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财产安全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财产安全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财产安全教育范文1

关键词:新形势;大学生;安全教育;措施

中图分类号:F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2-0052-01

1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校园治安、刑事案件的频频发生固然与严峻的治安形势等外部环境有关,但当事人的安全防范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较差,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当今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和高度开放的社会。随着我国的经济和世界接轨,教育领域也逐步和世界教育接轨。在校大学生的生活空间不断扩展,与社会各个领域的接触、交流也不断拓宽。在校期间,学生除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外,还要走出学校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甚至自谋职业打工赚钱。在这样的情况下,对缺乏社会经验尤其缺乏安全常识的大学生们,势必成为各种不安全问题和案件的受害者。所以,加强高校学生的安全教育,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防范能力,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有着迫切的必要性。

2 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重点和主要内容

2.1 以入学新生安全防范知识教育为重点,抓住安全教育重点人

刚进入大学校园的新同学,由于不熟悉校园及周边环境,对大学生活不了解,往往成为不法分子的作案对象。因此,高校保卫部门要主动配合各系部以新生入学教育为契机,对新生加强安全防范专题教育。

2.2 加强法律法规、校纪校规教育

法律法规、校纪校规是规范大学生行为的基本准则,也是判断大学生行为对错的一个基本标准。各高校应当把大学生的法律法规、校纪校规教育当作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来抓,通过经常性的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纪律观念,帮助大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

2.3 加强安全防火、防事故教育,保障人身安全

大学校园内学生宿舍区人员较为密集,使用电器的种类和用电量也相应增加,冬季更为明显。因此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就成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点。在以防火为主要内容,教育学生自觉保护宿舍楼内的所有消防设施、不违章使用电器,教育学生在遇到火灾事故时如何逃生自救。另外,各部门要加强防雷抗灾和交通安全常识的宣传教育,确保国家和广大师生生命财产的安全。

2.4 加强防盗、防诈骗教育,确保师生财产安全

大学校园的案件多以侵财性案件,因而要以防盗、防诈骗为主要内容,加强安全防范知识教育。教育学生妥善保管贵重物品,特别是自己的财产受到侵害时,怎样自我保护和自我解救;明辨是非,不要因贪图小便宜而被诈骗。

2.5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社会压力大、生活节奏加快,尤其是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等诸多原因,使一些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因此学校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要有针对性进行人际关系教育、心理卫生知识教育、挫折应对教育以及心理疾病防治教育,把安全教育与心理咨询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安全教育上新台阶。

3 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途径和措施

3.1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安全教育齐抓共管的格局

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依靠学校各部门,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在开展日常的宣传教育的同时,从管理上加强学生安全防范工作。要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完善安全教育运行机制,进一步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制。安全教育工作由学生处、各系部、保卫部门负责,其它相关部门要相互配合,加强协作,层层抓落实,形成全

校齐抓共管的安全教育氛围。

3.2 建立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运行机制,使安全教育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

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仅仅依靠保卫部门或辅导员的工作是不够的,必须建立安全教育运行机制。首先应建立学校大学生安全教育领导机构,负责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确定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制定安全教学计划,组织进行授课,考评教学效果等。其次要把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使课堂教育与各种讲座及安全教育活动相结合,从而使大学生安全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

3.3 适时开专项治理活动,有效开展专题教育

保卫部门要针对一时期校园治安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适时开展专项治理活动,要在活动中整改问题,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3.4 要充分调动学生群防群治的主观能动性

学校各系部和保卫部门要充分调动学生尤其是学生干部的积极性,让他们及时知道校园治安活动的有关信息,在学生中建立起群防群治队伍,增强群防群治观念,定期协同保卫部门进行校园安全检查,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参加学校的安全知识宣传活动等,通过这种方式,使大学生在参与学校保卫工作的实践过程中,能够学到安全防范知识,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5 大力加强校园环境综合治理,为师生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校园不再是一个“真空地带”,社会上存在的负面因素或多或少地在校园会有所反映。因此高校务必加强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一方面要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联合治理的有效机制;另一方面高校要建全规章制度,切实加强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同时进一加强对保卫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保卫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增强其校园管理治安防范的能力,确实能起到为高校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

参考文献

大学生财产安全教育范文2

[关键词]大学生宿舍 盗窃案件 治安防范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0-0201-01

今年来,高校盗窃案件逐年上升,其中盗窃大学生宿舍的案件尤为突出。大学生宿舍盗窃案件的频发,不仅造成大学生财产的损失,也引起了大学生强烈的不满,给校园稳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 大学生被盗的基本情况

1.作案人员内外兼有,校外人员作案比较突出,犯罪分子以青年为主,他们多打扮成学生模样,避开门卫检查,混入学生宿舍伺机作案。大学生内盗时有发生。

2.作案手段多种多样。溜门入室,攀爬门窗,撬门撬锁已成为犯罪分子,主要盗窃手段。具体情况为:溜门入室、顺手牵羊案件最多;撬门扭锁案件也不少。犯罪分子在作案过程中,往往采取多种方式,以达到非法获取财物的目的。

3.涉案物品多贵重。涉案物品多为手机、笔记本电脑、现金等物品因体积小、价值高、便于偷盗和销赃,成为犯罪分子的主选目标。

4.发案时间多为夜里。一般来说,晚22点至零晨5点为宿舍盗窃案件的多发时段,由于学生那个时段多已熟睡,警觉性差,犯罪分子容易得逞。除深夜外,学生上课或节假日时,也有作案情况。

二、 大学生宿舍被盗的主要原因

1.大学生宿舍钱财相对集中,学生自我防患意识差。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可支配的现金较多,高档手机、电脑等贵重物品已成为日常消费品。由于防患意识不强,经常出门不锁门窗和柜子,往往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2.学生人员复杂,少数法制观念淡薄,时有鹊练⑸。高校内除教职员工还有一定数量临时工,成分比较复杂,素质参差不齐。少数法制观念淡薄,受利益驱动,走上了盗窃大学生财务的违法犯罪道路。

3.犯罪嫌疑人逐渐将侵害目标从社会面转向高校,客观上导致了案件频发。当前,公安机关加大了对社会治安防范控制的力度,而政府机关、企业、居民社区等区域的治安防范工作经多年摸索,防范网络相对严密,犯罪分子作案危险较大,故将侵害目标转移到安全防范意识薄弱、钱财相对集中的大学生宿舍,高校盗窃案件逐年上升,已成为校园安全稳定比较突出的问题。

三、 大学生宿舍被盗的防范措施

1.积极构筑完善的人防、物防、技防“三防一体”宿舍治安防控网络。针对高校宿舍内部数量多、分布广、人员集点,必须构建和完善的治安防控网络,有效遏制盗窃案件的发生。一要形成学校门卫管理、校园巡逻、宿舍楼口管理;加大宿舍楼道监控设备的安装,并与学校报警系统联网,实行24小时监控;更换宿舍门锁,安装防盗锁;在容易攀爬部位加装防爬刺。

2.扎实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安全防范和法制教育。学校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安全知识讲座、宣传会、报告会、安全知识竞赛等形式,或通过官博、板报、宣传橱窗、发放安全教育手册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依法严厉查处高校的刑事治安案件。高校驻地公安机关要确立“高校无小事”的意识,将警力适度向高校倾斜,实施校园警务战略。1、派驻地民警与校保卫部门紧密联系,协助高校及时发现、妥善解决各类治安问题。2、不断完善快速反应机制,确保一旦发现警情,民警可以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开展处置工作。 对于危害校园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依法严惩。针对高校宿舍被盗高发态势,公安机关要加大侦破工作力度。对跨区域、流窜盗窃的个人和团伙盗窃案件,涉案地公安机关要联合起来共同侦破,同时严密对犯罪分子经常涉足、作案、藏身、潜逃、销脏等复杂场所、行业的地点进行控制,力争从中发现线索并侦破案件,严厉打击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切实维护校园良好的治安环境。

参考文献

大学生财产安全教育范文3

完善管理制度。一是要完善自律协议,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要将有关条款列入自律协议中,告诫学生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及其做的后果,它的警示作用更强。二是要完善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是校园安全防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依法治校、依法办学的依据和保障。三是要落实安全责任书,落实责任人的相关责任,把安全责任落到个人,让每个人、每个部门都来关心安全问题,树立“安全无小事”的防范意识。四是要引入和完善社会保险机制。要强调学生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独立性、主体性和自律性,同时引入社会保险机制,减少学校、学生的后顾之忧。

建立长效机制,使大学生安全教育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1、明确责任,合理分工,形成安全教育齐抓共管的氛围。大学生安全教育不是某个部门单独就能完成的工作,需要学校各个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形成全员化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要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制。学校安全保卫处、学生处、工会、宣传、团委、教务处、后勤基建处、学生宿舍办、心理咨询室等职能部门应各尽职能、互相配合,为学生的安全和成长、为学校的稳定积极工作。专业课老师也要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主动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把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以及学生自我保护的教育渗透到课堂。班主任、辅导员、专兼职教师、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人员都应参与到安全教育工作中,形成全校齐抓共管的安全教育氛围。

2、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教育。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既要全面开展,也要有重点地进行,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开展重点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对重点时期的教育。重点时期包括新生入学、开学或放假前后、毕业前夕、节假日及周未、外出实习等。这些时间段,由于学生或对新环境不熟悉,或忙于开学准备、复习考试、毕业离校、或热衷交际应酬、外出游玩,或初涉社会、疏于防范等原因,容易发生各种事端。应教育学生在这些重点时期必须严加防范。

(2)对重点部位的教育。重点部位人员比较集中的教室、食堂、图书馆、体育馆,对安全有特殊要求的实验室、电子阅览室,以及其他重大活动场所,这些部位易发生事故和各类案件。应教育学生保管好自身财物,遵守纪律、服从管理、文明礼让、熟悉安全通道等,以避免发生财产损失、人身伤害和安全事故。

(3)对重点人员的教育。重点人员指有心理障碍、性格孤僻、心理压力大、纪律观念差、经常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应对重点人员进行重点教育,教育学生调整心态,并注意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消除心理障碍,引导他们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防止因心理问题或严重违纪而酿成事故或走向犯罪。

大学生财产安全教育范文4

关键词:女大学生;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3-0101-03

近期,全国各地陆续发生了多起在校女大学生遭到不法侵害的事实,令人感到痛心和震惊。女大学生被害案件的增多表明两点:一是女大学生在自我安全防范意识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二是女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存在严重的漏洞。

因此,女大学生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增强自我防范及保护意识,学习防范技能,掌握保护自己的本领。高校也应当重视女大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

一、女大学生自我安全意识的现状

(一)女大学生失联案件的启示

2014年8月份以来,各大媒体、报纸所报道的女大学生遇害的案件较多:2014年8月9日,20岁的女大学生高瑜在重庆“搭错车”不幸遇害;2014年8月21日,22岁的女大学生小金在济南被黑车司机绑架、囚禁四天,并惨遭殴打、;2014年8月28日凌晨,江苏吴江19岁女大学生高秋曦失联半个月后确认遭抢劫杀害等等。

从上述案件中可以总结出女大学生遭受侵害的共同特点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从受害原因上看:因诱惑受害,女大学生在衣物穿着上过于艳丽性感,从而引起了犯罪嫌疑人的关注,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其次,言行轻佻也是受害原因之一,往往这种行为会给犯罪嫌疑人制造一种错觉;因自信、侥幸心理受害,有的女大学生过分相信社会关系,认为治安形势良好,犯罪分子不敢轻举妄动而缺乏足够的防范心理。

2.从时间上看:多发生在晚上,夜晚灯光昏暗,人流量较少,犯罪分子容易作案。

3.从对象上看:多针对孤身一人的女大学生,认为她们手无缚鸡之力,势单力薄。

由此可以看出,现在的女大学生在自我安全防范意识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自护理念明显不足。

(二)关于女大学生防范意识现状的调查

针对女大学生自我安全意识不足的问题,论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仙林大学城周围学校的女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并且就调查的结果进行了分析,以此反映女大学生自我安全意识的现状。

1.调查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在校女大学生自我安全意识的认知程度及存在的安全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策略以提高女大学生的安全意识与女大学生尽早适应社会的能力。

2.调查对象: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女大学生,共回收有效问卷200份,其中网上问卷150份,实地调查问卷50份。

3.调查结果分析:从调查中发现女大学生自我安全防范意识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涉及女大学生人身安全方面,以问卷调查中设置的选项“出行时选择何种交通工具”及“出行的同伴”为例,调查显示,有78%的女生偶尔会选择非正规营业的交通工具出行,12%的女生会经常乘坐;在问及为什么会乘坐非正规运营的出租车时,70%的女大学生因时间紧急而选坐黑车;而且也存在少数女生选择独自一人出行;92%的女大学生在乘坐出租车时不会下意识地记下车牌号,这一点在调查结果中尤为明显。由此可以看出女大学生对交通安全隐患和人身安全隐患不够重视,没有关注自己身边可能存在危险的一些细节。

以选项“如何面对陌生人的求助”和“如何回应陌生人的帮助”为例,调查结果显示,不少女大学生涉世浅,容易被花言巧语欺骗落入犯罪分子的圈套中,安全防范意识严重缺乏的现象不容乐观。由于中学阶段主要是应试教育,学生安全教育尤其是女生的安全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当代女大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较差。调查中有45%的女生在不了解对方任何信息的情况下不加考虑地给予陌生人帮助,有22%的女生会视情况而定选择接受陌生人的“雪中送炭”。

以“回家或返校是否把自己的行程动态告知朋友家人”为例,结果表明,女大学生对社会关系的复杂程度认识还不够,对社会危险性因素的认知能力还有待提高。在被问及女大学生失联事件背后的原因时,69%的同学认为是由于女大学生自身安全意识薄弱造成的,与此相对应,56%的同学认为应该加强女大学生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

二是涉及女大学生财产方面,以选项“如何放置身份证和银行卡”及“出门前是否整理好自己的物品”为例,调查显示,有60%的女生会将银行卡和身份证放在一起,而有55%的女生不会在出门前整理好自己的物品,反映出女大学生对自身财务的保管意识不强。调查中也存在少数女生会轻信中奖信息,将身份证号和银行卡号告诉对方,以至于银行卡金额的泄露。

二、女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缺乏的主要原因

(一)从女大学生自身角度而言: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

近期,南京市交管部门曾对大学城周围的女大学生做过测试,采用问路、搭讪、乔装成黑车司机的方式试探女大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测试结果表明不少女大学生疏忽了对陌生人安全防范的意识,不加思索地坐上了陌生人的车。女大学生的经历是从家到学校,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对社会的阴暗面及复杂性知之甚少,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

1.思想麻痹,对财物保管不严。实践证明,不少女大学生在出门前都忘记整理好自己的物品锁好衣柜,以至于宿舍失窃案件频繁发生。例如调查中有55%的女生不会整理好自己的个人物品,匆匆忙忙离开宿舍。近来交通场所失窃现象也比较严重,一些女大学生经常在公交车上被盗手机,原因是洞察力不强,疏忽了对财物的保管。

2.行为单纯,轻易被骗。例如,有的不法分子利用女生容易动恻隐、怜悯之心,谎称自己钱财被偷或者找不到目的地让带路等理由欺骗女大学生。还有部分人轻信手机上收到的中奖信息向犯罪嫌疑人透露身份证号码等,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也涉及这个问题,36%的同学会落入这种电信诈骗的圈套之中。

3.自我防范意识弱,自控能力较差,容易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女大学生们从上小学到大学,从家到学校,始终生活在家、校园这两个相对单纯的环境,对社会了解不够深入,警惕意识松懈,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容易相信不法侵害人的花言巧语而上当受骗。例如问卷中有31%的女大学生轻信陌生人的话,接受莫名而来的帮助。还有一些女大学生经常出入酒吧、KTV或僻静的地方,现在的女大学生沉浸在自我构筑的一种生活享受中,现实的安逸使她们忘记了安全的重要性,加之社会经验的严重欠缺,在面对危险时,常常表现得过于软弱,不敢反抗。

(二)从家庭、学校教育的角度而言:忽视了从小对女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

目前大部分家庭、学校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普遍存在薄弱、滞后现象,由于中国的教育体制,在强有力的升学率面前,大部分家长片面追求孩子的成绩,防范教育则显得微不足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家长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从小家长们一贯注重的就是孩子文化课的学习,在提高孩子成绩方面下功夫,而对自我安全防范教育方面往往做得不到位,遇事仅仅是简单提一下,久而久之,孩子在自我安全方面的知识储备失衡,尤其是女生。我们在调查中也涉及家庭教育的问题,67%的家长都只关注到了孩子的文化课学习而忽视了安全教育。

安全意识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小对其进行教育和强化。然而由于中国应试教育的体制使得大部分中小学疏于对女学生的安全教育,交通、饮食方面的安全问题强调的频率则较高。

宣传教育部门单一化是高校在安全教育管理方面缺失的主要问题,目前各大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任务主要落在保卫部门及学生工作部门,其他部门参与比较少,但现在学生工作部门或由于工作忙,大部分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都着重强调学生的成绩、就业方面,而参与学生安全防范的宣传教育有时不到位;保卫部门通常是管理整个校园的安全状况,针对女大学生方面的宣传教育少之又少。虽说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是保卫部门的中心任务之一,但如果没有其他部门的配合参与,很难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从社会舆论的角度而言:未加强宣传和打击力度

社会上相关执法部门对女大学生自我安全防范意识的宣传打击力度不够,使得她们疏于对陌生人的防范,同时公安机关对遭受违法犯罪侵害活动的打击力度也不够,虽然现今频频出现女大学生遭受人身侵害的事实,但相关执法部门并未有所作为,采取的是一种就事论事的态度,并没有综合类似案件从源头上加以铲除。

三、加强女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形成的途径与对策

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破窗效应”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破了这一扇窗户玻璃,而这扇玻璃又得不到及时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破更多的玻璃,进而危害社会管理。

“破窗效应”也可以应用到个人,如果女大学生作为被害人自身存在被害性,那么容易吸引罪犯,成为犯罪目标。所以女大学生应从自身角度出发,减少可控的致害因素。具体而言就是穿着打扮、行为举止,减少乃至消灭自身存在的可被犯罪侵害的潜在威胁,实现被害预防。同时也应加强社会的外部力量,做到里应外合,全面夹击。

(一)女大学生应从思想和行为上予以修缮

1.提高自身修养,协调好内在气质和外在形象,言行得体,举止端庄。一是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水准。道德教育能影响一个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可以说道德水准是人生成败的路标,有什么样的道德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准则。一个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才会有良好的行为规范,才能自觉地遵纪守法。具体要做到坚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知错就改,持之以恒。二是加强心理健康修养,维护身心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一种与生活相适应的心理状态。因此女大学生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心理上都要提升一定的高度,塑造有气质的自己。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作为新时代的女青年,可以积极地追求美,不仅要追求外表上的美丽,更要注重心灵上的美丽,有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和未来规划。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不要人为地提高违背自己意志的靠近率,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自尊、自重、自爱。

3.结交品德高尚、对自己身心有益的朋友,不能与社会上的低俗之风同流合污。社会人际关系是一张关系大网,错综复杂,有着形形的人群。作为女大学生,我们要具备一双慧眼,学会辨识别人的意图。虽说广际交友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开拓,但在这一过程中要慎重,谨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求志同道合。此外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慎重对待网恋。

4.掌握一些自身防卫技能以备不时之需。像我们警校的女生在这一方面要比其他综合类学校略占优势,我们平时都有接触到一些安全技能的培训,在面对突发性危险时不至于手忙脚乱。其他大学的女学生应加强这方面的学习,为自己求得保护符。

(二)学校和家庭应通力合作,强化安全意识教育

1.强化女大学生的法制观教育,加强学校防范工作的宣传力度。利用板报、知识竞赛、普法讲座等形式扩大学生的法制参与性。要使女大学生头脑中的安全概念转化为能动的安全防护意识,还须在各种应急演练活动中加以锻炼,增强女大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从而促进女大学生安全意识的提高,也能使学生在应急演练中深刻体会到安全对自身以及对他人、社会的重要性,增强女大学生对安全问题的推测力和判断力。

2.加强学校网络管理。充分利用校园网络中的主要渠道作用,严格监控互联网入口,对进入校园网的信息进行严格过滤和筛选,保证信息的质量。提高网络中心管理人员的素质,这是把好信息网络的关键所在。因此,学校应从计算机专业中挑选那些政治觉悟高、思想过硬、责任心强的老师从事校园网络管理。

3.以校保卫部门为主,其他部门为辅,齐抓共管。对女大学生自我安全防范意识的宣传教育仅靠学校保卫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靠其他部门如后勤、宣传、团委等部门的参与配合。保卫部门可在公共信息场所定期或不定期向全体师生通报涉及女大学生安全方面的案情,扩大宣传面,阶段性地开展校园女生座谈会,交流自身在这些方面的经验和不足,在全校女大学生中营造一个良好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氛围。

4.改变家庭教育模式。家庭教育与社会接轨,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针对校园治安案件的特殊性和社会女大学生频频遇害的高发性,学生家长应从小开始对孩子进行安全防范教育,抓好学习的同时兼顾安全防范能力教育,使孩子从小就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尤其是女学生家长更应关注这方面问题。同时,学校与家庭之间应建立信息沟通平台,随时掌握学生在校园的思想动态,提高安全防范的前瞻性,把有可能发生的女大学生遇害案件消灭在萌芽之中。

参考文献:

[1]上海高等教育学会保卫工作研究委员会.大学生安全体系的探索与实践[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

[2]胡华荣.女大学生自我安全意识与应急能力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0).

[3]蒋良才.高校保卫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大学生财产安全教育范文5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法律意识;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5-0165-02

养成教育是把一种意识、思想、行为经过培养逐渐内化的过程。高校辅导员职业的特殊性,对高校辅导员法律意识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高校辅导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然而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

一、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法律问题

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安全教育的重任大部分由辅导员来承担,然而大多数辅导员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并没有进行过多少相关培训。他们对于如何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依法办事没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和掌握。因此他们在开展学生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因法律意识淡薄而侵犯学生正当权益,或者在遇到突发事件r不能依法保护学生也不能依法保护自己的现象。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法律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侵犯学生的财产权

财产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护。作为高校辅导员要从两个方面来正确对待学生财产权问题。

首先是学生财物被盗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高校辅导员不但要提醒学生注意财产安全,还要及时正确地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笔者从事辅导员工作以来,遇到的学生财产被盗事件80%的作案者要么是在校大学生,要么有在校大学生的间接参与。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向学生普及基本的法律知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其次,作为经常和学生直接接触的高校辅导员,有更多可能与学生发生财产纠纷。有的高校辅导员法律意识淡薄,利用工作之便向学生索取收受财物;更有甚者私自制定规则,对违规的学生或者班级进行罚款。这些行为已经严重侵犯了学生的财产权。在当前我国公民法律意识普遍提高的情况下,高校学生的维权意识逐渐增强,辅导员的违法行为不但对自己有害,还会严重影响学校声誉,引起不必要的冲突与麻烦。

(二)侵犯学生的知识产权

近年来,高校学生与高校教师知识产权纠纷时有发生。有不少高校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在论文著作署上教师其本人的名字。大部分学生因碍于导师的面子或者是对导师在学业上的指导的感恩之情而默默地接受。高校辅导员应当切实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但自己要知道窃取学生劳动成果是违法的行为,尊重学生的知识产权,更要帮助学生增强依法维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与能力。

(三)处理学生被处分问题不恰当

对违反国家和学校规定的学生进行纪律处分,是高校对学生进行警示、引导、规范的重要手段,对高校优良学风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辅导员是学生违纪违规行为的直接管理者,在对学生进行处分的问题上必须严格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原则,对违纪违规的学生给予帮助,实事求是,并告知其享有申诉权,允许其对处分决定进行申诉。总之,高校辅导员在对违规学生进行处分时应当注意程序,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确保整个过程的合法性。

二、高校辅导员法律意识养成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高等教育规范化管理迫在眉睫。作为在教育管理一线工作的高校辅导员,应当充分认识到依法开展本职工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在选聘辅导员时,最注重的是应聘者的学生干部经历、应变能力、学历等方面,而对应聘者的法律素养没有明确要求。大部分辅导员并不具备法律知识,虽然在上岗之前或者工作的过程中,学校会对辅导员进行职业培训,但是其培训内容对法律知识的重视不够,辅导员的法律素养依然是参差不齐。

在教育管理实践中,忽视、漠视、侵犯学生权利的事情时有发生。2003年7月17日的《关于加强依法治校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依法治校的重要性。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依法治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治校成为我国高等学校的必然选择。增强辅导员队伍的法律意识是依法治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和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1]

三、对高校辅导员法律意识养成教育的举措建言

当前高校辅导员法律素养的提高更多的是依赖于辅导员自身的学习,但辅导员的个人学习欠缺系统性和实效性。高校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增强辅导员的法律意识,加强辅导员依法开展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自觉性与有效性。高校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辅导员的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

(一)加大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培训力度

目前高校辅导员通常为“杂牌军”,他们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包括法律、教育、职业规划、心理学、就业指导等,其中法律知识是他们最为缺乏的知识。作为学生工作管理者的辅导员,法律知识是不可或缺的,无论是开展职业规划指导、心理辅导、就业指导还是奖惩等都受法律的约束。高校应当尽力加强对辅导员法律知识方面的培训,定期组织培训班,并将他们日常管理工作中经常涉及的法律知识细化、具体化,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他们进行培训教育与考核,使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成为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基本要求。

(二)加大培养高校辅导员法律意识宣传力度

要通过多种渠道对提升高校辅导员法律素养进行宣传教育,把一些经典案例放在法律知识研修班、法律知识讲座、法律知识沙龙上进行研讨等多种方式来培养辅导员的法律意识,使辅导员从知道哪些是自己必须履行的义务,哪些是自己的合法权益,到将相关法律知识内化为其自身的行为准则甚至习惯。这也正是当今教育界经常提到的“养成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让辅导员真正做到依法律己、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有理有力地开展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保证师生关系的和谐健康发展。

(三)加大学生法律知识普及力度

高校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中接触最多的就是学生,学校加大对学生法律知识的普及力度,使学生能够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水涨船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了,无形中对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使提高自身法律素养成为辅导员自己的迫切需求。

四、结语

新形势对高校辅导员的法律素养要求不断提高,他们必须不断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能够自觉地依法办事,这也是做好其本职工作的基本保证。依法治校是必然趋势,高校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探索辅导员法律意识养成教育的有效办法,促使辅导员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良性发展。

高校辅导员需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比如《宪法》《刑法》《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制度》等,还有所在院校的《学生手册》,切实明确教师和学生的权利和义务。高校辅导员只有具备相关的法律知识,才能树立依法管理的工作理念,在工作中灵活应用所学知识,随机应变,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增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效果,提升高校的社会形象。[2]

无论我们在哪里,无论我们在干什么,当国歌响起、国旗升起的时候,我们都会停止正在做的事情,静静地注视着国旗的冉冉升起,直到国歌停止、国旗升旗仪式结束。这种行为即是一种潜意识,也是一种观念内化的结果。依法从事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工作也需要内化为高校辅导员的潜意识,使法治观念在其心中生根发芽。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不但自己应该具备较高水平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也应该通过日常管理工作培养和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与依法办事的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大学生财产安全教育范文6

 

安全与生命同系,仅有有了安全,才能保证生命的质量。就生命而言,本来就是一个奇迹,也是一种偶然,一个新的生命能否来到这个世界上,有时仅仅在于父母的一念之差;在正常的情景下,一个生命能否得到保全,直到生命的最终一息,也仅仅在于对待安全意识上的一念之差。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完善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其自身的特点:生理发育基本成熟而心理发育滞后;个性趋向定性,但可塑性大;智能接近高峰,但尚未完全开发;社交愿望强烈,但经验不足;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安全防范意识较差,自我防御本事较弱等。大学生群体的特征以及大学生特定的年龄结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决定了大学生必然面临诸多安全问题的困扰。目前,独生子女成为我国大学生的主体,这些大学生基本是在父母的细心呵护下和教师的关怀下长大的,对于社会的复杂性知之甚少,一旦离开父母和教师,开始独立应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时,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问题往往缺乏必要的重视和警惕,给违法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是什么导致的安全隐患呢?

 

(一)社会因素

 

1.不健康文化的侵蚀全球化带来了各国经济文化的深度交流和互相影响。各国在享受全球化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不一样文化的冲击,异常是一些不良文化,对涉世不深、分析确定本事不强的大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甚至有一些意志力薄弱的新形势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错位,容易引发安全隐患。

 

2.社会公共安全教育的缺失当前全社会教育的注意力仍然过多地集中于学生的文化知识方面,对学生的心理、法纪、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则关注不够甚至有所忽视,导致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缺乏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必要的资源投入。

 

(二)学校因素

 

1.学校安全环境日趋复杂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入,高校已由象牙塔演变为开放的小社会,不一样年龄、层次的外来人员与学生同在学校内生活,不法之徒乘虚而入,敲诈勒索,侵害学生财产安全与人身安全的案件时有发生。因扩招而新建的校区不少位于城乡结合部,社会治安水平不高,刑事犯罪风险相对较高,食品安全状况堪忧。

 

2.学校对安全教育重视不够部分高校受到就业压力的影响,只管教书不管育人,只关心与就业率直接相关的专业知识及就业本事的培养,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仅停留在文件、报告层面,没有在整个学校内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部分高校虽然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建设,在人防、物防、技防方面投入较多,但却忽视了安全教育这一重要环节,导致工作陷入被动。部分高校安全教育缺少整体规划,没有构成科学化、制度化的教学体系。多数学校开展的安全教育普遍存在重说教、轻实践的问题,教育形式呆板,学生不感兴趣,安全教育远未取得应有的效果。

 

(三)家庭因素

 

1.少数父母成为安全教育的反面教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言行和思维习惯深刻影响着孩子,是孩子效仿的对象。父母过马路闯红灯,孩子也会模仿;父母习惯吃路边摊,孩子也少不了馋嘴要吃;父母不重视用电防火安全,孩子的防火防电意识也往往不强。

 

2.过分溺爱对大学生安全产生“负能量”新形势大学生多为“9后”,父母溺爱现象比较普遍。这种溺爱会产生两方面的消极影响:一方面,除了学习什么都舍不得孩子去做,也就使孩子失去了从日常生活中得到安全教育、获取安全知识的机会,对危险丧失了必要的警惕性,容易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另一方面,溺爱也会导致学生心理承受本事差,应对学业、就业压力时容易感到彷徨无助,应对挫折和人际交往的障碍容易心境抑郁、自怨自艾,甚至反应过激、报复他人。

 

我们该怎样做呢?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应当掌握自救自护常识,以便在生活中能够冷静处理发生的每一件事故,在紧急情景下帮忙他人以及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生活中,同学们都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长大,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可是,家庭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倍加注意和细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

 

如今,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熨斗、吹风机、电风扇等家用电器越来越多地进人了家庭。使用家用电器,除了应当注意安全用电问题以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各种家用电器用途不一样,使用方法也不一样,有的比较复杂。一般的家用电器应当在家长的指导下学习使用,对危险性较大的电器则不要自我独自使用;使用中发现电器有冒烟、冒火花、发出焦糊的异味等情景,应立即关掉电源开关,停止使用;电吹风机、电饭锅、电熨斗、电暖器等电器在使用中会发出高热,应注意将它们远离纸张、棉布等易燃物品,防止发生火灾;同时,使用时要注意避免烫伤;要避免在潮湿的环境下使用电器,更不能使电器淋湿、受潮,这样不仅仅会损坏电器,还会发生触电危险;电风扇的扇叶、洗衣机的脱水筒等在工作时是高速旋转的,不能用手或者其他物品去触摸,以防止受伤;遇到雷雨天气,要停止使用电视机,并拔下室外天线插头,防止遭受雷击;电器长期搁置不用,容易受潮、受腐蚀而损坏,重新使用前需要认真检查;购买家用电器时,要选择质量可靠的合格产品。

 

煤气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但如果使用不当,它也会造成灾难。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各点:认真阅读燃气器具等的使用说明书,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操作、使用;使用人工点火的燃气灶具,在点火时,先将火源凑近灶具然后再开启气阀;经常坚持燃气器具的完好,发现漏气,及时检修;使用过程中遇到漏气的情景,应当立即关掉总阀门,切断气源;燃气器具在工作状态中,人不能长时间离开,以防止火被风吹灭或被锅中溢出的水浇灭,造成煤气很多泄漏而发生火灾;使用燃气器具,应充分保证室内的通风,坚持足够的氧气,防止煤气中毒。在处于煤气泄漏的环境中,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撤离。遇有煤气中毒的病人,要迅速将其抬到通风的地点,松开衣领、裤带,坚持其呼吸道通畅,但要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对中毒严重者应实施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并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或迅速将病人送往医院抢救。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了。

 

所以,我们要掌握以下最基本的安全用电常识: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景下关断总电源;不用手或导电物(如铁丝、钉子、别针等金属制品)去接触、探试电源插座内部;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去直接救人;使用中发现电器有冒烟、冒火花、发出焦糊的异味等情景,应立即关掉电源开关,停止使用等情景。一旦我们身受火灾危胁,千万不要惊慌失措,要冷静地确定自我所处位置,根据周围的烟、火光、温度等分析确定火势,不要盲目采取行动;身处平房的,如果门的周围火势不大,应迅速离开火场:身处楼房的,不要盲目乱跑、更不要跳楼逃生,这样会造成不应有的伤亡。能够躲到居室里或者阳台上。紧闭门窗,隔断火路,等待救援。因火势太猛,必须从楼房内逃生的,能够从二层处跳下,但要选择不坚硬的地面,同时应从楼上先扔下被褥等增加地面的缓冲,然后再顺窗滑下,要尽量缩小下落高度,做到双脚先落地。如身上衣物着火,能够迅速脱掉衣物,或者就地滚动,以身体压灭火焰,还能够跳进附近的水池、小河中,将身上的火熄灭,总之要尽量减少身体烧伤面积,减轻烧伤程度;火灾发生时,常会产生对人体有毒有害的气体,所以要预防烟毒,应尽量选择上风处停留或以湿的毛巾捂严口、鼻,屏住呼吸,尽量降低身体高度,弯腰疾走或在地面匍匐前进;被困在房间内时,要用湿被单堵住门窗缝隙,防止烟雾向室内蔓延。

 

除此之外,家庭生活还存在很多安全问题。经常还会发生烫伤、刀具割伤、在室内活动中磕碰、滑倒、摔倒以及饮食卫生等问题,所以我们要处处细心,提高自护意识。在室外生活方面,我们需要注意的危险因素更多。

 

如今社会,交通越来越发达,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也越大,我们应当慎重对待,应当提高警惕和防范意识。虽然汽车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交通事故同时也给无数家庭带来了痛苦。交通事故发生后,及时有效地施救十分重要。

 

所以,出了交通事故,我们应当怎样处理呢?常见的一些情景如下:失火:破窗脱身打滚灭火。汽车在行驶途中突然起火,驾驶员应立即熄火停车,切断油路、电源。关掉车窗和点火开关后,组织车内人员迅即下车。若车辆碰撞变形、车门已无法打开,可从前后挡风玻璃或车窗处脱身。万一身上已经着火,可下车后倒地滚动,边滚边脱去身上的衣服。此时不要张嘴深呼吸或高声呼喊,以免烟火灼伤上呼吸道;翻车:脚钩踏板随车翻转。当司机感到车子不可避免地要倾翻时,应紧紧抓住方向盘,两脚钩住踏板,使身体固定,随车体旋转。车内乘客应迅速趴到坐椅上,抓住车内的固定物,使身体夹在坐椅中,尽力稳住身体。翻车时,不可顺着翻车的方向跳出车外,而应向车辆翻转的相反方向跳跃。落地时,应双手抱头顺势向惯性的方向滚动或奔跑一段距离,避免遭受二次损伤;落水:先深呼吸再开车门。汽车翻进河里,若水较浅,未全部淹没,应等汽车稳定以后,再设法从门窗处离开车辆。若水较深,先不要急于打开车门与车窗玻璃,因为这时车门是难以打开的。此时,车厢内的氧气可供司机和乘客维持5至10分钟。车内人员不要慌张,将头部伸出水面,迅速用力推开车门或玻璃,同时深吸一口气,再浮出水面;碰撞:两脚蹬直身体后倾。在交通事故中的迎面碰撞中,受到致命危险的往往是司机。一旦事故发生,当碰撞的主要方位不在司机一侧时,司机应双手紧握方向盘,两腿向前蹬直,身体后倾,坚持身体平衡,以免在车辆撞击的一瞬间,头撞到挡风玻璃上而受伤。如果碰撞的主要方位在临近驾驶员座位或者撞击力度过大,司机应迅速躲离方向盘,并将两脚抬起,以免受到挤压。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掌握在事故中患者的急救措施:颅脑损伤的急救、心绞痛的急救、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中风的急救、心跳停止者急救等。

 

中暑是人持续在高温条件下或受阳光暴晒所致,大多发生在烈日下长时间站立、劳动、集会、徒步行军时。轻度中暑会感到头昏、耳鸣、胸闷、心慌、四肢无力、口渴、恶心;重度中暑可能会伴有高烧、昏迷、痉挛等。为了防止中暑,我们要做到:喝水,很多出汗后,要及时补充水分。外出活动,尤其是远足、爬山或去缺水的地方,必须要带够充足的水。条件允许的话,还能够带些水果等解渴的食品;降温,外出活动前,应当做好防晒的准备,最好准备太阳伞、遮阳帽,着浅色透气性好的服装。外出活动时一旦有中暑的征兆,要立即采取措施,寻找阴凉通风之处,解开衣领,降低体温;备药,能够随身带一些仁丹、十滴水、霍香正气水等药品,以缓解轻度中暑引起的症状。如果中暑症状严重,应当立即送医院诊治。我们还应注意以下情景:地震发生时,应先躲避后逃生,等摇晃停止后再出门。躲避时不要站在房间中央,应及时寻找有支撑物的地方躲避。撤离时应走楼梯,不要乘电梯;地铁故障时,要注意听地铁人工广播,并听从工作人员统一指挥和引导,沿着规定方向疏散。最好用湿的衣服、毛巾、口罩等织物蒙鼻,逆风而行,不要深呼吸;乘船落水时,应迅速穿上救生衣,发出求救信号。除非别无他法,否则不要弃船。一旦弃船,应迎着风向,双臂交叠在胸前,压住救生衣,双手捂住口鼻跳水;被劫持时,最重要的是尽量坚持镇定,不要做无谓抗争。同时,要尽量观察劫持者的特征,为获救或日后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