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要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要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要求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要求范文1

关键词 电视节目;制作设备;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7-0009-02

1数字电视的含义及特点

1.1数字电视的含义

随着现代化科技的不断发展,作为数字信息时代的产物,电视节目制作播出的数字化已经成为了不可阻挡的发展方向。过去的模拟电视是让摄像机把影像模拟信号以及话筒捕捉到的音频信号进行混合,从而组成的电视信号,然后将这些信号利用无线电射频载波以广播或者电视节目的形式呈现在受众面前。而数字电视则大不相同,它是通过对电视信号的数字化采样,通过二进制符号来呈现出。数字电视不仅仅指的是电视信号的数字化转变,同时也包括电视节目制作设备的数字化转变。从整体上来说,数字电视表示的是高清电视下的全数字系统,这个系统包括了信号的传输、发射以及接收。

1.2数字电视的特点

数字电视的主要特点就是抗干扰能力较强,频道利用率更高,清晰程度更高,服务更加具有多样化等等。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的内容和时间主要是由电视台所决定的,但是在数字化时代,电视节目通常是取决于电视台与受众之间的交互性,打破了电视节目只能由电视台所决定的传统。数字化电视让用户仅仅可以观看电视节目,其中还有很多其他相关的服务项目,例如杂志阅读、网络连接、游戏娱乐、电影点播等,可以供用户自由的选择。

2 电视设备数字化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电视节目制作设备的数字化已经成为了一个必然的趋势,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电视数字化都还是在模拟电视的制式之下去对摄录、切换台、特技机等设备信号进行数字化的处理。它的主要优势在于信号质量较好,当需要长距离传输或者多代复制时信号不会有较大的衰减,加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让这些电视节目制作设备更加便携,网络化传输的优化工作也做得很到位。对于电视节目制作设备数字化的必要性,我们一般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考虑。一方面是目前广播电视局所使用的电视节目制作设备的现状,通常的电视制作设备寿命大约是8年到10年之间,现阶段在使用的很多设备都是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使用的,从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出发来考虑有必要对其进行更新换代,虽然一些省级的电视台在90年代引进了一些模拟分量格式的设备,但时至今日也应该进行更新了。另一方面,广播电视台现阶段所使用的电视设备,其相关的某些技术指标都难以满足当前的播出需求。比如现在有一些模拟设备基本上是U-Matic、Hi-8mm、S-VHS等格式,这些格式的设备都不能完全满足当前的电视节目制作播出要求。因此必须要加快电视节目制作设备的数字化进程。

3 电视节目制作设备的数字化

3.1录像机的数字化

从信号处理方式的角度来划分,磁带录象机一般可以分为模拟信号处理以及数字信号处理两种类型。模拟方式通常是将信号模拟量进行调频以后直接记录于磁带中;而数字处理方式则是事先将信号模拟量进行A/D转换之后,将转换得到的数字量调频以后再进行记录的处理方式。在重放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调整,然后利用D/A转换的方式将数字量再次转换为模拟信号。所以,上文中提到的目前所使用的模拟设备一般都是U-Matic、S-VHS、MII、Hi-8mm或者Betacam-SP等格式,在这些格式中MII以及Betacam-SP都能够达到目前电视节目播出的需求。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系统正在逐渐向数字化发展,要增强电视信号的质量就必须加快电视节目制作设备的数字化转变。在进行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每一次对录像带进行复制以后,电视节目的图像质量和声音质量就会有所衰减,尤其是图像质量的衰减程度更高,但是要制作电视特技就必须进行多次的复制,所以某些电视节目中的特技效果非常不好,也是这一原因所导致的。为了解决好这一问题,各国都在积极研制、推广数字录像设备,从而制作出更高质量的电视节目。

非线性编辑设备属于计算机技术与数字化电视技术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一种产物,非线性编辑设备通常都是一台计算机加上视频、音频处理卡,再加上相关的非线性编辑软件组合而成。非线性编辑设备的产生逐渐改变了过去电视节目编辑工作被磁带录象机所全部占据的局面,先进的非线性编辑设备以及完整的编辑系统能够实现过去切换台、特技设备、字幕机、调音设备等电视节目制作设备的功能,把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所需要用到的录像机数量减少到最低一台,同时能够很简单的对电视节目内容进行调取,能够快速的对编辑内容进行搜索定位,及时的对编辑序列进行切换,还可以通过非线性编辑系统的预演功能来预览电视节目编辑后的实际效果。

非线性化的电视节目在进行后期制作的过程中通常有视频图像编辑、特技处理、音频编辑、影像音频合成等主要流程,它是节目前期摄录的内容根据一定的要求进行再处理的过程。众所周知,电视画面的感染力并不仅仅局限于单个镜头或者画面的作用,更多的是体现在画面组接的表现力。非线性编辑设备能够进行任何画面的二维、三维数字编辑。比如说翻页、裁剪、波动、平移、滤色、透明叠画等,还可以对这些效果按照不同的形式进行组合而产生更多的DVE特效。非线性编辑设备还具有一个功能,那就是能够按照电视节目视频制作标准的不同而随时对工作环境进行改变。但是,非线性编辑设备还是属于音视频编辑设备的一种,要科学合理的运用这一设备,也应该严格按照音视频编辑的原则来执行。

与过去的电视节目制作设备相比,数字设备能够让相关制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得到充分的发挥,它还具有很多传统设备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其应用范围必将进一步扩展。我们可以相信,在不久的未来电视节目制作将会迎来全面的数字化时代。

参考文献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要求范文2

关键词:网络数字化 广播电视技术 应用

中图分类号:TN9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11-0000-00

1 优势分析

一是有助于资源共享的实现,促进活动频率的提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是将其与网络连接之后,利用网络科学合理的分配资源,从而减少电视节目制作的成本,尤其是在时间成本和制作程序上大大的简化,从而促进其工作效率的提升。而且能通过网络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之后为信息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便利。二是利用该技术能实现远程编辑,而且信号传输十分稳定,在网络的作用下可以下载一切信息资料,并对信息进行编辑和处理之后网制作处传输,尤其是在该技术的支持下,远程编辑工作开展的更加便利,在处理和传输数据时也能更好地避免外界对其的干扰,提高数据处理的成效和促进数据稳定的传输。三是有助于图像质量的改进和完善,尤其是能实现数据信息的实时化处理,在提高电视图像传播质量的同时减少干扰,从而促进电视节目的图像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1]。

2 应用策略

2.1应用原理

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利用网络数字化广播技术主要是采用的了NYQulsT原理,即在数字信号频率中取样,从而保证大于两倍的数字信号带宽,进而确保取样信号从原始的数据信号中恢复过来,进而给受众提供良好的视觉效果。所以在数据信息取样过程中应始终坚持NYQulsT的规定,抽样和采集数字化信息,并对数字信号进行分量编码,并结合编码亮度抽样,并结合标准亮度选择信号的的参数,再结合色彩信号选择参数,进而科学合理的确定数据范围。而在此基础上就是量化数据信号,即在处理好所取样信号之后,模拟的信号转变成离散的脉冲信号,并对其进行模拟之后实现脉冲信号的离散化,而在对数码进行分值的过程实际就想对其量化,利用AD转换之后的脉冲信号就会形成数码率用于数字信号的传输,而抽样的频率和量化的比特数对整个数码率的大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若抽样的频率越高,比特数就会被越大的量化,而这就会提高数码率,此时所传输的带宽较窄。所以在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量化数字信号和取样数字信号,并在整个传输过程中始终坚持NYQulsT原则,有效的确保了整个信号稳定的传输,而且质量高,因而在整个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

2.2应用策略

一是在信号传输过程中,由于信号传输是一项十分复杂的过程中,为了确保用户正确的接收数字信号,首先就必须确保码率得到高效的复用。为了确保输出信号便于传输,就应将部分低速的信号复接为高速率信号,从而在提高传输速率的同时将其容量提升。这就需要复用不同要求的码率,以针对性的满足多元化的需求。其次就应对MQAM进行调制,即数字调制,由于数字调制种类较多,所以在数字化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主要采用MQAM这一调制方式,从而利用这一调制方式将载波振幅和相位实施数码调制,尤其是在这一制式的支持下能有效的处理模拟信号,从而更好地在光缆和微波传输中的应用。最后就是利用数字机顶盒接受广播电视节目,将所传输的信号传输到电视机之中。由此可见,在整个信号传输过程中,加强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应用,对于促进整个广播电视节目信号稳定的传输奠定了基础。

二是在网络广播技术实现过程中,主要是紧密结合互联网的特点,致力于特殊广播服务器的构建,并在广播服务器中建立网络服务器,此时就能通过网络服务器的主页对所有的广播节目建立相关的链接,此时就能为用户发送相应的指令,而广播服务器在接到指令后就会及时的侦听,并结合接受要求将用户所点播的节目发送到客户端,再通过客户端给用户展播。而在进行上述操作的基础上,用户只需要在计算机中通过鼠标,在客户端软件中就能点播广播电台服务器所提供的节目。在服务器客户端中,其主要有制作工具以及监控系统,其中,制作工具主要是将录制好的视频文档压缩成广播数据之后网服务器上传,而服务器则为用户反馈,同时客户端软基则利用服务器发送请求,同时将服务器所发送的内容接受进来并播放。

三是在网络广播站建立过程中,首先应对广播音频源和播放内容进行甄选和确定;其次就应结合已经选定的内容,对网络播放中的宽带需求进行确定;再次是对网络广播需要的服务系统软件进行确定,并构建独立的广播服务器;最后是在服务器主页建立广播链接,从而创建了网络广播站点[3]。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我国的广播电视技术水平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所以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广播电视技术人员,应充分意识到网络数字化技术在整个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切实加强网络数字化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尤其是应紧密结合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的努力和创新,切实制作出更加优良高效的广播电视节目,才能在满足日益剧增的群众文化需求的同时更好地促进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切实加强对其的创新和优化,才能更好地促进广播电视事业的快速转型和升级,并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懈的努力和奋斗。

参考文献

[1]王春光.探析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08:5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要求范文3

关键词: 重庆民营影视;产业发展;影视制作

近年来,伴随着重庆直辖以后经济的高速发展,重庆市创意文化产业发展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其中,影视制作产业作为重庆市创意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受到相关主管部门的重视,发展速度较快,影视制作整体实力不断提升,下游市场需求也不断扩大。目前在重庆的影视剧、电视节目的创作生产领域,民营资本投资投产的比重正在迅速增加,涌现出了一批具备一定影响与规模的民营影视企业,

一、重庆民营影视制作机构发展概况

据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底,全国审批合格的《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的机构共有132家,审批合格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的机构共有4 057家,2010年全国甲种和乙种机构加起来共有4 189家。2006年,重庆市获得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单位共有57家,2007年增长到78家,2008年增长到96家,2009年增长到119家,至2010年,重庆市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迅猛发展达到127家,①是2006年的228%,纵向来看呈现一种稳步发展态势。但这个数字若和全国做一个横向比较,仅占全国总数的303%,可以说发展速度和规模是大大落后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影视制作业发达的城市。

另外在这期间,重庆市取得《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的单位,却由3家变成了2家。2005年,民营影视制作公司“重庆鼎盛影业公司”曾经取得了《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的第177号许可证,但是在2007年广电总局公布的审批合格的《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机构名单中,已经觅不到“重庆鼎盛影业公司”的身影,其许可证号已经改为(渝)字第015号。在这场大浪淘沙中,一直保有《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资格的是“重庆广播电视总台”(第010号)和“重庆重视传媒有限责任公司”(第178号)这两个单位,而“重庆重视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虽然面向市场,但是本质上也是隶属于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的。实际上这也就意味着,目前来说重庆没有一家民营影视制作公司持有甲种许可证资格,也没有哪家民营影视制作公司在电视剧制作规模上来说,能够达到申请甲种许可证的要求。而在2009年10月30日,国内最大的民营影视制作集团——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从这点来说,重庆与国内像北京、上海等民营影视制作发达的城市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二、重庆民营影视制作公司生存现状

在重庆这127家影视制作单位中,其中有重庆电视台下属的节目制作公司和股份公司,例如,重庆重视传媒有限责任公司、重庆视美动画艺术有限责任公司 、重庆电视台电视节目制作有限公司等;还有国有企业投资成立的节目制作公司,例如重庆商界雷蒙影视有限公司、重庆文化影视艺术中心等以及民营的影视制作公司,例如重庆享弘数字影视有限公司、重庆笛女阿瑞斯影视传媒有限公司、重庆鼎盛影业公司、重庆原典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等。这当中,国有或国有控股影视制作机构约占30%,民营影视制作机构约占 70%。从机构数量上来看,民营影视制作机构在重庆影视制作行业中占到了三分之二的比例,但是大部分民营影视制作公司规模普遍较小,能够投资制作电影或者长篇电视连续剧的实力较强的影视机构只有不到十家单位,在经营内容上,以制作电视栏目、公司专题片、电视广告片等为主业的公司占了70%以上,其余有的以广告、承办大型演艺活动、设备租赁这些为主。重庆的民营影视制作业从整体上来说具有低成本、小制作、产品准入门槛低,缺乏竞争优势的特点。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要求范文4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广播电视;应用分析

0 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正不断走向成熟,并成为人们在工作、生活中难以缺失的帮手。对于互联网技术来说,其不仅能够跨越时间与空间上限制,将各类信息传递到社会各个部分,其在使用过程中,还具有极大的便利性与时效性,从而对你传统生活方式有着颠覆效果。对于广播电视系统来说,其在制作、采集甚至是播放阶段,都会深受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使节目播出方式、信息的传递方式得到重大转变。本文就互联网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1 互联网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应用优势

目前,随着广播电视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同步发展,三网融合进程也得到有效推进,进而给广播电视推广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对于广播电视领域来说,不管是节目制作、储存上,还是节目的播出与管理,都完成了数字化与网络化的实现。与其它网络形式相比较,广播电视行业所具备的独特性很强,需要充分的带宽,来对语言、视频、数据应用需求做到满足,所以,网络建设过程中,要对最新技术与产品做到应用,进而使网络系统保持先进性。所以,互联网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时,还需做到不断优化,使其性能不断提升,继而为广大用户提供更为清晰的图像与服务,做到对人类生活的转变。

1.1 有利于技术上创新与优化

广播电视领域,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广播电视打破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进而使得广播电视节目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并使传播方式也有所转变。广播电视与互联网进行融合,实现一体化整合后,便能够借助网络技术,使得广播电视在全网、全球范围内进行传播,继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在网络技术上面进行有效的创新,能够有效的实现广播电视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1.2 有效节约传播费用

互联网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因节目传输所带来的成本。广播电视通过对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仅仅需要节目制作成本,而使节目传输成本得到有效降低,这对成本的控制有着巨大帮助。目前互联网技术在应用时,使得传统传播思维与观念得到较大转变,尤其是数字化网络传输的运用,媒体文件只需要借助互联网,便能够得到较为快速的传输,进而使得传播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传播成本得到不断降低,从而为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节约了大量的传播费用。

1.3 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

在互联网技术的推进下,传统的广播电视行业已经向着互联网传播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其能够逐步地实现数字化以及互联网传播一体化。数字化的广播电视具有清晰度高、智能化以及双向互动新的特点,其为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通过互联网技术能够使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此外互联网业务的发展,能够使广播电视企业的经济收益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

1.4 为观众收看节目带来更多的便利

互联网技术在广播电视传播中的应用具有其自身的优势,而且广播电视传媒和互联网传播的一体化实现,有效地克服了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缺陷,确保了图文视听一体化传播的实现,而且传播的高效性和高质量也得到了有效的保障。而且广播电视传播容量得以进一步扩大,相关的节目信息能够全部同时出现在互联网上,有效地提升了广播电视节目的信息容量,为观众带来了较大的便利。同时传播的时效性也得以增强,在广播电视节目同步播出后,还能够将其在互联网上进行储存,这样一些没有收看到节目的观众可以利用空闲时间来观看节目,确保了信息传播的时效性。

1.5 使节目的播出方式得到转变

在广播电视领域,对互联网的应用,最为直观的体现,便是其能够使节目播出方式得到深刻转变,使得原先的手动控制方式,演变为当前的计算机智能控制模式。这种智能控制模式与原先的手动控制模式完全不同,借助计算机技术,能够使节目播出时间、顺序出现的失误大大降低。另外,利用计算机对错误功能的识别技术,若是预先存储的节目信息有错误问题,或者发生信息损坏,便能够得到快速辨别出来,并做出提示,让工作人员有时间进行处理,避免突发事件的出现。其对于广播电视领域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借助计算机来对播放实施控制,还能有效节约人力资源,进而使广播电视行业得到发展与进步的展现。

1.6 使工作效率与资源共享程度加大

通过对互联网技术的运用,能够使广播电视领域中的各个部门,只需要借助网络,便可以实现资源与信息的共享,进而有利于工作效率的不断提升。长久以来,在广播电视行业中,因为每个部门分布的较为广泛,使得信息采集、演播室等部门,在技术、资金的限制下,难以及时完成有用信息与素材的分享,继而对于这些有价值的素材,难以将其运用到广播电视节目当中。此外,信息共享的无法实现,也使得工作环节增多,人力物力浪费,工作效率降低。而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将这种情况得到有效转变。

1.7 使节目制作周期得到有效缩短

现场性和时间性是电视节目的两大要求。大部分的电视节目现场性和时间性都非常强。同时,每个电视台都有很多的演播室和各种功能不同的机房,他们分布在不同的地方,很多的资料、素材无法做到实时共享,所以工作上素材的应用极其不便。对于传统广播电视节目来说,在编辑时,大多数均是与信息采集处于分离状况,这就是说,前期的采集内容,只有回到编辑室当中,方可完成剪辑与制作。然而,当一些地震、车祸等突发性灾害出现时,这种方式将难以得到第一时间报道。然而,互联网技术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的运用,便能够使编辑方式不再仅仅局限在后期制作,而是能够借助网络渠道实施传输,继而完成远程编辑、现场编辑方式的实现,使节目制作周期大大缩短。

所谓的现场编辑,即是记者对节目信息采集完成之后,利用携带的编辑系统来对这些信息事实现场草编。若是条件满足情况下,还可借助联机编辑进而与专业编辑人员展开交流,进而使得编辑时间得到有效减低,使编辑效率得到大大提升,例外,现场编辑最大的优势便是能够保证节目播出的时效性,在一些突发性事件播报时,具有很大的作用。

所谓的远程编辑,即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打破空间上的限制,把记者采集到的信息传送到编辑室当中。这时,对于编辑人员来说,其工作不再仅仅局限于编辑室内,而是在任何时间、空间上均可以开展工作。然而,就目前来说,远程编辑在应用时,还不够广泛,更不够程度,这是由于缺乏对应的编辑系统来与之配套发展。但是,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该项技术将得到广泛的应用与发展。

2 电视广播领域常用的互联网技术

2.1 AvidNet节目播出互联网技术

该互联网技术能够完成60h小时左右待播出节目的存储,从而使节目播出时,因磁盘受损或是其它状况造成的风险得以有效降低。另外,该技术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来实现对音频文件的有效传输,使每个部门都能够完成信息的实时接收。另外,该项技术还可以同时完成多项任务的开展,从而使得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因此,AvidNet技术的应用,可以说是将广播从手动向自动转变的关键性技术。

2.2 索贝制播互联网技术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从事非线性编辑研究的企业,索贝公司所创建的网络系统,能够对节目清晰度与流畅度方面有着重要保障,正是该技术的出现,使得现场编辑逐步流行起来,在缺乏专业编辑设备辅助的情况下,运用非线性编辑系统来展开编辑,对编辑好的内容,仍然可支持高标清等多项画面输出模式,进而为广播电视编辑领域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该技术也使传统信息编辑系统得到转变,对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出现,节目流畅度与清晰度的保障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3 数据库系统

对于广播电视领域来说,去涉及到的内容十分广泛,对于已经播放出去的节目,由于受到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往往得不到有效保存,给未来查阅与检索造成较大难题。另外,一档节目从制作到播出,所牵扯上的部门较多,信息与素材的采集,需要有效的传送平台。基于这一需求,DTL数字线性磁带与高速磁盘排列为主的数据库网络系统便得以出现,从而使信息共享与保存变得较为简单。与此同时,数据库技术在应用时,也展现出信息储存方面的优势,使信息存储空间、成本、安全性都得到有效优化。

3 互联网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中的应用

3.1 互联网技术在节目制作上的应用

广播电视网络共计包含三大部分,分别为编辑室、新闻办公室及演播室网络,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时,可运用数字与网络技术来进行开展,并完成节目的存储过程,能把节目采集与制作工作进行有效连接。对于广播电视中心节目的制作、策划与演播,这一系列过程,都需要依靠网络技术来提供支持。其中编辑室主要完成对采集得来的信息实施编辑,一是要对采访现场得到数据实施传输,二是在节目制作时,所用到的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素材,需要专业的人员来实施编辑与修缮,利用互联网技术完成素材收集,制作人员借助网络来开展图像、视频、音频编辑过程,这种工作方式,使制作人员对节目的制作质量做到有效提升,并能够实现将存储的资源,在互联网各个方面得以应用,因此,网络发展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来说,具有极为深刻的意义。

3.2 互联网技术在媒体信息传播与共享中的应用

广播电视节目在制作时,对媒体信息技术有着更多依赖,对于广播电视来说,其作用使完成信息的传播,继而让民众能对信息做到及时了解。而对于多媒体技术来说,其信息与其他网络不会出现冲突,并且其本身具备很好的自保性,因此能够避免人为破坏数据情况出现。对于多媒体网络来说,其能使全球的节目信息得到共享,对于这种超前的网络技术来说,其具备较好的操作性与实践性,并对人们生活方式产生深刻影响。把广播电视连入互联网后,能使各个工作站得以连接,而对于每个工作站来说,其对节目数据接收时间基本一致,在站点中便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如此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方式,不但能够节约素材收集时间,提升制作质量,还能使得电视节目制作流程得到有效简化。

3.3 互联网技术在有效广播电视中的应用

在有效广播电视当中,被应用到的互联网技术包含EPOS技术、HFC数据通信技术及千兆以太网技术。对于早期出现的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来说,其运用的为同轴电缆技术,网络结构运用的为树型结构,这种技术造成电视频道频宽小,一般在6MHz或8MHz。

3.3.1 EPOS技术的应用

该技术为光纤接入网络技术,其结构为点到多点结构,并借助无源光纤实施传输。该技术是把以太网技术与无源光纤技术进行有效融合的一种新型技术,运用最为便捷的方法,来完成点到多点结构性连接系统,进而使运营成本得到有效降低。在广播电视领域,EPON技术能够完成数字视频与语音业务的实现。同时,该项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其对应的频宽也在不断增长,进而对用户需求做到满足,并且能够完成图像信号的传输,实现互动电视业务的开展。

3.3.2 HFC技术的应用

该技术为光纤与同轴电缆的融合,其频宽在5MHz到1000MHz之间,该技术在运用时,具备节目质量优秀、传送的频道数目多、用户多、传输速度快等各种优势。

3.3.3 千兆以太网技术

该技术是以标准以太网为基础,来解决带宽扩容问题的方案,该技术在有线电视广播当中,主要是与DWNM进行结合,进而构建出新的GEoverDWDM。与传统形式的IP技术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该技术所需的运营成本降低,从而能够让IP数据在光路上实施传输。有线电视网络大型城域IP骨干网中对该项技术应用较多。

4 总结

目前,广大观众对广播电视提出的需求越来越高,而对于广播电视节目来说,其目的是服务大众,并把信息传递到公众的生活当中。作为传播信息的两大关键性渠道,互联网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中的应用,能够使得广播电视出现重大转变,不论是效率还是质量,均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广播电视也需要对自身保留的传统思想进行转变,进而利用自身优势,运用互联网技术,来与网络相融合,从而把更好的互联网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中得到应用,实现广播电视事业的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宇晨.数字音频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运用分析http:///kcm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CXYY201622078&dbcode=CJFQ&dbname=CJFDTEMP&v=[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2)

[2]王成来.??数字音频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评《数字音频技术及应用》http:///kcm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ZJYX201602066&dbcode=CJFQ&dbname=CJFD2016&v=[J]. 中国教育学刊. 2016(02)

[3]何清.以互联网思维做强区县级全媒体――浅析如何借助新媒体放大区县主流媒体的传播力http:///kcm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XWDK201418068&dbcode=CJFQ&dbname=CJFD2014&v=[J].新闻研究导刊.2014(18)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要求范文5

《中合作制作电视剧管理规定》(广电总局第41号令)

《电视剧审查管理规定》(广电总局第40号令)

《〈中外合作制作电视剧管理规定〉的补充规定》(国家广电总局、商务部第54号令)

《〈中外合作制作电视剧管理规定〉的补充规定》(广电总局第57号令)

二、审批部门:广电总局

申请中外联合制作电视动画片立项,应符合下列条件:

1.中方机构须持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2.中方机构应对联合制作的电视动画片向广电总局同时申报合拍电视动画片题材规划;

3.双方共同投资,包括以货币直接投资,或以劳务、实物、广告时间等折价作为投资;

4.前期创意、剧本写作等主要创作要素由双方共同确定;

5.电视动画片的国内外版权归中方及外方共同所用。

三、申请程序

直接从广电总局申领《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的中方制作机构申请与外方合作制作电视剧(含电视动画片),向广电总局申报。其他中方制作机构申请与外方合作制作电视剧(含电视动画片),经所在地省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同意,报广电总局审批。

申请中外联合制作电视动画片立项,应提交以下材料:

1.申请书;

2.《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复印件;

3.省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的初审意见(直接从广电总局申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的中方制作机构除外);

4.每集不少于500字的分集梗概或完整的剧本;

5.合作协议意向书;

6.外方法人注册登记证明(外方为自然人的,应提交履历)、资信证明。审批机关可以要求外方提交经过公证的境外第三者担保书。

申请中外协作制作、委托制作电视剧(含电视动画片),应提交以下材料:

1.申请书;

2.每集不少于1500字的分集梗概或完整的剧本;

3.主创人员(编剧、制片人、导演、主要演员)名单;

4.境内拍摄景点及拍摄计划;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要求范文6

[关键词]电视制作;数字信息;数字技术

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3-0221-01

数字化的含义是将一切以模拟形式存在的信息转化成数字信息,即由 0、1 组成的二进制数字,以便于计算机来处理。以往的信息都是以模拟的形式存在的,必须转成数字信息,这个转化的过程就是数字化的过程。基于数字化原理,通过计算机、光缆、通信卫星等设备,来表达、传输和处理信息的技术就是数字技术。数字技术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特征,也是核心力量。当数字技术进入到电视传播领域的时候,引发了电视媒体传播新的革命。

一、数字技术元素成为电视节目形态创新过程中最活跃的元素之一

数字技术极大地影响了电视的传播特征,这一点既体现在信息传输手段的改进上,也体现在摄录技术的升级上,更集中体现在对传统电视节目形态的重构与解构中。现在广泛应用于新闻报道的视频连线方式就是在网络、卫星传输等数字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推出的,可以说中央电视台《时空连线》节目在国内率先开辟了这种新的节目形态。选择公众关注度高的新闻事件,以演播室主持人的调度为轴心,利用网络传播、卫星互联的优势,以多视窗的形式实现主持人与记者或有关嘉宾的谈话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展开,从而完成对新闻事件的深度分析。这是一种从技术手段到节目形态转变,数字技术成为这类节目创新的关键因素。网络媒体向电视领域扩张也成为电视节目创新的又一个形态。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在改版后推出的动漫栏目《轻松十分》,就是吸收了网络媒体 FLASH 的技术,通过动画形态重新演绎脍炙人口的经典相声、小品,开播后创下了央视一套当时新栏目的最佳收视纪录。

目前,基于数字技术的非线性编辑已成为广大电视制作、播出机构主要的节目制作手段。与传统电视制作相比,非线性编辑最大的优势在于集编辑、特技、动画、字幕于一体,可以充分发挥编辑人员的创造性,也使电视节目制作的更生动、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更易形成节目形态的创新突破。使用非线性编辑不仅方便、快捷的制作电视节目,而且兼容较多的媒体格式,也具有高质量的导入、输出和多种类型的输出方式,更适应了电视媒体在不同平台的移植及多种渠道的传播与。

二、节目制作的流程与工艺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数字技术越来越多的介入电视节目制作的前期和后期,节目的制作流程也在数字技术的影响下发生着改变。不仅新的操作手段和制作方式需要建立新的理论依据,连传统的工作程序与理论依据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例如,要制造影像,已经可以不用摄像机,完全可以用计算机来生成,这就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有关摄像机和拍摄对象之间必然关联的观点。

在当前的电视节目制作流程中,数字特技的使用成为了划分传统意义上的方法和新方法的分水岭。从我们确立分镜头的时候开始,特效的思想就已经融入其中并体现出来了。在传统的剧本、分镜头剧本以外,我们甚至还要为数字特效撰写自己的特效剧本。正因为有了数字特技的帮助,在剧本策划及叙事的安排中,创作者可以跳出传统的线性的思维模式,完全打破时空的限制,让一些受限于拍摄技术的画面得以充分实现。

三、节目制作向着更现实或更虚拟的“双途轨道”演变

或者说节目制作有向现实和虚拟两极化发展的趋势,电视制作一方面追求更加真实的视觉效果,另一方面又依托数字技术不断制造着虚拟的世界,两者在真实与“虚拟真实”之间不断的互相攀升着。虚拟的进步总是带来更真实的效果,而对超乎现实的真实效果的追求最终又以虚拟的手段实现。

四、市场化竞争加剧了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精益求精

节目传输手段的数字化后,带来的一系列后续影响就是实现了播出领域的多频道化、高品质化、高机能化,甚至在市场化环境的影响下实现了播出的商品化,这也对节目本体的生产制作产生了直接或相关的影响。

好:制作出的节目必须达到一定的技术指标才能够播出。还要遵守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

快:频道多意味着播出节目量的增多,许多栏目化的节目因播出时间频繁常常会要求节目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制作完成,甚至是一次就制作完成几期的节目,这也使得节目的创作必须要快。

新:电视节目竞争的日益激烈,观众有更多的选择权,加上电视与观众之间更快的彼此传递信息和反馈意见,这让许多电视节目在竞争的潮流中都成为了昙花一现。节目如果不能随时注入新鲜的血液,其生命力也必然不能长久,单纯的审美疲劳就可以让观众对其置若罔闻。电视节目制作的同时就要有创新思维,不断的创新才是节目的生存之道。

面对如此大的竞争压力,探索创新理念和提高技术支撑就成了掌握节目命运的关键因素,再加上商业运营的机制,走市场化的道路,势必要出现制作领域的革新。

五、新媒体节目形态的创新及视频消费的大众化

近些年,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不断的惊喜,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移动传媒等新媒体节目质量的不断攀升和方便快捷的欣赏手段,使其在视频播出方面占有了一席之地。我们从中看到,新媒体依靠的是数字化技术,加上其良好的互动和可操作性,其播出渠道的多样化和创作的多样化,还是给传统的电视节目制作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虽然新媒体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要依靠传统电视节目作为主要节目形态,但其节目形态与传统电视节目形态还是有明显不同:篇幅精短,题材更加多样。

普通人群也可以实现影视创作的梦想。一部小的DV 摄像机,甚至一部手机都可以完成各种各样的前期拍摄工作,一部电脑加一款基于PC的编辑软件,让影片后期的制作工作也变得异常简单,平民化的影像制作开始出现热潮。这种现象要完全归功于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所带来的便利条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到影视创作的队伍中,其作品更是层出不穷,其中也不乏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参考文献

[1] 陈存瑞.电视数码美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