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创新的特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管理创新的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管理创新的特征

企业管理创新的特征范文1

关键词:企业管理 管理创新 研究

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当今世界已从工业经济时代迈入了以知识和网络为主要特征的经济时代,是一个集科学技术、信息知识和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最大特点就是变化,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加快,企业竞争的焦点集中在科学技术和管理创新能力。这些转变,使得企业所处的管理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面对的管理对象、管理目标和管理技术等都出现了新的情况。这种变化既给企业带业了挑战,也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自己的比较优势,就必须注重企业自身的管理,善于运用各种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灵活运用各种先进的管理工具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持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1.企业管理创新的基本内涵

要理解企业管理创新,必须先了解什么是管理,一般而言,管理是社会经济实现有效运行的方式和方法,是任何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组织活动。企业管理创新就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根据生产经营需求,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整合现有的资源,依据现代科技的发展态势,研究并利用新的生产经营过程,对企业传统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等进行变革和改进的过程,是企业为重新选择和构建新的管理方法和制度而实施的一项系统工程。换言之,企业管理创新是对传统落后生产力的持续提升和改进,它不是对传统管理的简单否定,而是吸收传统管理的精髓并发扬光大。这也就意味着企业管理创新的本质就是通过内部结构的有效调整、改变与重组使其发生整体功能的转变,使企业决策层、控制层及执行层面得到有机结合,发挥整体效能。

2.企业管理创新的特征及其发展阶段

2.1 企业管理创新的特征

2.1.1 企业管理创新的动态性

当今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市场竞争环境下推行的是丛林法则,是快鱼吃慢鱼的游戏规划,市场竞争环境下现代企业的商业环境具有高不确定性和难以预测性,是企业面对多变的发展环境体现竞争的主要特征。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能否快速适应环境要求,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它要求企业必须能够不断革新,打破常规惯例、推陈出新。这一切必须通过管理创新来实现,打造创新性企业,从观念、组织、制度、文化等多维度进行变革。创新的有效达成必须以外部需求为前提,适应外部环境变化也是企业管理的目标之一。如何适应外部变化则必须促进组织内部的变革和创新。

2.1.2 企业管理创新的系统性

企业管理创新的系统性源于企业本身的系统性。该特性表现在企业管理层在寻找企业管理创新的着力点以及评价管理创新的成果时要依据企业的系统性来组织和实施。众所周知,企业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其内部各要素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非单个人或某个部门的个体行为,需要从系统角度实施规划、管理创新行为,对个体进行有效管理、创新行为服从系统目标。可见,企业的系统性特征为管理创新寻找着力点提供了依据,也为管理创新成果提供了科学评价标准。

2.1.3 企业管理创新的变革性

企业管理创新的变革性是一个组织变动中最为敏感,也最难以推动的关键特性。管理创新的变革性往往会涉及组织内部的责权利调整,这也意味着,许多程度大的管理创新其实质就是组织内部的一场深度变革。纵观西文管理创新史可以发现,较为著名的案例都具有显著的变革性。管理界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总结的“科学管理原理”,就是需要劳资双方进行精神革命,协调利益关系;著名的霍桑实验中,梅奥提出的“人群关系论”要求的就是企业管理者需要改革管理模式,实现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员工个性。因为企业的存在就是一个多方利益的聚合体,或是某些方面的政治实体,所以,实施管理创新如果不涉及企业当前权益关系变化的模式是难以想象的。

2.2 企业管理创新发展阶段分析

2.2.1 企业管理创新的模仿创新阶段

模仿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学习模仿而进行的创新活动,一般包括完全模仿创新,模仿后再创新两种模式,具有积极的跟随性特点。通过对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总结,实施改进和进一步发展。一般小微企业,可先从模仿创新开始,通过积累和消化吸收,培养创新队伍,增加研发实力。这一阶段是追赶先进,最终实现自主创新的必经途径。二战后日本和韩国的崛起,都是通过模仿创新,一跃而进入工业化国家行列的。可见,模仿创新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工业企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2.2 企业管理创新的自主创新阶段

自主创新是指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价值的过程。自主创新是当今世界许多著名企业推崇的创新战略,它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首先,核心技术的自主突破。核心技术一般是由企业依靠自主力量独立研发的成果。其次,关键技术的领先开发。新技术成果具有独占性。自主创新企业必须以技术的领先性作为企业成长的追求目标。再次,新市场的率先开拓。目前,我国企业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模仿创新阶段向自主创新模式的蜕变。企业已从最初单纯追求经济利润最大化向追求社会、环境、员工等多方利益协调发展的转变,以实现社会、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3.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和基本途径

3.1 思想观念创新

企业管理创新要获得成功,首先要从思想观念上寻求突破,不破不立是所有创新工作的先决条件。因为观念是一切行动的先导因素,观念决定思想,思想引导行为,特定的观念导致特定的行为。所以,企业要实施管理创新,最为关键的是要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新时期,我们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以人为本”,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潮流,强化竞争意识和风险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创新过程中,通过观念创新,想别人不敢想,做别人不敢做,发现商机,抢占先机,发挥企业优势,取得管理创新的成功,真正实现“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的境界。所以,企业要树立起市场竞争、质量效益、成本控制、品牌价值等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经营管理理念,要充分认识到思想观念的创新是管理创新的首要内容。

3.2 组织结构创新

组织目标的实现是通过有效配置组织资源而实现的,组织结构决定着资源配置的合理与否。外部环境的变化、组织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企业内部的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管理条件的变化都是导致企业实施组织结构变化的因素。实施组织结构创新,就是要求企业面对新的发展环境,通过合理的设计组织构架,建立职责明晰、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企业管理体系,进而保证企业管理创新的有效实施。新时期,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社会分工协作体系的日益完善,建立起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组织结构已势在必行,网络企业、虚拟企业、业务外包、战略联盟等都是组织结构创新的产物。

3.3 管理制度创新

管理制度创新是指企业在现有的生产经营环境下,通过设立新的更能激发员工行为的制度和规范体系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它是对管理思想创新和组织结构创新的进一步制度化和规范化,是管理创新实现的根本保证,也是管理创新的最高层次。企业所有的创新活动都有赖于管理制度创新的沉淀和持续有效的激励,通过制度创新得以固化并持续发挥作用。为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经营机制,我国的企业经营机制和制度实施了一系列的创新。比如,通过产权制度改革、股份制和公司化改造、企业重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适应市场和竞争需要的员工激励及约束机制等。

3.4 企业战略创新

企业战略属宏观管理范畴,它研究的是企业的明天,以企业未来发展为主导,与环境相联系,以现实为基础的,对企业的发展实施规划。战略创新的关键问题是对企业经营目标的重新界定。企业经营目标决定了企业的客户、竞争对手及合作伙伴等内容,也决定了企业对关键性成功因素的要点。当今时代是战略创新的时代,我国企业要面对的是世界跨国公司,而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进行战略研究、战略选择和战略创新。所以,战略创新是新时期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课题。

3.5 人力资源创新

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技术水平和企业对员工素质的更高要求。管理是资源,人才是资本,在完全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对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是企业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本,企业的创新如果离开了人,则创新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个知识层次严重老化的企业很难出现和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是管理方法、手段创新的基础。企业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充分调动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自觉性和能动性,齐心协力发展壮大企业,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只有具有了强大的人力资本,才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挥人才优势,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不断进步。

4.总结

管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课题,是一个需要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推进社会进行的引擎。管理创新是现代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但同时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管理创新需要各级管理人员掌握一整套管理知识以及日常企业管理的技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与跨国企业同台竞技的过程中,要想正确生存并发展壮大自己,必须不断增强管理创新的能力,将世界上先进的管理理念、技术方法和管理工具加以灵活运用,努力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良好运行机制,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姚凤云,朱光,《创造学与创新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德鲁克著,蔡文燕译,《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张新国,《新科学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笛德等著,王跃红等 译,《管理创新》第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5]周蕊编,《中国企业管理创新报告》,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0.

[6]陶炼,《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研究》,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9.

企业管理创新的特征范文2

关键词:企业管理创新;管理创新采纳;管理创新持续实施

一、引言

管理创新在企业发展中扮演了越发重要的角色,由于我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的企业发展也有了焕然一新的变化。如今,企业管理创新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拟通过理论分析探讨中小企业管理创新采纳与持续实施过程的机理,为进一步开展管理创新实证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本文研究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如何促进企业管理创新水平提升以及如何让管理创新发挥作用等实质性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关于管理创新的研究综述

谈创新,不谈熊彼特,就像一场没有阿喀琉斯的特洛伊战争,必定索然无味。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借助“企业家”概念首次提出了“创新理论”,用以解释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特征。根据熊彼特的观点,经济发展被定义为能够执行“新的组合”,具体包括五种情况:引进一种新的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打开一个新的市场、征服或者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某种新的供给来源、执行一种新的组织方式。国内学者较早对管理创新进行系统研究的是芮明杰、常修泽等人。芮明杰认为,管理创新是指企业创造的一种有效资源整合范式,这种范式既可以是新的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企业目标的全过程管理,也可以是新的具体资源整合及目标制定等方面的细节管理。常修泽把管理创新定义为企业为降低交易费用,引入新的管理方式或方法,其本质是组织创新在企业经营层次上的辐射。陈通和马浩从知识经济背景出发,将管理创新定义为:以知识的充分学习和运用为出发点,根据企业内外客观环境条件,创造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以达到竞争能力和综合效益不断提高的循环往复的动态过程。总体上看,国内学者对管理创新的界定突出其整合资源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方面的功能,大体上遵循了国外研究的主要观点,只是表述上更加具有本土色彩而已。

三、管理创新采纳与持续实施的运行机理研究命题

(一)管理创新采纳过程中的外部促进因素管理创新的主要目的并非直接满足消费者需求,而在于提升组织运行效率,加上管理创新不受专利保护,企业引进、调整并实施已有管理创新实践的情况非常普遍,属于“引进型管理创新”范畴。此时,外部异质知识源的作用就变得相当重要,它是企业获取管理创新实践方案的重要途径。关于外部知识获取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影响已有许多研究进行探讨,其中“网络”被视为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管理创新是公司内部环境与外部知识获取的综合结果,具体而言,从网络视角出发探讨管理创新的影响因素,现有研究多从结构视角或关系视角出发,探讨网络规模、密度、集中度、中心性、关系强度等对企业创新采纳的影响。然而,网络研究范式忽视了具有不同属性特征的外部知识主体所提供知识和信息对企业影响的区别。已有研究指出,企业与供应链上合作伙伴企业和竞争对手所构成的社会网络,在其所内嵌的非正式学习机制、适应难度、竞合强度等方面均有着本质区别。企业与不同知识主体进行知识交流,或多或少都会涉及不同类型知识。但是,不同知识主体开展活动的方式有所不同,即使同一类型的知识,在不同知识主体那的表现形式也可能各具特点、大相径庭。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命题:命题1:异质知识源是企业管理创新采纳的主要外部促进因素,不同知识源对企业管理创新采纳的影响效果也会有所不同,环境动荡性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调节效应。

(二)管理创新实施过程中的内部调节效应与技术创新不同,管理创新的决策主体与实施主体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不一致,做出管理创新决策的一般是企业的中高层领导,但其实施过程有赖于公司所有员工的理解、配合和参与。管理创新持续实施有赖于公司上下全体员工的积极配合,从这一层面出发,企业的管理创新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推动过程。自上而下的创新能否渗透到企业内部,既取决于管理者对创新的承诺,也取决于员工对创新的认知。因此本文认为,管理创新作为一种广义上的“技术”,考察员工对管理创新方案的易用性和有用性认知,对于理解管理创新能否得到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理论意义。现有研究对这一问题还缺乏相应探讨。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命题:命题2:采纳过程中决定实施管理创新方案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得到持续实施,取决于员工对创新方案的认知评价以及组织惯性的程度。

(三)管理创新持续实施的绩效结果管理创新与绩效间的实证关系,现有研究得出的论断比较多元,一些研究认为管理创新能够积极影响企业的绩效水平,还有一些研究对管理创新的效果持怀疑态度,认为组织采用管理创新只是为了加强对员工的控制。以结构、流程、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创新,其持续实施可以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知识整合能力。如引进新的知识管理系统,可以大幅提升企业内部知识转移的效率;优化组织结构,可以提升部门间的协作效率,加快知识与信息的内部流动;完善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员工进行外部知识的获取。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命题:命题3:管理创新只有得到持续实施才能对绩效产生影响,并且这种影响需要通过知识整合的中介作用来实现。

四、实践启示

(一)企业开展管理创新,既要重视其采纳过程,更要重视其实施过程实践领域,管理创新对企业的重要作用日益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向管理要效益”也逐渐成为企业经理人员的共识。然而,现实情况并不乐观,一波波的管理创新浪潮席卷而来,如全面质量管理、六西格玛管理、精益生产、平衡记分卡、流程再造、目标管理、事业部制等先进的管理创新理念或方法,得到了许多企业的争相采纳,却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企业管理创新的特征范文3

管理创新在企业发展中扮演了越发重要的角色,由于我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的企业发展也有了焕然一新的变化。如今,企业管理创新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拟通过理论分析探讨中小企业管理创新采纳与持续实施过程的机理,为进一步开展管理创新实证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本文研究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如何促进企业管理创新水平提升以及如何让管理创新发挥作用等实质性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关于管理创新的研究综述

谈创新,不谈熊彼特,就像一场没有阿喀琉斯的特洛伊战争,必定索然无味。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借助“企业家”概念首次提出了“创新理论”,用以解释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特征。根据熊彼特的观点,经济发展被定义为能够执行“新的组合”,具体包括五种情况:引进一种新的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打开一个新的市场、征服或者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某种新的供给来源、执行一种新的组织方式。

国内学者较早对管理创新进行系统研究的是芮明杰、常修泽等人。芮明杰认为,管理创新是指企业创造的一种有效资源整合范式,这种范式既可以是新的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企业目标的全过程管理,也可以是新的具体资源整合及目标制定等方面的细节管理。常修泽把管理创新定义为企业为降低交易费用,引入新的管理方式或方法,其本质是组织创新在企业经营层次上的辐射。陈通和马浩从知识经济背景出发,将管理创新定义为:以知识的充分学习和运用为出发点,根据企业内外客观环境条件,创造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以达到竞争能力和综合效益不断提高的循环往复的动态过程。

总体上看,国内学者对管理创新的界定突出其整合资源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方面的功能,大体上遵循了国外研究的主要观点,只是表述上更加具有本土色彩而已。

三、管理创新采纳与持续实施的运行机理研究命题

(一)管理创新采纳过程中的外部促进因素

管理创新的主要目的并非直接满足消费者需求,而在于提升组织运行效率,加上管理创新不受专利保护,企业引进、调整并实施已有管理创新实践的情况非常普遍,属于“引进型管理创新”范畴。此时,外部异质知识源的作用就变得相当重要,它是企业获取管理创新实践方案的重要途径。关于外部知识获取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影响已有许多研究进行探讨,其中“网络”被视为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管理创新是公司内部环境与外部知识获取的综合结果,具体而言,从网络视角出发探讨管理创新的影响因素,现有研究多从结构视角或关系视角出发,探讨网络规模、密度、集中度、中心性、关系强度等对企业创新采纳的影响。

然而,网络研究范式忽视了具有不同属性特征的外部知识主体所提供知识和信息对企业影响的区别。已有研究指出,企业与供应链上合作伙伴企业和竞争对手所构成的社会网络,在其所内嵌的非正式学习机制、适应难度、竞合强度等方面均有着本质区别。企业与不同知识主体进行知识交流,或多或少都会涉及不同类型知识。但是,不同知识主体开展活动的方式有所不同,即使同一类型的知识,在不同知识主体那的表现形式也可能各具特点、大相径庭。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命题:

命题 1:异质知识源是企业管理创新采纳的主要外部促进因素,不同知识源对企业管理创新采纳的影响效果也会有所不同,环境动荡性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调节效应。

(二)管理创新实施过程中的内部调节效应

与技术创新不同,管理创新的决策主体与实施主体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不一致,做出管理创新决策的一般是企业的中高层领导,但其实施过程有赖于公司所有员工的理解、配合和参与。

管理创新持续实施有赖于公司上下全体员工的积极配合,从这一层面出发,企业的管理创新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推动过程。自上而下的创新能否渗透到企业内部,既取决于管理者对创新的承诺,也取决于员工对创新的认知。因此本文认为,管理创新作为一种广义上的“技术”,考察员工对管理创新方案的易用性和有用性认知,对于理解管理创新能否得到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理论意义。现有研究对这一问题还缺乏相应探讨。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命题:

命题 2:采纳过程中决定实施管理创新方案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得到持续实施,取决于员工对创新方案的认知评价以及组织惯性的程度。

(三)管理创新持续实施的绩效结果

管理创新与绩效间的实证关系,现有研究得出的论断比较多元,一些研究认为管理创新能够积极影响企业的绩效水平,还有一些研究对管理创新的效果持怀疑态度,认为组织采用管理创新只是为了加强对员工的控制。以结构、流程、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创新,其持续实施可以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知识整合能力。如引进新的知识管理系统,可以大幅提升企业内部知识转移的效率;优化组织结构,可以提升部门间的协作效率,加快知识与信息的内部流动;完善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员工进行外部知识的获取。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命题:

命题 3:管理创新只有得到持续实施才能对绩效产生影响,并且这种影响需要通过知识整合的中介作用来实现。

四、实践启示

(一)企业开展管理创新,既要重视其采纳过程,更要重视其实施过程

实践领域,管理创新对企业的重要作用日益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向管理要效益”也逐渐成为企业经理人员的共识。然而,现实情况并不乐观,一波波的管理创新浪潮席卷而来,如全面质量管理、六西格玛管理、精益生产、平衡记分卡、流程再造、目标管理、事业部制等先进的管理创新理念或方法,得到了许多企业的争相采纳,却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企业在开展管理创新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创新方案制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更要注重方案能够得到良好的贯彻与落实,避免陷入高采纳率、高失败率的怪圈。

企业管理创新的特征范文4

论文摘要: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运行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极大变化,相应地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企业内部要求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必然促使企业管理的管理理念、经营战略、组织机构、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创新。因此,对企业管理创新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以现代管理理论、管理创新理论为研究指导,探讨了管理创新的内涵,提出了管理创新是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总结我国企业创新取得的成绩和不足,重点探讨制约企业管理创新的“瓶颈”因素,认为企业管理创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观念模糊不定位、战略制定非科学性、组织结构僵化落后和企业文化的“不适应”等。在借鉴和引进西方先进管理理念和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企业管理创新的实现途径,即树立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的科学管理观念、提升管理主体的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学习型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能本管理等。最后,引述了在企业管理创新方面较为成功的案例“上海振华沈阳电梯管理创新之路”,为企业实施管理创新提供一些借鉴与指导。

本文从企业的视角看问题,研究对象源于我国企业管理创新中的实际问题,全文紧紧围绕企业管理创新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解决方案。对当前新形势下,管理创新状况相对落后的我国企业实现管理创新,具有较强的启发和指导意义,同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第1章 序言

1.1问题的提出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方法等必然发生改变。这种变化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以日本制造业的生产组织方法变革和企业管理变革所代表的“管理革命”为标志;90年代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企业管理也掀起了生产组织方法和企业管理的变革。这些管理的新变化表明,管理创新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

我国企业目前正处在一个巨大变革的时期,即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时期,对我国企业而言,既是一种很好的发展机遇,也是一种严峻的挑战,并相应地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企业内部要求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必然要求企业管理的管理理念、经营思路、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管理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创新,建立起崭新的机制,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因此,管理创新成为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对企业管理创新问题进行研究,为我国推进企业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总结,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愈义,这就是本文选题研究的缘由。

1.2研究的目标

本文以当前形势下我国企业管理创新中的主要问题为研究对象,借鉴西方国家在企业管理创新方面的先进思想和成熟经验,通过对企业管理创新问题进行研究,力图构建一个符合我国现实情况的企业管理创新理论分析框架,为我国推进企业改革提供发展思路和经验总结,这就是本文选题研究的目标。

1.3研究的内容

本论文在内容安排上,循序渐进,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首先,表明了研究企业管理创新问题的缘由及意义;其次,简要的论述了管理创新理论和内容;然后,根据我国企业的现状,对创新中的管理观念、战略制定、组织结构、信息化建设和企业文化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根据管理创新理论、内容和国外在企业管理创新实现途径方面较为成熟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结合我国现代企业的现状,制定了相应的对策,即树立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的管理观念,提升管理主体的创新能力,重视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建立学习型组织,创建人力资源有效的激励机制,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并引述案例进一步深化主题,为我国企业实施管理创新提供参考和有益的指导。

1.4研究的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一是采用实证研究和二手资料研究,通过对我国企业管理创新发展及现状的相关资料分析,归纳总结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二是理论研究与案例研究相结合,通过理论研究与实际案例分析,使两方面能够得到相互的说明和支持,为企业管理创新实践提供指导.

1.5研究的意义

企业管理创新是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其对企业的意义和价值,体现为它在企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也正是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之所在。管理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可简要归纳为:

(一)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管理创新的目标是提高企业有限资源的配置效率,这种效率最终体现在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上。管理诸多方面的创新,有的是提高目前的效益,如生产组织优化创新,有的是提高未来的效益者,如战略创新与安排。都增加了企业实力和竞争力,有助于企业下一轮的发展。

(二)降低交易成本。“在一个企业内把许多营业单位活动内部化所带来的利益,要等到建立起管理层级制以后才能实现,即管理层级制的创新,使得现代企业可以将原本在企业之外的一些营业单位活动内部化,从而节约企业的交易费用,降低交易成本。

(三)稳定企业、推动企业发展。管理创新的结果是为企业提供更有效的管理方式、方法和手段,形成新的管理层级制,“管理层级制一旦形成并有效地实现了它的协调功能后,层级制本身也就变成了持久性、权力和持续成长的源泉。”(钱德勒1987)即管理层级制的这一创新不仅使层级制本身稳定下来,而且使企业发展的支撑架构稳定下来,这将有效地帮助企业长远的发展。

(四)提升企业竞争力。企业通过管理创新,更新管理观念、改善组织结构、创新企业制度、采取新的管理方式方法,促使企业建立起有效的竞争机制,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

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在借鉴引进国外先进管理理念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企业管理创新的实现途径,对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1.6论文的结构

SHAPE \* MERGEFORMAT

第二章 理论综述

2.1 管理创新的定义

管理创新的概念应源于管理的概念。管理是组织为了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利用,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的动态创造性过程。从经济学的观点看,人类始终面临着稀缺资源与无限需要之间的尖锐矛盾,需要做出抉择来恰当配置和充分利用稀缺资源以满足人们的需要,组织在动态的社会经济环境中生存,必须不断调整系统活动的内容和目标,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这就是管理的创新职能。

创新理论源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Joseph A. Schumperter, 1883—1950)在其1912年发表的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他影响深远的创新理论。熊彼特所说的“创新”是一种从内部改变经济的循环流转过程的变革性力量,本质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实现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新组合,创新包括以下5种情况:(1) 生产一种新的产品,或者开发一种产品的新属性。(2) 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新方法既可以是出现在制造环节的新工艺,也可以是出现在其他商务环节的新方式。(3) 开辟一个新的市场,不管这个市场以前是否存在。(4) 控制原材料或配件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不管这种来源以前是否存在。(5) 实现任何一种产业的新的组织,比如造成一种垄断地位,或者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我国著名的管理学者芮明杰教授将管理创新定义为创造一种新的或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这种范式可以是新的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企业目标的全过程管理,也可是某方面的细节管理,至少可以包括以下五个方面情况:一是提出一种新的经营思路并加以有效实施,如果经营思路可行就是一种管理创新;二是设计一个新的组织机构并使之有效运作;三是提出一个新的管理方式、方法,它能提高生产效率,协调人际关系或能更好地激励员工;四是设计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五是进行一项制度创新。

还有学者认为管理创新就是在建立和完善扎实的管理基础工作、加强实物资源和有形资产管理的同时,不断采用适应市场需求的新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以人为本,重点加强知识资产管理、机遇管理和企业战略管理,有效运用企业资源,把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善的动力机制、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企业管理创新包括思想与理念创新、经营战略创新、组织结构创新、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机制与模式的创新、运作流程创新、技术与方式方法创新、市场与产品创新等内容。管理创新是决策层创新、执行层创新和操作层创新的全方位有机结合。

由上可知,从不同的角度定义管理创新有一定的差异。本文认为,丙明杰教授指出了管理创新的本质即是创造一种新的资源整合范式。所以,本文将以之为基础,结合其他学者的观点,给出管理创新的定义。管理创新是指企业在现有的资源的基础上,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一种新的或更经济的方式来整合企业的资源,并能有效地加以实施,以达到管理效益最大化的动态过程。

2.2 管理创新的内容

就其内容来说,管理创新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体现在更新岗位设计和工作流程,更体现在对经营观念、经营战略、组织结构、激励和约束制度、组织行为、管理规范、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及至在企业文化整合上进行系统性的调整。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观念的创新

管理观念的创新也即管理思想的创新,很多学者将之看作管理创新内容之首。如王连娟(2000)、冯务中(2001)、李建鸣(1996)等认为观念创新是管理创新的灵魂,没有观念的创新就无法奢谈其他方面的创新。叶裕祥指出观念创新是企业管理创新的源泉,企业必须在内部组织机构、固定资产投资、激励、成本、时间等方面加强观念创新。杨清(2001)认为管理观念是在管理过程中所持有的思想和价值判断,它指导和影响管理者的管理方式和管理行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导致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必须引起管理观念的变革。葛玉辉、娄洁民(1999)也指出了观念创新是管理创新的灵魂,因为管理创新首先要求管理者从自身的角度认识管理职能发展的核心在于创新,管理者应改变重维持、轻创新的观念,在管理活动中追求创新,追求与众不同,追求制度规范与现存社会生活的最佳配合。

管理观念是企业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的指导思想,体现为企业的思维方式,是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灵魂,企业要想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首先在管理观念上不断创新。而要更新观念,管理者必须打破现有的心智模式的束缚,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思维、逆向思维、开放式和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并通过综合现有的知识、管理技术等,改进和突破原有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管理者只有勇于创新,敢于追求新事物,乐于解决新问题,才能使管理活动成为一种乐趣,其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也是难以用价值衡量的。而这一局面的创造,其最根本的在于管理者和管理组织的观念创新。

2.战略管理创新

也有一部分学者针对我国大部分私营企业缺乏战略目标,导致高死亡率的现象,提出了私营企业战略管理创新将是管理创新的重中之重,如索艳丽似(1998)、方有余(2000)、费志敏(2000)等。

树立战略思维是企业管理创新的灵魂和核心,战略管理关乎企业的发展方向.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知识经济兴起所带来的外部环境深刻而巨人的变化,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在战略创新方面下功夫。企业战略创新首先是指企业战略的制订和实施要着眼于全球竞争。今后企业的竞争态势将是国内竞争国际化和国际竞争国内化,因此,任何企业的战略都必须放眼全球。其次,企业战略的制订和实施要在捕捉外部环境机遇的基础上更多地立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核心竞争力也叫核心专长,就是拥有别人所没有的优势资源.今后企业的竞争是围绕培育和形成核心竞争力来展开.培育和形成核心竞争力必须适应企业外部的环境因素,如顾客价值,竞争者和替代品的变化。面对变化了的顾客价值,重新选择与核心竞争力相匹配的经营环境和业务领域,不断建立新的核心竞争力,预测、跟踪并满足不断变化的顾客需求。面对经济全球化、贸易壁垒减少带来的企业竞争对手数量增加与规模扩大,企业必须及早确立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战略,以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持续发展。面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受到替代品的威胁,企业必须不断创新竞争方式和运作方式,在形成核心竞争力方面有突破性进展,使自己永远走在前列。

3.组织机构创新

几乎每位研究管理创新的学者都将组织创新作为管理创新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组织创新意味着打破原有的组织结构,并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对组织的目标加以变革,对组织内成员的责、权、利关系加以重新构置,使组织的功能得到完善和发展,其实质是资源的重新配置。从众多学者,如索艳丽(1998)、方有余(2000)、王连(2000)、杨清(2001)、冯务中(2001)、吴肇光(2001)等的研究成果中不难看出,组织创新呈现三大发展趋势:扁平化、柔性化、虚拟化。

学习型组织是以共同愿景为目标基础,以团队学习为特征、对顾客负责的扁平化的横向网络系统,是一种精简、扁平、网络化、有弹性、能够不断学习、不断白我创新的组织。学习型组织和传统型组织相比具有扁平化、柔性化、虚拟化的特征(见表2.1)。因此学习型组织是企业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国际化的竞争需要而进行的管理创新。

表2.1  学习型组织与传统型组织的比较

4.人力资源创新

随着市场经济、知识经济、信息知识的快速发展,管理工作应当在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过程中,逐步走向对人的知识、智力、技能和实践创新的管理。因此,在“以人为本”的管理过程中,正在逐步形成一种以人的知识、智力、技能和实践创新的能力为核心内容的“能本管理”。

能本管理就是建立一种“各尽其能”的运作机制。它是通过采取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能力,从而实现能力价值的最大化,把能力这种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作为组织发展的推动力量,并实现组织发展的目标以及组织创新。

能本管理源于人本管理,又高于人本管理。能本管理的理念是以人的能力为本,其总的目标和要求是:通过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能力,从而实现能力价值的最大化,并把能力这种最重要的人力资源通过优化配置,形成推动企业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巨大力量。

5.企业文化创新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任何企业都会倡导自己所信奉的价值理念,而且要求自己所倡导的价值理念成为员工的价值理念,得到员工的认可,并且在实践中认真实施,从而使自己所信奉的价值理念成为指导企业及其员工的灵魂。也就是说,企业文化实际上是指导企业及其员工的一种价值理念,这种价值理念体现在每个员工的意识上,当然最终就成为指导员工行为的一种思想,因而企业文化最终作为企业的灵魂存在。纵观世界成功企业的经营实践,人们往往可以看到,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常胜不衰,归根到底是因为在其经营实践中形成和应用了优秀的、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我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在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延续性的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企业文化可以用企业文化同心圆图来表示(见图2.1)。

图2.1 企业文化同心圆图

SHAPE \* MERGEFORMAT

企业文化可以描述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最深层,是企业的共有观念和核心价值观;第二层次是中间层,是企业的具体行为和习惯,既“我们做事的方式”;第三层次是最简单最易见的标识、文字。这种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使企业员工彼此之间能够达成共识,形成心理契约。企业文化是组织成员思想、行为的依据。文化具有独特性、难交易性、难模仿性的特质,使得文化成为企业核心专长与技能的源泉,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驱动力。

2.3管理创新的主体

自从上世纪初熊比特提出创新理论并在其著作中认定创新主体为企业家以来,理论界和企业界都深受其影响,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创新主体是企业家。但从企业管理创新的实践来看,创新主体绝不仅仅局限于企业家,只要是企业中具有创新意识与能力并将自己的创意付诸实施的人,都可以成为创新主体。具体地说,管理创新主体是由企业家、管理者和企业员工三部分所构成的有机整体。

(1)企业家。厉以宁指出企业家是必须有创新意识、新的决策方法和有利益导向的经营思想的人,他们并不一定是企业资产的终极所有者。企业家是企业的核心,也是企业管理创新活动的主导力量。在现实的企业管理经营中,并非所有的企业家都是管理创新的主体。因为许多有水平的董事长、总经理未必都有管理创意,因而也就不可能进行管理的创新。然而,企业家往往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地位,总能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把握创新目标,对创新活动进行直接或间接控制。可以说,企业家是创新活动的统领,没有这一统领,再好的创意也会因无序而难以产生应有的创新效果。

企业管理创新的特征范文5

关键词:石油企业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创新途径

一、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现状

我国的石油工业已经走过了60年,经历了计划经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各个阶段,也使石油企业管理经受了各种经济形态的实践锻炼和提高,推动了各个时期石油生产的发展,满足了各个时期国民经济对石油工业的需求,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管理经验。目前,我国石油企业的管理创新活动主要是在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核算单位中开展。参与管理创新的人员主要是专职的管理人员,其他技术人员和基层操作人员很少,这反映了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主体狭窄,不利于管理创新的广泛开展。因此,研究企业管理创新的理论与方法,对增强企业的创新意识,提高企业管理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

石油企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长期以来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很多企业经营观念陈旧,企业的管理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国家对企业的监督和如何发挥经营者的积极性不能有效结合;②已经进行公司化和股份制改造的企业,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还不规范;③没有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劳动人事制度;④没有完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⑤企业管理组织机构没有完善;⑥成立股份公司后企业管理模式转变不彻底;⑦重组后各公司的关系如何处理。企业管理创新活动虽受到外部环境影响,但石油企业内部环境是制约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现在:①石油企业属于矿藏采掘业,油气资源深埋地下,勘探开发难度大、成功率低,具有高投入、高消耗、高成本和高风险的特征;②原油的生产会受到自然规律和世界经济的严重制约;③油气企业工作场地大都在野外,企业受社会制约因素较多;④石油企业管理创新极易受到企业内部创新导向的影响;⑤应具备良好的创新氛围,这是决定创新成败的关键。

三、石油企业管理创新途径

实现石油企业的全面管理创新,必须同时从经营理念创新、组织结构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制度创新等多方面创新,这样才能提升石油企业整体效率和效益,实现快速发展和增加其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1.经营理念创新

由于石油企业长期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其价值观及行为存在着很大的惯性,这种惯性根植于人们的头脑之中,常常会不自觉地在其行为中表现出来。石油企业的这种模式及价值取向很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因此应该在经营理念上进行创新,树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营理念,重新塑造自己的价值观与行为取向。

2.组织机构创新

组织机构是企业运行赖以支撑的架构,科学的机构设置是管理理论与规律的产物,也与企业实际管理的要求息息相关。目前石油及石化集团正在进行的重组和改制,实际上是石油企业制度创新的一个过程。

3.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管理创新的主要形态,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源泉,技术创新不仅是技术问题,也是管理问题,因为技术创新从研究开发、形成产业化到市场推广应用,在整个过程中蕴涵着一种新的管理机理和方法。石油企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科技和追求整体效益的特点,经济效益的提高依赖于技术创新。这种技术创新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推动石油企业的发展。

4.管理制度创新

石油企业重组改制后,其主业进入股份公司,成为股份分公司其他部分为存续公司,保留原有的名称。这是把原来的一个企业分为两个,各自有自己的法人,在经济上、行政上相互独立,但在党群组织上还是一个系统,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进行管理体制创新,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建立新的管理体制。

5.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首的高新技术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交易方式已经发生了一些根本的变革,企业物资、资金流动在不断加速,企业原有游戏规则也随之在不断改变。石油企业只有适应这些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寻求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才能在以后的竞争中取胜

6.文化创新

重组改制以来,石油企业文化建设一方面确立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尊重员工、理解员工、重视员工个人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增强及潜能的发挥,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和文化氛围另一方面,则渗透石油企业新的管理理念,如大庆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在继承“四个一样”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在实践中总结出“四个不一样”,即“素质高低使用不一样、管理好坏待遇不一样、技能强弱岗位不一样、贡献大小薪酬不一样”,充分体现了石油企业文化已经摆脱计划经济的烙印,正在向现代化迈进。

7.实施激励机制创新,不断提高职工创新的积极性建立以价值为准的分配奖励制度

分配和奖励必须要以创造的价值为标准,最高的标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智慧和技能,分配奖励制度要注重无形的智力形态劳动的价值作用,向创造性劳动倾斜,其强度要和所创造的价值成正比。鼓励员工刻苦钻研,练绝招,干绝活,使企业占领市场有独到的本领。建立企业强化科学管理技术的运用与发展基金制度,帮助和鼓励企业全体员工学习国内外现代经营管理知识,掌握适用于本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技术和本领,运用、推广与发展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新技术方法,奖励实现管理创新!的有功人员,从而推动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培养、造就与壮大一批思想素质好、业务素质高、管理意识强、善于在强烈的市场竞争中进行发展战略思考为企业做贡献的员工队伍。

参考文献

企业管理创新的特征范文6

关键词:企业管理 创新 企业文化 激励机制

一、企业管理创新的内涵

企业管理创新指的是创造一种更有效的新的组织资源整合范式,既可以通过新的方式整合原有资源以达到组织目标和责任的全过程管理,也可以通过对新的资源进行整合乃至实现目标的管理。该动态过程是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发生的,必然存在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前者是组织的管理者、尤其是高层管理者,甚至是组织中的全部成员。创新的最主要特点是新颖性和经济价值性。管理创新对企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创新有利于促进企业有限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企业当前的效益,更重要的是提高企业未来的利益。二是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管理创新使得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增强,对外部技术的依赖减弱,企业可以将原本在企业之外的一些营业单位活动内部化,从而节约交易费用。三是推进企业稳步发展。企业的管理创新的结果是为企业提供更加有效的管理方式、方法和手段。

二、企业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

1.企业文化落后。一般而言,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和激励功能等四项基本功能。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相对稳定的企业文化,成功的变革必须考虑到组织文化因素的影响。如果变革与企业原有文化相抵触,那么企业变革将很难成功。管理创新必然伴随着管理理念、管理价值观等的转变,因此企业文化的变革与管理创新相伴随。任何一次管理创新措施的推行必须要考虑员工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员工适应性,先进的管理理念必须在与员工有了心理沟通的基础上才能逐步推行。如果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目标不为员工在精神上心理上认同和接受,管理创新的最终结果不堪设想。

2.激励机制不健全。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管理基本上还处于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过于强调组织中的管理制度与管理程序的制定,忽视了建立和健全有效的企业激励机制。管理的重要内容就是激励,管理创新的许多举措都与激励机制创新有关,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实施的任何管理创新举措必须充分把握员工的情绪,激发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在目前企业管理激励机制中,通常简单地以较高的工资收入或其他物质激励方式吸引人才,忽视非物质的激励方式,如理想激励,使得企业缺乏凝聚力,员工缺乏归属感。在企业管理创新中,必须同时重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这样企业创新目标才能顺利实现,否则将严重阻碍管理创新的实现。

三、我国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对策

1.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共同认同的企业的价值观,透明的战略目标、公平的内部分配制度、人才的合理使用、安全的职业保障一定程度上都能体现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管理必须做好“硬管理”到“软管理”,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可以通过营造企业环境、塑造楷模人物、树立公司价值观、厂风和文化网等,在公司全体人员中形成共同的目标感和使命感,产生强大的凝聚力。我国企业要结合企业的实际特征,将企业文化理念融入到制度中,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公司和员工之间建立共同体的关系,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让各种人才忠诚地为企业效力,实现人性化管理,员工参与制度的制定,实行自我管理,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企业文化管理则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企业文化一方面表现在企业提倡的厂旗、厂徽之类的表层文化,而深层次方面则是一种深人人心的精神,必须通过明确员工的职责来推动文化的进步。

2.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管理创新,应着眼于员工的整体素质,强调员工的敬业精神、技术能力和协作能力,通过培训使员工能为企业管理创新获得成功和有所突破做出更大的贡献。企业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应做到以下几方面。一是建立多维化的激励手段,既要满足员工的物质激励,也要满足员工的精神激励。应当注意,企业要因人而异采取激励措施,不能一刀切。二是建立公平的绩效评估。客观公正的绩效评估机制是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的前提,让每位员工了解工作的真实状况,激发他们锐意进取,不断进步的精神。三是加大对员工的投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必须加大对员工的投资,要对员工进行培训,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培训也是一种管理,是更高层次的管理。企业在进行管理创新的同时,应该牢牢抓住“以人为本”这个纲,纲举才能目张。进行企业员工培训创新,从而在根本上实现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1]王民志.我国企业管理[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

[2]陈静.制约我国企业发展的因素[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