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实验室消防安全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实验室消防安全知识范文1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安全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安全现状和原因分析
1.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安全现状
(1)大学生社交安全现状。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范围不断扩大,社会实践中人际关系的社会性也被大大强化。然而在实际过程中,一些大学生并不懂得该怎样与他人交往,缺乏与他人交往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也缺乏安全意识。有不少的学生认为交友过程中发生的恶性事件是小概率事件,平时小心一点即可,甚至有些学生认为此事与我无关。
(2)大学生勤工助学安全现状。在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调查中,接近90%的学生都参加过勤工助学,因此大学生勤工助学呈现普遍化、低龄化以及涉及领域广泛化的特点。但是对于大学生在勤工助学中的权益是否得到保障的问题,有一半学生表示没有得到保障,甚至还有四分之一的同学表示曾有过勤工助学的受骗经历。
(3)大学生顶岗实习安全现状。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最能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特色。教育部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安排学生半年以上的企业顶岗实习实践活动。绝大多数学生在生产一线从事专业技能型工作,需要用到各种专业工具、设备,由于安全教育不到位、工作尚不熟练等因素,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2.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安全现状原因分析
(1)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安全意识较弱。当前的大学生大多数是在家庭的保护和关注下成长,在面对社会实践过程中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时,没有很好的应对能力,在交通、住宿、饮食、消防、诈骗等方面的安全意识较弱,法律意识淡薄也是造成在社会实践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
(2)大学生社会实践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如,国务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 实习生的身份是在校学生而非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所以大学生实习期间、勤工助学期间的权益保护在法律上处于一个空缺状态。
(3)高职院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安全管理不够。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安全教育指导制度。建立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组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责任心强、吃苦耐劳的社会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过程进行紧密指导,避免“放羊”的状况发生。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安全管理对策
1.社会实践前应该做好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是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第一堂课,包括安全防范常识、人际交往教育、应急处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针对不同的实践类型,开展相应的安全教育。并针对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可能面对的各种安全隐患,通过案例进行安全防范教育。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使大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依法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参与违法犯罪活动。可把社会实践中涉及到的安全知识编制成册,让学生带在身边,随时阅读。
2.社会实践中应该做好过程管理
学校应该设立相关制度,做好社会实践中的过程管理。教师从大学生离开学校开始,通过到实践现场检查或电话、短信、QQ、微信等方式,跟踪大学生的实践过程,并要求大学生每天写社会实践日志,这样教师可掌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动态,解决社会实践中发生的问题,确保大学生社会实践顺利开展。
3.社会实践应做好安全预案和应急处理
为保障大学生社会实践安全,学校要制订安全预案。预案应包括社会实践队伍管理要求,社会实践途径路线的注意事项,以及关于突发事件的明确的应对方法。
高校实验室消防安全知识范文2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 安全意识 安全知识 安全设施建设
中图分类号:X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C)-0139-02
2013年4月,我国高校频发两起重大实验室安全事故―“4.1复旦大学投毒案”和“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室爆炸案”。事故的发生给受害者的家庭、学校和社会造成了重大影响,引起高校自身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高校实验室是高等学校开展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高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必备场所[1]。但近年来,我国高校频发安全事故,给我们现行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探索科学有效的措施强化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确保师生生命安全与高校财产安全,确保实验、教学、科研有序进行是当前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长期从事实验室工作,深知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繁琐与复杂,更深知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现拟从实验室工作者的角度探讨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
1 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现状
1.1 管理者的安全意识淡薄
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其实验室建设也在不断壮大:实验室规模扩大、实验仪器增多、实验项目增加等,与之相匹配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与安全建设却增长缓慢,大量的资金都用于购置高端仪器设备,却忽视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实验室安全设备的配备,更缺少实验室安全管理标准。在我们安全管理中还广泛存在着“说起来确实重要、忙起来可以不要、干起来要往后靠、出事才知真重要”的麻痹思想。而且安全工作特有的细致、具体、工作业绩无法量化及不可预期的特点,使得很多相关的管理者对此项工作不够重视或责任不明确,因此,模糊的“不出事就是安全”的安全观念在高校实验室有着广泛的生存空间[2]。
1.2 实验人员复杂,安全知识薄弱
实验人员是实验进行的主体,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实验室安全管理政策的执行者也是安全监管的主体。伴随着学校为学生开设的实验课程、高校教师科研项目以及实验室承接的社会服务和创收工作的增多,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变得愈加复杂。一部分是实验室的专职工作人员,另一部分是科研项目组成员及所涉及到的博士生、硕士生及部分本科生,第三部分为外单位科研合作人员。人员来源复杂、人员的知识结构不一,对实验室安全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不同,实验时间长短不一等给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1.3 仪器、药品试剂的管理不到位
药品试剂是实验开展的利器,也是实验室安全管理中最大的隐患。由于现用的大部分药品试剂都是由课题组自行购置,虽有指定负责人,但无购置计划与药品试剂的入室审查,而且没有统一的放置地点,实验室内随意放置;剧毒、易制毒试剂没有专人专柜管理;实验药品浪费严重,重复购置,药品使用情况无人登记等问题严重存在。
在仪器设备的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着使用后不登记、不整理相关卫生、不关闭电源的“三不”问题,而且仪器设备的相关技术资料及备品备件随意放置导致丢失的事情时有发生,小型仪器随意搬动或借用等等,种种不良的个人行为给仪器设备的高效利用埋下了隐患。
1.4 实验废弃物的随意处理
实验产生的“三废” (废气、废液、废渣)处理,直接关系到每一位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和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高校实验室多数没有废弃物处理装置或回收桶,由于人员复杂,监管不力,有些实验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直接将实验废液倒入下水道;产生有毒和刺激性气体的试剂不按规定在通风橱内使用;废弃物未分类放置随意丢弃等现象存在,严重影响了实验人员自身的身体健康并对环境造成了污染,为此实验废弃物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1.5 安全建设不到位,水、电、火灾及窃盗隐患大
长期以来,在我国潜移默化的国家公共财产高于个人安危的教育下,使人们忽视实验室安全防护设备的配备[3]。实验室通风设备差,门窗关闭不严导致仪器耗材或电脑被盗,各种电线、水管年久失修,消防器材未定期检查或常年不更换,消防通道被堵,实验楼没有楼层示意图和安全消防通道示意图,绝大多数化学实验室内没有冲淋设备、洗眼器、气瓶柜、急救包和其他劳保用品等等,有的连灭火器都没有配备,当遇到危险时实验人员无法有效的保障国家财产和自身安全。
2 理应采取的措施
2.1 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体制
实验室安全管理体制的建立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前提,为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起到有效的监督。高校理应专门成立实验室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由学校、各院系、教务处、科技处、保卫处、各实验室等多个部门的主要领导担任小组成员。各教学、科研实验室逐一和学校签订“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书”,明确每个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责任人,建立“校-院-实验室负责人-实验人员”的四级实验室安全管理网络,让实验安全意识从上层深入、层层普及推广,使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常态化。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是确保实验室安全的关键,高校理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自身学校实验室特点,有针对性的建立健全与之相关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如“实验室安全岗位责任制”、“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实验室危险品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标准操作规程”、“实验室工作人员培训制度”等各项制度和文件,使各级实验室在开展安全管理工作时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深入落实安全责任制,定期检查,积极治理安全隐患,为实验室安全提供重要的保障,为实验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4]。
2.2 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提高实验室安全意识
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师生安全意识淡薄,存在着重科学研究,轻安全预防的思想;存在着安全工作只要实验人员在现场就不会发生事故的侥幸心理,所以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实验室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加强安全教育工作是保障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措施和关键所在[3]。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学校应积极组织师生学习国家相关的安全知识法规和手册,并针对实验教师、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实验工作人员和实验管理人员等开展不同层次的安全知识教育,把安全教育作为一种常态教育,纳入他们的从业教育;经常性开展实验室安全宣传活动,如在校园内和实验室场所张贴实验室安全知识展板;不定期举办实验室安全事故图片展、实验室安全操作图片展等让师生员工了解怎样才是安全的,起到警示和告知的作用。二是要进行安全演习[5]。学校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应定期组织相关实验室人员进行实验大楼火灾逃生演练、消防器材的使用和化学试剂泄露救助演练等活动,以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安全事故应急能力和掌握逃生、自救和救护的基本技能。防栓的使用,以及如何从事故中的实验室逃生,中毒事件发生后怎样应急处理等等。
2.3 加强实验室人员管理,实行实验室准入制和实验人员培训上岗制
2002年1月9日国务院公布实施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指出:“从事使用危险化学品和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其主要负责人必须保证本单位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国家标准的要求,并对本单位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负责。使用危险化学品和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人员必须接受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卫生防护和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并经考试合格,方可上岗作业。”。2010年1月1日起施行的教育部《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第三十五条规定:学校应当将师生员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纳入学校的消防安全年度计划。加强多层次、专业化的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工作,提高师生们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6]。由此可见,实验室工作是很受国家重视的,并非如现状这般实验室工作轻于教学,实验人员的地位低于教学和科研人员。
实验室准入制度的建立就是要提高进入实验室的所有人员实验室安全素质,进而实现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一是要对进入实验大楼的一切人员实行实名登记准入制管理,每人实名登记办理门卡或登记牌,这样从源头保证人员来源的可追溯性。二是要对拟将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的人员包括教职工、博士、硕士、本科生、其他单位科研合作人员,先进行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然后笔试并考核实际的实验操作能力,考核合格方能进入实验室开展工作[7]。
加强实验室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如: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化学试剂的常规使用方法,紧急情况的应急对策,特别是实验过程中要求实验人员务必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按流程要求进行实验操作,严禁违规操作,将避免人身伤害的理念渗透到实验中的每一个环节,真正做到“安全第一、从我做起”。
2.4 建立仪器设备、药品专人负责制
一是对实验室所属设备按金额分类为普通仪器和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且各设备均建立帐户档案、技术资料档案和设备卡,配备专人负责管理。管理人定期核对确保帐物相符,并对新购仪器设备进行编号贴标、卡片归档。同时大型精密仪器还需配备仪器使用人,负责所管大型仪器的日常使用、技术指导与培训、仪器使用情况的登记和保养等工作。
二是对实验室的化学试剂,配备专门药品柜,配备专人负责管理,对采购-领用-使用-废弃四个环节的情况予以登记造册;对化学试剂按有毒、无毒、有机、无机等分类整理,分柜分层分类摆放,药品柜外有明确标识;特别是剧毒化学品采取由实验室双人、双锁、双钥匙管理,使用情况登记备案,责任明确,确保剧毒化学品、易制毒试剂的安全使用。
2.5 废弃物的存放与处理
高校实验室应根据“分类收集、定点存放、专人管理、集中处理”的工作原则, 结合本实验室的特点,加强对有毒、有害化学废液及固体废物(简称危险废物)的管理,规范和加强实验室排污管理,并做好危险废物的处理。例如,尽可能对大量使用的有机溶剂自行回收提纯再利用;对有毒有害废液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剧毒废液和废旧剧毒化学试剂,进行解毒或降毒处理等。对自行不能处理的“三废”,由专职实验管理人员将其统一收集定期交由学校统一集中处理或政府指定的处置部门统一进行处理,使实验室化学品垃圾处理工作常态化,从根本上消除化学品垃圾带来的安全隐患,创造安全和谐的实验环境。
2.6 加强实验室安全设施建设,保障生命及财产安全
加强实验室安全设施建设,提高实验人员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学会并正确使用防护设备,这样既保障了实验人员自身安全,也能有效地避免各种可能的危险产生,从而有效地推动了实验室安全管理趋于完善。一是在实验室或实验楼内明显位置张贴“楼层示意图”和“消防安全通道示意图”,当事故发生时能及时有效的组织实验人员疏散;二是水电管线设施及时更新改造,防止因电线老化或水管渗漏、跑水而造成贵重仪器损坏或火灾事故的发生;三是按规定在楼道内配置固定式灭火系统,实验教室内按房间面积大小配置适量的移动式消防器具和器材;四是加强防盗设施建设,在实验室或楼门口安装门禁管理系统,实验人员凭卡出入,车辆凭卡进出,楼门口及楼道两端安装电子眼监控设备。只有通过以上措施,才能增强了实验室事故的预防和处置能力,确保了实验室工作的安全有效进行。
3 结语
安全问题无小事,安全意识要谨记,安全制度须落实,安全知识必掌握。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项艰苦的、细致的、长期的且无法量其产出工作,但它建设的好环直接关系着学校师生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以及环境安全,不容忽视或懈怠。在迈向十二五的高校发展进程中,实验室安全管理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从制度建设入手,建立健全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实验室安全标准化建设,加强师生安全知识教育,从而达到实验中的人、制度、设备、环境的相互融洽与和谐,打造平安绿色校园,维持高校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明,穆建平,范卓华.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2):5-7.
[2] 王世强.研究型大学实验室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0):193-195,203.
[3] 李珉珉,曹燕.外来科研样品引起的检验科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6,16(5):594-596.
[4] 黄文霞,罗一帆.高校化学教学实验室安全教育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9):193-195.
[5] 武培军,蒋勇.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J].职业教育,2010(34):174.
高校实验室消防安全知识范文3
Abstract: With an increasing scale of the university construction,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To meet the demand of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laboratory safety education seem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t is an important issue of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to increase the work of laboratory safety educ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anagement of laboratory safety education standardization, which consists of specification system, hierarchical education, quantify education time, systematic learning, diversification form. The management achieves continuous improvement in using inspection, benefit analysis, self-evaluation of itself, eliminates artificial hazards, ensures laboratory safety.
关键词: 实验室安全;教育;标准化
Key words: laboratory safety;education;standardization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30-0245-03
0 引言
自1999年我国高等院校扩大招生规模以来,高校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为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许多高校通过调整,即“共建、合作办学、划转、合并、协作办学”等形式,实现了高校结构和学科的调整,完成了优势教育资源的重组。高校实验室作为学校从事教学、科研相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来看,都得到了大幅提升[1],从实验室的规划使用,到安全发展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实验室安全管理,更是实验室正常运行的前提。实验室安全工作日益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并由此涌现了一大批专家、学者,对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1 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实验室不仅拥有大量贵重精密仪器、特种设备等,还使用及存放多种易燃、易爆、有毒化学品,病原微生物菌种,甚至可能还有放射性物质,而且实验室使用频繁,人员流动性大,安全教育培训不规范,部分实验楼也未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安全投入不足,设施建设不完善,这些都是实验室安全管理需要攻克的难题。
近年来,随着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实验室的安全工作越来越重视,通过总结分析以往典型的安全事故案例,可以发现,粗心大意、麻痹疏忽、侥幸心理等人为因素,是大部分实验室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实验室安全事故中由于人为引起的事故比例占到98%,可见人在事故发生和预防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只有通过定量化、层次化、系统化、多样化、规范化地开展实验室安全标准化教育,才能有效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消除因人为因素产生的事故隐患,保障实验室的正常运行。
1.1 实验室安全教育是国家政策法规的要求
1992年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第五条指出,高等学校应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学校各部门和有关群众团体或组织要相互配合,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防范能力。
2002年9月1日起实施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12号)第五条明确指出:学校应当对在校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预防和消除教育教学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当发生伤害事故时,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救助受伤害学生。
2010年1月1日起施行的《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28号)第三十五条规定:学校应当将师生员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纳入学校消防安全年度计划。
2014年8月31日修订后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五条指出: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上述一系列的政策法规的出台,表明国家越来越重视安全教育工作,体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教育工作已逐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1.2 实验室安全教育不充分是实验室事故频发的原因
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高校带来很大的财产损失和不少的人员伤亡,缺乏安全教育是造成实验室重大事故和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197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K. Barry Sharpless因核磁管爆炸失去眼镜、2009年浙江大学CO气体错误接入其他实验室导致实验人员中毒死亡、2008年美国UCLA大学叔丁基锂燃烧致人死亡……这些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为人的教育培训不到位、安全意识不高,从而粗心大意引发的,如果他们都接受了充分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提高了安全意识,这些安全事故确实是可以避免的。
1.3 推进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内在要求
实验室安全工作,旨在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掌握业务能力的基础上,只有通过系统的安全知识学习,努力地自我完善,不断地提高安全意识,才能提升实验室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才能更好地呼唤人本精神,培养出创新型人才、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可靠接班人,更有效地保护国家财产,保障师生健康与安全,保护科研成果。人接受安全教育的程度,安全意识的强弱,安全素质的高低,从根本上直接决定了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成败。
2 实验室安全教育标准化内涵
经过对国内多个的高校调研和交流发现,传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采用的是单一教育源头为主导,老旧的安全教材为内容,教育形式也缺乏多样化,没能很好地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导致受教育后的实验室工作人员,依然对严格执行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对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的敏感性不强、对实验室内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能力不足、对突发危机事件的应变处理能力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实验室安全教育存在的一些落后、僵化、教条的现状[2,3]。
实验室安全教育想要跟上新形势下的高校实验室管理,切实保障高校教学、科研的有序进行,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就必须实行规范化、层次化、定量化、系统化、多样化,只有真正落实标准化的教育模式,才能有效做好实验室安全教育,提升工作人员安全素质,推进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
2.1 制度规范化
高校涉及的专业学科门类多,分布广,人员流动性大,做好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安全责任制、理顺本校安全管理体制、组建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层面出台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相关的管理办法。管理办法应明确落实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实施主体,并责成各学院(部)分别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建立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常态化、制度化机制[4]。
管理办法应明确落实实验室安全准入制管理,经过入职、入实验室教育培训后,方能进入实验室工作;对接触管制实验材料人员、特种设备管理及作业人员、实验动物与病原微生物操作的实验室人员、以及放射性工作人员等,都应按照国家规定,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后,持证上岗。
各学院(部)应根据“科学规范、系统完整、广泛普及、按需施教、形式多样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定期组织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宣传工作,丰富实验室人员的安全知识,营造浓厚的实验室安全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师生员工安全意识。
2.2 教育层次化
2.2.1 管理体制层次化
实验室安全教育应采用分工负责制,实行校院两级层次化管理,学院(部)还应落实其所属系、室的教育培训任务,严格实行多层次,责任权属明确的实验室安全教育管理。
2.2.2 专业方向层次化
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方向应有层次化,可分为通识类、消防安全、电气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化学品安全、生物安全、机械防护安全、建筑与土木安全、辐射安全、环境安全及实验废弃物安全等多个方面,各单位可根据本单位实验室特点选择不同的安全技术门类作为教育培训的内容。
2.2.3 教育对象层次化
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对象也应有明确的层次化,主要有各学院(部)安全责任人、安全管理人、实验室主任(中心主任、实验室管理办公室主任或实验室业务负责人)、研究所负责人、专职实验室安全秘书、专兼职实验室安全员、各课题组负责人、及其他实验室人员(教师、技术人员、研究生和本科生),针对不同岗位的人员,采用不同内容的教育。
2.3 课时定量化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80号)第三条指出,生产经营单位负责本单位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工作,并明确了不同类型企业、不同岗位需要接受培训、再培训的课时要求,根据高校自身特点工作特点结合相关行业培训课时的要求,针对上述3.2.2中列出的不同岗位、不同学科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分别制定量化的安全教育课时指标。
如各学院(部)安全责任人、安全管理人,理工农医类累计时间不少于6课时/年,政经文史类不少于3课时/年;实验室主任(中心主任、实验室管理办公室主任或实验室业务负责人)、研究所负责人、专职实验室安全秘书、专兼职实验室安全员、各课题组负责人,理工农医类累计时间不少于12课时/年,政经文史类不少于6课时/年;其他实验室工作人员,理工农医类累计时间不少于6课时/年,政经文史类不少于3课时/年。
2.4 内容系统化
2.4.1 设立安全课程
为适应教学改革形势和满足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需要,相关学院(部)应开设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传播安全知识,训练安全技能,确保学生能安全顺利地进行实验和科研工作[5,6]。课程内容应根据本学院特点,对安全法律、国家安全政策制度、危险化学品、生物安全、特种设备、辐射与防护安全、机电与电气化、建筑与土木、金工实习车间等有较大危险有害因素的内容进行系统性重点教育,同时培养学生获取安全性预判、应急与消防、紧急处置措施、事故分析等系统性安全知识。
2.4.2 安全专题讲座
除安全课程以外,还需聘请相关行业的安全管理专家,计划性开展安全专题系列讲座,通过典型的事故案例,分析总结注意事项,分享安全工作经验和心得,可以强化安全管理、提高安全意识,与安全课程知识形成互补作用,对实验室安全教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5 形式多样化
学校层面应建设实验室安全教育相关的网站、系统,一方面可供实验室工作人员登录自学并参加考试,另一方面可以提供课件、教程,供师生下载、学习,实现实验室安全“mooc”化教育。
分类编写实验室安全指导手册,发放到各个实验室,由各个实验室制定本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指导手册可以方便实验室人员了解化学危险品、废弃物、高温高压设备、放射性物质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实验操作技能,掌握事故救援与自救技能,提高应对事故的能力。
定期举办应急演练,提高从业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增强安全技能、提升安全意识;可以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实验室安全工作评比、实验室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等,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7,8]。
3 结束语
实验室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同样是持续改进的过程,按照PDCA(持续改进)管理理念,在实验室安全教育标准化的实施过程中,对本文提出的实验室安全教育管理模式进行监督检查、效益分析及自我评价,对其中不适应的环节或不合理的因素,分析原因,及时改进,需要不断完善实验室安全教育标准化体系,通过持续改进,保持标准的实效性,才能真正建设好实验室安全文化,牢固树立广大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消除实验室安全事故汇总人的因素这一薄弱环节,杜绝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安全、和谐的教学、科研环境。
参考文献:
[1]李五一.高校学校实验室安全概论[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6.
[2]贾贤龙.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现状分析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2):193-195.
[3]黄文霞,罗一帆.高校化学教学实验室安全教育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9):193-195.
[4]廖秀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实践与探索[J].广西轻工业,2010(7):167-168.
[5]孙立权,范强锐,王征.对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探讨[J].2008,25(1):144-146.
[6]汪红.加强安全技能培训提高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J].价值工程,2011(23):208.
高校实验室消防安全知识范文4
【关键词】 学校消防安全对策
1 当前学校消防安全现状
校园内部的消防安全的主要内容就是学校通过较为严格的管理消防安全管理,并对学生的消防安全知识进行普及,教会学生应急的技能,使得师生们在遇到火灾发生的时候,能有一定的自救能力,并且在日常校园生活过程中积极参与到火灾的防范中去,在火灾发生后能够齐心协力快速的处理火灾。学校的消防安全是极为重要的,这关系到了校园内部大量师生的生命安全,这些师生的背后还有着一个个家庭,如果出现火灾不能避免人身伤亡,那么火灾不仅仅是葬送的一个个生命,还会破坏一个个家庭,并且在其他学生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阴影,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2 当前学校存在消防安全问题的主要问题
2.1 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消防安全工作重视不够
近几年来,虽然各个教育部门已经向各个学校都传达了有管校园消防安全的文件,并且也针对校园各个层间都举办了消防会议,但是从实际实施的情况来看,呈现出的确实上热下冷的状态,各个校园并没有真正把校园消防安全工作放到学校工作的重心上去,学校对于消防管理的认识极为淡薄,并且消防管理部门职责分别不清楚,部分学校管理部门甚至觉得消防安全根本不是学校的分内之事,这些应该是消防部门应该帮忙的时期,有需要直接找当地消防部门就可以了,这些思想的出现导致了校园主管部门处理消防事物的积极性不高,并且责任必须较低,再加上学校设立的消防管理机构的人员过少,校园范围大、师生多,使得管辖的范围和数量都极大,在进行消防管理的过程中,经费投入极少,处理的各方面事物又极少,各个部门之间的消防管理职能出现的重复,即便学校有着消防管理部门,也对校园消防安全工作毫无督促的力量,从而使得校园内部无法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这些情况都是导致现代校园消防工作展开缓慢的主要原因。
2.2 老式建筑多,耐火等级低、电气线路老化、先天性火灾隐患多
绝大多数校园内部的老式建筑过程中,使得建筑整体上耐火等级低,各个部分的电气线路都开始老化,建筑内部的安全隐患极多。我国目前充斥着大量历史悠久的中学、大学,这些校园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部分年代极为久远的建筑,但是这些建筑已经不仅存在的时间较长,建筑老化,其建筑本身的设计也落后于现代,各个方面的防火措施都不完全,当时建设建设时所依据的法制和规范都还处在一个实验的阶段;建筑结构内部消防设施不足,逃生通常不通常;建筑内部装修材料都是使用的易燃材料,这个因素导致了在发生火灾中,逃生难度的增加。
2.3 人员流动性大、安全通道少
校园内部的人员流动极大,校园内部可以说一个人流活动极为密集的区域,其中的安全通道由于你教师的修建,使得安全通道较少,是以及开放性的浓缩社会。从校园使用的用途来看,校园内部不仅仅有教学场所,还有这较多的商业网点、宾馆、饭店、公共娱乐场所,整体呈现出的就是密集的人员活动区域,从客观上客观上来说,导致了校园内部的人员的复杂性提高,提高了校园内部人员流动性。并且不少的校园从校园内部安全防盗来考虑或者处于学生人身安全考虑,将建筑中所设计的绝大多数安全逃生门都进行了封闭,仅仅只留下一到出口作为学生的进出使用,使得安全出口名存实亡,增大了火灾发生时可能造成的人员危害。
2.4 实验室发生燃烧爆炸事故的风险较高
现阶段各个中学和高校基本都配置了实验室,但是实验室在使用的过程中,必然会在其中存在一些易燃、易爆并且有毒的物质在实验室中,如果在上实验课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由于操作不当,极易引发安全事故,并且安全事故在引发之后如果还没有通常的逃生通道,那么必然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2.5 宿舍乱用火、用电现象频繁
大学或者寄宿制的中学中,学生宿舍中是一个用电极为频繁的场所,同时也是校园发生火灾数量最为突出的一个位置。学校相关部门在每天对学生寝室进行检查管理并且断电之后,一些学生就通过蜡烛照明来看书,或者卧床吸烟,并且烟头在还未完全熄灭的情况下就胡乱丢弃;一些宿舍经常使用热得快等高危险的用电设备,这些现象都极大的增加了学校内部的消防安全隐患。
3 学校消防安全的对策与措施
3.1 加强安全教育
消防安全重在教育,可以通过以下措施确保学生对消防安全的重视。
(1)定期举办疏散逃生演练。由各校联合当地公安、消防部队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出疏散逃生应急预案,并经常性演练,确保全校师生有一个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2)定期组织学生参观消防站或消防教育馆。组织学生到县区消防队或就近前往当地的专职消防站进行参观。定期组织消防主题班会,通过演讲、讨论、辩论等各种形式加强学生消防安全意识主动性。
(3)定期出消防知识校报,定期进行消防常识广播宣传。开辟消防宣传专刊,在校园广播中增加消防教育知识内容,定期发放一本消防安全知识读本,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深入普及学校消防安全知识。
(4)经常组织消防安全检查。组织班主任参加县的消防安全学习班,对学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特别是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方面。对学生普及用火、用电、用气以及防火、灭火、火场逃生自救常识,努力提高学生自防自救能力。
3.2 建立规章制度
根据公安部和教育部关于校园消防安全的规定和意见制订各校具体的校园防火规章制度。学校的安全规章制度应该是具体的可操作的程序性规定,特别对学校火灾易发区的规章制度具有明确细致的规定。学校领导应重视学校消防安全工作职责,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3.3 明确岗位职责
现在中小学都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乃一校之长,应该对学校的事务全权负责。但也因校长是一校之长,在时间和精力上都不容许校长们对学校的管理面面俱到,要不反而会因小失大,不利于学校教学管理的顺利进行。
3.4 重视过程监督
要经常性的检查校园内部消防设施是否完整好用,灭火器的配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自动报警系统设施是否到位,寄宿制学校的消防应急预案和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是否完备等。检查中重点针对校园消防安全制度的落实情况、用火用电是否规范等内容。另外要对学校周围潍坊乱搭乱建棚、房等违章建筑机进行整改,保证消防通道畅通,绝对不允许改造或堵塞门窗、楼道等。各级各类学校的楼窗的防盗网应予以拆除,或予以改造,紧急情况下,在室内可以快速打开。
4 结语
综上所述,校园内部的消防安全工作可以说是一个艰巨并且长期的任务,并不是校园购置了消防设施,设立了安全防火门、防火通道就能够一劳永逸的时期,必须要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不断的对学生开展消防安全教育,最大极限的增加消防宣传教育工作深度,从而有效的提升校园师生的消防安全防范意识,学校领导也要引起重视,把学校建立成为一个最为安全的地方。
参考文献:
高校实验室消防安全知识范文5
全校师生员工:
2016年11月9日是我国第26个消防宣传日,主题是“消除火灾隐患、共建平安社区”。高校是人员高度密集场所,冬季又是火灾高发季节。预防火灾,不仅是各级组织与消防部门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一位公民的共同责任。为了切实做好学校的消防安全工作,彻底清除各类消防安全隐患,提高每位师生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构建平安和谐校园,特向全校师生员工提出以下倡议: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自觉遵守消防法律法规,强化消防意识,做到人人了解、参与、支持、重视消防工作。
积极参与消防安全教育活动,认真学习并宣传消防安全知识,使“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消防观念深入人心。
以实际行动做消防安全的实践者,严格遵守《消防法》、《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坚决杜绝私接乱接电线行为,不在宿舍、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办公室等场所使用电热毯、电热宝、电暖气、电褥子、热得快、电吹风等大功率违规电器,不在宿舍内燃烛看书、吸烟等,不要使用劣质的接线板、插座。不要在房间无人的情况下插着充电器、开着电脑,为笔记本电脑、手机充电。下班离开办公室或宿舍无人时应及时关闭各类电器的电源。
爱护各种消防设施,发现擅自挪用、拆除消防器材,埋压、圈占消火栓,占用消防车通道等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和其他火灾隐患,要及时劝阻、制止并向学校武保处报告。
高校实验室消防安全知识范文6
一、高校防火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1)基础建设滞后。大多历史悠久的高校,校址都选在城郊结合部,其供水管网系统等基础设施是按照当时办学规模、发展规划及国民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来设计和建设的。供水量不足与用水需求量猛增的矛盾使得整个供水管网的压力下降,一旦发生火警,只能是杯水车薪。
(2)疏散通道缺失。目前,高校学生宿舍的建筑面积一般每幢在3000平方米左右,有的甚至更大,一幢楼内居住学生数额1000人上下。尽管学校在建设时留有消防安全通道,但在使用过程中更多地考虑防盗安全或学生人身安全而关闭大多数消防安全出口或加设防盗门,使疏散通道丧失了其应有的作用,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疏散困难。
(3)致灾因素增加。近年来,高校学生公寓中电视、空调、电脑及其他电器日益完备,用电负荷剧增,同时,实验室的安全问题也愈加突出。除此之外,部分学校的建筑未经消防审核、验收合格擅自投入使用,大多不符合现行国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这些都导致高校学生公寓的消防安全状况令人担忧。
(4)消防安全管理混乱。大多数高校的安全部门重硬件设施轻软件管理。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流动性大,未接受岗前培训,发生火灾时有的连自身如何自救逃生都不知道,更谈不上指挥、引导学生疏散或救火;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手段,很多寝室都存在私拉乱接电线、使用大功率电器如电视机、功放机、电脑等现象。据统计,高校火灾大多是电气火灾,占每年全国校园火灾起数的40%左右;有的学生休息时躺在床上抽烟或乱扔烟头;夜间熄灯后,有些学生躲进蚊帐内点蜡烛看书写字,一不小心酿成的火灾事故并不鲜见;部分学生对消防安全缺乏足够的认识,缺少最基本的消防安全常识,发生火灾惊慌失措,既不会逃生,也不会报警。这些都暴露出高校在消防安全管理方面的缺失。
二、改进和加强高校防火工作的对策
(1)完善消防安全管理体系,明确消防安全管理职责。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增强消防安全防范意识,狠抓消防安全制度建设,建立“学校――保卫科――院系――班――个人”的校园防火体系,层层落实防火安全责任制。要狠抓责任落实、制度落实、人员落实、保障落实,把消防安全工作纳入学校及各部门工作的议事日程,使消防安全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同步发展。
(2)保障消防经费投入,完善消防基础设施。合格有效的消防设施是师生人身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的基本保障。高校应把消防经费的投入列入学校经费开支的总计划中,设立消防专项基金,保证经费投入,不断改善消防设施与装备条件。对消防设施器材的数量、性能、类型、完好情况逐一记录并保存,建立消防器材档案并指定专人管理,定期进行详细检查,定期进行维修和更新,让所有的消防设施器材随时保持良好的状态,保证火灾发生时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普及防火常识,提升师生防范意识。高校应及时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日常教育,并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假期安全普查、参观消防站、警民共建、消防知识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对师生员工开展经常性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安全知识、常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适时开展演练,提高全员自我防范和救灾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