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改革的认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堂改革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堂改革的认识

课堂改革的认识范文1

关键词:课堂 教学 改革

Realzing newly maths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ation

YIN Jie

Abstract: We can grasp the trend of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ation and provide classroom reformation with new orientation only when we rethink classroom gradually, and set up correct teaching viewpoint adapting to develpment.

Key words: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ation

在众多改革举措中,课堂教学改革如火如荼。教师的教学观、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师的角色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但是任何教育改革如果没有真正触及课堂的话,那么这种改革就不能说是彻底的!不能说是真正改变了学校生活和教师行为。

一、重新认识课堂教学改革

1.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 许多教师至今在课堂上是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认为只要在课堂上传授了知识,把“术业有专攻”的学识传递、授予了学生,自己的职责也就完成了。这种看法也许在韩愈所处的年代或者说农业经济时代是合理的,而对于知识更新速度日趋加快,信息日益纷繁多样的今天来说,却越来越显得不合时宜。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本领,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形成终生学习必备的素养,是时展对学生的期盼。把课堂当作知识的“交易所”,从教师一方转移至学生一方,虽然学生也可获得知识,但一来掌握的这些知识难以牢固,二来无法透过知识的深究过程学会学习,学会主动地吸取知识,更无法成为知识的创新者。在这里,教师要明确知识既是“名词”,更是“动词”。通过主动探究,动手、动脑、动口、动手获取的知识才是掌握最牢固的知识,才是最能有运用空间和价值的知识。

2.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 若教师如同舞台表演一样,一味地把自己的行为演示给别人看,按照教材或教案设计亦步亦趋地展示自己的行为,把学生当作观众,既没有沟通也没有交往,教学也就成了没有学生参与甚至是完全忽视学生的教师单方面的活动。教学归根到底是一种交往行为。是以交往为媒介、以交往作为必不可少的手段的。表演可以是无互动、无交往的,而教学却必须要借助交往来进行。只有在真正有效的交往与互动中,学生获取的知识才是“内化”了的,增长的能力才是“货真价实”的。养成的情感才是“真真切切”的。从这个角度讲,衡量一堂课的标准不只在于教师的板书是否整洁,行为举止是否大方,时间控制是否合理,而更多地在于学生交往互动的程度与水平交往互动的方式是否有成效。

3.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 课堂情景是极为复杂的。从社会学角度看,课堂呈现的是人际交往包括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的画面;从心理学角度看。课堂呈现的是教师与学生心理不断调适、冲突的画面。同时,课堂还是动态存在的,即使教师备课准备再充分,也难以设想到课堂中会出现的形形的情况和事件。因此,教师必须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形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根据自己对课堂各种各样信息的把握,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得当的措施。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景而变,课堂才能焕发勃勃生机,课堂上才能显现真正的活力。

二、数学课堂改革的设想

1.教师要具有赏识学生的民主平等意识,师生关系突出“爱”。 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秘诀、教师要将自己定位在是学生尊敬的长者,而且是学生合作的伙伴、学习探讨的对手、交心的挚友。教师要抛弃“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放下“教师爷”的架子,让“爱”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用爱的火焰把铁炼成钢。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尊重理解学生,信任爱护学生,加强感情投入,为学生创设一个鼓励发表不同见解、容忍错误的宽松环境。把更多的自由时间和发言的权和留给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心情舒畅地参与讨论和交流,在平等对话中发掘学生的优点,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增添勇气,培养上进心,张扬个性。“感心者莫先乎情”。正是在平等和谐互动的教育情境中,“润物细无声”课堂教学才有保证。这与仅靠制度和权威维持的教育教学效果截然不同

2.教师要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致用”意识,教学信息突出“新”。 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课维系其生命力的根本所在,也是数学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坚持数学课“学以致用”的原则,不仅理论阐述准确、全面、系统,而且内容也能体现“时代性”,把握“变化性”。不能死啃教材,要注重理论的实际应用。要重视反馈及时进行调控,使课堂生动、活泼打破沉寂。现代生活中有股票分折、商业贷款、价格利润、概率统计等方面的知识,在教学中适当引用这些例子,对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必然是有所裨益的。

3.教师作用突出“导”,课堂教学突出“学”,课堂气氛突出“活”。 教师要具有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双主统一”意识。主体性和发展性是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现代教育观念强调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会学会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十分重视合理安排“双边活动”。宋代教育家朱熹说:“指引者,师之功也”。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做喋喋不休的“讲师”,要当好编导,或设疑激趣;或穿针引线;或画龙点睛;学生有问题善于引导;学生心理有障碍,善于开导;学生作业上有疑难,善于辅导;学生由“学会到会学会用”,注重学法指导。更要着重于激励、唤醒、鼓舞,让学生体验成功,为学生创造乐学的氛围。

课堂教学中,要处处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根本目标。或设置问题;或比较辨别;或运用案例;或创设情境,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讨论、评论、争论。学生不是被动的观众,而是直接参与的演员,应积极探索、主动学习、思维开放,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教师要具有的举纲驭本的“标推”意识和重点意识,教材处理把握“度”。 首先对教科书全面分析、整合,优化教学内容,避免本学科内不同年级教材和与其他学科教材重复教学,合理用力,教其不知;详讲重点,省讲、选讲非重点;善解难点、深广适度;点面结合;逻辑结构严密;努力挖掘培养能力,提高数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教育点和创新点。二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精简”的同时,要适当“增加”教科书以外的活教材和一定的辅助材料等,克服教科书中某些章节的滞后性。不做教材的奴隶,不唯书不唯“上”。很多教师使用教材时,受传统的“以本为本”的旧教材观的束缚,习惯于按图索骥。照本宣科,过分依赖参考资料等现成的东西,缺乏创造性。

课堂改革的认识范文2

1、教学过程中要恰当的设问

问题是教学的核心,恰当的提问往往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教师要认真钻研教学内容,研究学生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思维发展,通过提问来激发、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与创造力,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由于差生不注意复习和对知识的巩固,不注意知识的再现,对所拥有的知识不能透彻理解,不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所以,教师课堂提问既要考虑新知,又要通过提问来巩固和回忆旧有的知识,以进行多次建构和分散复习。思维水平的提高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的,学困生遇到问题不积极主动思考,现代学习中提倡以问题为线索的教学,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形,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激活差生思维。要允许学生失败,让学生充分思维,课堂提问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学生没有按老师的思路回答问题或则回答问题错误,教师就会让学生终止回答,这样会使学生不知所措,打击学生的自尊心。所以,要让学生充分思维,教师也可以从中发现学生的错误和思维的缺陷。

2、提倡合作学习与学生自主探索

在生物合作学习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学习尖子也不是课堂的焦点,而是让每一个学生充当主角。这样,学困生既有独立思考的个体活动,又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讨论的群体活动。合作学习加强学生与老师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学习通过学生思维接触,教学系统的优化组合,实现思维发展。由于教师和学生不在一个思维水平上,学生之间的交流能让其更了解自己思维的不足,调节自己的学习。

合作学习使学困生从互动中形成知识,淡化生物知识技能的差异,消除情绪障碍,积极投入学习。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全面健康发展。合作学习让教师有机会参与到学困生的学习中,能够掌握学困生的生物学习态度、学习的过程、变化发展,以进行及时引导。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为学困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提供了空间。

3、进行分层次教学,个别辅导

由于学困生的知识结构、心理因素、情感、智力与学优生有一定的差异,教师如果用一刀切的统一要求来对待所有学生,必会挫伤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因此,应当实施分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挑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困生回答,并及时进行鼓励,激励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集中注意力听讲。作业可以分成学生“必做题”和“选做题”,考试时可以分成两份卷子,也可以尝试把学困生和学优生进行分班教学。这样可以让学困生增加成功体验,减少心理压力,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理学家提出: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便会激起追求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为了实现分层教学,首先,教师应该设问层次化。其次,教师应该设置弹性作业。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的情况不同,有的需要进一步理解,有的要巩固一记忆,有的是往更高的层次发展。作业作为课堂补充,学生的基础不同,对练习的要求就不同。同样的作业量有的同学认为很轻松,有的却认为难以完成。因此,为了避免让学优生“吃不饱”,让学困生“消化不良”的现象,可以让课本中比较容易的A组题目学生全做,对于能较好完成的学困生及时鼓励和表扬,对于比较难的B组题学生选做。作业形式也应该多元化。可以布置预习作业、课后作业、复习作业、单元小结等。再次,考试要多元化,既然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就不能用统一标准去衡量,应该给学困生更多的表扬和鼓励,对于考试评价重视相对性,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出不同难度的题目,考试结束后对学生多种评价相结合。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是个动态过程,学习出现偏差是无法回避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要及时反馈,教师多听学生对学习的体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及时主动的暴露自己的问题以便尽早解决。知识的缺陷是学困生的共病,生物基础差,生物知识断接,导致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弱。所以教师要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从他们从最简一单最基础的问题入手补习。前进的阶梯要小,知识点要细,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抓住关键,选择内容贴切、难度适宜的例题。讲解要透彻,要逐层深入,让学生理解解题思想方法,并不断让学困生巩固练习,补缺要及时。

课堂改革的认识范文3

一、 个人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不足: 1、 课堂中的互动还不够。一般情况下,每次课前都能考虑到这点,但有时由于课时力争想要完成教学目标等主观因素的影响,有时将学生的实践操作改为教师演示。

2、作业分层布置还未实施。(但这个在我看来是非常有必要进行的)

优势:1、教态亲切自然,语言生动,讲课富有激情。

2、备课前总能对教材进行细致的分析,确立教学重点、难点。对重点部分尽量花足够多的时间讲透彻。

3、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手段将一些抽象的知识点形象化,对难点尽可能的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听懂、理解、掌握、并能加以应用。

二、重点主攻方向。

课堂中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和谐生长,力争使课堂气氛既生动、活泼又高效;开展多种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实施行动的步骤

1、从情境入手,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的巧妙导入可以极好地诱发学习兴趣,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为导入往往可以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

2、注重个体差异,强调激励性原则

下一阶段在作业的布置中我预备作分层要求:基础好的同学应附加完成相应补充练习,而作业的分层评价也需因人而异,尤其对基础差的同学可以提供明确的线索,对其进行正确引导,让其学有所得。

3、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的自由空间。

互动式教学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我想在下阶段的课堂中我会有意的多创设这样的情境、舞台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堂改革的认识范文4

【关键词】数学 课堂 教学 效率

教育改革的基础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关键在课堂,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理念认识。

虽然课程改革已推行多年,但是教育改革喊得多变得少,几乎停滞不前。数学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过多,既当导演又当演员,学生成了观众,没有了学生的参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二是学生的作业练习量大重复,以练代学,学生的负担不断加重,三是课堂教学形式化,模仿痕迹过重,叫学生无所适从,教学效果甚微。这些问题不但在困扰着每一个教师,也在延误着学生,更阻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要解决如上问题,课堂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不然就跟不上课程改革的步伐,变成为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卡口.要知道,新课改并不单是课程内容的变化,它必须是走进课堂,直接牵动课堂教学的深刻变革。

一、树立数学新理念

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或课堂教学模式,都需要在一定教育教学思想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单是机械的模仿几个步骤和技巧,没有思想理念上的更新是不行的.思想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不会有进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现代数学教育观也有了新的认识.这些认识和观点中最为核心的就是:(1)数学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是他们作为学习者所天然具有的.但我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与这样的基本事实相去甚远,把学生仅仅看作教育的对象和灌装知识的容器,在课堂教学中重教轻学、重知轻能、重记轻思、重外部控制轻内部转化。(2)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由被动的听课者转变为数学课程知识的参与者探索者、创造者.体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的教学新理念。(3)数学教学评价由单纯的学习结果评价转向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二、提高课堂管理教学组织能力

一个课堂教学高效的教师,他的课堂组织管理是成功的。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师的知识水平与教学效果相关程度很低.就是说,如果教师自己的知识残缺不全,不能帮助学生释疑解惑,那肯定会影响教学效果;但当教师的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的临界值以后,不会因为教师的知识水平越高,教学效果越好.而教师的另类素质却会对学生产生最直接、最显著的影响----这就是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尤其是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能力.

三、体现学生主体,转变教师角色

了解学生,研究学生,认识学生,是教师核心的工作.数学教学活动必须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师的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使学生开窍,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课堂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操作、实验动手能力.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自己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结论,教师不包办代替。

四、提升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一个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现代社会信息瞬息万变,一段时间不学习,思想就会僵化,思想就得不到更新。通过学习,使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现代数学教育的目标。通过学习,可使我们认识到数学价值,通过学习,可以使我们接受新理念、新思想,通过学习,使我们接触教育改革新动向。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师必须在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方面不断进行自我锻炼和提高,不断超越自我,提高自身的责任感和教学积极性.在这方面,应着重关注教师的批判性、质疑性、独特性等思维品质,以及教师知识系统、教学监控能力、反思能力等的形成与发展.其中,反思是发现的登塔尔强调:"反思是数学的重要活动,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通过反思,才能充分地发挥先进的教学理念,对教师行为指导,才能激发出理性的力量,才能把潜意识的活动纳入有意识活动的轨道.在数学教学中,离开了反思,无法进行真正的数学教育改革。

五、"勤奋"的再认识

很多学校的数学教师都信奉勤能补拙,教学成绩的取得是靠勤奋磨出来的,不少高中将时间利用到了极致,学生苦不堪言。现在,我们必须认识到:如果把勤奋的作用绝对化,忽视效率,那么,学生就会不堪重负,勤奋的效用就会打折扣甚至走向反面,教育不能片面地理解"勤奋",要彻底改变通过加班加点提高成绩的做法,要努力实践通过科研去解决教学低效益的问题.才是我们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真正出路。

其实,老师通过加班加点的勤奋,最终症结就是没有把握好课堂内的教学,老师没有向课堂内要教学效率,导致学生没有向课堂内要学习效率.学生没有在课堂内很好的消化、吸收与运用,领会所学知识及所学知识在该学习系统中的位置,提炼数学能力.这样的结果,一方面,教师为了巩固学生所学,加大练习以练代学,要学生练习在课内没掌握到而他们应该掌握的知识,;另一方面大量的练习必然使教学要重复,从而导致学生消磨学习意志,使教学的时间在不经意间浪费;数学教学效率仍很低下.因此,教师应该把勤奋转化到对专业知识的再学习,再研究.更新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法,注意与学生沟通,注意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注意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学习精神,使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解放老师,让老师的引导者、促进者与合作者发挥真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乃达.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J].中学数学,2003(1)

课堂改革的认识范文5

一、转变教师观念,强调“五为主”

1.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要确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探索、自学、发展的主体,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看书、观察、探究、思考、发现、归纳,自求理解、自致其知,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2.以教师为主导

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活动方式主要是“导”。“导”包括引导、指导、劝导等。

3.以教材为主源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信息源。教学目标、内容、知识传授的广度和深度应以教材为主要依据。

4.以思维训练为主线

新时代需要一大批知识广博、具有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四有”新人,这就要求教师加强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

5.以提高师生素质为主旨

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就应以提高师生的文化科学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作为教学的宗旨。一切有利于师生素质提高与发展的教学活动都值得肯定与提倡。

二、灵活应用教材,转变教师的任务

长期以来。钻研教材和实际教学过程,是教师备课的中心任务,完成这个任务,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或唯一目的。传统教学导致了课堂教学变得机械,缺乏生机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被扼杀。在课改背景下,教师的主要任务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三、深入了解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手段,使学生真正“动”起来

孩子的天性是爱玩好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更多地为学生提供“动”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来,使其各方面思维能协调发展。其中观察是学生认识事物,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数学学习必须重视数学观察力的培养,这就需要学生的“双眼”动起来。

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动脑之后,要满足学生表达的欲望,提供畅所欲言的氛围,以解放学生被动受教的地位,让他们的思维畅通活跃起来,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认真学习各种理论及先进经验方法,加强校本教研,避免走入课改误区

现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误区大概有以下几点:

1.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罐

2.以“少讲少练”代替“精讲精练”

3.以《教师教学用书》代替备课笔记

4.只重视教法改革而忽视学法指导

5.把数学教学看成是思维结果的教学

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认真钻研数学教学法,数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基础理论,在专业知识、理论方法上,要以“人有我新,人新我深”的进取思想为指导,在数学艺术上,要立足实际,不断创新;走“用中求实,仿中创新,先死后活再提高”的逐步发展的路子,把学习、教学、科研融为一体,不断提高理论修养,从而克服教学改革中的盲目性。

课堂改革的认识范文6

关键词:职业院校 课程改革 项目教学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a)-0185-01

目前,职业院校教育课程面临的许多问题,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差,职业能力低,不能适应企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呼吁课程改革的到来。从教育研究学者到职业院校的领导,都能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职业院校中广泛推广课程改革,令人欣喜,然而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1 教师课改压力大,课程改革推进困难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力是教师,但最大的问题也来自教师。(1)教师教学观念难以转变。由于多年的传统从教经历,教师一言堂的灌输性教育已经深入人心,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过程就是知识的授受过程,教师作为知识的拥有者处于权威的地位,对学生的要求是服从和尊重。而新课程要求构建以民主、平等、和谐为特征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这种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必然导致教师失去权威,所以课程改革实施后,教师很难从思想深处接受课程改革。他们一方面认识到课程改革的意义和必要性,另一方面担心课程改革后,教师在教学中失去主动地位和控制力,课堂秩序难以维持,学生学习效果差。(2)教师课改工作量繁重,教师从心理上到生理上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课程改革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要求重新设置课程体系,按照项目化教学方法重新整合教材,设计项目教学模块,这是一项需要付出很大精力的艰巨任务。如果不能解决以上问题,课程改革必然会走过场,难以推进。

针对教师观念和工作量上的问题,不能简单地施以行政命令,必须针对问题,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措施解决。(1)职业院校领导应邀请课改专家来校做报告,分析课改利弊和方法,引导教师从内心认可并接受课程改革,认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2)进行教师课改前培训,指派教师到课改先进院校参观学习,感受课程改革的良好教学效果,激发教师进行课程改革的积极性。(3)引进课改专家来校指导,讲解课改理念、课改标准,组建各个学科的课改团队共同完成课改任务,分担教师课改工作量。(4)学校应引进先进的教学资源和配套设施,做好课改的服务工作,在教学条件上跟上课改的步伐。

2 学生对课改认识不足,不能正确对待并积极配合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另一个问题来自学生。由于职业院校的学生高考分数较低,理论知识相应较差,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不高,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并对待课程改革。学生对课改的态度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1)课改中的项目教学,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解决问题,多采用课堂讨论和小组协作完成,这种新的学习方法使部分学生认为课改就是降低学习要求,不用听讲,就是教师领学生玩,开讨论会。他们在课堂上忙于叽叽喳喳的探讨,却忽视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对课改的这一认识,大大降低了他们的学习效率。(2)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课改后教学方法占用了老师讲课的时间进行讨论,耽误了他们的学习,从心底很抵触课程改革。针对学生这两种不同的心理,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课程改革的意义,建立有效的课堂约束,并用良好的项目案例和课程改革效果来向学生证明一切。

3 项目案例选取不恰当,课改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由于旧的教学模式已深入人心,教师们不能从旧的习惯中解脱出来,被旧的课程体系严格束缚住,思想始终放不开。大多数教师仍然根据大纲教,考试根据大纲考,设计的项目案例新瓶装旧酒,只是知识的堆砌,十分牵强,不能真正帮助学生掌握相应技能。用这样的项目案例教学,学生在课堂上为了完成案例而从课本上找相应的知识,项目教学法演变成了自学法,这样的课改既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他们学到的知识支离破碎,缺乏系统性。针对这一问题,院校领导要做好以下工作:(1)加强课程改革的指导工作,认真做好教师课改培训,邀请课改专家来校为教师充电,观摩课改成功案例。(2)成立课改领导小组,组织教师集体设计课改项目案例,确保所设计的项目案例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他们掌握岗位所要求的相应技能。(3)为课改提供先进的教学手段和设施,保证课改后的项目教学法能顺利开展。

4 把握不好课堂自主学习度,课堂变聊天室

课改后的项目教学法、小组合作这些学习形式,要求教师提高控制课堂的能力,把握好课堂自主学习度。

而有的老师让课改后的课堂放任自流,不尽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把书本还给学生,把作业还给学生,叫学生自己看书,没有指导、没有提示和具体要求,看得如何没有检查也没有反馈。学生表面上在讨论学习,其实大多是时间都把课堂当成了聊天室,把时间都浪费在了闲聊上。因而,把握不好课堂的自主学习度,学生表面上获得了自主的权利,可实际上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自主。

因而教师必须增强控制课堂秩序的能力,处理好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师讲评三者之间的关系。

5 缺乏课改评价体系和标准,使课程改革流于形式

课程改革初期往往改革决心较强,改革力度较大,教师积极性较高,但由于缺乏课改评价体系和标准,教师缺乏督促和动力,使课改越改越没,最终恢复了传统教学方法。针对这一问题,职业院校领导应从以下两点进行改进。

(1)加强课改实施中的组织和管理,层层落实,使课改能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2)建立相应的课改评价体系和标准,定期组织教师听课,开展教学比赛,评选课改新星,督促教师将课改进行到底。总之,职业院校的课程改革是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顺应时展的必然结果。这一创新过程必然会走很多弯路,出现很多问题,我们对待课改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管理和控制,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课改真正有所改革,有所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彦才.新课程改革:尴尬与应对[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