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隔代教育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隔代教育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范文1
由于农村隔代教育已占据着家庭教育中的大部分内容,幼儿与隔代教育者长期生活接触并直接对幼儿造成影响。为此本文通过对农村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及成因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寻出相关解决策略。
【关键字】:隔代教育、农村幼儿、不良行为习惯
在福清市三山中心幼儿园工作期间,我们接触到的家长就是主要以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为主,经了解乡镇及农村的年轻父母大部分外出打工,幼儿也自然而然的全权托给祖辈来照养,显然在农村隔代教育问题突出,且占据了家庭教育的大部分内容。
李颖和李敏(2007 )提出留守幼儿人数众多,而且比较容易出现社会性发展异常,如性格缺陷,情感冷漠,情绪不稳定,行为偏差,生活学学习惯差等问题。此文采用个案研究目的在于对一个年龄阶段隔代教育下的幼儿进行行为习惯的观察及研究,并突出一些有效纠正策略。
我采用的是文献研究方法,辅之以个案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对其有一定的了解,再根据自己工作期间对隔代教育的幼儿的观察,及做个别的访谈和个别幼儿行为习惯的观察,并把所访谈所观察的资料做记录整理。
案例:小桐(化名)今年5 周半,父母都在英国打工,出生到现在都由爷爷奶奶照顾,由于他在日常生活中各种行为表现引起了我的注意,因此我对他进行更仔细的观察并访谈记录。如:霸道任性,要是他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大哭大闹,并往上翻滚,发脾气摔东西,甚至打人骂人。他奶奶说有次他要吃零食没有答应他,小桐就在床板上跳、跺,后来拿东西硬生生的把床板弄塌了;也观察到他吃零食狼吞虎咽,吃饭时却要连哄带骗的追着喂;总是缠着爷爷要买各种玩具,才会来上幼儿园或者做作业等。父母只是每天视频中短暂的交流,老师沟通后父母第一反应就是发视频责骂孩子,并没有深入的去找到问题根源,骂一骂就过去了,孩子的发展受到很大的不良循环影响。
一、隔代教育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影响
(一)概念界定
隔代教育是指父母不在的情况下有祖辈抚养的教育方式。隔代教育水平的高低、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家庭的教养水平和质量。
(二)隔代教育下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
幼儿时期是启蒙时期,尤为重要。根据本人观察获得的资料发现,幼儿在隔代教育下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有如下几方面:
1 、生活习惯上
幼儿在玩耍的时候不管地上脏不脏就随地而坐;吃零食的同时也玩玩具或者游戏,手脏了也无所谓,甚至流鼻涕都直接擦手上也不洗等。
2 、同伴交往中
他们是家里的小霸王,可出去外面被其他小伙伴欺负却不敢吭声;往往以“我”为主,其他小伙伴的感受并不在意;与父母接触少交流少,缺乏安全感而爱哭。
3 、饮食习惯上
祖辈都是从贫困的时代生活过来的,又加上心疼溺爱幼儿,想吃什么不吃什么全由幼儿来选择决定,造成其偏食、挑食;有些幼儿贪食,祖辈就顺从他们,不加纠正等。
二、深究因果
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产生有果必有因,针对幼儿行为的表现,本人作很多了有关文献查阅的研究,并结合个案资料,加上自己的看法得出隔代教育下幼儿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原因有:
(一)祖辈因素
1 、教育方式不当
祖辈往往非常疼爱孙辈,当孙辈产生不良情绪时候也是用一味满足来作为教育策略,并没有意识到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就是由此慢慢衍生而周而复始的恶循环,最后难以纠正。
2 、教育思想观念落后,固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健康教育领域总目标体现价值取向:注重健康行为的形成。他们在教育孩子只重视养不重教,认为孩子只要吃好穿好就行了,其他的等孩子长大再说,比如在日常幼儿园教师进行沟通孩子某些行为习惯,往往得不到祖辈家长的理解和重视,总是敷衍的回答,不曾做出任何措施或改变。
(二)父母因素
1 、外出工作居多,距离远
比如在福清的乡镇和农村很多年轻父母出国打工赚钱,而且祖辈健在,有能力照看孩子,所以农村幼儿大部分在祖辈的教养下生活着,隔代教育几乎占据了家庭教育的内容。
2 、亲子情感交流少
由于父母长期没有与幼儿接触,对于孩子日常行为习惯不了解。幼儿在缺少父母为榜样学习的对象时,行为出现不良就得不到及时纠正和改进。偶尔的视频聊天并不能全面了解孩子的成长,长期下去幼儿对父母的情感会慢慢疏远,甚至排斥,而其不良行为习惯也将危害一生。
3 、与祖辈沟通少,且方法不当
当看到自己的孩子出现不好的行为习惯时当然忧心,对于祖辈的不当教育有的各种顾虑而不敢异议,而有的是没有讲究方法与祖辈沟通,直接指责,导致家庭不和睦,加重形成各种偏差行为习惯。
(三)幼儿自身因素
由于幼儿年龄小,身体各方面发育还不完善,缺乏认知和辨别能力,再加上爱模仿的特点,他们对外界的一切无选择的接受,而且不能意识到自身行为是否合理,从而使不良行为习惯逐步养成。
三、如何在隔代教育下培养良好的幼儿行为习惯
(一)父母方面
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角,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无法代替。
1 、多与幼儿交流,增进亲子感情。父母应该以正确合理的行为来淡化其不良行为,让孩子模仿学习,不能因为日常少陪伴而愧疚,产生一味包容的教育观念。
2 、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同伴关系氛围,让其融入集体生活,在同伴玩耍交流中,慢慢地从他们身上知道自己的行为习惯是错的,从而改进自己的行为习惯。
3 、重视学前教育,与幼儿园及教师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幼儿最近发展状况和变化,从而能够提供恰当的帮助来改善幼儿的行为习惯。
4 、平时回家多慰问祖辈,与祖辈沟通,尽量维护家庭和睦。
(二)祖辈方面
1 、转变教育观念
祖辈方面主要就是先转变观念,通过各种渠道(与老师交谈、与其他家长取经、听相关的讲座等),提高自身的素质,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
(三)教师方面
1 、进行正面引导,比如教师可以教唱关于行为习惯的儿歌,在日常生活中边唱边做,慢慢的他们会根据儿歌中引导的步骤养成好的习惯。
2 、与家长及监护人及时沟通,家长监护人的要求要与教师一致,这样才有利于幼儿良好行为的巩固。
3 、榜样鼓励,通过形成同伴之间互相学习的氛围,树立榜样作用,鼓励幼儿纠正不良习惯,养成良好习惯。
综上所述,幼儿在农村隔代教育下,不良行为习惯的产生及养成,已是当今社会一个严峻的问题,必须引起关注与重视。隔代教育下的幼儿的教育方法和策略还需要我们继续关注和研究,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学前儿童健康活动与指导》[M].
[2]刘筱筱. 农村山区幼儿园如何应对隔代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7 年第11 期.
[3]王启泉. 隔代抚养的隐忧[J]. 2004.
[4]潘小燕. 幼儿不良行为形成的原因及矫正措施[J].牡丹江教育学报,2007 第5 期.
[5] 李敏*李颖.预防“留守幼儿”社会性发展异常的几点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7 第六期.
[6]中国学前教育网. 让老人带孩子到底好不好[J],父母才是教育孩子的主角[J],隔代教育如何做到“三赢”[J].
[7]关于农村幼儿家庭[J].山东教育(幼教版).
[8]余逸群. 隔代教育de弊端[J].
[9]吴颖. 浅谈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J].2007.12.
[10]《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健康领域[M].
[11]邓美娇. 对农村隔代教育的忧思[J],2005 第218 期.
[12]现代家教(2002 ).
隔代教育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范文2
论文摘要:随着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网络财务应运而生。网络财务是21世纪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然而,由于互联网所具有的开放性、数字化性、高技术含量性使得财务网络化管理也存在一系列风险,本文将对这些风险进行分析,并根据我国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0 引言
互联网的出现使得网络化财务管理成为可能。企业可以综合运用各种现代化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手段,以整合实现企业电子商务为目标,开发能够提供互联网环境下财务管理模式、财务工作方式及其各项功能的财务管理软件系统,该系统应包括会计核算的网络化、财务控制的网络化、财务决策的网络化三部分。采用网络化财务管理,将会提高财务数据处理的适时性,减少中层管理人员,使最高决策层与基层人员直接联系,管理决策人员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虚拟决算,实时跟踪市场情况的变化,迅速做出决策。然而,由于互联网所具有的开放性、数字化性、高技术含量性使得财务网络化管理也存在一系列风险,本文将对这些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策略。
1 网络化财务管理的风险
1.1 网络财务的安全问题数据安全是21世纪网络财务面临的最大问题。网络财务系统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科学性和管理的有效性。网络财务是一个开放系统,系统间的数据流动性很大,其开放性不仅体现在财务的业务范围及财务的信息披露上,还体现在企业的决策数据上,商业机密一旦被竞争对手获取则无疑是致命的。网络财务系统的开放性与企业财务运作所要求的某些信息的保密性形成了较大的冲突。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电子单据、电子报表、电子合同等无纸介质的使用,无法沿用传统的签字方式,使网络财务在辨别真伪上存在新的风险,而目前的财务管理缺少与网络经济相适应的法律规范体系和技术保障。计算机系统本身是脆弱的,黑客的恶意攻击、病毒的感染,计算机硬件的故障、用户的误操作等,都会危及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1.2 会计资料的存档问题网络化的财务管理,电子符号取代了财务数据,信息的载体己由纸介质过渡到磁性介质和光电介质。这些介质的保存有较高的要求,易受到高温、磁性物质、剧烈震动的影响,其保存的数据资料易于丢失。另外,网络财务软件的实施是对现有单机版、局域网络版财务软件和硬件系统的全面升级,由于数据格式、数据接口不同,数据库被加密等原因,网络财务软件不一定兼容以前版本或其他财务软件,以前的会计信息可能无法被及时录入网络财务系统,对于隔代保存的会计档案更不可能兼容,因而原有会计档案在新的网络财务系统中无法查询。因此,网络财务环境下,会计数据资料面临不完整和易于失效的风险。
1.3 网络财务的审计取证问题传统的财务管理,其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及相关经济责任的认定,是通过完整的纸介质会计凭证体系和严格的白纸黑字财会审批手续记录下来的,财务审计的取证摸得着看得见,一目了然。而在网络财务中,财务数据的签字盖章等传统确认手段不再存在,网络传输和保存中对电子数据的修改、非法拦截、窃取、篡改、转移、伪造、删除、隐匿等可以不留任何痕迹,传统的审计控制制度及组织控制功能的效力弱化。网络系统的开放性和动态性加剧了财务信息失真的风险,加大了审计取证的难度。
1.4 网络财务的技术人才问题网络财务环境下,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必须精通财务知识及网络知识,熟悉计算机网络和网络信息技术,掌握网络财务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及相应的维护措施,了解有关电子商务知识和国际电子交易的法律法规,具备相应的产业知识及商务经营管理和国际社会文化背景等基本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目前,在我国这样的复合型人才还非常缺乏,大多数财务人员文化程度普遍较低、英文底子较薄、视野较窄、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差。随着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网络财务应运而生。所谓网络财务是基于Internet/lntranet技术,运用网络财务软件,以整合实现企业电子商务为目标,能够替代互联网环境下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及其各种功能,帮助企业实现财务与业务协同,实现报表、报账、查账、审计等远程处理,实行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能够处理电子单据和进行电子货币结算的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是21世纪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
2 实施网络财务应采取的策略
2.1 网络财务安全策略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网络财务。建立安全可靠的网络财务系统是发展网络财务的关键。为了抵御来自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干扰和威胁,应加强对网上输入、输出和传输信息的合法性和正确性的控制,对整个财务网络系统的各个层次,包括通信平台、网络平台、操作系统平台、应用平台等,都应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和规则方面的技术,建立综合的多层次的安全体系。同时,在财务软件中应提供周到的强有力的数据安全保护,包括数据存储的安全性、数据操作的安全性、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以及数据运用、查询、分析时的安全性。可采用的技术有:①防火墙技术。②加密技术。⑨数字签名技术。数字签名是公开密钥密码技术的另一类应用,在计算机通信中验证对方身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2.2 会计档案管理策略①采用标准的财务软件数据转换接口。为了使不同开发商的软件能够相互兼容会计数据,便于财务软件的升级,同时,也便于网络传送的数据、报表在银行、财政部门相互兼容,必须制定和执行标准的财务软件数据转换接口,以保证会计档案数据存贮形式的连续性和一致性。②采用多种形式的会计数据备份策略。为解决隔代数据兼容问题,既要输入光盘、磁盘等光电介质,又要按规定打印输出,便于日后查询和故障恢复需要。③选择适当的软件升级时间。财务软件的升级尽量选择年初作为升级的起始期,因为年初数据量较小,易检查,部分基础资料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修改,是软件升级的最佳时机。
2.3 网络财务法律保障策略加强网络财务的法律法规建设,借鉴国外有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网络财务信息管理、财务报告披露的法规、准则。具体规定企业网上披露的义务与责任、网络财务信息质量标准要求、监管机构及其权责等。应尽快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法规,以规范网上交易的购销、支付及核算行为。对涉及电子商务合同、单证、公证签名的认证以及争端解决规则等各个方面实行一系列的制度改革。加大打击网络犯罪的力度,为电子商务和网络财务信息系统提供一个安全有利的外部环境。
隔代教育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范文3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概念及其类型
1“.留守儿童”概念的变化
最早提出“留守儿童”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首先指的是由于“父母在海外,又上学,又打工,难以抚养下一代”而留守于国内,由上一代帮忙照顾抚养的儿童。广义上的“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双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包括了农村留守儿童、城市留守儿童、父母出国的留守儿童及父母外出经商的留守儿童等儿童群体。狭义上的“留守儿童”专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的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6-16岁)”。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选择“背井离乡”到城市打工,以取得更多的经济收入,改变原来贫困的生活状况。然而,由于城乡户籍制度等条件的限制,以及自身知识文化的局限,“背井离乡”的农民工难以“举家进城”,产生了抚养子女的难题,最终不得不将子女留在农村,让亲戚朋友代为照看,形成了庞大的留守在农村的儿童群体。因此,如今的“留守儿童”不单单指父母在国外,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看的儿童群体。其涵义已逐渐演变为专指农村父母双方或单方进城务工而留守在农村,由长辈代为抚养的“农村留守儿童”。
2“.农村留守儿童”的类型
“在全部留守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达86.5%,数量达到1980多万人”。本文所阐述的“农村留守儿童”仅限指父母双方都外出务工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根据监护人的不同,基本可以将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分为“隔代监护”、“上代监护”和“同代监护”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隔代监护”型,即父母双方进城务工,将子女留在农村老家由子女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监护,即隔代监护;第二种类型是“上代监护”型,父母双方进城务工,子女留在农村,由儿童父母的同辈人(亲戚或朋友)对其进行监护,即上代监护;第三种类型是“同代监护”型,也即是父母双方进城务工,由未成年子女的哥哥嫂嫂或姐姐姐夫代为监护,称为同代监护。
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成才的根本,而父母则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双方常年外出务工,忽略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导致留守于农村的未成年子女的家庭教育的缺失,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1“.隔代监护”型的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只能将子女留在农村。大部分父母将子女交给祖辈们代为监护和教育,形成了“隔代监护”型的“农村留守儿童”。一方面,“隔代监护”中的监护人是儿童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年龄的差距导致两代人观念存在很大的差异:老年人思想一般都比较固执,也不懂得沟通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并没有真正了解儿童的想法和需要;而儿童年龄小,思想十分活跃,喜欢追求新鲜、刺激事物,不理解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用苦良心。双方观念上的差异使沟通难以进行,导致了代沟的产生。家庭沟通对儿童的性情爱好、人生态度、思维方式及为人处事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常年与父母分居两地,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之间又存在代沟,难以进行深入有效的沟通,影响儿童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另一方面,监护人的文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监护人教育观念、教育能力和教育方式。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在隔代监护中,大多数监护文化程度较低、甚至是文盲的老年人,他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跟不上其时展的需要,只能从生活上尽力照顾好留守儿童的饮食起居。而对他们的学业常常是有心无力,难以对他们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加以正确的指导或给予有效的帮助,更不用说激发其学习兴趣。学习上缺乏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久而久之,这些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常常赶不上其他同学,最终丧失了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甚至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
监护人文化程度的限制也导致隔代监护中易产生两个极端。第一个极端是,祖辈对留守儿童过度溺爱。祖辈们认为,孩子是家中的独苗,只要自己尽最大的能力照顾好他们的日常生活,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物质要求,对他们言听计从,就能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加上由于监护人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而导致难以指导儿童学业而产生巨大愧疚感,因而对留守儿童更是溺爱有加。一味地溺爱,对培养儿童良好品格和生活习惯有百害而无一利。溺爱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中爱的泛滥,降低了他们对爱的感知运用能力,使他们不懂关心他人和体谅他人,久而久之形成自我中心的性格,对儿童的成长成才造成莫大的隐患。第二个极端是,祖辈对留守儿童过分严厉。祖辈们既承受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年迈体弱仍然必须承担家中的农活和家务活,同时又受到儿童父母的千万嘱托,担心如若未能照顾好儿童而受到他们父母的责怪,因而对儿童的管教过于严厉。生活上的压力和责任“使得他们往往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失去足够的耐心,在教育孩子上只是简单地采取打骂这种最严厉的、在他们看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适度的鼓励和关心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有助于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同时能够有效激发儿童的潜能。而一味地打骂只会让原本就缺失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更加孤独,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伤害了他们幼小的心灵。
2“.上代监护”型的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部分外出打工的父母,将未成年的子女交给他们的同辈人,即儿童的上一代人代为监护,形成“上代监护”型的留守家庭。上代监护中的监护人,大多数与留守儿童的父母的年龄相当,因此,与留守儿童在沟通方面不存在太多的障碍。但是,由于其他各种原因,“上代监护”型的农村留守儿童也存在不少问题。
第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交代不明确。大多数外出务工的父母片面认为只要孩子的日常生活得到保障,就能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因而当父母将孩子交给亲戚朋友代为监护时,只是模糊地交待监护人照顾好孩子的生活起居,并没有要求关注儿童的情感需要与情感变化。而代监护人也担心如果对留守儿童的管教过于严格,儿童的父母会责怪他们。因此“在照顾孩子过程中或出于无奈,或力不从心,总是存在较大顾虑,往往采取消极被动的策略”,不敢“得罪”他们,监护也就只停留在保证留守儿童日常的生活起居上。
第二,代监护人在精力上、情感上都较倾向于自己的孩子。代监护人家中也有自己的孩子,在精力一定的情况下,必须同时照顾几个孩子。监护人肯定是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对于代为监护的孩子“往往只求物质、生活上的满足而缺少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感情上也或多或少都会倾向于自己的孩子,相比之下,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爱护就有所欠缺,也少与其进行情感交流。这使得留守的儿童难以感受家庭的温馨及长辈的关爱,更难找到安全感和归属感,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容易与家庭中年龄相近的孩子产生矛盾。另一方面,孩子在遇到烦恼不能向长辈倾诉,得到长辈的开导;在遇到挫折不能得到及时的安慰,遇到困难不能得到及时的帮助,容易“使他们心理失衡、情感脆弱、消极孤僻、自暴自弃等,此种情况恶性循环,时间久了就将严重影响孩子的人格与智力的发展”。
第三,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看管过于松懈。留守儿童普遍年龄较小,辨别能力较弱,难以对事物的对错做出正确的判断。儿童的健康成长,既需要来自他人,尤其是父母的关爱,同时也需要适当的管束。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上代监护人难以全身心地照顾留守儿童。由于需要同时照顾多个孩子,“上代监护”型的家庭也背负着沉重的家庭负担。为了保证家庭的温饱,监护人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繁重的农活上。忙于生计的时间延长,用于家庭教育的时间也就随之缩短。监护人连自己的孩子都没有时间管教,又从何谈起对留守儿童进行管教呢?这种重养轻教的放纵型家庭环境,使农村留守儿童“几乎生活在无限制、无约束的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他们自私任性、霸道蛮横、自我中心等极端性格”。
3“.同代监护”型的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这类监护人与其他两类监护人相比,具有年纪轻、与农村留守儿童有共同语言,而且文化水平也较高,一定程度上能够监督和指导留守儿童的学业。然而,由于监护人生活经验、生活阅历及经济状况等条件的限制,“同代监护”型的家庭也存在诸多问题。同代监护人也可分为两小类,一类是年龄与留守儿童相仿的监护人,即哥哥或姐姐;另一类是年龄比留守儿童较大、已成立自己家庭的监护人,即哥哥、嫂子、姐姐、姐夫等。首先,年龄与留守儿童相仿的同代监护人。他们年龄尚小,缺乏监护能力,客观上难以履行监护职责。而且他们还没有为人父母的经验,对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的处理能力和解决能力十分有限,更难以在儿童面前树立家长的权威。因此,即使监护人有心想履行自己的监护责任,大多数情况下留守儿童也不愿意服从其监管。其次,已成立自己家庭的同代监护人。相对来说容易与留守儿童相处,也具有一定的监护能力,而且在留守儿童面前有一定的权威。然而,这类监护人由于自己家庭成立不久,孩子小,需要花较多的精力照顾幼小的孩子身上,同时又承担着的家务和经济方面的压力,也无暇顾及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虽然这一类的监护人与留守儿童有共同语言,但由于其时间和精力基本都花在其他事务上,“也不能很好地与留守孩子进行积极的交流和互动”。与部分上代监护人一样,只是义务式地照顾留守儿童的生活起居,保证他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忽视了他们的精神需要,忽视家庭教育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再次,同代监护中存在监护权不稳定的隐患。同代监护人大多数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而且年轻力壮,普遍希望能够外出打工,改善家庭的生活状况。一旦条件成熟,他们就会外出打工,随意将留守儿童独自交给其他亲戚或将其独自留在家中,造成“无人监管”的情况。留守儿童在无人监管的条件下,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基本生活失去了保障,很可能吃不饱穿不暖,生病了也无亲人在身边照顾;行为上获得了“绝对自由”,即使参加了一些危险活动的时候无人阻止;学习上也失去了动力,沉迷游戏、沉迷网络及打架斗殴的情况随时可能发生。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已大大地影响了儿童的身心的健康发展,哥哥嫂子或姐姐姐夫等同代人也要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身心的影响更是雪上加霜。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几乎为零,家庭教育缺失,使留守儿童感到自己是“没人要的孩子”,容易造成心理问题。
三、加强和改进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有效对策
“留守儿童是人口城市化、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必须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通过深入地分析不同监护类型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特殊的监护方式对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为了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的状况,需要其所在的家庭、学校、政府的高度关注,并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才能有效地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1.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内部环境的具体对策
①父母应加强对子女的教育责任意识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只有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更好地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关键在于父母。父母应树立高度的家庭教育意识,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在外出打工时,应尽可能地将孩子带在身边,保证完整家庭模式的正常运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让孩子感受家的温馨和父母的关爱。在条件尚不成熟,不能将孩子带在身边的情况下,也应努力创造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机会,填补父母不在身边的空缺,例如常打电话回家、节假日争取回家看望孩子,“使孩子体验到亲情归属和父母关爱的幸福”。同时,父母应改变对孩子的愧疚心理,不应该以一味满足子女的物质需求来平衡对子女的愧疚心理,而应给予孩子更多关爱与抚慰,让他们度过一个幸福完整的童年。②父母应积极寻找有责任感的监护人父母在外出打工前为子女寻找代监护人时,“也要慎重考虑被委托人是否具备监护能力,寻找和确立最为合适的监护人,细致地落实孩子的被监护问题”。不是随便任何一个亲戚或朋友就能够承担起对儿童的监护。代监护人必须具有较强的责任感,敢于承担对儿童的家庭教育任务。监护人的确立,并不意味着父母就尽到了责任,可以不再过问了,父母必须常与代监护人沟通,及时了解子女的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情况,积极寻找机会与子女交流,与代监护人共同做好监护工作。③代监护人应勇于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作为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应积极承担起孩子的家庭教育的任务,不仅要照顾好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还应关注他们的情感变化,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积极与其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了解孩子内心,给予孩子父母般的关爱,让孩子感受到浓浓的家庭氛围,不会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感到孤独寂寞。孩子的父母既然将子女交给了某一监护人,就说明了对监护人的充分信任,父母也会理解代监护人严厉的管教是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监护人应该严格管教儿童,对他们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加以指正,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隔代教育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范文4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成才的根本,而父母则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双方常年外出务工,忽略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导致留守于农村的未成年子女的家庭教育的缺失,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只能将子女留在农村。大部分父母将子女交给祖辈们代为监护和教育,形成了“隔代监护”型的“农村留守儿童”。一方面,“隔代监护”中的监护人是儿童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年龄的差距导致两代人观念存在很大的差异:老年人思想一般都比较固执,也不懂得沟通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并没有真正了解儿童的想法和需要;而儿童年龄小,思想十分活跃,喜欢追求新鲜、刺激事物,不理解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用苦良心。双方观念上的差异使沟通难以进行,导致了代沟的产生。家庭沟通对儿童的性情爱好、人生态度、思维方式及为人处事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常年与父母分居两地,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之间又存在代沟,难以进行深入有效的沟通,影响儿童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另一方面,监护人的文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监护人教育观念、教育能力和教育方式。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在隔代监护中,大多数监护文化程度较低、甚至是文盲的老年人,他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跟不上其时展的需要,只能从生活上尽力照顾好留守儿童的饮食起居。而对他们的学业常常是有心无力,难以对他们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加以正确的指导或给予有效的帮助,更不用说激发其学习兴趣。学习上缺乏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久而久之,这些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常常赶不上其他同学,最终丧失了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甚至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监护人文化程度的限制也导致隔代监护中易产生两个极端。
第一个极端是,祖辈对留守儿童过度溺爱。祖辈们认为,孩子是家中的独苗,只要自己尽最大的能力照顾好他们的日常生活,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物质要求,对他们言听计从,就能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加上由于监护人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而导致难以指导儿童学业而产生巨大愧疚感,因而对留守儿童更是溺爱有加。一味地溺爱,对培养儿童良好品格和生活习惯有百害而无一利。溺爱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中爱的泛滥,降低了他们对爱的感知运用能力,使他们不懂关心他人和体谅他人,久而久之形成自我中心的性格,对儿童的成长成才造成莫大的隐患。第二个极端是,祖辈对留守儿童过分严厉。祖辈们既承受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年迈体弱仍然必须承担家中的农活和家务活,同时又受到儿童父母的千万嘱托,担心如若未能照顾好儿童而受到他们父母的责怪,因而对儿童的管教过于严厉。生活上的压力和责任“使得他们往往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失去足够的耐心,在教育孩子上只是简单地采取打骂这种最严厉的、在他们看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适度的鼓励和关心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有助于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同时能够有效激发儿童的潜能。而一味地打骂只会让原本就缺失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更加孤独,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伤害了他们幼小的心灵。
部分外出打工的父母,将未成年的子女交给他们的同辈人,即儿童的上一代人代为监护,形成“上代监护”型的留守家庭。上代监护中的监护人,大多数与留守儿童的父母的年龄相当,因此,与留守儿童在沟通方面不存在太多的障碍。但是,由于其他各种原因,“上代监护”型的农村留守儿童也存在不少问题。第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交代不明确。大多数外出务工的父母片面认为只要孩子的日常生活得到保障,就能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因而当父母将孩子交给亲戚朋友代为监护时,只是模糊地交待监护人照顾好孩子的生活起居,并没有要求关注儿童的情感需要与情感变化。而代监护人也担心如果对留守儿童的管教过于严格,儿童的父母会责怪他们。因此“在照顾孩子过程中或出于无奈,或力不从心,总是存在较大顾虑,往往采取消极被动的策略”,不敢“得罪”他们,监护也就只停留在保证留守儿童日常的生活起居上。第二,代监护人在精力上、情感上都较倾向于自己的孩子。代监护人家中也有自己的孩子,在精力一定的情况下,必须同时照顾几个孩子。监护人肯定是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对于代为监护的孩子“往往只求物质、生活上的满足而缺少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感情上也或多或少都会倾向于自己的孩子,相比之下,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爱护就有所欠缺,也少与其进行情感交流。这使得留守的儿童难以感受家庭的温馨及长辈的关爱,更难找到安全感和归属感,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容易与家庭中年龄相近的孩子产生矛盾。另一方面,孩子在遇到烦恼不能向长辈倾诉,得到长辈的开导;在遇到挫折不能得到及时的安慰,遇到困难不能得到及时的帮助,容易“使他们心理失衡、情感脆弱、消极孤僻、自暴自弃等,此种情况恶性循环,时间久了就将严重影响孩子的人格与智力的发展”。第三,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看管过于松懈。留守儿童普遍年龄较小,辨别能力较弱,难以对事物的对错做出正确的判断。儿童的健康成长,既需要来自他人,尤其是父母的关爱,同时也需要适当的管束。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上代监护人难以全身心地照顾留守儿童。由于需要同时照顾多个孩子,“上代监护”型的家庭也背负着沉重的家庭负担。为了保证家庭的温饱,监护人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繁重的农活上。忙于生计的时间延长,用于家庭教育的时间也就随之缩短。监护人连自己的孩子都没有时间管教,又从何谈起对留守儿童进行管教呢?这种重养轻教的放纵型家庭环境,使农村留守儿童“几乎生活在无限制、无约束的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他们自私任性、霸道蛮横、自我中心等极端性格”。
这类监护人与其他两类监护人相比,具有年纪轻、与农村留守儿童有共同语言,而且文化水平也较高,一定程度上能够监督和指导留守儿童的学业。然而,由于监护人生活经验、生活阅历及经济状况等条件的限制,“同代监护”型的家庭也存在诸多问题。同代监护人也可分为两小类,一类是年龄与留守儿童相仿的监护人,即哥哥或姐姐;另一类是年龄比留守儿童较大、已成立自己家庭的监护人,即哥哥、嫂子、姐姐、姐夫等。首先,年龄与留守儿童相仿的同代监护人。他们年龄尚小,缺乏监护能力,客观上难以履行监护职责。而且他们还没有为人父母的经验,对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的处理能力和解决能力十分有限,更难以在儿童面前树立家长的权威。因此,即使监护人有心想履行自己的监护责任,大多数情况下留守儿童也不愿意服从其监管。其次,已成立自己家庭的同代监护人。相对来说容易与留守儿童相处,也具有一定的监护能力,而且在留守儿童面前有一定的权威。然而,这类监护人由于自己家庭成立不久,孩子小,需要花较多的精力照顾幼小的孩子身上,同时又承担着的家务和经济方面的压力,也无暇顾及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虽然这一类的监护人与留守儿童有共同语言,但由于其时间和精力基本都花在其他事务上,“也不能很好地与留守孩子进行积极的交流和互动”。与部分上代监护人一样,只是义务式地照顾留守儿童的生活起居,保证他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忽视了他们的精神需要,忽视家庭教育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再次,同代监护中存在监护权不稳定的隐患。同代监护人大多数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而且年轻力壮,普遍希望能够外出打工,改善家庭的生活状况。一旦条件成熟,他们就会外出打工,随意将留守儿童独自交给其他亲戚或将其独自留在家中,造成“无人监管”的情况。留守儿童在无人监管的条件下,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基本生活失去了保障,很可能吃不饱穿不暖,生病了也无亲人在身边照顾;行为上获得了“绝对自由”,即使参加了一些危险活动的时候无人阻止;学习上也失去了动力,沉迷游戏、沉迷网络及打架斗殴的情况随时可能发生。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已大大地影响了儿童的身心的健康发展,哥哥嫂子或姐姐姐夫等同代人也要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身心的影响更是雪上加霜。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几乎为零,家庭教育缺失,使留守儿童感到自己是“没人要的孩子”,容易造成心理问题。#p#分页标题#e#
“留守儿童是人口城市化、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必须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通过深入地分析不同监护类型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特殊的监护方式对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为了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的状况,需要其所在的家庭、学校、政府的高度关注,并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才能有效地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只有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更好地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关键在于父母。父母应树立高度的家庭教育意识,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在外出打工时,应尽可能地将孩子带在身边,保证完整家庭模式的正常运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让孩子感受家的温馨和父母的关爱。在条件尚不成熟,不能将孩子带在身边的情况下,也应努力创造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机会,填补父母不在身边的空缺,例如常打电话回家、节假日争取回家看望孩子,“使孩子体验到亲情归属和父母关爱的幸福”。同时,父母应改变对孩子的愧疚心理,不应该以一味满足子女的物质需求来平衡对子女的愧疚心理,而应给予孩子更多关爱与抚慰,让他们度过一个幸福完整的童年。
父母在外出打工前为子女寻找代监护人时,“也要慎重考虑被委托人是否具备监护能力,寻找和确立最为合适的监护人,细致地落实孩子的被监护问题”。不是随便任何一个亲戚或朋友就能够承担起对儿童的监护。代监护人必须具有较强的责任感,敢于承担对儿童的家庭教育任务。监护人的确立,并不意味着父母就尽到了责任,可以不再过问了,父母必须常与代监护人沟通,及时了解子女的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情况,积极寻找机会与子女交流,与代监护人共同做好监护工作。作为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应积极承担起孩子的家庭教育的任务,不仅要照顾好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还应关注他们的情感变化,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积极与其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了解孩子内心,给予孩子父母般的关爱,让孩子感受到浓浓的家庭氛围,不会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感到孤独寂寞。孩子的父母既然将子女交给了某一监护人,就说明了对监护人的充分信任,父母也会理解代监护人严厉的管教是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监护人应该严格管教儿童,对他们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加以指正,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隔代教育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范文5
[关键词]城市留守儿童 政府 企业 合作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7-0235-01
[Abstract]The left - behind children in the city have become a social problem that can not be ignored. But the research on this problem is mostly confined to the analysis of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of the left behind children, harm and how to deal with it.How to establish the guarantee mechanism, the form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ode of opera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effective research is rare.In this paper,with China Petrochemical northeast oil and gas branch company and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of the Changchun municipal cooperation as an example, puts forward the mode of operation to further promote the enterprise in cooperation with the government,to mobilize the whole society strength to solve the city problem of left behind children.
[Key words]city left behind children government enterprise cooperation
近年来,城市留守儿童的问题逐渐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城市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工作或学习半年以上,只能长期独自在家或由祖父辈隔代抚育、其他亲属或非亲属代为监护的居住在城市、城镇的18岁以下的未成年群体。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城市留守儿童已接近1000万,并且这个数字正在逐年增长,仅长春市就共有留守儿童2万名[1]。
现在对于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对留守儿童心理状态、危害性进行分析,及从家庭、学校、社会层面如何应对。但如何整合社会资源,有效调动全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城市留守儿童问题的应对中,并形成可以持续发展的运作模式;建立保证机制,使因城市留守儿童日益严重而引发的社会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等方面研究较为少见[2]。
在这方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东北油气分公司与共青团长春市委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自2012年起,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东北油气分公司下属的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为加强员工的思想教育,引导员工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与长春市团市委联合开展了“留守儿童关爱活动”,该活动主要针对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在外地务工,留守家庭的6至13周岁儿童,进行结对帮扶,在亲情关爱、功课辅导、自护教育、物资援助等方面对留守儿童给予切实帮助。
该院在活动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承担了三名“城市留守儿童”的关爱项目,这三个孩子分别生活在长春市周边的郊区或村镇,三个孩子中,梦娜、刘晓睿两个孩子父母不在身边,且父母均无收入来照顾孩子,她们都生活在只有低保的奶奶、姥姥家里,不能体会到父母的关爱,又没有物质方面的保障,但是两个十来岁的孩子却十分懂事乖巧,成绩优异,让人十分怜爱。另一个叫何伶俐的孩子母亲是精神病患者,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父亲为环卫临时工,还有三个弟弟妹妹需要照顾,生活上十分艰苦。
面对这样的孩子,该院号召全体干部、职工积极付出个人努力给予孩子们帮助和支持,组建“志愿服务队”,不计报酬,以发放倡议书、活动海报、宣传图片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并制定了“五个一”志愿项目,即每季度进行一次家访,每月进行一次亲情通话,每学期购买一套笔、本、工具书等学习用品,每半年添置一件换季衣物,每年带领儿童进行一次城市生活、学习体验。
在活动开展期间,共进行爱心募捐两次,金额达到一万一千余元,积极开展“过新年、送新衣”、“迎六一、送关怀”等物质关爱活动,为孩子们送去的不仅仅是衣物、学习用品、慰问金,更多的是殷切的希望和沉甸甸的爱心。在2014年暑假期间,志愿服务队派出两名队员们带着孩子去了长春市长影世纪城,在2015年冬季,带着孩子们到万达影城观看IMAX4D电影进行城市生活体验活动。志愿者们积极带领“留守儿童”到城市生活的孩子们经常出入的娱乐学习场所进行生活体验,在去长影世纪城的路上,刘晓睿对志愿者说,“姐姐,我从来没去过长影世纪城,爷爷奶奶说门票太贵了,不都是公园么,也没什么可看的。可是我们班级的大部分同学都去过了,要是今天真的可以去的话,能在门口帮我拍张照片吗?回到班级我也可以说,我去过了。” 就这么简单的一个愿望,可在孩子心中却是一种奢望。面对生活条件的拮据,志愿者们多次自发前往孩子家里,送去被褥、衣物、米、面等基本的生活用品。4年时间,直接参与志愿者多达600余人次,中国石化东北油气分公司越来越多的职工参与到活动中来,在关爱留守儿童,为其提供一个相对健康的成长环境的同时,职工自身也受到心灵的触动,思想得到净化和升华。
同时,中国石化东北油气分公司的做法受到了政府机关部门、社会各级媒体的广泛关注。共青团长春市委、长春市教育局、长春广播电视台、长春市志愿者联合会、腾讯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多家单位、媒体都积极报道了活动的开展情况。在2014年12月由吉林省志愿者服务联合会、吉林省志愿服务发展基金会联合出版的《吉林志愿者在行动》一书中,对东北石油局在“长春市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活动”经验做法做了专题报道。在“长春共青团”微信公众平台也多次对活动进行宣传报道。企业在参与活动的同时获得了社会广泛的认可,树立了自身良好的社会形象。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情感的呵护和思想认识的引导,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留守青少年群体出现的问题是关系民生的热点问题,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有利于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
国有企业一直有肩负社会责任的义务,这是国家赋予她的神圣使命,而解决“留守儿童”这类广泛存在、需要动用全社会力量的问题,地方政府也无法独立完成。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东北油气分公司与共青团长春市委的做法,摸索出一种新的解决该问题的模式,即:由政府出面组织,企业支持参与,充分调动全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不增加政府财政负担,对国有企业本身的思想政治建设也是有益的实践,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隔代教育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范文6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村留守儿童 教育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中国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批农民涌进城市打工,农民工满足了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城市化的发展进程。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并没有被彻底打破,再加上二元制户籍制度的限制,流入地不能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农民工被迫将自己的子女留在农村生活、读书,导致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产生。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上辈亲人,甚至父母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留守儿童虽然有父母,但是他们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新世纪初,农村留守儿童成为农村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就有了进入城市的农民工,那个时期进城的农民工大都是未结婚的年轻人,几年后他们结婚生子,他们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但那时农村留守儿童规模不大。新世纪以来,向经济发达省份输出劳务已成为经济不发达省份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此时,很多已婚或有孩子的农民也响应地方政府的号召,外出打工,他们的子女再加上前几代打工者的子女,形成规模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牵涉到方方面面的重大问题,具有涉及人数多、影响范围广、解决难度大的特点,已经严重地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这一问题的彻底解决需要广大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能够转化农业剩余劳动力,需要城乡协调发展以缩小城乡差距,需要城市产业的持续发展以吸收农村劳动力。十报告指出:“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提出,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彻底解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然,这必然需要政府、学校与家庭的联动,特别需要政府发挥强大的协调作用。
1促进农业人口的非农化
甘肃省地处中国西北部,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低,尚处于城镇化的初级阶段。在西部12省区中,甘肃的城镇化水平排在第9位,城镇化的任务比较艰巨。随着兰州新区、关天经济区的立项与建设,尤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一带一路经济区等国家经济区的立项与建设,为甘肃省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甘肃省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足以承担国家产业集群的建设任务,甘肃省已经具备了快速城镇化的条件。从内部看,甘肃的工业化、城镇化有了一定的基础,形成了兰州、白银、庆阳、酒泉、金昌等工业城市。甘肃省城镇化的关键是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增强城市吸纳转化农业人口的能力,推动农业人口的非农转化。在城镇化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首先,充分发挥大中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城市吸纳农村人口的能力,吸引转化更多的农村人口,进而推动城市产业的升级转化。只有区域中心城市产业实现快速持续的发展,才能推动农村人口的快速转化。笔者在庆阳市做过调查,在庆阳市石油化工产业的带动下,庆阳市吸引了大批农民劳动力就业,庆阳市的城镇化进程加快。目前,我省农民大都奔赴东部沿海省市务工,甘肃城市产业的发展必然会吸引我省人口回流到兰州、白银、庆阳、天水、酒泉等城市,这既能推动我省城市的发展,也能促进我省农村人口的非农转化。其次,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实现农村人口的就地转化。相比其它省市,甘肃省的县域经济比较薄弱,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比较薄弱。各地可以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适合本地实际的产业经济,吸收转化当地的农业劳动力。最后,流入地政府部门健全人口落户制度,以就业年限、居住年限、城镇社会参保年限为条件,制定具体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标准。根据国家政策及甘肃省实际,甘肃省应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逐步放开大城市落户限制。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从根本上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
2大力发展寄宿制学校
截止到2011年,中国城市化率为51.27%,中国城市人口约为6.9亿,到2020年,中国城市人口将达9亿。然而,中国城市化水平虽然进程较快,由于农村人口的基数太大,仍然有3亿多的农村人口,城市农民工仍然存在。因而,未来十几年,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还将存在,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甘肃省农村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村人口逐渐减少,农村适龄儿童的数量也急剧减少。笔者在镇原县一个农村小学看到,这个小学的一个班只有十几个人,而全校不过一百二十人,这必然导致资源的空置和浪费。并且,甘肃省农村人口居住特别分散,一个村的人家最远的相距2~3公里,上学非常不方便。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在撤并学校、优化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可以以一个或几个乡镇为学区,每个学区建一所寄宿制学校。各级政府可以出资创建寄宿制学校,也可以吸引社会资金创办寄宿制学校。寄宿制学校非常适应甘肃省农村孩子求学的实际情况,满足孩子对教育的需求。当孩子离开父母之后,家庭这一监管教育孩子的功能弱化,这自然需要有一个机构来实施这种功能。寄宿制学校可以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完整的成长环境,寄宿制学校在留守儿童的学习、行为、健康、安全、住宿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上,并能得到教师的辅导,这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增加学习信心,学习成绩提高了,他们用在其它方面的心思就少了,他们的其它问题就很容易克服。寄宿制学校可以实现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无缝化监护和管理,无论是单亲监护、隔代监护、亲戚监护、同辈监护都存在监护真空现象,而寄宿制学校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对留守儿童进行约束和规范,可以促进他们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更为重要的是,寄宿制学校可以营造家庭生活环境,使留守儿童过上另一种家庭式的生活。“同时,寄宿的团体生活可以弥补农村留守儿童从父母那里缺失的亲情,学校管理和教师指导也能及时到位,从而保障他们的身心安全,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自理能力,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寄宿制学校可以促进留守儿童社会化的进程,可以培养留守儿童与人交往的能力。笔者在庆阳市某寄宿制学校调研时,发现该寄宿制学校管理科学、制度严密,学校的安全、生活、卫生、学习、饮食、交通、品德等方面都有专门的制度,并有专人负责,实行岗位责任制。学校不但重视学生的学习,而且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品质的培养。每到周六周日,学校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活动,如转转超市、观看电影、举办球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味集体生活的温暖;还设计了多种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放松身心,宣泄自己的情绪。“游戏中,当儿童运用规则来协调各种人际关系时,儿童的自我意识就逐步向社会性的自我意识不断发展,其社会性不断趋向成熟”。笔者发现,这个学校的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和其他儿童相比,没有差别,他们的个性同样健全,一样天真、活泼、大方。这种温暖的集体生活,十分有利于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
3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延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链
初中毕业后,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都出去打工,又走上了父辈的道路。由于他们年龄小,还不到十八岁,又没有成熟的技术,因而只能干一些技术含量低的体力活,这种工作工资低、待遇差,劳动强度大,很多农村留守儿童根本适应不了劳动强度如此大的工种,他们不得不再次回到农村,处于失学、失业与无人监管的真空状态。为了改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链条过短的情况,一方面,有条件的地方比如庆阳市、酒泉市可以普及高中阶段义务教育;另一方面,可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目前,职业教育在三大教育板块中最为薄弱,职业教育发展应从多个方面着手,一要改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很多人认为干活不用培训,自己的孩子上职业学校低人一等。二是加大对职业学校的投入,要在资金和政策上公平对待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从重视普通教育、轻视职业教育向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转变。职业教育在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延缓就业压力、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增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全社会对人才的定位正在发生变化,由注重文凭向注重实际操作能力转变,文凭高,但缺乏操作能力的人,并不受人才市场欢迎;那些学历不高、动手能力强的人、技术水平高的人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农村留守儿童有的学习成绩不好,但动手能力强,在实践能力方面具有优势,在职业学校他们能找到自信与自尊。这不但提高他们的技术,而且提高他们的自信,增强他们的获得感。
庆阳理工中专是庆阳市的一所职业学校,这个学校由市政府提供学费,凡是初中毕业后来这个学校的学生还享受生活补助。笔者调研时发现,这个学校的一大部分学生为15岁以上的农村留守孩子,他们在这里学习实用技术,在这里发现了自身价值,他们的学习、生活都很愉快,毕业后按照订单他们也能找到工作。可以说,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新模式,这个学校把知识与技能、教育与就业实现了无缝对接,受到了学生与企业的欢迎。更为重要的是,这个学校也可以为农民工提供职业培训,农民工之所以不能在城市落户,部分原因是自己干的工种技术含量低,工资低,负担不起城市生活费用,经过培训后,他们也能干一些技术含量高、待遇优厚的工作,具备了在城市落户的经济条件与技术条件,可以推动农民工的非农转化。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新型城镇化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促进就业转移和人口集聚相统一,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新型城镇化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本解决提供了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