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气和自动化的区别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气和自动化的区别范文1
关键词:高层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
Abstract: on the one hand, because of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technology, new material, on the other hand, is because of the growth of the population and the city of further expand the scale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became the current and futur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ity mainstream. Relative to the ordinary buildings for, tall buildings have building highly higher, the floor, the floor more with larger area etc. Characteristics. Therefore, the electrical and intelligent design puts forward the new requirements.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of a high-rise building electrical and intelligent design a discussion.
Keywords: high building; Electrical; Intelligent;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的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一方面,是因为新技术新材料的引入,高层建筑物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另一方面,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向空间要地成为当前城市建设的一大共识。因此,高层建筑成为了当前以及今后城市建设中的主流。然而随着建筑的体型增大,层数增多,高度增加,其对电气以及智能化设计的要求也有了新的变化。总的说来,高层建筑对电气以及智能化设计有着如下几点要求:一是要求负荷的容量大,二是要求其供电的距离足够长,三是要求通讯的距离足够远,最后对资金的投入也要求较高。本文就此对高层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设计进行了一个探讨。
一、变电所的设置
高层建筑物的建筑高度较高,尤其是一部分超高层建筑物,其建筑高度已经达到或是超过了250m。变电所的位置的设置,直接影响到了整栋建筑物的用电情况。一般说来,电缆线的电压损耗同电力供应的距离成正比,供电的距离越远,其电压的损耗就越高,最终导致供电接收端的电压同供电端的电压出现巨大的偏差。所以,通常要求的供电半径应该低于200m。同时高层建筑每一层的层面面积也较大,用电的需求度很高。因此,在变电所的设置上,高层建筑一般需要设置两个到两个以上才能够完全满足其用户的用电需求。
根据相关规定的要求,变电所的位置应该处于用电负荷中心附近,所以高层建筑物中的总变电所多被设置在地下层中。这是因为高层建筑物的大量用电设备,例如水泵房、送排风机组、中央空调冷冻机组等,多集中在地下层。同时,分变电机被设置在一些用电负荷相对较低的地方附近,如消防泵、风压机、电梯等,多为高层建筑物的中间避难层或屋顶避难层。
二、供电电压等级
高层建筑的建筑面积较为巨大,部分超高层建筑物的建筑面积甚至达到了十多万平米以上,其用电的负荷容量也是相当巨大,最高可达几兆伏安。而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城市的高楼变电所大都使用的是传统的供电电压模式,即35/10/0.4kV。然而这种供电模式并不适合高层建筑的供电,一是因为其主接线的结构形式较为复杂,在电力供应的可靠性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二是因为其变电的层次过多,对资金投入的要求较高,经济效果不甚理想。三是因为变电的容量损耗很大,维持运转的资金要求较高。而采用10/0.4kV的供电模式,则需要使用10kV专用线进行电力供应。但是10kV专用线却无法满足高层建筑的电力需求,这是因为其的容量小、供电的范围小、电压损耗大、线路多。由此可见,常用的供电电压模式是无法满足现代化高层建筑的用电需求的。
因此,我国部分省市推出的供电方式——20/0.4kV,一举解决上述两种供电方式带来的种种问题。同35/10/0.4kV相比,20/0.4kV的变电层次以及变电容量损耗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减少,使得投入的成本和运行的成本大幅降低。同时,20/0.4kV还有简化了35/10/0.4kV复杂的主接线形式,使得供电可靠性得到了有效保证。同10/0.4kV供电模式相比,20/0.4kV的供电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电压损耗相比于前者降低了75%。同时,更很好的解决了10/0.4kV容量小、供电的范围小、电压损耗大、线路多等几大缺点。
三、电力智能监控管理系统
高层建筑具有用电负荷大,变电所的数量较多,供电线距离长等特点。因此,整个供电系统具有一定复杂性。而要保证整栋建筑物的供电安全可靠,就需要对其内部的供电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及时掌握各个变电所的情况以及线路电压的参数。显然,传统的人工管理、人工监控的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高层建筑物用电管理的需要。因此,电力智能监控管理系统应运而生。目前,高层建筑物普遍采用的是RS485通信总线。然而传统的RS485在信号的收发上采用的是以“差分电压”为基础的通信模式,这样的模式会因为距离的原因产生衰变,甚至出现信号丢失的现象。因此,高层建筑物中,以“差分电压”基础的通信模式不再适用于RS485通信传输,取代其的是以“差分电压的压差区别”为基础的通信模式。在以“差分电压的压差区别”为基础的通信模式中,信号会因为差分电压的不同,产生不同的衰减,而接收端受到的信号也会有相应的区别。以“差分电压的压差区别”为基础的通信模式在有效减少干扰的同时,增加信号传输距离,保证RS485通信总线的稳定运行。
四、消防水泵的直接启动
《高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简称《高规》)规定,临时高压给水系统的每个消火栓处应设直接启动消防水泵的按钮。在一般建筑中,消防水泵的启动基本采取的是常闭触点串接的方式。然而,这种方式并不适用于高层建筑。因为高层建筑的高度较高、楼层较多、楼层面积较大,因此消火栓的数量也很多。如果使用常闭触点串接的方式,就会因为某处消火栓的误启动,导致整个消防系统和消防水管出现问题,影响到高层建筑内正常办公和生活秩序。同时,这种误操作一旦出现,排查故障起来很困难,会消耗到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因此,在高层建筑中,消火栓的启动方式,应该设计成常开触点并接启泵接线的方式,有效减少因误操作引起的经济损失。
五、设备监控
高层建筑中,各类建筑设备较多且分布在各个楼层之间,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耗时耗力,并且效果不佳。因此,设备自动化管理成为高层建筑中一块必不可少的部分。目前,建筑的设备自动化管理最常采用的通信协议为基于BACnet以及LonWorks的BAS。但这种通信协议并不适用于高层建筑,高层建筑应该采用基于TCP/IP协议的BAS。基于TCP/IP协议的BAS通信传输速率高,数据的存储和取用都十分迅速。此外,基于TCP/IP协议的BAS,控制器都是对等的,没有级别之分。因此,一旦某处控制器出现问题,对整个网络的正常使用影响较小。这一点对高度较高、楼层较多、楼层面积较大的高层建筑来说,极为重要。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层建筑渐渐成为了城市建筑的主流。这种趋势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建筑工艺和建筑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是也人口增长,城市扩张的必要要求。相对于普通的建筑物来说,高层建筑对电气和智能化设计的要求有着诸多不同。在高层建筑实际的电气和智能化设计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到高层建筑物高度较高、楼层较多、楼层面积较大等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完善设计思想,做好设计工作。
参考文献:
1] 常永东.高层建筑电气系统设计与线路安装要点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2):126.
[2] 管清宝.超(限)高层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设计探讨[C].//2010年超(限)高层建筑电气设计高峰论坛论文集.2010:62-64.
[3] 王立显.高层建筑电气设计要点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3).
[4] 王立显 .高层建筑电气设计要点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1).
电气和自动化的区别范文2
关健词:机电一体化;可持续发展;培养目标;定位
作者简介:高安邦,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特聘教授,原哈尔滨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教授。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8)04-0041-03
一、机电工业要求生存、谋发展必须走“机电一体化”之路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促进了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与改造。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已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新阶段。
“机电一体化”就是将机械、电子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以实现工业产品和生产过程整体最优化的一种高新技术。它的发展,使传统的机械如虎添翼,超越了操作机械和动力机械的范畴,进入了智能化、柔性化、信息化、多功能化、全自动化、绿色化、微机数字化和远程网络化控制的新时代,不仅极大地解放了人类的体力劳动,还极大地解放了人类的脑力劳动。因此,“机电一体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工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也带动了传统机械工业的一场新的革命。其典型产品为:数控机床、智能机器人、新型武器装备和作战指挥系统、高精尖的航空航天飞行器、以及用微电子(尤其微机)技术装置了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动力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生产过程自动化设备、通信设备、办公设备和家用电器等等。这些都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的核心和应用成果的集中体现。机电工业要求生存、谋发展必须走“机电一体化”之路,而世界各国都将“机电一体化”前沿技术作为国家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国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即863计划也将“机电一体化前沿技术作为国家高新技术重要发展领域。和世界上先进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整体水平还相对落后。要开发大西北、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富民强国奔小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要刻不容缓地紧紧抓住这历史赋予的大好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我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抢占“机电一体化”前沿技术的制高点,加快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而建立在高新技术发展基础之上的“机电一体化”新专业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必然是、也必须是要造就出大批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机电创新人才。尤其是当前国家要重点和优先发展的高职院的任务也不是培养普通的熟练工和劳动力,高职教育特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尤其是当前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未来的蓝领人才)。这也是我国当前教育工作的头等大事,更是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神圣而光荣的责任和义务!
二、“机电一体化”新专业理应归口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在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为代表的微电子技术高度发展,向传统机械工业领域迅速渗透、机械与电子控制技术深度结合的现代工业基础上,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试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号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集成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已不是机械与电子简单的叠加,而是在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的基础上把两者有机组合起来的高端应用技术。由于引进了微电子技术,现代工业生产已从机械自动化跨入了机电一体化的新阶段,使机械产品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产品功能和构成、生产方式和管理体制均发生了根本性的巨大变化。机电一体化技术还赋予机械产品一些新的功能,如自动检测、自动显示、自动记录、自动处理信息、自动调节控制、自动诊断、自动保护等,从而使机械设备具有智能化的特征。如果说传统机械主要是代替和放大人的体力,而机电一体化技术则能取代并延伸人的部分智力。
“机电一体化”技术实际上是自动化技术高度发展的一个阶段和必然产物,它是自动化领域中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有机地结合应运而生的一种高新技术,更是铸造创新人才的最热门技术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得以发展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生产的高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跨越进步,其别是自动化技术与计算机科学起到了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几乎是同时诞生的系统工程、控制论和信息论这三门科学既是工业自动化与机电一体化的理论基础,也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方法论。而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半导体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快速进步,则为机电一体化与工业自动化技术奠定了物质基础。反过来,机械制造技术也为微电子学和自动化技术做出了重大贡献,如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的制造就是以超精密机械加工为基础的,而这种加工设备本身又是一种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系统,即机电一体化的系统。由此可见,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产生既是微电子技术与自动化技术不断发展的结果,又是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工程付诸生产实践的结果。已形成以机械为主体,以微电子尤其是微机和自动化控制为技术核心,“机械+电气+计算机”三分天下的实际格局。
为此,国家专业技术委员会已将“机电一体化”专业列入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范畴,理应归口于电气自动化技术为宜。
实际上也正应如此,目前全国凡是“机电一体化”新专业放在机械专业中来办的,没看到那所高校的“机电一体化”新专业的现行课程设置是真正按照““机械+电气+计算机””三分天下的格局安排教学的,要么还是机械和电气严格分家,各办各的;要么就是执行传统老机械专业的教学计划,电气与计算机只是机械的陪衬或者是沽名钓誉的点缀;“电控和计算机”类课程的比重远远不够;更没有跟上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有些学校的“机电一体化”新专业更是名不符实,有的甚至就连“机电一体化”新专业的核心基础课“自动控制技术”与核心专业课“计算机控制”都不开,还谈什么“机电一体化”?
三、“机电一体化”新专业,应按照“机械+电气+计算机”三分天下的格局安排教学,加速培养国家急需紧缺的机电复合型创新人才
按照国家人事部最新统计预测,“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教育市场今后几年急需紧缺的最热门专业人才之一。21世纪内中国将发展成为世界现代制造业加工中心,“机电一体化”技术就是加工制造业为了适应现代生产环境及市场的动态变化,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综合应用于制造加工生产全过程的高新复合技术群,是21世纪国民经济发展所急需的优势学科方向,是我国开发大西北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及出口创汇等重大战略决策的重要科技支撑。21世纪中国将需要一大批掌握先进控制技术,能从事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智能机器人、航天航空和先进武器装备制造以及其他新型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的设计、安装、调试、操纵、编程与开发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机电创新人才。
“机电一体化”高新技术是一个大系统工程,其“主体”是机械,“核心”是控制和计算机。发展“机电一体化”所面临的共性关键技术主要有“精密机械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伺服驱动技术”、“机电接口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及“系统总体技术”,已形成“机、电、计算机”三分天下的实际格局。要开办“机电一体化”新专业,就必须针对其关键技术,按照国家对“机电”工作的重点安排开展教学。国家现阶段对“机电”工作的重点安排为两个层次:一是狠抓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二是集中人财物力抓紧抓好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机电产品的开发应用。三个重点:数控装置、新型工业控制系统、第二代电力电子产品系列。八类产品:经济型数控系统、中档数控系统、新型工业控制系统、可编程序控制器、发电设备自动控制系统、交流调速系统、智能化仪表、电力电子产品。四项配套产品和技术:集成电路、传感器、CAD与CAM、CAT。一个前沿技术:智能机器人。由此可见,没有相当数量和相应质量的“机电”专业技术人员就没有“机电一体化”事业的发展。它与传统老机械的不同在于增添了检测和自动化控制(即测控)等核心精尖技术,赋予工业产品更多更好更新的功能和柔性,是硬结构和软技术相互协调统一的一个信息处理系统。它既区别于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又不同于电气自动化专业。前者的理论基础是机械结构设计、固体力学、切削原理,缺乏电子与控制技术。后者的理论基础是电力电子、电机传动、测控与计算机技术,对机械设计、力学分析涉及较少。这两类专业都很难适应对现代化高科技机电产品的设计、制造、使用、维护、开发和改造,更难胜任大量引进先进新技术与新设备的消化吸收和国产化。要办好“机电一体化”新专业,就要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机、电、计算机三分天下”的教学改革。
现在的问题是没看到哪所高校的现行课程设置是真正按照“机、电、计算机三分天下”的格局安排的,仍是传统老机械专业的教学计划。“电气和计算机”类课程的比重远远不够,更没有跟上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要办好“机电一体化”新专业,就必须重新修订“机电一体化”新专业的教学大纲和计划,真正按照“机、电、计算机三分天下”的格局安排“机电一体化”新专业的教学;大幅度增加现代高新技术的教学内容。
四、办好“机械电子工程”新专业的几点建议
现在“机电一体化”新专业已在全国各高校蓬勃发展起来了,可是要真正办好“机电一体化”新专业,我们目前所面临的棘手问题还很多,为此,我对办好“机械电子工程”新专业提出几点建议:
(一)按时代要求确立“机电一体化”新专业大学生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和科学定位,一方面进行高素质、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理论和方法的深入研究与探讨;另一方面整合学校优势资源,构建高素质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多样化的模式,搭建各种科技创新平台,营造创新人才培养的环境,通过各种实践教学环节,采用多渠道多方式,脚踏实地地培养出一批机电专业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创新人才参加人才市场竞争,检验高素质、高技能创新人才的培养效果。
(二)要办好“机械电子工程”新专业,就必须将“机电一体化”新专业从传统的机械老专业的禁锢束缚中彻底解脱出来,获得自主发展的新空间。按照国家对“机电一体化”工作的重点安排,重新调整专业结构和培养方向,安排学习内容,突出“机电”结合的特色和高科技新知识的内涵,发挥机械、电子、测控、计算机等多学科交叉和结合的优势,体现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办学特点。
(三)要办好“机械电子工程”新专业,就必须重新修订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真正按照“机、电、计算机三分天下”的实际格局进行教学规划,大幅度增加电控和计算机教学的比重,突出高新技术的含量,体现出“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以机械为主体,以电气控制和计算机为技术核心的内涵。
(四)彻底摒弃应试教育、奴化教育的传统观念;改变填鸭式死背硬记的教育方法;改变现行应试教育模式下的考试制度,加强对学生自主创新和综合素质、技能考核的力度;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给大学生营建主动学习、创新实践和个性发展、充分展示才华与综合素质能力的环境空间,真正从行动上能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而不是停留在口头和口号上。
(五)从学校的长远发展考虑,为体现高校办学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高校的专业课教师不能只充当教书匠、抢学时、捞工作量,多年不变地照本宣科,纸上谈兵式地只会讲授枯燥乏味的条文,不会动手搞实践;要投入足够的精力和时间从事科研创新活动,进行工程实践,学用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出素质技能型创新人才。名师出高徒,一个本身都不能从事科研创新实践的老师,是无论如何也教不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大学生的。隶属于高新技术的“机电一体化”专业课教师更是如此,教师从事科研创新实践更是责无旁贷。
(六)高职院校的职业技能培训应该努力创造提升高新技术的含金量,绝不能再津津乐道于低技能低水平的“正反转”、“Y/Δ”和“指针式万用表的使用”了,对这种上个世纪20年代就开始使用的落后技术、初级电工都能掌握的基本技能,一个高职大学生还要花钱考证,即使拿到“特优证”,又能说明什么?应该多开展诸如“单片机”、“PLC”、“变频调速”、“现代智能网络测控”、“电机综合控制”等新技术知识的职业技能培训,才有实用价值。
(七)高职院校的专业教材编写应该是工学结合、学用一致、理论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加强创新性、实用性和实践性的知识和技能,决不是所谓的“够有”的“肤浅化”和“概论化”;未来的“蓝领”人才也需要掌握高深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具备高技能。“肤浅”的和“概论性”的教材培养不出高素质高技能的“蓝领”人才!
(八)要办好“机电一体化”新专业,必须多方面多渠道的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不拘一格选人才;并能真正做到政策、感情、事业、环境、条件等留住人才;这里不仅是要用政策吸引外来人才,更要能留住现有人才,机电专业的能人目前是太缺乏了。
电气和自动化的区别范文3
关键词:变压器 放电故障
1 放电故障对变压器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变压器的绝缘性会受到放电故障的破坏,放电故障破坏变压器的绝缘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绝缘受到放电质点的直接轰击,使局部绝缘面积逐步扩大,最终击穿绝缘;另一方面变压器在放电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臭氧、氧化氮等气体,这些气体会腐蚀绝缘材质,导致介质损耗不断增大,最后出现热击穿。
1.1 下列情况下,会造成变压器内部出现局部放电。①绕组中部油-纸屏障中油道击穿。②绕组端部油通道击穿。③紧靠着绝缘导线和电工纸的油间隙击穿。④线圈间纵绝缘油通道击穿。⑤绝缘纸围屏等的树枝放电。⑥其他固体绝缘的爬电。⑦金属异物渗入绝缘中放电。
1.2 放电故障的主要形式是绝缘材料电老化。①变压器的局部放电会破坏绝缘材料中的化学键。②在热效应的作用下,加速了绝缘的化学反应,使得介质的电导和损耗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绝缘的老化过程加快。③在水的作用下,放电时产生的臭氧、氮氧化物会生成硝酸、亚硝酸,并与绝缘材料发生化学反应,在一定程度上腐蚀了绝缘体,最终恶化了绝缘能力。④放电时产生的高能辐射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绝缘材料变得脆化。⑤绝缘体在放电产生的高压气体的作用下出现开裂。
1.3 液体浸渍绝缘的电老化。在固体或油内的小气泡中容易出现局部的放电。然而,在放电过程产生的热量使油分解,进而产生气体,产生的气体又被油吸收一部分,如果放电时产生的气体比较剧烈,在一定程度上会促使放电。在固体绝缘体上因沉积了放电生成的X-蜡,抑制了散热,使得放电增强,引发过热现象,最终影响其绝缘性能。
2 放电故障的类型与特征
2.1 变压器进行局部的放电情况。①新变压器投运前进行局部放电试验,检查变压器出厂后,在运输、安装过程中是否发生绝缘损伤。②通过局部放电试验对大修或改造后的变压器进行测试,确认修理后的绝缘情况。③在运行中对疑似绝缘故障的变压器进行定性检查。
2.2 局部放电故障。绝缘体的内部出现气隙、油膜,以及在导体的边沿部位,在电压的作用下容易形成贯穿性的放电,即为局部放电故障。局部放电出现在变压器的内部,并且在开始时放电能量比较低。情况相对比较复杂,分类标准不同,其放电故障的类别也存在差异。根据绝缘介质进行划分为:气泡局部放电和油中局部放电;按照绝缘部位可分为:固体绝缘中空穴、电极尖端、油角间隙等处的局部放电。
2.2.1 局部放电的成因。①在交流电压的作用下,因气体介电常数比较小,并且气体的耐压强度远远低于油和纸绝缘材料,油中的气泡或者固态的绝缘材料内部的空穴或空腔,要承受较高的场强,在气隙中出现放电现象。②外界环境引发局部放电。例如油中出现气泡、杂质和水等,或者外界温度下降导致油中析出气泡,造成放电。③绝缘体本身质量存有缺陷。例如因处理不到位,在绝缘体上出现尖角、毛刺、漆瘤等,在较大电场强度的作用下,引发放电。④金属零部件之间或者导体之间,因接触不良,导致局部不断发展,进而形成恶性循环式的放电,最终击穿,甚至损坏设备。
2.2.2 放电气体的特征。放电时因放电产生的能量不同,因此放电产生的气体也不同。例如放电能量密度小于10-9C时,氢气和甲烷构成放电气体,其中氢气约占80%-90%;当放电能量密度介于10-8-10-7C之间时,放电气体中出现乙炔,其比例不到2%,同时氢气含量有所下降,这是局部放电与其他放电的区别所在。
2.2.3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变压器诊断故障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影响变压器绝缘材料故障的主要因素是局部放电,局部放电是造成事故的根本原因。为了确保变压器安全平稳地运行,需要对放电故障进行检查,通常采用电测法、超声测法以及化学测法对局部放电进行测量。
2.3 火花放电故障。对于火花放电现象的出现,只有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发生,即变压器放电能量密度超出10-6C。
2.3.1 悬浮电位造成火花放电。在运输途中,高压电力系统内部的金属部件受损或结构不合理,因接触不良致使系统运行时而断开,根据自身的阻抗特点,设置在高、低压电极之间的金属部件进行分压,在金属元件上出现的对地电位构成悬浮电位。存在悬浮电位的物体四大的场强通常会烧坏其附近的固体介质,使其逐渐炭化。绝缘油在悬浮电位作用下会不断分解出大量特征气体,致使其色谱分析结果超出技术标准。通常在调压绕组等电位较高的金属部件上出现变压器悬浮放电现象,套管均压球和无载分接开关拔叉等电位悬浮,以及当有载分接开关极性转换过程中的短暂电位悬浮。硅钢片磁屏蔽和各种紧固用金属螺栓等金属部件处于地电位,放电现象容易发生在接地装置松脱后的悬浮电位上。另外,在构成悬浮电位火花放电现象中,变压器高压套管端部接触不良也是重要的根源。
2.3.2 油中杂质造成火花放电。除悬浮电位的因素,油中存在杂质也有可能使变压器出现火花放电的问题。水、纤维质是构成杂质的两个要素。在介电系数上,水的介电常数ε相当于变压器的40倍。油中杂质受电场的影响逐渐极化,而后被吸附到最强的电极周围,与电力线方向同向排列。杂质“小桥”在电极周围已形成,如果两极的间距大且杂质少,两极间仅能形成图1所示的“小桥”。就导电率与介电常数来分析,两极之间形成的“小桥”均比变压器油大。基于电磁场原理分析得知,油中的电场会受“小桥”的影响而发生畸变。油中纤维介电常数较大而使其场强逐渐增大,从这部分油中开始发生和发展放电,在强大电场的影响下,油质逐渐变得游离并分解出气体,这种游离状态会因气体生成量的增加而变得更为明显,进而持续发展,最终导致气体通道中出现火花放电现象。由此可见,低电压环境下也有可能产生火花放电现象。如果两电极的距离合理单是杂质比较多,那么“小桥”可能联通两电极(参见图2)。由于“小桥”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因此会导致大电流通过“小桥”使其快速发热,“小桥”内所含的水及其周围的油在高热环境下沸腾汽化,形成一架“气泡桥”(即气泡通道),最终导致结构出现火花放电现象。一般“小桥”的电导性较小,若纤维干燥不受潮,就不会过度扰动油的火花放电电压;若纤维受潮,影响就比较大。因此,“小桥”的加热过程直接关系到杂质能否引起变压器油发生火花放电。在电压冲击的作用下(或者电场不均匀),杂质难以形成“小桥”,其作用仅限于畸变电场,在一定程度上外加电压会影响其活化放电的过程。
2.3.3 火花放电的影响。通常情况下,火花放电现象主要是导致油色谱分析出现异常、增加局部放电量、轻瓦斯动作等现象,而短时间内绝缘不易被击穿。因此火花放电现象很容易被发现,而且后续处理较为简单,电力人员应该多关注其发展程度。
2.4 电弧放电故障。对于电弧放电来说,其放电能量是比较高的,绕组匝层间绝缘被击穿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另外,在电弧放电中还涉及引线断裂、对地闪络、分接开关飞弧等故障。
2.4.1 电弧放电的影响。在变压器电弧放电故障中,电弧放电能量密度比较大,放电气体产生地比较急剧,常以电子崩的形式对电介质进行冲击,进而造成绝缘纸穿孔,引发绝缘纸烧焦或炭化;电弧放电对金属材料的影响是:高温造成金属材料变形或熔化,严重损伤变压器,甚至引发爆炸等。通常情况下,电弧放电难以预测,而且发生电弧放电没有任何明显的征兆,电弧放电的发生具有突然性。
2.4.2 电弧放电的气体特征。变压器受到电弧放电的影响后,H2和C2H2等气体在气体继电器中高达几千uL/L,导致变压器油发生炭化。C2H2、H2、C2H6以及CH4等气体是油征气体的主要成分。当电弧放电造成变压器故障损伤固体绝缘材料时,CO和CO2等气体也会出现在特征气体中。通过对变压器放电故障进行研究分析可知,变压器的三种放电形式之间存在着区别与联系:放电能级以及产生的放电气体不同这是他们的区别;而局部放电通常发生在另外两种放电的前面,是他们的前兆,而后者又是前者的延续。当放电造成变压器内部出现故障时,且多数故障通常是多种类型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变压器故障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状态。因此,排除变压器的故障时,要进行综合分析,区别对待。
参考文献:
[1]曾海燕,李卫国,谈顺涛.变压器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系统设计和干扰抑制[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4(01).
电气和自动化的区别范文4
关键词:液压提升机;机电液;控制策略
传统情况下的液压提升机采用手动开环方式进行控制,导致其工作过程中出现非常严重的问题,如上坡启动负载瞬时下滑引起的重大安全隐患、二级制动特性差引起的较大振动噪声、自动化程度不高决定的低运行效率与低平层精度、乘坐舒适性欠佳等。为此,本文以矿井液压提升机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先进的控制策略,实现其控制质量的提升。
1 液压提升机电液集成系统具体方案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液集成控制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可以将其划分成不同的类型,如按照其使用控制阀类型的不同,可以将其分成电液伺服控制、电液比例控制以及电液数字控制。其中采用伺服控制技术的提升机具有控制精度高以及反应速度快的特点,常用于开环控制系统的控制中;电液比例控制则常用于开环控制系统。数字控制技术是近些年来兴起的控制技术,虽然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但是其控制系统比较复杂,控制成本较高。对于矿井提升机来说,其能够投入的成本数量有限,所以综合对比三种不同类型的控制方式,本文选择电液伺服控制技术作为矿井提升机控制的主要技术。
电液伺服控制技术采用电气和液压两个模块共同完成对提升机运输的控制,为了提高其控制精度,采用了闭环控制方式。按照伺服控制对象的不同,又可以将其分成速度控制、位置控制以及压力控制三个部分。对于矿井提升机来说,其控制的重点是运输速度,所以设计过程中将速度作为其控制的重点。
2 液压提升机电液集成系统硬件
提升机的运动是在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的共同控制下完成的,其中硬件部分包括了主机、过程通道、接口装置、外部设备与执行机构等,它们协同完成提升机运行过程中数据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和变换等等。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控制需要,对计算机主板上的扩展槽M行开发。
提升机控制系统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检测其运行速度,然后将检测到的模拟信号转换成计算机能够识别的数字信号,并且将其存储到控制系统的RAM中。同时,还要完成控制程序以及给定指令信号的对比,实现对控制程序的调整,确保控制精度。经过调整后的指令信号再经过A/D转换、信号放大以及处理等操作,实现对提升机运行速度的调节和控制。
3 液压提升机电液集成系统软件
软件部分是液压提升机运行的主要程序,按照其软件中程序的不同,可以将其分成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从而实现对硬件设备的驱动和操作。其中系统软件能够为控制系统的应用、维护以及管理提供便利;应用软件则是指具有特定控制功能的部分,对于液压提升机来说包括了数据采集及处理程序、控制程序、故障报鳌处理程序、数据处理程序、各种辅助程序等。
对于矿井液压提升机来说,控制程序是其软件部分设计的重点,在选择过程中应该根据工程机械的特点,选择常用的PID控制方法、模糊控制方法以及神经网络控制方法等实现对其运行过程中速度的精确控制。
4 液压提升机电液速度伺服控制系统方块图
图1给出了提升机伺服控制系统的方块图,由于提升机运行过程中作用在液压缸活塞上的力较小,基本上可以忽略。通过对该图的分析,可以知道它跟经典的变量泵控制系统相比增加了转速传感器,它能够实现对液压马达转动速度的实时采集,并且将采集到的信号跟指令信号进行差值运算,反馈到伺服机构的输入端,降低液压泵输入和输出流量的误差。
这类系统的位移检测器多采用电位器或差动变压器,液压泵一般为轴向柱塞泵,变量伺服机构的液压缸、伺服阀和位移检测器组成一体,然后安装在液压泵上。矿井用提升机中使用的液压马达属于定量马达,其变量伺服部分产生的惯性量较小,导致液压缸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谐振比较高,所以采用积分公式进行处理。对于提升机来说,其动态特性的优劣受变量泵一定量马达特性的影响较大。
从图中还可以看出,本次电液控制系统中引入了变量缸位移的局部反馈,实现了对原有变量缸中积分的抵消,导致其采集到的积分信号非常弱,为此必须要对其进行放大处理,即增加比例积分放大器。这样采集到的积分信号就会串联在一起,并且实现对原有信号的校正,得到一个简单的I型控制系统。与原有系统相比,其控制精度得到了有效的提升,静态误差趋近于0。本次设计过程中采用了积分放大器,并且在后续环节中还增加了其信号的分析和校正。
5 液压提升机电液速度伺服系统模糊控制
5.1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
其中模糊控制器为核心元件,其利用计算机程序实现控制方式的。计算机程序中应用的模糊算法首先选取中断采样数据,并将该数据作为精确值与给定值进行对比计算,得出的误差信号就是模糊控制需要的输入量。同时模糊数据的过程就是针对误差的精确量操作的。用模糊语言来表示误差的模糊量,较多的模糊语言组成一个模糊子集。这些模糊子集和模糊规则在通过推理的合成规则进行模糊决策,得到模糊控制量,有的执行机构利用模糊控制量再次反模糊化得到精确控制量达到精确控制效果。
5.2 模糊控制器的组成
模糊控制器是模糊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也是区别于一般的计算机系统的主要特点。模糊控制系统的性能不仅与自身结构有关,还与系统采用的模糊规则、合成推理算法等均有关,不同的模糊控制系统还应用了不同的模糊决策。模糊控制器包括模糊化接口、模糊推理机和解模糊接口。其中模糊推理机中包含着数据库和规则库。
6 结束语
本文应用的提升机控制系统参考电液速度伺服控制,使其控制效果响应特性良好,并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能,在参数变化时和非线性变化时能够得出对应值,对随机干扰进行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电气和自动化的区别范文5
关键词:建筑工程;暖通方式;暖通设计
我国现阶段的科学技术水平正在逐步提高,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多的进步。而随着科学的进步与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目前居民在住房方面的要求呈现一种越来越高的趋势,对于建筑工程中的暖通设备也一定要跟上城市发展的水平,满足人们最基本的住房要求,不能脱节。然而,科技的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比如说突显出的能源的消耗以及环境的污染这类问题。据统计,国家总能耗中,建筑工程的能耗在所占比重在不断的上升。我国的建筑工程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同时我们必须要注意环保问题,尽量减少建筑工程中消耗的能耗。而在建筑总消耗能耗中,暖通设备所消耗的能源占据着非常大的比重。由此,对暖通的设计方案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达到节约能耗的目的。
1 我国分散式采暖的主要方式
(1)热水器供暖的采暖方式,通常分为燃气热水器和电热热水器两种不同的方式,可以同时给家庭供应供水和采暖。但是因为消耗的能量相对较大,所以这种采暖方式的用户相对较少,一般只在中高层家庭被使用。
(2)电暖气的采暖方式,常见的电暖气设备包括有电暖风机、辐射采暖板、石英电热管、油汀对流器等等,主要的使用目的是给房屋内的局部区域供暖。一般电暖气都有分档电路的保护控制装置,而这种采暖方式的加热功率也比较大。
(3)冷暖房间空调器的采暖方式,包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电热型另一种是热泵型。在设计原理上,热泵型的空调器和冷风空调器差不多,区别就是在制冷系统中热泵型空调器加入了四通换向阀门和单向阀门等一些辅助的零件。而电热型的空调器的使用是有限制的,压缩机在寒冷的冬天不运行,空调器将风机打开,把电加热后的空气输送进屋里,以此来达到采暖的目的,但是它的特点与上两种方式相同,耗费电量依旧比较大,致使它的应用也比较少。
2 设计方案的优化
2.1 设计方案的安全性对比
设计师在设计方案时,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暖通设备系统的安全性。其中在建筑安全要求中也包括了暖通设备系统的安全,防火、防爆、人员及重要设备、暖通设备运行等几个方面的安全。特别是在一些较为特殊场所的暖通系统设计上,安全性是最先进行考虑的问题,比如煤矿和库房、弹药厂房等通风空调系统,设计师应依据有关防火设计的规范来考虑防火安问题,严格取用相应的防爆技术方案来保证建筑安全第一。设备安全运行上主要是注意寒冷地区空调系统冬季的防冻、制冷系统的安全保护、风机联锁与电加热保护等方面。
2.2 设计方案可操作性及可调节性对比
在对暖通设备系统的容量进行设计时,设计师通常是按照全年最不利的气象条件所设计的,因此设备系统在理论上要有高级的调节性能,有较强的能力来适应四季的气候变化情况。部分变频空调设备一次性投资付出比较高,因此在日常运行能耗和一次性投资比较方面,应当被给予充分的考虑。而在比较经济方案进行时,要对日常节能进行综合的考虑。一些建筑工程对空调需求具有时间性,比如一些写字楼及区,在设计时设计师需要着重考虑这种模式下的设备调节性。设计方案的管理操作方便性同样也是设计师应该特别关注的比较问题,它涉及用户日后的使用方便问题。人性化、智能化的空调设备不断推陈出新的同时,节约了劳动力,方便了人们的日常使用,然而,对于这种设备的选择往往会使一次性投资费用明显提高,与此同时对于操作和管理方面,技术含量也有所提高了。因此在设计的时候,设计师需要依照项目的详细情况,制定科学的方案。在需要时常调节控制的设备较多和大型空调系统的工程中,考虑到减少人员的工作量和简化操作过程,应该取用自动控制的设计方案,但需要注意的是自动化设备的经济性。
2.3 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及可靠性对比
在资源匮乏的背景下,资源利用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该对各种因素进行综合的考虑,尽量使资源利用最大化。在对设计方案进行选择的时候,需要依照针对相关问题的法规。设计的方案应需要满足各种变化,并符合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例如在一些地下水丰富的地理地段,主要采用水源热泵的方案,这是根据当地的基本情况确定的。当地冬季设备的负荷量由当期的气候特征和地质和地下水资源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在某些程度上,发生不平衡效应的时候,需要对设计进行科学的判断和选择。暖通的设计方案需要考虑的因素要非常多,比如气候的条件和现象,在全年的气温状况的科学分析和考虑上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建设的情况相对是比较特殊的,无法取用一定的标准,那么在参数的设计方面,要尽量保证其可行性和真实性。
2.4 设计方案的经济性对比
在方案选择中,经济性和可靠性是重要的要求,特别是在暖通设备方案中,合乎经济性才可以保证工作能够正常进行。很多工作最终的目的往往是做好节能节约。然而,就经济性而言,要保持一些基本性能,尤其是在工程的质量方面,使用的情况和档次以及设计的要求等都有必要做好把握,只有依照合适的标准才能完成好合适的项目。一次投资是所有的项目都在争取的,这也是工程建筑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将这个综合的参数做好,参数才能在方案设计中被选中,而所有的设计师在设计方面的时候,就必须要能够保证投资额度的低廉和准确。由此,比较经济性,对于电供暖等一些因素,我们需要认真对待每个细节,所要考虑的角度不断增加,对于设计人员的要求随之逐渐的提高,认真分析参数数据,理清各种费用问题,才能使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极大程度的提高,在对经济性因素考虑的同时,也应注重电气设备的质量问题。
2.5 设计方案环保性对比
环境的不断恶化,使更多人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对于政府部门更是采取了对一些建设活动进行环保评估的措施,建设各方对建筑设计的环境污染问题极大的重视。对于北方地区来说,燃煤锅炉的排烟是城市大气的一大主要污染源,这给设计师又带来了新的课题。设计方案的选择应该具有前瞻性,对未来长时间的环保问题进行充分的考虑,尽量避免建成不久的建筑物就进行改造的情况。在空调设备选型方面,尽量选择氟利昂的替代品来作为制冷剂。设计人员深刻意识到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也要注意避免给用户和建设方增加不必要的经济负担,慎重考虑设备运行时的废渣、废水、废气和噪声等污染的治理费用。
3 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型节能、健康、舒适的空调运行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对于暖通设备系统,一方面给人们创造舒适环境,还应该尽量降低能源的消耗,这是暖通设计人员的持续奋斗的目标。因此建筑工程中暖通设备设计的相关人员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积极学习并引进先进的科学理论,优化环境,减少消耗,做到“环境友好”、“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要求,促进节能型和舒适性的暖通设备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宗朴.浅析暖通空调设计安装中存在的问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4):89-92.
电气和自动化的区别范文6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比赛旨在发挥德育课程“职业生涯规划”的主渠道作用,调动校内外多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德育整体合力,以指导学生制订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为抓手,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加强以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成才观、就业观、创业观为主要内涵的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学生以“成功者”的心态看待未来,形成提高自身素质、拼搏向上的动力,珍惜在校生活,努力为职业生涯发展做好铺垫。
引言
不少人都曾经这样问过自己:“人生之路到底该如何去走?”记得一位哲人这样说过:“走好每一步,这就是你的人生。”是啊,人生之路说长也长,因为它是你一生意义的诠释;人生之路说短也短,因为你生活过的每一天都是你的人生。每个人都在设计自己的人生,都在实现自己的梦想。当前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十分的大,特别是我们这种未经世事的大学生!我们如何在以后严峻的就业形式面前做的更好,在以后应聘时从众多的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我们以后到底做些什么?我们以后往哪些方面发展?所以我们有必要提前规划我们的未来,为我们以后的发展做好规划,也就是我们的职业生涯设计!
现在社会是一个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也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提前做好自己的规划会对我们更好的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作为新时代的大专生,就应该对社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现在的就业形式,社会的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对自己的性格能力都应有清醒的认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适应社会,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距离我职校毕业还有两年的时间,之后我将离开这里,开始我的新生活。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的是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这样看来我们这批学习技术的中职学生就业前景一片光明,但是怎么样才能成为一名高技能人才,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成为高技能人才是值得我们这批学生思考的。但现在的我,有必要给自己定个规划。
对于我的职业生涯规划,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进行:
首先是进行自我探索,客观认识自我。构建自己的价值观、现状描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借助于职业兴趣测验和性格特质等测验,发现自己是一个较为外向开朗的人还是内向稳重的人,并对哪些问题较为感兴趣,如经济问题还是管理问题,或擅长哪些技能如分析、对数字敏感、语言表达能力等。也可分析出自己的一些弱点,从而更好的进行职业规划。
第二部分是对职业的认知。即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分析自己的外部机遇和挑战。主要包括了解社会的整体趋势、大学生就业状况;了解行业发展前景、现状以及就业需求;对企业文化、工作职责等分析,做到“人企匹配”和“人岗匹配”等等。
第三部分则是职业的决策与定向,即做出明确的选择。将外部环境和个人特质相联系起来考虑,制定出符合实际,可执行、可实现的职业目标。
第四部分是根据目标规划出相应的职业路径,制定策略和计划实施。包括确定短期和长期目标,长期目标一般是以后职业规划的顶点,或较高点也就是梦想,但要细化至具体工作,如毕业后进入国际知名管理顾问公司从事研究分析、咨询工作。短期目标设立一般是素质能力的提高,或有用证书或考试的通过和获取。
最后则是评估与调整。所谓计划不如变化,如果某一时期不能实现自己的阶段目标,要重新定位自己,及时制作出与主路径相关的备选方案。如在企业中由于环境因素而产生问题时,则要考虑是否换单位,或考虑自己寻找培训机会等等。
第一部分 自我探索
1.客观探究自己
自我认识是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因此我一定会全面、客观、深刻的正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人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将参考来自家庭、同学、师长和其它专家的意见,力争做到对自己真正全面的认识。
(1)个性特点分析。
性格开朗、直爽,善于交际,待人热情、乐于助人。
随和、平易近人、脾气还算好。
勤奋、认真、上进、有责任心:所以追求成功的欲望很强,骨子里是好强的。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想得到,就不怕做不到!
踏实稳重、处事谨慎:所以少了份年轻人的闯劲。但是我更喜欢稳中求胜!做事谨慎小心,注重细节。
(2)兴趣爱好分析。
喜欢看财经类新闻。比较关注国家经济动态。对股市行情感兴趣并有发展意向。
喜欢看《艺术人生》栏目。每次看完都很感动、感叹人生、都会思考很多、很有收获。
喜欢上网听听歌曲、打打游戏、来放松自己。
爱好打排球。这可以训练我的反应能力并能增强我的团队合作精神。
爱好练硬笔书法。坚持每天都练。可以增强我的耐心和恒心。还可以使我心平气和、气定神闲,益处多多。
2.职业生涯规划测评报告
(1)职业兴趣探索。
我把职业价值观从六个方面加以区别,在这六个方面我的平均得分如下图所示:
我的职业兴趣测查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社会型(9.6分)、艺术型(4.0分)、企业型(3.0分)、常规型(2.5分)、研究型(0.3分)、实际型(0.3分)。可以看出我喜欢与人打交道,乐于各种社会往,以人际活动为日常生活的主要导向,成为注意力、能力、精力的主要投入方向。不喜欢孤独,有强烈的归属感,在人际环境中才觉得舒适和活跃。在工作中,很喜欢交际,有强烈的影响欲,同时富于同情心。对人为事物高度敏感;在交往中,对人热情,乐于合作。能自觉挑战上下级关系,善于社会角色定位;喜欢对人际活动进行安排、组织。
因此,我所适宜的工作环境主要是要求人际、社交活动的工作,强调人的互动性,具有发挥个人组织能力的机会和自由度。
(2)职业价值观盘点。
关于我的价值观,我觉得我是一个很中庸的人,或者是说与世无争。既不低调,也不张扬,不尖锐,也不圆滑。我很看重和谐,我追求物质与精神同步的丰富。我希望以后我能生活在一个舒适、安静、充满朝气的小城市。因为我始终认为,这才是生活的本质,而非永无止境的竞争。
我把职业价值观从六个方面加以区别,在这六个方面我的平均得分如下图所示:
排序结果如下:
其中我最突出的职业价值观是赞誉赏识和追求成就,我是外在导向兼顾内在需求的人。总体而言,我是一个“希望成功者”。在从事一项成就任务时,我主要关注于如何获得成功,而不太担心失败以及失败可能带来的其它后果。我通常会积极地寻求挑战,喜欢选择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对于太容易的任务不太有兴趣。生活中新奇的事物常常能够吸引我。在学习上,我通常能够真正投入,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遇到失败也能够吸取教训,不会轻易放弃。我通常对自己的能力非常自信,面对考试也不容易紧张。
我对职业的追求,是能够使自己获得充分的领导力提升机会,并拥有充分的权威,能够对他人的工作提供指导。并且这个职位是富有社会声望的。希望能够看到及时的成果展现,并体验到可能的成就体验。即工作的追求是一种自我实现,而并非外在特质利益的满足。
(3)职业性格探索。
①个性风格。
职业性格小结:
我的类型是主人型——热情主动地帮别人把事情做好!
我很注重与别人的关系。善于给他人实际关怀,待人友好,善解人意并有很强的责任心。我很热情,有活力,乐于合作,并能圆满地完成任务。富有同情心。注重和睦的人际关系。做事很实际,有条理,做事彻底且有一致性。善于在经验和事实之上做出决策,将事情安排妥当。喜欢安全和稳定的环境,支持现存制度,注重并很好地遵守社会约定规范。忠于自己的职责。不喜欢做需要掌握抽象观点或客观分析的工作。
②学习风格。
我的学习风格类型属于行动型,做事以行为为导向,注重实践,踏实、肯干。而对于反省和实际则有着非常低的偏好,不善于对经历过的事情进行反思,不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相联系。结合这样的学习风格,我今后除了在行动上雷厉风行外,还要经常对过去的经历进行反思、弥补,做到扬长补短;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在实践中反思、探索,同时注重将理论成果进行运用、推广。
(4)技能探索报告。
我比较突出的五项技能:
积极倾听:注意听他人的讲话,理解要点,在恰当的时机提问,不在不合适的时候打断对方的讲话。
人际敏感:关注他人的反应,理解他们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反应。
协作:在相互配合时协调自己和他人的行动。
口头表达:通过口头交谈有效地向他人传递信息。
监测:监督/评价自己、他人或者组织的表现,又经过了重新的梳理,希望自己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认真思考和观察自己这些技能的应用,充分发挥自己的强项。
(5)自我分析小结。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测量,我从科学角度对自己作了一系列全方位的分析,可以看出,我比较活泼、外向,积极进取、自信乐观,对未来充满希望。
在兴趣方面:我的兴趣是非常广泛的,但可能不是很专。我喜欢和人打交道,以人际活动为日常生活的主要导向,有强烈的影响欲,同时赋予同情心,善于社会角色定位,组织管理能力很强。
在职业价值观方面:我对于外界的赞誉赏识很重视,同时也相当关注自身追求成就的需求。因此我能够很顺利的把社会的需求、学校或单位的规章制度等外在环境的挑战迅速地内化为自己的动力。在技能方面:我是一个实践能力很强的人,擅长人际交往,能够积极倾听,善于指导和说服别人,具有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学习风格方面:我倾向于以行动为导向,注重实践,但不善于反省。对目标能够不懈追求,持之以恒。
在性格方面:我是一个比较外向的人,有时喜欢凭直觉去做选择,作风果断。对人和新的经历都感兴趣,但会因此而分心;热爱生活,适应性强,情绪饱满,能够随机应变,当机立断。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是很好的交谈者。
总体而言,我的支配、表现、变化等需要较强,是一个“希望成功者”,会积极地寻求挑战,喜欢从事富有刺激、充满挑战的工作,对自己的能力非常自信。
结合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个性、能力以及学习风格,我适合从事的工作包括:公司文秘、社会服务人员、特警、各类经理外交官、大学校长、社会活动家、咨询人员、行政管理人员、教师、记者、指导员、退伍军人服务官员、教育咨询者、资料员等。
第二部分 评估职业机会
参考人才素质测评建议、导师指导与讲解、向家长、朋友多渠道了解、网上资料查询以及平时资料的搜集等途径,我对影响职业选择的相关外部环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1.家庭环境分析
2.学校环境分析
江苏省如东第一职业教育中心校是由江苏省示范性县级电大如东电大、国家级重点职中江苏省如东第一职业高级中学、江苏省示范级教师进修学校如东县教师进修学校及如东县建筑工程学校整合而成的集高等、中等职业教育、成人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及实用技能培训为一体的职业教育中心,是全县唯一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的培训基地。
学校构建了校园局域网视听多媒体教学系统、闭路电视演播监控系统、双向视频会议系统和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建有语音室、多功能电教室以及物理、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数控编程、PLC、钳工、车工、数控、电力拖动、汽车修理、微机、服装、烹饪等30多个实验室、实习车间及装备先进的实训基地两个;拥有藏书数十万册的图书馆和可提供30万种数字图书的“超星数字图书馆”以及可直接进入国家电子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拥有全县最先进的音乐楼和专业画室。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391人,其中专任教师313人,专任教师中有中高级职称的219人,双师型教师68人,在职研究生9人。
学校设有中专部、职高部、技工部、五年制高职部及成教部。开设应用韩语、商务英语、数控技术应用、物流管理、物业管理、汽车驾驶与维修、汽车检测与美容装饰、轮机驾驶、动漫(艺术)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计算机及应用、软件工程、工程造价与监理、建筑工程技术、财务会计与国际贸易、电子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钳工与焊接、宾馆与外事服务、烹饪工艺与管理、旅游与商务日语、学前教育、美术、服装工艺、报关与国际货运、电子商务、棉纺、化学分析与染整技术等职业教育专业及法学、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教育、英语教育、数学教育、工商管理、财会、计算机信息管理、建筑与施工管理等成人教育专业,建立了由近30个专业构成的工贸、服务、管理等三大专业群,形成了“主干突出、特色鲜明、衔接紧密、优势互补”的专业格局,并创建了计算机应用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两个省级示范专业。学校现有全日制学历班138个,成人学历、培训班29个,在校学生(员)7000余人。
3.个人成长
(1)学识、技能方面。
目前上大一,基础知识已经掌握,专业知识正在进一步的学习及巩固中。目前已获得车床初、中级证、数控中级证、电工中级证。
(2)任职情况。
曾担任班长、文艺委员。
4.社会环境分析
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在这方面研究和应用。国务院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该技术列为“863计划”中。在制定“九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时充分考虑了国际上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动向和由此可能带来的影响。许多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及一些大中型企业对这一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不取得了一定成果。
机电类专业在我国高校中属于建立较早的专业之一,也是一个就业强势专业。长期以来,各高校为全国输送了大批毕业生。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尤其是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机电类毕业生的就业也受到了冲击。
现在许多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看好中国市场,将部分制造业进一步向我国转移。目前,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制造业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我国制造业要打造“中国制造”的品牌,要真正成为“世界加工制造中心”,必须要有先进的制造技术与一大批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人才作为支撑。数控技术是集机械、电子、信息和管理等学科于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数控技术的发展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我们作为高职数控的学生应该十分注意自己在专业和其他个方面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5.应对竞争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做好职业规划。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做人。
(3)加强社团活动,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6.职业环境分析
机电一体化已是当今世界机械工业技术和产品发展的主要趋向,也是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我国现有的机械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与当今机械工业的发展极不相称。学机械专业的,对电子、自动控制技术懂得较少;学电子专业的,对机械专业知识掌握得也不多,不能将机械与电子进行有机的结合。在科学技术竞争激烈的21世纪,对我国机械行业40余万家企业而言,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就是保证其生存的“新鲜血液”。
高等学校中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专业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
7.我国电机行业市场分析
(1)前景。
随着生产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人们对家用电器、汽车等消费的不断增加,市场对电机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预计到2010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6.6亿千瓦左右,平均每年将投产发电装机容量3700万千瓦以上,年均增长7.8%左右。而电动机的需求与发电设备的需求呈1∶3.51的正比关系,据此分析,大型、中小型交流电动机产品在国内市场的有效需求会保持稳定增长。
(2)机遇。
电机产品市场需求十分广阔,三峡工程建设的加速开展,国家“西电东送”工程的推进和西部大开发为行业提供了充足的市场空间。由于中小型电动机属于劳动密集型和材料密集型产品,发达国家几年前就不再生产通用型的交流电动机,而转向国外采购或定牌加工,因此为我国中小型电动机的出口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3)优势。
电机行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我国发展电机制造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国家对电机行业的扶持将不断加强;随着国内企业市场意识的逐步增强,行业竞争力将不断加强。
(4)弱势。
电机行业整体制造规模偏小,一些大项目所需产品还依赖进口;微电机行业产品的技术水平普遍不高。
(5)风险。
国内电机行业企业的价格竞争激烈,行业发展还需要不断的整合和提高。国外优秀企业的加速进入,将挤占一定份额的国内市场。
第三部分 职业决策与定向
1.360度评估
通过对自己的审视,询问同学、老师以及家人对我的评价,我做出了360度评估,如下表所示:
2.SWOT分析
3.职业定向
其中,我能做的又是我喜欢做的有:教师、记者、咨询人员、行政管理人员。我喜欢做的又是我适合做的职业有:制图。因此,我的初步职业定位就在这几项上。
根据自我探索及分析,再结合测评建议、资料搜索,我对职业情况进行了解后,我做出了初步的职业决策。
经过对这二十项意向性职业各方面的决策,排除其他方面,从中选出五项我最喜欢的职业进行下面的职业决策加权并排序。
综合以上多角度的职业选择,选择次数较多的有教师、记者、机电健康教育者、主持、机电咨询工作者等,而通过对我最喜欢的几项职业的加权统计,可以看出我比较适合的是人力资源管理、教师的工作。因此,我的职业路线基本定在这几个方向上。
第四部分 职业目标路径设计
1.职业目标
(1)做一名中学物理教师,并在教育领域有所建树;
(2)成为一名新闻出版(机电学)方面的主持人、记者或编辑;
(3)做一名高校物理教师,同时在咨询以及学术建设方面有所成就;
(4)从事企业行政管理,主要放在人力资源方向上。
2.职业路线
职业目标确定后,我的发展路线也就清晰了很多。我的主要的发展路线应该是先走技术路线,再转向管理路线,这看起来似乎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工作压力,但事实并非如此,据了解很多管理层的人员都是在基层技术方面慢慢提升出来的,只有对基层的技术了如指掌,才能为公司、学校的整体规划做出确实可行的方案。而且,没有人愿意一辈子呆在技术层,在别人的统治管理下工作。每一发展阶段都有其各自的职业发展要求。因此,对于每一发展路线我都有一套确实能够执行的生涯策略方案,这些具体的且可行性较强的行动方案会帮助我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实现目标。下图是我的职业生涯总路线图:
3.计划实施安排
计划共分为四条线路,可按照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但这几项中我最倾向于路线C,其次是路线B。在以下各阶段中,我将每条路线的目标及策略都进行了罗列,但还要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再做更改、安排。
(1)探索学习阶段。
①年龄区间。
目前——研究生毕业
②总目标:外语水平达到优秀;语言文字功底练扎实。
③执行策略。
④备选方案。
如果在某一时期不能实现自己的阶段目标,就要重新定位自己,如果是自身条件问题,应当考虑更努力的投身学习中,寻找自己的不足。比如说考研,能否考取是个未知数,但我一定会竭尽全力的,即使最终失败了我也无怨无悔。若考研成功,我会更加发奋努力;若不成功,则抓紧临毕业前的时间,报考公务员。当然,如果考不上,也不泄气,参加工作,在实际经验中也能收获很多,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与潜力。
(2)尝试积累阶段。
①年龄区间。
25岁—30岁
②总目标。
③执行策略。
通过五年的时间积累相关经验,建立自己的事业。
④备选方案。
如果在学校、企业等单位不能实现自己的阶段目标,就要重新定位自己与该单位,如果是自身条件问题,考虑转行或更努力地投身工作中,寻找自己的不足;如果是单位的问题,可考虑转到另一所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单位发展。另外,刚开始工作,可能并不会一切顺利,那就从基层干起,了解内部结构,为将来发展做准备、打基础。
(3)发展成熟阶段。
①年龄区间。
30岁—45岁
②总目标。
③执行策略。
④备选方案。
如果在学校、企业等单位不能实现自己各阶段的目标,就要重新定位自己与该单位的关系,如果是自身条件问题,考虑加入相关培训班学习;如果是单位的问题,可考虑转到另一个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单位或考虑自主创业(机电咨询方向)。如果是自主创业,还必须考虑是否具备自主创业所需的条件,包括:厚实的专业知识,机敏的业务能力,优秀的机电素质和高超的理财能力等等。
(4)回顾总结阶段.
①年龄区间。
46岁—60岁
②总目标。
维持目前现有成就,成为高级机电咨询师。
③执行策略。
④备选方案。
在职业生涯规划总结回顾阶段,将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应更多的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
第五部分 评估与调整
在今天,人们的工作方式不断推陈出新,那么我们就要不断评估自己的资本,以随时调整自己前进的步伐。要取得事业上的成功,重要的是要不断更新知识、提升能力,才能保持自己的职业竞争力,逐步达到自己设定的职业目标。我将通过我设计的评估表来,按内容详细记录每一阶段的发展情况来适实的调整我职业生涯。
1.调整
根据每一阶段的评估结果,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调整我的职业生涯规划,具体如下图所示:
结束语
职业规划是人生进程的一部分,只有制定了良好的规划,才能明确自己走的方向,才能比别人少走弯路。在写这份职业生涯规划之前,对自己的将来到底有什么打算都只是很模糊的一个零散框架,通过规划,我理清了思路,看清了前方的道路,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去努力,哪些与我目标相差较远的,是可以放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