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体育课程标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学生体育课程标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学生体育课程标准

中学生体育课程标准范文1

当前,职业学校课堂教学长期以来以知识传授为主,以解题训练为纲,注重“高密度、大容量、快节奏”的学习方式,以教师讲述为主,这成为学生提出问题的最大障碍。教学中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余地。没有思考,哪来问题呢?

因此,教师必须要转变观念,认识并认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在备课时,要以学生为中心,安排尽可能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在较为宽松环境中自主思考;教学中,把时间大量留给学生实践、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放学后,各学科的教师都要尽可能减少作业,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课后参加实践,从而在实践活动中结联系生活实际,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想问

任何知识的获取只有通过学生主动的参与、自主的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也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索,才能让学生在学习和探索中发现问题、找出问题,并产生想要急于弄清问题的欲望,并急于想将自己的疑惑提出来。

教学过程中,我还有一个发现:许多学生既不愿意回答问题,也不愿意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原因是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和求知的欲望,缺乏思考的兴趣。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就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产生提问的欲望。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

学生在课堂上不敢问主要表现出三个心理:一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变成同学们的笑料;二怕在课堂上提问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而挨教师的批评、指责;三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使人瞧不起自己。

因此,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把学生摆在与教师平等的地位,放下“教师的权威”,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不断鼓励学生,这样才能给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学生们提的问题不管如何幼稚可笑,那都是提问的萌芽、思维的火花。我们讲鼓励提问,关键在于呵护提问的火花,尊重每一个提问。这就是说,只有赞赏每一个提问,认真回答每一个提问,恰当地评价每一个问题,才能真正的鼓励提问,养成学生敢于思考、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提问的好习惯,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的奥秘,成为自觉的学习者。在课堂教学上,我提倡七个“允许”,即: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补充;不明白的问题允许发问;没想好的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允许保留意见;老师错了允许提意见;课堂允许插嘴,不必举手等待老师批准。

四、积极引导,提供思路,使学生会问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可渗透问问题的一般模式。如:1.“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你的理由是什么?”(可让学生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2.“你还有别的办法吗?”(求异思维)3.“你有更简单的方法吗?”(联想、发散、创造)4.“你自己认为哪点正确,哪点有问题?”(自我调节,自我纠正)5.“与上一题比较,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对比与联系)6.“如果要这样的话,要怎样改呢?”(假设想象)7.“你能说说像这样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吗?”(抽象概括)。我想我们平时假如都能这样提问。学生自然而然能被潜移默化,学会向老师发问,而在向老师发问和同学发问的同时,自然能把学习内容引向深入,并从中学会学习方法,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会提问技巧,让学生善问

1.在生活和生产中找“问题”

生活中的问题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只要稍作留意,问题便滚滚而来。

2.到实验中找问题

做实验,并不是为了验证什么,而是为了让学生“发现”什么。因此在教学中,采用探索性实验,并在每一次实验之前和之后都要学生想一想:(1)所用实验材料和方法是惟一的吗?能否换一换?(2)实验操作是否最方便?能改进吗?(3)观察是否清楚?有好点子吗?(4)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困难或问题,能解决吗?

3.到想象中找问题

世人误以为只有艺术家才需要想象,事实上科学家也需要想象。由于事物发展的阶段性限制,使人们不可能对任何事物的本质都能一下子准确把握。因此,不妨通过想象提出某种理论,这种尚未证实的理论称为科学的假说,科学假说是人们将认识从已知推向未知,进而变未知为已知的必不可少的思维方式,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利用其他学科与所学教材有联系的事实和资料,创设问题情景。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掌握提问技巧,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总之,教师要善于从多层次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生挖掘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12~114.

[2]张文艺.让学生成为课堂提问的主人[J].地理教学.2005(9):101~103.

中学生体育课程标准范文2

关键字:新课程标准;农村学生;语文素养

新课程标准把语文学习定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它囊括了语文知识与能力、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因素,这是对语文学习的全新理解。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用好新教材,上好语文课,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教学:

一、指导好学生自学

自学是教学过程的先行环节,是语文学习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项目。它侧重于引导学生“运用自已的心力尝试去了解”课文,把握重点、难点,以达到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的目的。为此,指导学生自学一忌放任自流,要求不明确,只是简单地让学生看课文;二忌无自学方法指导,不重视检查自学效果,老师要制订指导学生自学具体训练的计划,其中包括“阅读”、“理解”、“质疑”、“运用”四个方面。自学方法是“读查思写”的程序,每一步都有操作要求。如:“读”(有注音、辨字、疏句;感知课文内容,动笔进行勾画圈点,提出疑问)、“查”(有查工具书和有关资料,释词,参阅课文前后的自学提示和思考练习)、“思”(有析句、统篇,思考自学目标提出的要求,试解课后习题,在文中标出与答案有关的语句等)、“写”(有自学笔记或自学收获等)。这样进行自学指导,要求明确,操作规范,而且将知识的习得与学习习惯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取得好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知识的积累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好书,有时可以影响人的一生。教师应注重启蒙,通过各种渠道让孩子接触书,知道些书的故事和书的知识,慢慢地对书产生兴趣。对小学生推荐不能贪多求全,不能贪快求省,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注重图书的知识性、趣味性,注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要和小学生的个人爱好结合起来,这样做容易使他们接受,读得下去,慢慢就会产生兴趣,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我要求学生每星期读一个故事,既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开阔了眼界,又增加了他们的知识面,并把所看书中的好词好句摘抄来细细口味,反复消化,为今后说话和写作做准备,打基础。

三、课堂上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堂上,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学后,开动脑筋,提出问题,然后把问题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解决不了的再在全班交流,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掌握方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以疑激趣,课堂上让学生学得紧张而主动,学生就有积极性,成了学习的主人,学得高兴,师生关系达到了和谐,学生进入了问题的情境,就会忘我、主动地学习。教师的教学思想由重在启发学生“答”向重在启发学生“问”转变。把问题留给了学生,学生就会有压力,有压力,就不会束手束脚,才会动脑去学。

四、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中学生体育课程标准范文3

一、重点高中体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体育教育的地位逐步边缘化

在笔者工作的江苏地区,虽然素质教育的春风一遍遍吹过,但是升学率决定一切的固有思想一直占有一定的地位.甚至在地方政府以及学校领导层中也存在这样的想法.近几年“状元”“学校排名”等在媒体上常常引发关注在政府、学校、家庭甚至学生本人都将目光逐步的转向升学率等问题的过程中体育教育的地位逐步的被弱化.

2.体育课程标准落实困难

课程标准的落实困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课程标准本身有的内容的问题.当前执行的课程标准主要是国家层面制定的课程标准.首先,有的内容如“加深”、“培养”等内容较为空泛教师无法准确把握.同时,国家标准兼顾东西部差异以及城乡差异,使得笔者所在的重点高中的很多优质体育基础设施如网球场、游泳馆等优质体育设置没有用武之地形成资源的浪费.

3.课外体育与体育课的无序对接

学校体育活动应当是由体育课程、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的组织在一起的.当前很多学校都存在重视体育课程而忽视课外体育活动的问题.课外体育活动是发展学生个性化体育技能、增进体育活动兴趣以及增进体质的良好机会,但当前绝大多数学校尤其是重点高中都由于学校不重视、学业负担重、家长抵制情绪等问题开展的比较差.使得体育课程得不到课外体育活动良好的补充.造成了体育教育整体质量的下滑.

二、重点高中体育教育的发展路径探索

1.建立以均衡教育观为指导的体育教育思想

重点高中的招生面比较广,学生也来自于从乡镇到城市的很多地区,在小学和初中他们受到的体育教育差异较大.所以重点高中体育教育想要发展的第一要素就是构建以均衡体育教育观为主导的教育指导思想.主要从下面几点入手.第一,做好新生的基础情况调查工作,尽可能的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其次,充分考虑中学生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尤其考虑在这个问题上由于社会水平的进步,相对发达地区学生身心发展较为超前,而相对落后地区学生体育意识、身心发展都相对滞后在学校中甚至在同一年级同一个班级中能够体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所以更要结合现实情况以均衡体育教育为主导思想展开体育教学.最后,要赋予中学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设置和课外体育活动安排上的灵活和机动的权力.一方面,教师是直接接触学生的也是直接指导学生的,他们最了解学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的进行体育教育的分层教学以达到均衡的最终目标.另一方面,应以体育教师群体为依托展开合理的校本体育课程的研发.通过契合地方文化、符合学生兴趣以及身心特点的校本体育课程的开发和推动进一步促进均衡体育教育观的落实和深化.

2.结合课程标准和自身情况设立灵活、合理的体育课程

由于各种原因,很多重点高中的体育老师在开展课程的时候基本都是根据颁发的课程标准来执行,从效果上来看,明显的缺乏灵活性,有的地方也欠合理.所以建立体育教师层面均衡、灵活、合理的体育教育思想势在必行.第一,每一个重点高中的体育基础设施都比较好,但是却不均衡,有的田径项目搞得好有的水上项目搞得好.于是各重点高中在结合课程标准的基础之上有针对性的开展自身特长的多种选修课程.第二,重点中学的学生自我认识能力较强,所以在开设各类课程之前也可以预先进行针对学生的课程设置的问卷调查,使得体育课程的设置更加合理.第三,地方文化中有大量可用于体育课程建设的内容,充分考虑中学生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尤其考虑在这个问题上由于社会水平的进步,相对发达地区学生身心发展较为超前.而这些内容都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耳濡目染的,所以这些地方文化体育内容渗透进课程中的话会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3.构建学校、家庭、社区、政府四大力量一体的课内外体育发展体系

在重点中学,课内外体育教育一体化的建立是体育教育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所以,学校应当联合政府、社区以及学生家庭共同打造全面、体系化的课内外体育发展体系.首先,学校要起到主导作用,在进一步强化体育课程标准落实的基础之上,因地制宜结合学生兴趣建立学生体育活动俱乐部.如篮球活动俱乐部、足球活动俱乐部、地方特色体育活动俱乐部等等.给体育教育的课内外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其次,要充分运用好政府、家庭、社区的力量共同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来.如以家长学校为依托开展以学生家长为主体的体育活动讲座、体育教育研习小组等等提高家长的体育教育意识.如通过宣传等多种形式促进社区的体育文化氛围的养成,并以参与者的方式参与社区体育活动设施的建设和指导应用中去.为学生回到社区之后创设优质的课外体育活动的环境和氛围.六、和学生共同参加各种活动,以平等友好的态度做好朋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中学生体育课程标准范文4

关键词:廊坊市区; 中学体育; 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6-157-001

1.前言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德育、智育紧密结合,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使命。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及教学目标,学校教育逐渐向快乐有趣、身心统一、终身享受的教育方向发展,学校体育教育形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本文通过对廊坊市区部分中学体育课运动项目等的调查分析,不仅可以了解本市市区中学体育教育的开展情况,同时也可以更有效地指导我市中学体育教育教学工作,为新时期中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

廊坊市区一中、四中、八中的3所中学的部分体育教师和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

参考他人问卷的基础上,根据研究需要设计调查问卷,并进行了信度效度检验。针对本研究需要,向所选取的中学体育教师和部分学生发放问卷,其中发放学生问卷120份,回收113份,回收率94.2%,其中,有效问卷108份,有效率90.0%。发放教师问卷12份,全部回收,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2份,为100%。

3.研究结果与分析

廊坊市区中学每周体育课的节数调查。通过对廊坊市区三所中学的调查统计,我们可以看出:各个学校开展的课时数上各有不同。目前廊坊市体育课程开设无论是在教学内容、教学课时、教学形式及考核制度上均没有达到新的教学大纲的要求。

中学体育课运动项目开设状况。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中,高中体育与健康的教学内容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类,选修内容又分为限制性选修(简称“限选”)和任意性选修(简称“任选”)两种。选修内容约占60%。必修教学内容包括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田径,体操,武术。教学大纲也要求学生基本掌握一两项球类运动中的技战术;完成一两套武术套路或对练;完成一两套技巧项目动作或器械体操动作;完成一两套舞蹈或健美操;基本掌握几项主要的田径运动技能。结果显示,廊坊市区中学体育课执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力度不够,由于受场地限制,廊坊市区中学体育课普遍开设传统运动项目,从体育课教学内容的调查结果看,田径教学内容最多为28.2%,其次是篮球。足球、排球由于部分学校无场地而没有开设。网球等课程因为场馆、场地设施的限制无学校开设。为了丰富体育课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增进全体学生身心健康,增加投入,改善场馆条件是目前发展廊坊市区中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工作。

场地器材的使用、购置及闲置情况调查。据了解,学校体育器材存在残缺不全,缺乏管理,部分体育器材缺少使用价值,利用率低是目前中学体育教学的一大问题。在调查的3所中学中,仅有13.9%的人上课经常使用体育器材,58.3%的人偶尔使用,甚至存在27.8%的人基本不用。

廊坊市中学目前的体育场地、体育器材及资金投入各方面均存在不足。廊坊市区中学学生人均体育场地、体育设施占有率还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要求,这对于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是一个巨大的限制。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学校居于市内较繁华的地带,学校可利用的场地较小,扩展空间不足。

中学生对体育课开设项目的兴趣及期望。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喜欢学习,才能很好地掌握。而且人的兴趣是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具有可塑性。同样,学生的体育兴趣也是如此。

从调查结果看,中学生中有很大部分人喜欢体育课,甚至有一小部分很喜欢体育课,占14.8%。不喜欢体育课或很不喜欢体育课的仅占22.2%。这符合学生喜欢运动这一身心特点。

4.结论与建议

结论

通过对廊坊市三所中学体育课开设现状调查,体育课上课形式却仍按传统模式进行,不能满足学生要求;不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学习技能;体育场地、设施、器材远远不能保障和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

建议

教学内容要开放,将强制性变为自主选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教师应针对中学生的年龄、性别特点和兴趣爱好等,在充分使用教学资源的情况下,从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择教学内容,并采取合理公正的评价方式,逐步将学生的兴趣引向体育课堂;重视体育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开发利用。要加大理论研究,提高体育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意识,并给以实际的课程资源开发指导,使广大体育教师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

总之,在完成传统的体育学习的同时,还要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批判意识、独立思考与独立行动的能力等,培养出具有创造性和适应性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邓红杰.学生自主设计体育项目[N]中国体育报,2007-09-19005

中学生体育课程标准范文5

[关键词] 新课改;中学生;体育课教学;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G6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3-047-1

一、中学生体育教学中新课程的理念

新课程理念在中学生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要求是:新课改下的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要把学生的健康定为重心,但是这里所说的“健康”不仅指中学生体育课所强调的身体健康,还包括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运动与参与和运动与技能这四个方面。这就要求中学体育教师不仅要掌握体育教学的专项知识,还必须掌握中学体育生理、心理,卫生健康等一系列技能,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要在新的课程理念下,不断地加强自身学习,与时俱进,做一个适应新时代教学的体育老师。

二、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体育课堂教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学效果并没有我们预想的好,教学中新问题不断出现。例如,少部分教师课堂教学方法陈旧,导致学生上课积极性差;受中考升学的影响,教学中涉及内容多是与中考所考内容相关,造成教学内容枯燥单调;中学生感兴趣体育项目因时间或场地的限制又较多,学生的参与性受到严重影响。

这些教学现象与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课堂教学的要求都不相符,导致了中学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差,也严重阻碍了中学生体育新课程的改革进程。所以,能认识到存在的不足,就可以帮助我们把握中学生体育新课程教学原则,对于正确实施体育新课程的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一直以来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学校在课程数量和上课时间安排上,设置最少的都是体育教学课,体育教学课通常都被放在快放学的课上,许多时候学校有活动耽误的都是体育课。在这样的教学形势下,体育老师和学生都渐渐对体育教学和学习产生了不重视的理念,导致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成果甚少。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中学生体育课堂教学势必会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三、中学生体育教学中新课程下的改革

(一)中学生体育教学中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师要转变角色

中学生体育课教学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中学生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中学生体育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中学生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是起引导作用。这就要求在中学生体育课上有全新的教学理念,中学生体育教师必须要及时转变旧的教学观念,快速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新要求,从而不断提高中学生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中学生体育新课标下的体育课教学核心应该是学生,中学生体育老师必须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切实研究怎样才能使学生搞懂教材所要求掌握的内容,也就是中学生体育教师最终成为知识和学生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这就是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变成导学的角色,中学生体育老师还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成为学生的倾听者和合作者。新课改下强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和相互了解,更有利于体育知识的传播。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科目的教学,有自己的独特性和特殊性,特别是上课地点在室外和亲自动手这两个特殊的性质。

(二)中学生体育教学中新课程下结合学生特点,精心设计课堂

中学生天生具有的特点是:精力充沛,尤其是男同学更是喜欢刺激和新奇的事物,而且感情丰富,思维敏捷,接受外部信息能力强,但通常自制力较差,控制情绪能力较弱.主要表现在体育课堂上好奇心大,争强好胜心强,喜欢娱乐性较大的项目,通常而不喜欢长时间进行一个单项项目学习或训练,特别是男同学,表现的尤为明显。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学生体育老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精心设计、合理地安排体育课堂教学的内容,从而提高中学生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

1.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指他们对学习某一事物的强烈追求和热爱之情,它往往是激发学生求知的前提和兴趣。学生在学习他们感兴趣事物时都能深情的投入,这时候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效果,予以适当的指导和引导,并及时给予学生以鼓励和肯定,这样学生在学习时的积极性就会充分地被调动起来,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注重学生心理活动。中学生体育老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好表现的心理,经常组织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和教学形式,从而进一步通过体育活动来巩固所教授的知识。比如,现在中学生篮球项目的逐步深入开展,中学生体育老师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篮球比赛,如三人制篮球赛、五人制篮球赛、班级篮球对抗赛、师生篮球对抗赛等,这样学生在实战中能体验知识,体验快乐,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意识,增强学生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

中学体育教师只有不断的加强自身学习,让自己拥有厚实的文化底蕴和广博精深的业务素养,才能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本文对传统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体育课教学的重要性,希望能为更好的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贡献一己之力。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教材编写组.体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曲宗胡,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中学生体育课程标准范文6

摘 要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及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民间民族体育的涵义加以诠释,调查分析了目前上海市杨浦区部分中学民间民族体育发展的现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论证,并提出了合理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中学 民间传统体育 开展现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上海市杨浦区部分中学开展民间传统体育的现状。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据统计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一)上海市杨浦地区部分中学民间传统体育开展现状研究

1.目前上海市杨浦区中学生体育课学习内容

对上海市杨浦区部分中学体育课学习内容的现状调查发现,目前上海市杨浦区部分中学体育课以球类、田径等身体素质的练习为主,尽管目前上海市杨浦区中学体育课大部分都开设了民间传统体育,但在课外活动选取的体育锻炼方式民间传统体育所占比例较低。

2.上海市杨浦区中学生对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感受

在对上海市杨浦区中学生喜爱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调查发现,目前在中学生喜爱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中,占前三位的是毽球、跳绳和拔河,而一些少数传统体育项目由于学生对其了解程度不够,对其学习兴趣不高。因此,学校应加大开展少数传统体育项目的力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目前上海市杨浦区中学民间传统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

1.与现有学校体育课程的融合不够

目前上海市杨浦区中学开展民间传统体育多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此外,学校开展关于民间传统体育的竞赛活动情况不尽如人意,只有部分学校会每年举办一次民间传统体育竞赛活动。从整体和全局来看,在中小学民间传统体育的课程教学设计上缺乏有机的衔接,对民间传统体育内容的学习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对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

2.师资力量不够

调查显示,上海市杨浦区中学体育教师参加过民间传统体育相关项目的学习或训练的并不多。要顺利开展民间传统体育,学校领导、体育组或教研室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民间传统体育教学及专门师资的培训工作,促进民间传统体育教学工作稳步、持续、健康地发展。

3.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教材建设落后

调查得知,上海市杨浦区35%的中学没有关于民间传统体育方面的教材。教师开展教学没有系统的理论和技术指导,教学效果令人不太满意。调查中发现部分体育教师对民间传统体育的发展历史、技术、活动形式、器材都不够了解,教学过程中困难较多,因而导致教学的系统性、科学性下降,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教学效果。

4.缺乏器材设施、经费投入不够

许多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器材粗大笨重,既不利于搬运,又有很大的危险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间传统体育的发展。在调查中,目前学生对学校开展民间传统体育的场地设施满意度不高。因此,学校在开设民间传统体育时应考虑青少年学生年龄、心理、身体素质及学校实际情况,结合教学需求加以改造,研制出便于就地取材、一材多用、灵活搬运的专门教学器材。除此之外,学校应加大对民间传统体育的经费投入。

(三)促进上海市杨浦区中学民间传统体育发展的对策研究

1.更新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对民间传统体育的认识

要促进民间传统体育的发展首先要提高体育教师的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发展民间传统体育对青少年学生的重要性,充分挖掘民间传统体育的价值,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认真贯彻上海市中小学体育课改的精神,将发展民间传统体育与发展西方现代体育划为同等高度,促进民间传统体育持续、健康、稳定发展[1]。

2.创造良好的传统体育文化环境,激发学生学习传统体育的兴趣

传统体育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不但体现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传统体育精神,而且也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融合。民间传统体育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它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巨大的吸引力,集竞技性、健身性、艺术性、欣赏性为一体,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传统体育文化的教育,形成良好的传统体育文化环境,提高学生学习传统体育的兴趣,满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加快民间传统体育在学校的发展[2]。

3.建立与《体育与健身》课程相适应的民间传统体育教学内容体系

学校应结合自己的实际重点发展适合本校特点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建立起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具有可操作性的民间传统体育教学体系。教学体系的建立,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遵循趣味性与教育性原则、可受性与选择性原则、主体性与时效性原则[3]。

4.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鼓励教师自主学习研修,丰富知识提高体育教师在民间传统体育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水平,更新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积极创造条件和组织教师开展民间传统体育的教学研究与技术交流,学校积极组织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促进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教学化,从而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4]。

5.规范民间传统体育场地器材

学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自发研制民间传统体育教学器材,并将其引入课堂,择优推广。教育主管部门应利用实施“课程标准”的契机,组织协调,尽可能统一传统体育的场地器材标准,便于厂家的生产,以满足教学的需求[5]。

三、结论与建议

(一)上海市杨浦区部分中学体育课的学习内容以球类、田径和身体素质练习为主。

(二)影响上海市杨浦区中学民间传统体育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与现有学校体育课程的融合不够;师资力量不够;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教材建设落后;缺乏器材设施、经费投入不够。

(三)学校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民间传统体育的发展,主要从教师观念、体育文化环境、竞赛活动、师资队伍建设及场地器材等方面着手加强。

参考文献:

[ ] 杨建营.传统体育在农村中小学的开展现状及改革方案探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

[2] 张立文,王俊义.传统文化与现代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3] 王俊奇.略论江西舞龙文化及其特点[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