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管控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实验室管控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实验室管控措施

实验室管控措施范文1

淡薄的依法纳税意识是企业内部产生税务风险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在生产经营中,企业均以税后净利润最大化作为最终财务目标,因此在税收领域促成了企业追求税务成本最小化的动机,主动地违背涉税法律法规,企图通过违法行为来降低税负的,最终遭受相应惩罚。另一方面,在处理税款征纳关系的过程中,有些企业企图通过一味讨好和迁就税务机关而放弃税法赋予自身的合法权益,例如当企业和机关税务人员对某些税收规定存在不同理解时,为了不得罪主管税务机关而甘愿顺从个别税务人员,导致其多缴税款或留下隐患。

企业税务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就不能较好把握税法的立法精神,在对某些方面条款的理解和运用上就会出现偏差,即使主观上并无偷逃税款的意图,但仍会导致企业税务风险的上升。另外,由于企业税务人员对税收法律法规的知晓程度较低,尤其是对税收政策的变动情况没有及时更新,则很有可能导致企业因为违背新税法而少缴税或因为没有用好用足新的税收优惠政策而多缴税。例如,税务人员在作税收筹划方案时,筛选出的方案就可能并不是最优方案。

企业外部的原因

1.税法自身不明确且多变

税法自身具有不明确和多变的特性是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最主要外部原因。不明确性并不是我国税法的特性,而是世界各国税法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对某些模糊、不明确或易产生歧义的税法条款进行理解时,纳税人可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而采用相应的税务处理办法。从字面意思分析来看,纳税人并未违背税收法律法规,但是在我国现行的税收征纳关系中,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的权责关系并不完全对等,法律明确规定“税法解释权归税务机关”,这就使得对于这些不明确的税法规定,如果纳税人的解释与税务机关的解释不一致,那么纳税人将只有听从税务机关的处理,从而增加企业的税务风险。另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变化,税收法律法规变化过快。有时一条规定刚出台,马上又补充附加条款,甚至朝令夕改,而新出台政策信息又未及时传达到企业,导致企业沿用旧规定,或面对频繁变动的税收规定无所适从,这也导致了企业税务风险的产生。

2.不规范的市场环境

单个企业不可能独立开展业务,必然要与供应商、销售商等上、下游企业发生往来联系,这样各行业各企业就互相交织形成了一个社会关系环境即企业赖以生存的市场环境。市场环境在涉税方面的规范与否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税务风险的大小。但是目前看来,整个市场上不开发票、虚开发票、代开发票、不索取发票等现象层出不穷,有些企业甚至为了挫败竞争对手与税务机关勾结以偷逃税款。这些进行非规范操作的市场主体行为必然连带影响并加大其他相关企业的税务风险。

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1.全方位树立企业税务风险防范意识

尽管税务风险是客观且普遍存在的,但它同时又是可防可控的,企业应该提高全员防范税务风险的意识。2009年5月国家税务总局正式下发了我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第一个指导性文件《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其中就明确规定“董事会和管理层应将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作为企业经营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该内容的指示,税务风险的防范需要领导层起到带头作用。而且,这项工作的开展不能仅局限于财务部门进行财务、税务处理和制定税收筹划的过程中,还要扩大到企业领导层的决策过程和业务部门的业务开展过程。也就是说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凡是与税务有关的岗位和人员都要树立起税务风险防范意识,把不可避免的税务风险控制在可防可控范围之内。

2.组建高素质的税务工作人员团队

税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对税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企业应组建一个高素质的税务工作人员团队。这方面工作的开展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加强对现有税务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后续教育。比如,委托高校有针对性地为企业税务工作人员设计财务、会计、税务相关理论和实务能力提升的短期课程,或为税务工作人员交费报名参加社会中介机构开办的短期培训班,还可以跟税务机关申请让其委派工作人员利用周末时间到企业进行税收法律法规的宣讲培训。其次,制定既合理又诱人的人才引进机制,吸引高水平的税务人才,并提供其施展才华的空间。高水平的税务人才不仅可以为企业税收筹划等重大方案的制定掌舵,还能在普通涉税业务处理方面起到带头作用,尽量降低企业税务风险。

实验室管控措施范文2

关键词:钢结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39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钢结构被广泛应用,其建造成本低、结构性能好、施工速度快、环境影响小等优点也日益凸显,但是,钢结构工程中存在着人员物资调配、构件制作装配、施工组织管理、建筑节能控制上诸多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所以对钢结构施工管理与质量的控制逐渐地引起业人们的重视。

一、随着我国现代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钢结构厂房被广泛应用。钢结构的建筑施工周期比较短,并且能够在工厂直接生产出来,这样就有利于缩短钢结构施工周期。利用空间大也是钢结构建筑的一大特点,由于钢材的抗侧弯强度与抗压强度一般比混凝土要高出七到九倍,所以在相同强度下,钢结构的使用利用空间有效的增大,从而缩小建筑物结构体积。钢结构建筑是可循环利用的,钢结构建筑在拆除之后还可以继续应用在其他地方,这是其他的建筑结构材料无法比拟的一大优势。所以探讨钢结构的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就有了重要的意义。

二、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特点分析

1、钢结构工程项目施工使用材料较多。

钢结构工程项目建设施工采用的材料主要有型材、板材以及焊材等多种材料,规格较多,因此在材料质量控制难度较大。

2、钢结构施工精度要求较高

由于钢结构主要是通过焊接或者是螺栓连接的方式进行材料的组合安装,因此对于施工精度的要求非常高,一些关键结构连接的精度要求甚至可以达到毫米级别,对于施工作业精细化水平要求较高。

3、构件中的零配件较多

钢结构材料中零配件的种类与数量非常繁多,而且这些零配件的尺寸检验与控制非常的繁琐复杂,一项完整的钢结构工程施工可能由数以万计的零配件组成,而且零配件的质量对于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非常关键,因此对于零配件的质量管理关系到整个项目的建设水平。

4、对于钢结构焊接施工质量要求较高

钢结构工程施工中存在较多的焊接工程施工,尤其是钢结构主要的承力构件,都是通过焊接进行连接,因此对于焊接的质量要求非常高

5、钢结构工程施工中的隐蔽项目较多

在钢结构工程施工中钢结构的除锈、焊缝处理等有很多项目是隐蔽工程施工,对于工程施工监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6、钢结构工程施工对于防腐施工要求较高

由于钢结构在涂刷防锈漆之前必须进行除锈施工,因此钢结构的除锈施工质量与防锈漆的涂刷效果都会影响到钢结构的工程施工质量。

三、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钢结构施工前管理与质量控制措施

钢结构施工之前的管理与质量控制主要是做好施工准备工作的控制。在施工现场设置施工项目部,明确项目部人员的联系方式,制定出合理的质量计划、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和焊接作业指导书这样才有利于加深项目部和业主、监理单位之间的联系。另外对于施工图纸也需要严格审核,做好新技术、新工艺与新材料的应用。由质量安全监督部门做好安全技术交底与项目质量检查工作,完善钢结构施工的事前管理。

2、钢结构施工中管理与质量控制措施

2.1原材料方面的管理措施

材料控制是质量控制的一个重点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钢结构质量的好坏。因此生产厂家的选择是基础钢材、焊材及油漆必须要具有生产厂家出具的产品质量合格证要符合相关的设计要求和标准要求。对关键部位及有特殊要求的钢板要进行取样复验,取样复验合格后的材料方可下料使用。钢材表面有锈蚀、麻点或者划痕等缺陷时其深度超过钢材厚度允许负偏差1/2的严禁使用。严格控制钢结构原材料质量对于用于钢结构工程施工的原材料,必须按照统一的质量技术标准由试验检测人员对各种物资材料质量进行试验检测,确保进场材料满足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对于钢结构施工中的各种下料,重点应该考虑零件下料余量,同时确保材料质量满足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对于各种组装构件重点应该进行必要的检查,以确保钢结构的组装精度满足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的要求。

2.2、对工艺方面的管理措施

在钢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对于各项加工工艺都应注意保证其相应的精度,采用高精度的加工方式,通过预测各类工序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偏差与变形等,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预防和调整。焊接过程中可能由于各种原因产生收缩变形,因此,在焊接前就应采取措施对其变形进行控制,减少收缩的幅度,如采用自动对焊、电弧焊等小变形的焊接方法等。

在钢结构安装施工期间,钢构件制作加工并检验合格后,就可以运送到现场进行安装。在安装时,考虑到钢结构件本身的体积与重量,在钢结构材料吊装过程中需根据安装现场的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起重机具进行吊装。在吊装过程中要考虑到分片分区这个基础条件。综合吊装方式可以选择从平面的中间开始,也可以选择从某一个对称节间开始,将一个节间的柱网作为吊装单元,然后按照钢柱到钢梁、钢柱到支撑的顺序进行吊装,待形成一个刚体后再向四周围扩散,在垂直方向上,按照从下到上顺序,这样有利于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另外,在安装时,也要注意一节间与一节间的安装顺序,在工艺上选择对称安装、对称固定的方式,才有利于节点焊接变形与误差积累的消除。

2.3钢结构施工中预埋控制的措施

预埋件是钢结构与混凝土基础连接的重要构件,对其相应的精度控制将有助于提高施工的质量。尤其对于预埋地脚螺栓这种构建的精度和质量控制则更是施工过程中需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为了避免预埋件位置偏移、标高不准确等问题,应在施工单位的预埋件完成后及浇筑混凝土前,必须请监理工程师对预埋螺栓的各类精度进行测量复检和确认,对纵横轴线以及标高的各项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的浇注,同时在初凝完成以前还需要对其进行再一次的复查,保证其埋设的精确性。

2.4强化钢结构拼接方面的质量管理措施

钢结构连接包含了螺栓连接、铆接连接、焊接连接。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主要是使用焊接与螺栓连接。焊接连接优点:加工方便,构造简单,不会削弱焊件的截面,有利于自动化操作,能够节约钢材。除开少数需要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结构的连接之外,在建筑钢结构连接上都可以使用焊接连接。在焊接中,电弧焊的质量比较可靠,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所以在焊接前,需要对焊接要求加以了解,根据焊接图谱,进行规范化、标准化操作管理。在焊接完成后,需要进行质量检验,对于不合格焊件,应该做好相应处理,避免焊件的整体性能受到影响。焊接作为钢结构工程施工中最关键的施工内容,对于钢结构质量影响也最为关键。在钢结构的焊接施工作业之前,应该重点对焊前的焊接坡口形式、焊接角度、焊接间隙、焊接钝边以及焊接施工区域的清理情况进行检,同时还应该对焊接预热度、焊接材料质量以及引、熄弧板设置等情况进行检查。在钢结构的焊接施工作业过程中,应该重点对焊接施工作业的规范参数、焊缝施工偏差、焊接过程中层间的温度控制、结构的焊接顺序以及焊接施工工艺执行情况等进行全面的检。在焊接完成之后,应该重点针对焊缝的外观成形、燥缝偏差、焊缝消应力处理以及焊接后热处理温度等一系列的技术参数指标进行试验检测。如果采取低条件焊接施工工艺,应该采取相应的保温措施以免由于焊缝温度骤然变化造成脆裂问题的发生.

2.5做好钢结构涂装施工质量管理

涂装质量影响钢结构的防腐使用年限,因此应从涂装材料、涂装过程进行严格控制确保涂装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对于钢构件的涂装工程,涂装前必须对钢结构表面进行除锈,则应对其防腐涂料、涂装遍数、间隔时间、涂层厚度以及涂装前钢材表面处理等方面进行控制,防火涂料的粘结强度、抗压强度、涂装厚度、板面裂纹宽度以及涂装前钢材表面处理和防锈涂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在钢结构施工中最常用的除锈施工方法为喷砂处理,确保除锈后钢结构材料表面的氧化皮以及其他污物能够处理干净,并达到设计要求的除锈等级,处理后的钢材表面不应有焊渣、灰尘、油污、水和毛刺以及其影响涂装质量的杂物。进行质量验收后,方可进行涂刷油漆施工作业,对于钢结构构件的涂刷质量控制标准主要是确保钢结构涂刷的外观色泽一致、涂层较为均匀。涂装时工作地点温度应为5-38℃之间,相对湿度不应大于85%。雨天或构件表面有结露时不宜作业。涂装后4h内应保护免受雨淋。每道涂刷后应按规定间隔时间干燥固化后再涂后道涂料。涂层完毕后应按项目的具体要求进行产品标识,一般包括:产品编号、单位名称、中心、标高等;产品标识应清晰、牢固地标识在构件的醒目处。

3、钢结构施工后管理与质量控制措施

对于钢结构工程的施工事后管理与质量控制包含了检测构件焊接、安装质量、构件的涂装质量等。对于质量检测的管理上要注意焊缝尺寸、内部缺陷探伤、漆膜厚度和外观等要点;安装质量检测管理则聚集在安装焊接的质量检验、抗滑移系数检验、连接工艺检测等要点上。在检测中,一旦发现结构安全稳定受到影响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避免出现重大质量事故,影响到钢结构的整体质量。

4、钢结构企业施工中管理体系的建立

结合钢结构工程施工项目实际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为了确保钢结构工程安装施工质量,应该结合钢结构工程项目建设施工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首先工程项目施工管理部门应该树立质量意识,将质量控制管理作为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其次,应该建立完善的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机构,通过设置试验室、材料科、质检科等对工程施工作业阶段进行质量控制管理。第三,应该建立相应的施工质量管理制度体系,重点是通过完善检查制度确保施工作业项目的顺利实施。通过针对钢结构工程项目建设施工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确保钢结构施工作业的顺利实施开展。针对钢结构工程质量要素建立相应的管理措施主要包括施工作业人员的能力素质、钢材质量、焊接质量、钢结构构件的加工尺寸、焊材等辅材质量、结构安装尺寸、结构连接质量、钢结构涂装质量、外观质量等内容。在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上,应该针对这些质量控制要素,通过划分阶段、明确重点对钢结构的整体施工过程进行控制管理。完善钢结构工程施工三阶段”质量管理体系明确施工作业管理过程中的质量责任管理主体。

结束语

钢结构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钢结构施工难度较高,对于工程质量要求也较高,因此在钢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根据钢结构施工质量要点,强化原材料以及施工作业阶段的质量控制管理,以确保钢结构工程高效、安全的进行施工作业,确保钢结构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与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黄建民.浅谈钢结构厂房施工质量控制[J].安徽建筑2OO9(12).

实验室管控措施范文3

关键词:项目管理;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09-0149-02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指通过一系列项目策划和项目控制工作,以实现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它包含了项目的准备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准备阶段、保修阶段的整个全过程。近年来,随着建筑事业的迅猛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到工程项目管理的研究,主要体现在费用控制、进度控制及质量控制三个方面,笔者结合自身在项目管理方面的经验提出以下若干观点。

1 成本控制

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管理是在保证项目管理总体目标的前提下采取各种措施将建设成本控制在计划的目标范围内。它是项目管理的关键性指标,对于业主而言意味着项目投资的规模,对于施工方而言则是施工成本的控制。为实现最大程度的成本控制,取得理想的效果,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组织措施。首先,成本控制不应仅仅是某个部门的任务,而应该与整个项目实施的相关人员和流程都有密切的关系。建设工程项目应采取项目经理责任制,即通过分工、协作、任务分配等措施,来将施工管理的各个任务关联到各个相关的人员,并进而落实到每一个施工阶段及施工环节,从人员组织上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其次,进行成本控制的关键问题,在于对施工成本的控制,以及对工作流程的优化。通过优化各种生产要素配置,采取动态跟踪管理,做好施工规划,有效利用资源,节约成本;加强施工调配管理,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避免因计划不周或计划混乱造成施工成本增加。从施工流程组织方面实现资源利用最优化,降低施工成本。第三,组织措施是其他措施的前提和保障。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管理体制是确保施工流程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严格的组织措施保障,才能取得理想的成本控制效果。

{2}技术措施。为实现项目的费用目标,我们不仅需要从技术层面对项目施工方案进行分析,还需结合其经济效果确定最佳施工方案;具体施工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代用、改变配合比等方法,在满足各种要求的前提下,选取经济性价比较高的合适材料,根据施工计划合理安排施工机械及施工设备使用方案,结合施工进度要求,适当减少材料库存,选择合适的运输路线以降低运输成本等。总之,项目施工技术方案的确定,应避免单从技术角度考虑而忽视经济效果论证的做法。

{3}经济措施。成本控制的经济措施主要体现在资金使用计划的编制、风险评估及其他成本相关的各项管理等方面。首先,项目管理人员应根据施工计划编制具体的资金利用规划,确定并分解各项施工成本管理目标;其次,应分析施工成本目标管理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并制定防范对策;第三,贯穿项目成本管理始终也是最为常见的经济措施即是资金使用的记录、整理、核算、变更及分析等。

{4}合同措施。运用合同措施控制施工成本,我们应该洞察合同风险,对合同当中涉及施工成本的部分保持高度敏感。考察分析不同的合同模式,选用适合于工程特点的结构模式;仔细研读合同条款中影响成本控制及风险管理的相关因素,并通过合理的方式对其采取必要的对策措施,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在合同执行阶段,我们还必须密切关注整个合同的履行情况,以应对索赔需求或被索赔的情况。

2 进度控制

所谓的进度控制,顾名思义即是采取各种管理措施以实现工程的进度目标。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状况是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进度控制也应该随着项目的进展进行适时的调整。只重视进度的编制计划而不关注针对施工所需必要的调整,进度无法得到控制,进度目标也无法如期实现。

2.1 组织措施

实现工程项目进度目标的关键在于项目管理是否有科学、清晰、流畅的组织体系。显而易见,体系混乱、结构模糊的项目管理是不可能完成项目既定目标的。作为项目管理人员,我们必须协同合作,建立健全项目管理组织体系,明确分工职责及项目管理流程,设立专责负责项目的进度控制工作。

进度控制工作的任务和职能应在项目管理的任务分工表和职能分工表中明确,并落实到具体部门及相关人员。另外,还需编制项目进度控制工作流程:如计划审批程序等,计划并组织有关进度控制的各种会议以开展及时的协调工作等。

2.2 技术措施

项目的进度除了受到项目管理体系的影响之外,还与项目的设计及施工技术密切相关。不同的设计理念、设计技术路线、设计方案有着各自的关注点及侧重点,项目是否选择了符合工程进度目标的技术措施会对工程进度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项目在决策技术方案时侧重考虑工程质量而未结合施工进度目标,将必然导致工期的延后,如此,施工方在工期压力之下极有可能因赶工期反而造成施工粗糙最终影响工程质量,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我们在设计工作前期,评审和选用设计方案时就应在施工技术和工程进度之间作分析和比较;在决策时,不仅应分析施工技术的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还须考虑其对进度的影响。

2.3 经济措施

通常情况下,项目建设工程都是比较繁杂的,要如期实现进度目标,还必须关注项目投资计划、建设资金需求计划及其他等。畅通的经济条件是确保实现进度目标的保证,我们必须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编制合理的与进度计划相适应的预算计划,包括资金、人力、物力等。另外,我们还需要提前考虑可能存在的根据施工进度或施工状况确实可能需要发生的需求变动或施工计划变动,并制定有效的对策,如增加阶段性预算、调整施工计划等等。

2.4 管理措施

首先,建设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系统是项目进度控制的依据。这一体系是一个动态编制和调整计划的过程,会随着项目进展而逐步建立并完善。为使各参与方快速准确地获取进度信息,我们可以建立互联网信息处理平台以辅助进度控制,便于计划的及时调整或编制,实现进度控制的科学化。其次,工程计划的编制必须符合不同阶段施工的实际特点,切实考虑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利用网络工程计算明确施工关键点及关键阶段,并利用非关键工作期时间,合理安排工期,实现进度控制科学化。第三,工程项目的承发包模式直接关系着项目管理方组织与协调的内容及方式。为了实现进度目标,我们需要与施工单位、采购方选择合理的合作模式,在规避商业风险,考虑经济合理的同时,也应综合分析其对项目进度的影响,避免过多合同,容易引起管理混乱,也会影响工程进度。第四,为保证进度目标的实现,我们在制定进度控制措施的同时还需关注可能影响工程进度的各种风险,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进度失控的风险。

3 质量控制

质量是工程项目的使命和灵魂,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即是通过各种项目策划、项目定位及目标决策等等以实现投资人的建设意图。质量控制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控制目标之一,贯穿于从工程勘察设计、招标采购、施工安装、竣工验收等各个阶段。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需要建立和运行有效的、系统的工程项目质量管控体系,明确各参与方的质量责任,分解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点,并采取有效地管控措施,将风险消灭于发生之前,在各种监督下实现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

质量控制需要以实现既定目标为关键,在具体施工条件基础上,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优化资源配置,严格施工工序,保证有效监督,对质量形成之前、之中、之后进行系统的控制。

3.1 事前控制

为了实现既定的质量目标,我们需要在正式施工前通过编制质量计划,明确质量目标,分析施工方案及可能存在的质量风险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对质量因素主动管理,规避风险,积极引导项目施工实现总体质量目标。

事前控制不仅仅要求项目管理方在管理方面要具备主动控制、提前预防的理念,在组织体系、管理流程、技术方案、预算方案等等方面都要进行充分考量,整合资源、创新技术、科学管理,分析质量风险因素,明确质量关键点,针对质量薄弱点,提前制定有效对策,保证施工质量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3.2 事中质量控制

事中质量控制主要是施工方的自我控制,施工人员在施工质量的形成过程中,对质量的各种影响因素实行动态把控,发挥技术能力完成符合预定目标的作业任务。同时,事中质量控制还包括他人对施工方的监控,包括监理机构或政府机构等方面对施工过程或施工质量组织进行的检测检验等等。

事中质量控制首先是建立在周密的施工计划基础之上的,以既定的质量目标为依据,针对事前控制时确定的质量关键点、薄弱点等进行重点管理,严格控制质量风险点;其次,还要确保施工工序科学,施工质量合格,如此才能有效有序实现工程的质量目标。

3.3 事后质量控制

事后质量控制即对已完成的工程项目质量进行把关,评价并审核施工结果,发现施工质量缺陷,提出纠正偏差等改进措施,对不合格工序或产品进行整改处理,避免其流入下道工序或进入市场引起质量问题。事后控制的关键在于对每一阶段性的质量进行审核把关,保证施工质量处于受控状态。对质量的控制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部分,我们需要将其贯穿施工的整个实施阶段,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的控制措施相结合,在一轮轮滚动循环中不断提高施工质量,实现质量管理和控制的持续改进。

4 结 语

工程施工是将工程设计意图形成工程实体的过程,是项目使用价值最终形成的重要阶段。建设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管理是在预定的投资规模内,以实现建设工程项目决策、项目设计及施工合同等所共同决定的预期使用功能及质量标准为总目标,对整个项目的投资价值、经济效益及项目最终使用价值等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我们要明确施工管理总体目标,加强施工管理能力,对成本、进度及质量综合把握,贯彻全面、全过程的管理思想,运用动态控制原理,把控施工总体进程,实现三大目标的合理控制,创造最优化的项目价值。

参考文献:

[1] 昝廷全.产业经济系统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实验室管控措施范文4

【关键词】医院传染病;控制管理;解决对策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413-02

1前言

传染病作为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疾病,必须给予有效的管理,为此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治疗以及护理时,避免直接、间接携带病原菌或者成为病菌的传播者。应积极采取对传染病的预防对策,进一步完善病菌的消毒与隔离管理制度,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现象,促进我国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2医院传染病病感染的途径

医院传染病的感染主要是由于组织管理措施不当、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者是污染区与清洁区没有分开管理,同时污水以及污物设施、物品的管理疏忽也会导致传染病的感染。此外病人用过的餐具、被服等物品未经严格消毒,造成细菌的污染与传播[1]。

3医院传染病管理控制面临的问题

3.1处置室的消毒不彻底医院处置室的消毒不彻底,没有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导致病原体或者是生物媒介的肆虐传播,大大提高了病菌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同时医院病房内的相关消毒设备尚未完善,患者进行衣物的更换与清洗时,也增加了病菌传播的几率。

3.2对传染病的病源未进行很好的控制传染病的管理与控制工作中,医院中的传染源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加上就诊的传染病以及传染病感染人数的突增;此外,各病人的流动性很大、医院的各门诊尚未分开诊断,传染病的感染源未得到有效控制,增加了医院传染病感染的几率。

3.3护理人员防传染意识不强此外,医院的医疗以及护理人员对传染病的防护意识淡薄,没有认真地进行无菌操作,未严格执行隔离管理制度,导致传染病通过各种敷料以及器械等进行传播。

4解决的对策

4.1医院的污物需分类处置医院的污物需分类处置,例如,医疗与生活垃圾应该分类处置,有效预防传染病的污染与扩散。为此,可设置几种不同颜色的袋子对分类的垃圾进行处理,例如黑色的朔料带用于处理生活垃圾、红色袋子用于处置放射的垃圾,黄色袋子可用于处置医疗垃圾,并且要求袋子的耐用、坚韧以及具有较好的密封性。此外,用过的输液器以及注射器应分开放置;血压计以及听诊器应每日使用紫外线进行消毒,避免使用时出现感染现象[2]。

4.2加强对医院传染病的管理监测按照相关的规定与要求,对医院传染病的管理进行有效的监测,重视对流感病例、肺炎、以及禽流感等传染病的监测。此外,病患患有麻疹、流脑以及狂犬病等情况时,应该重视加强监测工作,对于有威胁的传染病应该建立及时的预警机制,做到早识别、早发现,进而早控制、早管理,防止病情的进一步扩散,有效预防医院出现传染病感染的现象,提高医院的安全管理水平。

4.3重视消毒管理工作消毒管理工作是减少医院传染病感染的有效方式,同时有利于降低医院传染病的感染几率。例如,对用于侵入人体组织的器械以及器具等医疗物品应该进行灭菌;严格根据病房以及医疗器械的消毒制度进行操作,做到认真消毒、规范操作。此外,还应制定各项消毒与规章管理机制,并且制定有效的预防传染病感染的方案及措施,有效减低医院传染病感染的风险,提高医院消毒的工作质量。

4.4处理好个人的消毒卫生工作医院传染科的医护工作者进行工作时,应努力做到严格要求,讲究卫生与重视消毒的预防工作。例如,医护人员离开病区时,应该及时更换裤子、衣服以及鞋帽等物品,并且做好洗手与消毒工作;同时医务工作者进行各项操作之前,尽量用肥皂水对双手进行冲洗,操作技术后,需对双手进行消毒[3]。

4.5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医院的护理人员应加强提高自身的责任感,提高对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能力,加强自身的培训与学习。例如,可以定期开展对全院医护者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培训活动,医院的各科室人员也应进行学习;每年对新上岗的医护人员以及进修人员给予传染病方面知识的岗前培训等。医护人员的责任感有助于减少传染病的传播,因此进一步提高医护者的责任感十分重要。

5结束语

总之,医院做好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管理工作,对医院的安全管理、对医护人员与病患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有效控制医院传染病的传播与感染应该需要全院人员的重视,做好各项消毒工作,保障医院的安全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李红艳.医院感染与护理对策.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8(02):68转78.

实验室管控措施范文5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意义;控制措施;研究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08-0157-01

1.前言

建筑工程管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经济、社会以及人们的生活都有这种大的影响。因此建筑工程在进行建设的时候一定要重视管理工作,通过对质量要进行管理的同时加强对建筑工程的成本、进度和安全都要进行管理,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应进行深入分析,及时找到控制措施,解决问题减少影响。

2.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意义

2.1建筑行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是发展过程中也同样面临者种种困难和问题。不断完善建筑工程管理制度是建筑行业要想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保持高效稳定的发展关键。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要不断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在这个过程中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施工企业通过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进行管理的同时保证管理理念的科学性。使得施工企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改变,这样才能更好的使用环境的变化。然而,由于建筑工程特殊的复杂性、是其在不断发展的发展过程中,建筑工程管理中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面对这些出现的新问题,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找到合适的解决的措施,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

2.2降低建筑企业工程投资成本的最有效措施

加强建筑工程管理在建筑企业降低成本,避免在人力、物力方面的浪费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建筑工程施工前,建筑企业会将施工量较大的工程进行分包,在经过投标之后会和承包的施工单位签订合同,承包企业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时严格按照合同要求的施工工艺进行施工,同时对施工中使用到的技术和工艺设备也要按照要求来进行。建筑企业对施工组织进行设计,选择最经济的施工方案,在施工中对每个施工阶段都进行合理的安排。在材料费用方面进行管理也是可以减少成本的支出,建筑工程施工中材料费用占整个施工成本的大部分,因此,在施工中节约材料是降低施工成本的重要方法。对施工材料进行管理最主要从材料采购方面进行控制,材料选购时,对定价、质量和消耗情况要进行认真的研究,此外要非常重视材料验收工作。对材料用量要进行控制,避免在施工中出现材料积压的情况。

2.3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可靠保证

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是建筑工程施工中最重要的关注点,安全事故的出现,不但会使施工人员的生命受到威胁,同时也会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造成工程造价的增加。虽然相关部门对安全施工有很明确的要求,但是实施的过程中却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大部分的施工人员在施工中安全意识比较缺乏,导致施工中安全事故事频繁发生。因此加强建筑工程的安全进行管理,及时发现事故,及时解决安全隐患十分必要。加强安全管理可以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也可以避免在出现安全事故以后成本增多的情况。建筑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重视安全问题,在施工中要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是对施工质量进行保证的前提。施工质量不仅仅会影响建筑物以后的施工效果,而且合格的建筑工程质量是维护建筑企业的声誉最大保障。

3.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1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不健全是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建筑工程管理是以管理体制作为管理依据,不健全的体制会导致建筑工程管理很多的问题出现。有很多建筑工程项目,通过对于工程管理的部门进行了削减,使得必要的人员缺失,员工身兼数职的形式达到多节省开支的目的。纵使这种现象长期发展,不仅阻碍了员工的积极性,同时给于工作的落实带了极大的困难,对于管理工作只是简单的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的发挥管理部门的功能。

3.2缺乏科学的管理形式

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的除了一些专业性的环节,大多数的施工任务是通过劳务队来进行施工的,使用的机械也只是劳务队自供材料来完成。当前我国的劳务队的综合素质普遍较低,缺乏专业的施工技术,所以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正是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形式,所以起到的效果一般。长期发展下来,建筑工程管理的过程中损失了大量的资源,管理水平停滞不前。

4.加强建筑工程管理控制的举措

4.1完善建筑工程管理的法律法规建设制度

对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进行彻底的改革,是加强管理的根本。国家应该根据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在结合我国工程案例的实际情况之下,制定出相应的与建筑工程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且采取相应措施保证相关法律法规能够有效实施,来为建筑工程管理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

4.2做好建筑工程的核算工作

做好建筑工程核算工作,首先,建立科学的核算体系;其次,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科学的管理,提高其重要性;再次,对业已完成的工程,及时吧工程剩余资金转出,实现资金的高效利用,做好工程管理核算。企业紧抓对原料、半成品的质量监控,对其型号、性能、规格进行严格把关,严格按照制定出的施工步骤进行施工,工程监理做好对工程的监控,且要贯穿工程始终。

4.3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是降低建筑企业成本的一种重要途径。只有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减少人力的浪费,才能保证建筑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管理人员要对各个部门的人员需求进行预测及统计,掌握各个部门的基本情况,根据实际需要配备人员,同时对部分工作人员实行合理流动的机制,从而使人员管理显得更加灵活,达到合理利用人力资源的目的。

4.4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

相关企业必须做好宣传工作,通过加强职业培训,对工程管理知识进行普及,提高企业人员的管理意识,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改善企业投资效益、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性,工程质量上一个新台阶。

5.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管理工作虽然非常复杂,但是做好这一工作,对工程的优劣有直接的影响。当前为了提高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是最有效的手段。通过管理可以控制工程在质量,成本和进度的关系,促进建筑事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施臻,李建国.浅析建筑工程管理的控制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3):236.

实验室管控措施范文6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跨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为了公司在国际业务中的发展,加强对合同的管理越来越重要,加强对海外合同的有效管理,对海外项目合同进行有效的控制,提升公司的海外竞争能力,促进公司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海外项目;合同管理;控制措施

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海外市场越来越重要,在拓展海外市场过程中,海外合同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配备合同管理人员,负责海外项目的合同的招投标、合同的签订、合同的履行、变更、结算、追索赔偿等事宜,加强对海外项目合同的管理。

一、加强领导对海外项目合同管理的重视程度

公司领导加强对海外项目的重视,成立海外项目合同管理领导小组,有公司技术、财务、设备、物流、经营等部门组成,对海外项目要签订的合同进行合同审查,合同条款进行推敲,对合同中不合理的、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修改,提出建议,保证合同的可行性。

二、培养海外项目合同管理人才

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对合同的管理非常重要,要选拔合格的合同管理人员,对他们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

1.进行英语培训,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公司开办英语培训班、聘请外教对出国人员进行培训,海外项目在海外招投标需要用外语与对方进行交流和沟通、这就需要海外工作人员有较强的外语水平、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外语水平。

2.进行经营管理培训,合同管理人员需要多方面的业务知识、包含技术方面和商务方面等知识。对人员进行经营管理、财务知识、合同管理知识进行培训,提高人员的业务能力,能适应海外市场中的各种变化。

3.合同管理人员要年轻化,年轻人精力旺盛、思维敏捷、对所干的事情有干劲、有冲劲、有激情、让年轻人闯市场、给他们发展的机会、给他们成长的平台,有利于公司的业务开拓和发展。

4.制定激励措施,加大对海外人员的奖励力度,根据业绩对他们进行奖励,提高海外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激发海外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争取到更多的海外工程项目的合同。

三、加强对合同的管理

1.选取当地合作公司

由于当地公司有自己的经验和人脉、和当地公司合作、能更好、更快的拿到合同、达到双赢的效果。既节约时间、又取得时效。所以找到好的合作公司很重要,要在当地进行调查研究,选取合适的合作公司。

2.聘请当地的律师为法律顾问

由于每个国家的法律不一样,法律文件种类、条款众多。公司不可能对这个国家的法律知识和税务知识都知晓和熟悉、并灵活运用,所以需要聘请当地的律师为公司提供法律支持,签订的合同条款时提供法律建议,对遇到的法律问题,特别是税收和工程款问题,能够及时解决。

3.加强对海外项目的质量管理

在制定好质量标准时,要制定详细的、可操作性的标准。在验收工程时,以质量标准为依据进行验收,不要因为质量标准不同,引起争议,影响工程的验收。制定合同条款时,对有歧义的条款进行详细说明,不能模棱两可,为以后争议埋下隐患,影响合同的顺利完成。

4.加强对工程项目工期的管理

签订合同时,合同内都有完成工程的期限,承包方应该在合同工期内按时完成工程项目,按照施工进度,科学组织生产,充分考虑到当地政治因素、社会风俗习惯、人为因素和天气情况等各种因素,遇到问题想办法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及时解决,按时完成工程,不要因为工期的延误而造成合同违约,给公司造成损失。

5.加强对工程款的回收

在工程款结算时,要注意税收的交纳问题,如果需要有承包方交纳,那么在招投标时就要加上这部分税款,明确合同额中是否包含税收这一部分,否则将给承包方造成不小的损失。在订立合同时,就把税种、税率等条款写到合同里,税收条款要符合当地的税收政策。根据盈利原则,投标价格不能过低,低于成本费用,这样就会亏损。合同报价时就加上这部分税收。保证公司的利润。工程款按工程进度及时结算,才能保证项目有充裕的资金进行周转,保证资金链不断,项目才能顺利进行施工,否则没有资金支持,不能及时支付劳务工的劳务费、供应商的货款、租赁费、水电费等,影响项目的施工进度。甚至停工,造成严重的后果。

6.解决合同争议

合同双方应当根据合同履行合同条款、如果违反合同,就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平时应当注意保留合同、往来的邮件、文件、资料等,以便发生争议时,做为证据。发生争议时,通过协商或诉讼的方式,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根据合同条款和法律条文向对方进行索赔。

四、结语

合同管理在海外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公司领导应加强对合同的管理,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海外合同管理人员,提升合同管理的能力,提高公司海外盈利能力,及时回收工程款,促进公司海外市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付君,主编.内部控制学[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