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电算化的目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电算化的目的范文1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法;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浅谈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
收录日期:2014年1月10日
项目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尝试,是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部分,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会计专业学生专业技能。
一、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的环节
项目教学法,就是师生为完成某一具体的工作任务而展开的教学行动。结合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总账系统项目”的任务“记账凭证处理”,介绍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的环节(教师每学期初最好对授课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
1、确定项目任务。对于会计电算化“总账系统项目”的任务“记账凭证处理”,教师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的项目任务:每一组学生阅读 “总账系统项目”的任务“记账凭证处理”的内容,掌握记账凭证的填制、修改和审核方法后,共同编写某企业适当的、合理的经济业务,根据本组编写的经济业务填制、修改和审核记账凭证,相关会计人员进行签字,然后在电脑上对本组的成果进行保存。
2、组织项目实施。教师要给每个组分配任务,然后引导每小组的学生制定本小组的会计电算化的项目行动计划,确定工作的目的、步骤和方法。制定会计电算化项目计划后,教师要组织每小组的学生共同实施计划和完成会计电算化的项目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最好要进行恰当的组织、指导和启发。
3、组织成果展示。会计电算化项目任务完成后,教师要组织每小组展示他们的成果——经济业务和记账凭证,每小组组长要对项目成果进行介绍交流,写出小组工作总结。
4、师生共同评价。每小组展示成果和完成汇报后,教师最好和学生共同评价项目成果,由学生个人、项目小组和教师分别进行评价。
二、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存在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形成职业能力。但是,当前中职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仍然存在如下问题:
1、教师的素质不能满足项目教学的需要。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需要大量跨学科的知识,这与传统上对老师的工作要求差距较大。实践中,很多教师刚大学毕业就走上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岗位,知识结构比较单一,且缺乏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实践经验,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缺乏与项目教学相适应的教材。由于现阶段还缺乏成熟的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教材,教师只好自己按照教学目标设计项目。这就要求老师要从章节式的教材中选用具体项目,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合理计划、组织教学内容,工作量和难度都极大,从而影响了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的效果。
3、硬件建设难以满足项目教学的需求。开展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对学校的软硬件环境要求较高,学校应有多媒体教室和电子阅览室。但在现实中很多中职学位由于准备不足,不能保证每个教室都能成为电教室,这给教师的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带来许多不便。许多学校虽建有的电子阅览室,但没有配备数量足够的、功能先进的电脑,难以满足够学生上网查询资料的需求。
4、考核方式重理论轻实践技能。多数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考试实行一张理论试卷定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只能考查学生对电算化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无法验其电算化实际操作水平。导致理论与实践相互脱接,使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学生个人需求脱节,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对会计电算化技能人才的需求。因此,如何进行中职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的考核改革是当务之急。
5、学生素质不适应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由于从义务教育到职业教育一贯被动的学习经历,学生们习惯了被动的“填鸭式”的学习方式。教师如果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运用了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和探究性,反而会让他们觉得无所适从。而且,个别学生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差,所以在进行小组配合时,这部分学生会有依赖、懒惰的思想,甚至滥竽充数,影响了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的效果。
三、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改革建议
中职会计电算化的项目教学存在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的顺利实施。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如下建议:
1、加大对师资力度培训,确保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取得实效。中职学校应加大对“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引导教师积极拓宽知识面,积极参与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实践和学生学习实践。教师本人跟班到企业,深入企业,在原有会计电算化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和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的需要,大胆创新,大胆跨出学科界线,刻苦认真再学习。教师必须具备完成一个会计电算化项目所涉及到的所有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能够寻找到适合的、用于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项目,能涵盖会计电算化学习领域的全部或绝大部分教学目标规定的内容,以应对学生的各种未知问题,使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过程能够在教师的控制之下。
2、按照项目教学的要求,开发会计电算化教材。为了确保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的顺利进行,中职学校最好要对现有会计电算化教材进行改革。中职学校应根据本地区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和学校实际情况,组织人员在深入调查研究,了解企业电算化实际需求的基础之上编写一些针对性强、适用性好的会计电算化项目教材,具体的讲,新的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教材最好是把全书分成若干项目,每一个项目再分成若干个任务。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项目可分为会计电算化入门、建账、总账系统、工资系统、应收系统、应付系统、固定资产系统、UFO会计报表等八个项目。其中,对于会计电算化“总账系统项目”又分为了解总账系统、总账系统初始化、记账凭证处理、出纳业务处理、账表处理、期末账务处理等6个任务,从而教师可以引导让学生制定计划、实施计划、交流项目成果和评价项目成果。
3、完善教学环境,为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提供保障。学校要加强多媒体教室和电子阅览室的建设投入,为学校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使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能够取得实效。学校应设立专门的管理员和维护员岗位,由其负责多媒体电教设备的使用、保管、日常维护维修工作,从而能够确保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的顺利实施。
4、改革评价体系,完善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考核办法。为了确保项目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实施,会计电算化考核成绩最好要包括阶段考核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每一个项目要进行一次阶段考核,共进行八个阶段性考核(项目中的每一任务也要进行小考核)。期末进行期末考试。笔者建议,阶段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8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20%,考核计算公式如下:
会计电算化考核总成绩=阶段考核成绩合计×80%+期末考试成绩×20%
在实施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的同时,教师最好重视建立平时考核标准,平时考核分为分阶段目标、分任务过关的方式,注意任务的平时考核,考核中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同时掌握专业技能。结合会计电算化技能鉴定的相关标准,制定详细的评分细则,使学生在实训时及时了解会计电算化的相关技能标准,让学生有目标,找差距,比学赶超。
项目教学模式下的会计电算化考核评价内容最好与 “知识、能力、素质”的中职教学目标一致。评价标准要分为知识3个方面,能力5个方面,素质3个方面,共11个方面细化,分成“优秀、良好、一般、较差”4个等级进行量化,制成表格评价。会计电算化的项目教学活动主要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操作,应提高过程的权重,应从师生、小组、班级多方面进行评价。
5、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计电算化项目的难易程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要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挑子。过难的会计电算化项目会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增加学生的畏难情绪;过于简单的项目缺少挑战性,会让学生觉得没有新鲜感,从而缺少成就感,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学应重点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我们的会计电算化的项目教学中,一次课堂教学的知识容量和难度不宜过大,要边做边学,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手上做到的结合起来,头脑里就会有东西,就会思考,就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他们的信心就会增强,学习积极性就会提高,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的目的就达到了。
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中职学校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会计电算化的目的范文2
2005年10月28日,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提出应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要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高职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合理设置实训课程,加大实训力度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来设计其课程内容。特别是高职电算化专业的教学,要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设施的建设;强化实验性的模拟教学,适当增加实训课时,选择或自编实用的电算化模拟教材,重视岗前培训,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合理安排会计电算化的实训课程、课时和内容
在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安排上,目前存在的问题是:1.电算化课程所占比例太低。在专业课程中,手工会计占到50%,计算机课程占到35-40%,会计电算化课程所占比例不到15%。2.缺乏系统、实用的电算化模拟教材。针对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两方面加以改进:(1)增加电算化课程比例。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新兴的应用性学科,它涉及到会计电算化原理、常用商品化软件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和开发等内容。因此,电算化课程至少应达到3门,比例在30%以上。(2)扩充会计电算化实训科目,将以前手工模拟实训的科目也实行电算化模拟实训。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保证学生拥有良好的实践基地
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方面,应突出仿真性。对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其操作技能,提高职业能力。如果实训室能够做到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会非常有利于实践教学的开展。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电算化系统管理技能
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自身一定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的实践。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极强。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熟练掌握常用电算化软件系统各个模块的操作,并能够解答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操作问题;二是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装、调试和维护;三是具有管理信息系统(MIS)的管理技能。这些实践技能是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必须具备的,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得:
(一)教师要认真备好实训课
长期以来,教师普遍重视理论课的备课,但对于实训课,几乎普遍缺乏充分、认真的备课过程,造成自己对软件操作不够熟练,对操作过程中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能做出确切的答复的现象。教师要备好实践课,应针对实践内容,上机反复实践,随时记录有关问题,在备课本上安排上机内容、流程、目标等内容。
(二)教师要定期接受软件公司的培训,或是专业进修
因为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会计核算技术等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商品软件的发展也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与会计软件开发业的迅速发展相比,电算化的教学却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其原因除了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不当等原因外,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老化、知识更新太慢、实践技能不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三)教师应该深入企业实际,考察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实践教学,更好地指导学生。
三、强化案例教学和社会调查活动,将教学活动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案例教学和社会调查活动是实践教学的重要方面,会计电算化的实践型教学环节应该包括案例分析。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法即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电算化中去的“实践活动”。它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由教师根据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编制一定案例;其次,案例在课堂上由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提示、总结;最后由学生撰写报告,将对案例的认识和所学到的知识等进行总结。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应将社会调查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调查报告可作为学生课程考察的一个方面。调查内容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所学内容进行宏观上的安排,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具体选择。
四、加强校企合作,拓宽高职教育的办学之路
学校与企业合作,能够全方位地拓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之路,同时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具体到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中,其必要性一是校企结合有利于学校了解企业对电算化人才的需求状况,进一步有目的地培养人才;二是与企业开展合作,有利于开辟多种办学途径,使高职学校教育和职业社会培训相辅相成地同时蓬勃发展;三是促进特色课程和教材的完善,并推进专业结构的优化和新专业的设置。
合作途径主要有:
(一)和软件生产或经销公司合作
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实习基地,进行会计电算化初、中、高级培训。生源除本校学生外,还可以面向社会招生。
(二)和企业合作
学校可派教师深入企业实际,及时了解电算化软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热点问题,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
会计电算化的目的范文3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管理创新;提高效率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各个领域都有了广泛的应用,会计电算化也应运而生。会计电算化是指在会计工作中应用与电子计算机技术有关的所有工作的简称。它是运用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代替部分由人脑完成的会计管理和辅助决策的过程。会计电算化不仅能减轻财会人员的劳动强度,为会计工作节省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同时也由于会计电算化计算手段和会计管理决策手段的现代化,既提高了会计信息收集、整理、传输、反馈的速度和准确度,也提高了会计的分析决策能力,使会计工作能更好地满足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
二、会计电算化的内涵
(一)什么是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就是在会计工作中以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方式对会计业务进行处理,并部分代替人对会计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分析、预测及至对经济活动的决策。它是以计算机为核心,融系统论、会计学、计算机技术及信息技术为一体的一门学科。
(二)电算化会计与传统手工会计的区别
首先,电算化会计建立了一套新的会计资料档案。传统会计档案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日记账、明细账、总账以及报表。一个单位每个会计期间的会计档案都要按一定的要求排列,连同各种附件定期加具封面,装订成册,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空间,查找十分不便,又易于毁坏。随着计算机在会计中的运用,这一切都成为历史,电算化会计档案都存放在软盘或硬盘等设备中。这些设备的存贮密度,是以往任何一种会计档案所不能比拟的,查询速度快、检索能力强,可以快速传递会计信息,为会计工作者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其次,数据处理程序具有新的特点。电算化会计数据处理程序与传统会计不同。在传统会计中,针对企业的生产规模、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形成的特征,必须采用与之适应的不同的账簿组织形式、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而在电算化会计中,由于数据处理的精度高和速度快,可以采用一种统一的核算形式。而且由于计算机处理数据差错的概率小,没必要像传统会计那样,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进行各种核对,如账账核对、账证核对、账表核对。现在的会计人员应该有过这种体验:到了月底对账时,为了几分钱的差额而必须翻遍所有的凭证、账册。
再次,记账的含义不尽相同。手工条件下,记账指明细账、日记账、总账由不同人员按不同的科目,分别在不同的账册上加以记录。这种重复而繁琐的抄写造成会计工作周期长,速度慢,效率低,而且一不小心还会出错。电算化后,记账仅是一个数据处理过程,通过记账这一数据处理步骤,使被审核过的记账凭证成为正式会计档案,从“凭证临时库”转移到“流水账库”中存放,记账后的凭证不再允许修改,记账生成额进出的同时,对科目的发行汇总,更新“科目余额,发生额库”。这些我们在学习会计电算化的时候都已感受过,而真正的账册,只有在需要时临时从“流水账库”中把有关科目的经济业务分离出来,在屏幕上显示或在打印机上打印。
最后,会计信息的特点不尽相同。相对于传统会计,电算化会计提供的信息具有速度快、质量高、针对性强的特点。
三、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从会计发展的历史来说,会计电算化的出现和发展是一次重大的变革,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一)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
会计电算化的首要目标是实现会计核算工作的电算化。会计电算化系统极大的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会计数据处理的周期,提高了会计数据的实时效性;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正确性和规范性。
(二)提高了企业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
实现会计核算电算化是会计电算化的基础,全面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则是会计电算化的主要目的。实现会计电算化,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为从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创造了条件;为从事后管理向事中控制、事先预测转变创造了条件;为企业全面管理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三)推动了会计技术、方法、理论创新和观念更新,促进了会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会计电算化的产生和发展,使传统会计学理论和实践均受到影响,许多地方需要改革后,才能适应这一新的情况。电算化会计不仅使传统会计使用的介质、工具、簿记格式等形式发生了变化,而且对会计核算的方式、程序、内容和方法,以及控制甚至管理制度都提出了相应的变化要求,并进一步涉及到会计学的理论问题。
四、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由于我国经济相对落后,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因此会计电算化发展较慢,普及率较低。但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已由起初的试点转向普及,并不断向深层次发展,其先后经历了尝试、发展到目前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阶段,虽然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但是由于财务工作本身的特点,也由于网络财务、电子商务的迅速兴起对会计电算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将我国企业在运用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暴露出来。
五、我国企业在会计电算化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在我国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在思想上还没有认识到运用会计电算化的必要性;缺乏全面的会计电算化人才;我国企业在实施会计电算化后,降低了会计工作所要求的职务相分离,职权不相融原则的重要性;企业财务会计软件本身存在的问题;会计电算化与审计处于脱钩状态,各类审计组织在审计过程中极少运用计算机技术,同时审计软件开发速度跟不上会计软件的开发,并且相关审计准则的制定及计算机审计实务工作也滞后于会计工作的发展,这都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我国会计电算化人才匮乏,而且教育相对落后,这是导致我国会计电算化水平落后的主要原因。
六、解决方法
(一)增强企业领导对会计电算化重要性的思想认识
企业领导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工作中,以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不仅减轻了会计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会计核算的速度和精度;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传统会计的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同是也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完善的发展,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人员的业务培训
企业应增强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的素质,使各级业务人员能熟练掌握操作方法和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另外,还要抓紧对电算化管理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促进企业电算化管理的正常运转和进一步完善。
(三)加强企业的监督管理来增强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安全性
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人员职责分工,对各类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的权限资格进行严格的控制,保障电算化会计信息安全、有效、正常地运转;建立操作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哪些人员能上机运行系统,哪些人员不能上机运行系统,确保有操作权的人对系统进行操作,避免非法操作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破坏等不安全现象发生。
(四)培养一批会计电算化的复合型人才
只有拥有众多既懂计算机又懂会计知识的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才能真正促进会计电算化应用水平的提高。
(五)加强企业的内部审计
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要定期检查电算化部门的各项规章是否符合整个单位的基本政策和规定,对会计信息处理、记录保存、报告产生和环境安全等相关的控制进行评价和验证,并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对计算机程序进行测试,以检查会计信息处理过程的可靠性。
我们应当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以及教育制度,注重这方面的人才的培养。学校多开展会计电算化课题研究,让会计电算化的理念深入人心,彻底摆脱手工做账。
七、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探讨
(一)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内容
会计电算化按其阶段来划分可分为会计核算电算化和会计管理电算化。会计核算电算化是会计电算化的初级阶段,即企业财务人员利用计算机处理技术对企业会计信息的数据进行采集、加工处理、存储等活动,完成会计信息的归集、分配、汇总,打印账薄,直至编制企业会计报表。会计管理电算化是会计电算化的高级阶段,它是在会计核算电算化的基础上,利用现有的会计核算数据以及其他相关数据,编制企业费用预算、财务计划,进行定额管理、成本控制和财务分析等财务管理工作,帮助企业财务人员合理地筹措和运用资金,节约成本费用,增加营业收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企业如何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
1、领导重视是关键。会计电算化是一项系统,涉及企业内部各个方面,它需要企业内部多个部门的协调配合,企业负责人或财务负责人应当亲自领导会计电算化工作,组织拟定本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规划,并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协调单位内部各部门共同搞好会计电算化工作。如果没有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实现企业会计电算化只能是一句空话,根本无法实现。
2、人员培训要先行。要实现企业会计电算化,必须有既懂计算机知识又有较高会计业务水平的财务人员。企业在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前期,应当组织本单位财务人员分期分批进行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使财务人员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尤其重要的是应在本单位财务人员中培养精通会计业务,计算机水平较高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员,其应当能够解决处理在会计电算化工作过程中出现一般性问题,并能够熟练掌握会计软件的各项功能,发挥其作用。
3、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一是会计工作电算化。许多单位已采用电子计算机记账、算账、报账,使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手写记账中解脱出来,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分析、评价,使企业的会计工作由核算型向财务管理型转变。二是会计档案管理电子化。在制单时,已将原始凭证、报表等存入光盘(CD-ROM),并可使会计数据50年以上不丢失、损坏,光盘容量大,体积小,安全可靠,易保管。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还会有更好的数据存储介质,使会计资料的保管和调阅更加科学、方便、安全。三是会计分析电算化。截至目前,已研制开发出了许多会计分析软件,能够根据会计报表对单位经济效益直接进行计算分析。
八、结束语
会计电算化的网络化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计算机技术发展最快的一个领域就是网络与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在金融系统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在会计系统中的应用也在扩展中,一个单位的网络和通讯系统要与外界网络连接,以便取得所需信息。会计工作中,要按照特殊的手续程序,规格和要求使用专门的凭证、账簿、报表等,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故国内外都有人研制会计电算化专用机、会计专用键盘、专用显示器、专用票据打印机,有些产品已经问世。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会计电算化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安全可靠性,从而大大加快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任福海.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会计之友,2004(10).
2、施卓晨,蒋秋霞,郑健壮.关于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情况的问卷调查及研究[J].财经论坛,2005(4).
会计电算化的目的范文4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教学;问题;思考
随着1981年“会计电算化”一词的正式使用,我国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纵观20多年来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从事会计电算化教育的同仁,可能或多或少地品尝过“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困惑,学习会计电算化的同志也可能或多或少地感到迷茫,常有不知其所以然的感觉。这些现象证实,会计电算化教学研究刻不容缓,这里就笔者所思考的两个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对会计电算化的再认识—寻求新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方案
目前,不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把会计电算化作为会计学发展的一个分支,甚至作为一个专业。相应的,在会计学科的课程体系中,都设置了一门或若干门《会计电算化》或类似的课程,作为培养会计电算化专门人才的教学内容。虽然这种做法曾大力地推动了我国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但是,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到来,特别是当前对会计电算化高级人才急需的情况下,这种课程体系不利于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案的实施,是当前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同时也难以满足社会对电算化人才的需求。
1.对会计电算化的再认识
不可否认,会计电算化的内涵还应该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应该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会计学理论与实务的结合,正如人们通常所说的它是一门边缘学科。因此,我们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至少也应该从两个方面加以深入,从而真正掌握其实质。
(1)是传统的观点。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是会计学发展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从属性上说,它属于会计学专业的范畴。
(2)我们应该从计算机应用这一角度来认识会计电算化。计算机技术已经在经济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会计电算化则是计算机在会计领域中应用的产物,它不仅仅作为一个工具出现在会计工作中,它将以其强大的功能特点融合于会计工作中,并将改变现行的会计理论和实务。因此,我们应该以研究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出发点,将会计学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纳入其应用范围。从应用范围来说,会计电算化应该属于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范畴。
可见,要进入会计电算化领域,我们有两条途径可供选择。
①以学习和研究会计学为出发点,辅之以计算机应用的理论与方法。这种途径适用于在会计学专业中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这种会计电算化人才的优点是会计学专业理论基础比较过硬,传统的会计实务知识比较丰富;其缺点是计算机应用环节比较薄弱,难以胜任会计软件的开发与维护。
②以学习和研究计算机应用的理论和方法为出发点,辅之以会计学的理论与实务知识。这种途径适用于在计算机技术应用专业(会计电算化方向)中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这种会计电算化人才的优点是计算机理论基础比较过硬,特别是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计算机应用知识比较丰富。其缺点是会计学的理论及实务知识相对薄弱,难以胜任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实务工作。而在当前的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中,我们基本上都采用了第一条途径。由于会计学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特点,除了完成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数据库技术的学习外,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深入研究以及软件系统的开发与维护就难以进行下去,使得培养会计电算化中高级人才的目标仍难以实现。所以,对会计电算化的重新认识,有助于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
2.寻求新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方案
对会计电算化进行了重新认识之后,关于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问题我们就有了新的解决方案。
我们除了继续在会计学专业中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还可以在计算机应用及其相关专业中设置会计电算化的系列课程,以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会计电算化专门人才。在这两种途径的教学中,尽管有着相同的教学目标(培养会计电算化专门人才),但是由于学生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法,因此,教学的侧重点必然有不同之处,这就要求课程体系的设置必须适合不同的特点,以实现教学目标。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和弥补各自的薄弱环节并突出各自的优势而设置的。此外,还应该经常性以开设专题讲座的形式,介绍关于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现状、发展动态以及新的规范要求,作为对课程体系的补充。
二、解决会计电算化教学滞后于实际应用的矛盾,缩短学校教育和实际应用之间的距离。
随着计算机行业的迅速发展,作为我国第二大软件产业的会计软件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推陈出新,会计电算化教学滞后于实际应用的矛盾日益突出。当前的人才需求对我们毕业生的计算机技术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在现有条件下,如何尽可能地缩短学校教育和实际应用之间的距离,个人认为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改进教材内容,在教学内容上适当超前,紧跟时代技术发展水平
由于处在计算机产业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中,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速度也很快。比如会计软件的主流技术已经转向以网络为基础的ERP软件了,而我们教学内容的更新明显地跟不上技术的发展速度。现在的情况可以说是教材的内容落后于教学内容,而教学内容又落后于社会应用水平。所以解决问题的重点在于改进教材内容。首先是内容上要适当超前,主要内容不要以社会上已经普及的软件为主,而应定位于那些刚刚推出不久但有市场潜力的应用软件。其次,推出和教材配套的实验教材。再次,加快教材的编写和出版速度。最后,教师可以在教学时融入一些新技术。这样教学内容在三四年左右的时间里,既保持相对稳定,又不落后于技术发展水平,应该是可以做到的。
2.培养学生一定要做到“授之以渔”
学生在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总是有限的,而且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而落后,因此我们的教育目标应当是培养具有独立学习能力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观念和灌输式的讲课方法。学校教育的目的应是教会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而不是把今后要用到的知识都教给学生。比如在会计软件教学中,现在的软件都带有说明、演示、帮助、安装、设置等很多辅助文件,如果教会了学生利用这些文件来学习软件操作的技能,那么他们以后就具备了学习各种软件的能力了。在电算化程序设计教学中,我们的目的也不是教会学习使用某种语言,而是培养学生进行计算机思维的能力。
3.促进校企联合,改进教学设备不足的状况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设备不足和设备落后,成为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一个障碍。虽然许多学校增加了对计算机设备的投入,但设备因素的解决不是学校单方面所能够实现的,需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可以通过校企联合,把学校建成会计软件企业的技术培训中心和产品推广中心,来吸引企业的资金,从而改进教学设备不足的状况。
4.正确认识校内课程设置和社会等级考试的关系
我国的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各省组织的会计电算化等级考试已经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地承认。但这类考试均属于水平考试,考试的范围和学校的教学内容还有很大的差距。有的考试内容狭窄,技术水平落后,其中的初级考试更属于对计算机技术的最低要求,其成绩并不能代表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以此来衡量教学,会造成教学质量的滑坡。因此学校在教学和考试环节上均不宜向等级考试靠拢。而应根据专业需求和社会需要来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余芸春:论会计电算化教学导向问题(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0,(7).
会计电算化的目的范文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会计工作的改革也随之开展起来,并取得一系列骄人的成就,真正融入到世界经济大发展的潮流之中。同时,会计电算化对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会计电算化就是为了适应现代企、事业制度的需要,将会计学、电脑信息技术结合并改造之后形成的新型应用性学科,这不仅仅是具体的会计工作的现代化操作方法,更重要的是一种思想的更新,通过会计电算化能大大推进企、事业单位管理现代化的进程。会计电算化与传统会计工作相比既有区别也有联系,这些区别和联系就是造成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方法影响的直接原因。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使会计工作不论是速度还是质量都有了大的提升,给用户提供的信息更加及时准确,也对会计工作方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会计电算化与传统会计工作方法的比较
1.会计电算化与传统会计方法的联系
(1)会计电算化和传统的会计方法有着共同的目标提供会计信息,进行会计核算,帮助企、事业加强管理,为企、事业单位经营决策提供信息帮助其提高经济效益。
(2)会计电算化和传统的会计方法都必须遵循相同的会计准则以及会计方法。两者都采用复式计帐原理,在处理数据时遵循的方法和准则是一致的,只是得到结果的过程不太一样,即一个靠人工,所有的记账结算都是通过手工记账完成的;一个靠机器,应用计算机的相关软件系统,在工作的过程中实现电子化。
(3)会计电算化和传统的会计方法得到的结果是相同的编制会计报表,并且会计报表的编制都要遵循国家统一的规定。这些规定只有在国际相关准则发生变化,影响到会计秩序的时候才会变化。会计记账方法由传统的手工记账到现在的会计电算化完全不会影响到会计工作的结果。
(4)会计电算化和传统的会计方法还必须遵守相同的会计法律法规。会计法律法规是会计工作的基础规范,是所有会计工作必须遵循的共同准则,任何会计工作都必须严格执行法律法规,防止各种漏洞的产生,杜绝作弊行为,这一点不会因为会计工作手段和方法的改变而改变。
2.会计电算化与传统会计方法的区别
(1)会计电算化核算方法与传统方法不一样
传统会计方法主要是靠会计从业人员人工计算,用纸张的形式来反映信息,其容量和速度受到很大限制,而会计电算化是属于人机结合的系统,数据处理过程完全靠程序操作,无需人工处理。因此,其信息也是以电子数据的方式存储的,其容量和查询速度都大大提高。
(2)会计电算化与传统会计方法在控制形式上不一样
传统会计方法主要靠会计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有意识地按流程操作,并且遵循各种规章制度,同时还要靠监督部门的监管来加强其工作有效性。而会计电算化除了人工操作之外更多的是通过会计软件来控制,表现为人工和软件相结合的特点,这就是会计电算化和传统会计方法控制形式的不同。
(3)会计电算化和传统会计方法中科目的设置不一样
传统会计方法将账户分设为总账和明细账,明细账大多仅设到三级账户,当有其它需要时可以再开设辅助账户。另外,传统会计工作中科目都为中文科目。而会计电算化账户级别甚至可以达到6级以上,并且除了中文科目外,每项中文科目还有与之对应的科目代码,在使用过程中计算机要求输入的就是科目的对应代码,但这样在显示打印时,对应代码和中文科目名称将同时显示。
(4)会计电算化和传统会计使用的账簿格式不一样
传统会计方法使用账簿的格式分为订本式、活页式和卡片式三种,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总账必须采用订本式账簿。但计算机会计系统不太可能打印出订本式账簿,因此根据《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规定,所有的账页均可按活页式打印后装订成册。
三、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方法的影响
1.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会计的核算方法
(1)会计电算化减少了人工操作
会计电算化主要是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引用到了会计工作中,使会计核算过程不再完全依赖于人工,而是更多依靠会计程序。这就改变了会计信息核算和处理的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信息的载体和容量,采用电子数据存储之后信息容量大大增加,而且更方便查询。我们都知道,计算机系统远比人工操作速度快而且准确性更高,正是因为会计电算化在核算方法上的改变所以会计电算化在会计工作的效率和速度上都有了质的提升。这也是会计电算化最大的优点和方便之处,也是使其得到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2)改变了会计的存储介质
在手工会计环境下,企业的业务发生都记录在纸张之上,一旦要对相关数据进行修改,纸质版本一定要再次修改。这样就会在纸质上产生一些线索印迹,这也是纸质传统的一个特征。然而在电算化的环境下对电子数据的修改,非法篡改等都会不留痕迹。另外,电子信息存储容易受到损坏,容易出现信息丢失。因此在这一方面相对于传统的方法更要加强管理。
2.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会计工作的控制形式
(1)会计电算化加强了自动化控制
传统会计工作方法主要依靠人工操作,所以其控制方式也要靠人。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会计从业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自觉有意识地遵守会计准则,避免错漏违规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是相关的会计监督部门的监管对会计人员的限制,使其不敢违规。这固然能有效控制会计工作的规范性,但是这两方面的工作都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密切相关,而人又是最不好管理和控制的因素,而会计电算化主要通过计算机程序进行控制,所以会计电算化将会计工作的控制形式由对人的控制转移到了对计算机软件的控制上。对计算机软件的监管主要表现在软件功能的测试等技术性的工作上,这一改变使会计工作的有效性和监管工作变的更加简单了。
(2)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会计的交易授权
会计工作的内部控制如:交易授权、批准控制等是会计工作运营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在人工会计系统的阶段,每一项经济业务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经过不同层级部门的负责人员同意签章。这样就形成了层层审核把关的严格的审核机制。引入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大部分工作的处理都是由计算机程序人工程序中的审核、复核等层级的控制力度大大的被削弱,甚至消失掉。
3.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会计科目的设置
由于人工计算能力有限,所以传统会计科目只设到3级,但是计算机运算速度与运算的准确性是人工不能比的,因此会计电算化将会计科目由3级增加到6级,有些计算计软件甚至能达到6级以上,这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飞跃。另外传统会计用的会计科目都是中文名称表示的,而会计电算化中要求输入的是与会计科目的中文名称相对应的代码,因为计算所能识别的都是代码语言,但是打印出来的时候代码和对应的中文名称能够同时显示,所以这并不会给会计报表的读者增加难度。
4.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会计使用的账簿格式
传统会计方法使用的账簿分三种,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灵活使用,针对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总账这几种特殊的账目则必须采用订本式账簿,但是计算机会计系统碍于其打印机的性能不太可能使用订本式和卡片式,为了会计电算化的推广和使用,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中明确规定了会计电算化过程中的账簿都可以用活页的形式来记载,只需要打印后再装订成册就可以了。这一规定非常人性化地解决了会计电算化在无法使用订本式装订的问题,使会计电算化在实际应用中的阻碍一扫而空。
会计电算化的目的范文6
会计电算化培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上世纪8 0年代起,我国会计电算化开始起步和推广,在这将近3 0年的会计电算化培训工作中,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财政部门、各类大中专院校和培训班培养的一大批会计电算化人员,已经掌握了用友等软件的使用与维护,具备了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理论和实务操作知识,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中贡献着白己的力量。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会计电算化培训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从而导致我国会计电算化普及率偏低、技术明显落后。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办学渠道不规范,学历教育与培训班目的不明确。会计电算化学历教育比较混乱,这是显而易见的。乱主要表现在办学条件、教材、文凭、证件等方面。就办培训班而言,传统的财经院校、师范院校、理工类院校、电大、自考、夜大、函大等无论是否有条件都在办。有关部门没有高度重视,没有明确规定开办此种教育的条件,也没有进行定期的检查评估。就教材而言 全国会计电算化教材五花八门,多数是以经济效益为出发点,科学规范的教材甚少,有的教材照抄照搬, 剽窃现象十分严重。就文凭和发证而言 目前好多单位部门人员为了切身利益,按权力的大小和出钱的多少获取文凭或证书,社会上也存在很多制假证、卖假证的不法组织。
另外,会计电算化教学目的不明确。部分培训班和教学点办学的目的在于搞创收或赢利,对学员的培训求数量不求质量。更有甚者,对一些学员只收钱不培训,考试替考,在社会上造成了一种不良的社会效应――只要交钱就能买到证,课上不上无所谓,考试只是形式而已。以上各种情况如不加以严格规范和整顿,必将阻碍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与发展。
2.会计电算化培训师资严重缺乏。会计电算化师资力量不强。一方面,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教师比较稀少,而许多会计人员由于知识老化,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积极性不高,短期培训很难取得明显效果。另一方面,许多
教学点或培训班为了节约教学成本,不配备专业专职电算化教师,而是临时聘请兼职教师授课,并不能达到教学要求,也影响了教学质量。
教学用计算机达不到相应的要求。一是计算机数量有限,许多办学点或培训班不能做到上课时单人单机, 学员上级练习时间很难达到规定的课时;二是计算机的硬件配置与电算化软件的要求不相协调,经常出现教学用财务软件与机房配置不相容的现象。
3.会计电算化培训的知识结构单一。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性很强,除了具备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具体内容安排上和计算机有很大关系。目前 ,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在使用微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往往是除了开机使用财务软件之外,对微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 一旦微机出现故障或与平常见到的界面不同时,就束手无策,即使厂家在安装会计软件时都作了系统的培训,但一些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会计人员入门还是很慢,而且经常会出现误操作。一旦出错,就会使系统数据丢失,甚至导致整个系统瘫痪,这主要是缺乏计算机相关知识。此外,还要有其他相关知识的配合 这些相关知识包括各类企业组织方面的知识、审计知识、经济学知识、 管理学知识、外语知识等。
4.会计电算化人员的再教育不能与时俱进。会计电算化培训的内容滞后。众所周知,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 相隔不到几年,软硬件操作系统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而电算化培训的教材却落后于现实,会计人员通过培训所学的知识回去后难以适应工作需要,再加上再教育周期长、课时短、内容敷衍应付,从而跟不上时代。更严重的是,有些会计人员的再教育中缺少会计电算化内容,没有将会计电算化纳入必修的内容。
5.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滞后。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一直落后于技术的发展,与国外电算化理论更是有差距。现今市场上流行的财务软件多是上个世纪末开发研制的软件,存在会计软件模块少、功能低、版本升级更新无保障的缺陷,至今国内没有开发研制出具有统一标准、通用的财务软件,只靠提高编程能力,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成本核算软件通用化问题,因此,需重视会计电算化理论的研究。电算化会计理论研究的滞后,会制约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成熟与发展。
做好会计电算化培训工作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规范会计电算化培训工作。会计电
算化是会计工作发展的方向,是信息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会计电算化不仅改变了会计核算模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还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推动了会计理论和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因此,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领导、培训机构应高度重视会计电算化培训工作,把这一工作作为提高会计工作水平的重要举措,为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与发展做出贡献。
另外,规范各办学点的办学渠道,规定严格统一的办学条件,使用科学统一的教材,严格控制文凭与电算化证的发放。使各办学点充分认识普及电算化的重要意义、明确培训的目的、端正办学态度、提高教学质量,缩小我国会计电算化与国际的差距。
2.加快建设会计电算化培训的师资力量。建议有关部门督促各办学点配置教学必需的计算机,保证培训过程中单人单机,让学员能充分上机练习,掌握电算化知识, 另外,要鼓励各教学点购一些比较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使财务软件与机房配置能够兼容。建立会计电算化课程专业教师库,通过对学员上课学习的问卷调查及反馈意见,给教师打分,从而筛选出一批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高及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常年聘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