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如何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实验室如何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实验室如何管理

高校实验室如何管理范文1

关键词:高校 计算机专业实验室 管理与维护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c)-0164-02

为适应社会需求,各高校都建立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等相关专业,而这些专业实践性很强,必须有实验设备齐全、管理严格的计算机机房为计算机教学做巩固提升。计算机专业实验室作为计算机教学的实战“基地”,要满足上课和课程实验要求、毕业设计等教学任务,学生也可以利用他们的课余时间去机房上机来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及应用能力。然而由于学生的使用方式不当等问题,同时也伴生了管理和维护工作方面的困难。所以如果想让计算机专业实验室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实验室的管理必须要高效率和科学化。

1 管理计算机专业实验室存在的问题

1.1 硬件设备问题

计算机是计算机专业实验室的设备核心,计算机的使用率高、长时间不间断使用可以提升使用效率但也会缩短机器的使用寿命。计算机内部的硬件设备造价高、精密度高、集成化程度高,使用会受周围温度湿度变化影响,甚至灰尘、静电、灰尘等都会造成设备故障。硬件实验使用的实验箱里实验板内各个小元器件如果不认真遵守正确的实验操作规程使用就容易被损坏,但不是所有学生对于实验箱的操作流程都熟悉,一个不小心操作就会给这些暴露在外的元器件带来损害。损害造成后处理若不能及时跟上,会影响正常的实验教学工作。

1.2 软件系统问题

计算机专业实验室设备使用率高, 学生操作计算机的能力良莠不齐,不依照规范流程使用机器,更改系统配置或开机密码以及对系统文件、应用软件进行删除等破坏行为,会造成系统运行不稳定甚至瘫痪。

学生使用自带的U盘、移动硬盘、手机等移动存储设备,或打开某些有病毒的网页,会给实验室的计算机带来感染病毒的风险。若病毒在实验室内的局域网传播,可能会造成计算机运行速度变慢,甚至导致局域网整体瘫痪。

2 计算机专业实验室的管理方式与维护措施

2.1 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

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实验教学就无法顺利进行。制定管理制度要“因地制宜”考虑实际情况,如《计算机专业实验室人员岗位职责》《计算机专业实验室上机管理的制度》等。规章制度要跟随实验室的工作需求不断完善,执行要落到实处,确保计算机专业实验室的高效使用。

2.2 实验课程与机房设备的有机整合管理

根据计算机专业实验课程特点,结合现有计算机档次和数量,将计算机机房合理分配使用,既有利于实践教学正常进行,还可以整合实验室现有的多种资源,将机房主要分为4个类型。

(1)接口技术与嵌入式机房:承担嵌入式系统、接口技术、硬件技术基础类的实验课。配备较高性能的计算机和相应实验仪器箱。

(2)软件技术与软件工程机房:承担软件类和网络技术类的实验课。配渎酚善骱徒换换、高性能的服务器和计算机。

(3)Unix与Sun集群系统机房:承担Unix与Sun系统结构、数据库系统的实验课。配备Sun服务器和工作站。

(4)数字逻辑与系统结构机房:承担数字系统和计算机原理及体系结构的实验课。配备一般计算机和相应实验仪器箱。

通过这样的整合,可以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作用,使实验室的管理科学化、系统化。

2.3 软件系统管理与维护

采用有效的技术手段,规避由于学生操作不当而引起的各种问题,可以免去实验室管理维护上的不必要麻烦,保证实验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从而营造健康稳定的软件环境。

2.3.1 备份母机和使用软件保护卡管理维护计算机

备份一两台装好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主机,当每学期软件系统重新调整或机房的大量机器出现严重的问题时,使用备份的主机作为母机,进行必要的升级更新。使用保护卡和母机可使配置相同的计算机批量地完成计算机系统的安装、更新和维护工作。现在最新推出的软件保护卡是局域网计算机维护系统,该系统具有数据保护、磁盘分区管理和局域网计算机部署3项功能,相对过去传统的保护卡大大提高了机房维护的效率,同时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可操作性、灵活性和界面的美观性。

采用软件保护卡的保护模式,若学生删除系统文件或格式化硬盘分区等误操作,系统重新启动后自动恢复到原来开机前设定的状态。这样不仅有利于机房管理,又能减轻维护机器的工作量。

2.3.2 采用克隆技术维护计算机

Ghost软件是一款口碑较好的硬盘对拷工具,优点是软件拷贝时间短、速度快,减少每次安装软件的大量时间,是硬盘备份和恢复类软件中的首选。Ghost软件可以在网络瘫痪时或计算机不能正常运转时利用其数据备份及恢复功能快速地恢复系统。适合机房的少量机器系统出现严重问题时使用。

2.3.3 预防病毒侵害计算机

实验室的计算机大多连接在一个局域网中,若有一台计算机感染了病毒则有可能会导致局域网计算机中毒的连锁反应,危害整个局域网。要想防治计算机病毒,先做好预防工作,预防治理“两手抓”。对病毒进行严格防控,定期进行查毒、杀毒工作和更新病毒库。还要经常给学生讲解防病毒方法,让他们了解病毒来源方式和传播途径。此外还需禁止学生登录不明网站,从而大大减少感染计算机病毒的几率。

2.3.4 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管理

鉴于现今机房的计算机硬盘容量均在100 G以上,可以利用软件合理分配硬盘空间,针对计算机专业不同课程具体要求,机房可以采用安装多操作系统(例如Linux 和Windows 双操作系统)供学生自由选择,满足不同课程使用不同操作系统的要求。对于占用内存较大和硬盘空间较大的软件(例如Oracle数据库等),安装后每次启动计算机时间较长,可以采取在服务管理中暂停服务,每次上课时再开启服务。通过在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上采取这样高效的技术管理方法,减少了不必要的上机时间浪费,提高了实验课的上机效率。

2.4 硬件设备管理与维护

制定周密的硬件检查与维护计划,定期检查硬件设备的完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进行记录,汇总这些暴露出来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完善管理制度。执行学生上机设备登记制度,做到“人机对应”,所以要让学生在上机前先确认实验设备完好无误,如有问题立即向实验老师提出,并由实验老师进行登记,上课时主讲老师和实验老师随时注意学生的操作规程,及时更正错误操作方法;下机时实验老师逐一检查硬件实验设备,对损坏硬件设备的学生做出相应的处理。

2.5 卫生及安全管理

日常清洁卫生工作是维护设备的重要途径之一,比如经常扫除、定期给计算机清灰等;定期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雨季注意室内及设备防潮。

安全管理是计算机专业实验室所有管理中的重中之重,要经常进行安全检查,落实各项安全措施,责任具体到人,全面彻底地排除安全隐患,并且要抓好用电、设备、人员3个方面的安全管理。

计算机专业实验的管理和维护离不开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及手段,认真总结实验室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既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和规范化的管理带来的便利,同时也让计算机专业实验室的管理、维护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马卫华.浅谈高校计算机实验室机房维护管理的方法[J].硬件维护,2016(7):13.

[2] 张艳红.高校计算机机房管理与维护探讨[J].信息科技,2007(3):138-139,141.

高校实验室如何管理范文2

高校科研创新管理机制措施一、引言

传统的高校科研管理模式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虽然国家颁布了一系列促进高校科研管理的措施,高校科研管范围十分广泛,其涉及项目确立、科研投入、科研转出以及成果应用等,高校建设要想高层次、高水平方向发展,不但需要在科研工作上有量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要有质的飞越,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高校在科研组织方式、管理体制、奖励机制以及科技评价体系方面依然存在很多的不足,而科研管理工作又直接影响着高校的科研水平,因此构建高校科研创新管理模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校科研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方式落后于时代的需求

从高校当前的科研管理理念来分析,其相对比较落后且不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虽然高校在科研管理上制定了科学、规范的管理方式,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管理方式只是为规章制度的实施提供了基本的依据,而且一味地重视科研人员严格服从,无法形成科学、合理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这种现代化管理理念的缺失严重阻碍了高校科研事业的发展,而且也不符合知识经济时代对高校科研管理的需求。

2.教育管理和科技管理的矛盾与冲突

根据国家现行的相关法规,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工作属于国家科技部管理,而科研机构的教育工作则属于教育部管理,虽然明确规定高校的科研组织属于教育管理,但是在大学之外进行的科研却处于科技部,因此在高校科研人员有限的情况下,这两个部门必然在科研人才和经费投入方面产生竞争和矛盾,两种管理模式并行的方式在高校科研创新发展中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而且极易造成科研资源和资金的浪费,所以必须构建全新的科研管理模式来协调教育管理和科研管理之间的矛盾。

3.科技成果转化的引导机制不健全

我国高校的科研机构采用的是分散式管理,不同学科和不同院系之间的科研机构没有直接的联系,这就难以组建全面的、优秀的科研团队,因此也就难以完成社会当前对科技成果的需求,同时也限制了高校科研机构对社会前沿性课题研究的能力,除了这种分散式管理模式带来的弊端,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方面也存在问题,由于缺乏市场信心的引导,多数高校科研成果往往停留在成果经鉴定环节,并不重视经科研成果转为市场价值,这就形成了当前高校科研成果缺乏创新,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下等局面,而且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并没有经费的管理权限,制定奖励机制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协调,在很大程度上消耗了科研成果转化的动力。

三、高校科研创新管理措施

1.培养高校科研管理的创新理念

创新理念的培养首先需要培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知识产权是智力劳动者在科技和文化领域取得的创造性成果,对该成果具有独特的使用权利,而高校作为高文化、高素质人才聚集的地方应该具有大量的知识产权,但是我国科研部门明确规定科技成果需要遵守知识共享的基本原则,从根本上削弱了科研人员对科技成果产权的保护意识,因此必须消除这种传统的观念,并成立专门的知识产权保护机构,引导我姑高校科研人员逐渐建立产权保护意识,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尊重人才,这种全新的管理机制可以促使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事业当中。

2.完善科研创新管理手段

首先,要建立学习型的科研团队,并完善高校科研队伍的知识结构,对不同院系的科研人员进行重新的调配,打破原来院系分家的独立局面,并吸收具备现代化管理理念和拥有文理较差知识结构的高素质人才,而且要改变当前高校科研管理机构的行政管理现状,从根本上来讲是减少管理组织体制的中间层次,将基本的决策权和信息处理权下放给基层的科研人员,有科研人员自行决定知识和信息是否共享,而科研机构的高层负责制定战略性管理决策,横向加深高校科研机构的交流和沟通,在科研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最佳的配置。

其次,结合本校科研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科研人才培养计划,建立优秀人才可持续发展培养模式,要深入挖掘学科前沿领头人的作用,并将其确定为青年学术人才的带头人,要依靠学科骨干教师的广泛力量,支持他们共同参与科研项目的探讨和研究,建立一支自我学习、自我发展以及自我提升的科研团队。要破除高校当前存在的教育和科研两分离的现状,并将科研信息传输至教学工作中,培养最新最全的科技人员,而科研信息在教育中得到验证之后反馈给科研人员,实现教育和科研水平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3.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交流

高校发展科研事业是根据国家和社会的要求进行的,因此科研成果需要转化实际的产品来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此在高校科研创新管理中必须强调科研成果的转化率,这也是高校服务社会的另一个重要的途径,虽然多数高校很早之前就已经注意到科研成果转化的问题,但是针对此问题的尝试也仅仅停留在校内建立科研成果转化和交流平台,而且并没有系统性的指导,只是在高校内部实现了转化和交流,并没有对社会提供服务,因此需要在该平台之下进一步建立多个子系统,例如:科研成果转化档案管理平台、科研项目跟踪管理平台、科研信息交流管理平台等,以一种多层次、多方位、多结构的形式简化科研成果的转化途径,进而实现对科研成果转化情况的实时跟踪和管理。

四、结束语

当下社会之所以被称为知识经济的社会,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科学技术和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大众化,而且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元素,所以高校科研机构的管理者要站在创新管理的基础上充分地结合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创新高校科研的建设方式和内容,实现科研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这也是我国高校发展的必然结果,高校档案工作者要把握好高校科研创新管理的机遇,在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同时加快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

参考文献:

[1]邹道标,陈虹,张昊民.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3,(02):42-45.

高校实验室如何管理范文3

关键词:高度近视;透明晶状体;手法碎核乳化;手术护理

传统的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已基本被淘汰,目前大多采用小切口超声乳化摘除术,由于为双切口且切口较为,术中前房深度变化大对眼后段的影响,以及超声乳化时可能伤及晶状体悬韧带及对较软核处理不当损伤后囊膜而引起严重并发症。对此类手术可选择透明或轻度混浊的晶状体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可预测性和有效性较好[1]。近年来我们参考结合小切口超声乳化和手法碎核的技术优势,提出并开展了2.8mm带球结膜的角巩膜隧道式切口的晶状体手法碎核乳化摘除术[2,3],并将其应用于高度近视眼透明晶状体摘除矫正近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0月~2014年4月经本文医疗组治疗的资料较完整的高度、超高度近视眼患者26例(52眼),年龄41~58岁,平均年龄47.05岁,男性12例24眼,女性14例28眼,散瞳检查晶状体透明20例40眼,晶状体轻度混浊(周边部契状、片状、点状患者)6例12眼,矫正度数-8D--11、5D 9例18眼,-12D---26D14例28眼,矫正视力0.15~0.2者4例8眼,0.3~0.4者6例12眼,0.5~0.8者14例28眼,眼底检查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高度近视眼性眼底病变,轻度的病变近视弧、豹纹状眼底14例28眼,中重度病变如后极部脉络膜萎缩灶、黄斑变性萎缩、Fuchs斑、后巩膜葡萄肿等8例6眼。术前眼压正常。

1.2方法 滴4%盐酸奥布卡因3次6滴表面麻醉,美多丽散瞳3次6滴。作右上方(11~12点钟)处切口,以2.8mm一次性月型隧道刀于角巩膜缘后0.5~1.0mm作球结膜切开,于角巩膜缘后0.5mm作角巩膜缘1/2厚度的隧道式切口,前行至透明角膜内约0.5~1.0mm后以2.8mm穿刺刀穿刺进入前房,注入爱维粘弹剂,环形撕囊5~5.5mm,水分离、水分层后使核大部分或全部脱入前房,晶状体核前后注入足够的粘弹剂使核悬浮于前房中央,以宽约1.5mm的合适硬度的虹膜恢复器作支撑和滑板,带铲的劈核器以劈、挤压、挖动、搅动等方法将核粉碎乳化后刨出,极软核可水分离、水分层、水乳化分解后直接吸出。高灌注冲吸残余碎核和皮质,植入低度数(0-11D)或负度数(-1D--5D)疏水性丙烯酸脂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眼力健AMO SensarAR40e)或爱尔康Acysof 30BA),切口处皮质可于晶状体植入后反向吸除,术后不包眼,术后2h后开始点用典必舒眼液,术后随访3个月。

1.3使用仪器及设备 C.S.O Specular Microscope SP-01型角膜内皮计数仪:测量术前术后角膜内皮数。Zeiss ATLAS 9000角膜地形图仪:测量中央散光轴向、散光度数。

2结果

2.1术后视力情况 见表1。术后视力检查(裸视或屈光度≤-2D最佳矫正视力)

术后3个月最佳视力(裸视或屈光度-2D矫正视力)大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为48眼占92.3%,等于术前矫正视力者2眼占3.8%。

2.2角膜内皮计数 术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569±121.4(个/um2),术后3d 2438±212.6(个/um2),术后1w 2455±222.0(个/um2),术后1个月2468±218.3(个/um2),术后3个月2466±217.6(个/um2)。角膜内皮细胞平均丢失量133±77.5,121±72.7,116±68.6,114±76.6.2。角膜内皮细胞平均丢失率为5.1%,4.7%,4.5%,4.4%。

2.3术后散光 术前平均散光度1.36±0.42D,术后1d 1.48±0.68D,术后3d 1.46±0.67D,术后1w 1.43±0.56D,术后1个月1.41±0.55D,术后3个月1.35±0.59D。术后平均散光度变化值为0.12D,0.1D,0.07D,0.05D,0.01D。

2.4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后囊膜破裂、前房出血、虹膜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角膜切口处轻度水肿4例4眼占9.5%。3d后消退。

3手术配合

3.1术前护理

3.1.1患者准备 术前做好心理护理,耐心倾听,加强术前宣教,入手术室热情接待患者。

3.1.2药物准备 4%的盐酸奥布卡因,美多丽散瞳药,5%聚维酮碘消毒液,盐酸肾上腺素,Biss冲洗液,典必殊眼膏。

3.1.3器械准备:常规白内障乳化器械:开睑器、蚊式钳、显微平镊、显微有齿镊、撕囊镊、冲洗针头。特殊器械:虹膜恢复器、月形隧道穿刺刀、双腔注吸针头。

3.1.4仪器准备调节好显微镜瞳距、焦距及光的亮度。脚踏放于主刀医生左脚下。

3.2术中配合:巡回护士严密观察手术进展,及时供应台上需要的器械及物品,正确连接Biss灌注液,维持合适的灌注压力。医护双方认真核对人工晶体度数、品牌及推杆、推注头。

3.3术毕配合

3.3.1术眼放绷带镜,涂典必殊眼膏,不包眼,术后2h开始点典必殊滴眼液。

3.3.2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安排护工护送回病房。

3.3.3认真收拾整理仪器、器械及手术间。

4讨论

对高度、超高度近视眼的矫正手术有屈光性角膜手术、可植入式隐形眼镜(ICL)、透明晶状体囊外摘除术、透明晶状体切割术,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等[7]。既往的手术报道显示对眼组织损伤较大,手术风险高[1,2,4,5,6]。手术选择均应慎重。

对丧失或接近丧失调节力(年龄≥41岁),希望矫正高度近视,或伴有晶状体轻度浑浊的高度、超高度近视眼患者可慎重采用可预测性和有效性较好的晶状体摘除术[1,2,4,5]。

目前常采用小切口超声乳化摘除术,由于为双切口且切口较为,术中高灌注压及较大浪涌对眼后段的影响,以及超声乳化时可能伤及晶状体悬韧带及对较软核的透明晶状体处理不当导致后囊膜损伤破孔而引起严重并发症[1~3],因此对手术损伤容忍度差的高度、超高度近视眼透明晶状体摘除术具有很大的风险。

为提高透明晶状体摘除术的安全性及矫正效果,我们采用2.8mm带球结膜的角巩膜缘隧道式切口,行晶状体手法碎核乳化摘除,联合低度数或负度数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显示无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

行手法碎核乳化时手术可控性好,足够的粘弹剂维持较深而稳定的前房且软核的透明晶状体或轻度浑浊的晶状体易于手法乳化,细心而娴熟的操作不易造成角膜内皮、晶状体后囊膜、悬韧带的损伤,亦可减少对眼后段的影响。规避了超声乳化等手术的风险及并发症[8]。

综上所述,对高度、超高度近视眼患者行2.8mm带球结膜的角巩膜隧道式切口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低度数、负度数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安全、可控性好、矫正效果确切、预测性较好等优点。对失去或接近失去调节功能的,尤其有轻度白内障的高度近视患者是较好的矫正手术。认真的术前评估、耐心的心理护理、充分的仪器、器械及药物的准备,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参考文献:

[1]王勤美,陈跃国.屈光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8.

[2]Lyle wA,jin GJC.phacoemulsification with intraocular in high myopia[J]. cataract Refract Surg,1996,22:238-242.

[3]Venkatesh R,Tan CS,Sengupta S,et al.Phacoemulsification versus manual small-incision cataract surgery for white cataract[J].Cataract Refract Surg,2010;36(11):1849-1854

[4]Colin J,Robinet A.Clear lensectomy and implantation of low pos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 for correction of high myopia;a four-year follow-up[J].Ophthalmology.1997,104:73-78.

[5]Oscar Gris,MD,et al.Clear lens extraction to correct high myopia[J].J Cataract Refract Surg,1996,22:686-689.

[6]官苍宇.激光性角膜手术与眼内屈光手术矫治高度近视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2,15(2):47-49.

高校实验室如何管理范文4

一、目前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现状

1.高校实验室建设缺少总体的规划。目前我国各高校的实验室建设大多数都是按照学科专业来设置,有的高校即使把基础学科的实验仪器设备统一来管理,但也是按不同的专业分类划分开了。因此,在购置实验设备时就会出现重复购置等问题。另外,一些高校由于资金到位,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的购置,缺少了足够细致的论证,导致了一些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的采购出现了同样的问题。

2.目前一些高校教师的录取已是高学历、高职称的人员占高比例,其他人员由于年龄的原因已逐渐减少,这样就导致了一些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不愿成为专职实验人员,现有实验室人员不流通,年龄增大,综合素质上不去等现象。随着高校实验教学的改革,对实验技术人员就有了更大、更高的要求。另外,对待一些大型贵重精密仪器设备的操作,更要具有较深的相关专业理论知识,才能完成在新形势下实验教学的改革趋势。目前的这种现象也是导致一些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效率不高的原因。

3.一些高校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已是多年前制定的,缺少了必要的细化、更新,对一些新的仪器设备的使用操作教程甚至拿厂家的说明书来充当。另外,一些实验室管理队伍的水平有限,而缺少对仪器设备知识的掌握,还有些设备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缺乏对实验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意识,导致实验设备的的维修、报废、更新率增高。

4.长期以来,大多数高校实验室开放做的还不够完善,很多高校实验室存在一种各自为政的态度,仪器设备不对外借用或有偿使用等现象,从而造成仪器使用效率不高。

5.目前一些高校实验室还存在仪器设备难以有效的运行状况,主要体现在:(1)学校对实验教学及实验仪器设备的态度问题。长久以来,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还存在一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2)实验室人员队伍素质不高,对待新时期的实验室管理工作缺少必要的学习、培训;(3)一些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对仪器设备维护不到位,导致实验仪器设备损坏、报废率增高;(4)设备购置论证不充分,在设备购置前缺少系统的专业知识,对要买的设备的性能了解不充分,导致购买的仪器设备不能满足实际教学需求。

二、如何提高实验设备利用效率的举措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持续发展,实验室工作已成为高校培养人才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摇篮。因此,是否重视实验教学工作,是体现新时期高校发展的一项重要依据。

1.仪器设备购置前的充分论证是提高设备利用率的重要措施。学校要从整体规划的角度来制定实验室规模、机构和布局,按照学科、专业分类,由学校统一购置实验仪器设备。购置前要成立论证小组,做好仪器设备的论证工作,减少盲目采购。论证小组要在听取使用教师需采购意见的基础上进行论证,在决策过程中,要把握好仪器设备性能先进与实用的关系,不能盲目的追求先进性,而应根据实际需要来制定仪器设备的购置计划。

2.建立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为了能使有限资源充分发挥效益,可以建立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加大力度,充分发挥各类设备在教学、科研中的作用,优化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的资源分配,实现全校乃至全社会的资源共享。

3.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在贯彻执行《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等有关规定的基础上,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详细制定出一些针对本校的规章制度。首先,要从仪器设备的采购做起,建立、健全一整套的采购程序,如:设备购置的申请、核准、进入集中采购程序及到货后的验收工作。其次,要对设备购置后的管理制定程序,如:设备的入库、编号、办理固定资产、制册、使用、维修、保养等都要加以明确。对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要制定专门的操作手册,并责任到个人。

4.加强实验室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结构合理、水平高的管理队,直接关系着实验室乃至高校的发展。为此,可以采取下列举措:

(1)要优化实验室人员结构,在年龄、学历、职称等方面要形成梯度关系,并且尽量保持实验室的这种稳定性。

(2)要积极组织一些学习、培训等形式来提高实验室教师的综合素质,增强责任心,起到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的作用。

高校实验室如何管理范文5

关键词:实验室 档案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3.145

高校实验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场所。实验室档案是实验室在正常的运作过程中产生的原始资料,它有效、全面地记载了实验室的建设管理以及发展变迁,是高校在实验教学、科学研究以及实验室建设管理经验的结晶,是相关部门对实验室各项工作的考察评估及以后进行的科学研究最真实可靠的依据。只有对实验室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才能更加有效地对实验室进行建设和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以及搞好教研和科研工作。

1 实验教学中心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1.1 为教学水平评估、专业评估和实验室评估提供支撑材料

高校实验室档案真实记录了在实验室里开展的各项实验教学活动和科学研究项目,准确、全面地反映了学校实验教学各阶段的情况。当前在高校开展的各项教学水平评估及专业申报评估中,无论其指标体系如何确定,都对实验室档案有明确的要求。通过查看实验室档案,对实验室开展的实验教学情况、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实验室开放情况等各项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已经成为教学水平评估、专业评估和实验室评估采取的重要手段。

1.2 为合理购置实验教学仪器设备提供参考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档案详细记录了各台仪器设备在各项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活动中的使用效率,从而客观、系统地反映了该仪器设备的性价比和利用率。通过查阅实验仪器设备档案可以使有限的实验室设备经费得到科学地充分利用,避免了购置新设备时的盲目性。此外,高校实验室的绝大部分仪器设备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仪器设备档案可以为实验室工作人员提供设备的型号、操作规程、保养维修情况以及生产厂商等一系列参考资料。

1.3 为促进实验教学改革提供最可靠依据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活动和科研项目研究的重要场所,实验室档案真实记录了实验教学中包括实验项目、实验方法、实验结果以及实验分析等一系列宝贵资料,它是教学经验的结晶。通过对实验室实验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有助于探索更合理的教学方法,为实验教学改革提供经验和依据。

1.4 为高校实验室的科学规划和正确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实验室档案真实地记录了实验室从建设到发展的整个过程,它真实、完整、及时地反映了高校在实验室建设管理、实验教学质量以及科学研究成果等方面的情况,是高校对实验室进行合理规划和正确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2 实验教学中心档案管理内容

实验室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平台。实验室档案是指在实验室的建设管理以及在实验室进行的实验教学管理、科研研究以及社会服务等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材料、计算材料、图表、影像材料等。

实验室建设材料:包括实验室批准建立的文件;实验室的建设发展规划、实施计划、年度工作总结;实验室用房情况;实验室撤销、改组的文件;实验室各类规章制度;与实验室相关的考核评估资料。

实验教学材料:包括实验教学工作规划;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教学计划表、教师自编的实验教材、学生实验报告、试卷及试卷分析、实验成绩单;实验项目库,实验项目更新、淘汰,开出情况,人时数统计表;优秀学生拍摄作品;教学监控、评估材料等。

实验仪器设备管理材料:包括固定资产及低值耐用品的明细账、卡,仪器设备的使用、调拨、维护或报废等记录;贵重仪器设备的论证报告,订货合同,安装验收报告,技术资料,使用、检修以及故障记录等;仪器借用损坏赔偿制度;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等。

实验室科研、社会服务材料:包括实验教学与实验技术研究项目申报书、研究计划、研究数据、研究报告等;实验教学与实验技术研究项目获奖证书;实验室人员发表的实验教学与实验技术研究论文;社会服务记录资料等。

实验人员基本情况材料:包括实验室岗位设置及其职责,实验人员考核办法,实验室人员变更情况,实验教师首次实验试作登记表,实验室技术人员培训情况以及实验室专职人员考核、晋升、奖惩情况;实验室工作日志。

3 如何更好地做好实验教学中心的档案管理工作

实验室档案来源于实验室正常运行中的每一项工作,因此实验室档案数据具有分散性,如果实验室工作人员缺乏足够的档案管理意识,收集归档不及时,就会造成资料大量流失。参考国家对高等院校实验室评估标准和实验室档案工作规范的要求,在日常的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应注意如下几点:

3.1 增强实验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

学校领导应重视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不定期的档案知识普及,根据实验室档案工作的内容,将实验室档案管理落实到日常的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只有意识到实验室档案的重要性,实验室工作人员才能在日常工作中认真、主动地做好相关材料的收集和归档工作。

3.2 制定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没有健全的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实验室工作人员对实验室档案的日常管理就会缺少相应的规范和约束。制定一套健全的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能有效地防止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档案管理过程中的随意性,从而实现实验室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3.3 管理手段信息化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实验室的各项工作也越来越多地依靠信息手段来完成,高校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也已经逐渐从原来的纸质档案收集、整理、归档和保存向电子档案信息管理转移。电子资料不仅容易保存、便于查询,而且可以节约纸张、减少废纸,更好地体现了办公过程的经济意义和环保价值。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高校实验室档案现代化管理,从而更好地发挥高校实验室档案的作用和功能,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和规范。

4 结束语

近些年,高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实验室建设和发展投入了大量的教学经费,实验室功能和实验教学内容迅速拓展。随之,在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实验教学活动以及在实验室开展的科研项目研究的过程中必然产生许多相应的实验室档案信息资料。作为重要的历史资料,实验室档案对于高等院校加强实验室建设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以及进行科研项目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增强实验教学中心档案管理意识,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积极促进实验室档案更好地为学校教学改革和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魏伟,林少波,何湘民.加强档案建设促进实验室规范化管理[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2):141-143.

[2]陈小东,许婉玲,欧阳玉祝.高校实验教学中心档案资料建设与管理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2):152-154.

[3]梁国华,武晓峰.高校实验室档案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6(29):206-211.

[4]陈建锐,何增颖.高校实验室档案建设与管理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8(30):224-227.

[5]张斐.加强高校教学档案与评估档案建设[J].浙江档案,2007,(4):51-52.

高校实验室如何管理范文6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设备管理;先进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

随着我国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各种教学实验仪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营造出严谨、科学的学习氛围,实验室的管理及各种实验仪器的维护工作尤为重要。如何利用先进技术加强高校实验室的设备管理,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机制,使实验室能更好地为众多学生服务,是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目前需要思考分析的首要问题。

1 高校实验室设备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高校对实验室投入了较多的人力财力,不断置办各种先进的试验仪器,但由于对实验室的管理不到位,造成了投资大、成效低的结果。对于我国高校实验室设备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了简单的分析。

1.1 设备利用率不高

许多高校在购置实验设备后,并不能对其进行很好地利用。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设备采办员未对实验室实际所需设备的类型和数量进行仔细地分析和预估,盲目购进一些不实用的仪器造成的[1]。此外,某些高校不愿与其他学校进行设备共享,也造成了资源浪费。

1.2 盲目置办实验设备

有些高校在实验室建设伊始,对设备的综合考虑不到位,盲目购进一些精密程度过高或是完全不实用的仪器,使得设备出现闲置的情况,造成极大的浪费。这种情况多出现在资金充足的高校中。盲目置办实验设备不但浪费资源,而且加重了学校对设备的管理费及维修费的负担。

1.3 设备共享程度低

设备共享程度低指的是由于没有对实验室的设备进行较好地统筹,使得设备没有得到共享。有些高校的各个实验室是各自置办所需设备,并独立进行使用和管理。这种做法导致各实验室的设备无法做到资源共享[2]。此外,同一高校的不同院校之间也没有充分地设备共享,使得某些院校重复购置某些仪器,造成极大的浪费。

1.4 实验室管理不到位

高校中由于专业不同,所需的试验仪器也不同,这导致高校实验室的设备数量庞大,加大了设备管理的难度。而有些高校并未成立相关设备管理部门,也没有建立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这些都导致了实验室的设备未能进行充分的共享和有效的利用。此外,有些高校实验室对设备维护不到位,也大大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造成了资源浪费。

2 利用先进技术加强高校实验室设备管理的策略

各大高校必备的硬件设施中就包括实验仪器设备,学校的科研水平及其教学质量都与实验设备密切相关。如何通过对先进技术的合理使用,完成实验设备的维护及管理的加强工作,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学校,是目前各大高校实验室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在高校实验设备管理体系、实验仪器、设备档案、现代化科学设备及系统、设备维修人才及设备管理人员几个方面对先进技术的合理运用,提出切实可行的加强高校实验室设备管理的策略。

2.1 实验设备管理体系方面

对实验室设备的管理体系进行完善为首要任务。各大高校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组织相关人员就设备的维修、使用、管理等制定相应的限制规定,并严格执行。此外,还可成立由学生组织的监督小组,监督学校各实验室的管理情况。也可以通过预算所需设备的成本,限定单套设备的最大花费金额,达到减少设备资金投入的目的。为使设备的有效利用率得到极大程度的提高,还可采取设备使用预约制度等先进手段。各实验室在进行实验前,需向设备管理处提出申请,再由管理人员安排是使用时间,让设备得到更科学有序的使用。

2.2 实验仪器方面

设备管理人员在加强各实验室的沟通合作的基础上,对实验仪器进行统筹规划,采用先进技术,使仪器资源达到最大限度的优化共享,发挥出最大的使用效能。相关人员在对各实验室进行实际考察和分析后,可以整合具有相似功能和目的的实验室,将其所有的实验设备进行归总。这种做法方便管理人员对设备进行统筹的同时,还能减少因采办前对设备考虑不到位而造成重复购置的情况[3]。

2.3 高校实验设备档案方面

设备档案指的是对实验设备在购买、维修等各方面的资料进行记录。设备资料档案为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维护维修提供重要的信息依据,因此,对设备在各个运行阶段的有关数据进行收集和记录就变得尤为重要。 为保证这些档案能够在后期被很好地利用,就要加强对实验设备资料档案的管理。如建立完善的电子设备管理体系,利用计算机分门别类归纳好各项实验设备,详细记录设备的借出及使用时间等各项情况。

2.4 现代化科学设备及系统的运用

自改革开放起来,我国的科技水平一直在不断发展。在管理工作中大量运用各种现代化的科学设备已是大势所趋。在高校实验室的设备管理工作中,运用网上仪器设备预约系统、门禁指纹系统及摄像监控系统等多种现代化仪器设备,通过网上在线手段,轻松实现对实验室设备的管理工作[4]。在线管理不但操作方便,对设备的各种使用情况也能进行很好的了解和监督,实现设备的充分资源共享,极大程度增加了设备的利用率。现代化科学设备的使用,大大提升了高校实验室的设备管理水平。

2.5 设备专业维修人才方面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许多高校的试验设备也越来越先进,对其使用及维修的要求也越来高。实验室的设备高效运转,少不了专业人才的维护和维修。高校可以针对此种情况与厂家进行合作,让学校的学生和老师向厂家专业的维修人员进行学习,同时与专业维修人员一起探索更为有效的维护方法,使设备得到更为高效的利用[5]。

2.6 设备管理人员方面

要想设备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工作,首先就要提升其综合素质。在设备管理人员正式上岗前,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和业务学习,明确岗位职责,将责任落实到每位设备管理人员的身上。对于表现优秀的人员,进行通报表扬或物质鼓励,对于表现不理想或出现失误的人员采取一定的惩罚,将每个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其做好每一项实验设备管理工作。

3 结束语

综上可知,实验室的建设对高校的教学及学生动手创造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我国众多高校在实验室管理这一块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不足。要解决目前存在的实验设备利用率不高、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达到充分完善实验室的建设的目的,就要从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入手,加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能更好服务于教师教学及学生的实验学习。

参考文献:

[1]孟燕妮,刘彦强,孟庆楠.提高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利用率的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2(03):54-56.

[2]高妙仙.云计算在高校设备资源共享中的应用[J].实验室科学,2012(02):75-76.

[3]马琳.高等学校实验室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长春大学学报,2010(04):74-76.

[4]高俊敏,袁荣焕,刘元元.加强高校实验仪器设备管理,提高实验设备利用效率[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09):173-175+182.

[5]王睿.优化实验室资源配置,提高实验室使用效能[J].实验研究与探索,2011(10):4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