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美术课程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美术课程内容范文1
在一体化的美术建设过程中,我们发现原来的课程存在许多问题:如中小学美术教材不配套,中小学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缺乏衔接,甚至有些内容重复;中小学教师各管一段,对自己所教的年级以外的教材内容不太熟悉;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没有体现出学校的文化特色和课程特色等。面对这些问题,为了更好地完善学校小初高一体化美术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美术教育,我们对美术课程的建设进行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打通中小学教师的行政编制,加强交流研讨,为做好课程建设提供保障。
学校实施扁平化管理模式,形成了小、初、高一体化的教研、管理机制。在开发和建设小初高一体化艺术课程的过程中,中小学的美术教师坐在了一起,对现在实施的小学、初中和高中美术国家课程进行整体梳理,使我们的美术课程更加符合学生实际,满足学生长远发展的需求;同时,积极开发美术特色课程,作为基础课程的补充和拓展。
中小学美术教师分工协作,按照学段各负其责,潜心研究教材,围绕课程建设方案认真完成基础课程建设。
从两年前开始,中小学美术组的教师们在主管领导和学科主任的带领下,制定了中小学一体化美术课程建设的方案,安排了每周一次的集中研讨时间。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我们完成了从小学一年级至高中的国家课程内容的梳理,教材内容按照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分不同学段确立了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评价要求,成为学校美术教学的基础课程。
积极拓展、开发特色课程和课外艺术实践课程,成为基础课程的补充和拓展。
在特色课程开发过程中,中小学教师结合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以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切入点,结合教师的专业特长,将中国民间美术和中国传统水墨画作为一体化的特色课程,每学期在完成基础课程的同时安排固定课时上特色课,在学校全面铺开。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升,我们还研究制定了《学生美术学分管理方案》,将学生参加的各种形式的校园美术实践活动用学分进行管理,包括学生参加的美术兴趣小组、选修课、各类美术比赛等,对学生进行评价和赋分,现已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生艺术实践课程体系。
抓好教研和课堂教学环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一体化课程内容。
小学美术课程内容范文2
新课程改革美术教学中小学教育现状一、引言
中小学美术教育改革,是新课标下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美术课程改革从课程目标到课程理念,从教材内容的选取到知识的呈现方式,从课程结构到课程评价都做出了重大变革,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和丰富的价值理念。中小学美术教育改革又是一个庞大且精细的工程,它的内容涉及到传统教育理念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试制度和评价体系等诸多方面,绝不是编发一套新教材就可以的简单过程,而是十分复杂的教学探索过程。
二、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中小学美术新课改的成效,将体现在两个基本方面。首先,是教育观念是否得到了改变,并由此产生的对所有学科的一视同仁以及教学者的教学方式是否灵活多样,使学生更轻松更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其次,是做到在地区、城乡教学条件不平衡的情况下,达到教学方法上的平衡。
1.教育观念方面
一直以来,在繁重的文化课负担下,美术教育与文化课相比都受到学生们的冷落。我国目前中小学专职美术教师数量也有较大缺口,学校美术课的课时也远远少于文化课的课时,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同时很多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把孩子从小就送到各种功课辅导班来提高文化课的成绩,没有时间留给孩子进行美术修养的启蒙和培养。
2.教学方法方面
在一些省份的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都难以顺利实施,艺术素质教育更算得上是一种奢望了。基本的教学条件难以具备,师资力量弱的中小学缺乏足够的美术专用教室和画板画架等教学设备。可见,艺术学科的基本义务教育如何在这些地区开展就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难度最直接的原因是来自经济上的。教科书上所要求的基本作业练习材料,如纸、笔、颜料等。对于贫困的农村学生来说,也成了一定的家庭经济负担。还有部分中小学的美术教学仍采取那种依样画瓢的单纯临摹进行教学,不注重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三、中小学美术新课改的实施途径
在改变传统的对艺术素质教育偏见的基础教育观念的过程中,教育主管部门宣传的大力宣传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以往的操作过程中,教育措施的普及,一般施以行政手段,其不足之处是难以从思想上解决根本问题,另外也不易取得全社会的共识。在实施环节上,走过场的现象较为普遍。其实,加大新课改的宣传力度,不是简单的行政手段可以做到的,从根本上解决全社会的认识问题,可从各个角度全方位的宣传一番,尽可能地推动新观念的形成。
教材的内容结构上更适用于教学条件良好的学校实施。因此,编写更符合农村实际的乡土教材的必要性就显而易见了。其基本思路应立足于注重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多做文章,更注重教学形式和方式的实用性原则,从而尽可能地减少教学媒材的消耗,使新课改更符合地域特征,更具有实用性和推广的可能性。因地制宜的教育体现,为艺术素质教育在广大农村的实施和普及具有实际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有效地打破原有模式中全国一刀切的传统教学方式。这种地方性的教材有利于在同一教育方针下,寻求百花齐放的艺术教育局面,中小学美术新课改也因此有了极为广阔的实验空间。
四、美术教学上的发展方向
1.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给美术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美术是视觉艺术,我们要想使学生轻松快捷地获取知识,最好的方法是利用直观教学原理,通过课件、实物等资料展示,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有些课程内容也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创设情境,同时结合游戏、表演等活动,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这要求教师的角色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美、了解美术作品,激发学生欣赏艺术、热爱生活的热情。
2.拓展探究性学习的空间
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如在上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资料,为教学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和参考资料。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一方面,学习到收集资料的方法;另一方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这对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去探究、去思考,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层面,还引导他们进行探究性学习,为学生综合知识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拓展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3.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新的学习内容和方法
新课改充分体现了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满足了学生的发展需要。新课改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以模块式的课程结构,实行学分管理,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和个性发展的可能性。在新课改理念改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之后,教师要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尝试,从传统的灌输走向师生的互动,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五、结论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避免专业化、单一化倾向,不刻意追求美术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知识的专业性。课程内容减少了抽象的美术理论和概念,减少了繁杂的知识点,从整体上降低美术课程的难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新的中小学美术教学课程改革所取得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但改革过程中也遇到了新问题和新情况,我们必须对改革方案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和反思,这样才能进一步地扩大改革成果,使新课程改革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程葆宏.试论美术课程改革与美术教学改革[J].黄石教育学院学报,2003,(3).
[5]冯厚春.中学美术课程改革研究与思考[J].教学探索,2007,(1~2).
小学美术课程内容范文3
1 专业化
专业化是指人才培养计划要强调美术学(师范类)专业的专业性。2005年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明确指出,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具备初步美术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合格的基础教育美术教师和社会美术教育工作者。古有韩愈《师说》云:古人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而今以素质教育为目的,作为美术教师,就必须有周密的计划,不能容忍主观随意性,不许太多的非理性成分,需要有尽可能全面的知识,教给学生的主要是道而不是技。[1]
美术学(师范类)美术教育主要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不是以培养美术工作者或者画家为目的。作为美术学(师范类)专业的学生如果不具备美术教师的专业性,岂不形同虚设!可就当前情况而言,师范特点和面貌被淹没:重技轻理;重艺轻师;培养方式简单化;教学内容和中小学(尤其与《新课标》)的实际差距相去甚远。美术圈最引人注目是美术家,而非美术教育家,无论是任职、晋升,多是靠绘画创作的作品,而非靠所教学生的素质来提高。长期以来形成一种这样的观点,创作(科研)是实的,可以质变的;教学是虚的,不容易被人发现;美术家就是教育家的误区。导致师范美术教育偏离了原来设定的目标,在做与专业美术院校相同的事情,无法体现其专业性。再加上市场化实施以来,现在美术学(师范类)专业毕业生普遍就业困难,一是中小学美术教师职位渐趋饱和。二是毕业生专业能力欠缺,不能满足社会所需,适合自己的岗位少,毕业生都希望找个理想的工作单位。导致美术学(师范类)专业学生出现两个就业取向的极端:一是想成为美术家,根本不屑于美术教育。二是成为美术教师,可学习需求无法满足。或者还有些除了报考研究生,首选单位便是美术馆、博物馆、出版社、报纸杂志社等,可这些岗位都还有专业美术院校的毕业生来竞争。美术学(师范类)专业如何体现其专业性?
首先,美术学(师范类)专业大部分学生应该明确自己是当中小学美术教师的,肩负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要求,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为艺先做人,人奇格自高。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云: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2]现代著名美术大师及教育家潘天寿先生也多次强调:心正者,人之思想道德品质也。文学艺术,乃艺术家人格思想感情之反映,艺术家思想正,志向大,胸襟宽,眼光远,则画品必高,成就必大,余谓笔正则画正,心正则笔正,人格方正,画品必高,人品不高,画品低劣。[3]其次,作为未来的中小学美术老师,必须先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端正人生态度,使之养成高尚的精神境界和健康的道德情操。再者,加强文化修养,增强人文内涵,培养具有既精通专业,又善于发挥专业特点;既熟悉理论,又富于实践精神;既了解世界,又明了国情和社会需求;既通晓历史,又善于实际应用等这类全面综合型的人才。[4]
总之,高师美术教育与中小学课程设置不一致,或者缺少紧密的链接,我们培养出的教师怎么能够胜任中小学的美术教学工作呢?因此,相对于新课改,课程设置必须有相对应的专业基础美术教育课。美术学(师范类)专业的专业性应该体现为培育出合格的中小学美术教师,人才培养计划与中小学美术教学的需要紧密相结合,做好高师美术教育与中小学的链接。
2 多元化
多元是基础美术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概念, 具备多元艺术素养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其实施的根本保证。高师美术学(师范类)专业作为中小学美术教师的生源基地,必须实现同基础美术教育在课程性质、课程内容等多方面的衔接,调整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打破大学课堂的枯燥乏味,积极构建多元艺术课堂,使培养目标多元化。
《新课标》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形成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美术课程结构。以更为开阔的视野审视美术及其教育功能,注重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未来实际生活的需要出发设计课程思路,使课程结构更为合理,内容更加丰富和开放。注重课程的综合化是此次基础美术教育改革的重大变革,改变了以往课程知识过于单一、门类过多、缺乏整合的现象,使其更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事实上,如今高师美术的课程设置正往多元化这一趋势发展,高师美术课程大体可分为四大部分:(1)绘画类课程:除素描、水粉等基础课程外,还设中国画、油画等绘画专业的所有内容。绘画类课程要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等美学素养,具备了这些素养也就不难在设计领域中施展才能,创造出优秀的艺术作品。(2)设计类课程:对设计专业来讲,更注重基础内容,像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另外还增设了《中国民间美术》这一课程来迎合中小学美术课程内容。(3)理论类课程:包括艺术理论和教育理论两大类。艺术理论课是指艺术概论、中外美术史、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知识面覆盖广。而中小学美术课程论这两门教育理论课,则是高师美术教育的必修课程。(4)尤为关注教育实习课,它是高师美术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使学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通过教学实践融会贯通,是一次理论与应用的有效结合。
再者,《新课标》开宗明义道: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要求具备深厚文化修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的多元化教师。因此,在合理安排专业课程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增设人文课程的比重,有针对性地为美术专业学生开设哲学、美学、历史、文学等饱含人文思想的课程,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例如,潘天寿先生就在教学中增设了文学诗词、书法鉴赏等课程。他要求美术系的学生学习时间的比例是三分读书,一分写字,五分画画,一分其他,并鼓励师生多读书,多写文章,注意理论研究,扩大自己的知识面。[5]
目前,大多数高师院校美术学(师范类)专业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强调培养目标多元化,试行弹性学制培养创新型人才。基本的教学模式有:(1)2+2的小学师资、3+1的中学师资培养模式。小学师资前两年学习基础公共课和主修专业,后两年进行辅修专业和教育理论的学习与教学实践;中学师资前三年进行基础公共课、主修课程和综合课程的学习,最后一年学习教育理论并进行教学实践。(2)辅修及双专业、双学位模式。许多高校都允许学有余力、并对教师工作感兴趣的学生选择辅修教育类课程,修读双专业并获得双学位,为其以后取得教师资格证打基础。(3)4+X的教师教育模式。其中,实行4+0模式者,学生毕业即就业;实行4+2模式者,学生本科毕业后再读两年硕士学位,培养目标是重点中学的骨干美术教师;实行4+3教师教育模式者,采取本硕连读的办法获取硕士学位,学生毕业后可以到美术类高校担任专业课教师。[6]
3 生态化
小学美术课程内容范文4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气氛
在推进小学生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教育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提高美术学科教育地位、提高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已经势在必行,美术教育的功能已经在社会上越来越受到重视。提高美术教学的课堂教学效果是做好学校基础美育的关键所在。
现今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被采用的模式众多,被选用的教学方式也是多如牛毛,因而我在这里仅以几个例子来分析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教师在讲授小学美术第一册中的《走进大自然》一课时,首先明确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对大自然颜色的认识,从而能够用彩色铅笔、油画棒、彩色粉笔或水粉色可以把自己喜欢的颜色画出来,把自己观察到的大自然的色彩表现出来。接着,在讲课过程中先让同学们观看大自然的纪录片,让学生感悟自然的美丽,并在这之后让同学们相互交流各自带来的图片,互相指认出对应的颜色,强化对颜色的认知和记忆。之后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同学与老师互动,共同参与色彩的寻找和指认,并亲自动手画出自己所熟悉的带有某种颜色的自然物体。
同样的,在《圆圆的世界》一课时,教师先给同学们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并让他们总结出这些物体的共同特点,显然这些物体都是圆形的。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强化学生对于圆形物体的感觉,使用线条或颜色画出生活中的圆形物并添画有趣的细节。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学生最熟悉的方式――“吹泡泡”来展现圆形的概念,并让学生动手画圆。最后,在课后反馈作业环节中,教师让学生用勾线平涂方法画生活中的圆形物,也可用运用身边的线、绳等材料排一排、摆一摆,摆出美丽的图形,亦可用彩纸撕剪等法表现圆形。这使得学生们不仅要动脑筋想画什么,还要想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表现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所侧重,但始终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中心,始终保持美术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从生活和自然中寻找美的存在,将美术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经过总结和思考,我们发现小学生对于美的感受力和体悟力始终离不开现实的直观接触,因而为了提高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不得不将学习内容生活化、通俗化,将有些复杂的内容简单化。
一、激发兴趣,营造氛围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兴趣广泛,艺术感觉才会更好。同样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的基础性的美的教育,小学美术有其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适应,在教学中教师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由于小学生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特征,建立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从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创作美感。
二、善用资源,提高效率
学校提供的资源是美术课程资源的主要资源,也是教师讲授美术课的主阵地,在美术教学中一般都配有专用的美术教室,储藏工具,以及展示学生美术作品的场所等。学校图书馆中有美术学科的相关书籍,美术作品等也是学生美术学习的重要载体。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利用学校所提供的的美术资源,发挥它们功能的最大化。除了利用好学校资源外,还要拓展利用校外的美术教学资源,如美术馆、博物馆、艺术工作室、动植物园,或者社区、村庄等场所,在这些场所对学生美术教育,让学生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有利于学生的艺术创作。
三、挖掘生活,提升感悟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实践,感悟植根于实践。课堂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的主阵地,但毕竟时间较短,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可以将课堂拓展到教室之外,教师和学生可以支配更多的时间在课外,也就是我们说的生活实践,成立互助小组,让学生互相帮助,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生活实践是艺术的来源。在实践教学中,如在图案的创作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录像、图片、实物等让学生自己来观察示范,对图案的造型特点进行概括,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勾画出更美的图案作品,甚至比原画更生动形象。在课堂拓展环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户外写生临摹,观察自然环境,亲近大自然感悟美的力量,并在此过程中加深学生对于美的生活化的理解,提升学生对于美的感悟。
总而言之,小学美术是小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小学生喜欢在美术课上绘画自己心中的理想世界,喜欢老师有趣的讲解。作为美术教师,我们要深入学习美术专业理论知识,提升自己的美术素养,给学生提供更高更深层次的美术教育;还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认真落实教学目标;认真研究学情,根据学生的喜爱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让课堂表现更加出彩,让学生更加喜欢美术课。提高课堂教学是一个需要长期研究并不断践行的过程,所有一线美术教师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小学美术课程内容范文5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互动;教学模式
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提出是为了实现“教学为了不去教学”的目的,目前针对互动教学这一模式提出了“双主互动”的概念,即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激励,从而形成教师积极引导教学、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师生间进行有效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学的影响和教学的效果都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来得以体现,“以教激学、因学论教”。因此通过笔者对于相关资料的研究和对自身教学经验的分析,认为实现小学美术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细化研究。
一、互动教学模式的含义
互动主要是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活动。互动教学模式主要指的是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等多方面之间的多层组合互动,以互动为基本教学方式,展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性。互动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通过循序渐进的美术教学指导,形成良好的美术鉴赏能力及美术情感认识。
二、互动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运用的意义
1.丰富美术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传统的教学方式多数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较差,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很多小学生易于产生上课疲倦、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失去了美术教学的作用。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应用互动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小学美术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生动性特点,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使小学美术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艺术思维指的是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使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及灵感思维等多种复杂关系以辩证方式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从而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小学生想象力十分丰富,互动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能够通过有效的问题引导、启发等方式,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对美术产生一定的理论知识理解和情感认识,从而产生一些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创建多元化的美术教学模式,使小学美术教学更加富含自主性、探究性等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探究习惯。
三、构建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方向
1.积极创设参与情境
研究表明,课堂参与情境的创设对于学生的思维启发与学习氛围营造意义重大。对小学美术教学来说,由于课程内容虚实结合,对学生的想象力与动手能力均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师生互动教学过程中,参与情境的创设将能使课程学习事半功倍。例如,类似于师生位置互换的情境能轻松卸掉学生的课堂包袱,使学生与教师的沟通更近一步,而针对某些课题设置悬念情境或空白情境则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及求知欲,并能让其在学会自主学习的同时激发起想象力及创造力。而且,在课程完成时,创设成功的情境还能让学生体会到学成的乐趣,进而使其在课堂互动中乐于参与且敢于创造。
2.丰富互动方式
由于当前的小学美术课堂互动教学的应用效果不甚理想,因此要想构建成熟、高效的互动教学模式,课堂内外互动方式的丰富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美术教学不同于理论课教学,适当的户外写生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而且具体化环境下的师生互动也远优于抽象概念中的师生探索。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小学美术的互动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而走出教室或许能让师生真正摆脱位置关系的束缚。另一方面,适当安排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三方互动能使学生的互动热情进一步提高,并以此加深对课程的学习印象。同时,家长在亲身体验过后,也能对互动教学给予更多的支持与鼓励。另外,检验学习成果时倡导学生互相点评也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仅是对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而且对小学生而言,这样一种考核方式也最具新意且易于接受。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小学美术课堂的互动教学一定要把握一个度,不能仅为了互动而互动,那样课堂教学极易发展成为课堂游戏,教学的目的也会与教学效果相差甚远。
3.注重教学引导
互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有效引导也很重要,这是保障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互动教学并不是无秩序、无组织的随意展开,高效的互动教学中除了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有很好的安排,对于课堂教学的组织与设计十分合理,还需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更多有效的引导与启发。这既能够增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认知,也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深化大家对美术知识的感知与体验。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审美价值观逐渐形成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们不仅对于世界充满了好奇,对于如何正确理解与认识美的事物以及美术作品,需要教师给予大家正确的引导。教师要意识到教学引导的重要性,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们启发与点拨,这不仅能够更正学生一些不恰当的审美观念,也能够让互动式教学收获更好的教学成效。教师给予学生的教学引导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同时,也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展开。在学习静物画的过程中,例如画鸡蛋,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们回顾达芬奇的一些生平事迹,让学生说出一些达芬奇创造的名画,随后可以将一些名画引导学生展开重点赏析,并且让学生对名画的创作过程进行合理猜想,最终由教师介绍名画的历史故事。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在作者生平与创作过程的介绍中还能够将学生带入到作者当时的创作情绪之中,学生会充分体会到作者当时作画的心情与名画的感染力。
小学美术课程内容范文6
关键词 小学生 美术 创新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4-0124-02
小学生具有好奇、想象力丰富等特点,在其旺盛好奇心的作用下,会主动探索其感兴趣的事物。所以,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美术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激发学生创作兴趣。同时,还应该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各项美术课堂活动中。
一、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的优势
(一)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扩展学生的视野
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美术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使得教师能够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创造更为优越的学习环境。例如,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和现代教育技术制作教学课件,利用绘画视频和影像等为学生演示绘画技巧,促使学生能够更为清晰的观察绘画技巧,使其不再拘泥于课程内容的学习,让他们能够领悟到更多美术技能。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信息技术查找一些美术课程的相关资料,扩展了学生的视野。
(二)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播放绘画相关视频和影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将注意力集中到绘画理论课程教学中。同时,绘画教师可以采取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能够明确绘画艺术的内涵,进而强化学生对绘画艺术的理解。可以说,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使得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在挖掘学生潜在能力的同时,为其学好绘画理论相关知识提供重要前提。
(三)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造轻松、活泼、富有互动性的学习环境,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一定的情景,使学生感到耳目一新,让其对绘画艺术的文化内涵和经典美术作品形成更加充分的理解。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对绘画文化内涵研究探索的能力,还在提升其学习效果和质量的基础上,促进其创新思维和艺术思维得到充分培养。
二、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优化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措施
(一)教师在绘画理论课堂教学中发挥自身主导优势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从而充分发挥自身的课堂教学主导地位。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方面,教师应该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实际情况对课程内容和进度进行相应的调整。例如,在绘画文化背景等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查找绘画相关的民俗文化、作品以及技巧等视频,使学生直观了解这种绘画的艺术风格和蕴含的人文内涵,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突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师还应该体现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将教学重心偏移到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培养方面,在使学生养成良好自主学习习惯的基础上,提高其创新能力和美术艺术鉴赏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美术教学为学生普及一些传统文化知识,使其能够继承并传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在《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中,教师可以事先让学生借助网络技术查找兵马俑的地理位置、发现时间、规模等资料,使其了解兵马俑的艺术特色,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带领学生分析军阵、人物特征、战马和兵器所体现的艺术风格等。
(三)准确定位多媒体教学地位
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展示正确的技术动作,并利用较为经典的绘画视频提高学生的绘画艺术鉴赏能力,在绘画视频鉴赏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分析绘画技巧,在分析过程中将创新意识融入其中,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电脑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促使学生掌握画图程序的基本功能,使其会使用画图工具。首先,为学生展示带有花边的电子美术作品,引导其通过欣赏思考图案的特点以及制作方法;然后,教师借助电脑演示花边的做法使学生掌握选取、复制、粘贴的方法;最后,让学生尝试利用计算机技术独立制作各类花边图案。同时,由于学生的绘画基础不尽相同,所以开展现代教育教学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为学生录制一些微视频,使学生在课后也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