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防治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病虫害防治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病虫害防治总结

病虫害防治总结范文1

一、病虫草害发生及防治完成情况

2012年我场病虫草害发生总体呈偏轻发生年份,零星地块存在纹枯病、褐变穗等病害的发生。全年完成病虫草害防治面积72.1万亩,其中水稻稻瘟病防治实施航化面积47万亩。

二、病虫草害防治实施情况

一是切实做好草害的防治工作。农场针对不同田块主要杂草的发生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并提供针对性强的有效药剂,做到安全高效的防除杂草。每个管理区都下发了难除杂草的推荐配方及使用技术,进一步推动了全场的科学除草工作。全场化除面积达到72.1万亩,防效达到95%以上,没有出现草荒以及药害现象。

二是做好虫害的防治工作。农场虫害防治,以水稻潜叶蝇及负泥虫为重点,兼治二化螟、稻螟蛉等虫害,在秧田带药下田的基础上,依据病虫发生规律,遵照上级主管业务部门《植保技术手册》,因地制宜,适期有效防治。

三是病害的防治工作。水稻稻瘟病是目前很难治理的一种病害,除品种本身抗性外,栽培因素,不良气候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水稻稻瘟病的防治在培育旱育壮苗的基础上,认真做好水稻稻瘟病的综合防治工作。农业措施要做到科学灌溉、科学施肥、合理密植、健身防病。化学防治要严格按照不同品种的水稻生育进程进行防病,确保在最佳时期内防治。防病要根据不同时期采用不同配方,叶瘟的防治以预防为主,适期早防;穗颈瘟、枝梗瘟和粒瘟的防治选择具有保护及治疗作用较强的新型药剂进行预防和防治,配方要选择复合药剂,防治穗颈瘟、枝梗瘟和粒瘟同时兼防其它病害。每次防治病害时,时期在理论时间基础上,提前3d。叶瘟在十叶露尖即防;穗颈瘟,田间见穗即防;粒瘟枝梗瘟在穗颈瘟防治后的10~12d防治。鞘腐病的防治,选用抗病品种;从无病种子田或无病株上选留种子;一定要将病稻草残体处理干净;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增施硅钾肥;在水稻孕穗期、抽穗-齐穗期进行化学防治。褐变穗的防治,改变单一种植结构,做到品种多样化;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增施硅钾肥;为防止稻叶早枯,实施浅水灌溉,增强根系发育,保持水稻活力;病稻秆和禾本科杂草枯死叶割后尽快移出田外,防止孢子大量繁殖;在水稻孕穗末期、齐穗期施药防治。水稻细菌性褐斑病,要加强检疫,防止病种调入和调出;浅水灌溉,防止回水串流;利用配方肥,合理配施但磷钾肥,忌偏施氮肥;及时清除田边杂草,处理好带菌稻秆;11叶品种水稻在9.1~9.5叶期、孕穗期、齐穗期施药化学防治。防病坚持全面积防治3遍,尤其是高产创建田、科技示范带、种子田、低洼地号以及往年发病地号,或施肥量高,发生危险大的地块,加以重点施药预防。

三、防病体系的构建与模式

一是构建预测预报系统。在每个基层单位和科技园区设立诱发圃,在全场实现稻瘟病诱发圃观测网格;利用固定孢子捕捉议和便携式孢子捕捉议对诱发圃实时监测;采取接种式诱发方式,观测病源孢子萌发及侵染情况,一旦任何一个诱发圃发生病害或接种有孢子萌发或侵染,立即全面积组织实施稻瘟病防治工作。

二是构建温湿度与病害发生关系模式。温度适宜,湿度条件不具备,不发病;温度不适宜,湿度条件适宜,不发病;温度适宜,湿度亦适宜,可能发病;温度适宜,湿度适宜,田间有病菌,必然发病。

三是构建施肥量与病害发生关系模式。氮磷钾施用不均衡,尤其是氮肥施用过多时,水稻养分需求与供给发生不符,水稻植株体内游离氮素过多,为病菌孢子萌发提供生存与萌发侵染条件,会加快孢子萌发和病原菌的进一步侵染。

四是构建水层管理与病害发生关系模式。水层过深或长期处于淹水状态,水稻根系无法获得氧气,厌氧呼吸占主导地位,土壤中铁离子附着根系,根系吸收养分及呼吸能力降低,发育不良,导致水稻植株生长发育受抑制,水稻植株抗病性和抗逆能力降低,病菌极易侵入,造成发病。

四、病虫草害防控主要措施

1.目标明确、切实做好防治工作准备

农场高度重视病虫草害的防控工作,认真做到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和防控措施“三个”到位,严格把好监测预警、技术培训、配方优选和规范施药“四个”关口。各管理区都成立了以管理区主任为组长的重大病虫草害防控小组。通过电视及信息平台病情预报,宣传动员广大种植户做好病虫草害的防控准备。我场将防治工作作为农业生产中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确保病虫草害防治所需资金、防病药剂、药械和各种防病物资及时到位,各管理区早动手,早准备,在3月20日完成了药械及防病虫害药剂的准备。

2.加强宣传,推动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充分利用电视、手机短信、“送达书”、板报、条幅等多种媒介形式,全方位宣传病虫草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要求各单位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开好两级会,以会代训,做到会议开好,电视报道,资料存档,不落一户,不留死角,确保到位。在每个生产阶段病虫草害防治前,各管理区、作业站除召开现场定标会以外,每个技术员组织所分管的农户召开定标现场会,指导农户防治方法、药剂选择、防病配方、防治时期、防病药械、防病事项,加强对种植户的正确引导,集中搞好田间指导和技术培训,使农户更科学地掌握病虫草害的预防和防治技术。

病虫害防治总结范文2

关键词:营林工作,森林病虫害,生物技术,防治方法

0前言

森林病虫害被认为是“不冒烟火灾”,森林病虫害对森林资源会带来多么巨大的灭绝性损害。森林病虫害每年给我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更是难以估量。它的危害性和毁灭性远远超于其他森林灾害,直接威胁森林系统的生态稳定性,破坏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已经成为制约林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其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营林工作中,一定要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力度。

1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现状

1、1现阶段我国常发性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持续上升

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持续上升与我国人工造林面积的连年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有着必然的联系。在过去一段较长的时间内,我国所造的人工林多为单一树种、单一结构的纯林,这样的人工林其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一旦有害生物传人发生,就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造成较大面积的流行发生,给森林资源带来严重的损害。而且人类对原始天然林的大规模开发,造成了天然林长期超负荷采伐,致使现有天然林的数量和质量下降,森林的生态环境遭受了很大程度的破坏,森林生物多样性、林分原始结构以及天然林特有的森林结构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衰退,这样的森林资源条件势必导致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与流行。

1、2在全球环境恶化的影响下,我国的森林病虫害发生的程度严重

温室效应不仅使全球沙漠化扩大和旱涝灾害频发,也为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由于全球气候异常,使林木生长条件发生极剧变化,暖冬现象使森林病虫害越冬基数增大,为其病虫害的大发生创造了适宜的环境。

1、3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各种森防法规、制度建设十分不完善,森防工作基础设施差,致使森林病虫害防治经严重紧缺。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对泥石流、火灾等灾害的预防工作都做得十分到位,各部门都能够严肃认真对待,而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森林病虫害带来的巨大损失,仅直接经济损失就远远高于其它森林灾害。

1、4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还不成熟

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还不成熟,使得一些森林病虫害依然大范围、大幅度发生。现在人们已经避免营造人工纯林,进一步扩大混交林的比例。在林木育种、造林、抚育过程中加大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不给病虫害的发生提供适宜环境。

1、5森林病虫害检疫工作力度不够,致使森林病虫害不能控制在较小范围内发生。

现阶段我国森林病虫害防疫体系建设还不完善,无法实现全方位的有力监管,无法保证造林苗木的质量。更为严重的是有境外病虫害由于检疫力度不够,随着进口森林植物及其制品在我国境内迅速扩散,并且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重大的生态灾害。

1、6长期使用化学农药防治不能很好地多方面结合其他防治方法使用

当病虫害暴发后,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不仅杀伤大量天敌,长期发展下去使病虫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得不到保证,防治效率低,而且由于化学药品在森林中的广泛使用,势必会造成森林生态环境恶化,加剧森林病虫害的继续发生。

2森林病虫害的几点防治对策

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一定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

2、1培育健康森林,从根本上控制森林病虫害的发生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要坚持从基础做起,完善营林措施,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全过程。切实做到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大力营造混交林,必须彻底解决现阶段人工林树种单一、抵御森林病虫害能力低的问题。加大良种壮苗的培育力度,充分利用基因工程等先进的林木育种技术,确保造林苗木无病虫害隐患。加强林木抚育管理,实行集约经营,做好水肥管理、松土除草、修枝抚育间伐等,不但可以增加林木的年成长量,还可以增强树势,提高树木对森林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保证其健康成长,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逐渐从有病治病、有虫治虫这种工作方法转变为未病防病、无病保健上来,从治标转为治本。

2、2切实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为科学防治森林病虫害提供决策信息

建立完备的预测预报系统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关键措施。只有全面、及时、准确地预测预报森林病虫害的基础信息,才能及时高效地开展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因此在森防工作中必须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对所负责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全面、及时、准确的调查监测,准确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力求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各级部门要加大预测预报仪器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手段的提高和规范制度的健全,尽可能做到仪器设备现代化、技术先进、管理科学规范,务必定期监测情况,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率,使监测和测报能力能够适应防治工作的需要,真正实现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及早发现,及时除治,做到治早、治小、治少。

2、3加强植物检疫工作力度,确保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成果

由于经济往来的加多,现阶段一些外来的重大病虫害传人导致本地区大面积、大规模爆发森林病虫害的可能性在不断增加。因此必须做好植物检疫工作,提高检疫技术水平,杜绝或减少森林病虫害的外来侵入。认真抓好种苗产地检疫检验,经检疫合格后方可用于造林。国外引进种子、苗木及繁殖材料要进行隔离试种,发现危险病虫及时处理或销毁。坚决杜绝类似美国白蛾在我国大范围爆发的现象再次出现。积极宣传《植物检疫条例》等法规和森林植物检疫工作重要性,不断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和对检疫工作的支持力度,为更好地开展森林植物检疫工作提供良好的平台。

2、4加大科技森防,努力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

各级部门应当围绕当前防治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寻求多方合作,集中力量解决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重大技术难题,切实提高森防工作的技术水平,选用先进的森防手段,摒弃落后的防治方法。

2、5在确保防治效果的同时,重点推广应用生物防治技术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人与自然灾害做斗争、保障林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千百年来,人们在防治各种森林病虫害的生产实践中,探索出大量好的经验和办法,如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综合防治和森林植物检疫等,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效地促进了我国林业生产的健康发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以维持森林生态平衡的为出发点,在防治方式上,应大力推广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实现可持续控制森林病虫害的重要手段,可以保护天敌,维护生态平衡,实现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的一种平衡。

病虫害防治总结范文3

1.林业病虫害的出现原因分析

1.1人工林的增加以及天然树被大量砍伐

目前很多的地区都大量的种植人工林,然而对于天然林进行砍伐,伴随着人工林不断被重视,病虫害的危害面积也将会不断的提高,主要是因为人工林的树种较为单一,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蚀,并且传播的速度十分快,同时也将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人们为了更好的发展经济从而对天然林进行砍伐,导致天然林的数量在不断的降低,导致根据天然林作为中心的原始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也会造成林业病虫害的危害加重。

1.2农业和化学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人们为了能够预防病虫害,在病虫害出现的时候,使用大量的化学药品,虽然是在短时间之内可以消灭病虫害,但是也将会对周围植物的生物链带来影响,导致一些有益的生物出现死亡。同时长期不合理的对化学农业进行使用,也将会导致病虫害的抗药性增加,长期下来将会对林业资源带来更大的危害,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1.3病虫害不容易根除

因为林业的病虫害繁衍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强,同时也具有着主动传播以及依靠自然攻略传播的能力,虽然采取这样或者是那样的措施对其病虫害进行消灭,但是依然是会存在着少量的顽固个体存活,这些个体依靠自身强大的繁衍能力从而迅速的繁衍,在几代之后又可以迅速得到进行传播,同时林业害虫的遗传特性以及抗逆能力将会虽然是环境的变化从而出现变化,使自身的适应能力提高。因此可以看出,有效的预防病虫害是一项长期以及复杂的工作。

2.存在于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实际问题

2.1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水平不佳

因为受到林业病虫害多样性的影响,林业企业在进行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其水平长期以来都较低,新的科技以及设备难以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进行应用,经费的不足以及技术的陈旧也没有办法得到解决,相关的管理以及决策人员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并不够重视,导致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水平长期以来都处于较低的水平。2.2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难度较大因为受到了人工林面积不断扩大以及温室效应所带来的影响,现如今林业病虫害已经是频繁的出现,目前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在实际之中依然是存在着难度较大,尤其是在对林业病虫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没有能够将先进的理念进行有效的融合到一起,同时也能够能够认真的做好调查分析,这样便导致了林业并充分的防治工作很难进行,在此之外也导致林业并充分的防治工作难度越来越大,直接形成了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落后于实际以及社会的要求,导致出现病虫害防治难的局面。

3.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措施分析

3.1必须要不断的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的工作细节

在林业工作当中,必须要能够突出管理以及造林等方面的关键环节,同时也需要能够落实多样性以及生态化的原则,并且制定出以及形成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准则,通过多种方式去为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顺利进行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管理过程中需要能够维护好天然林的生态,并且严禁乱砍乱伐的行为出现,在对管理水平进行提高的同时也能够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可能。然而在造林环节之中也需要将生态链的建设以及功能化建设作为重点,全面的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的工作质量,因此在日后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必须要全面的提高细节的防护,保证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顺利进行,促进生态平衡发展。

3.2必须要提高林业病虫害的预报以及预警工作

需要在林业企业范围之内建立起林业病虫害预警以及预报的体现,全面的完善气候观测系统,也需要建立起林业病虫害的预报系统,及时以及全面的发现林业病虫害的出现,进而做出相应的预警,全面的降低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之中的难度以及成本。

3.3必须要提高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科技含量

在新时期,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之中所出现了高科技的手段,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得到提高,全面的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有效性,必须要全面的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和新科学技术以及方法进行有效的结合到一起,比如可以采取微生物以及生物农药,同时也可以采取新的设备以及材料等从而能够形成林业病虫害防治的新场域,根据电离以及辐射等一些方式对林业病虫害进行捕杀,全面的提高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3.4必须要完善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基础措施

针对于林业企业来说,必须要能够看到基础设施对于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价值以及作用,同时也需要多层次的进行林业病程防治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更好的去鼓励社会资金以及专项资金可以投入到病虫害的防治之中,不断的扩大检疫以及预警等工作,通过网络化以及数字化的应用能够将其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可以推向现代化的更高层次中,保证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促进生态持续发展。总结:针对于林业而言,进行系统以及全面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主要是保证资源可以不断的发展以及能够维护生态稳定的根部措施。必须要跳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范围从而去审视林业病虫害防治的工作,并且也需要建立起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层次性以及阶段性的目标,不断的去强化林业并充分防治工作的核心,创造出市场经济以及环保主义下的林业病虫害防治体系,促进生态的持续发展,为人们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

作者:马鹏里 单位:江西省泰和县林业技术推广站

参考文献:

[1]张泽.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促进林业生态环境建设[J].中国林业产业,2016,12(24)120-124

病虫害防治总结范文4

1存在的问题

1.1气候与环境因素的影响

由于金城江区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在桑树生长季节,桑园的小气候常闷热潮湿,有利于许多病虫害的繁殖与蔓延;而且多年来的暖冬,自然界中各种越冬害虫的基数越来越高,造成农作物上害虫数量逐年增加,种类繁多,近年来桑蓟马、桑螟、桑瘿蚊、斜纹夜蛾等害虫越来越多,对桑树造成危害。此外,桑园环境条件导致病虫害发生。金城江区是大石山区农业区,位于山脚下的桑园中,杂食性害虫如象甲类、叶虫类、金龟子类害虫发生较多;在位于平地的桑园中则桑蓟马、叶螨类发生较多;潮湿低洼的桑园中桑赤锈病、桑紫纹羽病发生严重。金城江区部分桑园分布复杂,不利于桑树虫害防治。特别是新蚕区,桑园布局不合理,种植结构复杂,桑树分散种植,家蚕农药中毒时有发生,对桑树虫害防治极为困难。成片桑园少,其他农作物虫害严重,杂食性害虫易为害桑树,难以防治。

1.2桑树种植密度过大,管理粗放

金城江区部分桑园种植密度较大,达8.25万~9.00万株/hm2。由于种植密度较大,桑园中通风透气较差,湿度较大,且光照不足,较荫蔽,这样的小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一些病虫的繁殖与蔓延。蚕农在养蚕过程中,只重视养蚕,忽视对桑园的管护,桑园施肥以化肥(复合肥)为主,有的偏施氮肥,氮、磷、钾肥未按合理比例施用,有机肥施用不足或根本未施有机肥,导致桑树抗病性差,桑树病害严重,桑叶质量差。

1.3蚕农对桑树病虫害缺乏了解,滥用农药

近年来,金城江区蚕农因桑树病虫害防治技术落后等原因,桑树病虫害发生较为普遍,而很多蚕农在桑树发生病虫害时盲目喷药,不能对症下药,误用农药,导致病情加重,严重影响桑叶的产量与质量,影响养蚕的经济效益;通过近期对各个蚕区的调查,发现80%的蚕农缺乏对桑树病虫害的了解,不论是杀虫剂还是杀菌剂,也不管是病害还是虫害,乱用农药,因此无法达到防治目的。据调查,蚕农在桑树虫害防治方面,存在滥用农药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河池镇枫木村骆马屯,2005年年初全屯1/2农户使用灭蚜净菊酯类复合成分农药防治桑树虫害,导致第1~2批春蚕食用该桑叶后发生中毒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5万~6万元。

1.4养蚕批次过密,用药不当

金城江区大多数蚕农1个月养3批蚕,1~3龄蚕同时饲养,因此在桑园治虫时,片面追求使用低浓度、残毒期短的农药,而且认为农药的残毒期越短越好,喷药后3~7d,就采叶喂蚕。桑园中发生的害虫,很多都是世代重叠,由于农药残毒期短,治虫不彻底、效果差,这是该区桑园年年发生虫害严重的原因之一。此外,长期重复使用药剂治虫,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目前防治病虫害主要依靠化学防治。在防治桑园病虫害时常使用的农药有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乐果、敌敌畏等,总的来说,防治效果较好,但由于长期以来重复使用农药,特别是在害虫防治方面,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防治某种虫害,易产生抗药性,导致防治效果越来越差。

1.5病虫害防治技术服务滞后

当前蚕农对桑树病虫害综合防治认识不到位,桑树一旦发生病虫害,便喷农药防治,不注重结合检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机械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长期使用农药,使害虫天敌减少,而且害虫产生抗药性,害虫越来越猖獗。而有些桑树病害,如桑紫纹羽病、桑花叶病等,目前尚无特效药,只能用农业方法防治。有些桑树虫害,如金龟子、桑天牛等害虫,不能用农药喷杀,只能利用其趋光性、假死性等特性采取物理防治。另一方面,蚕农对桑树病虫害防治缺乏统一联防意识,各蚕农于不同时期进行防治,导致效果差。近年来金城江区桑蚕业迅速发展,桑园面积不断扩大,桑树病虫害防治技术跟不上,特别新蚕区蚕农对桑树病虫害防治意识薄弱,区、乡级蚕业技术员缺乏。

2对策

2.1加强技术队伍建设,健全桑树病虫害防治服务体系

加大培训力度,对区、乡级蚕业技术服务部门技术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技术业务水平,培训一大批农民蚕业辅导员,各乡镇应设立蚕业站,形成蚕业技术推广网络,使全县桑树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2.2提高认识,加大桑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培训力度

就金城江区当前桑树病虫害防治的薄弱环节,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积极做好桑树病虫害防治重要性的宣传工作,积极组织蚕农参与培训;科技部门积极组织技术员有针对性地深入乡镇、村、屯举办培训班,发放桑树病虫害防治技术宣传资料,增强蚕农科学进行桑树病虫害防治意识,普及桑树病虫害防治技术,进一步提高蚕农的桑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水平。加大培训经费投入,落实专项培训经费。

2.3合理布局桑园,实行连片种植

为了提高桑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效果,对新蚕区桑树种植应合理布局,统一规划连片种植,对低洼连片地块应开好排水沟,利于降低湿度,提高桑树抗病力。

病虫害防治总结范文5

[关键词] 南华县沙桥镇 森林病虫害 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8-0129-01

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林业建设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面对森林病虫害呈现出持续扩大的趋势,要加大防治力度,就要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以确保森林能够发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沙桥镇位于南华县西北部,这里林业资源丰富,林业用地面积314400亩,占国土总面积的71.5%,其中的森林覆盖率可以达到71.07%。从沙桥镇的森林树种来看,主要为云南松、滇油杉等。近些年来,森林病虫害呈上升趋势,主要的害虫为云南松叶蜂、思茅松毛虫、云南松小蠹、楚雄腮扁叶蜂等,给森林造成严重的伤害,需引起当地林业工作者的重视。

1 导致森林病虫害的原因

1.1 自然因素是森林病虫害的主要原因

南华县沙桥镇春季风大,夏季和秋季多雨。在沙桥镇内西境多山,气候寒冷,阴雨绵连的季节就有冬季之感。受到风、雨水和温湿度的影响,会造成森林病虫害,特别是当地的灾害性气候,是森林病虫害的重要因素。比如,沙桥镇的春天多风且干旱,特别是周围的农田出现病虫害,就会威胁到林区。

1.2 人为因素引发森林病虫害

沙桥镇为了扩大林地面积,就增加人工造林面积。但是,所栽种的树种单一,使得生态系统脆弱。当局部林地出现病虫害,就会快速蔓延。为了有效地控制森林病虫害,必须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消灭缓解森林病虫害的作用,但是一些害虫的抗药性有所增强,导致这些害虫不仅没有被彻底消灭,反而使森林原有的生态系统被打破。此外,监测人员没有对森林病虫害提高认识度,而是被动采取灭虫措施,而没有建立有效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机制,不仅大量的资金被浪费,还损失了木材资源。

2 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原则

2.1 遵循生态学的原则

森林本身就形成了生态环境。要做到对森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就要对依赖于森林环境中生存的生物进行病虫害防治。森林中生物的新陈代谢,存在着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关系。在遵循生态学的基础上对森林病虫害采用生物防治措施,不仅对于森林的生态结构以调节,还可以营造一个适合于害虫的天敌生存的环境,以有效地控制森林病虫害。

2.2 环境保护的原则

对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可以采用多种防治措施。但是在具体操作中,往往采用单一的防治措施,诸如采用化学药物防治措施、采用生物防治措施等等,虽然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并没有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实施森林病虫害防治。比如,化学药物防治中所使用的药物会对森林中的生物造成威胁,甚至威胁到人类。将化学药物防治与生物防治措施相结合,化学药物使用量减少,注重生物防治的运用,可以促进森林环境保护。

2.3 降低成本原则

森林病虫害会使森林所创造的经济效益降低。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一项指标就是经济允许水平,即森林病虫害的程度低于病虫害防治指标,就无需采取防治措施,这就是从降低病虫害防治成本的角度考虑的。从森林所创造的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根据病虫害情况具有针对性地开展综合防治工作,可以降低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成本,且获得良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

3 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3.1 运用营林造林技术增强森林的自控能力

营林造林可以对森林的生态环境进行调节,通过营造混交林,有效地防治森林病虫害。通过采伐、造林等环节,选育具有较高抗病虫能力的树种,并实施必要的管理措施,可以通过提升森林自控能力防止病虫害发生。由于中国的地理环境,以及没有合理的植被条件,使得基于森林环境而形成的生物群落缺乏合理性。病虫害的天敌生物没能够实现森林生态平衡。所以,要根据南华县沙桥镇的森林环境,因地制宜地应用营林造林技术,并实施必要的管理,对预防森林病虫害发挥一定的作用。比如,在营造混交林时,选择生长期短的优质苗木,切忌选择没有顶芽、根系不发达的苗木,更不可以选择染有病害的苗木,根据树种的特性进行种植。对于纯林进行改造,种植一些阔叶树,当混交林形成后,使病虫害的天敌在混交林中栖息繁衍,由此而对森林生态平衡发挥促进作用。

3.2 提高森林植物的抗逆性

森林植物的长势与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存在着相关性。如果树木的长势不好,就容易有病虫害出现。要有效地预防森林病虫害,就要提高森林植物的抗逆性,加强森林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森林中长势差的树木,要注意松土、施肥,并及时浇水,以使树木的抗病能力增强。秋季和冬季是森林树木的修剪季,其目的是为了降低病虫害的繁殖率。要将枯死的树枝,染上病虫害的树枝剪去,以防止春季森林病虫害大量繁衍。此外,林业工作人员需要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对区域范围内的森林病虫害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建立病虫害数据库,并满足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需要。

3.3 采用生物防治技术,避免次生灾害产生

对森林病虫害有效控制,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即是利用害虫的天敌控制害虫的繁衍率,以维护森林的生态平衡。对森林病虫害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就是要创造生物防治环境,降低化学药物的使用量,通过加强害虫天敌的放养和繁育,减少害虫数量。但是,在森林环境中引入害虫的天敌,需要对有关害虫的资料进行分析,以确保引入的害虫天敌发挥控制森林病虫害的作用。

病虫害防治总结范文6

【关键词】气候变迁森林病虫害防治

近来来,根据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数据资料来看,我国森林病虫害的发生范围和面积都有不断增大的趋势,病虫害的威胁已经成为了森林价值发挥的重要障碍。面对这样的现状,积极的进行病虫害发生原因的分析,对于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气候资料的综合和病虫害发生率的分析,发现进年来不断加重的森林病虫害与气候变迁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本文着重分析气候变迁对昆虫区域范围的影响和病虫害防治的影响。

一、气候变迁对昆虫活动的影响

(一)昆虫活动范围更加广泛

气候变迁对于昆虫活动的显著影响就是昆虫活动的范围更加的广泛了。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的暖冬现象越来越频繁。昆虫活动受到光热的影响,有固定的区域,但是随着暖冬的出现,北方地区的冬季气温明显的较往年有了上升,在这样的条件下,一些活动在南北温界限边缘的昆虫开始持续不断的向北推进,导致冬季昆虫的活动范围扩大。由于昆虫的活动区域相对固定,所以天敌等自然因素的克制作用显著,但是现在随着气候变迁产生了活动范围扩大,导致新区域内天敌因素的减少,所以昆虫的活动量会出现显著的增加。

(二)昆虫存活率更高

在过去的年份里,冬季的低气温能够有效的抑制昆虫虫卵的生长发育,更有甚者会冻死大部分的昆虫,以减少虫灾的发生率,但是近年来,随着暖冬现象的出现,冬季的气温出现了明显的偏高,低温对于昆虫虫卵的抑制作用明显的减弱。由于没有了冬季低温的限制,大部分的昆虫能够安然无恙的越冬,这就使得来年春季昆虫的数量有了显著的增加。对于森林来说,大量增加的昆虫会造成新生叶芽的消耗,造成虫灾。简而言之,气候变迁使得昆虫具有了更高的存活率,所以数量大增。

二、气候变迁对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一)病虫害发生的周期性缩短

气候变迁对于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也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表现为病虫害发生的周期越来越短。从年份周期的资料总结来看,在过去的年份里,森林病虫害也会发生,但是时隔的年份较久,也就是说森林病虫害无可避免的会发生,只是周期性较长。如今,从近几年的病虫害发生率来看,病虫害的发生周期呈现出越来越短的趋势,甚至年年都会发生,这周明显的周期性缩短给病虫害防治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从病虫害持续时间上来看,过去的病虫害持续时间一般集中在夏秋季节,但是近年来的资料显示,不仅夏秋季节的病虫害发生越来越严重,春季病虫害的发生率也呈现着逐年增高的趋势。

(二)病虫害的发生范围和面积增大

气候变迁对于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另一个显著影响就是病虫害的发生范围和面积显著的增大。出现这样的情况,与两方面的原因有关:一方面是由于暖冬的存在,昆虫的活动范围和面积发生了扩大,这就为病虫害发生范围和面积的增加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由于暖冬对昆虫的威胁降低,导致昆虫越冬的成活率显著的提高,大量的昆虫越冬后在春季得以快速生长,这更助长了病虫害发生的范围和概率。

三、气候变迁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影响

(一)病虫害防治的成本增加

气候变迁对病虫害的发生存在影响,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同样存在影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最为显著的影响就是病虫害的防治成本大范围的增加。由于病虫害防治是保护森林生态效益和经济价值的重要措施,所以病虫害防治一直是森林工作的重要内容。目前,随着病虫害发生范围和面积的不断扩大,防治工作也需要不断的进行范围扩张和面积增加。实际上,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是以病虫害的发生为基础的,病虫害发生的范围越广,防治成本增加的就越多,在气候变迁面前,为了有效的保护森林资源,病虫害的防治成本只能随虫害发生面积的扩大而扩大。

(二)病虫害防治的困难程度加大

由于病虫害发生的范围和面积出现了普遍的扩大,导致相对稳定的区域病虫害出现了扩张,这种扩张情况使得病虫害的防治出现了较大的困难。一方面是因为病虫害扩张的新区域缺少天然的克制因素,另一方面是新虫害的增加给带来了病虫害防治的复杂性,种种原因都使得病虫害防治的困难加大,防治的效果也出现了明显的降低。

结束语:

气候、环境和生物是统一的整体,这三个因素牵一发而动全身,近年来环境的恶化导致了气候的变迁,进而影响了生物的活动范围等。总而言之,气候变迁给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带来了性的挑战,所以要明确气候变迁的影响,做好未雨绸缪,积极的为可能出现的森林病虫害问题做好防治规划。

参考文献

[1]魏书精,孙龙,魏书威,胡海清.气候变化对森林灾害的影响及防控策略[J].灾害学,2013,01:36-40+64.

[2]王松.气候变迁对森林病虫害的影响研究[J].广东科技,2013,Z1:111+110.

[3]杜晓丽,于淑静.浅析气候变迁对森林病虫害在防治上的影响[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5,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