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就业方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就业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就业方向

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就业方向范文1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方向;就业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电气工程越来越倾向于自动化。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评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电气工程自动化的程度。以先进的欧美国家来说,这些发达国家每年都投入很大的资金用于电气工程方向的研究。由于我国相关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所以与发达国家还是存在很大差距。为了能够实现中国经济的快速提高,各个企业都必须大力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来提高生产效率。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现状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最早出现在200年前的电磁研究[1],可以说是跟电的使用密切相关的,随着电气工程的不断发展,电气工程这个大的方向也逐渐的产生了许多分支。由于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传统电气生产方式的效率已经满足不了工业发展的需求了。为了解放人力,电气工程需要从人工操作逐步的转向智能化和自动化。

1.1电气工程自动化与信息技术密不可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部分理工学科的研究发展,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使用。主要依靠计算机高速的计算能力和巨大的数据储备,而且还可以通过网络与其他专业人士相互交流,甚至实现不同领域的合作。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可以帮助企业更好的管理人力、财务等十分棘手的问题,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便捷的通道。

1.2电气工程自动化与软件技术的交互

电气工程自动化实际上需要依赖于软件与编程语言来实现对机器的控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常会用到CAD等制图软件来进行电路设计,运用C语言等编程语言进行逻辑设计来实现对机器的控制[2]。整个过程可以归纳为:人—软件—计算机控制—机械的运转。计算机与机器通过相应的命令来实现交互,实现自动化的操作。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前景

2.1国家重点扶植相关企业的研究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与工业生产和社会进步密不可分,但是我国的技术相对落后。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家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电气工程方向的研究,其中重中之重的就是自动化方向的研究。为此,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鼓励企业对该方向的研究。每年还会组织许多科技学术竞赛来给广大研发人员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国家也注重扶植一些刚刚成立的创新型科技公司。目前国家已经将该专业确定为未来科技的主攻方向之一,随着国有企业例如国家电网在世界的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我们可以很直观的看出国家对电气及其自动化的重视取得了巨大的成效[3]。

2.2各个高校注重对电气及其自动化人才的培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作为一个工科类庞大的专业,其中有许多具体的专业分支,学生能获得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和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以及电气工程及自动化领域的专业训导,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与控制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从事该方向的学生未来可以从事大到高压电、电网的建设,小到可以从事家庭电路设计或者是一个小小的电子产品零件的设计。如果说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那么信息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的发展。因为互联网的发展离不开软件工程的发展,所以国家也投入很大的比重在软件的研发上。众所周知软件工程的发展离不开硬件性能的保障。提供硬件保障的就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软硬件发展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与进步才是保证经济稳定高速发展的秘诀。基于这种背景下各个本科的理工高校都会有相关的学科,一些专科类院校也会培养相应的技术人才。当这些人才走入社会时,可在电力设备制造行业从事高电压设备的设计、开发、生产和管理等工作,可在电力系统从事高压设备的运行维护方面的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也可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4]。

3对电气及其自动化未来发展的看法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发展。首先无论是电气工程还是软件工程,都需要我们投入进热情与精力进行探索与应用。其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也要利用网络进行传播与交流。当今世界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如果能够实现各个国家和科研组织的相互协作,实现成果的互相交流,可能在许多攻关难度很高的问题上便可迎刃而解[5]。互联网便捷了我们的生活生产方式,使得我们能够很快的掌握国际一流的技术与科研成果,当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成果进一步去做研究时,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最后,对于许多刚刚进入这个领域的学生来说,最关心的还是就业问题,该领域涉及电子的各个行业,就业机会很多。因为企业需要大量的优质人才,所以企业应该做好和各个科研机构与高校的合作,使得学生能够有大量的实习机会亲自去投入实际的生产,而不是单单理论上的理解。通过校企的合作会使得学生能够快速的投入到实际生产中,这样也省去了企业许多招聘人才浪费的时间。

4结论

通过上文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介绍和对未来发展前景的探讨,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生活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电气及其自动化,电气及其自动化也离不开相关产业的发展,电气及其自动化方向我国还有很远的路要走,所以对于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来说既存在机遇也要面对许多探索未知领域的挑战。当经历了重重难关之后,未来,这些人才必定会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中流砥柱。

作者:张鑫 单位: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吕梁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郑文星.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认识及未来发展方向探析[J].科技传播,2014(11):37-38.

[2]虎啸.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认识和未来就业方向的浅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5(35):245+247.

[3]李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6(17):84.

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就业方向范文2

关键词:高校;电气工程;自动化;课程体系;改革措施

现阶段我国电气科学发展实力已然攀升至更高的等级层次,为日后通信、电子、计算机、自动化操作等一系列创新技术要素有机融合,提供了合理的保障条件。处于新时期之下,为了愈加理想化满足社会各业的人才需求,各类高校务必要竭尽全力开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改建工作。换句话说,就是凭借就业作为基础性导向媒介,强化市场型人才的培养实效,并且推动社会不同行业领域的改革发展进程。

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的特征

论证步入新时代之后,电气工程各类知识点都开始在社会不同领域之中贯穿融入,特别是在信息和自动化技术设施支持作用下,为不同行业高效率竞争和发展,提供较为强劲的推动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身保留较强的工程、实践应用特性,并且可以延展出电工理论、电气装备制造与应用、电力系统运行与监控等重要性结构单元。为了确保实时性向特定岗位培养供应实用型人才,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不单单要做好基础性电气理论知识讲解工作,同时要引导内部学生参与相关实践活动,以此使学生熟练把控各类操作技巧。

二、高校传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弊端

透过宏观角度观察认证,传统的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遗留许多缺陷,最为常见的现象是教学理念和引导方式的滞后状况,如若长期放置不管,只会持续削减该类专业课程整体教学水平。经过围观层面审视,如今我国高校电气工程和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主要依照公共和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和方向课、实践指导的结构层次加以构。不过时代变迁过后,这类专业人才需求自然不可能停滞不前,因此既有的课程体系同步开始和新形势要求产生诸多强烈的冲突现象。具体细节则表现为:

1.课程内容设置存在漏洞

一些高等院校设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时间并不是十分久远,因为个体实践经验不足,预先设置的课程体系始终遗留许多缺陷,其中最富有代表性的莫过于课程内容,至于相关细节则如下所示:首先,公共基础课程门数设置超标,令学生承受过重的身心压力,如若长期放纵下去,势必会在该类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产生严重的注意力分散状况。其次,专业课程定位方向不够明确,仅锁定在电机控制和电力系统自动化操作两类方向上,并且其间对应模块课程设置的数量明显有所不足。最后,实践类教学课程数量不多,包括该类专业的限选和任选课在内,甚至都未曾组织合理程度的实践训练环节。

2.学时安排不够科学妥善

通常状况下,高校既有的电气工程和其自动化课程体系要求学时控制在2900学时范畴以内,当中公共基础课大约890学时,占据比例为31%。这部分基础课程主要在高校二年级前期设置,经常表现为总体学时数量过多,且广泛涉猎政治、英语、体育等不同类型课程内容,至于能够和本专业产生关联的公共基础课学时数量不过才120学时左右,几乎占据公共基础课总体学时数量的14%。这种课程内容设置方式,尤其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低年级学生群体来讲,必然会存在较强的消极影响问题。例如,当该类专业学生保留较高的专业知识学习激情时,却面临相关性公共基础课课时较少的挑战困境,长此以往,只会持续打消学生的求学信念,严重情况下令他们滋生出许多不好的学习习惯。有关专业方向课的学时没能得到妥善化控制。例如,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发电厂电气主体系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电力路系统自动控制和远动技术等,他们彼此预设的学时数量则分别为43、35、40、36,总体学时数量偏少,即当中第一和第三类课程包含实践训练环节,提供的学时数量极为有限。

三、进行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科学化创新改革的措施

1.凭借就业作为基础性导向媒介,逐步强化对学生的实训力度

在当前人才市场竞争趋势的持续激化和就业困难大背景影响作用下,涉及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务必要凭借就业作为基础性导向,在重新创建整体课程体系期间培养学生多重职业技能和素养。换句话说,就是利用实训活动组织,使该类专业学生细致化感知和熟练化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交接过程,为后续学生执行力有机强化,提供丰富的指导性依据。需要额外加以强调的是,在组织现代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工作过程中,为了有效贯彻落实该类体系构建的实效性目标,就应该遵守就业的导向作用基础上,在第一时间内将和电气工程关联缜密的职业要素加以沿用,并且确保结合特定行业规范标准制定实施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方案。首先,设置生动化的教学引导情境,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小组实践活动项目,进一步使这类学生全面化掌握电气工程自动化行业领域之中所需的各项技能和素质。其次,为了更为人性化地服务就业,高校有必要选择和企业合作,共同建立适当规模的实训基地,在确保完成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相互融合任务的同时,激发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更加完善化的创新技能和职业思维。例如,为了有机凸显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原有的创意性效果,相关教学设计人员应将电气设备的一系列有关技术作为一类关键性项目基础上,联合丰富实践经验进行妥善化的经营管理。其间可以考虑将特定专业特定班级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并且分别赋予他们市场调查、设备操作、创新技术应用等挑战性任务,之后组织对应的评价工作并要求师生共同参与,进一步为日后该类专业学生熟练掌握不同职场环境的专属性业务内容等目标达成,做足准备工作。

2.开展合理规模的校企合作活动,辅助学生提前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

为了培养更多的职业技能应用型人才,有关高校领导要积极开拓校企合作路径之余,进一步为内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设置完善化的职业技能训练平台,这对大幅度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作用。归结来讲,经过校企合作机制大力推广执行之后,包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的学生在内都可以及时观察、学习到最先进的电力系统环境,掌握自动化、通信、计算机等相关技术的操作流程,有利于日后学生快速地步入相关企业进行实习并接受专业化技术教师指导,使这类学生群体预先适应过于复杂的职场环境。企业在获取人才方面保留明显的优先权力,如若和高校合作开展学生实训工作,可及时发现一些天资卓越和素质完善的人才,节省日后大规模人才招聘上消耗的精力。由此看来,开展校企合作,培养更高等级层次的技能应用型人才,是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体系改革工作中的必然选择。学校要优化教学方案的实施模式,引导学生更为高效率的实践应用所学知识。为了确保高校电气工程和自动化专业教学活动发挥出应有的实效性,学校必须选择预先进行完善化的教学方案规划执行,确保在及时引入合理数量和性能质量的设施条件基础上,逐步完善课程体系中的内容和资源,进一步搭建起多元化且高效率地实践模拟基地,为日后该类专业学生系统化学习和实践应用等需求满足,奠定基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在参与实践学习过程中所需的一系列资源,包括电气设备、实践操作工具和模具等,务必在第一时间内予以补充;之后顺势将理论课堂搬到实践模拟基地之中,在促进理实一体化学习结果的同时,完成这类学校体系的持续完善使命。

综上所述,为了全面迎合时展趋势,为相关行业培养更多数量的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操作型人才,学校必须选择针对高校既有的专业课程体系创新改良,如设置全新的教学内容、在校企合作基础上创造实践技能训练平台等,方便日后教学中更加大范围地推广沿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案。这可以为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行业可持续竞争发展,提供不竭的支持服务动力。

参考文献:

[1]崔茂齐.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2

[2]张翠英.电气自动化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探索[J].现代农村科技,2012

[3]王静.探究中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改革——基于“理实一体化”模式[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

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就业方向范文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最近几年在创办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分类培养现代特色型人才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本文将对该校在电气专业上的特色教学实践进行介绍。

石油特色鲜明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化工和教育部共建的唯一一所重点大学,半个世纪以来在石油石化行业中具有较强的行业优势,占据了较重要的地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始建于1959年的炼厂仪表及其自动化专业工业企业电气化方向,起初招生规模仅为1个班,至今已扩至每年招收6个班,可想而知我们的教学培养和学生就业两方面压力都非常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经过深入调研和反复讨论,决定创办具有石油特色的教学模式,既兼顾自身专业的特点,又融合石油、石化行业的特色,在专业教学方面强调与实际生产过程紧密结合,以石油石化行业为主要服务对象,走特色教学、分类培养的道路。以下是我们的一些具体实施措施。

专业特色教学与分类培养的具体实施措施

具有石油特色的专业培养目标

在修订专业培养目标时,我们提出,本专业培养从事电气传动和电力系统等方向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培养面向石油、石化,具有鲜明的石油特色,适应石油石化和能源行业的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创新意识,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工程方面的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能在石油石化、地方及其他领域从事电气工程相关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工程技术及管理工作的不同类型的专门人才。因此,我们的专业培养目标特色突出。

培养方案突出了石油石化特色

我们根据石油石化行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探索和优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体系,形成了以“重视基础、强化实践、突出特色”三大原则为基础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本专业设有“电气传动及自动控制”和“电力系统自动化”两个专业方向,在培养方案及专业选修课的设置方面,既要面向社会工矿企业,又要突出石油石化领域电气自动化的行业特色,其石油石化行业特色从本专业的学生培养指导思想和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实施中可以明确反映出来。其一,从本专业电力系统自动化方向专业课的设置而言,所面向的电网电压等级,既不像国内一些专门研究电力系统大电网的高校那样面向500kV及其以上的高电压等级,也不像另外一些高校电气自动化类专业那样仅限于35kV以下的电压等级,而是介于两者之间,定位在220kV以下的电压等级,这一定位兼顾了石油石化领域和面向社会电网两个方面的需求;其二,本专业的两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学内容都尽可能多地结合石油石化应用的实际需要,还先后安排有关石油钻采概论、油田自动化、电驱动石油钻机及自动控制系统等行业性较强的特色课程。

本专业在培养方案方面的上述种种探索,体现了该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既考虑面向社会工矿企业,又要面向石油石化行业的“双重面向”人才培养模式。在学生多元化目标分类培养的同时,加强油气井工程专业与各个油田单位和研发中心的合作,根据现场技术的新需要,制定一套具有实践性的课程体系。对于学生的分类培养,既要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又要具有较强的科研与技术创新开发能力,在毕业时达到理论知识与相应生产实际间良好的结合,能够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际工程技术发明与创新上。

培养模式形成了以石油石化为背景的实践与创新平台

根据本专业的培养方案,我们重点强化建设以石油石化为背景的实习和实践基地。通过几年来的努力,我们先后建立了胜利油田电力管理总公司、石大科技集团炼油厂、胜利油田东辛采油厂、齐鲁石化公司、胜利发电厂、黄岛发电厂、辛店华能发电厂及日照华能电厂等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基地,并在实习过程中聘请石油石化行业专家作专题讲座,其中胜利油田配电网设计、采油和输油过程电气控制构成了专业课程设计的重要内容。

生产实习是本专业重要的实践性课程,通过生产实习,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同生产实践结合在一起。我们在带领学生生产实习的过程中,重点让学生了解整个电力系统,特别是油田配电网系统的结构和特点,使他们对油田电网有了深刻的认识;在炼油厂的实践中,学生对于石油的提取、炼制、加工及注水站等部门的功能,尤其是本专业知识在石油从加工到成品过程中的应用,都有所了解,这样他们的专业技能在实践中得到了提高和锻炼。

教学内容涵盖了石油石化专业的背景

不论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中,还是在实验教学、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中,教学内容涵盖了石油勘探过程、石油开发过程和石油加工过程等背景知识和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需求。同时,教师及时地将科研项目中的成功案例编写进教材或讲义中、将科研成果带进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水平。

在课程的教学中,我们除了基础的专业课程外,还主要加入了石油钻采概论、油田自动化、电驱动钻机等与石油行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在实验教学中,基本的实验是在油田中应用广泛的电机及拖动实验,主要是油田抽油机电动机的启动、带负载运行和节能控制等;此外是电力电子实验,最主要的是油田采油、注水、集输等生产过程中所用到的变频装置的实验及系统调速系统参数的调整等;可编程逻辑控制(PLC)等实验环节我们结合油田电动钻机的控制而展开。对于毕业设计,所选的课题也与石油、石化行业有很大的相关性,比如油田配电网的线损分析、油田电网无功补偿的研究、小电流接地故障的研究、抽油机电能质量检测计量、节能控制及串行通信等。学生通过对这些课题的研究,对本专业在油田系统中的应用就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对以后的就业和实际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专业特色教学与分类培养的良好效果

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就业方向范文4

关键词:技能标准;应用能力;电力系统;电气传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6-0214-02

一、引言

本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2007年开办以来,高度重视校企融合,先后与多家企业合作,校企双方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实践教学,行业、企业标准以课程形式嵌入,注重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更强调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企业集团办学、校企融合的独特优势,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并被评为山东省民办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

本专业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学院先后与南山电厂、南山轻合金公司、南山电力总公司、南山铝业、皇明太阳能集团知名企业签订协议,形成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及较强的毕业生就业网络,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通过实习实训,毕业生即可上岗工作,缩短了上岗适应期,相当一部分学生留在了实习单位工作就业。目前,已建校内实验实训室20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6个。本专业教学方面,学院围绕南山集团各公司以及山东半岛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支柱产业的需要,不断进行专业建设方面的研究改进,不断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二、专业技能

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分析较复杂的电子电路及设计、调试电子电路的能力;具有对电气系统物理量及其有关信息进行检测分析处理的能力;具有单片机、PLC等控制器及电器的现场应用能力;掌握工厂企业供电和电气控制、继电保护及自动控制技术、电力市场、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及其控制、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分析等方面领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基本知识,以及本专业领域1~2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至少一个专业方向的基本知识与相关理论(专业方向设置为电力系统及自动化方向和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方向);掌握相关行业岗位技术能力及标准;具有通过工程实践训练掌握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及系统开发方面的知识。具体要求如表1所示。

三、专业技能考核标准

针对表1中所列学生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根据行业标准和企业相关岗位需求列出以下专业技能考核标准,各个专业项目、对应的考核内容及技能要求、相应的考核手段与方法,借鉴职业资格认证方式,以现场操作、设计答辩、参赛等方式为主,进行测试考核。具体见表2。

四、结语

本技能标准是总结我校长期实践教学而制定的,与专业培养方案有机结合,探索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法和思路,强化了实践教学,注重能力培养,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符合学校对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

参考文献:

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就业方向范文5

关键词:电气工程 自动化 专业简介 创新与变革 师资力量 课程体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现状简析。

专业简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是学习和研究电能的生产、传输、转换和利用,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电气工程这一课程,最早出现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是美国物理的一门选修课,主要是为了电气制造业培养专门人才。随着电气制造业的迅猛发展,电气工程专业的地位也日渐水涨船高,与其他专业也同等重要。

该专业,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在一战后,该专业随着广播与通讯业的出现和发展,其内涵也进行了扩展。尤其是二次世界大战中,对雷达、电讯、控制系统等新的电气与电子系统技术需要,该专业又进行了翻天覆地的更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该专业研究方向发展伸向各行各业,小到一个电子元件的设计,大到航空母舰的研发,现今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很大,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农业、建筑、生产、研发等领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的特点。

(1)对本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进行强化,并且保持实践教学环节不断线;(2)保持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相关教学4年不断线,在电气工程领域中,强化自动化与信息技术的应用;(3)结合电力发展前景与现有师资条件,突出强电特色,设置两个专业方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与电机电气及其控制;(4)结合学生就业需要,考虑学生们的差异性,课程安排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系统性。

成为中国的热门专业之一的原因探究。

第一,该专业涉及范围广,能给同学提供创新和发展能力的空间;第二,就近几年来数据显示,该专业的就业率稳高不下,并且国企企业工作稳定,工作环境适合,薪酬和待遇高;第三,该专业教学内容十分丰富,课程新颖,这对学生门有着很强的吸引力;第四,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大力发展,对电力供应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长,因此电厂的兴建等,电气行业需要更多人才;第五,该专业的历史悠久,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发展至今,并且目前我国的电力事业的发展前景也十分不错。研究成果如果能直接转化为产品,因此具有十分惊人的潜在经济效益。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发展创新与变革。

提高整体的师资力量。

在新的社会和历史条件下,我们迎来了电气工程专业发展机遇。为了满足当今时代的社会,我国市场对电气方面的人才需要。那么,如何大量地培养新一代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方向的人才呢?如何能保证新型专业才的数量供应呢?师资力量是关键。只有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才能引领电气科学走向发展。为此,加大教学投入,引进一流人才,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刻不容缓的。我们可以通过引进一些国外一流大学的相关专业的教授,来到我校进行师资建设。如何培养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如下表所示:

第一、教学管理部门进行资金大力投入。根据情况不同,所采用的形式也可以不同,进行培训。

第二、为了使教学内容能够充分满足学生和社会需要,我们应该促进教师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加强该课程的教学指导,进行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

第三、教师积极主动积累相关知识与教学经验,并且同时借鉴其他老师长期积累的教学成果,不断磨砺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课程体系及教学环节的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都有了进一步的要求,而不仅仅是要求学生在技术业务上有很强的实力。因此,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仅只着眼于现在,还应该放眼于未来的发展。我们要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加大力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改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及教学环节,遵循先基础后专业、由简入深的认识规律,制定出科学的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出相应的人才并且提高相应的前提条件,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任务。在改变该课程教学体系及教学环节中,适度把握“泛”与“精”的标准,我们应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在这如今知识经济的时代,产业结构及其内涵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向着综合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而社会也因此需要大量具有开拓精神、创新意识的人才。依据“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优化课程内容,突出“以强电为主,弱电为辅,强弱电、软硬件、电气控制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专业特色。另外,在电气工程领域中开辟新应用领域,需要计算机辅助工程做铺垫,先进的信息技术是提高该专业教学质量一个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学会利用之。

完善研究生资助体系培养体系。

我国在读研究生的补贴很少,有的甚至还需要自费,那些高昂的学费,往往令大量专业人才没有进行深造。有的读研的,只是为了获得一个文凭,从而找到一个好的工作,而非至心于研究,这与国外同等学历培养补贴较高存在有着不小的差距。为了改变这种不利于培养高水平人才的现象,我们要完善研究生资助体系培养体系,对扩招成果进行巩固,继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就目前情况来看,在各界的呼吁和努力下,高等院校的本科教育受到了相当的重视,然而研究生培养体系却还有点欠缺。科研体系投入不足,自然影响了专业的更深研究。

结语。

总之,在如今机遇和挑战共存的时代,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发展也需要不断更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历史悠久,作为一个一百多年历史专业,相当一部分教材内容较陈旧,并且教学手段和方法都比较较落后。新能源、新电工材料和微加工技术等其它新的学科的出现,将与电气工程结合,将继续引领电气科学向前发展。因此,需要不断开拓新的研究与应用领域,融合新理论和先进技术,培养全新的社会专业人才。然而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不仅是要求学生们对专业技术的熟练掌握,还要培养学生德才兼备,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

参考文献

[1]、赵钰婷,张虹,尹立敏.电气工程专业“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29:38-39.

[2]、侯云海,姜长泓,卢秀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0:334-337.

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就业方向范文6

1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思路与理念

面向国家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重大需求,以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在教育部“质量工程”的指引下,构筑并实施了“一个方案,两条主线,三个支撑,一个机制”的电气工程人才培养体系。

1.1一个方案:“多目标、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特别是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对电气工程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适时地进行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设置、专业结构调整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基本前提。“多目标、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以学生为本,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克服了传统培养体系中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的不足,针对扩招引起的生源差异较大及学生就业困难等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及对未来的职业取向,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培养计划。

1.2两条主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紧密围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条主线,以国家质量工程为航标,统一规划,同步实施,整体建设。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的现代化建设为目标,建立以国家教学名师和骨干教授为核心的优秀教师团队,提出了“融入、转化、结合”一体化教学理念,建立先进的理论实践并重的课程体系。提出了“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课程体系精品化,教材体系现代化”的课程建设思路,不断加强精品课程和教材的建设。提出了“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增强素质、张扬个性,以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理念,构筑和实践了“横向四平台,纵向五层次”的多层次、模块化、个性化的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

1.3三个支撑:质量工程建设支撑、国家重点学科支撑和轨道交通行业支撑

采用“边改革、边实践、边建设”的建设思路,以质量工程建设、国家重点学科和轨道交通行业为支撑。教师全力投入、学生积极参与,成果丰硕。获得了一大批国家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等,对构筑电气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有力的支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国家重点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国家级的产学研结合的平台。对电气工程人才培养体系构成了强大的学科支撑。面对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和轨道交通建设高新技术含量的大幅度提升,发挥原行业院校的学科优势与特色,立足于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培养适应轨道交通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这种国家和行业的重大需求对电气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也是一个重要的支撑。

1.4一个机制:人才培养的社会广泛参与机制

与轨道交通行业的龙头企业和研究院所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发放就业质量调查表、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表,收集学生、企业反馈信息。及时了解社会需求、毕业生就业质量及企业用人满意度。从邀请企业专家到校讲学、联合企业共建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发展到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理论教学。全方位、多层面地利用社会资源共同办学,形成对专业结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资源等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优化的社会广泛参与机制。

2具体建设措施和内容

2.1教学团队建设

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是决定改革成效的关键因素,多年的改革研究与实践凝聚了大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勇于创新、德艺双馨的骨干教师,形成了以国家教学名师带头,中青年为骨干,老中青搭配,学历、职称、专业方向和年龄结构合理,深受学生欢迎的“国家级教学团队”,全面开展改革研究与实践,指导专业建设,确保了人才培养质量,对构筑电气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团队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始终将其作为师资队伍整体建设的关键。为了保证师资队伍不断健康发展,学院在中青年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始终本着“精心培养、严格要求、合理安排、大胆使用、全面考核、鼓励先进”的二十四字工作方针进行。教学团队致力于人才培养的同时也专注科学研究,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始终保持着较强的可持续发展潜力。教学团队充分发挥本学科科研发展的优势,注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努力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和研究型教学的开展。近年来团队教师承担了大量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重大专项等科研项目15项,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其他省部级学术奖12次。一方面教师通过科学研究及时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促进了教师自身学术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研究内容反映了学科发展的最新进展,部分成果和系列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相关,通过团队教师的积极总结,将成熟的内容及时引入教材、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教学,进一步促进了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条件改善。因此源源不断的高级别科研项目的开展,确保了教学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2.2特色专业建设

特色专业的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是电气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基础。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08年9月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随着我国轨道交通行业快速发展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急剧扩大,在进行大量现场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的基础上,对行业需求、用人单位需求及毕业生适应社会的情况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分析,在大类培养的基础上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加强了特色专业方向的建设;密切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在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的基础上,在高年级灵活设置专业方向。目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下含“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铁道电气化”、“电力牵引与传动控制”、“磁浮与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四个专业方向。在“多目标、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开设了以研究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茅以升班”,倡导在科学研究上的独立创新精神和自由探索思想。以“茅以升班”为代表的学生创新意识强,在各类全国性创新竞赛中屡获大奖。易卓霖等同学以一等奖第一名夺得“英特尔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系统专题邀请赛最高荣誉奖;“茅以升电气03班”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电气03级3班”获得“全国先进班集体”。为更好发挥高等教育服务行业和服务社会的作用,针对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适时开设了“高速铁路动车组班”、“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班”和“地铁班”。满足国家急需人才培养的需求,集中体现了“多目标、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势。该人才培养方案不仅注重培养学生求是创新、尊崇真理的科学素养,还体现了对学生人文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在2008年“5.12”特大地震发生的当天,学校在第一时间组织了30名国防生奔赴地震重灾区抗震救灾,其中的27名来自电气学院,他们以其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牺牲精神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其中郭晨阳同学入围“2008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参加了由教育部和组织的“励志青春———当代大学生在2008”全国大学生先进事迹报告团。

2.3精品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

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进一步促进课程体系、课堂教学模式以及教育教学理念的变革。学院高度重视精品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持续加大精品课程的建设力度,建成了“电力牵引控制系统”和“高电压技术”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电力系统分析”、“远动监控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电路分析”和“电工学”等6门四川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了一批高质量的教材,前后编写出版的教材总计40余部。涵盖了本专业的主要课程,针对教学内容编写了电子讲稿,制作了试题库、多媒体教案等,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文献资料。这些教材特色鲜明,有多本教材获得省部级优秀教材奖,为铁路高校提供了优秀的专业教材。目前,有7部教材入选“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5部教材入选“十一五”国家级重点图书。通过上述12部国家级教材建设,更新并丰富了课程教学内容、凸显了专业特色、体现了近年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对培养高质量的电气工程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

2.4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实践基地建设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是电气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为培养高质量电气工程专业人才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按照“以软带硬、资源共享”的建设理念,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目标,整合原有基础实验室群,以实验教学体系和内容建设为重点,实现了“实验项目菜单化、实验内容层次化、学生培养个性化、实验管理信息化”,建成了国家级电气工程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为契机,构筑和实践了“横向四平台,纵向五层次”的多层次、模块化、个性化的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和贯通式培养教学模式。以学科为依托,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建成了以个性化实验和科研项目实践为主的个性化、创新实践平台。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贝加莱自动化公司”等国外著名企业联合共建实验室,与“新加坡淡马锡理工学院”等国外高校签署学生交流访问协议,建立国际工程实践基地,定期选派本科生参加国际工程实践活动。开拓了学生的工程视野和国际视野,取得显著成绩。与轨道交通行业的龙头企业和研究院所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建立了“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等12个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确保了校内外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3结束语

通过构建“一个方案,两条主线,三个支撑,一个机制”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了轨道交通电气工程一流人才,满足了国家轨道交通重大需求,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

(1)“多目标、个性化”培养方案的建立,克服了传统培养体系中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的不足,针对扩招引起的生源差异较大及学生就业困难等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及对未来的职业取向,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培养计划。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解决了传统工程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实现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的现代化,切实提高了学生理论与实践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