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科知识与能力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美术学科知识与能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美术学科知识与能力

美术学科知识与能力范文1

1、幼儿园教版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权一为综合素质(幼儿园),科目二为保教知识与能力。

2、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一为综合素质(小学),科目二为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3、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一为综合素质(中学),科目二为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三为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历史、地理、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信息技术、历史与社会、科学等15个学科。

4、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一为综合素质(中学),科目二为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三为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14个学科。

(来源:文章屋网 )

美术学科知识与能力范文2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特殊作用。美术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的课程,我们必须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创造、研究以及综合解决问题,融美术与其他学科为一体。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各科知识结成一种互补互利关系,弥补各种学科的不足之处,充分发挥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是条块分割式教育,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分离,学科内部也是泾渭分明,各种学科采用不同的思维方法,这种单一的思维方式,使得本应完整的经验成为支离破碎的、零散的知识,只有采用整合式教育,才能使每个人构建纵横交错的知识网络,才能形成创造性思维。

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它不仅是一种自我表达、自我娱乐的形式,而且是解决科学以及其他问题的最好方式,反过来其他学科的内容也是美术创作的源泉,通过美术与其他学科不同表达形式之间的转化,常常会带来令人意想不到的发现。所以美术课力图与艺术和非艺术学科建立一座桥梁,他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美术的创作水平,更有利于他们理解其他学科内容,发展转化、类比、抽象、相信和创作的能力。美术课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 学生在完成一项美术活动中,要设计到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例如在一节围绕风筝的美术课中教师给予学生的任务是设计、制作和放飞风筝,完成这项任务不仅需要运用特定的艺术知识技能和美的原则,把风筝设计的美观、新奇,而且必须解决这样一些问题:如何才能把风筝放飞起来,多大的风筝才能飞起来,如何飞得更高等,要想回答这些问题,学生需要掌握很多领域的知识,如空气动力学、工程设计等知识。只有将美术与这些学科完美结合,才能制造出既漂亮又飞的高的风筝。只有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些美术和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综合学习,才能使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比较全面的认识到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二 利用美术课来表现其他学科的内容

美术课是开发学生创造性潜能的一个重要平台,它涉及的种种创造活动,最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其中包括多种结果的预期、反复尝试能力等。美术课不仅注重激发每个学生的创造性,而且强调学生间的合作,充分发挥群体的创造智慧。

例如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民间故事、寓言故事改编成剧本,按照剧情分工合作,设计每个角色的形象,用各种材料根据剧情加工设计服装,利用废报纸、废塑料袋、绳线、颜料等材料,加上适当的布料、围巾、帽子等饰物,有创造性的设计制成“服装”、“手袋”等,再配上设计音乐、化装、布景和灯光,另外还有动作设计和海报设计等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美术学科知识与能力范文3

[关键词]多元化学科知识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创新

基于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我要求自己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在保留数学学科自身特点的同时,在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整合运用多元化学科知识,创设生动合理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立足这个出发点,就要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本着数学自身的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探索学生学习数学的行为规律,同时要联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综合运用多元化学科知识,创造性地设置合理的教学情景,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多元化’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是具备时代性和科学性的。

‘多元化’这个词在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尤其是经济和文化领域,它的广泛定义即任何在某种程度上相似但有所不同的元素的组合。在一个专业环境里保持多元化就意味着更多、更好。多元化是现代社会的最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教育、社会、经济等发展的关键性推动力量。把多元化学科知识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认为是必要且有益的,同时,也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基改目标中指出:“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我相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努力打破传统教育制约机制,避免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各学科领域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目前乃至今后小学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和方向。新课标中也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深刻地阐明了数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同时它还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和联系的枢纽,如果能将多元化学科知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好的运用,那么必将对数学教学活动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社会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学科与学科之间产生了极大地相关性、相通性,各个学科领域的壁垒已经被打破,使得学科之间没有了绝对的界限,只有相对的边缘化。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深入挖掘与其他相关领域学科的内在联系,实践并探索多元化学科知识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运用方式,达到多角度、多方位、多层面,综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模式、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创新精神的目标,是立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努力进行课程改革的真正创新与探索。

二、多元化学科知识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是立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上的创新与探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指出:“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打破传统教育制约机制,避免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各学科领域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目前乃至今后小学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新课标中指出:“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深刻地阐明了数学这门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数学学科势必与其他学科领域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这些必然的联系也势必体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那么多元化学科知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也必然对数学教学活动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社会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学科与学科之间产生了极大地相关性、相通性,甚至是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重叠和融合,各个学科领域的壁垒已经被打破,学科之间没有了绝对的界限,只有相对的边缘化。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深入挖掘与其他相关领域学科的内在联系,学习并掌握多元化学科知识和方法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运用能力,多领域、多方位、多视角、多层面,综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模式、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创新精神,是立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努力进行课程改革的创新与探索。

三、多元化学科知识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尝试应用是有益处的。

1、运用的前提:结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为大前提。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关于数学知识学习的互动,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想要更好的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首先必须要深入地了解和认识教育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问题,认清教育和环境因素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要认识到在数学教学中,不能片面地、机械地来理解和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必须遵循儿童心理的科学发展规律。从幼儿时期过渡到小学时期,是一个带有关键性的时期,父母和教师如何共同帮助孩子完成这个过渡,这是很重要的。因此,实现这个过渡,必须要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依据这些特点和规律进行教育时,既要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又要恰当地提出新的要求,并把这种要求变为儿童自己的需要,才能使教学活动更好地进行,教学质量不断地提高。进入小学以后,在认知发展方面,尤其是数学认知方面,如何从初级的、具体的认知水平逐步发展为较高的、抽象的认知水平等等,儿童心理学可以对这些方面提出有益的启示。因此,深入研究儿童心理的科学发展规律,并将其适当地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需要在合理的时机发挥多元化学科在数学课堂上的积极作用,如果能做到这点,必将极大地推动数学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同时为儿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2.多元化学科知识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巨大作用。新课标中明确地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深化课程结构调整,大胆尝试多元化学科知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深入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实现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就必须要深入地了解和认识教育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问题,认清教育和环境因素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在数学教学中,不能片面地、机械地来理解和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要遵循儿童心理的科学发展规律。因此,将心理学,特别是儿童心理学的知识在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是实现成功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从幼儿时期过渡到小学时期,是一个带有关键性的时期,父母和教师如何共同帮助孩子完成这个过渡,是很重要的。因此,实现这个过渡,必须要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依据这些特点和规律进行教育时,既要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又要恰当地提出新的要求,并把这种要求变为儿童自己的需要,才能使教学活动更好地进行,教学质量不断地提高。进入小学以后,在认知发展方面,尤其是数学认知方面,如何从初级的、具体的认知水平逐步发展为较高的、抽象的认知水平等等,儿童心理学可以对这些方面提出有益的启示。因此,深入研究儿童心理的科学发展规律,并将其适当地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将极大地推动数学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同时为儿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2.多元化学科知识将极大地丰富“情境导入,探究新知”课堂教学内容的实践活动。 新课标中明确地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通过情境的创设,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力,在无意识状态下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避免了学生在学习时产生的枯燥乏味情绪。值得特别关注的是:优美的音乐教学情境,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增添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加深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感情。使学生得到一种美的享受的同时,又可巩固学生在课堂所学的数学知识,还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

喜欢画画,这几乎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与兴趣爱好。根据这一特点,认真钻研教材,寻找美术与数学的结合点,极力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幻想和展示的舞台。美术在小学各学科教学,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因为新鲜直观的图画能激起学生的兴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数学较为枯燥,使学生厌烦,不容易集中精力,但是在数学教学中,如果配上较为具体的图画,使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大大降低了数学教学的难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兴趣顿起。美术知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感受了美术的魅力之所在。美术的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很广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起到的作用在这个案例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水果这样新鲜直观的图画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当学生的兴趣被很好的激发后,对于后面的探索教学起到了很大的帮助,由于数学课的内容大多较为枯燥,容易使学生厌烦,不容易集中精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如果配上较为具体的图画,使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就大大降低了数学教学的难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兴趣顿起,积极响应教师的提问,从而自主的开动脑筋,解决问题。美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感受了美术与数学相结合后所产生的巨大魅力。

多元化学科知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多方面的、多角度和多层次的。多元化学科知识,如音乐、美术、图形学、建筑学等等,与数学都是紧密联系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要认真地去思考,深入地联系实际,大胆地尝试和实践,找到多元化学科与数学学科的交叉点和结合点,就能够不断地探寻出多元化学科知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3.信息技术及其相关知识将极大地推动数学课堂教学手段的发展。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教学中作用的日益增强,广大数学教育者已经认识到:数学虽然有其自身的独特的规律和特点,但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则是人的发展。信息技术及其相关知识将极大地推动数学课堂教学手段的发展,使之成为教师引导学生认知的工具。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是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同时是教学手段的发展与进步,而且可以真正增强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真正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信息技术不仅代表了物化形态的信息技术,如计算机、网络、通讯等技术,信息技术还包括智能形态的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多元化学科知识的融合,如教师的思想观念、教育艺术、教育理念等。将信息技术及其相关知识应用到数学教学中,不仅改变了物化形态的教育方式和手段,而且改变了智能形态的教育技术,使数学课堂教学融入了现代的教育思想理念与教育艺术。信息技术及其相关知识应用,通过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改变信息资源与传播渠道等,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各要素的丰富和谐,实现数学教学的突破与发展。

五、多元化学科知识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应不断创新和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多元化学科知识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运用是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的,不仅仅局限于心理学、音乐学、美术学、审美学、语言学等学科领域,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去挖掘和总结, 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明确实行数学课程改革要解决问题的根源在于过分强调学科本位,教学视野过多地关注在数学知识本身的学习,而忽视了多元化学科知识与数学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关系,从而也忽略了将数学学科主动与其他多元化学科的相互联系与交叉。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是知之始。让学生学会学习,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学会运用多元化学科知识引导学生学习,只要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创新和发展,认真总结,我们就一定会在课程改革和创新的路上有更多的发现、更多的收获。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美术学科知识与能力范文4

【关键词】美术教学 美术素养 高职院校 协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4-0067-01

审美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美术是与审美情趣具有密切联系的重要学科,在素质教育体制施行的今天受到更多人的关注。社会文明的进步使得更多的人认识到审美能力的重要性,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学的重要性因此而凸显。利用美术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的美术学科能力与审美能力,对于学生智力的挖掘与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加强“美”与“术”的协调,平衡学生的美术意识建立与美术素养提高。因此,笔者选择“美”与“术”两者的协调作为出发点,对提升高职学生美术素质的方法进行分析。

一 加强“美”与“术”的协调,提高民族文化理解度

任何阶段的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理解都基于自己的切身经验。许多作品的产生灵感为各个民族的特有文化,这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难以理解。加强学生对于美术作品中民族文化的理解,是提高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美术能力的重要表现,所以,教学要加强“美”与“术”的协调,其中“术”是教师要致力于提高的民族文化理解度,加强学生的美术素养,需要民族文化作为基础。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对美术作品中的无言语言进行体会,实现对美术作品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提高。

在进行高职美术教学时,教师通过不同时代的经典作品的展示,使学生了解到美术作品的民族文化。特别是国画中的诗词与书法,是美术作品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国画中具有明显的墨色变化与线条变化,具有浓与淡、干与湿、阴与阳、向与背等多种表现手法,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特色。

教师利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作为引导,使学生在美术作品中进行发现与体会,加强学生美术素养的快速提高。

二 加强“美”与“术”的协调,提高背景文化理解度

“术”不仅单独指民族文化,更指与美术作品创造有密切关系的背景内涵。每一个美术作品都是一个故事,都有独特的背景与感情。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术”与美术素养进行平衡,不断增加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切身体验,加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特定背景的理解。教师要通过日常教学,为学生创造与传输和美术作品相关的历史知识与文化背景,使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感受能力大大提高。如在引导学生欣赏《洛神赋图》时,它描绘的是一个纯洁的爱情故事,共有三个主要部分,表现手法颇具浪漫色彩。教师可以利用介绍的方式对美术作品进行阐述,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了解作品的背景文化知识,在获取文化背景知识之时进行美术作品的欣赏。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加强了高职学生美术教学中“美”与“术”的协调,提高了学生的美术素养。

三 加强“美”与“术”的协调,提高学科角度理解度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具有强大的包容性。艺术与其他的许多学科是互通的,艺术将所有学科的精华进行总结,整体表现出来。美术作品能引起许多欣赏者的共鸣,是因为集聚了许多生活实感与实物。教师在美术教学时,要实现“美”与“术”的协调,利用不同学科的知识与特性,使学生对于艺术作品的美有多方面的感受。教师要利用多学科的综合知识扩展学生的审美角度与审美视野。

在高职美术课堂上,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进行多学科知识网络的构建,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边进行作品欣赏,边融入多学科知识。

只有学科与学科进行结合,才能使美术学习中的“美”与“术”实现真实的协调,促进学生美术能力的提高。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被肯定与认可。高职院校美术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在“美”与“术”协调的观点上,对美术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美术素质的方法进行了阐述,希望以此来加强高职美术教学同仁对于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视,采用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当代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美术学科知识与能力范文5

关键词:美术课堂;培养;审美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1-054-1

笔者在实践中尝试了多种教学形式与方法,目的是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引导学生全面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其中,综合性课堂教学形式能培养学生的综合性创造思维,情境教学法能唤起作为还未完全脱去童心的初中生那份表现欲望去创造性地完成课堂练习。

一、综合性美术课堂教学

所谓综合性美术课堂教学,就是以“美术”学科为载体,整合学科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增大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牵连与综合,构建新型的跨学科美术课堂教学。

构建全面综合的美术课堂教学是体悟美术现代教育的宗旨。它不仅是对全体学生的 全面关注,同时是对学生的整体全面发展负责。它是美术教育从美术学科教育向美术文化教育发展的标志。而美术文化教育最有价值的是培养多元开放的胸襟,从而有利于审美创造力的培养。

1.从客观学科知识看。

各科知识都是源于事物,所以他们之间有着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我们综合性美术课堂教学是以美术学科知识为“点”,以“定点穿线”的形式联系各学科知识,从而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例如,我们讲解构图知识及平衡规律时,就可以利用杠杆原理去解释、去感受,并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感受平衡感受。同时也进一步让学生感受“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的形式美法则,从而提高学生全面的综合的审美能力。

2.从学生接受知识看。

通过这种综合性的课堂教学,学生易于把各科知识联系起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构建新的知识体系过程有利于学生集中性思维的发展。在各科知识联系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对知识进行新的分化组合,这时易于产生创新的火花。同时各种知识的全面综合有利于学生全面地认识问题,并科学地解决问题。

3.从教师综合交叉的素质看。

综合性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的素质必须是超强的高标准的,要求教师不仅懂得相关的工程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必须具有教育思想家的头脑、科学发明家的创造精神及全面精深的科研能力。尤其是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教学科研中,教师对专与非专、课与非课、教与教材、教法与学法诸多方面的思辩选择能力,必须在较高的层面上,不能墨守于陈旧的知识体系,受制于某一学科及单一的教材内容,教条地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从事“作茧“式教学。综合性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建立在全新的教育观念、全新的知识结构和全新的教学技术手段,这样的教师才更加有利于潜移默化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从以上三方面看综合性美术课堂教学形式最根本的优点是有利于学生审美创造力的培养。

二、美术课堂的情境教学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由教师引导学生进入预先设计的一个情境中,通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交互,营造一种积极的氛围,由师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情境中教师作为问题的组织者,学生成为主动者、思考者。这种教学法方法便于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创造性地完成课堂作业,而且还能融洽师生关系,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开展美术课堂教学。

当然,在美术课堂中巧妙地运用情境教学最根本的优点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审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首先,教师通过情境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讨论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主动权,发挥自由的想象,并能激发起还未完全脱去童心的初中生那份表现欲望去完成课堂练习,这样就改变了以往教师把课堂的主动权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的现象。

其次,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情境,使学生易于跳出美术的专业性的圈子。在情境中,学生的想象思维被进一步解开,并到平时日常生活中锻炼敏锐的观察力,而敏锐的观察力有利于审美创造力的发展。

再次,这种积极的氛围易于融洽师生关系,便于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地综合思考,利于开展综合性课堂教学,从而使课堂教学进程步步深入,教学效果不断提高。

那么如何营造美术课堂的情境呢?从课堂的类型看,主要有绘画类、设计类、欣赏类课型,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绘画类课型:1.我们常用直观教学法去营造情境,如写生,实地观察,通过媒体传递大量信息启发学生思考等。2.通过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常见的趣事,导入并营造设计情境。

设计类课型:1.通过电视广告、产品介绍、录相等媒体导入并设计思考的情境。2.通过学生对生活日用品认识,从日用品功能与审美角度导入情境。

欣赏类课型:1.通过由学生自己范画的认识,并相互争论营造情境。2.通过调动学生生活体验导入情境。

美术学科知识与能力范文6

【关键词】职业院校;美术学科;创新教育;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不断进步,职业院校美术学科的教育已经有了很大的改革,教材的不断改进使得教育内容把美术实用当成是主导,非常贴近美术专业学生的实践活动。在职业院校美术学科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们通过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大大改善了美术教学的形式。尽管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还是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要想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做到学以致用,就必须要将职业院校美术学科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在活动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让学生感受到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相互结合的乐趣。

职业院校美术学科的教师,要在不断的教学、研究和学习、自身综合素质提高的过程中,利用能够和社会实践相互结合的教育方法。下面针对职业院校美术学科创新教育的途径做出以下探析。

一、改善社会实践技能的条件,创新实践技能的途径

(一)作为高等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职业院校美术学科教育担负着社会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责任,对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素质教育。

(二)职业院校美术学科创新教育要以社会实践基本技能为主要条件,使美术专业的学生在掌握社会实践技巧、技能和学习美术专业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更好的适应当前强调技能、技术教育和学科知识教育与应用型工科专业为主的教育状况。

(三)让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自主地、积极地参加职业院校美术学科教育的相关活动,在活动中探索实现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作为主要的联系桥梁,职业院校美术学科的实习基地在运转方面应该引进市场机制。当前,各种文化艺术街的成立就是相当不错的实习基地范例。文化艺术街中心就像一个手工作坊一样充满活力。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将自身的学科知识与市场紧密结合起来,承接各种各样的市场业务,能够获得不错的市场经济效益。其主要特点是:(1)学校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支持和帮助;(2)依靠市场发展的规律进行运转,自负经济的盈亏,独立进行各种相关的业务;(3)管理制度比较完善,起带领作用的教授比较权威;(4)实施比较开放的管理模式,教师有来自市场和各个行业的高手,教师的工资根据绩效来定,并且工作人员可以相互进行流动。

(四)指引学生积极的融进实践教学的气氛当中是创造社会实践技能的主要目的。职业院校美术学科的实践教育是通过运用让学生自己动手和动脑的方式来进行创造性学习的。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社会实践的创新学习,就必须要让学生对所要掌握的知识产生心理感觉或因素时,才能起到积极的影响和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自我实现”的各种机会。所谓的“自我实现”是指学生对一些情景的感知能力可能会改变这些相应的情景从而来适应学生的感知能力。职业院校美术学科创新实践教育的主要作用是表现力,所以,学生在接受实践教育之后要善于表现自己的才华,把自己所学到的各种与学科相关的技能、知识通过自我实现这个过程全力的表现并且反馈出来。即在职业院校美术学科创新实践教育的学习之后能够产生“我有能力自己处理好这些项目”、“我能够独立的设计好这些项目”等各种想法。这正是学生能够实现主观能动性的主要体现。同时,也是学生创造能力和个性能够得到更好展示的主要平台。

二、统筹兼顾、优化结构,使职业院校美术学科创新教育保持一种和谐发展的趋势

(一)专业教学要和基础知识相互联系和呼应

1.基础描绘对于设计具有显而易见的作用。艺术家对于形态构成的研究,对于空间透视的认识,为美术设计师提供了相当可观的表现手法。但是,设计对于艺术的各种方面的借鉴具有改造性和选择性。所以,职业院校美术学科的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仅仅限于对绘画艺术性的强调,应该将设计应用的范畴融入进目标训练当中。对于基础知识的教学,职业院校美术学科的教师应该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基础知识的相互结合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把自己当成是教学的主体,把学生放在客体的地位上。学生接受教育仿佛不是自己的需要,而是为了实现教育者的要求。这样的教育就不是为了教育的对象,而是为了教育者自己。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在学习的过程的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