口迁移等造成的饮水不安全人口的减少和增加。第四,农村基层水利技术管理服务体系不稳定,管理人员综合水平参差不齐。

(六)水质检测能力弱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模大,分散广,检测能力弱,难以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期安全运行。大部分集中供水工程无消毒净化和自动检测设施,饮用水水质无安全保障。

(七)缺乏农村饮水安全的长效运行机制一般来讲,甘肃农村地区的经济都比较薄弱,对农民无法收取成本水价。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结束后,没有了国家投资,水处理设施的维护资金无法落实,因此需要研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机制,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期安全运行。

二、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运行机制的对策探讨

(一)甘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应坚持“建管并重,以建促管,以管为先”的原则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点多、面广、分散,管理难度大。为规范工程运行管理,提高管理水平,确保工程长期高效运行,在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同时,要始终坚持“建管并重,以建促管,以管为先”的原则,不断拓宽管理思路,完善管理方式,加大管理力度,强化建后管理,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运行。

(二)建立管理机制,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运行坚决执行《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试行办法》,明确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水源、水质管理、供水管理、水价核定、水费计收和管理等方面的政策规定,为保障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运行奠定基础条件。由于甘肃省农村饮水工程项目多、规模小、分布广,群众管理观念淡薄,建后管理难度较大。为确保工程长期安全运行,建议根据工程类型和规模,按照有利于群众使用,有利于工程发挥效益和有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以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为目标,以提供优质供水服务为宗旨,建立由县人饮管理总站、乡镇人饮管理所、乡镇管水委员会、村社群管小组或农民用水者协会、受益户组成的“五级管理网络”。每个县至少建立一个水质监测中心,切实保障供水安全。明确产权:

(1)政府投资、农民筹资投入建设的大、中型集中式供水工程属国家和集体所有;

(2)政府投资、企业融资、农民筹资投劳、社会各界捐赠等共同建设的供水工程,按照投资比例组建董事会,成立股份公司;

(3)村建、联户型的小型工程属集体所有;

(4)农户自用自管的小微型工程,属农民个体所有。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规划设计中,就必须考虑配备管理站、管理设备、管理设施,为工程建后管理创造必要条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后,每个工程都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落实编制,落实管理人员,并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对于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实行信息化管理,对骨干工程运行管理实施视频监控和自动化控制,确保工程安全运行。

(三)建立水价管理机制,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运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服务对象是农民,而农民又是我国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特别是在甘肃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的水价承受能力非常有限,从而导致要按成本征收水费很困难。充分考虑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供水成本,群众接受能力,在此基础上收取生产生活用水水费,平稳推进水价改革,使农村供水工程实现有偿供水、以水养水,逐步走向良性循环,逐步形成合理水价体系。配备水费收取人员。在有条件的地方或项目,大力推进集中供水工程水费管理,按户安装水表,按成本核定水价,计量收费,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运行。

(四)建立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护运行基金,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运行提供资金保证设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护运行基金需要政府投入启动资金。甘肃省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经济发展受到制约,经济基础薄弱,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维护都需要国家财政的资金支持。每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按一定的比例缴纳维修基金,集中到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基金中。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后,对一些不能按执行成本水价的饮水项目或供水成本过高的项目,由县级工程维修养护基金落实水价补贴,确保工程正常维修和长期安全可靠运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征收的水费都集中到每个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护运行基金中,统一安排使用,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运行。对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护运行基金的使用,必须加强管理和监督。

(五)建立县级工程管护维修专业队伍,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运行提供技术保障积极推进工程管护维修专业队伍建设,规范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确保工程正常维修和长期安全可靠运行提高技术保障。工程哪里出现险情,抢修车辆和人员保证按时到达,加班加点投入抢修,保安全、保通水。工程维护费用从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护运行基金中支出。

(六)建立县级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室),确保水质安全针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模大、分散广、自身检测能力弱的特点,就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县级水质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每个县至少建设一个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室)。除对集中式供水工程的出水厂、管网末梢水水质进行检测外,还要派遣水质监测人员定期对本县范围内的农村供水工程和分散式供水工程水质进行巡回检测,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水质达标。每个县的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室)可以归属县疾病控制中心,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发生的费用要列入地方财政预算。

(七)建立规划机制,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运行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应搞好前期规划。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工程规模。在人口稠密、水源水量充沛、地形条件适宜地区,要综合考虑管理、制水成本等因素,并结合当地村镇建设规划,移民搬迁规划,统筹考虑区域供水,推动区域整体发展,合理确定供水范围,程供水保证率高,出水水质有保证,便于管理和维护,可以保证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长效运行。水源水量较少,居民点分散,可建单村供水工程。

(八)建立民众参与机制,监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运行宣传国家政策、鼓励民众自筹资金,自管自用工程。通过税收和补贴,使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相一致。在编制区域发展规划和工程建设规划时,应充分听取当地农户意见;在制定实施方案时,开用水户会议或用水户代表会议,听取对设计方案、施工方案、集资投劳方案、工程建成后的管理体制、水价核定和水费计收方式等的看法和意见。监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运行。

(九)建立调控机制,优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运行

1.规划调控。通过规划的合理调控,有助于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运行。当前,是甘肃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关键时期,必须充分重视和依靠饮水安全规划。农村饮水安全规划要结合当地村镇建设规划,移民搬迁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等,必须统筹考虑区域发展和供水,加强规划调控来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的健康发展。要积极发挥规划的公共政策职能,有效发挥规划的引领和调控作用,统筹谋划区域发展,优化空间布局,有序推进规划实施,依法加强规划监管,努力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运行。

2.水价调控。建立水价调控机制。由于农村饮水工程规模大,分布广,成本水价都较高。应当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价调节机制,有条件时可以进行城乡统一水价调节,低成本的工程项目取高一些,高成本的地方取低一些,取一个可接受的均衡价格,解决农村水价较高问题。

3.政策调控。政策问题关注的是那些制度安排上的变化。合理的政策安排可以有效地配置资源。政策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影响是刚性的、强制约和持久的。政策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力度,进而决定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运行机制。

4.宣传调控。作为公共物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存在搭便车的现象。各主体为了短期利益会不计社会成本尽可能地利用水资源,造成水资源过度利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外部性造成的市场失灵,有赖于政府的控制和干预,通过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内化工程的外部性。集中供水工程一般耗资大,且周期较长,容易导致“公共事业悲剧”。政府需根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外部性特征做出合理的制度安排,建立水权管理、配置、交易和水价的政策法规体系,发改委需联合水利厅、卫生防疫部门、财政厅、扶贫、国土资源、环保、电力、物价等有关部门,设立宣传组深入基层,分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农村饮水水源地保护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保护条例》、《农村公共卫生条例》、《水性传染病防治条例》及《农村医疗保障条例》等文件,最大化工程效益。同时举办相关活动,宣传内容包括:(1)饮水安全知识普及;(2)水价构成;(3)技术推广普及;(4)国家政策等。

(十)加强法规制度建设,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运行中央、甘肃省及其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并出台《农村供水条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乡镇供水水价核订原则》、《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完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增加针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价格的相关条款;完善《国务院体改办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增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单位分类定性的相关内容,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运行和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提供有力的法规制度保障。

(十一)建立学习培训机制,支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运行省市水利或水务部门拨出专项资金,为各县、乡镇工程基层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人员提供学习、培训机会。及时了解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设备故障、老化,乡镇生态环境、卫生条件,及建议、需求和其他问题。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人员的培训,熟练使用水处理设施及设备,提高水处理设备故障处理能力,提高管理水平。

(十二)建立应急机制,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运行在实施饮用水安全项目建设过程中,饮用水水质与工程良性运行是项目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在加强工程运行管理机制的同时,如何抵御威胁饮水安全的突发事件,制定保障饮水安全的预案势在必行。饮水安全急性事件包括:(1)水质重大变化;(2)供水管道爆裂;(3)重大火灾、毒性事故;(4)自然灾害。预案配套的保障措施有:(1)资金保障;(2)装备保障;(3)通信和信息交流工作。

(十三)建立国家扶持和投资机制,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运行国家扶持机制是指中央政府利用经济政策,主要有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拨款、贷款。税收减免等,加快经济欠发达区域的发展。甘肃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薄弱,农民收入低,支付能力差。有些地区执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执行水价有一定困难。国家的富民惠民政策的落实,应该体现在民生工程上,国家在财政上对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期运行应给予支持,留有一定量的维修运行资金,保证饮水工程长期、安全、可靠运行。中央和甘肃省政府对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亏损必须制定相应的补偿政策,明确补偿规定,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亏损得以补偿,从而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运行。

三、结语

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方案范文5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解决方法

安全可靠的饮用水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据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卫生部今年组织全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结果,全国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有3.2亿人,占农村人口的34%,饮用水不安全,给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带来许多困难。

一、我国农村饮用水存在的问题

获得安全的饮用水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之一,事关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建设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实现。目前,全世界都在关心饮水的安全问题。跟据联合国卫生组织的调查表明,人类的疾病80%是引用不安全的水和周围恶劣的卫生环境造成。维护生命健康,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就是使所有人能够得到安全的饮用水和合格的卫生环境。

我国全国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调查的结果表明,农村饮水中不安全人口约为3.2亿人,占我国农村人口的34%。而其中,饮水水质不达标的人口为2.26亿人,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70%;水量低、保证率低以及取水不便的人口为9558万人,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30%。本次调查的范围包括2674个县,3.8万个乡镇,65万个行政村。调查人员总数20多万人,调查完成了《县级农村饮水现状调查报告》和31个省(区、市)的《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

二、影响农村饮水安全的主要原因

(1)水源污染情况严重,饮用水被污染的人口约为84万人。《环境公报》表明,我国年废水的排放量为670多亿,在七大水系的407个监测断面中,只有38.1%的水源满足饮用水的要求。而28个重点湖库,只有7个符合饮水要求,比例为25%。跟据对我国44个城市的地下水调查表明,其中42个被污染,并检查出数百种有毒的有机物。以往水质超标大多表现为物理和细菌指标方面,而现在是化学和毒理学指标不合格。我国农业生产的化肥用量超过3,600万吨,而农药的用量超过100万吨,畜禽养殖业的粪便及废水的排放显著增多,对湖泊、河道和地下水造成氨氮污染和磷污染。

(2)部分地区的农民饮用水水质高氟、高砷、苦咸。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可以导致骨骼变形甚至瘫痪,还可导致皮肤病、癌症、智力低下等地方性水质疾病问题。调查表明,饮用高氟水的人口为5,085万,饮用高砷水的人口为289万,饮用苦咸水的人口为3,855万。而主要分布区域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以及黄淮海地区。

(3)饮用水中的病原菌和有害微生物超标的问题,如曾经的血吸虫病区。

(4)饮用水中铁锰等其他元素超标的为4,410万人,在东北地区、湖南省、湖北省等地由于水文地质的原因,地下水的水质物理性状较差(发红或黄色)。

(5)我国局部地区还存在季节性的缺水和水源保证率低等各种问题为9558万人。

三、农村供水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饮水工程的建设和供水量的标准较低,目前的工程建设标准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新农村的发展要求,而水质不达标准的恶劣情况却十分普遍。

1991年我国制定的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饮用水指标从35项减少为20项,而指标值却放宽为三级。其中,一级饮用水指标值与国际标准一致,而二、三级指标值中除毒理学指标,其他各项指标都存在放宽现象。

农村饮水的处理设施大多比较简陋。农村水源中的深井水和泉水通常都很少经过处理,几乎都是直接供水到户。地表水源有些会在水源点投放药物消毒等,做简易处理。我国农村饮水工程具有工程规模较小、数量多、分布范围广的特点,导致维护、管理和经营的难度较大。

四、我国农村饮用水问题的解决办法

1.加强领导和责任分工

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控制,首先将这项工作纳入重要工作的议事日程,将任务层层分解,完善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好各项任务。监督有关部门职能管理,在密切配合的同时,加大力度,共同努力做好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协调各级发改部门和工商部门,落实规划的编写、报批、项目审核、计划执行以及建设和管理的监督管理工作。水利、工商、卫生多部门负责编写工程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和初步设计计划,组织并指导项目的具体实施及实际管理。卫生部门应负责急需解决的地区氟病、砷病、血吸虫病的病区范围和饮用水项目建成后的水质监检工作。环保部门要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源的环境监督。

2.组织好可行性分析报告和具体实施方案的编写工作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具有量大面广的特点,要把工作抓好、做实的难度很大,在中央宏观规划的指导原则下,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能动性,由地方各级政府在确定的任务目标、建设的规模与标准等规范下,编写细化辖区内的可行性分析报告,提出分步的实施计划,制定出管理办法,培训技术管理人才,组织好设计力量,培养典型和示范,用点带面,逐步推广,加强监检力度,严格把好质量关。

实施方案要尽量选择水质良好、净化难度较低、方便卫生防护的水源,采用适当的处理措施。在工程的选型上,要根据水源地、需求、地形地貌、居民分布等条件,通过技术和经济比较,因地制宜地合理确定方案;建设集中式的供水工程,建好管网延伸和水厂等;当条件不具备,可使用分散式供水。如制水成本过高,可采取分质供水,首先保证饮水和做饭的生活需要。

五、结语

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方案范文6

【关键词】农村 饮用水 安全管理

本人根据我县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和发展思路及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在运行管理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1.目前我县饮用水安全现状

长期以来,我县高度重视农村饮用水安全工作,始终将其作为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近年来从解决农民饮用水困难到解决饮用水不安全问题全县相继建成了一批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以规模化集中供水为主要形式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格局已初步形成。但由于长期以来,受重视城市忽视农村等因素影响,造成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在饮用水方面表现1、生活饮用水水质差。自来水普及率低,农村饮用水多为地表水或浅层地下水。一些农村集中式供水消毒净化设施简易,无卫生防护设施,水质达不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有的地方饮用水缺乏,主要通过就地打井取地下水,基础设施达不到卫生需求。3、水污染严重,随着经济的发展,县河网均有不同程度污染,严重影响给水水源,加上本区域内工农业、生活污染难以控制,导致周边用水环境差。4、硬件设施投入不足。据了解,有些水厂没有消毒设备设施,消毒检测设备配备不足,地下水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输送到管网中,存在着严重的水质安全隐患。加之设备管网陈旧老化,“锈蚀、破损、跑冒滴漏”严重,不能实现全天候供水,停水时管道破损处形成负压导致污染物回流倒灌,水质极易受到污染。5、管理不到位。多数水厂为个人经营或民营,绝大多数水厂未取得卫生许可证,无人值班,无工作制度,负责人只管到时间收水费,健康体检率和卫生知识培训率极低,镇政府也无相应的管理机构,这些水源随时可能遭受农药、污水等污染,甚或不能有效防范人为投毒,随时可能酿生严重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2.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措施

当前,我县进入城乡统筹发展新阶段,为适应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充分认识农村饮用水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做到城乡管理供水全域覆盖,确保全县人民吃上放心安全饮用水。具体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2.1加强领导,落实农村饮水安全责任。饮水安全工程是民生工程,要认真落实政府对广大农民安全饮水的责任,切实加强对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工作的领导,落实行政领导负责制,建立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责任目标考核机制,健全县、镇两级饮用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层层落实责任。要明确各部门职责,协调相关部门的职能,科学合理地制定实施方案,逐步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

2.2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建议在全县开展大规模饮用水安全和节约用水科普宣传,要使宣传活动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户,普及节水和卫生知识,增强农民群众的水资源忧患意识,环境意识和饮用水安全意识,以营造浓厚的饮用水安全舆论氛围。

2.3科学规划,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大力推行农村供水向集中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真正实现城乡居民供水服务均等化。加快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建设,是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根本措施。要从实际出发,合理确定工程布局,通过 “新建、扩建、延伸” 等措施大力发展规模化供水工程,对已建成规模较小的供水工程要进行扩建改建、整合联网、扩大供水规模。在县城近郊以县城自来水供水管网为依托,加快向周边村庄延伸辐射,逐步与农村现有的自来水管网连接以实现城乡联网供水全域覆盖,使全县农村居民直接饮用县区自来水,彻底解决我县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同时,加大投入,按照标准对现有镇到户供水管网进行改造,保证能承受主干管网相应的压力标准,确保城乡联网供水,让安全卫生的自来水顺利输送到农村居民家中。同时规划中要严格按照合理供水, 循序渐进, 先急后缓原则既要立足当前又要放眼长远, 既要处理好供水需求矛盾又要确保水质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