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商管理学生个人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商管理学生个人总结范文1
关键词:实习;工商管理;教学;改革
一、 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目标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高校开展教育活动的总方向,对高等教育的活动结果起规范作用。在教育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1]虽然观点各有片面性,但有一个共性值得肯定和回味,那就是要满足一定的需求。高等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在观念上规范所要培养人才的素质和规格,实质上是要使得培养对象的发展既要满足个人的发展需要,又要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同时,高等教育的目标是高教活动的依据,是一切高教工作的出发点。不仅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材和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受目标的支配,任何的教学改革也必须和高教目标相联系。另外,高等教育目标还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归宿,应成为检验高等教育效果的标准。20世纪30年代美国教育学家泰勒提出教育过程的三要素:目标、活动和评价,即首先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随即设计和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最后根据目标评价体系和方法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只有建立起目标――活动――评价之间的良性循环,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基于对高等教育目标的上述理解,所以,现代高等教育所具有的三大价值功能――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由于能顺应满足人才成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为高等教育活动指明方向、提供依据,也便于在此基础上制定评价标准,进行教育效果评价,所以也应成为高等教育活动应追求的根本目标。工商管理的本科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必然服从于整体目标,表现为应为各行业工商企业培养和输送具有市场意识和一定的战略思维、熟悉经济规律和管理原理的各类管理人才,满足人才在管理观念和技能上的成长要求,发现和解决企业在管理实践上存在的问题,丰富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科学理论。[2]
长期以来,人们对实习环节的认识主要为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生产实践,填补对知识感性认识上的空白,学习进行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等。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的实习,对于弥补学校课堂理论教育的不足,初步实现理论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培养既掌握理论知识又熟悉专业实践环境的高层次人才确实发挥过较大作用,也使得实习环节成为高等教育各专业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在我国市场经济环境日渐成熟,工商企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迅速上升,各类高校纷纷开设该专业或扩大招生量,成人教育、研究生和MBA等其他不同形式和不同层次的工商管理人才成长途径的开辟,并日益形成相当气候,这使传统的工商管理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显现出明显不足,主要表现为学生对经济现象与实际工作的社会性缺乏了解和经验,加之受学科特点影响重思想观念培养、轻操作技能训练,掌握的知识易于停留表面,导致许多毕业生对走入社会心存恐慌,对理论知识的运用找不到切入口,只好在思维上另起炉灶接触社会,熟悉业务知识、学习工作方法,导致理论与实践在脑海中形成断裂,从而产生新的“读书无用论”。
所以,本着教育要满足人才和社会共同发展需要的思想,追求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的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笔者认为在工商管理本科的实习目的中必须强调以下特点:针对性强,个性突出。工商管理学生的实习不仅应有大目标,具体到每一个实习小组和个人应有自己的具体目标,具体目标会因为实习环境的不同和管理工作的复杂多样性和个性化而各有偏重和特色;知识与能力在交流中的双向性。表现为学生在实习期间既要虚心向生产实践学习,又可以尝试提供管理咨询服务;理论性与现实性的紧密结合。对于管理实践中存在困惑、不足,以及企业和管理者面临的机会,工商管理学生应全面地或择其重点地提出建立在理性分析基础上的建议方案;加强控制,前馈、同期与反馈控制并重。体现为做好实习规划、分解落实实习任务和方案;加强指导教师与个性化实习小组与个人的专业指导联系;实习结束之后在校企充分沟通与总结的基础上,指导教师应与学生交流实习成果,总结收获,改进不足。
二、设计工商管理实习的新模式
1.基本设计思路
设计工商管理实习的新模式就是为了解决传统实习方式存在的低效,克服在学校对实习的控制性和学生实习内容针对性两方面之间存在的矛盾,得到好的实习效果。从前述分析中不难发现,高校扩招后工商管理专业在校生大幅增加是引发这一矛盾的导火索,再加上该专业实践工作本身所具有的强烈个性化,这就需要高校的相应管理要遵循权变原则,在管理幅度、管理层次的安排上与个性化的学生实习工作结合起来。
首先,要杜绝为节省管理费用所导致的管理层次虽少,但管理幅度太大的现象。如在一个实习基地大量安排学生。这容易导致学生在单位人浮于事,实习走过场等不良后果。其次,小的管理幅度虽能增强实习指导效果,但在学生数量多、实习分散而个性突出的条件与要求下,师资相对更为有限,再加上管理层次的相应增加,这样的做法难以大力推广。如教师推荐学生。再有,当来自学校的管理缺乏有效控制时,实习效果则取决于学生个人素质和自身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当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资源贫富不均时,实习质量的外部不确定性影响因素陡然增加。
2.具体做法
“校企合作项目实习”是指学校以各种方式建立起和企业(也可以包括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非营利性组织)的联系,双方在对工商管理专业实习工作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形成对学生实习的目的、内容与方式的一致意见,并根据实习单位的管理工作需求和学生能力,设计实习项目,让学生肩负课题任务,利用实习时间与单位提供的条件,以完成课题的形式执行并结束实习任务。“校企合作项目实习”模式在实习基地和教师推荐学生实习这两种方法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不仅将实习的联系上升到了以学校的名义,更强调了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平等和紧密联系关系。
(1)工作步骤。调查学生实习需求,广泛联系实习单位。在这一模式下学生依然可以根据自己的资源和兴趣,以及未来职业定位与发展的设计,选择自行联系实习的方式,而对学校的实习组织有兴趣和自行联系有困难的学生即可以视为是“校企合作项目实习”的需求者。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联系实习单位,如学校和院系的对外交往与合作、教师的社会关系、甚至广告等等。只要这一合作是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一定会有更多的企业产生以高校资源提升管理工作水平的需求,而学生实习所具有的低成本优势会为此带来机会。广泛联系的好处是:有利于对单位和项目进行比较选择,提供更适应学生知识架构的工作锻炼机会;有利于让学生的实习工作环境得以扩大,接受更充分的锻炼;有利于学校和院系社会知名度的提高。与单位共同商定实习方案。由院系出面,与合作单位就实习的目标、内容、形式、时间安排,学生的知识、能力、优势、弱点等与实习单位进行充分交流,由单位在考虑学校的建议后根据自身需要,自拟适合高年级工商管理本科学生利用实习时间完成的工作课题。进行学生分组,确定实习小组的指导教师。将“校企合作项目实习”的需求学生按照每一个合作项目的需求人数进行分组。考虑到个别学生的机会主义行为,笔者暂不提倡完全由学生自选项目,而是建议先由院系统一分组,在分组方案公布后,允许学生在实习开始前自愿相互对换,调整后的结果在指导教师与院系处各自备案。具体实施合作项目。由指导教师将小组学生带往实习单位,学生在单位领受任务后,即在单位的计划和安排下,确定自己的实习工作计划。对于实习工作中的问题,可以向学校与单位的指导教师咨询,指导教师负责校企联系中各种具体问题的协调。课题任务原则上应在学校规定的实习期限内完成。检查、总结与反馈。在实习进程中,院系和指导教师可随时检查实习情况,指导教师与学生、单位保持联系,并定期向院系汇报学生情况与工作进展。实习结束时可建议单位召开座谈会,院系领导和指导教师参加,学生向单位提交工作成果,并汇报工作心得,校企双方畅谈收获。学生全部返校并提交实习文案后,院系再进行专门总结,对任务完成好的学生进行表彰,并就总结的成效与实习单位保持联系和沟通。
(2)主要特点。“校企合作项目实习”具有以下特点:任务明确,实习工作针对性强。无论是单位还是学生,都对在这有限的实习时间里应产生何种效果心中有数,任务计划十分清楚,这能有效杜绝人浮于事的现象,不仅利于单位对学生的管理,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实习效果;工作时间安排较为灵活。实习通常在四年级时进行,而这往往又是一些考研学生的紧张备战阶段,同时全国和各地的双选会也粉墨登场,环境压力让学生难以安静实习。“校企合作项目实习”强调让学生完成特定任务,而不是让学生天天坐班、打考勤,这给学生的实习时间安排带来了较大的弹性,确保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前提下能够兼顾其他;适宜的管理幅度为强有力的教师指导提供保证。项目小组的学生数视任务的艰巨性而定,指导教师人数也便于作相应调整。同时,项目小组的任务特定,小组成员各有分工,避免了人浮于事,从而使管理幅度大的基础不复存在;又可避免因高度个性化实习带来的过于分散局面(管理幅度过小)而愈发突显的师资不足,能有助于有效指导的实现;多向沟通,能更好地促进高等教育功能的实现。单位和学生,实践经验的所有者和基础理论知识的拥有者,在课题任务的安排下,有了交流的基础和共同的语言。院系和指导教师,作为校企合作的联系者,也易于在这一工作过程中,发掘实践工作对理论推广和进步的需求,总结现有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中的成就与不足,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从而更好地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工商管理学生个人总结范文2
一、工商管理教师要树立创新意识
引创新之水进课堂,关键在于工商管理教师要树立创新意识,锐意创新。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应当是工商管理教师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创新要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虚心学习,以科学的态度,不断用新的思路、新的视角来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各学科都要认真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学生的“学”为中心,遵循学习规律,变“教堂”为“学堂”,大力提高课堂效率,防止课内任务向课外延伸,减轻学生负担。每个学科可以根据目标学习的原则,订出具体的工商管理教学计划,让学生主动参与,共同学习。
二、工商管理教师要构建创新情境
工商管理教师要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内化的课堂教学情境,用现代教学理念统摄课堂教学。要求工商管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着力创设以下三种情境:一是营造和谐相长的师生关系。在工商管理教学过程中,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使“导”和“演”完美结合。师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构建共同探索真理的伙伴关系、解惑攻疑的合作关系、指路导行的益友关系。要尊重每位学生,像教育家魏书生一样;把每个学生都看成是一个宏大的世界。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充分挖掘每位学生潜在的智慧,大力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二是设计精巧别致的工商管理教学结构,优化教学环节,在每个环节中都注入创新之水,环环紧扣,环环相接,珠联壁合,浑然一体。三是运用现代高效的工商管理教学手段。根据信息学理论:课堂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个信息的传输、反馈过程。传统的工商管理课堂教学是教师从教材检索信息后,单向灌输给学生;而今,在工商管理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多媒体辅助与传统教学媒体恰当的结合,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媒体之间等的多向互动的立体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刺激,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动脑思索、动口表达、动手操作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协同作战,提高工商管理课堂效率,激活学生的思维,形成“学生带着教材走向老师”的全新的教育局面。
三、工商管理教师要激励创新行动
创新,是一个吐旧纳新的过程,是一个相当艰苦的过程。要循序渐进,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适当的延伸、拓展,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变通性、深刻性。要持之以恒,允许学生失败,帮助他们在跌倒处汲取教训,激励学生百折不挠,誓登高峰。工商管理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创新的火花,及时鼓励,要像珍惜玫瑰上的露珠一样,珍惜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千锤百炼,内化为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内化功能,将着重于研究对工商管理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实施“两个层次”和“两个面向”的学法指导体系。“两个层次”即:一是浅层次目标。让学生懂得一些通用型的学习方法,知道如何预习、如何听课、如何复习等等,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学习问题,提高学习效率。二是高层次目标。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即能根据自己的学习个性和风格,对通用型的学习方法进行选择,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调控。“两个面向”指:面向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面向每一节课,对学习过程(环节)中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点拔。工商管理学习过程包括:定目标,订计划,预习,听课,复习巩固,作业,概括总结,应试,迁移创造,自我评价等。
四、工商管理教师要更新其理念
更新其理念就是要求工商管理教师必须要实现“四个转变”。
一是转变工商管理教师角色,以适应全新的工商管理课程理念要求。工商管理教师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程改革需要新型教师。新型教师不再是“百科全书式学者”、“学富五车式”的知识型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合作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要求全体教师转变角色,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用全新的理念和创新的教育手段,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二是工商管理教师要转变教学观,搭建学生展翅的舞台。创新教育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因此,创新课堂的教学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自身的需要、特长以及独特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进行施教。工商管理教师要彻底改变以往“一刀切”、“整合划一”传统的教学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全力实施创新教育,为学生的现在和将来奠定坚实基础。转变教学观,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转变,首先是工商管理教学思想上的转变;第二是转变传统的工商管理教学过程、观念;第三,是转变传统的工商管理教法观念:变“教”为导,“教”是为“学”服务的。“教”的目的是促进“学”。在平时教学中要在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学”的方法体现。
三是工商管理教师要转变课程观,实现课程与教学创新整合。工商管理课程是学校教育中为所有学生提供的和重建的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和。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只是课程的一部分,是各科教学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的材料。工商管理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把自己束缚在教科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用教科书去教,要体现大课程观,而不是去教教科书,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用创新手段去教每一节课。
工商管理学生个人总结范文3
【关键词】开放教育 ;网上学习 ;团队教学
建立在现代网络教育技术基础上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导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开放的教育系统,这种开放性反映在教学组织上,就必然要求在教学支持服务方面进行创新。其中网上团队式教学组织不仅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开放教育的师资团队建设、教学能力和相互协作的提升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文在对近两年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工商管理中心教研室组织网上课程团队教学与效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网上课程团队教学方法及运用这一重要问题进行初步分析与思考,期望能对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南京电大工商管理中心教研室开展网上团队教学的基本情况
开放教育网上教学已经开展了近十五年,主要内容是围绕教学内容,采用定期实时与非实时结合的方式在课程网页的教学活动专题版教学活动内容、案例分析、专题讨论或课程中重点与难点内容展开互动式讨论,讨论版面主持者为课程管理责任教师,讨论参与者为南京电大各教学点本学期修习该课的学生,各教学点的课程辅导教师则主要对参与学生进行统计,作为形成性考核成绩的一个依据。这种以课程责任教师为主导的网上教学组织活动,虽然目标清晰,责任明确,便于考核,对推动学生网上自主学习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但在长期的实践中暴露出以下问题:(1)对某些修课教学点学生多的公共课或专业基础课网上实时与非实时教学活动,因责任教师精力有限,无暇顾及细看每个参与学生的发帖内容。尤其是部分有学习困难与问题的学生,其针对性需求得不到满足;(2)教学点辅导教师与课程责任教师沟通少,网上教学参与度不高,在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和效果评估等方面往往处于被动应付状态;(3)教学活动内容在主题设计、学习目标和过程控制等方面缺乏系统设计和疑点、难点等问题解决的思考;(4)很多学生对网上教学活动被动应付,尤其是实时教学活动由于缺乏必要的监控、督促和较有深度的互动教学与指导(如个性问题的回复、建议等),所以参与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往往不高。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南京电大工商管理中心教研室从2012年起对开放教育网上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开始尝试用团队式网上教学组织活动来暂代原来的由个人责任教师来组织网上课程教学活动。团队式网上教学组织活动形式和程序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以中心教研室为基础,以重点课程为先导,组织网上课程教学团队。团队教师以本校专业教师为主体,并吸收部分教学点外聘的辅导教师。在教学团队中注重职称、年龄、专业知识结构的有效搭配组合,其中课程责任教师发挥着核心与主导作用。
2.重视网上团队教学的目标与任务的设计。网上团队教学目标与任务设计是做好网上团队教学的前提。开放教育网上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学生与教学资源、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种交流和互动来达到掌握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和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的目的。为此,网上教学团队在设计网上教学活动任务时,特别强调在内容上注意和面授辅导内容与自学内容三者之间形成相互补充、配合的关系。也就是说,网上教学任务的设计主要是需要交流、讨论、切磋、研究和前期准备的一些学习材料。例如管理学基础课程中涉及有关管理职能运用的案例材料,运用管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些管理专题讨论,现实企业管理中的一些热点问题研讨等,这些作为网上教学的任务设计是比较合宜的。近两年来,南京电大工商管理中心教研室网上教学团队在设计网上教学目标与任务时都按上述思路来组织团队教师共同研究与设计,在网上教学团队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
3.做好网上团队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我们认为网上团队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是保证团队教学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为此南京电大工商管理中心教研室在每学期开学第一次教研活动中就专门组织教师对网上课程团队教学活动进行研究,主要内容是:(1)确定本学期要进行的网上团队教学的课程,一般我们选择课程的主要对象是选课学生多、教学点多、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型比较强的课程,例如:管理学基础、现代管理原理、管理方法与艺术、公司概论管理专题等;(2)在确定进行网上团队教学的课程基础上,组成6—8名专业教师(包括教学点辅导教师)的教学团队,并明确由课程责任教师设计网上教学活动内容与任务,制定本学期网上实时或非实时教学的具体实施计划;(3)在网上实时或非实时团队教学活动开始的前两周,课程责任教师主持召开团队教学活动专题准备会,在会上通过讨论来确定网上教学目标内容与任务,明确团队中各个教师的分工与协作关系,主要是配合责任教师对各教学点选课学生参加网上教学的内容与质量进行评估与引导;(4)在网上实时与非实时团队教学活动的前一周,网上教学活动内容(如案例分析材料或专题讨论材料),并要求各教学点教务和辅导教师通知学生进行准备;(5)在规定的网上实时讨论时间段,教学团队全体教师按事先确定的分工同时在网上对各教学点学生的参与学习和讨论内容进行网上实时交流、引导、评估和监控;(6)教学活动结束时,由网上课程教学团队主持教师代表团队及时对网上教学的学生参与情况与发帖内容质量进行总结与评价。同时对案例分析或专题讨论进行必要的述评和分析思路,以供学生参考。
二、开展网上课程团队教学的成效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
教育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都认为兴趣与动机是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和任务的原推力。而兴趣与动机的激发则与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反馈有密切的关系。由于网上课程实时团队教学活动,明显地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同教师从各方面及时对学生参与案例分析和专题讨论的发帖进行评估和反馈,使学生及时感受到被关注。同时实时互动学习、交流、评价的机会增多,尤其是教师的点评和鼓励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了自主学习的动力。从2012—2014年四个学期管理学基础课程网上教学活动的学生参与数的明显上升、发帖质量的提高可间接地看出学生学习动力有明显增强。
2.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网上课程团队教学活动由同一专业相关课程教师共同组织实时或非实时的教学活动。教师的不同专业理论知识、实践与能力背景使得教学团队在共同与学生交流互动中能够从不同角度给予学生多元的引导与评价。这对激发学生思维,系统思考和提高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3.进一步提高学生沟通能力
网上课程团队教学活动有些案例分析和专题讨论的布置要求教学点班级的学生在辅导教师组织下按学习小组为单位来共同完成在线实时分析讨论。这促使学生之间在准备阶段通过网上或邮件、电话、见面等方式进行沟通交流,然后在规定实时在线讨论时段,由学习小组长将本组讨论的内容发帖出来,其他同学可以再补充。另外教师对学生的及时交流进行反馈并提出新的要求也促进了小组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提高。
4.强化了教师相互支持、交流与协作精神
网上课程团队教学在组织方式上是一种围绕课程和教学项目目标而组成的有机式教学组织,无论在准备阶段、网上实时教学实施阶段还是在总结评价阶段,团队教师间都既有分工(主要体现在面对不同教学点),又有协作(主要体现在对一定质量的精华帖的多侧面评价、反馈等方面),彼此间的配合不但使教师体验了相互支持、关注的团队整体归属感,同时也强化了教师间的交流与协作精神。
5.有助于提升网上教学团队的整体素质
由于网上实时或非实时的团队教学活动组织程度高,分工协作性强、参与学生广泛,在某一时间段发帖内容多,因此对教学团队每个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事先对案例材料和专题讨论问题的内容进行阅读、消化,对相关背景知识材料进行准备,而且要及时对学生尤其是发帖质量较高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与引导。这对锻炼和培养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敬业态度和组织协作精神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近两年来,南京电大工商管理中心教研室的教师通过网上团队教学活动,其责任感、协作敬业精神和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
三、对进一步做好网上课程团队教学的几点思考
南京电大工商管理中心教研室网上课程团队教学活动已开展了两年,这期间也在不断地摸索与总结,以期能取得更好的成效,为此我们提出以下三方面的思考与建议:
1.团队教学应围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与实效来开展
从理论上讲,团队教学模式是一种旨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综合素质的学习模式。在传统面授课堂教学中引入团队学习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交流沟通、团队协作和综合素质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而网上课程团队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组织方式是课堂面授团队教学向网上课程教学的一种延伸与拓展。由于网上课程教学除了提供多种视频、课件和文档教学资源外,最能体现互动和合作学习的就是利用在线课程交流平台,组织实时与非实时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因此进行网上课程团队教学的目标应该围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与学习成效来开展。为此在设计团队教学内容和组织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注意:(1)学习内容如案例讨论材料或某一专题问题难度不宜大,并且要与面授教学辅导内容形成有机的补充或替代关系,从而能够吸引学生广泛参与;(2)在教学组织上应鼓励和支持学生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共同参与实时或非实时的讨论,从而激发学生之间互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信心;(3)教师团队成员之间在教学组织上应进行有效的分工协作,共同对参与网上实时或非实时讨论的学生或学习小组进行点评与反馈。对那些能够将课程理论与工作实践相结合来具体分析案例材料或专题的学生发帖要进行全面评述,并对帖子进行精华置顶。这不但对发帖质量较高的学生是一种赏识性支持,同时也为其他参与网上讨论的学生提供了关注、演示和示范效应。这对提高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的效果是很有促进作用的。
2.需要进一步探索网上课程团队教学的方法
目前南京电大工商管理中心教研室组织的课堂网上团队教学主要还是局限于在线实时与非实时的以案例材料和专题讨论型为主的团队教学组织方法。事实上只要能达到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这一目标,还可以摸索尝试各种适宜在网上进行团队教学的方法。例如研究性教学方法:即由课程教学团队进行分工,将课程中要求自学的内容设计成一个个小的课题,由不同教学点的班级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通过团队研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和体验知识并体会到学习和交流的快乐。再如,作业型任务教学方法,即由课程教学团队把要求学生自学的内容设计成新颖、灵活、多变的作业,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和专业兴趣,灵活、深入、全面地掌握专业知识,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网上用实时或非实时方式完成作业。由于是团队共同完成作业,为了保证学生的全体参与,这种方法要求每个小组在线提交作业,同时教师团队分工对每个教学点学习小组以报告形式上交的作业进行批阅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之间也在互相交流和协作,以确定评价标准并推荐可在课程网页上展示的优秀作业。
3.网上课程团队教学方式的评价管理的改革与创新
网上团队教学的评价除了教师对学生个体、对整体教学活动进行评价之外,还包括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进行自评以及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目前,我们的网上课程团队教学主要还是教师对参与实时或非实时教学活动的学生评价。在每个实时教学时段结束后,团队的主持教师也会对各教学点教学的组织管理、参与程度、学生发帖内容与质量进行综合评述,同时也对案例材料分析进行引导,对专题讨论思路进行简要的总结。上述做法在教学实践中也收到了比较好的成效,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尚未开展。从团队学习理论上讲,更强调的是有组织下的学习,重视学习的团体。所以学生个体在这一团体中(如组成的网上学习小组)的作用以及所受到的影响和团队意识等,都是重要的评价指标。因此今后还需要对网上团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内容与方式进行研究和摸索,主要是(1)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情况评价,即参与学习活动的学生各尽其能、学有所得、能力提高的情况;(2)网上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各教学点班级学习小组中的人际交往和分工合作情况进行评价;(3)思维状态,即学生在案例材料或专题发帖中提出问题,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发帖情况评价;(4)情绪状态,即学生在网上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情感的情况;(5)团队教学与学习效果情况,即参与团队教学活动教师之间的相互评价以及教学能力提高情况评价等。
【参考文献】
[1]郭苏华,隋明.职业教育产学结合实践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2](美)杰克.吉多.成功的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张素莲.以课程为基础的团队教学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3,(8).
工商管理学生个人总结范文4
[关键词] 大学精神; 嬗变时期; 多元价值观; 案例教学; 组织;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3- 0084- 03
在高等教育课堂教学革新阶段,大学精神是课堂教学革新的精神支柱,它体现大学课堂教学的角色定位、价值观、学术观点以及引领社会新思想、新思潮的独特精神气质,是大学课堂价值观、文化规范的外在表现形式。大学精神是高尚的、有生命力的,依凭大学精神核心价值观在大学教育长期发展过程中追求学术自由,维护大学尊严,没有被其他社会组织所取代。广大师生集聚在高等教育课堂秉承大学精神的传统,回归大学精神。如今,学校规模迅速扩大,改变了传统师生关系,课堂大学精神嬗变——从20世纪80年代服从分配、90年代自主择业到3G网络时代的多次就业、自主创业价值观的转变,具有文化传承和社会文化多元化的特点,3G网络时代大学课堂价值观和文化规范直接决定着一所大学的成败和学校的前途命运。实际上,大学精神只有真正贯彻到大学课堂中来,才能得到巩固和发展,没有大学精神的大学课堂,就没有一流的大学教育。课堂教学是大学精神和一切大学理念实现的载体。我院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地丽江旅游文化区,根植在丽江社会转型和旅游经济革新的新时代,课堂大学精神必须快速转变。管理学原理课程是我院工商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培养综合管理人才必须全面提高我院管理学原理课堂教学的质量,管理学原理课堂组织是学生个体社会化的重要环节和关键培养步骤,创设情境教学,理性反思教学过程,回归社会实践课堂组织,能够唤醒学生的内在价值观,实现管理学原理课堂组织教学的价值共享和课堂组织教学的人性化的培养目标。在日常管理学原理案例教学课堂中教师不断提倡创新精神的案例思考模式,在案例情景教学中提倡批判精神、社会关怀精神,在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思维环境中培养学生的新思想、新观念。运用生动的案例向每一位学生灌输社会进步和社会规范的准则,有目的、有技术、有方法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对管理学原理理论知识有理想的反思阶段和论证阶段,提升学生的认知判断能力。案例教学中每位学生在案例教学课堂中的任务不同,既需要独立思考,也需要合作完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案例教学课堂进行小组讨论中,学生的学生能力不尽相同,教材提供信息有限,学生利用3G手机查阅相关知识点和创新思维内容,此时是教师组织3G网络资源的最佳时机。本文以管理学原理案例教学组织为落脚点,探析在3G网络时代管理学原理案例教学组织秉承课堂大学精神的嬗变的背景下,实现案例教学课堂组织创新的有效途径,适时适度地提出导向性对策,抛砖引玉,提供相关思路,就教于关注此方面研究的学界同仁。
1 3G网络时代课堂大学精神的嬗变的特点
3G网络时代课堂教学是基于2G时代和WAP浏览器时代的移动技术、无线技术——3G多媒体短信存储功能、3G网络环境下WAP浏览器、3G视频点播、3G在线实时互动体验服务资源基础上的课堂组织模式。管理学原理案例教学组织的价值观发生变化,价值观结构具有多元化的特征,社会主流文化和大学生个性文化呈现散点变化,学生认同开放、公平、竞争,思维活跃,传统大学价值观顺从、保守的意识基本不存在,社会信仰成为学生的主流信仰,76%的学生敢作敢当,有自己的价值追求,与传统大学价值观不同,学生的务实倾向明显。在3G网络时代,管理学原理课堂大学精神处在开放和变迁的时代,大学生价值观的道德观培养,基本道德行为规范培养,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培养仍然是课堂大学精神嬗变的主要方向。从案例教学课堂实践来看,传统的大学文化和社会道德观念仍体现在大学生的基本观念和小组讨论行为中,对于传统大学精神的理想仍然较推崇,在3G网络时代,社会竞争压力较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自主创业的价值意向明显,不再盲目听从他人建议,有自己见解和主张。3G网络背景下,各种文化碰撞,社会群际关系和个人利益受到冲击,价值观倾向于以自我为中心,重商主义的社会观念,刺激了学生的金钱意识,导致了学生思维观的混乱,形而上学的思维观占大多数,享乐主义、开放的生活观念在学生价值观体系建立,对学生的价值取向造成直接的影响。课堂大学精神成为“象牙塔”精神,学生不认同大学精神,认为那是无法实现的理想,课堂大学精神嬗变期,大学精神缺失。
2 创新的有效途径
3G网络管理学原理案例教学组织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核心,突出道德培养和职业技能训练,融入3G网络资源教、学、做等环节,强调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法的运用,构建能力、知识、素质三位一体的课堂教学组织模式。根据大学生求新求变的学习特点,在3G网络环境下创新课堂组织模式,贴近课堂大学生嬗变的特点,正确树立管理学原理案例教学的价值观,唤醒学生的内在价值观,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参与案例课堂教学,整合、优化学生个性优势,增强学生道德观念、协作意识、社会意识,缩短学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向理想社会人转变。学生在课堂中的个性发展,观念改变可以塑造具有组织领导力和意见领导力的青年学生,从课堂大学生精神嬗变的特征来看,有利于塑造有创新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的创新型人才。
2.1 创设互动教学空间
传统的案例教学空间是“是非教育”,判断原理、案例、人际关系都是“是非判断”,二元性判断是形而上学的,在3G网络的管理学原理案例教学组织中,培养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打破传统大学精神二元价值观,综合运用3G网络资源进行多元观念的教学,课前、课中、课后3G网络资源的整合、优化,在案例教学环节进行原理、行为的学习,通过3G多媒体存储、WAP浏览器信息资源分享、在线实时交流等形式,进行行动和思维的相互转化,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社会思维的互动,唤醒了学生的内在价值观和学生的内在精神世界。互动空间包括3个方面:核心价值观(课堂大学精神嬗变特征)、学生内在价值观、社会价值观。其空间转化过程如图1所示。
案例教学组织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人性,对案例发生的社会价值观深入探析,理性、乐观地参与案例小组讨论。第一,通过3G网络环境的多媒体视频、音频,训练学生听、说、动手制作案例的能力,且训练学生组织讨论信息,参与微博、网络论坛观点讨论的能力,最终培养学生课前与课中不同的认知能力。第二,在案例总结时,教师通过课前预设的价值观培育目标引导学生结合课堂大学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学生自身内在价值观,理性思考社会价值观对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影响,形成具有社会道德规范、社会责任感的理性思维观的价值观体系。
2.2 理性反思教学冲突
参与案例教学组织的师生、3G网络环境的社会各界人士拥有不同的社会背景、认知层次、地域与文化特征,在思维观和价值观方面各有不同,深刻的思维假定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容易产生冲突,教师提前预设出现冲突最多的案例知识点、观念,提前冷静审视,然后在案例教学中正确倾听学生的观点和引用3G网络环境下的观点,在冲突中创新、嬗变大学精神,树立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人文关怀精神,超越教师之前设定的教学培养目标,无限发挥学生团体和社会团体的社群关系,开放、自由地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案例教学的互动空间中获得案例教学的真理,获得课堂大学精神的精髓——思想自由,锐意进取。理性反思教学冲突路径如图2所示。
案例教学组织中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社会主体价值观、社会道德规范产生冲突,通过教师预设的价值观引导小组讨论,通过学生小组制作3G网络资料:图片、文本、音频、视频整合为小组观点进而通过3G网络背景下的微博、班级空间讨论、班级课程论坛等进行多元观点互动,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校园文化的互动、与社会网络观点进行碰撞,在案例总结课程中,通过课堂引导,学生价值观得到内化,学生的多元评价、多元观念产生,形成符合大学精神嬗变的创新精神和社会群际关系。
2.3 回归课堂实践
3G网络资源不是管理学原理案例教学组织的核心,案例教学组织的核心是师生教学的创新本质和教学环节的人性化。第一,以学生为案例教学的中心,通过3G网络移动教育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组织中树立教师的权威。第二,在3G网络资源的在线实时互动体验式教学中,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进行听和说的实体式教学,把案例教学传授的知识作为客观存在的真理追求。第三,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求知教学活动,提升师生的思想境界,创设3G网络管理学原理案例教学的有效沟通环境,使大学教育充满灵性和活力,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实现大学精神嬗变时期的教育目标。回归课堂实践路径如图3所示。
单纯的求知路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案例课堂教学与移动教育方式3G网络资源的结合,教师通过预设教学情景空间进行大学精神嬗变的案例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从单一的传递知识转变为学生求知的多元化教学方式,在学生形成的唯物辩证法思维观基础上,创造教学品质,解放师生思维观、追求教学真理,贴近学生生活的空间。
综上所述,3G网络环境是管理学原理案例教学组织双向互动的空间,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预设案例教学空间,通过综合运用3G网络资源形成优化、有效的师生互动空间,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校园文化之间、学生与社会外界之间互动教学,唤醒学生的内在价值观,以学生个性为根本,实现理性人培育的完整教学过程。这是课堂大学精神嬗变的创新探索和价值共享阶段,学生的创新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得到培育。
3 导向性对策
3.1 以案例教学培养课堂大学精神
首先,在案例教学组织中分阶段进行创新探索,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社会道德规范。其次,在案例教学组织体系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讨论,实现个人理想、群体理想和预设价值观的设计方案,进行课堂查找文献、分析讨论及获得案例讨论结论的导向性模式。接着,通过案例教学平凡的点点滴滴,潜移默化地内化学生的价值观,根植预设的大学精神。再次, 在案例教学组织中引导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和科学精神。教师课前预设案例教学环境,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给大学生提供表达自己想法的条件,在创新的实践过程中,通过3G网络资源整合、优化图书馆资源和书本资源。最后,通过教师引导反复探讨,塑造学生的批判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关怀精神。
3.2 综合运用3G网络资源
3G网络的管理学原理案例教学组织以课堂大学精神为价值观,在综合运用3G网络资源的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的大学精神,彻底改变不适应课堂大学精神嬗变的课堂教学组织的特征,在管理学原理案例教学中运用3G网络资源和互动教学模式组织课堂教学,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根植追求创新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的价值观理念,唤醒大学生内在价值观,培育当代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创业型人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秉承大学精神的精髓,在日常案例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自主创新、主动与社会各界有效沟通,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世界的能力,以自主创新为荣,追求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成为社会最优秀的人才。
综上所述,当代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需要有创新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随着社会的转型、科技的进步,大学精神是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在日常大学课程中要树立大学精神。在本文所探析的课堂大学精神的嬗变时期,3G网络背景下的管理学原理案例教学组织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点滴积累,潜移默化地通过案例教学各环节的互动教学空间培育学生的唯物辩证法的思维观,树立有社会道德规范、社会文化、社会责任感的多元价值观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1] [作者不详]3G网络的特点[J]. 新华文摘,2010(16).
[2] 钟志贤. 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促进学习者发展[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62-163.
[3] 李克东.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0-14.
[4] 徐华春. 中国青年人生价值观初探[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35.
工商管理学生个人总结范文5
【关键词】酒店;IPA模型;实习生;满意度
一、引言
通常把按照学校教学安排, 参与到酒店实际工作中学生称作酒店“实习生”。他们一般是中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校学生,被安排到酒店中进行期限不等的专业实习,根据学校教学目标需要而接受酒店提供相应指导,并获得一定劳动报酬。由于来自高校实习生受过旅游及酒店方面系统理论学习,综合素质普遍较高,因此倍受各高星级饭店青睐。但实习质量是否达到院校或者个人的期望,对安排酒店的实习工作满意度如何,值得人们思考。
鉴于实习生已成为酒店工作人员重要组成部分, 一些饭店招聘实习生比例占总员工数近1/4。但实习生又是一个特殊群体,具有双重身份,作为学生,酒店实习是完成学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酒店实习生,酒店对其要求和标准与正式员工基本相同。因此,对于实习的整个过程,实习满意度认知不仅受院系领导重视程度、专业要求、个人兴趣等心理因素影响, 还受实习酒店实习岗位、实习部门、人际关系和工资福利待遇等内外环境影响。这些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从各方面作用于实习生, 推动或阻碍实习生对实习满意度认知。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采用“重要性—表现程度分析”(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以下简称IPA)模型对实习生满意度进行研究。影响因素包括实习酒店、院校和实习生自身三方面内容,参考王兴琼、周全霞研究成果,结合访谈内容设计评价指标。
(二)问卷调查
问卷设计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生相关背景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实习工资等;第二部分是实习生对各项评价指标重要性评价,各项评价指标重要性评价有“非常重要”、“很重要”、“一般重要”、“不重要”、“很不重要”,分值依次为5分、4分、3分、2分、1分;第三部分是实习生对评价指标表现程度评价,对表现程度评价有“非常满意”、“很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分值依次为5分、4分、3分、2分、1分。
对泰丽国际酒店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70份,扣除无效问卷6份,有效回收率为92%,总计有效问卷64份。根据总结出17项实习生对酒店实习工作感知因子,对项目因子重要性和表现程度进行了分析,使用SPSS17.0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处理,测度实习生对泰丽国际酒店的感知(见表1)。
三、数据分析与结果
(一)受访者基本资料
调查样本中,女性占57.8%,男性占42.2%;年龄在17-24岁之间,19-22岁占78.1%;教育程度上本科生占32.8%,专科生占67.2%;实习岗位主要是餐饮部(59.4%)、客房部(31.3%)和其它部门(9.3%);由于岗位不同,实习工资一般位于800-1200元间。
(二)重要性和表现程度分析
对调研结果进行统计发现,对实习满意度各影响因素重要性打分均值为4.21,表现程度均值为3.34,两者相差比较大,说明实习生对实习满意度不是特别认可。包富华认为对实习的不满意导致产生消极心理,是造成酒店行业旅游人才隐形流失的主要原因。以各测量指标重要性均值和表现程度均值为坐标原点,其中横轴表示实习生对各指标表现程度得分情况,纵轴表示各项目重要性得分情况,将17个测量特征项放在四个象限对应位置,绘制出项目因子在四个象限分布(图1)。
具体来看,实习生认为酒店实习中比较重要的前三个因素是充分发挥能力,学到新知识,薪酬制度合理、公平;最不重要的三个因素是上级听取下属意见,企业工作环境,上级做事有能力;而在表现程度中,得分最高的前三项是对实习工作的兴趣,提供学习与培训机会,领导关心重视;最低的后三项分别是和同事工作配合默契,上级听取下属意见,提供晋升机会。
(三)泰丽国际酒店实习满意度IPA分析
第一象限为高重要性和高表现程度特征项分布区域,属于优势区,应继续保持。此区域包括对实习工作岗位感兴趣,实习岗位工作有成就感,实习岗位工作能充分发挥能力,提供的培训可以有效地提高实习生能力和酒店中人际关系和谐。这些特征项表示实习生对实习工作的期望比较高,入职前普遍充满兴趣,期望从实习工作中获得成就和发挥自己的能力。
第二象限为高重要性和低表现程度特征项分布区域,属于劣势区,需重点改善。此区域包括薪酬分配制度合理、公平,工作时间安排合理,在实习工作岗位上能够学到新的知识。本象限的结果表明,实习生对于实习工作的薪金待遇与期望存在较大差异,酒店支付给实习生工资往往低于正式员工,同工不同酬现象是不满意的主要项目;工作时间安排比较密集,时间长、工作量大,这些内容都是实习生普遍不满意的地方。
第三象限为低重要性和低表现程度特征项分布区域,可视为“弱点”,应将其作为顺序靠后的改善项目。此区域包括提供晋升机会、企业工作环境、上级做事有能力、上级听取下属意见、和同事工作配合默契,这些项目对实习生来说不是最重要的,虽然满意度评价也较低,但对实习生的影响并不太大。
第四象限为低重要性和高表现程度特征项分布区域,属于供给过度,可视为“机会”,应继续维持。此区域包括挑战性、领导关心重视、员工生活设施,这些项目满意度较高,需要继续维持现状。
四、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
本文以昆明市泰丽国际酒店为例,从实习生对实习工作体验视角,运用IPA分析法对影响满意度的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在院校与实习生满意度关系方面,只有“实习能提高能力”是实习生满意度一个重要指标;研究结果发现“院校领导重视”也是提高实习生满意度的特征项目;“院校对学生实习前教育”和“心理问题的关注”的重要性低于满意度,应该加强管理。在酒店与实习生满意度的关系方面,“收获大小、”“所处岗位”与满意度呈最为显著的正相关,其次是“受上级重视”相关性较显著,第三是“人际关系融洽”相关性较高,其他因素相关性不是很显著,但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可以提升实习生的满意度。实习生个人兴趣爱好与实习收获的大小是影响实习生满意度的最主要的因素。实习结果与实习生期望值有较大落差,实习生满意度较低。说明实习过程没有达到预期结果,实习效果不佳。
(二)提高实习生满意度的对策
1、院校方面。在实习生满意度分析因素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院校的重视、专业技能培养等方面。因此,对院校提出以下建议:
(1)实习前培训:在实习前一两周,邀请专业的培训师,对即将参加实习的学生进行集中培训,使学生掌握基本服务技能、礼仪常识等基础知识。
(2)充分动员:很多学生在实习中带有情绪,却迫于学校计划的统一安排而不得不完成在酒店的实习。院校要充分动员,明确实习的目的,要让学生做好角色转变的准备。使学生明白,实习是在实践中使自己得到锻炼和提升,将自己所学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充分运用,为今后工作提供基础和保障。
(3)全过程管理:在学生到酒店实习期间,学校要加强实习阶段的指导和监督机制,不能将实习生管理工作全部推给酒店方。
2、酒店方面。对实习酒店而言,影响实习生满意度的因素主要与工作本身、工作环境、人际关系、薪酬待遇及实习生被上级重视程度等方面。结合以上几点,提出以下建议:
(1)人性化管理:实习生是具有双重身份的特殊群体,酒店应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对他们的工作表现给予认可,对其今后的职业发展给予指导。对实习生而言,精神激励胜过于物质奖励。
(2)轮岗培训:酒店应将个人能力和兴趣与酒店的人力资源需求相结合,将因人设岗和因岗设人相结合,创造轮岗机会或交叉培训的机会,保证学生学到多方面的技能,为今后发展打基础。
(3)完善考评机制:对实习生绩效进行及时、科学、合理的考核和评价,支付合理的工作福利待遇,以提高实习生的满意度和工作积极性。
3、学生方面
(1)正确认识实习:实习生要正确认识旅游管理专业或酒店管理专业社会实践对他们的重要性,不要局限自己的视角,积极对待实习工作,关注发展机会,而不是工资待遇。认识到只有基层工作经历和经验的积累,才能有更高的发展。
(2)明确实习目标:酒店实习是将专业的理论和实践工作结合的最佳途径,有助于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认识,更重要的是酒店实习经验是人生职业道路上的宝贵财富,是迈向社会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1] 王兴琼.酒店实习生工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旅游学刊,2008,23(7).
[2] 周全霞.高职院校学生实习满意度的实证研究——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2(2).
[3] 包富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酒店实习消极心理实证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2012,38(4).
工商管理学生个人总结范文6
关键词:香港;旅游管理研究生教育;内地;启示
2017年香港旅游竞争力在世界排名第11位,在亚洲的排名仅次于日本①。香港旅游业的发达与香港旅游教育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对香港旅游教育经验和模式进行研究(尤其是研究生教育)有助于大陆旅游管理研究生教育水平的提升。国内关于香港旅游管理研究生教育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宋海岩等(2015)以香港理工大学的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为典范,分析了香港旅游教育院校在教学、实践的各方面的创新之处[1]6-9;黄松山等(2016)对包括香港在内的多个境外高校旅游管理学科设置做出介绍和分析[2];何立萍(2011)对香港理工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WIE教育模式的内涵、方式深入分析[3]。本文将具体介绍香港旅游管理研究生教育领域最具有代表性的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教育培养模式,同时对大陆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教育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一、香港旅游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以及课程设置
香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水平发达,学科发展时间早,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体系也较为完善②。1.发展历程香港理工大学酒店与旅游管理学院的前身是机构管理及餐饮研究系,创建于1979年,其创立可以称之为香港地区旅游管理专业高等教育的“鼻祖”。1992年更名为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系③。香港理工大学的教育理念独树一帜,树立了亚洲旅游院校的标杆,验证了学院的座右铭“开创酒店及旅游新纪元”[1]6-9。2011年,成功开办的唯港荟,秉持了香港理工大学的信念“凝聚智慧、实践创意”,构建了一个开放和独立的学习平台。1998年,香港中文大学酒店及旅游管理学院成立④。其研究生培养模式与香港理工大学基本保持一致,相异之处在于香港中文大学致力于培养“旅游+金融”复合型人才。2001年,学校创立专属教研酒店,香港沙田凯悦酒店和郑裕彤楼[4]。郑裕彤楼作为实地教学研究处,负责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经济金融研究所等教研。郑裕彤楼除了有齐全的设施,还有由学生具体负责营运的实践餐厅、配备有标准化的现代厨房、专为学生学习品鉴酒品而设置的实验室、凯悦培训中心等。香港地区旅游管理的教育层次一般被分为两阶段。初级阶段是为中学毕业生设立的职业院校,如香港教育学院;高级阶段为高水平的大学教育、研究生教育等,如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初级阶段主要培育的是酒店及旅游行业基础从业人员。高级阶段的教育注重培育精英管理人才和具有理论研究能力的学者。香港理工大学的毕业生以较均衡的素质所著称,广布行业各个部门;香港中文大学的毕业生以出色的酒店行业管理技能而被认可,较多的从事于酒店行业的管理工作。就研究生培养类别来看,研究生层次教育分应用型硕士和哲学硕士两种。除全日制和在职制研究生,还设有一年制和两年制的研读期。全日制的教学主要为大学毕业生所设,学制通常为一年;两年制课程适合有工作经验的从业者。由于专业型硕士的培养性质,学校在招生时就十分看重申请者的工作实践经历,因此申请者工作要求年限为最少一年。就招生层面来看,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均形成了国际化招生体系,很多的生源都是来自于世界各地的人才。2.课程设置①香港中文大学的酒店与旅游学院的课程设置。首先将课程确认为必修或选修,再依据课程所对应的教学特点和行业需求细致划分研究方向。例如,香港中文大学酒店及旅游管理学院开设旅游管理、国际酒店管理和节事会展管理三个方向,并且在不同培育方向下的硕士研究生课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专业硕士的培养课程中实习是一门专门课程,根据学生以后的就业需要而设置,只有通过实习的学生才能拿到相对应的学分;学院内部研讨会将会以一门课程的形式呈现,根据学生的个人职业目标所开展;强调管理类学科的实践,减少基础理论的学习时间,因此专业硕士的核心必修课程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等应用型课程。②香港理工大学酒店与旅游业学院课程设置。香港理工大学旅游管理应用型硕士从类别上划分为两大类,酒店管理类和旅游管理类[5]。各专业对应的培养目标和特点都有差异,包括不同专业的入学条件要求、学制长短、就业培训等。在培养目标上,专业型硕士课程在设置上侧重为酒店及旅游业培养输送高级管理层人才,这与学术型硕士希望培育具有科研水平的理论型人才是互补的;在课程设置特点上,专业型硕士的主要课程都是通过对行业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及行业人才需求所定;在学分制上,专业型硕士实行弹性修学方式,即学生自主决定在三年弹性时间内修满学分毕业[6];在毕业方式上,专业硕士可根据自身的现实需求和兴趣,在几种毕业模式中做出自主选择,例如修读各种课程、完成一份毕业设计或调研报告等不固定的形式,这与学术型硕士完成毕业论文的单一方式相对比显得更加灵活,效率更高。香港理工大学开设了国际酒店管理、国际旅游及会展管理、国际葡萄酒管理、环球酒店业管理四个旅游管理相关专业。并对专业设置过程安排了严谨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这种机制还运用在监控开设的课程当中,学院能在各个环节都严格把控[7]。学院专业课程的合理设置,使其他院系的教学质量保障制度的应用都受到这种制度影响,沿袭了制度创新的形式。国际旅游及会展管理学专业以专业独特的战略视角与行业实际情况的结合,各个学科之间的优势科目的结合,促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用系统、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学院课程设置的另一大特色是与一流的三大酒店一起创办了环球酒店业管理学的硕士课程,由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以及美国休斯顿大学康拉德希尔顿酒店及餐饮管理学院互相合作[8]。这项世界首创的课程项目是中西方文化高度融合的表现,真正做到“立足本土,纵横世界”[9]。基于香港发挥着国际葡萄酒商贸枢纽的作用,中国内地经济发展加大了开拓葡萄酒市场的需求等原因,学院还开办了亚洲独一无二的国际葡萄酒管理学的硕士学位课程。实习课程的特点是实习过程分时间段进行。在实习过程的第一阶段,学生们在基本的日常事务中学习酒店管理与营运的知识;在第二阶段则是转入管理阶层实习,在此过程让每位同学都能由一位唯港荟经理负责。唯港荟为学院创造了好的环境和条件,在唯港荟被称为“明日客房”的酒店概念客房,是由学院特意准备的酒店管理新型研究项目。学院可以通过“明日客房”深度挖掘酒店管理领域新概念的实际作用,推动整个酒店行业未来的转型和发展[10]。在香港理工大学,专门的就业辅导课程并不再是辅助普及就业知识,而是作为学生个人职业素质教育的必修课程。如香港理工大学的“就业工作坊”,这样的一种方式已经推广到了各个专业,作为一种独立的机制存在。
二、香港旅游研究生教育发展经验
香港旅游研究生教育在短期内迅速发展到世界一流水平,为香港酒店和旅游业培养了许多高质量的人才,推动了行业多个方面的发展,其中的许多经验是值得大陆高校学习借鉴的。1.课程设置的理论化与实务化合理的课程设置提供了一个研究平台,间接的推动了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外界之间的协作,师生合作双方通过各类学术刊物或者研讨会议传播成果,而学院与行业内发展态势较好的企业建立的良好的合作关系,有了强大的行业教师资源和对行业洞悉的能力,专业课程能够保持与行业热点的联系,同时使得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到顶尖的单位实习。2.课程注重教学的国际化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国际影响力大,与世界接轨的定位,直接的表现在教学模式上。香港理工大学以教研酒店唯港荟为核心,香港中文大学以郑裕彤楼为实践教学核心,二者都在实践教学方面做到了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准。3.教学模式的多元化为了将实践更好地融入到教学的环节当中去,香港理工大学将教学科目重新修订一番,科目都能在实践培训中得到恰当的运用。学院安排的实习项目在酒店中进行,学生在不同的部门接受到锻炼。表现突出的学生能够进入学院创办的“菁英管理项目”。4.旅游教育专业质量的认证化2003年国际旅游业教育者协会颁发给香港理工大学“最佳教育学府大奖”;同时学院成为了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知识网络的成员单位[11]。香港中文大学在2005年8月根据《酒店及旅游研究学刊》的统计,当时学院在方面全球排名第四,亚洲排名第一,而2009年11月时学院全球的排名已经上升到了第二位[12]。5.教师队伍的专业化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国际化教师队伍为学院的发展创造了巨大动力,学校的教师队伍被称之为“梦之队”,清楚的说明研究生导师必须拥有过硬的学科素养、完善的专业知识体系、敏锐的洞察力等。6.学校标杆的高水准化两所大学均将自己的发展标杆确立为世界的顶级酒店和旅游管理院校,例如,香港理工大学的标杆院校就包括康奈尔大学、萨里大学等在旅游教育领域首屈一指的院校。通过与标杆的对比,学院能够在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基础上学习标杆做法。
三、对内地提升研究生旅游教育的启示
内地的旅游管理研究生培养起步较晚,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依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借鉴香港的经验。1.培养目标要清晰、可行、实际香港院校对于硕士的培养定位精确,专业型硕士的课程设置中以实际操作为主,辅助以基础理论知识,学生在课程报告或毕业论文的选题开始就与行业实践紧密联系,并在以后的调查、撰写等过程中保持关联性。学术型硕士重学术理论培养,因此课程设置的转变也会较大。相较而言,内地的旅游管理研究生培养目标不够清晰准确,许多的学校仍在科研与应用的界限中摇摆不定,在这样的环境下,研究生不能找准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向。2.扩宽国际视野,加快学科的国际化程度香港理工和香港中文的生源国际化能够增加学生之间的国际交流渠道,而课程设置方面借鉴国际一流旅游院校的经验,能拓宽研究生的国际化视野,学习前沿知识,保证持续创新。内地高校应关注教学体制的改革,根据旅游学科的最新动态修改课程教学大纲,结合教学实际,使课程体现创新性和国际化的特点。3.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从教师结构上看,学校一直在努力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例如聘请一些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担任高级职务的人员担任实践教学的行业导师,既可以形成多样化的师资结构,也可以促使行业导师在课程教学、行业发展等各个方面发挥作用。香港理工大学还专设了企业发展机构,能够帮助将知识和技术快速转移到应用层面上。4.多元化的实地教学,优化实践教学的环境研究生全面的发展离不开多元化的环境,当前专业型硕士的发展对多元化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学校+企业”培养模式看似正确,但长期以来固化了教学方法,毫无新意,与之对应的措施则是提高新型课程设置标准,这种标准是实务性与应用型的高度结合。基金项目:本研究受广东省社会科学基金:"一带一路"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竞争优势提升路径及效应研究(GD17XGL46);广东省教育厅研究生教改项目基金:“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两岸四地跨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研究———以旅游管理研究生教育为例(2016JGXM_MS_33)资助。
参考文献:
[1]宋海岩,杨惠君.开辟酒店及旅游教育新里程———以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为例[J].旅游学刊,2015(09):6-9.
[2]黄松山,陈钢华.境外旅游管理学科设置概况[J].旅游学刊,2016(10):19-21.
[3]何立萍.香港理工大学旅游高等教育的WIE模式研究[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12):52-55.
[4]胡志毅,罗仕伟.国(境)外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J].旅游论坛,2012(04):113-116.
[5]苗莉,蔡利平.美国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博士生教育概述及其对中国硕士研究生的几点启示[J].旅游科学,2009(23):67-72.
[6]尹晓华.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
[7]袁媛.中国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
[8]刘爱利,张一凡,姚长宏.旅游管理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设计的规律探讨———以美国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4):42-46.
[9]李红英.我国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现状、问题及改进[J].煤炭高等教育,2006(02):76-77.
[10]李悦铮,张志宏.关于“旅游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内容改革的探讨[J].旅游学刊,2005(S1):179-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