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融资比重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直接融资比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直接融资比重

直接融资比重范文1

一、分类解析

1.单一溶液中离子浓度比较。

例1:以一元弱酸CH3COOH为例,分析CH3COOH溶液中各微粒浓度大小。

分析:在CH3COOH溶液中,存在两种电离平衡:

CH3COOH CH3COO- + H+

H2O OH- + H+

根据电荷平衡则有:c(H+) = c(CH3COO-)+c(OH-)

由于CH3COOH是弱电解质,电离程度不大,所以c(CH3COOH)远大于c(H+) ;c(CH3COOH)也远大于c(CH3COO-)。

结论: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关系为:

c(CH3COOH) > c(H+) > c(CH3COO-) > c(OH-)

小结:单一溶液中,(1) 弱酸或弱碱考虑电离;弱酸或弱碱的正盐溶液考虑水解。(2) 酸式盐溶液――电离和水解同时存在,要同时考虑,但要分清主次。

2.混合溶液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

例2:将PH=3的CH3COOH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在所得的混合溶液中,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 c(Na+) > c(CH3COO-) > c(H+) > c(OH-)

B.c(Na+) + c(H+)=c(CH3COO-) + c(OH-)

C.c(CH3COO-) > c(Na+) > c(H+) > c(OH-)

D.c(Na+) = c(CH3COO-) > c(OH-) > c(H+)

答案:BC

分析PH=3,c(H+)=10-3mol/L,PH=11,c(OH-) =10-3 mol/L,因为CH3COOH是弱电解质,所以CH3COOH的浓度远大于盐酸的浓度;二者等体积混合反应后,CH3COOH过量;同时生成CH3COONa。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CH3COONa Na+ + CH3COO- (主)

CH3COOH CH3COO- + H+ (次)

CH3COO- + H2O CH3COOH + OH- (再次)

H2O H+ + OH- (最次)

因CH3COOH 的电离平衡程度大于CH3COONa的水解程度,所以c(CH3COO-) > c(Na+) ,且溶液显酸性,即 c(H+) >c(OH-)。C选项正确,根据电荷守恒,B选项正确。

答案:BC

二、链接高考

(2009年江苏)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室温下,向0.01mol/LNH4HSO4 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至中性:c(Na+)>c(SO42-)>c(NH4+)>c(OH-)=c(H+)

B.0.1mol/LNaHCO3溶液: c(Na+)>c(OH-)>c(HCO3-)>c(H+)

C.Na2CO3溶液:c(OH-)-c(H+)=c(HCO3-)+2c(H2CO3)

D.25℃时,PH=4.75,浓度均为0.1mol/L的CH3COOH 、CH3COONa 混合溶液: c(CH3COO- )+c(OH-)n(NH4HSO4) c(Na+)>c(SO42-) c(SO42-) >c(NH4+)

呈中性:c(OH-)=c(H+) , OH-、H+均来自水的电离。

结论: c(Na+)>c(SO42-) >c(NH4+)>c(OH-)=c(H+)

B.错误 (略)

C.正确 质子守恒:c(OH-)=c(HCO3-)+2c(H2CO3)+c(H+)

D.混合溶液呈酸性 c(H+) >c(OH-) ①

物料守恒2c(Na+) = c(CH3COOH)+c(CH3COO- )②

电荷守恒 c(Na+)+ c(H+)=c(CH3COO- )+c(OH-)③

由①②③联立得:

C (CH3COO- )+c(OH-)>c(CH3COOH)+c(H+) D错误

直接融资比重范文2

关键词:直接融资;优化资本结构;中国式构想

中图分类号:F830.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9-0113-02

一、问题的提出

国际著名财务学家詹姆斯・范霍恩教授等曾断言: “我们有无数的理由相信,理论上存在一个最优资本结构。根据各人对不同资本结构和行为缺陷的理解差异,这种预期中的最优资本结构迟早会伴随着可能的债务股本比率出现。”上市公司的投融资活动与资本市场联系紧密,许多投融资活动均在资本市场中完成的,具有一定的通过资本市场调节资本结构的能力,而资本市场的波动,将会导致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重大变化。资本市场是上市公司优化资本结构的金融平台,在资本市场中,直接融资市场即证券市场发挥着银行信贷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上市公司之所以成为上市公司,直接融资市场扮演着重要角色,没有直接融资市场就无所谓公司上市。直接融资市场以其独有的融通资金、资产定价、投资获利、资源配置、产权界定、监督警示、约束管理、信息激励、风险规避等功能组合作用于上市公司,对上市公司优化资本结构、转换经营机制具有重大意义。

探讨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与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促进直接融资市场的良性发展,使中国公司较为理性地筹集公司所需资本,为最终建立“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创造条件,便是本选题的目的。

二、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分析

笔者以2007年沪市上市的制造业共计459家上市公司作为分析的样本,为消除异常数据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先对这些样本进行筛选,排除本年度上市的样本37个,排除ST与*ST的样本33个;又由于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复杂,为不受市场分割等问题的影响,排除发行A股的同时发行B股或专发B股的样本公司29个。对最终余下的360个样本公司,笔者将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来分析这些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资金来源的总体情况。所有财务数据均来自这些上市公司2007年的财务报告,共采集样本数据360组。笔者首先对所收集的原始数据进行加工整理,按照负债融资、保留盈余、股权融资的计算公式分别求出各样本公司各年度的负债融资、保留盈余、股权融资的数额,在此基础上,求得本年度各样本公司的融资结构,公式为:Yi k =

式中:Yi k为第k家公司2007年的第i个融资指标占该公司当年融资总额的比重;Xi k为第k家公司2007年的第i个融资指标绝对数额;q为上市公司融资结构构成要素的要素数目。

1.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统计特征

为了系统反映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总体特征,我们利用EXCEL数据分析软件包对样本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处理。

由于某些异常数据得到有效删除,较好地消除了资本结构的异常现象,从标准误差、标准偏差、峰值、偏斜度等指标数值来看,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正常状态得到客观反映。负债融资为76.54%,占公司全部融资比重的绝大多数,其次为保留盈余20.77%,股权融资所占的比重最低,为2.66%,根据我们对公司融资项目的概念界定,这一结果意味着上市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债务,同时公司的留存收益成为另一融资渠道。

2.上市公司现行资本结构的症结

从笔者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症结在于:

(1)赢利能力低下导致内源融资过低

在发达国家成熟的现代化企业制度下,内源融资在公司融资结构中占50%以上。而中国公司则是以外源融资为主,内源融资在企业资本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较低,而那些未分配利润为负的公司几乎是完全依赖外源融资。造成中国公司内源性融资比例过低的主要原因是:自我积累和赢利能力差,内源性融资来源匮乏。

(2)公司规模扩张推动资产负债率上升

在上市公司纷纷追求规模效益的今天,保留盈余的内在不足,企业债券融资、股票融资的外在约束,限制了上市公司的融资能力。企业规模扩张的融资渠道自然而然地落到了银行信贷融资的肩上。其结果是企业规模的扩张伴随着负债水平的上升。

(3)资产负债率过高且行业变化幅度小

我们一般认为公司保守的资产负债率应不大于50%,马苏里思(Masulis,1983)认为,公司的最优资本结构应该在23%~45%之间,而样本公司的平均资产负债率超过60%,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上市公司具有过高的资产负债率,因此具有过大的财务风险。

(4)负债结构不合理,流动负债水平偏高

分析样本公司的负债结构,发现流动负债过多,占了86.40%;长期负债较少,仅占13.60%,即负债结构不合理。流动负债具有期限短但风险大的特点,过多的流动负债直接造成公司很大的还债压力及很高的偿还风险。

三、中国公司融资模式对资本结构理论的偏离

分析显示,中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没有遵循优序融资模型,上市公司的全部融资中,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是“一条腿短,一条腿长”,一方面表现为近年来上市公司在直接融资市场上融资困难,直接融资成“短腿”;另一方面表现为近年来公司更加依赖间接融资。统计显示,近年国内非金融企业的贷款融资比重接近90%,而股票融资不超过5%,企业债券融资更是微乎其微,不超过1%。

导致上市公司现有的资本结构非优的原因很多,有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不理想等直接原因,更主要的是直接融资市场的不规范不完善。分析中国直接融资的现状和上市公司的融资条件,可以看到,上市公司与其他非上市企业相比,虽然有更多的融资渠道,但不规范的直接融资市场,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的融资决策,使上市公司不能达到最优的资本结构。

四、中国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效率分析

中国直接融资市场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直接融资市场发展过程中一直面临许多问题和矛盾,其市场机制尚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行政干预、上市公司治理问题、非流通股的流通问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等。这些问题,有的是中国特殊国情和转型经济的特定条件引起的,有的是新兴市场国家发展直接融资市场遇到的共同的问题,还有的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直接融资市场的共同问题。

1.量方面的效率分析:直接融资市场的规模与构成

(1)直接融资市场规模偏小

虽然近几年来中国直接融资市场的规模得到了迅速扩张,但中国直接融资占社会总融资的比重仅为25%,扣除国债部分,直接融资在企业外部融资来源中只占10%左右。而在美国,企业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占企业外部融资的比重高达50%以上,日本也在50%左右,由此可见,中国直接融资市场的规模还是过小。

(2)直接融资市场结构失衡

直接融资市场内部,股票市场发展较快,企业债券市场发展过慢。从1987―2007年这二十年来,企业债券市场虽在初期经历过快速发展,但总体规模仅增长1倍多,而股票市场规模增长210多倍,结果使到2007年企业债券融资的规模只有股票融资规模的4%。

2.质方面的效率分析:直接融资市场的运行

中国直接融资市场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中国直接融资市场尚未达到真正意义的弱型效率,这主要体现:第一,市场交易信息质量差,价格波动明显;第二,市场结构不协调,融资成本高;第三,市场竞争水平低,约束力弱;第四,产出弹性小,与间接融资变动相背离,没有发挥经济活动“晴雨表”的作用;第五,出现了资本流动的“体内循环”。

五、以直接融资为突破口,优化上市公司资本结构

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不合理的根源在于传统的经济体制,要解决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也只能通过市场经济的途径即发展直接融资市场来解决。利用直接融资渠道,上市公司可以大规模地筹集债权资金和股权资金,自主确定企业的最优资本结构,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根本目标。

直接融资具有内源融资和间接融资不可比拟的优点,完善、发达、高效的直接融资市场是上市公司形成和调整资本结构的基础,上市公司要实现较佳的资本结构,必须要以高度发达的债券和股票市场为依托。只有在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下建立一个高效的直接融资市场,公司融资才能真正地比较判断融资成本、选择融资方式;只有当资本的使用者使用任何资本都必须支付真实的社会成本,才能更好地选择资本结构,实现资本结构的最优。

可以说,中国的直接融资市场正在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肩负着融通资金、优化资源配置、推进经济改革的重任,处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大环境中的中国直接融资市场具有“新兴加转轨”的特点,同时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复杂性和特殊性,而在直接融资市场发展和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之间,存在着极为紧密的内部联系,对于优化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发展直接融资市场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上市公司是中国企业中效益和治理相对较好的一部分,直接融资市场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核心,直接融资市场的规范完善,不仅可以优化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而且可以较好地解决困扰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许多问题,从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来考虑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才能使上市公司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从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陆正飞,等.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与融资结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直接融资比重范文3

一、郴州社会融资总量基本情况

1、社会融资总量快速增长,金融对经济的支持明显加大。从2006年到2010年,郴州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10年,全市GDP为1081.7亿元,是2006年的2倍,年均增长18.7%;全市社会融资总量达到115.5亿元,是2006年16.67亿元的6.9倍,年均增长58.1%,高出GDP年均增长率40个百分点,也高出同期人民币贷款15个百分点。2010年郴州市社会融资总量与GDP之比为10.67%,比2006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详见表1)

2、社会融资结构日趋多元,人民币贷款比重下降。随着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全市社会融资结构不断多元化。2010年,企业债券和其他融资分别占同期社会融资总量的1.73%和12%,且都是以前没有的。银行的表外业务融资也较活跃,2010年银行委托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总量的14.6%,比2006年提高了8.8个百分点。而人民币贷款比重下降,2010年,人民币贷款为54.14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总量的46.87%,比2006年下降30个百分点。据统计,2006-2010年,全市社会融资总量累计为296.47亿元,其中本外币贷款累计新增217.48亿元,占比为73.36%,其他形式也不断发展。(见图1)

二、四省六市社会融资总量的特点

2006-2010年,四省六市共实现社会融资3293.47亿元,社会融资总量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不断多元化,从四省六市的情况看,呈现几个特点:

一是社会融资总量与GDP总量不协调,地区间发展差异大。五年间,就全国形势而言,社会融资总量都是快速发展的,尤其是近两年,更是井喷式发展。2010年,我国社会融资总量为143004.91亿元,是2006年的3.71倍。就四省六市而言,地区间发展差异较大。五年来,龙岩市的社会融资总量累计为1273.08亿元,居六市之首,赣州紧随其后。反观湘南三市,五年共实现社会融资总量累计为926.58亿元,还不及龙岩市的四分之三,而2010年龙岩人口为278万,GDP为991.5亿元,分别只有湘南三市1780万人口的1/6和3252亿元GDP的1/3弱。2010年,龙岩融资总量为237亿元,居六市之首,但GDP仅居第四位,衡阳融资总量为82.7亿元,居倒数第三位,但GDP却位居六市之首。社会融资总量的发展与GDP的发展存在不协调,各地社会融资总量对GDP的贡献度(即社会融资总量/GDP)存在差异性。相比而言,龙岩、赣州的融资总量对GDP的贡献度较大,接近于全国水平,而其他各市还有待提高。财政收入也是龙岩、赣州分别以163亿元、128亿元居六市的第一、二位。

二是融资受货币政策影响,年间增幅波动大。当前,社会融资方式仍是以银行信贷进行间接融资方式为主,因此,受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很大。2007年、2009年货币政策较松,社会融资比较活跃,而2008和2010年政策收缩,则社会融资总量增幅明显回落。2010年,衡阳、永州、韶关三市同比出现下降。郴州的年间波动也是大起大落,2007、2009年增幅均在一倍以上,而2008年却是负增长。

三是直接融资方式,赣粤闽三地较湖南发达。2006-2010年,四省六市直接融资比重不断提高,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进行融资都有发生,且影响日益扩大。龙岩市近5年直接融资总量达185.49亿元,其中通过股市融资有144.03亿元。韶关市5年直接融资达81.14亿元,其中2007年同时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融资使直接融资占当年社会融资总量的72.3%。赣州近两年直接融资不断增加,由2006年的2.04亿元扩大到2010年的35.35亿元,其中2010年通过股市融资4.78亿元。相比之下,湘南三市直接融资较少,三市总量仅97.47亿元,只有龙岩的一半。我省直接融资最少的永州仅21.25亿元,仅为龙岩的1/9强,韶关的1/3弱。

三、郴州剖析

1、从融资总量看,郴州起步较迟,但潜力较大。2006、2007年连续两年,郴州是四省六市中融资总量最少的,除了四种常规方式,即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委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和保险公司赔偿外,没有其他融资方式。五年累计也是最少之一,可见其起步较迟,但近两年来,郴州市通过引进多家金融机构、发行企业债券、发展私摹基金等等金融创新举措,社会融资能力大增,融资总量也是一年比一年多,2010年,郴州的融资规模是2006年的6.93倍,达115.5亿元,居四省六市第三位,仅落后于龙岩、赣州(见表2)。就增速而言,郴州也是不及龙岩、赣州平稳,但好于衡阳、永州,同时也远远超过了全国增速(见表3)。随着郴州承接产业转移的深化,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及内陆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力,融资的吸引力及承载力将不断提高,郴州市的融资能力还将不断提升,社会融资总量后市还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2、从直接融资来看,郴州落后于外省地市,但居湘南之首。2006-2010年,郴州市直接融资累计为49.06亿元,居四省六市第四位,落后于外省的三个地市,而且差距比较大,尤其是龙岩,比郴州的三倍还要多,不过好于衡阳、永州,分别比他们多12亿元和18亿元。但2010年,由于郴州发行了20亿元的企业债券和成立了私募股权基金,直接融资陡升到36.52亿元,居六市之首(见表4),这说明郴州的直接融资能力在不断提升,融资环境在不断改善,但不能因为2010年郴州直接融资较多,就认为郴州的直接融资渠道畅通了。我们必须看到郴州还只有一家上市公司的尴尬,据统计,六市共有16家上市公司,其中龙岩市6家(其中境外3家)、韶关市3家、衡阳市3家(其中借壳1家)、赣州市2家、郴州及永州各1家,因此,郴州的直接融资潜力亟待挖掘。

3、从间接融资来看,银行表外业务逐年增长,银行信贷比重降低。随着金融产品和融资工具的不断创新,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光靠银行的贷款,还有表外业务和直接融资等各种方式。社会融资总量的间接融资包括人民币本外币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等业务,从2006年至2010年,郴州市银行表外业务从1.91亿元增加到20.5亿元,逐年增长。从表5看,2006、2007年,郴州市的表外业务仅排在衡阳之前,居倒数第二位,而到2010年,郴州市已跃至第三位,排在龙岩、赣州之后。郴州市银行表外业务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比重,由2007年的1.4%上升至2010年的10.1%(见表5),居六市中的第三位,这说明,郴州的表外业务在这几年中得到较快发展。与此同时,郴州市的银行信贷业务比重却在下降,2006年,人民币本外币贷款占社会融资总量比重为77.4%,到2010年,其占比下降至50.94%,比全国的58.5%还低8个百分点,说明郴州的社会融资方式多样化发展较好,但离经济发达、融资渠道广的龙岩市的38.9%(见表6)还有点距离,还要努力。

4、从社会融资环境看,郴州信贷资源在全省所占份额偏低,招商引资缺少大企业、大项目。由于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信贷审批权限向省分行集中,从近几年全省信贷资源配置情况看,“点圈化”趋势明显,长株潭区域所占份额较大,郴州所占份额偏低。2010年全省新增贷款1972.66亿元,其中长株潭新增1327.44亿元,占比为67.29%;衡阳新增83.39亿元,占比为4.22%,而郴州仅新增58.83亿元,占比为2.98%,低于郴州经济总量占全省比例(6.8%)3.82个百分点。大企业、大项目是增加本地信贷资金的主要载体,而在近几年的招商引资中,郴州恰恰是大企业、大项目少,世界五百强、中国五百强企业没引进一家。反观其他各市,赣州引进了伟创力、华坚、明高等,衡阳引进了富士通、欧姆龙等,韶关有韶钢、韶能,龙岩有紫金矿业、龙净环保等大企业。因此,郴州要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力争引进大企业、大项目,提高郴州的总体承贷能力。

四、相关建议

通过四省六市社会融资总量的比较和对郴州市社会融资情况的剖析,可以看出郴州的社会融资在过去五年间,有较大发展,在六市中处于中间位置,存在一些问题,在社会融资,尤其是直接融资方面还需要向龙岩、赣州学习。针对郴州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大力培育区域新兴金融机构。一是利用国家放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准入政策的机遇,合理规划和尽快组建适合农村地区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不断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二是利用承接产业转移和“先行先试34条”优惠政策 之契机,积极吸引外地股份制银行来郴州设立分支机构。三是对新设金融机构给予适度的政策扶持。

2、积极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一是积极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制订促进企业上市融资的优惠政策措施,力争培育和发展几家上市公司。二是挑选产业发展前景好、盈利好和资产负债低的优质中小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三是鼓励发展各类投资基金,如鼓励发展各类产业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吸引更多的民营资本参与郴州市的“两城”建设。

3、加大银行表外业务的拓展。进一步拓宽委托贷款、信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等表外业务的范围和空间,适时推广信用证、保函业务;努力探索针对民营中小企业的贷款出售业务,适时推出远期外汇交易、远期利率协议、利率互换、期货和期权等金融衍生业务等。

4、规范发展各类金融相关企业。一是推动在郴州设立证券、保险、信托、财务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二是规范发展民间借贷,采取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组建各类投资公司和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使民间借贷规范化和合法化。三是规范发展各种各类典当行等金融相关企业。

直接融资比重范文4

直接融资比重偏低是中国企业长期面临的问题。据统计,过去10年中国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包括股票、企业债券、公司债券,一直在10%左右,而同期日本、德国、美国企业的直接融资比重分别达到50%、57%和70%。

此外,在直接融资中,国外债券融资比例一般远远大于股票融资,2005年美国债券发行的规模大约是股票发行规模的6.5倍;而去年中国发行的企业债和公司债仅相当于同期股票筹资额的44%。

专家指出,中国的债券市场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债券规模过小、债券品种结构不合理等,尤其是多头的行政管理引致债券市场很不协调。

根据现行规定,一家企业发债的审批时间通常为1年,甚至18个月,取得额度与发行监管由发改委全面负责,企业债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管理,企业债上市审批由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负责。

对于这次会议上提出的“完善债券管理体制”,业内人士表示,中国有望逐步形成集中监管的债券市场。

在由证监会牵头的资本市场发展报告专题中,加强证券市场监管、加快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将成为证监会今后一段时间工作的重中之重。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债的监管很可能将由发改委让渡到证监会,发改委将专注对国家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项目债进行监管,简称“企业债”,以区别于证监会监管的“公司债”。“公司债”与“企业债”的具体界定问题,发改委和证监会在本次会议后将作进一步探讨。

统计显示,去年,中国共有43个发行主体发行了45只企业债,融资规模共计1015亿元,同比增长55.2%,发行家数和融资总额都为历史之最。

直接融资比重范文5

随着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的深入,脱媒现象的发生是因为确立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更广一点说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的战略。所谓脱媒,就是指资金的盈余者和资金短缺者不通过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而直接进行资金交易的现象。媒就是金融媒介机构。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从理论上来说有三个。第一,在信贷管制、利率管制和外汇管制或者在高通胀环境下,居民为了寻求更高的回报率和更为多样化的资产形式,脱离银行等受到管制的金融中介机构,在金融市场上购买并持有股票、债券、保险和基金等。第二,企业为了寻求更为便利的融资渠道和更为便宜的资金,在金融市场上发行股票、债券和票据等直接筹集资金。第三,各类理财机构顺应金融资产多样化的形势,在传统的直接融资、直接证券形势上发展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以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区分融资的形式是老概念,而且在我看来是落后的。有两个证据,在全球最权威的金融学辞典中,找不到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概念。第二,有很多事情,比如说理财产品,是直接融资产品还是间接融资产品呢?往往说不清楚。

简单列举一下中国的脱媒现象:

第一,居民存款增长率和绝对额都在下降。中国的居民储蓄存量历来是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但这样的主要资金来源,从去年开始发生了根本的变化。2006年4月份,也就是资本市场复苏的时候,首次出现了增长额下降的情况。到2007年这种情况愈演愈烈,而且形成了趋势。这对于银行来说,关系非常重大。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说,它意味着中国金融结构正在进入非常深刻的变化时期,这个时期用脱媒来表述。

第二,从企业角度来说,银行是融资中介。一边是吸收居民的存款,现在居民不愿意把他的储蓄全放在银行;另一边是贷款,贷款给企业,企业愿不愿意从银行取得资金呢?企业对银行信贷资金的依赖趋于减弱。这可以由很多角度来观察,例如在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中,依赖自有资金的比重在上升,而依赖银行信贷的比重在下降。这个趋势对中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想控制投资,如果企业的投资资金来源越来越少地依赖银行,现在企业有钱,政府有钱,他们的钱都是自有资金,这样的自有资金是货币政策根本调控不到的。

第三,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很大。这也是基于不同层面的观察。如果从宏观层面来看,权且用流动性过剩这个词。但在银行层面,流动性已经满了。银行的基本原则是所谓配对,长期资金来源配长期资金使用。中长期贷款是长期资金使用。为了使得这部分不至于产生流动性的风险,于是需要有长期资金来源,而在银行来看,企业不会把钱存在银行吃利息,因为企业是创造价值的部门,主要是依靠居民的储蓄。从2007年年中开始,居民的储蓄存款已经不能覆盖银行的中长期贷款。也就是说银行中长期贷款万一出了问题,用来支持的资金来源是短缺的,必须在市场上想办法筹资,这也就是我们说的流动性风险增大。

第四,银行的资金来源紧张。数据表明在中国历史上长期持续的是存款增长速度超过贷款增长速度。只要存款增长速度超过贷款增长速度,银行中的任何问题都不会暴露,因为今天的钱比昨天的钱多,明天的钱比今天的钱多,我可以用今天的钱还过去的不良贷款。如果发生存款增长率低于贷款增长率的现象,问题就会水落石出。

第五,利率政策的效果不确定。现在利率政策不断采用,还会继续采用。这是必要的,但我们必须看到它的有限性。现在调控的利率是管制利率,在银行的存款贷款利率之外,还有一部分是市场化半市场化的利率,这类利率受到管制利率变化的影响,但并不完全一致。在相当程度上,市场利率变化可能跟着股市、债市或者国际市场走,并不完全跟着管制市场的变化,已经有脱媒的情况。

第六,不同口径的货币供应增速发生趋势性变化。以往中国M2增长速度超过M1,从今年开始M1有超过M2的趋势,反映出这些资本随时准备进入资本市场。

从某个角度来说,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就是脱媒过程,就是银行减少资金来源、丧失优良客户、大量资金进入资产市场、使得资产市场价格提高、货币政策效率递减的过程。我们一定要注意这个趋势同时会带来其他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演化成巨大的系统性风险。

美国从上世纪开始有长达30年的脱媒过程,形成今天以资本市场为主的结构。这个过程的表现就是居民储蓄存款减少,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下降,此时银行不良资产增加、破产数量急剧上升,银行业资产占整个金融业资产比重不断下降。

脱媒的原因,一是利率双轨制,第二是金融市场创新,表现在股票、债券和货币市场上,全面地由市场替代银行的功能。第三是投资者私人养老基金的发展。

回顾一下这段时间金融监管法律的变化,从1980年到1999年的这个过程中,一开始所有的法规都是为了免除脱媒,也就是说都是为了把资金重新从市场中拉回银行。但脱媒现象愈演愈烈,于是从90年代开始,新通过的银行法规承认这个事实,并且走向另外一条路,就是打通两个市场,一直到1999年出现混业经营。

脱媒是中国金融改革面临的新挑战,既然确定了发展直接融资的战略,就确定了脱媒这种现象。我们在获得资本市场发展大好处的同时必须接受它带来的所有的问题。这些问题概括为三类。

第一,对存款类金融机构而言,主要有三点。一是居民追求金融资产多样性,致使银行传统的资金来源,居民存款相对萎缩甚至绝对减少。第二,大中型优质企业离银行而去,使得银行丧失传统的收入来源。三是银行的流动性风险逐步增加。

第二,资本市场。获得资金的支撑是好事,但大量的资金涌入可能导致资产价格过度上涨。

直接融资比重范文6

接近金融高层的人士透露,决策层希望今年的社会融资总量能够保持平稳,大致与过去两年14万亿元规模相当。

某央行人士解读称,这表示贷款规模要下压一点,直接融资要上一些,要不断调整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比例。现在银行信贷与非信贷融资的比例是56∶44,未来这一比例可以更加优化。

来自央行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社会融资规模达到14.27万亿元,其中银行新增贷款7.95万亿元,占比由2002年的92%下降至56%,同期直接融资占比大幅上升,企业债、股票分别提升6.8个百分点和1.1个百分点。

中国融资结构已发生实质性变化。一位有多年金融监管背景的人士表示,首先,货币的形成机制发生了改变,资产形态更加丰富,这使得政策目标不再那么单一;其次,资产价格的波动性对信贷体系带来冲击。信贷规模的控制以及资金价格管制下的调控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在降低。

2011年春节前夕,央行在《201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示,将注重从社会融资总量的角度来衡量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3月《政府工作报告》亦明确提出,要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尽管央行多次表态,社会融资总量目前只是作为监测指标和中间变量,但业界对于其隐含的新调控思路依然感到不安。多位金融人士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担忧,直接融资市场本已面临行政干预过重、多头监管等问题,央行此举是否会成为市场化改革障碍。

“直融”双轮驱动

一季度,央行数次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措施已现效果,新增信贷规模同比明显收缩。多家机构预测,今年一季度新增信贷规模约为2.2万亿元,明显低于去年同期2.6万亿元的规模。

与之相对应的是,直接融资市场依旧火爆。一季度,A股市场新股发行保持顺畅,首次公开发行(IPO)公司88家,合计融资959.91亿元。根据Wind统计,同期发行了5691亿元非金融企业债。二者规模之和相当于同期新增贷款的三成,此外,一季度还发行了6123亿元金融债和3260亿元国债。

市场人士预期,股市、债市主导的直接融资市场的扩容在提速。

一位接近证监会发行部人士介绍,在今年年初的工作会议上,相关领导强调,发行部今年的工作重点是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

证监会主席助理朱从玖在今年“两会”期间表示,证监会有关IPO和再融资修改完善工作,有望在年内完成。整体修改方向是更加市场化,特别是已上市公司再融资,其发行审核监管具备进一步简化与提高审核效率的条件。

除了修订相关法律法规,监管层在上市公司数量上也有新规划。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耿亮介绍,“十二五”期间,每年将有50家企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市场上市。而深圳证券交易所也计划在三年内让符合创业板上市标准的近千家公司进入资本市场。

一位证券监管部门的高层透露,随着多层次市场的建立,私募股权基金将获得长足发展。证监会拟成立基金二部,专司监管私募基金,以适应私募纳入《基金法》的新形势。

债权融资方面,上市公司债和企业债的主管部门证监会、发改委也在筹备改革债券的发行体制。证监会专门为此成立了债券工作领导小组,2月18日,证监会召集14家券商在京召开公司债券内部讨论会,简化发行程序,意在从今年6月起,全面推行新版公司债发行办法,将发行审核周期缩短至一个月。

目前,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达到发债的上限,债券市场在快速发展后,已开始面临瓶颈――“公司公开发行债券的累计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40%”的规定,限制了债券市场为经济提供资金支持的作用,受此约束的债券市场也很难承担起填补贷款收缩空白的重任。

据《财经》记者了解,在发行、创新上先行已久的银行间市场,正在积极推动债券私募发行,缓解债市的“天花板”限制。承销商与企业亦摩拳擦掌,期待相关部门尽快达成一致,对创新放行。

中信银行副行长曹彤对《财经》记者表示,美国之所以能用相当于中国80%的货币供应量,创造几乎三倍的GDP,原因就在于其强大的资本市场和机制,促使其以直接融资的方式满足了经济需求。

助推金融脱媒

今年3月初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同时要求“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发挥好股票、债券、产业基金等融资工具的作用,更好地满足多样化投融资需求”。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就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性进行解读,除了规模合理,还要做到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结构要合理。优化社会融资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对合理分散信用风险,完善企业资本结构,满足经济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将助推中国金融脱媒的进程,把更多的储蓄转化为投资。目前中国的货币投放主要为各类贷款增加和外汇占款增加两大渠道。

曹彤称,直接融资市场发展的滞后,是造成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包括应对金融危机,只能依赖于银行贷款的支撑,而银行贷款派生的漏出效应又必然导致货币存量大于实体经济总量,超量货币供给被动产生。

他认为,保持合理社会融资规模的提出,可以理解为加速发展直接融资市场,并相应替代贷款融资。“方向是对的,只有保证贷款增长明显下降,才能实现M2总体增长率低于、甚至明显低于前一年的目标, 控制通胀预期中的货币多发因素。而直接融资的增加,能够代替信贷减少的缺口,以保证社会融资需求总量,稳定经济增长。”

自2004年《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俗称“国九条”)以来,A股市场经历了股权分置改革、新股发行改革等政策助推后,扩容节奏不断加快。

2010年531家公司在A股市场融资10275.2亿元,融资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

债券市场已经成为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

据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统计,2010年近500家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了约1.3万亿元债券,同比增长10.9%,发行品种包括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占企业全部直接债务融资规模的75.5%,成为替代贷款的主力。

2010年底,交易商协会推出超短期融资券,发行期限从7天至270天,企业可以自主选择融资时点和期限。在债市人士看来,这对企业短期信贷的分流效果尤为显著。

随着债券市场发展,大型企业纷纷发行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获得低成本资金,偿还银行贷款。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在2010年《财经》年会上笑称,“一个好企业发完了债券就还贷款。”他表示,利差收缩和金融脱媒将是未来银行业面临的巨大挑战。

调控思变隐忧

尽管央行力陈社会融资总量对直接融资的积极作用,但在中国金融分业监管格局下,“社会融资总量”所隐含的调控体系,无疑会将所有的金融市场、监管参与者牵涉其中。

一位接近证监会的人士说,“社会融资总量是很敏感的事,具体怎么做还没有确定,各相关部委都在配合,涉及证监会的就是直接融资、发股、发债;而私募股权基金(PE)暂不纳入统计范围。但PE也属股权融资,融资规模越来越大,面临的监管并不统一,各个部委仍在争夺监管权。”

业界的普遍担忧在于,央行是否会再度启用规模限制?规模调控是否会掣肘直接融资市场的发行节奏?

中国直接融资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从未摆脱行政力量的干预。前述金融监管部门人士认为,无论是新股上市、上市公司再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等行为,行政力量无处不在。

以新股发行为例,尽管已经完成第二阶段改革,但证监会并未放弃上市阶段的实质性审核,仍控制着上市名额。上市资源的稀缺扭曲了一级市场定价,也使得股市配置资源的功能大打折扣。

2010年上半年,最后一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农行快跑上市,背后亦不乏相关部门的统一协调与支持,而其他公司也被动为其预留时间窗口。

盛松成回应种种质疑称:“央行绝对不会搞具体指标的分割调控,而且未来一定是通过数量和价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市场化调控。”

但这并不能完全消除担忧。一名金融监管官员表示,中国货币政策调控M2,但是M2看不见摸不着,各地方政府也没有什么概念,就只能落实到信贷规模,才能调控。现在提出社会融资总量,还是面临一样的问题:如何解决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