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新思维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新思维的特点范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一2012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每月定点连续随机抽样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该问卷选取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住院3d以上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每月分别抽样30例调查住院满意度,该时段内共调查720例患者。2011年1月一12月实施“HIS”护理模式服务前(实施前)共调查360例,其中男158例,女202例;年龄18一84岁,平均(45.38±15.25)岁。2012年1月一12月实施“HIS”护理模式服务后(实施后)共调查360例,其中男149例,女211例;年龄19一82岁,平均(44.71±15.67)岁。两组数据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011年1月1日一12月31日调查的360例患者接受常规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理,2012年1月1日一12月31日调查的360例患者接受“HIS”护理服务。
1.2.1 常规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胃肠疾病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热情接待、积极完善相关检查,给予胃肠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指导,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给予疼痛的护理,鼓励多活动、早活动,以及胃管、尿管、引流管等各种管道的护理,饮食、疾病康复健康知识等指导。
1.2.2 "HIS”护理服务“HIS”护理服务较常规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在以下7个方面有所改进。
①信念(conviction:坚定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信念。全程覆盖贴心护理,包括患者人院伊始热情接待、加强术前沟通以及责任护士的快速康复围手术期护理并深人至出院后随访工作,开展诸如针对肠造口患者的华西大讲堂、针对慢性感染伤口患者的出院后伤口换药延续服务。
②合作(cooperation:提倡医护一体化合作。“HIS”护理服务模式中强调医疗和护理共同协作,通过改变晨会交班形式、进行医护共同查房、共同制定患者的分级护理。
③关怀(care):注重关怀患者身心需求。患者住院期间或多或少存在焦虑和恐惧心理,对此,我们开展了责任制整体护理,使得患者与负责护士相对固定。
④沟通(communication:永不断线的沟通。科室护士在工作之余积极动手制作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胃肠疾病健康教育卡和健康教育视频等,以加强患者与主管医护人员的沟通;开设具有胃肠外科特色的医护恳谈区,每周举办2一3次由科室年轻医生、护士共同进行的胃肠道疾病专科互动讲座,将健康知识讲解与患者答疑相结合,解决患者住院期间的问题;此外,每间病房还配有沟通本,方便因工作等原因不能参加恳谈会的家属提问,责任护士和病房护士长在1一2个工作日给予回复。
⑤信任(confidence):用真诚的行动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胃肠外科定期对护理人员开展取得患者信任的业务学习,提升其专业技术能力和护患沟通技巧,以便在患者住院期间取得信任,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⑥便利(convenience):科学利用资源最大限度的达到医护患三者的便利。开展基于患者舒适的胃肠疾病加速康复外科:不常规安置胃管、术后尽早拔除尿管、术后限制静脉补液量、尽早进食。
⑦满意(contentment:良性循环多方满意。护士们在患者住院体验上根因分析,开展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改进。
1.3 评价方法
比较并分析“HIS”护理服务实施前后两组患者间住院满意度。满意度调查表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护理质量控制管理院内自测满意度调查表,设有统一指导语,包括14个条口,每个条口的回答结果分为“满意”“较满意”“较不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未涉及)”。各条口单项分数计算公式为:满意度=[(满意条口数+较满意条口数x0.8+较不满意条口数x0.6+不满意条口数x0.4+很不满意条口数x0.2)/总条口数一未涉及条口数)x100%,总满意度为第14条口患者住院期间对于病房护理工作的总体评价。分值越高表明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越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先检查数据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情况,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对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a=0.05
2 结果
2011年1月1日一12月31日“HIS”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之前共调查360例患者,其总满意度为(83.27±5.71)分;2012年1月1日一12月31日“HIS”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之后共调查360例患者,其总满意度为(97.92±6.23。实施后满意度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01,P<0.05。调查表中14个条口的满意度均较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护理质量是医院质量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如何提高日常护理工作中的服务质量是提升患者住院体验需要改进的迫切问题,护理人员创新性地提出“HIS”护理服务模式,探索胃肠外科临床护理的重点专科建设之路。
3.1 “HIS”护理服务模式的优势
“HIS”护理服务模式强调坚定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信念,促进护士更积极主动地思考如何解决患者的问题。全程、贴心的护理服务使得患者住院期间更为舒适放松,增加的延续护理内容更是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帮助,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同时“HIS”护理服务模式还强调医疗和护理共同协作。在临床医疗过程中医疗和护理是密不可分的两个主体,在治疗疾病、维护健康的过程中发挥同等重要的作用。"HIS”护理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出团队的优势,以先进、精湛的治疗、护理技术服务患者,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降低患者痛苦,同时提升住院体验。针对患者住院期间或多或少存在焦虑和恐惧心理,责任护士不仅对患者的机体进行护理,还对患者的心理、社会关系和家庭生活状况等进行全面了解,配合患者康复需要,给予最佳护理。护患沟通路径化管理能责任到人,敦促护士主动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护士依据共同遵循的沟通模式,可以不断对教育内容进行评估、计划、实施、评价、再教育,保证健康教育措施在既定时间内实现并达到预期效果。
在“HIS”护理服务模式实施过程中,患者信任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医疗服务质量的改善。提高患者信任度能够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达成。此外,新的护理服务模式更加顺应多学科协作发展趋势的发展,加强患者、家属、临床医师、护士、麻醉师等相互合作,利用现有临床手段对围手术期各种常规治疗措施进行改良、优化和组合,可以达到减少或减轻外科手术打击的效果。
3.2 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促进患者满意度提高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和医疗市场化,患者的角色发生了向医疗服务消费者的转化,在护理服务中应尊重患者的需求,体现医疗服务系统人性化。患者需要护士关心、尊重和理解,需要获取有关自己疾病的相关知识,需要寻求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在身心焦虑时得到安慰等,需要护士提供系统的、全方位的身心照顾。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是影响患者满意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众所周知,满意度可以表达患者对所接受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反映护理质量水平,因而成为现代医院质量管理的金标准。本研究结果显示,“HIS”护理服务模式应用后患者的满意度高于未开展前满意度,说明在胃肠外科重点专科建设中应用“HIS”护理服务模式不仅可以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还能有效改善患者住院期间感受,提高满意度。
3.3 护理人员参与护理重点专科建设的积极性转变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浪潮赋予了新时代的护理人员更深层次的历史使命,加强自身医德的职业素养,将服务意识渗透到工作中是科室各级护士用实际行动对重点专科建设的最佳支持。这与多项研究中强调的护士参与全过程质量控制,提高护士工作责任心和业务素质,调动全体护士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观点一致。活动开展以来,护士对待工作更加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将科室快速康复流程,伤口治疗、静脉治疗等专科护理范畴的理论与临床实际结合,夯实基础护理,从为患者洗脸、梳头等细微之处着手,耐心细致地维持患者住院期间整洁有尊严的生活;再结合专科知识进行住院流程再造,从减少患者的痛苦,点滴之间着手,缩短了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提高其外科住院期间的舒适度,将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紧密结合,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从而提高住院满意度。
3.4 “HIS”护理服务模式应用前景展望
创新思维的特点范文2
【关键词】初中科学课;创新思维
一、目前形势
21世纪是以高科技为先导、以创新为灵魂的时代。创新的核心就是创新思维,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
科学课是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以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为目的的,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二、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一种开放的、灵活多变的思维活动。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成分。发散性思维又叫求异思维,是指针对问题,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从而找到多个可能的答案或假说的思维形式。聚合思维是综合多种已有的信息,得出一种结论的思维。
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相辅相成,彼此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的,构成了创新思维的基础。但两者不是等量齐观的,发散思维在创新思维中居于比较重要的位置。
三、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意义
21世纪是一个极具挑战性和竞争性的时代,急需大量创造性人才,而创造性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创新思维的培养。在科学课上,通过科学合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为学生以后各科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初中生心理特点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心理和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喜欢独立思考、寻根究底和质疑争辩,思维日趋成熟。为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了心理和生理基础、在这一阶段,中学生还未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模式,知识迁移能力形成速度快,阻滞因素少,可塑性较大,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最佳时机。
五、培养创新思维途径
(一)教师更新观念是培养创新思维的保障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是行动的灵魂。传统教育观的基本特点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正如新的教改所提出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学生人格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自觉地将创新意识融入教学中,用一流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活动,才能把创新的种子播撒在每一名学生的心田里。
(二)优化教学方式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
创新思维是在一定智力基础上,在后天良好的教育条件环境下,通过持之以恒的科学培养,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师培养创新思维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途径,让课堂充满活力,启发学生思维,鼓励自主与合作学习、探索,使学生学会自己从多角度探索与解决问题。
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例如:在学习“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时,我采用的是学生自主探究模式。是通过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创设的问题情境,播放视频引入:“小明放学回家想马上喝一杯冰糖水,但是冰糖放入水中,溶解的很慢,请同学帮忙想办法让小明能较快喝到冰糖水。”让学生在课的一开始就做好了情感和知识等方面的准备,自然进入研究状态。学生会提出很多不同方法。充分锻炼他们的发散思维,肯定同学们积极动脑思考的同时追问“是不是你们的这些办法真的有效呢?”引导学生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然后选择一个因素进行研究,学生分小组设计方案交流,学生们的方案各种各样,有正确有错误,我并没有直接指出对错,而是让各小组互相介绍理由,分析其他组的方案,通过各小组间激烈的辩论,在不断的否定肯定中,在思维碰撞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被极大的激活,最终形成正确的实验方案。
学生的活动场所除了学校,还有家庭和其他社会场所。教师应尽可能把知识同生活实际相结合,有目的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训练创新思维的活动,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植物的特征》一课时,我特地组织用课余时间观察记录校园内的植物,然后全班交流找出植物的共同特征.学生们接到任务后,兴高采烈的奔赴校园的各个角落,并认真仔细的做好记录,有的同学还带着相机一面拍照一面记录,还有的同学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边观察边讨论。有些研究深入的同学甚至自己设计了一些简单易行的小实验来验证预先的假设并通过视频记录下来,课上与同学一起交流分享。交流课上学生们的创新思维不断地给我带来惊喜,充分显露出学生的聪明才智,我深深的感到课外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锻炼创新思维的重要阵地。
(三)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动力
兴趣是创造的源泉。也是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动力。中学生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必须努力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使学生因兴趣而学习,而思维。在过程中体会创新思维给他们带来的成功于快乐,形成自觉进行创新思维的习惯。教育要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的问题难易应适度,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兴趣,促进积极思维,自觉地去解决问题,从而。例如:学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时,考虑中学生的好奇心强,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因此,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经历设置情景:“用不同的力气拍桌子时的感觉”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引导学生动手设计实验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及性质,然后请同学找找身边有哪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例子,学生从教室到校园,从家里到室外,动脑筋举了许多例子,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结束语
总之,初中科学的课堂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渠道。让我们积极顺应时代潮流,树立现代的教学观,以学生为核心,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造就适应时代的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创新思维的特点范文3
一、紧扣教学活动环节,设置创新思维空间,激发创新思维潜能
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活动环节层层相连,环环相扣,教师只有通过周密、细致的教学活动和方式,将学习能力培养渗透到每一教学环节过程中,通过潜移默化“润无声”的影响,达到学生学习能力“普遍开花”的效果。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树立“处处皆教学”、“能力训练无处不在”的“运动式”教学理念,在教学活动的每一环节,根据各环节的目标要求,设置出足够的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空间,运用激励性的教学语言,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活动,让学生感知知识内涵的丰富联系和深刻含义,使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创新思维的积极情感。
二、发挥问题探究特性,开展问题探究活动,掌握创新思维方法
探究未知问题或现象是学生与生俱来的天性,但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增多,学习难度的不断加大,学习压力的不断加重,学生受到外界环境和内在情感的影响,不愿动手探究,不愿动脑思考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抓住学生探究思维的内在天赋,借助数学问题要素,搭建起有效问题平台,发挥问题探究特点,教师设置探究问题,提出探究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结合知识,开展探究问题活动,找寻进行问题解答的方法要领,使学生在探索中思考问题,在思考问题中明晰思路,从而掌握和领会创新思维的要领,奠定创新思维初步方法基础。
探究题:已知:如图1所示,在梯形ABCD中,AB//CD,AD=BC,延长AB到E,使BE=DC,求证:AC=CE。
上述探究问题是教师教学“梯形”知识内容,为使学生掌握和领会“梯形辅助线条件的基本方法”,而设置的一道探究性数学问题。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开展自主解题活动,独自找寻出进行这一探究问题解答的方法,然后向学生提出“有没有其他解题方法?”,引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活动,共同思考分析,找寻进行该问题解答的其他途径,学生讨论小组讨论,纷纷表达各自的观点,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指出该探究题宗旨是“掌握和领会梯形辅助线条件的五种方法”,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探究讨论的过程中,通过探究问题的形式,发散思维的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初步掌握了进行该类型问题解答的一般方法。
三、彰显学科内涵特点,注重发散问题教学,积累创新思维经验
初中数学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科知识点之间的深刻联系,利用其内在的知识关联点,多设置和运用具有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问题辨析等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发散性思维活动,通过长期锻炼和积累,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问题1:如图2所示,在ABC中,AB=AC,点D在BC上。DE//AC,DF//AB,(1)求证:FD=FC;(2)若AC=6 cm,试求四边形AEDF的周长。
问题2:如图3所示,大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8厘米,高是12厘米,小平行四边形(阴影部分)的顶点分别是大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创新思维的特点范文4
【关键词】数学 创新思维 培养
创新思维是通过重新组织己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在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思维不再令人陌生。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时展的需要。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教育由于过于严谨、死板,已不适应时展。发展学生个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是教育发展的必然,也是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而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培养时代人才的基础。数学是一门具有高智力价值的学科,要想在课堂上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就要挖掘和激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下面就如何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谈谈我的看法。
一、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意识较差
大多数小学生属于知识继承型学生,他们仅满足于数学课堂上教师所灌输的知识,满足于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这些都有碍于数学学习的发展,使得学生不仅放过思维机会不加利用而且扼杀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欲望。普遍学生认为能够继承教师在数学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就足够了,缺乏敢于质疑、大胆发现、勇于创新的自信心。
(二)创新思维能力较弱
随着新课改的发展要求,近年来注重了对小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对数学活动的教育,然而动手实践能力的加强不等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加强。小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创新思维能力未得到提高的现状。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方法
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因为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根据小学生这一思维发展的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呢?我们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努力。
(一)激励学生勇于不断创新,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发挥教学民主,为诱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必要条件。不过,要使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关键还在于结合日常教学工作有目的、有意识地予以勉励和诱导。教师不能满足于学生对知识的一般性理解和运用,更应用发展的目光去鞭策学生,冲破定向思维,寻求最优化解题途径。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创新思维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好展。《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认知心理学关于学习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学习主动性的本质是认识主体的主动建构。只有当认识主体意识到是其自身在影响和决定学习成败的时候,主动建构才有可能实现。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饱含吸引力和内驱力的问题情境中学习,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在新旧智谋听连接点上,设计问题情景。在一节数学课的开始,教师若能善于结合实际出发,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展,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教学“年、月、日”的认识时,教师先让学生举例哪些年份是闰年,哪些年份是平年。随后教师让学生做小考官报出年份,教师判断它是闰年还是平年。由于教师对学生所报的年份都能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学生感到非常惊讶。此时,教师说:“我有一个秘密,它能够迅速准确地计算出哪些是平年还是闰年,大家想学吗?”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了最佳心理准备。这样设计,能迅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认识了数学知识的价值,从而改变被动状态,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思维是创新的基础,培养创新思维要从思维入手:
1、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当中,才能提高课堂效果。周玉仁教授说:“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情境,多一点思考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快。”
2.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和时间。皮亚杰指出: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明,至少由他们重建,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因此,要克服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病,克服以教师思维代替学生思维的现象,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教师不要急于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和时间,通过激发兴趣、启发思考让学生主动猜想,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参与,积极发表见解。遇到困难,教师则从旁引导、点拨、帮助学生发现新问题,获取新知识。作为教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学好的能力。传统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追求“小步走”,讲究水到渠成。这样的课堂学生的思维空间比较小,便于教师控制,但扼杀了学生创新思维,剥夺了学生在数学课堂里自由思维的空间和时间。
创新思维的特点范文5
一、幼儿美术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注重时间段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孩子的身心发展要着眼于孩子的年龄和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孩子的最近发展区是教学发展的最佳期限,在最佳期限内所进行的各类、各种教学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和培养各种能力的最佳的教学。因此,幼儿美术创新思维的培养也应该根据最近发展区来进行全面核定和科学设定。幼儿美术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具体的幼儿美术教学过程,要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将所要施教的内容建立在那些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上,考虑孩子的现有认知水平和潜在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好教学中所存在的难易问题、快慢问题、多少问题,让孩子尽快接受授教内容。使所授教的美术教育的内容和进度,符合孩子整体的最近发展区。因此,在幼儿美术创新思维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的现实,注重孩子的学习时间段,只有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达到培养幼儿美术创新思维的目的。
二、幼儿美术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注重创设环境
幼儿教育环境的创设非常重要,为了促使幼儿美术创新思维得以全面培养,一定要在幼儿美术环境的创设上下功夫。因为幼儿年龄小,在环境的创设上一定要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适应能力。在色彩上,教师一方面要注意图画色泽的选择,最好是接近大自然,另一方面还要意识到幼儿喜爱明快的色彩对比,选用适合孩子身心特点的色彩。还要考虑画面的整体美,使环境的创设更富有艺术感觉。在造型上,应以易操作、简洁为主,尽可能不增加孩子的接受难度。从幼儿教育的心理特点来讲,圆浑、墩实、稚拙、简洁的美术作品最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可以考虑以此为主。在内容上,要特别注意为幼儿创设熟悉的、符合心理要求的环境,不能让孩子在学习的环境中产生不适感。例如在新生入园时,可以将孩子的照片贴在楼道或者主要活动室的墙壁上,孩子们看到自己的照片会有天然的亲和力和熟悉感,会减少初入园时的恐惧感和不适感。等孩子适应了幼儿园的环境,可以将幼儿的美术、绘画等各类作品,悬挂、张贴在走廊、楼梯等处,还可以将幼儿活动、演出的照片,教师的儿童画等作为环境创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的创设恰当、合理,符合幼儿心理特点,更能够达到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思维的目的。
三、幼儿美术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抓住教育的即时性
教育的偶然处处存在,在幼儿美术创新思维的培养中也有很多偶然,离不开教育的“即时性”。根据幼儿教育的实践,我们都有这样的认识:教师针对教育内容进行的施教活动,幼儿往往会在教师意想不到的情况下达到我们所要求的“创新思维”培养的目标。让我们欣喜的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要达到这样的教育效果需要教师放手,只有教师的全面放手,孩子们才能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大胆随意地进行创作,通过幼儿天马行空般地头脑产生创新的火花、创作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来。教师要意识到美术创新思维的培养,不能循规蹈矩,固步自封,要超越其他学科的严谨和规范,让“活”字主导,教师灵活施教,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学生才能创作出活灵活现的美术作品来。教育即时性的把握不可刻意而为,关键是幼儿教师个人一定要有培养幼儿美术创新思维的意识。
创新思维的特点范文6
关键词:创新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数学是一门源于生活、应用广泛的基础学科,人类数学知识的积累发展过程就是人类思维不断“创新”的过程,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也是学生思维不断“创新”的过程。教师在教授数学课的时候,必须结合素质教育的理念,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灵活、接受能力强,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基础的最佳阶段,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抓住小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来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对此,本人结合多年的从教经验,从学习知识、作业练习、生活实践等方面,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在学习知识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人类数学知识的积累过程就是人类思维不断“创新”的过程,个人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也是个人思维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传统的教育方式是教师一言堂,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说教。这样的弊端是学生失去了自主思考、培养创新能力的机会。因此,教师要将思考的机会还给学生,避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也思考前人碰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重复前人思维创新的过程,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比如,在将“平行线”这个概念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两条线,然后让学生们分析他们的关系,学生们在分析讨论中,发现两条线会有平行、相交、重合几种情况,并从这几种情况出现的条件,发现了平行线的特点,推导出了平行线的定义。这样思考后得到的知识,比死记硬背更有效果。
二、在作业练习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思维的创新能力就体现在对现有思维的突破上。书本上教解题方法只是众多解法中的一种,盲目地照抄书本,会使学生思维变得呆板僵化。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一题多解,打破常规,大胆突破教材上的解题模式,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创新能力。比如,“屋里有30人,出去15人,又进来5人,屋里余下几个人”这道问题,有的学生提出传统的解法,总人数减去出去的人再加上进来的人,即“30-15+5”,而学生又提成新的解法,用总人数减去进和出的差值,即“30-(15-5)”。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断讨论分析,思维不断碰撞和突破,在不知不觉中就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
三、在生活实践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学问,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的教学质量,还要重视课堂外的生活实践,让创新思维能力在生活实践中得到提高。教师布置一些课后终作业,引导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算算教室的面积,帮家长算算水电费等等。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既可以感受到成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也会发现知识不足而解答不出的情况,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自发地进行思维创新。
总之,创新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们独立思考、互相讨论、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们在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娴熟的技能的同时,培养好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新世纪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建红.浅议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思维[J].新课程,2011(11):102-105.
[2]许秀花.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J].大观周刊,2011(12):10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