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实验室运行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实验室运行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高校 实验室管理 模式 管理方法 对策
我们知道,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因此他在大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业历来受到高校的重视。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更加科学和规范的对实验室进行管理,提高其管理的水平成为我们必须要积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因为良好的实验室管理是进行试验教学和试验操作的重要保证,对此,高校需要从当前实验室管理的现状出发,同时学习和借鉴一些先进实验室管理的经验,进而实现实验室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更好的服务于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1.形成良好的实验室管理理念
进行高校实验室的管理,首先一点就是要确立现代化的实验室管理理念,在这方面要根据学校实验室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科学的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系统,这是进行实验室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随着当前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大力开展,在资金的投入和设备的引进都取得来较大的发展,那么在接下来的管理过程中就要有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系统来确保其正常化的运行。
1.1形成完善的仪器设备和人员管理理念。通常来说,高校的实验室管理是一个系统和庞大的工作,一般的实验室通常具有上百台的实验室和试验设备,这就给我们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对此就需要形成良好的实验室管理理念,进而制定和落实相应的实验室管理制度。而在具体规章制度制定的过程中,要对实验室的配置和人员管理现状进行了解和分析,进而更加有针对性的制定可操作性的方案,其中包括实验室设备管理、安全环保管理以及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等,这些都需要形成完善的管理系统,从而确保管理工作井然有序的开展。
1.2加强实验室的硬件建设管理。科学技术处于时刻的发展和变化当中,所以在进行实验室硬件管理和建设的过程中就要有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和理念,在这个过程中,实验室的硬件建设要立足于高校不同院系未来发展的需要,进而做好定位,对于一些落后的设备要及时的更新,同时在设备的选择上要紧跟时代的前沿,购置的过程中充分的考虑其在科研以及未来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避免引进设备的落伍。
2.实验室实验教学过程中的管理分析
实验室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实验教学和实验工作所服务,而实验教学和实验的过程中必然的需要调用大量的设备和物品等,如何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有良好的实验过程管理制度,对于不同专业和不同课程教学实验的需要,要积极做好实验器材的配备和支持,进而更好的服务于实验教学工作。而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就要不断的创新管理方式和方法,形成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在当前数字化和信息化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也要与时俱进,加强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通过信息系统来进行控制,这样一来也就在很大的程度上减少了人员操作和管理的工作,提高了实验室管理的效率。具体来说,要形成良好的实验室管理和调控流程,在实验室运行的过程中有规定的流程和路线予以支持,在设备的选用上,在实验室的调控上都有明确的管理系统进行统筹,从而以快速、高效的实验室运行管理与控制。
3.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技术管理队伍
实验室需要有专业化的技术人员来进行管理,因为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以及物资的操作都需要专业性的人员来进行维护,科学的实验室管理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和实验技术人员,只有这样实验室的管理才会更加规范化,从而避免一些不正当的管理给实验室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针对这一问题,要积极的做好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面对新技术和新设备,作为技术管理人员要对其性能和运行要求有充分的了解,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其中出现的一些状况要及时的做出维护,对于突发性的事件也能够采取正确的措施予以处理。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管理,在实验室运行的过程中如何让更好的协调实验人员开展实验,保证实验过程中的安全等都需要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总结,进而全面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
4.建立和完善相应配套制度,实现严格管理
完善的配套管理制度是实验室运行管理的重要依据,针对实验室管理的特点,我们需要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安全环保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以及仪器设备维修赔损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制定是为了更好的促使实验室实现良性运的,一般来说,高校通常会根据学校专业划分以及课程的安排进行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对于这些不同的实验室就要形成不同的管理和操作细则。对于实验教学者和实验操作人员,要在进行实验之前全面了解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和细则要求,同时熟悉实验的基本流程和操作要点,避免盲目的进行实验或者是不当的实验。作为教学工作者,要制定科学化的实验教学课程,结合实验室的现状设计规范化的教学大纲和实验操作大纲,从而更好的配合实验室来共同维护实验室的健康运行。
5.结束语
总之,随着当前教学事业的快速发展,加强高校的各项建设也相应的开展起来。对于高校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来说,它是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科学人员的重要平台,实现科学化、现代化的实验室管理才能够更好的服务于教学以及学生发展的需要,在此过程中要形成先进的实验室运行管理理念,立足未来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实验室的建设以及各项管理共组。而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要充分的吸收和学习先进高效实验室管理的经验,不断的完善实验室管理和控制系统,以规范化的流程和制度引导实验人员,进而实现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倪文忠,古丽娜.高校进行实验室管理的探索[J].高校实验室管理研究,2004,(1):45—76.
[2]王世建,刘琨.加强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55—61.
[3]列光华,赵鹏飞.高等院校物理实验室管理现代化的设想[J].广西物理,2009,(4):67—98.
实验室运行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开放型;实验室;运行模式;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 G4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2-119-03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Open Laboratory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Mode
He Xiaomei et al.
(College of Biology and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West Anhui University, Liu'an 237012,China)
Abstract:Comprehensive laboratory management mode of the Biological and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in West Anhui University as the experimental subject, open laboratory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mode was explored from the angle of promoting the utilization level of present laboratory. It is proved that the new mod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utilization rate, improving students' practice ability,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capacity. Scientific management is an effective way of promoting the utilization rate and making full use the laboratory.
Key words:Open mode;Laboratory;Operation mode;Management mode
“实验室是现代化大学的心脏”[1],是开展实验教学、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场所。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进行实验的场所和条件,让实验室为更多的学生所用就要求对实验室进行开放。开放的实验室更能物尽其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机会进行实践与创新,使学生更多更好地提高动手能力和培养创新能力。学生需要创新意识,开放型实验室为学生的创新思想提供验证条件。
1 以往实验室存在问题
综合皖西学院及其他高校实验室存在的问题[2-5],进行分析。
1.1 经费分配不合理 实验室运行经费较低,常规低值易耗品如实验试剂、药品和玻璃仪器等消耗过快,有易耗品紧张的情况。
1.2 采购设备统筹意识不足,质量参差不齐 随着近几年用于高校实验室建设经费的增多,高校对实验室建设相应地加大了投资力度,实验室建设初见成效。但多数实验设备通过招标形式购买,品牌繁杂,协同配套性差,不能发挥最大作用。同时,新进仪器有使用寿命短、报修率高、维修不及时的问题,有效使用时间较短。
1.3 高端仪器设备使用覆盖率低 为了满足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内容的需要,购买了技术高端的大型仪器,但受制于实验课时少、实验附属设备昂贵、维修费用高等原因,只能指导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近距离观看,让学生掌握了解先进仪器的构想很难实现。另外,高端仪器的使用人员需要经过专门培训,培训人数有限,导致会使用的人不多,可能只有需要进行科研的个别老师会熟练使用,结果导致大型精密仪器设备长时间闲置,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不高。
1.4 实验室功能定位不明确 实验室用房有限,往往一个实验室提供多门实验课的开设,每门实验课至少开设4个项目,每个项目一般循环2次,结果是仪器放置不固定,试剂浪费严重。实验室存在的诸多问题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实验课老师可以应用的设备材料有限,学生实验设计刻板机械,实验积极性较差,所得数据可信度低。
2 构建新的开放型实验室管理模式
皖西学院作为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广大学生自觉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各二级学院、中心及行政部门分别采取有效措施并予以实施。其中,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综合实验室是首批在运行模式与管理模式上改革创新的实验室之一,现将其实验室建设及运行模式进行介绍。
2.1 开放型实验室新规划 生物工程综合实验室划分为6个不同功能区[6],分别是:植物生物技术实验室(植物细胞工程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蛋白质与酶工程实验室(蛋白质与酶工程实验示范中心承担)、发酵工程实验室、生物质能源实验室(生物质炼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专业基础实验室、大型仪器实验室(如气-质联用色谱室等)。
2.2 开放型实验室新型运行模式 学院根据实际需要对各实验室实行不同的运行模式[7-8]:对植物生物技术实验室实行预约开放的技能训练型模式;对蛋白质与酶工程实验室、生物质能源实验室、发酵工程实验室实行全方位开放的必修实验型开放模式;专业基础实验室主要开设分子生物学实验、基因工程实验、细胞与遗传学实验等,由于专业基础实验课时较少,分别安排于每学期的前8周执行,其余时间实行开放,供学生们从事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以及配合学校进行一些科技创新型活动。
2.3 开放型实验室教师团队建设 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提升实验教师的地位,转变了过去重理论,轻实验;重知识讲授,轻动手操作;重课题研究,轻技术应用的观念。吸纳既有理论教学经验,又有实践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进入生物工程综合实验教师团队。生物工程综合实验室依托皖西学院,整合资源发挥优势,打造一支专业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实验队伍,发挥管理与业务双重积极性,以此保证各项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
2.4 开放型实验室管理模式 根据学校实验室管理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合理的管理模式能够让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皖西学院生物工程综合实验室制定了以促进技术人员转变观念,提高个人素质,树立优质服务理念为目标的规范、可行的内部管理制度。对教学纪律、岗位职责、奖惩条件、工作量计算等作出明确的要求,奖金计算与职称、技能级别和工作量挂钩,实行多劳多得,执行以“制度管理、”的现代管理模式。
2.4.1 制定开放型实验室的管理规章制度 每个实验室安排专业老师进行跟踪管理,负责该实验室的一切设备仪器。对于实验过程中消耗的试剂和材料及时记录,向仓库申请补充,参加实验人员有义务提前向实验室管理员了解试剂的情况,告知实验需求,对不足部分提出申请要求。
2.4.2 日常管理制度 为使制度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除了建立一般性实验室管理制度外,还根据各实验室房间的功能进行管理制度的细化,如高效液相色谱室使用管理制度、接种室使用管理制度等。细化的制度,规范了实验室人员及实验材料使用人员的行为,减少问题的发生。
2.4.3 耗材管理制度 遵循实验室专人负责的管理理念,有效地利用试剂耗材。对试剂等耗材的验收入库申请领用等详细记录,保证试剂耗材的安全贮存、有序发放与合理使用,确保试剂等耗材得到有效的使用,同时也避免不正确使用造成的污染。
2.4.4 一切管理制度的建立以学生为主体[9-10] 实验室的管理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实验室管理中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教师的发展为本,以管理者为辅。在学生方面,实现理论知识、动手能力、综合素质的有机统一,以达到培养高素质学生的目标;在教师方面,实验室的管理应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做好实验课题、实验项目、项目类型的合理安排,对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培养出一支结构合理、热爱教学实验、有创新意识的实验教学队伍;在实验室管理人员方面,通过有效途径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业务素质,形成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实验室管理队伍,对于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和教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实施效果
实践证明,皖西学院生物工程综合实验室开放式管理在创新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对培养创新型人才非常重要,实验室的创新型开放满足教学需求的同时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007年以来,在生物工程综合实验室从事校级研究性学习项目达200多项;2012年至今申报国家级和省级项目达40项;学生协助、参与教师研究60余篇。总之,生物工程综合实验室开放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实施,加强了实践性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双能型”教师队伍,直接或者间接提高了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质量;通过研究性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了产学研结合,学生参予到企业的科技研发中,使学生提前适应企业;学生通过参予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语
实验室创新型管理模式对高校学生的创新非常重要,不仅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也为学生验证其创新理念创造了平台。因此对原有实验室实行科学性管理并使之正常运行是高校的一种管理创新。实现已有资源的最大利用,我院生物与制药工程生物工程综合实验室创新管理模式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承担的实验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均比往年有提高,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明显提高,就是佐证。因此,我们要不断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根据实践需要,在日常教学中探索出更好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Z].2012.
[2]王晓兰,关洪斌.实验室开放运行模式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7):158-160.
[3]龚文芳.高校信息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5):185-188.
[4]陈达银.创新实验室建设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1):9-12.
[5]王伟,孟祥贵,安寅.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2):144-146.
[6]李涛,宗士增,徐建成,等.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实践平台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3,(7):79-81.
[7]康莹,黄伟英,潘小萍,等.开放型实验室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0):392-394.
[8]何晓梅,陈存武,陈乃富.应用性本科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模块化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4(04).
实验室运行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研究
1前言
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部分,是国家科技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的高水平基地。相比于普通实验室,具有平台高、开放性强、仪器设备精密昂贵、地位相对独立、管理模式独特等特征。新时期下,城市化、信息化、多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不断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往往面临着科研负荷重、人员流动快、废弃物处理难度大、风险系数高等诸多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更新理念、改变思路,建立一套科学有效、切实可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对于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对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特点以及安全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2.1安全意识淡薄
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面向的是硕、博士等高端技术人才,人员流动频繁,导致实验室安全管理和教育断层严重,工作人员通常只关注科研和教学成果,忽视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暴露出当前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还处于“亡羊补牢”的补救阶段,离“未雨绸缪”的预防阶段还有一定的距离,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
2.2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安全意识淡薄,使得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发展落后,面对着众多学科领域和大量的先进的实验设备,使得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更加复杂,尤其是近年来科研任务加重、信息化进程加快,使得信息(如商业机密、科技成果等)安全管理成为实验室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然而,大部分现存的管理制度不能很好的适应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情况,信息安全管理松散、安全管理制度落后、安全操作流程混乱、安全监督机制缺失等诸多问题依然存在。
2.3安全责任不明确
大部分高校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没有明确第一安全责任人和专职安全责任人的安全职责,也鲜有对安全责任人进行岗前培训,明确安全责任人的责、权、义等问题。此外,很多高校实验室存在多个部门交叉管理的问题,没有统一的负责单位,导致安全管理制度不能落实,也不利于监管和考核。
2.4安全管理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主观认识不到位以及客观资金的限制等多方面原因,目前高校实验室在安全设施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大部分安全设施存在着老化以及配备不足等问题,例如:烟雾报警、消防喷淋、辐射防护等设施,实验室使用的各种化学药品以及高温高压设备等,使得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风险程度较普通实验室高很多。
3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
3.1营造安全意识氛围
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安全意识氛围淡薄,安全管理制度松散等原因,使得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坚持科学发展、长足发展、绿色发展,真正意识到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全面提升实验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强化到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切实提高人员的安全素质,树立预防为主的安全理念。
3.2完善精简组织机构
3.2.1实验室专属安全管理机构
建议高校设立专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同时设立技术安全部门,对实验室的安全进行系统性的管理。避免管理部门过多、体质松散、互相推诿的现象出现。很多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是由学校多个单位和部门进行交叉管理的,因共同管理的部门过多,使得管理的效率大大降低。
3.2.2实验室专属信息管理中心
信息安全(如商业机密、科技成果等)已经继人、物、环境之后,成为实验室一个极为重要的要素,然而以往对于实验室信息安全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建立实验室专门的信息管理中心,从信息安全的角度出发,加强实验室的信息安全管理。该中心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筛查并签订相应保密协议,才能从事相关工作。
3.2.3实验室配备专业人员
高校实验室应配备足够的专业人员,如大学环境卫生与安全办公室,主要工作人员由经过专业训练、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的生物学家、化学家、卫生专家、工业卫生学者以及安全工程师组成,以便各院系有需要时,可以进行审查把关或者定期进行专项安全培训以及演习等,杜绝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3建立健全安全制度
3.3.1落实管理人员责任制度
完善安全管理体制,落实管理人员责任制度。由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对实验室的安全进行全面管理,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到岗。由各学院配合管理,共同承担实验室的安全工作。明确第一安全责任人的安全职责,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部门、岗位的安全工作内容和标准。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工作指导方针,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将安全管理责任制落实到每一个实验室和每一台仪器,强化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
3.3.2推行操作人员准入制度
实行操作人员准入制度,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管理,推行身份识别系统。实验室安装门禁系统,对实验室进行权限管理。实验操作人员需在网上平台进行预约,办理专门的智能卡,通过刷卡进入实验室,预约前需完成预约实验室相应的安全培训课程。实验室准入制度将根据实验操作人员的职能进行类型的划分,并将人员信息录入数据库,从技术上保证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同时也协助管理人员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制度。
3.3.3仪器、设备和管理制度
建立仪器、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制度,规范仪器的使用和操作规程,防止因为操作不规范而导致的安全事故。仪器的管理使用规章制度包括:仪器购买、仪器维护、仪器使用、操作规程等制度。保障仪器正常运转、合理分配和合理使用,避免资源浪费、防止安全隐患。
3.3.4药品、危险品的管理制度
规范药品和危险品的管理,由专人负责并建立保管品的名录清单。对药品和危险品的使用进行登记,使用过后的进行会收,统一保管统一处理。例如,在装有废液的容器上粘贴明显的标识,并注明废液的名称、类型、组成以及使用日期和使用人,使用完成后将废液倾倒在指定回收地点并清理容器。对于高压钢瓶,要注意管路检漏和钢瓶的使用规范,及时将使用完成和有问题的钢瓶返厂检查和维修。
3.3.5数据、资料的归档和保密管理制度
完善资料和数据的保管制度,指定专人负责数据的安全和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资料的管理主要是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相关的文件,以及实验室每年的消耗品采购、设备维护、仪器说明、图片报道等资料进行收集和归档,便于实验室的管理和评估。此外,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大型仪器都开始配套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操作控制和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涉及知识产权和数据的稳定和安全问题,使用正版软件可以保证仪器和数据处理运行稳定,同时可以防止他人非法盗用或删除数据。
3.3.6安全考评和奖惩制度
由管理部门、学生导师、行业专家共同对实验室的安全做出风险评估,并制定安全管理考评和奖惩制度。确保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大检查,根据考评和奖惩制度对检查结果进行奖惩、通报,并以书面形式报送安全管理部门备案。
3.4加大安全投入力度
3.4.1保证充足的安全资金
高校应重视起实验室安全设施的建设,加大对实验室管理的投入,包括力、物力和财力等。未雨绸缪地建立一套完整的实验室设计、建造、使用、维护体系,保证实验室配套设施的齐全,减少资金浪费。同时,高校应给予实验室一笔专项安全经费,专门用于实验室安全管理,包括安全设施的购买、更新,安全培训、演习等。
3.4.2精细化配备安全设施
高校实验室涉及众多的学科领域,不同学科对实验室的仪器的要求也不同,相应的基础设施也会有不同规格的需求。因此,实验室在建设前的设计和规划尤为重要,可以避免在使用后期不断进行改造和调整。对于专业特殊的实验室,如化学、生物、医药等学科,要树立“生命第一”的安全理念,配备必要的防护和急救设施。
4结语
新时期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高校开展科研和教学的重要保障,是培养国家高素质人才的必要需求,是创建和谐平安校园的重要组成,是实现我国绿色科技发展的重要环节。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安全环保工作的重要性,转变管理理念,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帮助广大师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建立长效机制,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当下做起,改变实验室安全环保工作“说起来确实重要,忙起来可以不要,干起来往后靠靠,出事才知真重要”的被动局面,切实推进高校实验室安全环保管理,为高校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庄越,叶一军.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与美国国家实验室建设及管理的比较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24(12):21~24.
[2]莫寅斌.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09(6):175~176.
[3]魏钟波,沈萱,裴大平.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3):246~248.
[4]束羽,丁寅,徐铮.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强化与提升[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4):215~217.
[5]李阳春,阙斐.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4):236~238.
[6]钟少颖,梁尚鹏,聂晓伟.美国国防部资助的国家实验室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1(11):1261~1270.
[7]龚竞,徐水,侯勇,等.高校研究型学院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0):137~140.
[8]周岱,刘红玉,赵加强,等.国家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分析与建构[J].科研管理,2008,29(2):154~165.
[9]冯芝媛.高校实验室管理之我见[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s2):103~104.
[10]曹蓓.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13(3):30~31.
[11]任雪艳,孔庆军,陈芳.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08(3):174~176.
[12]朱娟蓉.强化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6):442~445.
实验室运行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医学实验室;管理模式:安全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457-01
医学实验室主要为医学教学服务,保障教学工作正常有序运行,同时,还承担着大量的科研实验,是临床医学实验室的基础。目前我国医学实验室在管理模式及理念上与国外发达国家比较存在很大的差距,该差距将阻碍我国检验医学的发展。医学实验室应该逐步与国际接轨,引入科学的实验医学管理模式。
1 医学实验室的现状
1.1 医学实验室的设置:随着医学实验室精细分工,促进了专业的发展,同时也造成医学设备与仪器的使用效率低下。基础医学院一般设有形态学实验室、机能学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实验室、免疫学与细胞工程实验室。临床医学实验室除了检验科是临床检验的主体外,临床科室所属实验室或研究科室也在开展临床检验工作,不同隶属关系的实验单元各自为阵地参与临床检验,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和质量控制。
1.2 医学实验室管理体制:医学实验室现行管理体制是三级管理,存在着争人员、争设备、争资金、争实验室的问题,不利实验室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实验室布点过多,经费投入分散,致使仪器设备配套数不足,实验课过大,学生动手机会少,仪器设备不能及时更新,新的实验项目难以开展,实验动物也由大改小,由多改少。实验室设置模式及封闭式的管理模式使教育资源无法共享,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1.3 医学实验室的管理制度:由于多种原因,医学实验室一直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缺少一套必要的管理制度,制约了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实验的提高。
2 医学实验室管理模式探讨
2.1 推行医学实验室计量认证管理模式:近几年国内医学实验室的管理者积极引入了全面质量管理和实验室认可工作,在该工作的实施中,各医院和院校各自为阵的多个中心小实验室模式无疑是阻碍全国质量管理、实验室信息系统建立和自动化工作流程等工作推进的最大障碍。我国医学实验室应该参照实验室认可管理模式,积极参加医学实验室计量认证管理模式。计量认证管理模式是一种适用于中国的医学实验室管理模式,其认证费用低廉,管理效率高,可保持医学实验数据的公正、准确与客观。
2.2 培养创新的实验教学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培养创新能力的源头是实验室。实验课应比理论课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日常教学中,只有把实验教学放在更加重要位置,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与效果,才能使学生透彻理解医学理论知识,培养动手能力,为从事医疗服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过多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难以适应知识经济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而综合型、设计型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一般步骤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3 实验室和大型仪器设备效益评估:完善实验教学评估制度和大型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制度。对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实验教学时数和大型仪器设备年使用时数,要制定出一套奖惩办法,充分发挥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更新教师和技术人员的观念,保留有价值的实验,摒弃无价值、低技术含量的过时项目,按照检测方法学的科学性、先进性实施实验项目归口分类,保证临床检测正常进行。
2.4 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如《实验室工作条例》、《实验教学管理办法》、《实验技术人员管理条例》等。有关制度内容应该包括:保证实验室管理人员具有履行其职责所需的权利;保证实验判断的独立性和真实性;对影响检验质量的所有管理、执行或验证人员规定其职责、职权和相互关系;由熟悉检验方法和程序、了解检验工作目的以及懂得如何评定检验结果的人员实施监督。
3 医学实验室安全隐患类型与对策
3.1 事故的类型:从大安全系统的角度分析,高校实验室事故按其发生原因可分为6种类型:①因人员操作不慎、使用不当和粗心大意酿发的人为责任事故;②因仪器设备或各种管线年久失修、老化损坏酿发的设备设施事故;③因自然现象酿发的自然灾害事故;④因心理失常者的恶作剧而引发的侵害事故(如计算机被病毒感染、计算机遭黑客攻击等);⑤因犯罪分子的行为而引发的设备被盗事故;⑥因敌对分子的阴谋而引发的破坏事故和失密事故。
3.2 事故的表现形式:从安全管理的角度,研究的事故主要是人为责任事故、设备设施事故和自然灾害事故。高校实验室里,这些事故表现为:火灾性事故:爆炸性事故:毒害性事故:机电伤人伤人事故:及设备损坏事故等。
3.3 安全隐患管理的对策: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应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健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责任学校必须建立有效的安全责任制,签订岗位安全责任书,认真制定安全管理制度、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和危险化学药品的使用方法等并上墙或上台明示,重视做好实验室安全常识的宣传工作。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在加强安全教育时,应分类进行。对教师,要求把安全知识教育贯穿课程始终,掌握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对使用的化学药品、试剂的使用注意事项,课前就要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熟悉实验室的环境,了解实验操作规程、实验流程及化学药品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医学实验室,使用种类繁多的化学药品、易燃易爆物品和剧毒物品,有的实验要在高温度、高压力或者超低温、真空、强磁、微波、辐射、高电压和高转速等特殊环境下或条件下进行,与此同时,高校实验室又具有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大量贵重仪器设备和重要技术资料存放在实验室。上述情况表明,高校实验室安全状况的复杂性和加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研究探索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是非常必要的和十分紧迫的。
参考文献
[1] 王陇德.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7-38
实验室运行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化工实验室;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2-0014-02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化工作为传统行业涉及到工业、农业、航天航空、水利建设和食品安全等国民经济及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些行业对化工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也对高校毕业生在动手能力、专业特长等方面提出严格的要求。化工实验室是提供化工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学和科研实体,在化工人才的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实验室是现代化大学的心脏”[1,2],是高等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进行科学研究、开展教育教学、培养科技和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化工实验室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得到实践、加强、巩固和创新,并且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而规范的实验室管理是开展这些工作的保障,只有管理的规范,才能更好的为科研和教学服务,充分发挥实验室在培养人才中的作用。近几十年,高校实验室建设进入平稳发展阶段,实验室管理工作也有所发展,但仍存在较多问题。
一、实验室存在的问题
1.管理和责任制度不够健全。实验室的管理是一个多学科、多层次、多因素的复合结构系统。实验室设备归属不同部门管理,不同部门之间的管理方式又各不相同,缺乏统一规划,使高校实验室存在管理机制不统一、理不顺等问题,对实验室的管理和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制约。由于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在实际工作中就很难做到有章可循。此外,有些实验室虽然建立了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但由于实验室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水平较低等因素,导致执行力不够,管理不到位,出现杂乱无章的现象[3]。负责仪器操作的实验室人员责任心不够强,普遍存在会用就行的思想,对仪器的维护和保养并不上心,有的甚至没有对仪器使用说明进行认真研究,不能很好的按照说明书使用仪器,严重影响了仪器的使用寿命,更有甚者造成仪器不同程度的损坏。对于已经损坏的仪器不能及时加以维修,影响了正常的科研和教学工作。管理和责任制度的不健全,使得有些制度形同虚设,很难执行。有时,有些制度也会对仪器使用者产生束缚作用,造成仪器的闲置[4]。
2.安全制度不严。实验室工作,尤其是化工实验室,因其复杂的安全环境,十分具有危险性,应给予高度重视,积极预防。然而目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机制不顺,安全制度不严,没有建立起化工实验室全面安全管理的领导体制[5],极大束缚了实验室安全工作建设。实验室危化品管理、“废液、固体废弃物”处理等制度没有得到全面落实,学生安全意识不足,使化工实验室的管理规范留下安全隐患。
3.高端仪器的利用率不高。为了满足科学研究和实验教学的需要,购买了一些大型的仪器设备。但由于实验的易耗材料昂贵、维护成本高等原因,只能由指导教师进行讲解和演示,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实验操作,使学生很难了解仪器的使用及操作原理。此外,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需要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但培训名额有限,只有科研需要的教师会比较熟练地操作,导致大型仪器设备的长期闲置,利用率不高。
4.设备的重复购置。大多数高校的实验课作为理论教学的验证,长期依附于理论课,实验室也是依托于教研室建立,实验室人员和实验教学主要受教研室管理。实验室设备归属不同部门管理,没有统一进行规划。在这种体制的作用下,教研室各自为政,实验室的管理存在过于分散,集中管理力度差,缺乏全局和整体意识的问题,导致部分实验设备和设施存在重复购置和建设的现象,在管理上得不到优化合理的配置,使用效率低。
5.实验管理队伍建设不合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高校将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和补充,将实验室工作人员统称为教辅人员,处于教学的从属地位,实验技术队伍结构的建设不合理[6]。实验技术工作人员少,工作薪酬较低,职称难评,因此许多有知识、有能力的年轻人都不安心于实验室工作,纷纷调离此岗位,使得一些实验室成了高校老、弱、病、残以及家属的安置所。这些人员由于身体、年龄、学历和知识等方面的原因不适应实验室工作,因此大大降低了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另外,很多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还是过去的老一套,已完全不适应当今快速发展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知识,与实验教学改革、发展要求尚存一定的距离。
二、实验室管理的改善
1.制度化管理。首先,应该制定科学化和制度化的管理体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如《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仪器设备使用登记》、《学生实验记录登记》、《易燃易爆化学试剂使用登记》、《有毒化学药品使用登记》、《实验室废液的绿色化管理》、《损坏仪器登记》等[7,8]。这些制度的实施和执行,不仅能让实验教师及时了解仪器和化学试剂的使用情况,切实保障实验课的正常进行,也可以使学生养成遵守规章制度、爱护仪器设备、节约化学药品等耗材的优良习惯。为使制度的可操作性加强,还应根据实验室的不同功能,进行管理制度的细化,如气相色谱室管理制度、原子吸收光谱仪管理制度等。制度的进一步细化,规范了实验室人员及使用行为,有利于减少问题的发生。
2.安全管理。建立化工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有效保障学生和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实验室财务安全,使实验室的工作环境达到良好有序的要求。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建设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规范实验室安全管理体制的管理:建立一套规范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制,加强对实验人员及师生安全观念的灌输,明确安全管理职责,通过规章制度的建立,责任到人,注重安全管理的落实,保证实验室工作安全。(2)实验室基本设施的管理,包括水、电、火等。实验室中的水管、电线、开关、灭火器等因长期使用或受腐蚀等原因,存在老化等问题而造成漏水漏电,给人身安全和仪器设备带来损害。因此,需要实验管理人员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设法解决。(3)化学试剂的管理:实验管理人员应了解化学试剂的理论性质。在存储方面上,易燃易爆、易制毒和易挥发的试剂,要分类存放,同时仓库要保持良好的通风。有毒有害的危化品要单独建库存储,采取双人保管制度。实验后的化学废液应进行统一回收,不能直接排放,并定期将废液和固体废弃物统一送到废物处理厂处理。
3.规范仪器设备管理。仪器设备的管理应围绕教学需要进行。建立设备档案,建立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记录档案,整合优化实验室资源,可以将部分被闲置的设备纳入教学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重复购置和使用率不高的问题。另外,仪器设备的管理必须坚持人员落实和责任落实[9]。对于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要定点存放,专人保管和维护,并对外开放,充分提高精密贵重仪器的管理和使用效率。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制定后,实验人员便是决定性的因素了,必须做到人员到位和能力到位。责任落实是加强管理的最有效措施。将责任落实到人,如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以调动实验人员的积极性,减少工作上的差错。同时,将仪器设备进行计算机管理,实现从静态管理到动态管理的全方位过渡,达到仪器设备的最优配置,发挥科研和教学的最大效益。
4.加强专业实验队伍建设管理。提高实验人员的素质是实验教学的核心思想,可以从内部发现和培养人才,也可以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得以实现。采取岗位辅导、定期培训、与生产厂家联合培训、到外校进行深造、留学等形式,加强对实验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实验人员的知识、技术水平,保持实验室建设、管理和发展的活力;吸引一批高素质人才从事实验室管理工作,打造一支充满活力、爱岗敬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狠抓思想素质工作,对实验人员定期进行思想教育,使其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要求实验人员以自身为表率,培养和引导学生尊重教学、尊重科学的思想作风,自觉养成科学严谨的实验习惯。
三、结论
实验室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规范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和安全机制,把实验室建设、管理、教学和科研有机统一,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和利用率,更好地为科研、教学和生产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探索和研究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经验,建立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才能够真正使实验室成为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参考文献:
[1]何晓梅,韦传宝,陈存武.开放型实验室运行模式与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2):119-121.
[2]梁传杰,吴晶晶.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回顾与前瞻[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21(3):23-27.
[3]熊江波.基于高校实验室建设与教学管理职能整合的探讨[J].时代教育,2015,14(7):52.
[4]邓型深,姜吉琼.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中国现代装备,2009,(6):112-113.
[5]梁建国,于燕梅.实高效化工实验室安全环境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0):229-231.
[6]周齐佩.我国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5:21.
[7]娄阳.浅谈高职院校化学实验室的管理[J].贵州职教论坛,2015,10(2):56-58.
实验室运行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开放管理 制度
【基金项目】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项目: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试点建设,项目编号: 20161706。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252-02
分析测试中心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进行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一个重要基地,如何正确面对和解决高校分析测试中心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开放与共享问题[1,2],继续发挥其积极作用,成了一个迫在眉睫而又有争议的问题。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是一种典型的高技术光电仪器。由于它具有超分辨率成像和层析成像能力,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研究领域中的大型综合仪器[3,4],配备的高温热台和高温镜头能够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进行原位观察,作为形貌分析的强有力工具服务了我校诸多的科研课题,涉及到钢铁、合金、陶瓷、微晶玻璃等多种材料。
1.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概况
我校于2010年购置了工业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Olympus OLS4000)。具有先进的激光技术,丰富多彩的观察模式和测量模式。该设备配备的高温热台和高温镜头能够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进行原位观察。到目前为止,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高温热台实验服务了我校诸多的科研教学,涉及到钢铁、冶金等领域。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采用405nm半导体激光作为光源,其波长更短,衍射效应更小;而且激光单色性更好,像差更小。因此相对可见光光源,其分辨能力更高。另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在其光路中设置了光源照明针孔和探测器针孔。其中照明针孔保证光源为点光源,通过物镜聚焦后照射到样品上的光也是点光束,这样就避免了场光源照明造成的相邻干扰。而探测器针孔阻挡了离焦物面的出射光,只允许正焦物面的光进入探测器,进一步排除了离焦面上杂光的干扰。两套针孔互为共轭,在聚焦面上能够同时聚焦于照明针孔和探测器针孔,即所谓的共聚焦。配备的LinkamTS1500高温热台和高温物镜20倍、50倍,高温热台用于制陶,冶金等领域。
2.共聚焦显微镜的开放管理流程
2.1开放流程
目前,我中心拥有奥林巴斯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普通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在100X-10000X,普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50-1000X,扫描电镜的放大倍数在100X-200000X,由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介于普通显微镜与扫描电镜之间,属于一台衔接设备,弥补普通显微镜的不足,也能够减轻扫描电镜的检测压力,因此日常检测工作量较大。
首先由设备管理员发出培训通知,主要面向我校教师、硕士、博士研究生,汇总、组织培训考核,考虑到学科的发展,尽量做到每个研究领域或其课题组都有1名培训人员,以保证能够为本实验课题组检测,培训的方式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主要讲述激光共聚焦的服务领域、样品要求、基本原理、日常维护等,实践环节以设备管理员的实际操作演示为主,限定一定的工作日开放,在开放期间,培训人员可以自己携带实验样品检测模拟练习,设备管理员做出指导与沟通,最后考核环节由设备管理员提供不同检测要求的样品,依据不同样品的不同要求对培训人员进行实际操作进行考核,以提问方式进行理论考核,考核通过颁发合格证书,有权进行实际检测。
工作日检测过程中,由培训通过人员进行实际操作,填写相关的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安全自检、原始记录等,下班前由设备管理员进行设备的检查与维护,非工作日时间的检测,由检测人员提出申请,设备管理员审核授予权力,并签订实验室使用协议,在此协议中明确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管理员与检测人员的双方需遵守的责任与义务,其目的是提醒检测人员在独立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实验操作流程操作,并保证实验室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安全,检测结束后认真如实填写实验记录以及安全记录。当有外来人员或者其他课题组进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时,需联系培训合格的人员进行检测。
2.2开放管理制度
根据学校相关管理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具体使用要求,制定与开放使用相配套的管理制度,保证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开放共享的规范化、有序化。制定的管理制度有:仪器设备开放报名培训申请表、仪器设备开放成绩合格表、仪器设备开放使用预约登记、仪器设备开放规程、仪器设备开放使用损坏赔偿制度、仪器设备开放使用收费条例、大型仪器设备有偿使用服务管理办法等。有了各项规章制度,能够有序地进行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
3.不足与改进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开放工作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要做到位,否则会因为一时疏忽造成一定的损失,影响整体工作的运行,实验室开放涉及实验室硬件资源的配置,队伍的优化、相应的管理制度等内容,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开放以来,发现了一些不足:
3.1管理方式
目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实验室缺乏网络信息管理平台,不能按照测试者需求进行网上预约、不能准确的记录是由谁z测、测试者具体的实验开始及结束时间、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主要依靠检测人员的自觉主动性,造成出现显微镜仪器损坏时,责任推卸、年终统计工作量较为困难。
3.2运行管理制度仍需完善
运行管理制度不完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不具体,责任不明确,另外缺乏激励教师及仪器管理员的创新机制,现有的制度不能调动实验室管理教师参加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和提高业务的主动性。
提出以下改进方案:
要保证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必须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拥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从事分析测试的技术人员、仪器设备维护维修人员、以及专门从事管理的行政人员,因此,要重视相应人才队伍的建设,把仪器设备的使用最大化。
国家在加大教育投入时需要充分考虑高校设备运行现状,增加专项经费用于保证学校的仪器设备正常运行,尤其要保证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所需的维修、维护、运行等经费开支。
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是实施开放共享模式的基础。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网络信息工作模式,可以公布仪器设备的名称,性能,收费标准,检测过程实时监控电子记录等。
分析测试中心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大型精密仪器的利用率,打破了长期以来一些大型精密仪器设备被少数人占用、利用率不高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资源共享,并充分发挥利用现有资源和技术优势,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发展作贡献。缓解了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矛盾,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大型精密仪器的资源共享。分析测试中心作为高校大型精密仪器的共享平台,很好地发挥了大型精密仪器“专管共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静,唐亚文,江玉亮等.高校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平台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2)
[2]贾贤龙,王卫荣.高校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