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目视化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实验室目视化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实验室目视化管理

实验室目视化管理范文1

关键词:锦江城市花园;项目进度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绪论

1.1

施工阶段在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具有造价高、工期紧、复杂程度高、组织协调难度大的特点,对工程质量和最终使用功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施工阶段如何控制好项目的工期、质量、成本三大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仍有多数建筑施工单位沿用传统的组织与管理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1.1、进度控制不当,工程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而在甲方要求的节点工期临近时加班加点,在这种赶工期的情况下,易造成工人疲劳,工程质量下降而造成返工、返修。

1.12、图纸会审把关不严,对设计变更或技术交底不到位,造成不必要的返工损失。

1.1.3、分包单位多,协调难度大。总包单位未充分覆行总包职责,特别对甲方指定分包管理失效,造成工期拖延,成本上升。

1.1.4、成本控制不当。市场竞争激烈,投标成本偏低,而过程施工未对人、机、料、环、洁等五个方面有效管理,造成成本目标失控。

1.2工程项目概况

本工程为新建工程,建设地点位于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用地范围:东西长158m,南北长221m,大致呈矩形,两面临路。北临30米宽规划道路,东临24米宽规划道路。工程在用地东、北侧有DN250市政供水管,d400市政污水管,d500市政雨水管。本工程规划净用地33191.2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45161.79平方米。

2东明世纪花园项目施工进度计划编制

2.1施工进度计划编制概述

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就是为项目的实现确定一个控制目标的计划值,并制定出保证计划实施的有效措施,而且是在内外制约条件下的最佳方案,以此作为项目施工过程的控制标准。

2.1.1项目进度计划编制的依据

1、项目的承包合同

2、工程项目的内容及特殊要求

3、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及方案

4、有关现场施工条件的资料

5、材料及设备供货计划

2.1.2项目进度计划编制的基本要求

1、确保项目实现工期目标

2、确保项目进度的均衡连续

3、确保项目进度与质量、成本、资源等目标的协调统一

4、确保项目可执行性和指导性

2.1.3项目进度计划编制准备工作

在编制项目进度计划之前,必须作好如下准备工作:

1、全面收集和整理资料,尤其是现场调查资料

2、审查和研究合同条件,如工期、质量和费用支付要求

3、熟悉图纸,了解工程内容,将图纸和现场进行核对

4、了解工程材料,构配件情况及运输条件

2.2东明世纪花园项目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

东明世纪花园工程施工项目周期长、工作量大、工期紧、工作之间关系复杂,因此采用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来编制该项目的进度计划,编制步骤如下:

1、调查研究,确定计划目标

2、划分工作项目

3、确定施工顺序

4、计算工程量、劳动量和机械台班数

5、确定工作持续时间

6、绘制网络计划,确定关键线路和关键工作

2.2.1调查研究,确定计划目标

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掌握足够准确的资料,从而为确定合理的进度目标、编制进度计划提供可靠依据。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了解业主和项目本身的要求。熟悉合同、图纸和说明书。

2、了解现场自然条件,搞好现场调查。

3、有关标准、定额、规程和制度。

4、资源供应情况。

5、资金需求供应情况。

6、有关统计资料,经验总结及历史资料。

通过事前调研,尽可能掌握该工程的基本情况,对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充分考虑,为确定计划目标奠定了基础。根据国家有关施工工期规定,并结合以往类似工程情况,锦江城市花园项目施工合同规定:工程施工周期为585天,但属下列情况,业主应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延期:

1、未按规定时间提供设计文件。

2、业主与政府有关部门协调不到位,导致不能开工或施工暂停。

3、提交的设计资料有误或过程中设计变更。

4、施工过程中遭遇不可抗力,如地震、洪涝或不可预见的恶劣天气无法正常施工。

2.2.2计算工程量、劳动量和机械台班数

工程量计算应根据施工图和工程量计算规则,针对所划分的每一

个工作项目进行。当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时已有预算文件,且工作项划分与施工进度计划一致时,可直接查用工作量。若某些项目有出入,但出入不大,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和以往工程经验进行必要的调整。

2.2.3编制施工进度网络图,确定关键线路和关键工作

1、绘制网络图

根据已确定的逻辑关系,即可按绘图规则绘制网络图。既可以绘制单代号网络图,也可以绘制双代号网络图。在锦江城市花园项目的实际应用中,我们采用了双代号网络图来绘制进度计划。绘制网络图的基本原则:

(1)网络图必须按照已定的逻辑关系绘制。由于网络图是有有向、有序网状图形,所以其必须严格按照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绘制。

(2)网络图中严禁出现从一个节点出发,顺箭头方向又回到原出发点的循环回路。如果出现循环回路,会造成逻辑关系混乱,使工作无法按顺序进行。

(3)网络图中的箭线(包括虚箭线,以下同)应保持白左向右的方向,不应出现箭头向左方的水平箭线和箭头偏向左方的斜向箭线。

(4)网络图中严禁出现双向箭头和无箭头的连线。因为工作进行的方向不明确,因而不能达到网络图有向的要求。

(5)网络图中严禁出现没有箭尾节点箭线和没有箭头节点的箭线。

(6)严禁在箭线上引入或引出箭线。但当网络图的起节点有多条箭线引出(外向箭线)或终点节点有多条箭线引入(内向箭线)时,为使图形简洁,可用母线法绘图。即:将多条箭线经一条共享的垂直线段引入终点节点。对于特殊线型的箭线,如粗箭线、双箭线、虚箭线、彩色箭线等,可在从母线上引出的支线上标出。

(7)应尽量避免网络图中工作箭线的交叉。当交叉不可避免时,可以采用过桥法或指向法处理。

绘制网络图应注意以下三点:

①正确反映各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

②网络图中无逻辑关系的各工作,必须切断;

③网络图的布置应该条理清晰。

3结论

1. 东明世纪花园施工项目总结

项目是一次性、临时性的任务,其成果一旦失败不可挽回。进度管理是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施工管理中难度较大的问题。反思锦江城市花园施工项目进度控制的全过程,从开始就运用项目管理理论,采取了合理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作好了网络计划的编制,为施工进度控制打下了基础。在进度计划实施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导致了进度计划的延误,针对每项工作延误的具体情况,分析每项工作对网络计划的影响程度,及时调整了进度计划,从而为项目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本文的研究,具体解决了施工进度管理过程中因甲方经营策略变化、设计因素、材料因素、质量因素、协调配合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直接或间接导致施工进度的延误,确保了施工进度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以项目管理相关知识为基础,运用进度计划编制原理及方法,对施工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采用工期优化和进度控制原理、系统方法,通过分析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及时跟踪监测调整,有效地保证了项目工期,最大限度的满足了甲方的需求。

2、留待解决的问题

工期优化过程中,确定反映每项工作进度、成本与安全的综合优化系数往往根据以往类似工程经验确定,针对本工程的具体情况是否适用还有待进一步验证;而且收集数据样本偏少,这也需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和总结。

参考文献

[1]刘小平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高等教育出版,2007年7月

[2]马纯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

实验室目视化管理范文2

关键词:水利工程 施工项目 思考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管理水平也在不断进步提升,从而促进我国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的提高和进步。水利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国家基础性建设工程,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对人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对整个国家水利工程的运行也是至关重要的,加强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是决定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1]。

1 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特点

虽说都是项目管理,但是相比较其他的项目管理,水利工程有着自身的特点,都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因此,为了加强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有必要在了解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特点的前提下,再进行探索。

1 . 1 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对象具有特殊 性

理所当然,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对象是水利工程,其中所包含的内容有:工程前期的招标及投标、合同的签署、工程的前期准备、工程施工过程以及工程后期的验收与维护等[2]。可以说,水利工程施工项目是一个综合性、复杂性、多样性的系统。

1 . 2 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过程具有多变 性

由于水利工程的施工周期一般都比较长,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内部与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说: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天气温度、环境等都在随时发生着改变,这就要求管理者要随时观察与及时调整。

1 . 3 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协调工作具有复杂性

水利工程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相较于其他的工程项目都有比较高的要求,而且

伴随着时间的变化,施工过程具有很强的不稳定性。由于人力的数量多、类型复杂多样,人员的调度与安排就比较困难;水利工程大多都是在露天下进行的,受天气影响大;再有就是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的涉及面广泛,协调与调度各单位也是一个难题。

2 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2 . 1 水利工程建设的制度僵硬观念陈旧

我国不管是对地域还是人口来说是一个大国,自然水利工程建设众多,面对众多的水利工程施工项目,往往都有一个很详细很全面的施工计划,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却问题不断,达不到预期效果,施工进程缓慢,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水利工程建设制度古板陈旧。

2 . 2 项目经理部门缺乏合理的责任制

当前,在水利工程施工项目人员管理上普遍存在人员绩效考核不完备、不合理等情况,降低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缺乏合理的责任制。

2 . 3 项目经理部门没有合理的组织形式

除了缺乏合理的责任制外,水利工程施工项目也缺乏合理的组织形式,例如:一些简单的水利工程项目,往往由于项目经理的按部就班,采用复杂的组织形式,导致在整个项目施工过程中,在人员、物力、财力上的消耗过多,而对于一些复杂的项目,又因为不能及时安排人员,导致整个施工时间的延迟。

3 加强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有效方法

3. 1 完善水利工程建设制度

正所谓“无规矩,无以成方圆”,施工企业与上级主管部门之间应该有一个科学的水利工程建设制度。因此,我国水利企业需要摒弃现有陈旧的管理制度,重新制定一套合理的管理制度。另外,水利管理部门需要做市场调研,根据市场的需求,建立管理责任制,让施工单位也要根据水利管理单位的管理制度做事,而水利管理单位必须要起好带头作用,发挥自身的管理责任。

3. 2 做好原材料的采购工作

水利工程中材料的质量决定了工程的质量,因此,为了提高土建工程的质量,首要任务 就是 严控 土建工 程原 材料 的质 量关,而想要保证材料的质量,就必须重视采购环节。工程开始之前的采购决定了工程的质量。在整个工程开始之前的采购准备阶段,施工单位必须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派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人去采购。而采购人在采购材料之前,需要做好详细的市场调查,对各种采购材料的信息做到心中有数,选择最合适、可靠的供货商,做到真正的货比三家,买到物美价廉的材料。在采购人员购买好了材料之后,也应该有专门的材 料检 查人 员对材 料进 行仔 细的 检查,只有通过这两道关卡,各种质量都达标的材料才能够进入建筑工地。

3 . 3 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

想要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除了以上所说的措施之外,还应该重视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是各种施工人员战斗在一线,如果这些施工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在施工过程中就会暴露出一些问题,即使没有在施工过程中暴露出问题,那么也会给工程留下隐患。所以,施工单位在招人之前,要对员工进行入职培训,让他们结业合格后才能正式进入施工现场,进行工作。

3.4 加强施工的安全管理

安全是水利工程项目的根本,想要保证水利工程顺利进行,就必须建立一套合理的施工管理体制以及监督体制,首先要保证施工安全、施工人员的安全,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施工工作相关知识的普及,并且定期抽查、考核,以此提高员工们的安全意识。另外,对员工进行在培训,让员工能够熟练的掌握各种施工机器,减少因机器设备而出现的事故。另外,派专人对现场的机械设备进行检查,保证机器设备能够正常运转。

3 . 5 做好水利施工的质量验收工作

在水利工程中,施工质量的事后控制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只要事后控制能够顺利、到位,那么就可以有效的提高工程质量的管理水平。在各单位施工结束后,应该按照相关质量评定的规程、方法,专门组织相关专家进行验收与评定。如果在验收过程中,一旦出现质量问题,那么就要提出严厉的批评,勒令施工单位进行改进,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水利工程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优劣,直接影响工程的建设进度,所以必须加强工程质量各部门之间的联系,让各部门协调发展,让工程能够顺利进行。

4 结语

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想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的项目管理,就必须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不断的探索,找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规范化。另外,在水利工程项目的管理过程中,要抓住主要方面,忽视次要方面,以此不断的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水平,保证水利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张展域.简论如何对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质量进行有效控制[J].大陆桥视野,2012(18):137.

[2] 王贵宝,朱华.如何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的项目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2).

作者简介:

1.苏本超,男,1981年9月,汉,河南范县人,本科,工程师,工作于河南黄河河务局经济发展管理局,致力于水利水电工程研究

2.梅龙,男,1979年12月,汉,河南范县人,本科,工程师,工作于河南黄河河务局

3.胡永华,黄河养护集团有限公司

快递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金水路12号河南黄河河务局

邮编:450003

实验室目视化管理范文3

关键词: 高校 科研项目 精细化管理

1.引言

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是当代大学的三大基本职能。科研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对学校学科建设、综合实力的提升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科学、高效、规范的科研管理是促进高校科研工作可持续发展、科研实力稳步提升的重要保障。科研项目管理作为高校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从项目申请、立项论证、组织实施、中期评估、验收鉴定、成果产出到档案入卷的全过程管理。随着国家对科研投入力度的逐年加大,各级各类项目的资助体量和资助经费的不断增加,高校传统的粗放型的科研项目管理模式已经不能确保项目的申报和完成质量。为了提高项目的管理效益,保证科研计划的圆满完成,有必要引入精细化管理模式,以解决目前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重申报轻过程、管理制度不完善、经费管理不科学等问题。从精细化的视角完善项目管理机制,细化、优化管理流程,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融入项目管理工作中,这对提升高校科研项目的管理水平,促进高校科研管理的高效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高校科研的整体竞争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将精细化管理具体应用到科研项目管理中?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2.高校科研项目管理问题分析

2.1现行管理体系不完善。随着国家对科研投入的不断增加,各级各类地方政府及科技部门纷纷设立如省自然科学基金、省重点研发专项等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服务的各类项目。项目种类繁多,项目管理要求不尽相同,这就要求高校在科研项目管理上要按照不同的管理办法进行分类管理,不能一概而论,而应从粗放管理转向分类的精细管理。目前高校科研处是科研项目管理的主要执行部门,科研项目基本由科研处进行集中管理,但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均在院系完成,导致二级院系的管理职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且科研处往往不能及时地了解科研人员的动态和项目的进展。另外,项目在执行过程中,涉及科研设备采购及管理、经费使用、国际交流、项目不定期审计等事宜,因科研处与财务、资产、审计、国际交流、监察等部门系统的沟通不及时和信息不通畅,导致项目执行中出现经费使用不规范、设备冗余、国际交流手续办理不通畅等问题。二级院系的管理职能未能有效履行、高校的各个管理部门之间未能形成良性的联动机制,是现行管理体系不完善的表现。

2.2有效的中期管理薄弱,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力度不够。目前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数、国家基金项目数、SCI论文数、国家级省部级奖项数等往往成为衡量高校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项目申报数、立项数及项目产出的高质量论文数成为高校科研处的关注重点,很多高校都是“重申报、轻管理;重产出、轻过程”。在项目的过程管理中,科研处仅注重定期收集各类年度或中期检查报告、项目任务书等,却很少组织专家检查评估和审核纸质材料的真实性,使得项目的中期管理流于形式[1],直接导致的问题是项目的成果质量不高,项目结题率偏低。各高校制定的校内项目管理办法中,很少针对项目的监督管理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法,而且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对科研人员的科研诚信、科研道德缺乏有力的监督。

2.3经费预算和执行不够规范。科研经费是高校科研项目正常执行、顺利完成并取得项目成果的重要保障。科研经费渠道众多,不同来源的科研经费管理要求不一样,但目前高校往往缺乏专门从事科研经费管理的财务人员,难以为科研项目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及财务决算等全过程提供专业的管理和服务。科研人员在编制预算时,更多是凭经验,导致预算编制不精细,测算依据笼统,以至于到项目执行时,才发现有些预算设置不合理,又得申请调整预算,带来诸多不便。而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虽然有些高校科研管理部门有预审,但经费报销更多由项目负责人审核,财务部门在报销时只是简单审查报销单据的合规性,一般不予核实经费支出与批复预算的匹配性,造成预算执行的不规范。

2.4科研管理队伍水平有待提高。科研项目管理是业务性、专业性、政策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要求项目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管理素质和服务意识,还必须具备高度的政策敏感性、较强的科研活动组织协调能力、较高的团队协作意识、一定的学科知识和创新性。目前由于高校现行的人才考核体系和职称评审制度的缺陷,各高校拥有管理学学位的项目管理人员很少,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需进一步提升。

3.高校科研项目实行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所谓精细化管理是指基于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运用标准化、程序化、数据化和信息化的手段,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的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2]。精细化管理要求注重系统意识、规则意识和细节意识。推行精细化管理要靠规章制度,通过精细化管理方法,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流程化,流程化的事情定量化,定量的事情信息化,实现全过程管理的规范化、专业化、程序化、标准化和信息化[3]。

早在“十一五”期间,精细化思想已逐步应用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基金项目管理中,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效有序的运转提供重要的保障,这是促进高校科研项目实行精细化管理的外因。“十二五”以来,国务院和教育部相继颁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科研行为的意见》(教监2012[6]号)、《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等文件,针对现在科研项目及科研经费管理中的问题,提出“规范管理、改进服务”,要求按照科研活动规律,充分发挥高校在科研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建立健全项目全过程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流程,改进管理方式,以适应科研活动的实际需要。这对高校科研项目精细化管理提出内在要求。随着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各级各类项目的整合合并,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更有助于高水平成果的产生,有助于项目组科研实力的提升,有助于学校整体科研竞争力和重大项目争取能力的提升。

4.高校科研项目全过程精细化管理举措

4.1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在科研项目管理中,将传统的由科技处直接面对项目负责人的粗放型项目管理模式转向科技处-院系-项目负责人的三级精细化管理模式;建立财务、资产、审计等多部门联动的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与任务,实现各部门之间的有效对接。在科学的管理模式和体系下,制定符合校情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对项目全过程实施系统管理,在项目立项、实施、验收等环节按照业务流程进行规范操作,及时有序地完成每个工作步骤,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目前各高校自身的发展定位和承接项目特点不尽相同,如师范类高校基础研究项目偏多,部队院校以军口项目为主,工科院校以应用类和横向项目居多。高校科研处应把握精细化管理的深刻内涵,结合高校自身发展特点,制定个性化的项目管理方案,形成为本校科研项目服务的精细化管理体系。

4.2加强项目申报过程的精细化管理。2016年是国家“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大部分项目主管部门都明确“十三五”期间的重点支持方向。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应具备全局、系统意识,在全面了解各类项目的重点支持领域的基础上系统地梳理高校自身的学科发展方向,整合优势资源,提前布局规划,做好申报准备。在项目申报阶段,应当认真解读国家政策,仔细理解项目申报指南,充分调动院系及项目申报人的申报积极性,并以精细化的思维关注申报形式、申报要求等细节,制定精细化的工作流程,联合财务人员配合项目负责人精细合理地编制财务预算,确保项目申报工作高效、有序地完成。对于限项上报的项目,校内要先形成规范化的初筛标准,以筛选出更有竞争力的项目申报书。

4.3强化项目中期和结题阶段的精细化管理。项目中期和结题阶段的精细化管理是项目能否高质量完成的重要保障。为避免项目的中期管理流于形式,高校应组织专家检查评估,深入了解项目的研究进展和遇到的问题,并对研究遇到困难的项目及时给予技术上、经费上的帮助;建立健全项目过程档案,督促项目负责人及时撰写能翔实记载项目研究工作全过程的科技报告;进一步增强项目负责人的责任意识,明确各方的监管责任,确保项目执行质量。

同时,高校应将精细化的思想充分应用到结题管理中,在确保结题工作规范有序进行的同时,加强专家验收环节,强化项目绩效考核,将项目的完成情况与项目负责人的职称评定和岗位聘任挂钩;规范项目结余经费的使用,确保其继续用于科学研究的直接支出;重视科研项目完成后的归档工作,将已结题项目分类分期存档,加强项目成果的后期管理,最大限度地挖掘成果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4以信息化带动管理的科学化与精细化。在优化管理流程的基础上,高校应升级现有的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增加项目信息资源共享模块,实现项目信息和资源在校内管理部门之间的共享,以及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科研设备管理、国际交流等的无缝对接,实行网上申请、一键推送、在线审批的模式,真正形成为科研人员服务的集成化工作模式,大幅提高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在新的科研信息管理系统中,要细化项目周期内的过程管理,即包括申请、立项、年度或中期检查、结题验收、成果归档等全过程,以信息化带动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另外,在新的科研信息管理系统中,还应增加深入统计和大数据分析功能,通过对现有项目中人员、类别、职称分布等信息的深入挖掘和分析,为学校科技政策制定和领导层的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5.结语

科研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是高校科研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高校的科研管理人员在平时的管理工作中应坚持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增强主动学习的意识,积极进行探索尝试,通过项目的精细化管理实践,以点带面,实现对科研人员、科研经费、科研成果等的全方位、精细化管理,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科研项目精细化管理体系,促进高校整体科研实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文津.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教学刊,2016(14):148-149.

[2]刘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工作精细化管理的探索[J].中国科学基金,2011(6):337-338.

[3]张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精细化管理的若干做法与体会[J].中国科学基金,2012(1):52-54.

[4]岳峰.高校科研的精细化管理[J].中国高校科技,2015(08):23-25.

[5]文玉琼.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建议[J].中国高校科技,2015(11):18-19.

[6]岳峰,汪俊,解挺,徐进章.合肥工业大学科学基金精细化管理的实践[J].中国科学基金,2014,28(3):236-240.

实验室目视化管理范文4

【关键词】大型建筑施工项目;标准化管理;创新

1、概述

在全球化进程中,建筑行业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行业利润不断减少,而且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施工过程的合理性和文明程度以及工程质量等的要求越来越高,工期越来越短,同时资金流动的难度也不断增加,企业如果想要保证自己的利益,就不得不着重进行成本控制,加强施工项目的标准化管理的研究和应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很难适应当前的快节奏、高标准的施工管理要求,因此,有必要对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并积极引进新的管理方法和辅助设备来提高管理效率。

2、当前施工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招投标价格制定不合理

在引入招投标的方式后,很多企业为了获得一个工程项目而不断压低招投标的价格,制定价格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有时候并没有考虑到工程的实际造价。事实上,引入招投标的方式是为了公平竞争,并且让中标的价格对照投标双方都有利。然而很多企业没有认真地对投标报价书进行综合、合理地评估,一味地追求以低价中标,这使得整个行业的价格不得不随之降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但是这样一来企业的利润就难以保证,有些企业甚至将一些不合理的款项结算强制转移到施工单位方,而忽视国家政策和市场规律,完全忽略了招投标的实际意义。

2.2管理模式不合理

很多企业尚保留着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运作方式落后、混乱,各部门的职责、规章、管理方法等并不完善,使得部门定位模糊不清,监管难以正常进行等,形式化现象严重。其表现主要有:首先,职责定位模糊。一个部门或者某个负责人的自身的职责不明确,有些部门和负责人甚至身兼数职,这使得施工管理效率低下,责任不明确,而且部门之间难以进行有效监管,工作就会丧失主动性,工作人员也会缺少责任意识。另外,企业的形式化现象严重。很多企业为了应付上级检查,部门设置以及权力分配都是流于形式,实际权力仍然只是由项目经理一个人或者少数几个人行使,管理模式形同虚设,其经济效益和工程质量仍然难以得到保障。

2.3资金不足

由于当前市场竞争激烈,很多工程项目都会低价中标甚至签订了不合理的合同, 这使得很多施工单位资金无法按时到位或者资金不足,很多材料费用、工人工资等不能按时结算,从而导致生产效率降低、工程管理困难等。而由材料和劳动力价格的波动,加上签订的合同的不合理性,导致企业的资金压力越来越大。

2.4专业水平不足

专业水平不足在我国当前来说是一个比较重大的问题,这体现在很多方面,如施工技术落后,管理理论、模式、方法以及设备落后,不符合新的工艺水平的要求,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不足等,尤其是在工程量大的情况下,从业人员为了完成工作而忽视了对自身专业能力的提高,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建筑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3、施工管理的前期准备

3.1项目管理和施工人员的准备

大型工程项目应当认真地将工程总体划分并建立单项责任制度,将工程质量责任分配到每一个负责人,建立起明确的责任制,这样有利于调动项目经理的积极性,从而可以保证工程质量。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一般包括项目经理、技术员、材料员、质检员、统计核算员、施工员以及安全管理员等,工程部需要结合工程实际合理确定部门数量以及部门负责人,划分好各部门的职责。另外,作为工程项目的负责人,项目经理要服从工程部的领导,安排项目参与人员认真了解图纸和管理的细节,制定合理的人员和机具规划,并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以满足企业和发包方对工期的要求。确定好管理人员后,应当进一步制定好具体的劳动力计划,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进展计划,准备好各工种的技术和施工人员,并安排项目相关人员进行进入施工现场之前的必要的技术交底、安全培训等工作,使施工人员能够清楚地了解工程项目的重要程度、技术要点、质量和工期等要求,对于有特殊要求的施工人员,施工单位应当组织另外的培训。如果有分承包方,工程部也应当做同样的要求,以保证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质量,并且形成有效的监管。

3.2技术、材料及机具的准备

工程项目部在熟悉图纸以后,应当对图纸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特殊要求以及所使用的新材料等进行汇总。项目部和营业部要在总工办的组织下共同提出一个修正案,并和甲方以及设计单位一起研究解决的办法并尽可能达成一致。大型工程项目由于其工种多,材料多,工艺复杂,工作班组多且常常有交叉作业等特点,对管理者充分做好施工前的技术准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此,管理者应当熟悉好图纸,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并对具体的施工工艺做好技术准备工作,对于新工艺以及有特殊要求的工艺应当特别准备,并且在施工前组织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材料的采购和供应计划应当由项目部和营业部预算员一起研究制定,使得材料的计划使用量和实际使用量尽可能一致。大型机械设备的租赁和进场也要有明确的计划,这对于控制建设成本和施工场地的安全十分重要,对于大型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4.施工管理的创新及标准化

4.1管理模式的变革

企业在采取一种特定的管理模式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到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工程项目的条件,根据自身实践有针对性地制定。首先,企业应当能够建立一套总体的管理模式,要有科学的组织体系,并且要注重不同部门之间的联系和监督,注重责任分配的明确性,能够体现出企业自身的特点和企业文化,同时这种标准化的模式应当能够有一定的弹性,使其能够符合市场竞争的需要,能够最大化地结合具体工程项目灵活调整。

4.2施工工艺的提高和创新

企业要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施工工艺和技术水平应当是制胜法宝。在不断发展的建筑工程行业内,企业应当不断提高自身已有的工艺水平,积极进行技术创新,争取拥有等于或者是超越对手的技术水平,也可以通过学习和引进先进技术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除了工法和技术上的创新,企业在机械设备、电子设备等方面也应当能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更新,积极引进先进设备,同时还要注重对技术人员的培训,这样有利于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3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机制

绩效评价一般在工程项目结束以后进行,这种评价不是注重某一单一的方面,如工期、成本控制等,它是一种全面、量化、明确的评价,其目标是促使管理能够实现合同目标达到的基础上的利益最大化。

4.4安全管理的创新

安全管理是工程项目中的重要内容,企业应当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安全设施的完善以及现场管理人员安全意识的教育,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多方面共同努力减少安全隐患。

结束语:

大型施工项目的施工标准化管理需要有科学的、发展的理念来组织和进行,并且其管理模式需要有良好的适应性,组织形式也需要有很强的灵活性,需要从前期工作的管理、施工阶段的现场管理以及合理的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标准化地开发应用,这样才能尽可能地保证工程质量并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白秀国.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浅析[J].科学之友(B版), 2009,12:93-94.

实验室目视化管理范文5

关键词:检测工作;施组优化;改变检测方案

中图分类号:TU7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03-0137-03

1 概 述

试验检测在项目管理上更多赋予对进场材料,施工半成品,成品的质量检测。主要起到自检、抽检、监督作用。可随着工程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试验检测已经渗透到,整个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在铁路和公路工程,路基施工是一项较大的分部工程。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精细的施工管理是路基施工质量的重要保证。试验室必须利用专业的检测人员,合理的检测方法对水文、地质、气候、填料、取土场和检测设备等进行全面调查、分析,提出详尽数据,确保质量、工期、成本。将试验检测与施工管理相结合,使项目管理向精细化管理逐步推进。

2 原路基施工方案设计

原路基施工方案设计图,如图1所示。

①广西资兴高速公路K61+040~K61+760段路基计划施工日期2014年3月至2014年10月止,施工工期210d,共需填筑土方30万m3,分别由K60+740~K61+000、K61+790~K61+830路基取土11万m3,不足土方调大叶岭隧道(中心里程K63+130,运距约1 735 m)弃渣19万m3进行填筑。主要填料为砂类土和碎石类土。

②K61+040~K61+760段路基施工完成后,利用路基沉降期间,在该段路基上建设本标段1#T梁预制场。梁场建设日期2014年11月至12月共60 d,计划2015年1月份生产首件梁片。路基施工和梁场建设周期表,见表1。

3 实际施工情况

由于征拆原因,K61+040~K61+760段路基实际开工日期为2014年10月3日。至2015年12月18日止已填筑土方11万m3,此时当地已开始进入雨季(后期经统计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共只有32 d晴天),无法进行路基施工。此时施工工期已滞后生产计划近一年,这对后期梁片生产、竣工日期及公司声誉产生巨大的影响。

4 施组优化

4.1 K61+040~K61+760段路基具备填石的条件

①根据总体施工组织设计,K63+470~K63+771段路基为深路堑(距K61+040~K61+760路基约2 150 m),需向弃土场弃方约82万m3,其中石方49万m3。

②调大叶岭隧道弃渣与该里程大挖方段石方填筑K61+040~K61+760路基,运距约增加415 m,走施工便道实际运距增加约700 m 。

③根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填石路基和中硬、硬质石料土石路堤,施工过程中的每一压实层,可用试验段确定的沉降差指标检测压实质量。

④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中硬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为(30~60)MPa,硬质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60 MPa,代表性岩石有岩浆岩类(花岗岩、闪长岩、玄武岩等)、沉积岩类(硅质、铁质胶结的砾岩及砂岩、石灰岩、白云岩等)、变质岩类(片麻岩、石英岩、大理岩、板岩、片岩)。

⑤经广西力诚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地质钻探后确定,该大挖方段单饱和抗压强度大于30 MPa石料约有30万m3。

4.2 施组优化方案

①将K61+040~K61+760段路基填筑由土质路堤改为填石路堤。

②原大叶岭隧道弃渣运至弃土场,改调K63+470~K63+771段大挖方段中硬以上石料填筑。

4.3 优化方案的实施

4.3.1 试验段施工

①在原土质路堤上设置不小于400 mm厚的过渡层,过渡层填料粒径应符合D15

为保证压实质量,填料粒径应不大于500 mm,并不宜超过层厚的2/3,不均匀系数宜为15~20。对于超过尺寸石料均辅以液压式冲击锤机械解小。填石路堤碾压时,行走时速控制在每小时4 km以内。按照“先压边缘、后压中间,先慢后快,先静压、后振动”的操作进行,由外向内、纵向进退式进行。横向接头重叠0.3~0.5 m,前后相邻两区段间纵向重叠0.8~1.0 m。压实时随时用小石块或石屑补平及填满坑洞和间隙。直到在重轮下不出现石块转动,表面平整均匀,压实层顶面稳定,不再下沉(无轮迹)时为止。

②沉降差采用标准:压实沉降差平均值应不大于3 mm,标准差不大于2 mm。

③压实沉降差检测方法。

采用钢球法测定路基的压实沉降差,来检测压实质量:

其一,在检测区段上,每20~40 m选择一个断面,每个断面6个测点,测点呈梅花形布置;

其二,待平地机粗平后,在选中的6个测点上布置钢球(直径不小于5 cm),钢球露出松铺面2~3 cm;待压路机将钢球碾压至与路面平齐,观测碾压钢球的初始高程,

其三,再来回强振,观测钢球高程,观测高程与初始高程点差值即为沉降差。当一个施工段沉降差平均值不大于3 mm,标准差不大于2 mm时,即认为达到压实标准。

其四,水准仪观测与测点(钢球)的距离不小于50 m为宜。

其五,每层填筑完成后测量该层顶面高程,相邻层位的高差就是压实厚度。

④填石路堤试验段总结:

松铺厚度40 cm,碾压遍数为6遍时:松铺系数为1.12,孔隙率检测结果为19.1%。满足规范要求;

松铺厚度50 cm,碾压遍数为6遍时:松铺系数为1.13,孔隙率检测结果为18.7%。满足规范要求;

松铺厚度60 cm,碾压遍数为6遍时:松铺系数为1.12,孔隙率检测结果为22.2%,经再次振压收光后,其孔隙率检测结果为20.7%,满足规范要求。

路堤施工后表面均无明显孔洞,大粒径石料不松动,铁钎撬动困难。

综合考虑施工经济及施工质量,最终选择填石路堤按松铺厚度50 cm进行摊铺,根据填筑上下路堤不同部位碾压5~6遍。在原资源配置基础上增加1台液压式冲击锺机械、5名普工进行较大坑洞的填补。压实沉降量与碾压遍数的关系,如图2所示。孔隙率检测结果汇总表,见表2。

4.3.2 施工记录情况

根据本段施工记录, 1台XG6204M压路机碾压一层需要 4 h,挖掘机一台每小时可装20车,汽车每运一车30 min,一台推土机摊铺一层5h。合理的机械、人员配备为:运距2.8 km,每部挖掘机可配4部自卸车装车,1台推土机摊铺, 1台压路机碾压。每天按此机械配备可完成2 800~3 000方填方。19万方填方70个工作日可完成。

4.3.3 孔隙率及本短路的爆破方案

孔隙率是控制填石路堤质量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石料的粒径与级配直接影响孔隙率的大小。经查阅资料和与爆破施工队进行沟通了解,使用不同形状药包,选择合适爆破药量,装药方式,起爆位置、炮孔步距和深度,可得到不同料径和级配的填料。

用于本段路基填筑用石料开采的爆破方案:采用松动爆破。药包采用柱状乳化炸药。爆孔位置按网络状布置,最佳排距为三排,长度不限,孔距为(4×4) m。孔深根据设计边坡台阶标高控制在8~10 m。采用环向空气间隔装药(不耦合装药)和填塞间隔装药相结合的装药方式。起爆位置采用正向起爆方式。用药量按瑞典兰格福尔斯公式:

Q=K2w2+K3w3+K4w4

计算后,结合现场地质、孔深等因素,一般药量为(0.3~0.4)kg/m3。间距装药图示,如图3所示,起爆药包位置图如图4所示。所开采的石料试验分析结果,见表3,颗粒级配电线图,如图5所示。

采用以上爆破方法,爆破作用时间延长,降低了爆炸初压,破碎作用均匀,石块尺寸合适,级配较好,对底板和边坡损伤较小,有利于边坡稳定,适合路堑和边坡爆破。可以利用导峒做为药室,节省成本,加快施工进度。

4.4 施工方案优化结果

①填石路堤检测方法简便,检测设备只需水准仪或全站仪就可,不增设备、人员,省时、省力,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短。路基填筑几乎不受天气影响,小雨或阵雨天气均可施工。

②通过试验段确定的工艺参数,填石路堤填层可控制在 50 cm。减少了碾压层次,加快施工进度,工期满足业主及施工进度要求,公司声誉得到保证。

③改填石路堤后,检测人员,检测费用,检测时间减少,运输设备无需增加,只需增加一台石块解小机械设备。施工工艺较简单,沉降量缩小,提高路基质量。减少了施工管理成本,间接产生经济利益。

5 结 语

填石路堤、土石路堤施工技术的完善对于广西桂林地区喀斯特地貌和硅化岩、页岩、碎石类土分布较广的区域在建筑施工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土石路堤压实质量的控制应通过室内大筒重型击实试验确定不同含石量(20%~70%)填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施工中应注意区别软质石料与中硬以上石料在压实质量上不同控制方法和检测手段。充分了解、熟悉不同路基的施工方法与质量要求,灵活运用于路基填筑施工。

参考文献:

[1] JTG F10-200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S].

[2] JTG D30-200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S].

[3] JTG E41-2005,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S].

[4] JTG E40-2007,公路土工试验规程[S].

[5] 赵殿涛.高速公路路基填筑施工技术[J].交通标准化,2014,(12).

[6] 尹力新.石质路基施工技术探讨[J].交通标准化,2013,(6).

[7] Q/CR 9602-2015,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规程[S].

实验室目视化管理范文6

关键词: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的不断变革中,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不断实现自我的拓展和更新,并作为组织枢纽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科学的管理创造效益已成为当前企业的共识。对于施工单位来说,工程项目管理科学化、合理化是企业保证创造最大化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工程项目管理的优良与否对工程施工质量水平以及建设工程效益具有直接影响作用。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应着眼于以下三个部分的优化与控制。

1. 进度优化与控制

施工项目进度的优化与控制是指在不同建设阶段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各部分工作顺序以及各自相对应的持续时间施以规划、实施、协调以及检查等信息反馈等诸多活动的总称。施在预定工期内,施工项目进度优化有利于施工进度计划编制的最优化,同时在该计划的实际执行、施工当中,对实际施工进度进行检查,并对照计划进度,一旦发现工程发生偏差,即对偏差发生原因以及在此偏差效果下工程或工期可能受到的影响,同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调整,并对施工计划做出适当修改,如此往复循环,保障工程顺利进展,直至竣工验收。对于施工项目进度的优化与控制来说,其总目标是为预定工期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或者在有效保障施工质量水平的前提下以及对施工成本不造成实质性增加的基础上,对工期予以适当缩短。在实施项目之前,应从实际出发,参照工程具体情况,保证施工进度计划的切实可行。在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应保持一定程度的前瞻性和预见性,确保施工进度计划与施工条件变化后的情况在最大程度上相符合。施工各方应在对施工设计图纸加以了解和熟悉的前提下,以合同相关要求为参考,合理编制工程施工进度计划。为使土建施工环节与安装施工实现良好配合,在进度计划的编制过程中安装人员也应积极参与,以进度计划中所规定的机械设备、施工人数以及材料周转为参照依据来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为满足工程进度需求提供重要保障。

1.1 对各阶段各环节的进度计划进行编制。为使总工期目标得以达成和实现,必须采用分段控制,以总进度计划为参照实施月计划、旬计划以及周计划的制定,利用周计划和旬计划为月计划目标的达成提供保障,继而利用各月计划的良好完成,有效促进总计划目标的达成。应注意在进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留有一定余地。

1.2 全程采用动态控制管理。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应以变化后的具体情况为参照,在确保总进度计划不受影响的基础上,及时、合理地调整和修正进度计划。

应充分保证材料供应,供应商供货或施工企业在自行采购工程用材过程中应确保及时、可靠,并对材料品种、规格、数量以及质量等方面均应保证满足工程所需,确保不因此而耽误施工进度。材料进场时项目部应及时做好进场检验。

1.3 工程进度款项的及时拨付。为确保工程施工能够严格参照合同规定,建设单位应对合同中的相关规定予以严格履行,参照合同要求对工程进度款项做及时拨付,为工程进度提供有效保障。施工方在得到相应款项后也应切实履行己方义务,严格施工管理,确保工程施工进度及施工质量水平。

1.4 工期索赔。在工程施工中,若由于甲方自身原因导致工期受到延误,则应由甲方签证,对工期加以顺延。

劳动效率的提高。在确保工程成本不增加的基础上,工效的提高能够推动工程施工进度。基于此,项目部应采取合理措施激发施工人员积极性和能动性,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促使施工人员充分发挥个人技能,提高工效,推进施工进度。

2. 成本的优化与控制

在工程施工中要实现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应对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所需求的人力、物力以及资金投入加以监督、限制、指导和调节,对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费用实施合理控制,确保其不超出计划成本范围,从而有利于实现成本目标。在工程施工阶段,企业应对自身优势加以充分利用,使经济效益得到最大化提高,从而获取最大利润。应采取合理措施,有计划地在施工阶段对资金需求、资金筹措、资金投入以及资金分配等方面加以协调运作,使投资实现合理稳妥的优化控制。在项目成本控制过程中,项目经理作为第一责任人应对工程盈亏状况作及时的了解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2.1 对于编制投标书工作,预算员和项目经理均应积极参与,待项目中标后,项目部应对其予以具体落实并完成。对于招标书中对造价以及工期的相关要求来说,预算员和项目经理最具发言权。

2.2 人工费用的控制。企业应在内部制定劳动定额,并以工程量为参照对此定额加以套用,计算出工程人工总量,在此基础上对人工总量加以合理控制,实现人工费用的有效控制,最终实现工程成本的优化与控制。

2.3 工程材料用量的控制。对施工用材的管理应加强,同时严格制定并执行工程用料制度,在施工现场若某类施工用辅材耗量较大则实施包干。

2.4 对周转材料以及机械设备采取租赁制,这样不仅使周转材料和施工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得以提高,更使施工工期得到缩短,租赁费用也得以减少。

2.5 制定经济、合理、先进的施工方案。为使提高质量、缩减工期以及降低工程成本的目的得以达成,关键在于选择正确的施工方案,应在施工过程中不断探求各类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技术,实现工程成本的降低和工效的提高。

2.6 严格管控工程质量,减少或避免返工浪费,应严格依照施工设计图、合同相关规定以及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工程施工质量水平,减少或避免因各方失误导致工程变更所带来的人力与物力的浪费。

2.7 对工程间接费用和其他直接费用加以控制。应对管理机构加以精简,对于不必要的机构予以裁撤,使管理层次简洁、合理化,实现施工管理成本的有效节约。

3. 质量优化与控制

3.1 对工程质量目标项目予以明确。项目部应以公司质量目标为参照,制定出合理的质量验收标准,同时与国家验收标准相比,企业质量验收标准应更高。

3.2 严格把控材料质量关。工程中甲乙双方所采购的工程用材均须与国家相关规定以及工程设计需求相符合,施工方应对材料验收制度加以严格执行。

3.3 确保工程建筑结构主体质量。对于建筑工程来说,主体结构质量对工程整体的质量安全具有直接影响作用,关乎到使用者的生命安全,因而必须严抓施工质量管理,确保主体结构质量。

3.4 严抓落实关键部位施工。工程建筑中的顶层、屋面、一层、卫生间、楼梯走道以及地下室均为关键部位,容易出现质量问题。这些区域不仅是检点,更是施工难点,应在施工过程中予以高度重视。

4. 结语:

施工管理科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要做好施工项目管理,工程建设管理者就应不断学习管理技能,并应用于工程实践,不断积累、不断总结,努力实现项目管理的科学化。

参考文献:

[1] 徐兴华.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2).

[2] 王希军.潍坊学院体育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三控”管理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9.

[3] 王红梅.建筑工程施工造价的设计阶段控制[J].中国科技博览,2011,(19):137.

[4] 贺涛.煤矿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优化办法探析[J].煤炭技术,2012,31(9):25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