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化学品的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化学品的管理制度范文1
一、严格互联网易制毒化学品销售信息的准入制度。任何单位在互联网上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销售信息,应当具有工商营业执照、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证或备案证明等资质材料;禁止个人在互联网上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销售信息;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互联网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销售信息。
二、认真审查拟接入互联网的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销售信息。拟在互联网上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销售信息的网站主办者,应当向网站接入服务商提交销售单位的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证或备案证明副本复印件,并在网站上公布销售单位名称及其许可证或备案证明编号。对发现无许可证或备案证明擅自在互联网上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销售信息的网站,网站接入服务商应当暂停接入,并向当地公安机关和工商行政管理、安全监管等部门报告。
三、认真清理互联网上的易制毒化学品销售信息。公安机关将会同有关部门及时依法清理互联网上的易制毒化学品违法销售信息;网站接入服务商如发现网站含有属明显违规的易制毒化学品销售信息,应当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和工商行政管理、安全监管、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报告,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删除清理、调查取证等相关工作。网站主办者应当加强对网上虚拟社区、论坛的管理,认真审查发帖内容,如发现信息含有属明显违规的易制毒化学品销售信息,应当及时删除,并向当地公安机关和工商行政管理、安全监管、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报告。
四、加强对互联网上易制毒化学品销售信息服务的监督检查。工商行政管理、安全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通信管理等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对互联网上易制毒化学品销售信息的监督检查,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在互联网上违法易制毒化学品销售信息的生产经营单位、网站主办者,将依法予以行政处罚。公安机关将进一步加大对网上非法买卖易制毒化学品案件的打击力度,严厉打击利用互联网从事走私贩卖易制毒化学品的违法犯罪活动。
公安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化学品的管理制度范文2
化学品库管理规定如下
1、库房的建筑设计必须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1990年3月23日公安部第6号令)、《爆炸和火灾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和《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等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2、仓库配备足够的与危险化学品性质相适应的消防器材,并由专人维护和保养。
3、危险化学品必须分类、分垛储存,每垛占地面积小于100m2,垛与垛间距大于1m,垛与墙间距大于0.5m,垛与梁、柱间距大于0.3m,主要信道的宽度大于2m。
4、在仓库堆垛设立明显的防火标志,出入口和通向消防设施的道路应保持畅通。
5、危险化学品仓管部门根据物品的危险性,为保管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器具。
6、危险化学品入库时,保管员应按入库验收标准进行检查、验收、登记,严格核对和检验物品的名称、规格、案例标签、质量、数量、包装。物品经检验合格方可入库。无产地、品牌、安全标签和产品合格证的物品不得入库。
7、危险化学品发放,应严格执行发放管理制度。仓库主管负责人应经常检查核准。
8、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仓库要采取杜绝火种的安全措施。经指批准进入仓库的机动车辆必须安装阻火器,作业人使用的工具、防护用品应符合防爆要求。
9、加强对防爆电气设备、避雷、静电导除设施的管理,选用经国家指定的防爆检验单位检验合格的防爆电气产品。
10、易燃、易爆品仓库内的各种安全设施,必须经常检查、定期校验、保持完好状态,做好记录。
11、储存易燃和可燃物品的仓库、堆垛附近,不准私自动火作业,如因特殊需要,应由仓库负责人上报,经企业有关负责人指认,采取安全措施后才能进行上述作业。作业结束后,检查确无火种,才可离开现场。
12、物品储存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的配装规定,对不可配装的危险物品必须严格隔离。
化学品库管理规定相关文章:
1.仓库化学品管理规定范文3篇
2.危险化学品库管理制度范本
3.化学品存放管理规定
4.化学品仓库管理规定
5.化学品存储管理规定
6.危险化学品库管理制度范文推荐
化学品的管理制度范文3
问题
1、企业主体责任有待强化。企业安全管理混乱,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健全的现象还很普遍。有些企业对挂靠经营的车辆存在失管现象。以在湖南常德查处的非法改装车“湘J11651”为例,该车的实际车主常德市顺昌化工有限公司每个月向注册车主常德安达运输有限公司交纳200元管理费进行挂靠经营。前者基本没有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后者虽然各项管理制度比较健全,对挂靠车辆也有严格的管理要求并建立了档案,但有关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并未得到落实,既不及时掌握挂靠车的运输情况和车辆安全技术状况,也无法对驾驶员、押运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对车辆非法改装等严重违法行为不知情,失管失控现象比较严重。
2、部门联动和协办机制有待实效化。有些省的部门联动和协办机制尚未建立,各部门还未实现相关信息的及时共享。如,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运输管理局GPS监控中心至今尚未听说、更未执行去年颁布的《危险化学品汽车运输安全监控系统通用规范》和《危险化学品汽车运输安全监控车载终端》,致使四川省内正在组织安装的GPS和监控平台不符合这两个标准要求。
3、安全监管工作有待细化。公安部门、交通部门设置的检查站,对于一些超载的危险化学品运输车,由于缺乏必要的卸载能力,只能对驾驶员处以罚款后放行,没有消除隐患。
4、专项整治有待深化。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涉及部门多,各部门在执法过程中难免会涉及其他部门,在日常监管中也难免会有交叉。产生交叉时,由于监管重点不尽一致,就有可能会导致为其他部门监管带来一定的困难。以罐车为例,对于车辆的装载重量,交通部门按轴核定,质检部门按罐体容积核定,公安部门按荷载质量核定,所以超载的数量难以界定。
5、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有待进一步合理化。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中的一些规定与实际情况差距较大。如《剧毒化学品购买和公路运输许可证管理办法》规定,跨省运输剧毒化学品,必须向运输目的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领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并接受运输目的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运输车辆和驾驶员、押运人员的查验和审核。因此,在跨省运输剧毒化学品时,运输单位必须空车到运输目的地接受审查后,再返回发货地,才能装载剧毒化学品运往目的地,给企业造成极大浪费。
6、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有待优化。各地应急救援装备、物资不足,应急救援队伍演练经费不落实的情况还比较普遍。
建议
1、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提高本质安全度。企业必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要进行定期检验维修,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管理部门在积极引导企业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的同时,引导企业逐步建立安全管理专业人员以及各工作岗位人员责利较好统一的管理模式,并要尽快解决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挂靠的经营问题。
2、尽快建立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联合执法和联动机制。建议各地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监管部门定期和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及时沟通相关情况,当前要加速解决安全监管中存在的危险化学品卸载基地建设、安装的GPS以及建立的监控平台不符合要求等问题,充分发挥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专家及专业研究机构的作用,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氛围。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的指导,严格执行准入制度,并研究建立各级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违法违章专项举报奖励机制。
3、严格实行行政许可制度,进一步加强联合执法。安监部门要经常深入企业了解发货和装载的查验、登记、核准等制度的落实情况;公安交管部门要加强路面检查,加大对悬挂警示标志车辆的检查力度;交通部门要经常深入运输企业,掌握企业安全制度落实情况、车辆安全技术状况和从业人员情况。同时,积极推动建立区域联动机制,进一步加强部门协作,加强对道路运输危险化学品全过程的安全监管。
4、要加强对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车辆实时监控。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利用GPS等科技手段对运输车辆及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实行实对监控。建立危险化堂品道路运输安全监控平台,提高应急救援、救助处置指挥和反应能力,将危险化学品泄漏造成的损失降至最小程度。
5、建立应急救援基地,完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议国家尽快建立区域间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对各行业、各部门、各地区应急救援力量进行整合形成合力,提升应急救援能力。要研究建立危险化学品现场施救应急指挥联动机制,制定处置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突发事件的预案,并进行必要的演练。
6、进一步发挥安全监管部门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综合监督管理作用。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在日常监督管理与事故调查中,要协调各相关部门统一行动、相互配合、形成监管合力。
7、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做到标本兼治。要把专项整治工作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完善安全管理基础工作。要把强化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摆到重要位置,巩固专项整冶成果,真正实现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监管目标。要把专项整治与日常执法相结合,为做好监管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化学品的管理制度范文4
近年来,化工行业发展迅速,其中使用危险化学品为原料,生产的产品(含半成品)不属于危险化学品的化工企业(简称危险化学品加工企业)数量越来越多。由于目前国家还没有将这部分企业纳入安全生产许可范围,安全生产监管的手段和力度不够,导致不少危险化学品加工企业安全管理水平较低,安全隐患多。主要表现在:一些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参差不齐;从业人员安全素质较差,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和操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缺乏系统了解和掌握;有的企业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设备,生产设施设备不是正规的工艺设计;作业现场安全管理混乱,发生火灾、爆炸和中毒事故的几率较大。切实加强危险化学品加工企业的安全监管迫在眉睫,各村(居)、股份合作社要高度重视,加强监管,明确责任,制定和落实各项防范措施,严防危险化学品加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确保辖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一、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认真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各危险化学品加工企业要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按照法律法规要求,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或者聘用、委托注册安全工程师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并根据自身实际,从工艺控制、设备管理、现场作业、储存运输、改扩建工程、安全教育、重大危险源监控、隐患排查治理、应急救援等方面,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和从业人员的岗位操作行为。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必须经“危险化学品安全资格培训”,经安监部门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从业人员必须熟悉安全操作规程,掌握岗位操作技能;加强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禁令》的宣传学习,规范企业内部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要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处置和自我防护能力。同时,要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从源头上把好建设项目安全关。
要进一步明确各村(居)、股份合作社对辖区内相关企业的安全监管责任,形成全覆盖、无缝隙的安全监管体系,切实加大对危险化学品加工企业的安全监管力度,严防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强化企业生产设施设备管理,严格作业现场安全管理
危险化学品加工企业要建立健全生产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及时消除设施设备的缺陷和隐患,保证符合安全运行要求。建立健全生产设施设备台帐,特别是特种设备台帐和档案,要严格落实特种设备报检制度,严防未检或到期未检验的设备运行。
严格作业现场安全管理。要规范企业生产厂区的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高处作业等直接作业环节的安全生产行为;企业应按规定建立健全和落实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及监控措施,在罐区等重大危险源区域安装液位、压力、温度报警和可燃气体泄漏报警等安全设施设备。应针对生产岗位和环境的不同特点,配备完善适用的预防事故的防护器材;制定切实可行的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提高企业应急救援能力和职工自防自救能力,确保作业现场人身安全。
三、严格落实安全评价制度,强化安全生产基础工作
危险化学品加工企业要按照国家规定,聘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定期进行安全评价,对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确保企业达到安全生产条件。
各村(居)、股份合作社要督促危险化学品加工企业依法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进行安全评价。发现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应立即报告街道安监所并责令企业停止生产,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督促涉及危险化工工艺的企业严格落实自动控制及联锁报警、紧急停车和重大危险源监控等安全措施,保障安全投入,不断提高生产技术和工艺装置的本质安全水平。督促使用剧毒化学品和使用其他危险化学品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单位,办理危险化学品登记。
化学品的管理制度范文5
1.水利化验室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分为两种,一是与实验任务相关的,如电气设备老化、线路布设不当、易燃易挥发试剂及强氧化剂保存缺陷会引起火灾;氢气、乙炔瓶安置使用不当会导致爆炸;使用电炉、压力锅、蒸馏装置不小心会将面部手部灼伤;使用有毒试剂防护不全造成呼吸危害;强酸强碱会使皮肤受损;化学危险品不按规范贮存造成泄露等安全问题;二是与实验任务不直接相关的,如:突然停电、停水、地震等特殊状态下的安全问题。第1种为常见安全问题,也是化验室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
2.水利化验室安全问题原因分析
2.1危险化学品
水利化验室因为工作需要,涉及到爆炸品、氧化剂、过氧化物、毒害品、腐蚀品等几类危险试剂,如氢气、氮气、乙炔易燃易爆气体;重铬酸钾、过硫化钾等氧化还原试剂;挥发酚、氰化物、砷化物、重金属等有毒有害试剂;强酸强碱试剂,这些试剂的使用、存储、搬运、处置过程中,均存在安全隐患。比如将不相容化学品混合后,会大量放热,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引起火灾,甚至爆炸(如碱金属、金属粉末等);产生有毒气体(如砷、氰化氢、硫化氢等);产生易燃气体(如氢气、乙炔等)。此外危险化学品也可能与包装容器接触发生化学反应,彼此不相容(抵触),从而会降低包装的强度甚至使得包装破损,导致内容物泄漏,发生事故。
2.2设备和设施环境
对化验室工作区域及设备设施的有效控制,是保证安全检测的前提。这方面存在的安全问题隐患是:实验室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功能区划分过于简单,实验用房与办公等其他功能用房交叉;须进行防爆设计的气瓶室;供电线路没有分开强电、弱电和仪器用电,实验时电源电压不稳;仪器设备鉴定不及时,工作不正常;没有配备护眼器、防毒面具、口罩等个体防护装备;没有安装紧急报警系统、烟感器、通风等设施;电气安装违规操作;没有安全标志;内务管理不到位等。这些方面均不容忽视。
2.3化验人员安全意识疏忽
为确保化验室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每个化验室会配备相应的人员,人的安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安全意识的重视,安全在思想中占多大比重,处于什么地位,直接关系到化验过程中是否能够自觉维护安全,安全意识淡薄往往是事故的根源。人员因素包括:安全意识、人员能力、上岗资格、人员的健康与岗位适应、员工清楚从事工作可能遇到的危险、操作规范等几方面。2008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一名助理研究员在用注射器从瓶子里抽取高度易燃的叔丁基锂时,液体突然燃烧起来,烧着了她的衣服,当时她没有穿实验工作服,因此造成了三度烧伤。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安全意识欠缺造成的事故。
3.化验室安全应对措施
安全无小事,重在防范。化验室处处充满危险,来不得半点马虎和儿戏,不可有半点轻视之心,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事,涉及化验室的安全问题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应该结合工作和周边的情况具体加以实施和操作。就其中的关键几点提出以下措施:
3.1建立风险评价机制,制定危险控制措施
为保障实验工作安全顺利完成,应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价机制。应识别所有阶段、与任务相关或不直接相关的危险源,特别是建立化学危险源清单;定期评审现有控制措施,评价新购化学品;辨识与化学品相关的危害,并提出处理方法;评价风险的严重程度或风险度;选择并应用控制措施消除或降低风险;对可能接触化学品的人员的能力与水平进行评价。此外,实验室应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制定风险控制措施。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应以尽可能消除或减少工作区域内烟雾及粉尘,减少潜在事故的发生为原则。可采用大量有效的控制措施来降低化学品使用风险,这些控制措施宜合适、并与所使用的化学品及其处理方法相适应。
3.2设备和设施环境满足化验室安全需要
实验室结构和布局应考虑到所涉及化学品操作的结果,实验场所和办公区域分开,干湿区域分开,设立专门的气瓶室或气瓶柜;配备消防、火灾监测和报警设施;配备必要的应急设施;通风能力与实验室运行情况相适应;消防用防烟/排烟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设置适宜的制热或制冷系统、排风系统;电气安装符合规范;根据活动类型设置消防、化学品安全警示、气瓶、设备标志等安全标志;选用安全设备,清楚使用原则;配备眼面部、手套、鞋等个体防护装备。
3.3提高人员安全意识,增强人员专业技术能力
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强化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分析人员须具有专业的知识,掌握化学品性质与信息,熟悉本实验室的主要危险源,正确使用化学品、熟悉个人防护、应急处置措施、紧急救治指南等;每年制定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并对培训员工进行监督和考核,对培训结果进行有效性评价,对培训过程记录,着重对新人进行上岗培训和考核,检测及辅助工作应经授权,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4.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良好的实验室习惯,不仅可以避免很多意外的发生,还会对以后的生活工作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人受益终生。化验室主要应养成以下习惯:不得在实验室内接触、消费个人的食品或饮料;实验室使用的冰箱、冷柜禁止存贮个人食品;在实验区域,长发应扎紧;化学品按规范存储于合适的容器中;应保持实验台面、试剂架以及通风柜的干净与整洁;在完成各阶段操作后应进行整理,将试剂、玻璃器皿放回各自适当的地点,并保持干净整洁;操作时按适当的程序,立即清除溢出物;盛有化学品的容器应具有清晰长久的标识,并反映所盛物质信息;工作区域应时刻保持整洁有序。良好的实验习惯须经过长期培养才能形成,在实验过程中,有意识地严格要求自己,逐步形成,这样不但有助于实验成功,同时也减少了实验事故的发生。
5.制定各类安全制度
化学品的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化学品;环境风险;管控
引言
十二五期间,广西加快以炼油和炼油后续产品为主的沿海石油化工基地和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的建设,炼油、石油化工、化肥工业、氯碱工业、橡胶工业、磷化工等行业得到重点发展,行业产能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也逐渐增长,对广西的化学品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广西化学品管理总体处于起步阶段,环境管理基础能力薄弱,同时由于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够合理,环境污染防治和风险防控水平不高,化学品管理面临多重风险与压力。
1 化学品管理工作进展
1.1 严格危险化学品项目环境准入
突出加强化学品等化工类生产项目安全及环保审批管理,一是严禁批准建设国家明令淘汰的高毒、难降解、高环境危害的化学品项目;二是严格控制在环境敏感区新建化工石化项目;三是对新建的化工石化项目严格审查环境影响评价中风险评价环节,对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予批准建设;四是对安全隐患突出、布局不合理的现有化学品生产企业组织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督促企业实施整改,消除隐患;五是制定化工园区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方案,推动石油化工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1.2 深入开展环境风险和安全隐患大排查整治工作
石油加工、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和医学制造三个重点行业企业环境风险及化学品的状况开展了调查,完成了对317家沿江沿河沿海化工石化企业开展环境污染隐患排查整治工作。2012年龙江河镉污染事件发生后,全区开展了空前的环境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工作,共出动排查人数8830人次,排查企业1516家,涉及11个行业;此外,还由自治区环保厅、发展改革委、工信委、国土厅、交通厅、卫生厅、安监局等单位领导担任组长的七个督查组,对全区环境风险和安全隐患大排查工作进行督查,共抽查了151家企业,针对存在的问题,限期完成整改。通过一系列有力措施,有效遏制广西的环境污染隐患。
1.3 认真开展化学品环境管理专项执法检查
广西各级环保部门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专项执法检查工作。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意见,下发整改通知,责令企业按规定期限完成整改;对环境污染问题突出或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进行立案查处,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通过专项检查和整治,进一步深化全区涉危险化学品行业企业综合整治,全面查清和消除环境污染隐患,保障环境安全。
2 存在的重点问题
2.1 化学品环境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化学品环境管理现有法规主要是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登记和新化学物质信息收集和风险识别与评估,而对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和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释放与转移报告等制度等方面缺乏规定;对高毒、难降解、高环境危害化学品的限制生产和使用等缺乏措施;缺乏系统性、长效性的化学品环境管理法规、制度和政策[1]。
2.2 监管监测、应急预警和科技能力不足
各级环保部门缺乏化学品特征污染物监测能力,监管手段不足,特别是基层环保部门的化学品特征污染物监测能力,在化学品环境污染排放的监测与统计方面能力不足;全区化学品环境管理机构体系不健全,现有管理体系与化学品生产使用产生的亟需解决的环境问题严重不相适应;管理能力严重不足,环保部门没有专业的管理人员,工作质量不高;现有化学品环境风险预警系统、应急响应平台尚不完善;化学品危害特性、环境风险评估与科研技术支持能力不足,相关基础科研十分薄弱。
2.3 环境风险防控水平低
总体看,广西的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够合理,相关行业技术和工艺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企业技术落后,污染防治和风险防控设施不完善,清洁生产水平不高,物料浪费、有毒有害物质排入环境的现象较为普遍、环境污染风险防范体系构建不完善;化学品生产和使用种类、数量、行业、地域分布信息不清,化学品生产企业入化工园区比率较低,零散企业分布不均,多数化学物质环境危害性不清,受影响的生态物种和人群分布情况不清等问题。
3 对策建议
3.1 加强制度建设
(1)建立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和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的释放、转移报告制度。研究确定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的具体要求,并组织开展重点防控企业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工作。涉及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的企业须委托有能力的第三方机构编制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开展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储存过程中的环境风险识别及其防控措施评估工作,制定企业环境风险防控计划,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不同监管等级企业实施差异化管理;建立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释放、转移报告制度及特征污染物年度监测制度。
(2)落实有毒化学品进出口和新化学物质生产使用管理制度。组织开展新化学物质生产使用企业监督检查工作,严格新化学物质登记审批后的管理,管理部门要督促企业落实各项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并持续提出管理意见和要求,做好有毒化学品进出口企业的环境管理工作。
(3)建立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管理长效机制。开展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单位定期审核,并将其纳入排污申报、总量核查、排污许可证发放等日常管理与检查内容;完善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管理、台账管理、信息档案管理等制度;建立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年度报告、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及其特征污染物的释放与转移信息和监测结果等公开公示制度;将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制度执行情况作为环评审批、“三同时”验收、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和环保专项资金安排的重要参考内容,依法对不申报单位实施处罚;全面落实企业环境风险防控主体责任,对化学品环境污染事件实施责任终身追究制;建立自治区级专家队伍服务机制,鼓励各地逐步建立技术支撑单位服务机制。
3.2 提升化学品环境风险应急能力建设
逐步提升化学品环境风险应急管理能力建设,逐步建设化学品环境风险应急管理和风险防控信息数据与管理支持系统,建立化学品环境风险评估专家库,逐步建立综合性、专业化的化学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队伍;逐步建立化学品环境应急物资调配与储备管理系统,进一步提高环境应急应对能力;持续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指导企业和园区开展环境应急预案的编制与落实,做好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完善危险化学品储运、处置过程的环境风险监管体系,实施环境应急与安全分级监管,力争达到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要求。
3.3 加强危险化学品和新化学物质的环境监察工作
组织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高发类重点防控化学品生产使用情况、特征污染物排放情况、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制度和风险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严格新化学物质登记审批后的管理,按规范要求落实监督管理检查工作。组织开展风险隐患排查,督促企业落实环境风险防控措施与环境应急管理要求,完善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及设施建设,提高危险化学品企业环境风险防控管理水平,有效降低突发环境事件频次。
参考文献:
[1]毛岩.中国的化学品环境管理[J]. 毒理学杂志,2007(6).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