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创业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新与创业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新与创业的重要性

创新与创业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改革与发展;创新战略;创新对策

技术创新是当代社会与经济发展对各企业提出的新要求,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对国家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我国逐渐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背景下,更应该重视技术方面的改进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才能保证国有企业适应经济市场发展。而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讲究的是战略与对策,必须要采用科学的战略手段以及有效的创新对策,才能更好的推动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

一、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战略

1.自主创新战略

自主创新实际上是指利用现代高科技发展优势,不断研发出新产品、新工艺,以取得市场产品、工艺等方面改革的领先者。而能够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国有企业,首先自身要具备一定的技术研究与开发能力,并且拥有主导技术能力,主导技术为企业独有的技术。自主创新一来可以使国有企业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但这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与技术支持。而对于资金力量薄弱的企业,要意识到自主创新也才存在一定的风险,必须要有规避风险的措施以及承受失败的能力。

2.模仿创新战略

所谓模仿就是参照某种成功的产品或者工艺进行功能、性能、质量等方面再创新的升级,但该产品或者工艺要具有一定的市场发展优势。针对需要创新的产品或者工艺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进行了解,揣摩核心技术,在原有的技术上加以改进与创新,性能、质量等方面都要有再提升的特点。模仿创新相对于自主创新来说,其风险性稍小一些,首先,模仿创新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市场发展基础;其次,创新技术也有一定的主导技术基础,在原有的技术基础上进行改进与更新要相对于自己研发主导技术容易很多。但是,模仿创新的实施,需要考虑法律问题,保证其合法性,做到创新的产品或者工艺,与原有的性能、质量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以完善缺点、发挥优点、提高性能、创新功能,为产品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

3.合作创新战略

能够具备自主创新、模仿创新能力的国有企业还是相对少量的,这主要因为这两种创新在物质基础条件以及技术能力方面都有极高的要求,但是很多国有企业在这些方面比较薄弱,要想完全依靠自身的能力来实现技术创新恐怕会很难,因此,技术创新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合作创新是满足各企业物质基础条件以及技术能力的有效措施,通过合作,壮大资金、物质、技术等方面的能力。合作创新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纵向合作,通过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进行合作,将生产、学习、研发连接在一起,迅速提升科技产业的发展;另一种是横向合作,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双方或者多方企业之间要具有相似产品生产特点以及规模相近的特点,并以实现同一目标而参与到合作中,并且共同承担风险、共同收获利益,这样资金力量会大大提高,各企业风险也有明显降低。

二、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

1.完善技术创新机制

完善技术创新机制,是保证技术创新具有规范性、合理性、科学性的管理模式,才能够使技术创新有效的贯穿在企业发展中。完善技术创新机制需要从各方面入手:一是要对技术创新加以重视,充分意识到技术创新对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不断以提高企业创新意识为前提,能够抓住每一次的创新机遇,并针对性的做出产品创新理念和技术创新规划,加强对现代化先进技术的应用,并不断引进国外更加先进的技术,坚持以懂得利用科学技术、主动消化与吸收经验、大胆尝试再创新的观念,为技术创新开辟更多的道路。二是要积极完善研究和开发机构,建立具有专项研究与开发的基地,可以根据国有企业自身的能力进行研究与开发中心的设立,条件允许的企业可以独自实现,条件相对薄弱的企业可以选择合作实现,主要目的是为了使技术创新具有管理模式特点,实现管、干系统化,把技术创新当成一项重要的工作实行起来。三是要奠定好技术创新必备的基础条件,包括:培养专业创新人才、制定激励机制、建立与科研和高等院校的关系、舒畅信息渠道、确保相应投入、树立良好的技术创新原则等。

2.广辟渠道、建立配套连动的工作体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有相通之处,按照市场法则,采取经济手段,对人才和技术作为重要生产和资本要素引进,说到底也是一种关系到企业发展战略的竞争内容。技术创新有3种模式:一是市场拉动型;二是政府推动型;三是市场拉动和政府推动相结合模式。特别是政府部门,必须统筹兼顾、分清主次、因势利导,从体制、法律、金融、服务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性的重点倾斜、支持。应重点做好以下几点工作:发挥宏观指导功能,把科技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上;加强产业共性、前瞻性技术的开发;大力实施专利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基于技术和资金的支持。

参考文献:

创新与创业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字:高校教学活动;创新创业能力;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1-0014-03

自从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培养。尤其在“十二五”期间,所实施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将培养、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学活动推向了新的。在国家教育部的号召下,全国各高校都积极开展多种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高校为社会提供实践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如何有效的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值得人们探索与研究。

一、创新创业能力对高校大学生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正在努力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科技将成为经济的主要支撑力量。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是一种历史使命。这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国家的需要,同时对自身的发展也具有着重要意义。

(一)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21世纪全球各国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当今社会,知识经济占有了主导地位。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国家的发展与进步越来越依赖于科技水平的提升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创新是民族进步、国家发展的动力及源泉。要想建立创新型国家,应有相应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国家发展的迫切需要。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同样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对于学生培养要从“创新”、“创业”两方面开展。

创新能力是指创新主体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具有能从事创新活动的思维和能力。创业能力是一种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有创造性特征,自我开发、自我实现性质的,以智力为核心的特殊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是将创新能力及创业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教学活动中,应以创业能力为主,同时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创新创业能力对大学生自身发展的促进作用

高校传统教学体系中,对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视不足。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教学理念并不矛盾,它是在传统教学体系的基础上,从专业知识、心理素质、实践能力等方面,以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为主要教学目的的教育体系。这种教学体系不仅丰富了传统教学理念,还提升原有的教学层次。在这种模式下,所培养出的大学生,有着较强的专业理论基础、专业技术及创新创业能力。因此,为他们自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虽然我国经济、科技正在蓬勃发展,但社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却不能完全满足高校毕业生的需求。由于高校大学生的毕业人数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就业问题成为了热点的社会问题。在高校中开展创新创业的教学活动,不仅能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创造性意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还可以激励学生们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们的创业意识。这使得经过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学生,更具有竞争力。由此可见,高校开展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创新创业能力对大学生自身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

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及问题

在我国,由于高等院校中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起步较晚,所以国内的创新创业教育并未形成一个符合当前国情的完整、制度化的教育体系和模式。虽然当前的各高等院校都在积极主动地推广创新创业教育,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仍然有一些问题是客观存在的。

(一)传统教育理念根深蒂固

虽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89年就提出“创业教育”,但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却是从1998年开始的。在国内的高等教育中,创新创业教育现在处于一个起步、摸索阶段,未能打破传统教育理念的禁锢,两者尚未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国内的创新创业教育,大多数都处在“零散式”的教学模式,未能体现出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势。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处在主导地位。受到其影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形成受到束缚。

(二)学生自身创新意识薄弱

新时代的大学生,有着特殊的历史使命。他们应该有着较强的独立生存及创新创造的意识。但当今高校中的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自身的经历与经验,阻碍着他们对创新创业能力重要性的认识。有不少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仅仅是一门课程,能够顺利通过考核就可以,而没有意识到,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要在创业设想中,通过对自身的正确评价、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最终实现梦想、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三)国内创业成功案例缺乏

目前,我国普遍存在着高校学生创业技能较差、创业成功率较低的情况。这使得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热情受到了影响。高校虽然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但是仍然不能彻底消除学生们对于创业的陌生感与恐惧感。不少学生缺乏自信心,不能学以致用。面对创业,仍然是不知所措。往往自己的创业想法,不能落实到行动上。

(四)教师队伍

在高等院校中,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教师队伍。高校教师一方面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很难突破以往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大部分高校教师缺少创业经历及体验,无法使学生们从课堂中深刻感受创新创业的真谛。

三、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学活动的探索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们的创新创业能力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当今高校教育已从培养精英人才为目标,转化为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主。教学目标的改变,迫使传统教学活动也应该相应进行调整。

(一)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教育有机结合

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之下,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这条道路上,有很多值得摸索、探讨的地方。应借鉴国内外已有的成功教育经验,对现有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进行完善。把创新创业教育深度的、有机的融入到传统教育模式,改变创新创业教育仅仅是一门课程的情况。在课程设置时,一方面要考虑到专业特点,充分考虑课程的灵活性;另一方面,要重视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加强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形成完成的教学体系。

(二)提升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

高校教师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中起到了主导作用。高校教师队伍的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所以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十分重要的。对在校高校教师应采取鼓励政策,提升其自身的创新创业素养;为其提供专业培训、行业交流等机会。在师资建设方面,还可聘请校外专家、企业家等具有较强创新创业意识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来扩充教师队伍。

(三)加强创新创业重要性的宣传

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即大W生对创新创业重要性的认识。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提高,对培养其创新创业能力是十分有意义的。要想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可以通过校园网、宣传板报、校报等等途径,加强创新创业的宣传工作,使大学生感受到创新创业能力对自身今后发展的积极作用。

(四)通过创新创业类竞赛提升实践能力

在多年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研究发现除了上述几点外,各类相关竞赛对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有促进作用的。竞赛不仅是一个发现、选拔人才的途径,更是一个促进学生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加强团队协作的大舞台。通过各类竞赛能够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们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竞赛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促进作用如图1所示。

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应强化竞赛的作用,鼓励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加适合自身的竞赛。在各类竞赛中取得的成绩,学校应给于学分奖励,与奖学金评定等建立有机联系,使得学生们充分感受到认同感及自豪感。

目前,国内较有影响力的大赛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企业创业大赛等。这些大赛不仅体现了学生们的自我价值、明确了自身不足、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更主要是激发了学生们的热情,激发了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并且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可以通往自己创业梦想的桥梁、一个展现自我实践能力的舞台。

创新与创业的重要性范文3

在我国的经济体制中,对于双创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加大,这对广大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在民办高校中,由于其管理体制的灵活性,在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中比普通高校更具优势。对于大学生来说,通过把创新与创业相结合,能够促进其自身的发展以至成功。在当前的双创环境下对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究意义重大。

2.当前我国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现状

2.1对创新和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我国的民办高校中,对双创型人才的培养还处于起步阶段,各项措施并不完善,一般只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创新训练以及就业指导,并没有针对学生的创新及创业意识进行培养,部分民办高校在学生即将毕业时才展开一些相关的表层训练,其效果并不理想。此外,在民办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没有形成严格的管理体制,也没有成立专门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部门,无法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没有意识到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管、教、学三者的重要作用。还有一些民办高校没有对双创型人才形成正确的理解,把创业理解为单独成立公司,其实对学生展开的创业教育可以为其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够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2.2双创型人才培养方式单一,没有针对性

通过笔者对当前我国部分民办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查发现,其培养模式创新性不够,没有根据我国就业环境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培养方式,对国外理论完全照搬,或者只是开设一些就业指导课程、创业讲座等,使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理解只是停留在理论阶层。在创业实践中,很多民办高校只是提供社团活动的方式供学生参与,没有根据学校的教育层次、当前就业现状、不同学生的专业等对学生展开双创教育,使得学校在双创教育中的针对性不强。

3.对当前双创环境下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3.1制定战略培养目标,明确培养方向

民办高校应该从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充分结合当前双创环境的要求,制定学校双创人才培养的长期目标,并结合这一目标,完善学校发展的中期与短期目标,保证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层次合理。在高校的人才培养中,对双创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作为导向性文件,把对战略实施计划的制定和完善作为核心任务,始终指导着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3.2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民办高校应该在新生入学后,便对广大学生展开细致的观察,及时发现动手能力强、综合知识掌握牢固的学生,充分发掘他们的创新意识;然后,积极开展多样化订单人才培养的模式,在轮岗实训中要与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在此所提及的订单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针对的是形式的多样化。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企业对不同类型的人才需求进行班级划分,有针对性地培养,甚至可以把企业对员工的岗前培训在学校中进行,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3.3开展校企合作,促进实训

体系的多样化在当前的双创环境下,广大民办高校应该充分发掘校企合作的优势,促使这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新型培养模式的构建中,应该面向市场需求,始终把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作为目标,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服务。在人才培养模式中,除了包含民办高校,还应该重视企业的作用,通过政府的作用,建立综合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注重校企合作重要性的发挥,合理优化教师队伍,积极邀请企业中的双创人才与学生交流。加强市场调研,在校企合作中注重细节的制定,充分掌握企业对人才类型的需求,并加强对实训基地的投资建设。

3.4完善创新创业评价体系建设

在当代人才培养中,评价作为检验人才的标准,其标准的制定直接关系到人才的质量,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在评价标准的制定中,要充分结合学校、企业及行业三方面的评价意见,力促评价体系的科学合理。

4.结语

创新与创业的重要性范文4

基于上述思路和方法,本文设计了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结构框架,如表1所示。具体来说,主要由四个层次构成,即目标层、系统层、准则层、方案层。其中,目标层是最终结果,它反映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水平;系统层是对目标层的系统化分解,包括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创新创业教育环境、创新创业师资团队、创新创业管理体制、创新创业教育成效六大子系统,以全面体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六大关键环节的成效;准则层是对系统层指标的模块化分解,包括创新创业目标定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管理机构、管理制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等15个三级指标;方案层则是对准则层各模块化指标的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使其可以进行具体的打分评价,具体包括目标定位的合理性、双创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人才培养模式的先进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可操作性、创新创业类课程开设是否体系化、创新创业教育的地位、人才培养模式的先进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可操作性等48个四级指标。

2设置并确定指标权重(tinganddeterminingtheindexweight)

各个指标因素的确立只是在空间维度上确立了对象的评价主体,而指标权重的确定则是对各个指标因素在评价过程中重要程度的一种综合度量[5]。指标权重确定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整个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以及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基于此,通过对目前国内外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常用设置方法的优劣特点比较,本文采取专家分析和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权重设置方法来依次确定各层指标因素的权重值。

2.1同层次指标重要性比较标度的确定通过咨询相关专家和文献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依次对位于同层次上的指标进行两两重要性的比较,并确定标度值。具体标度的设置如表2所示。

2.2构造判断矩阵,求解各层指标权重指标权重的基本思路与计算方法:首先通过构造判断矩阵A=(αij)max,聘请教育评估专家对同层次指标两两进行重要性比较并对αij赋值1—9(值越大越重要)或1/9-1(值越小表示越不重要);然后用和积法AW=λmaxW求权重Wi,其中λmax为最大特征根,W为λmax对应的特征向量;最后计算CR(CR=CI/RI,其中CI=(λmax-n)/(n-1),RI为平均一致性指标)进行一致性检验。当CR≤0.1,认为Wi权重有效,当CR>0.1时,要求指标再进行重新比较。由于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评价指标体系层次较多,依次要建立的判断矩阵多达25个(系统层对目标层的1个、准则层对系统层的6个及方案层对准则层的18个),因此,限于篇幅,本文在此仅对系统层对目标层的判断矩阵及其权重的计算过程进行描述,其他判断矩阵的权重计算不再赘述,具体权值见表1。

3创新创业教育的综合评价(Comprehensiveevaluationof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

由于在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中,很多指标存在着模糊性的不确定因素,需要有相应专家进行定性的判断,基于此本文采用了模糊数学的理论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创新创业教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步骤如下:首先建立评价结果集V={V1,V2,V3,V4,V5},将每一指标区间平均分为五级,从高到低分别优、良、中、及格、不及,依次对应评分值为1、4/5、3/5、2/5、1/5。其次,采用专家评价法,聘请10名左右专家对方案层48个四级指标进行“优、良、中、及格、不及”五级定性评价,利用公式Mi/N(Mi代表选择某一等级的专家人数,N为专家总人数)依次求出每个四级指标中五个等级所对应的Mi/N值,进而构建起方案层评价结果矩阵F。第三,利用公式Fi×Wi(Wi为方案层指标权重矩阵)并作归一化处理得到准则层每一个三级指标向量Rj,进而构建起准则层评价结果矩阵T。第四,利用公式Rj×Wj(Wj为准则层指标权重矩阵)并作归一化处理得到系统层每一个二级指标向量Tk,进而构建起系统层评价结果矩阵T。最后,利用公式Tk×Wk(Wk为准则层指标权重矩阵)并作归一化处理得到目标层指标(综合水平指标)向量S,并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最终确定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等级。本研究运用上述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对我院电子商务专业及其他四个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的过程与结果取得了创新创业教育专家和相关专业教师的认可,证明本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是有效可行的,具有一定的参考应用价值。

4结论(Conclusion)

创新与创业的重要性范文5

1.学校对于“双创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的重要性认识不全面

目前对于学生而言,大多数学生把精力用在各个学科的考试上,学生自身缺乏创新意识,甚至认为创新创业是在将来走入社会以后的事情。对于教师而言,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在学习上的质量要求都达不到,对于创新创业就更加困难了,没有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对于学校管理者来说,其注重的是学校的经营方面,近些年由于教育资源的不足以及其他管理方面的原因,使得学校管理者认为学校能够正常经营才最重要。学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全面。

2.创新创业型教学没有实质性目标方向,“双创型”人才教学模式落实不到位

虽然在教育改革的进行下,创新创业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有关政策、制度和措施方面没有完整的体系,只是在原来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初步的调整。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由于没有具体的目标方向,导致这方面流于形式,而没有落实到位。

3.“双创型”人才培养教学的师资队伍严重缺乏

关于培养“双创型”人才教学方面,学校和学生需要的是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专业的教师,并且还需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工作经验是教学的关键点,如果教师只用理论知识进行教学是没有意义的。

二、“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1.改变传统教育理念,正确认识“双创型”人才培养教学的意义、目标,建立创新创业的一体化教育

创新和创业可以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不可分割的,创新是创业的“前提”,创业是创新想法得到实质性延续发展的过程,但是创新和创业也是相互独立存在的,二者不能互相被替代。学校作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机构,需要转变教育理念,对于传统教育理念要结合时代的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要给予教师和学生树立培养“双创型”人才重要性的正确认识,开展实质性的创新教学模式,实现创新创业的一体化教育方针。

2.明确“双创型”人才教学模式的目标方向,建立“双创型”人才培养机制

正确的目标是走向成功的捷径,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规划正确的目标方向。在学校,目标可以引导学生的成长,提高学生的选择和规划能力,明确学生的价值观、行为规范、思想认知等。

人才培养机构的建立最重要的是优化培养模式,首先,结合市场发展的需求,开展学生培训科目,同时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其次,加强学生专业化发展,开阔学生的视野以及专业知识,学习先进国家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可行性创新教学,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最后,实行科学性的教学方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模式,落实实践教学。

3.优化教育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完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模式

培养“双创型”人才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这样的教学模式需要做到师生互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意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实际学习中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创新的教育理念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给学生提供创新的空间。所以说教育模式的优化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对于培养“双创型”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加强实践教学的实施,做到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

目前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大家的广泛认可,同样在培养“双创型”人才的教学改革中也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的实施。实践教学是教育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是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初入社会的工作任务。

关于实践教学,需要做到的是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紧跟社会发展所需,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综合实力的发展,同时做到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

5.改革考核方式,建立科学的“双创型”人才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考核制度是高校对学生各方面的检测方式,通过考核能够知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有一定的检测。考核在教育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考核对于学生来说起到了引导作用。在学校,通过各种考核,学生可以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以及问题所在之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知识能力、自我反思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当然学校进行考核的前提是需要树立科学的考核观,对考核树立正确的认识观,积极促进教育教学的能力。

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是以考核知识记忆方面为主,对学生其他方面不太注重,而对于培养“双创型”人才来说,学校需要创新考核方式,减少知识记忆方面的试题,增加自主发挥和自主想象的主观试题,对学生的考试方式进行创新改革,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积极鼓励学生发挥自主意识,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6.优化师资结构, 加强教师能力培训,建立“双创型”师资队伍

在校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起着引导作用,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而对于要培养“双创型”人才这一方面,学校需要建立“双创型”的师资队伍。“双创型”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整体素养和职业理想,而且对于创新创业的教育教学无论理论知识还是实践经验都需要有一定的积累沉淀,在教学方面能够有自己独特的创新教学模式,能够发现并且处理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推进目前的教育教学现状。

在建立“双创型”师资队伍时,要加强培养青年师资力量,完善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巩固教师教学的基础,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师的培训工作,并且加强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开展工作,使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从而有效地培养“双创型”学生。

三、结束语

基于“双创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是符合我国建设所需要的,所以学校须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教育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创业行为,落实“双创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参考文献:

[1]毕丛娣.“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职业时空,2014(6).

[2]宋建伟,曹然彬,包玉花.“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电 气类专业人才培养为例[J].职业技术,2013(9).

创新与创业的重要性范文6

摘 要:随着社会总体就业压力的增大,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较不理想。国务院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使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基于部分大学生成功创业的经验,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可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校企联合、向重点专业倾斜、鼓励教学人员先行创业、构建相关课程体系或进行社会兼职等多种措施,不断拓展大学生创业渠道,全面推进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5-0068-02

随着全国高校的持续扩招,近几年来应届大学毕业生早已突破700万人,2016年已经达到765万人。虽然官方披露的大学生就业率在45%左右,但根据社会独立调查公司的跟踪调查,全国大学生毕业生签约率在33%以下,江浙及一线城市要高于全国平均数的7―8个百分点。这些统计数据表明伴随着高等教育“产业化”发展的同时,大学生就业压力已经从家庭转移到社会,成为社会的重要压力和突出矛盾。近几年,党和国家也高度重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适时提出了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大学生大约有5%的比例会选择创业,而创业的成功率却较低,即使是人们公认的创业成功率比较高的浙江地区也只占选择创业的大学生总数的4%,广东省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也不过是选择创业总数的1%。人们可以接受的全国大学生创业平均成功率应占选择创业学生总数的3%,据此测算,也就是占大学生总数据的1.5‰[1]。客观的数据,严酷的现实表明,为急于解Q大学生就业问题而将众多的学生直接推向创业之路,初衷很好,但成效却并不理想。究其原因,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相对比较保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还游离于正统教育之外,多以课外活动或兴趣小组的形式存在。学校在基地建设、课程设置方面多表现为表面化、程序化,缺乏计划性、系统性和层次性。原因多是高校对其认识不深、定位过低、措施不力,从而导致教学模糊、学生缺乏动力,结果自然难令人满意。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需具备的条件分析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实现双创的国家战略中,既有其参与的必要性,也有其参与的重要性和优势,根据成功者的经验和失败人员的总结,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需具备以下三点能力。

(一)充足的实践知识储备能力

从小学到大学,大学生在校园里生活了十几年。由于长时间被“禁锢”在相对封闭的校园里,他们对社会的感知和了解非常少,特别是生产、商业、市场的开拓、企事业运营的经验接近于“零”。眼高手低、纸上谈兵是大学生们的一个“通病”。所以,大学生创业前要有充分的实践知识储备,加强该项知识储备一般可以通过以下渠道:一是通过在企业实习或打工来积累相关的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经验;二是参加相关的培训或比赛,培养创业意识并积累实践创业知识,增强创业信心[2]。

(二)必要的资金筹措与运营能力

参与过创新、创业的师生普遍认为“资金是创新和创业中的最大瓶颈”,没有足够和及时的资金,再好的创意也难以实现。这里的资金包括房屋、实验设备、生产设施、信息平台等基本资金。如果这些资源不能事先提供并实现配套,必然使得大学生进行双创一开始就会遇到极大的困难[3]。同时,大学生要获得这些基本资源以及开始初始的双创活动,也必须要有初始的资金支持,得不到资金的支持,对大学生来说,双创活动就成为了“无米之炊”。所以,一个合格的创新、创业者应当明确自己真实需要多少资金,谁能提供资金;融资手段除了政策性扶持外,还包括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资金的取得对企业的掌控影响有多少;如何规避资金的运营风险等等。这些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也是创新与创业者无法回避的。

(三)特有的技术和专长

用“智力”换资本,已经成为了众多大学生创业成功者的捷径。风险投资者多是因为看中大学生所掌握的专利或先进技术而进行投资[4]。所以,大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有意识地跟踪前沿科技,并在高科技领域内有所建树,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或特有新技术、新材料,来吸引投资者口袋里的资金,助力自己完成创新和创业的梦想。

二、新时期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

根据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现实问题,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2015〕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2016〕7号)文件精神,高校应当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教育和培训方面的旧有思路和方式进行系统的调整,建议如下。

(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就如同人的血液,必不可缺。2016年11月,黑龙江省首届“守望梦想,奋斗青春”大学生创业之星评选活动揭晓,前10名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占前两席,这个结果与年初有关机构预测出来的2016年中国高校产学研能力排名相吻合。从2016年中国高校产学研能力排名来分析,产学研最好的高校不是大家心目中所认同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也不是浙江大学、吉林大学,而是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因为该校2014年在产学研方面的经费投入高达14.03亿元,这个数据远远高于其他高校,在产学研能力预期中占有明显的优势。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成功,说明了经费投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重视校企联合

资金投入方面,单靠国家及校友赞助,其来源数量较少且来源不稳定,很难得以持续。最佳的解决办法就是把高校产学研的成果尽快变为现成资金,即能够以资金来充实高校的产学研经费,校企联合是最佳途径[5]。通过企业的市场经营行为,实现高校产学研的成果,并实现资金的回流和补充。

校企联合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学生能够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现有的高校对学生的实践操作指导多采用实验室模拟培训的方式,很少有到企业真正进行实际操作的机会。当校企联合成功后,学生可以在业余时间进入自己感兴趣的企业和岗位,持续学习和实践。这种持续的学习和实践可以从大一入学至毕业离校后的相当长时间,在足够长的时间内,储备知识和经验的同时,还解决了学生眼高手低、纸上谈兵的顽疾。

(三)教学和工作重点向重点产业倾斜

高校在设置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课程时,应根据本校(院)的特点,结合国家的发展众创空间的要求,重点在电子信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医药卫生、文化创意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能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6]。同时还要根据本校(院)的教学和工作重点,有倾向性地选择校企联合的对象和项目,从而可以避免“到处栽花,处处无果”的尴尬局面。

(四)支持并鼓励教学人员先行创业或兼职

学生眼高手低、纸上谈兵的主要根源还是教师的“眼高手低和纸上谈兵”的讲授方法,即教师缺少实践(战)经历和经验。对于创业的大学生来讲,单纯的书本知识讲授加“突击强化”,最多是让他们“懂”经商,但不可能让他们“会”经商。而带训教师也多不“会”经商。在实训强化时,发现不了问题,即使发现问题也因无法解决(释)而放弃或回避,使实训和培训多流于形式。所以,高校应当支持和鼓励教师走出校园,可以去企事业兼职,亲身与雇主、雇工、政府、银行、中介、顾客等打交道,从而获得理财、营销、沟通、管理等阅历和经验,进而熟悉市场“游戏规则”,通晓产品定位、商业市场、公司运营、人事管理、上游供货(采购)、下游购买(销售),成本核算、赋税缴纳等知识,如此才可以更好地教授和培养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有真实的榜样而更加自信,并获得真正的创新、创业知识和理念。另外,可在日常课程设置时有意识地增设素质拓展训练、艺术、礼仪等课程。拓宽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情操,强健学生体魄,增强学生的总体素质。

(五)构建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高校应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创新创业相关课程,且宜包括必修课与选修课,创新创业教育不但体现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层面,更重要的是还有必要根据不同专业性质开设不同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形成有科学性、针对性、先进性的全套课程体系[7]。把学生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充分结合起来,设立系列化创新创业培养课程讲座,可以邀请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专家以及一些有代表性的大学生创业代表定期开展讲座,讲座内容要有连续、渐进的特点,慢慢让此类讲座形成系列化、品牌化,融入到学生的日常课程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已经成为了国家层面关注的问题,是国务院提倡的发展众创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依托高校来培养大批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以专业教育为本,以实践教学为中心来进行,高校应从根本上意识到创新创业能力对学生和社会的重要性,应与时俱进,调整教学培养方式,坚持市场导向,联合企业,创新教学模式,赋予大学生创新创业以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王方国.基于实践教学改革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高教学刊,2015,(3).

[2]陈国华,刘春梅,贝金兰.基于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2).

[3]招建贞.基于产学研“协同育人”理念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4,(11).

[4]刘广.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支撑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12).

[5]李克非.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拓展大学生创业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6(4).

[6]陈炳,王培林.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大学生人才培养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22).

[7]刘红喜.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策略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12).

收稿日期:2016-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