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美术常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美术常识范文1
【关键词】 小学生;家长;营养知识;饮食习惯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917-02
为了深入了解本镇小学生及家长对儿童营养知识掌握程度,在小学生及家长中普及营养知识,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提倡平衡膳食,同时为今后开展相关的饮食营养指导和健康宣教工作做好准备,于2011年12月开展小学生及家长营养知识知晓情况的调查。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为常熟市梅李镇一所小学的学生家长随机发放调查问卷200份。
1.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方式进行,问卷自行设计,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营养知识、营养态度、饮食习惯四个方面。问卷由小学班主任老师统一发放,学生和家长共同填写,完成后次日收回,然后收集整理有效问卷作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本次共发放200份问卷,收回190份,回收率95%,调查显示一般情况中,家庭饮食由祖父母制作的占45%,其中文化程度初中占19%,小学占65%,文盲占16%;由父母制作的占54%,其中大专占15%,中专占19%,初中占58%,小学占8%。
2.2 小学生家长营养知识水平。由表1可知,调查对象对儿童缺铁性贫血的表现、维生素C在哪些食物中含量较高的回答正确率分别为61%、93%,说明家长们对一些基本的营养常识还是比较了解的,但是对儿童膳食宝塔的知晓率只有46%,对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知晓率仅11%,对各种矿物质如铁、锌、钙缺乏症的表现及富含的食物知晓率很低。调查显示文化程度越高的家长营养知识得分越高,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16名占8%,高中及中专78名占41%,初中及以下96名占51%。不同职业间也有差异,工人占32%,农民占6%,知识分子占7%,其他职业(包括个体经营户)占55%,其中知识分子回答正确率最高。小学生家长对儿童营养知识知晓率普遍偏低和家长的学历和职业有关,大多数家长未经过系统的营养学教育,有些家长从事的职业导致获得营养知识的途径少,接受的营养知识信息少,对加强儿童营养的重要性和认识不足,说明学校教育在人们对营养知识的了解上起着一定的作用,家长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接触和学习到一些营养知识,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为了孩子的健康会有意识地阅读科普类杂志或关注相关信息,所以可获得相对较丰富的营养知识[1]。
大部分家长从未听说过膳食宝塔,或者听说过但不了解其详细内容,这与营养宣传力度不够是有一定关系的,电视、广播及报刊杂志等媒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了相当重要的比例,现在电视节目中关于养生的栏目较多,但针对儿童青少年营养知识的宣传还不是很多。
2.3 本次对小学生家长营养态度的调查显示,有108名家长认为自己的营养知识不能够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70名家长认为自己的营养知识基本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只有12名家长认为自己的营养知识足够满足日常生活所需。有99%的家长愿意改变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85%的家长希望有专业人士定期对孩子的饮食营养情况有评价和指导。这次调查表明小学生家长对儿童营养知识的学习非常渴求,希望儿童营养师通过各种途径在社区和家庭广泛开展营养知识教育[2]。
2.4 对于饮食习惯的调查。由表2显示,大豆、豆制品和奶类摄入较少,不能满足儿童生长发育钙和优质蛋白质的需要量,有64%的家长没有做到每天给孩子进食牛奶或奶制品,与营养知识缺乏和农村传统的饮食习惯有关[3],这不单是本地区的表现,整个中国喝牛奶的人数远远低于国外,据资料统计,我国居民平均每人每年摄入牛奶约8.1千克,不足世界平均值的1/12,家长对牛奶所含营养素的了解也不够彻底,只知道喝牛奶能补钙,其实牛奶除了含钙高以外,B族维生素、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含量也很丰富,而中国人体内最缺的营养素恰好就是钙和维生素A、D、B2等。牛奶蛋白质中含有8种人体必需而又不能自行合成的氨基酸,消化率高达98%-100%,能充分保证蛋白质的摄入量。牛奶还能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儿童骨骼生长,为他们提供发育所需的营养成分。有78%的家长不是经常给孩子吃粗粮,在选择食物上比较精细,认为越精细越贵的食品越有营养,而不知道粗粮含有丰富的蛋白质、B族维生素、维生素E、矿物质和纤维素,为儿童青少年的成长提供必需的热能和营养素。有55%的小学生不喜欢吃动物血、肝脏,家长往往注重孩子的喜好和口味,不知道这些食物富含铁质,有助于预防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发生,不吃动物肝脏还会导致维生素A缺乏的发生,会影响孩子的视力,而小学生用眼疲劳现在越来越严重,和偏食、挑食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学生家长在饮食管理上应加以引导和提高烹调水平,帮助孩子改正不良的饮食习惯,达到营养均衡。被调查学生中喜欢吃零食的占82%,其中膨化食品占53%,膨化食品因为香、脆、酥、甜的美味口感深受小孩子的喜爱,但是家长们不知膨化食品对儿童健康的危害有多大,其营养成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高热量、高盐、高糖、多味精、属于“五高一多”食品,有资料显示膨化食品的脂肪含量约占40.6%,热量高达33.4%,对于需要丰富均衡的营养来茁壮成长的孩子来说,长期大量地食用膨化食品必定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年后易导致高血压和心血管病。而且大量食用膨化食品还会造成孩子饱腹感,影响正常饮食,多种营养素得不到保障和供给,易出现营养不良。膨化食品中含铅,长期食用会导致铅蓄积,影响儿童智力发育和学习能力下降。
2.5 被调查的小学生的体质指数 肥胖的有19名,正常的有83名,偏瘦的有88名。肥胖的学生占被调查总数的10%,和喜欢吃甜食和洋快餐及缺乏运动有关[4],被调查者中有20%的学生一周吃一次洋快餐,这不得不引起营养工作者的重视,除了传授家长饮食均衡的知识,还要教会他们调节“吃和动”的平衡。据本次调查显示75%的小学生在双休日是以看电视、玩电脑为主,长期缺乏体育运动会导致摄入的能量高于消耗的能量,剩余的能量转化成脂肪囤积起来,最终导致肥胖的发生。小学生在学校有一定的运动量,如体育课、课间操等,而且学生群体性活动较多,在家由于独生子女的关系,往往一个人呆在家里以静态活动居多,没有主动运动的意向和动力,家长应该有意识地鼓励或者和孩子一起参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和耐力,提高机体各部位的柔韧性和协调性,保持正常的体重,预防肥胖和超重的发生,户外活动还能够让儿童接受一定的紫外线照射,有利于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对骨骼的健康发育有好处。
3 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本地区小学生及家长营养知识水平偏低,对食物中各种营养素的成份及缺乏导致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认识不够,未能按照儿童膳食宝塔,因地制宜,利用农村的有利条件多给予孩子豆类、粗粮等调节饮食搭配,达到饮食多样化、营养均衡化。对于零食的选择也有误区,应选择奶类或奶制品、新鲜水果、坚果类等有益食品,促进小学生体格发育和智力发育所需的营养素。小学六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需要科学合理的营养才能满足其身心发展和学习的需要。对家长们营养态度的调查显示,苏南地区农村的经济水平好,家长也想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进行科学合理的饮食安排,但是缺乏专业的营养指导,因此,开展营养教育成为当前迫切的需要,这就需要广大儿童营养师深入学校、社区和家庭开展相关营养讲座,举行营养咨询座谈会,广泛开展营养教育,促进积极正确的营养健康行为,同时建议学校借助各种课内外活动,寓教于乐,丰富小学生的营养知识,让他们从小就掌握基本的营养知识,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为自己一生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马冠牛.我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状况[J].巾I目学校IJ.fL,2006,27(7):553-555.
[2] 汪思顺,王锦喻,卢启良,等.贵州省中小学生及家长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2,18(1):57-59.
小学生美术常识范文2
现代绘画艺术与小学美术具有教育思维的共同性,具体表现在两者都不强调物体画面的相似性描绘、两者在绘画操作中并不强调技术性、两者在绘画内容上都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首先,忽略对物体画面的具象描绘、重视情感的表述是现代绘画艺术的显著特征,但传统美术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临摹能力,甚至将素描搬上了小学美术教学,偏离了小学美术教育的初衷。小学生正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时期,追随现代绘画艺术的画风能够让学生随心所欲地画,而不会受到客观真实性的影响。其次,现代绘画艺术颠覆了传统绘画的创作手法,强调用各种手段来表达内心的思想,打破绘画技术的束缚,这种无技术的涂鸦方式恰好迎合了小学生美术创作习惯。学生用涂鸦的方式能够表现出他们内心的世界,培养创造性形象思维。最后,现代绘画艺术在内让上的五花八门极大地扩充了美术学习空间的深度和广度,各种题材和内容都可以一股脑融入到美术教学课堂上,随性和自由的绘画方式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拓。
二、现代绘画艺术融入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
现代绘画艺术在欧美国家的小学美术教育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以联邦德国以巴伐利亚的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为例,小学美术的教学目的是让孩子在美术学习中得到快乐,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享受自由绘画和创作学习的机会,美术课的教学材料非常广泛,包括木材、泥土、纸筒、废弃物等,教学内容上既包括立体塑形也有平面绘画,但不做硬性要求。观之国内小学美术,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在课改中实行多年,但小学美术教育理念依然传统,对现代绘画艺术的运用差强人意。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老师普遍还以古典美术为教学重点,对现代绘画艺术认识不足。学生通过美术课堂掌握了一定的临摹技巧,却割裂了审美能力、创造性想象力的均衡发展。据调查了解到,现在的小学生中45%不喜欢上美术课,15%比较喜欢,但要在不影响文化课的前提下,只有5%的学生非常喜欢美术课,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用来美术学习,有70%—80%的学生对现代美术艺术不了解。小学美术没有考试,所以学生普遍不重视,美术课堂教学老套,不吸引人,也是造成这种局面的问题所在。
三、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融入现代绘画艺术的创新策略
(一)创建创新课堂
我国急促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要想把现代绘画艺术运用到小学美术教育中去,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创建多种课堂,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包括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美术特色课、创建“情境美术课”、创建“地域特色”美术课以及创建“名画赏析课”。以学生为中心是新课改提出的新的学生观,这种新理念颠覆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给学生提供自由宽松的环境去自由学习和创作发挥,老师只是指导学生、启发学生和激励学生,是学生学习的辅助工具,学生更多的是动手动脑自己解决问题。以造型表现课《变废为宝》为例,老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他的工艺品———一个用废报纸制作的精美笔筒,学生纷纷投来艳羡的目光并猜测笔筒的材质,最后老师揭开谜底,说这个漂亮的笔筒是用废弃的报纸和包装纸制作而成,迎来学生的阵阵掌声,也引出了这堂课的主要讲授内容,就是利用各种材料来制作工艺品,学生看了老师的示范,纷纷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地动手打造自己的作品。此外,还可以根据当地地域文化特色,创建”地域特色“美术课,将地方传统民间美术运用到美术课堂上来,比如剪纸、贴画、陶艺、蜡染等,还可利用专用美术教室,安排画展,创建“名画赏析课”,这样不但可以开拓学生视野,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视觉感受力,提高审美能力,同时掌握现代绘画艺术的文艺常识。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小学生美术常识范文3
关键词:小学美术 教学互动 教育心理
新课改大力提倡自主探究式学习,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成为教学的主要模式和方法。教学互动是为了达到某教育目标而创设的学习方式,它不仅能拉近学生间的交流,对培养互相帮助、团队合作、组织能力以及表达能力都具有积极作用。从目前实施的互动式教学来看,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钻研和探索。
一、小学互动式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陈旧。从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过程来看,还有很多老师在评定美术成绩时仍然以画得像否为评定基准,这样不仅忽略了个体意识,同时对个性思维以及创造力的培养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从教学环境来看,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室进行,在缺乏和学生交流的情况下,很难发挥本体功能。另外,受落后的教学理念与手段的影响,由于没有顾忌到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教学成绩始终不够理想。
2.师资力量不足。根据不完全统计得知:当前很多小学美术老师都不是科班毕业,所以不能严格把握教学力度。对于这点,应该引起重视。之所以开展小学美术教学,就是让学生了解美术,调动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思维。但是受老师素养以及专业知识的影响,不仅不易于师生交流,对教学互动也构成了很大的影响。
3.教学形式化过于严重。从字面意思来看,教学互动肯定需要学生的参与,但是事实上小学美术教学给学生思考与动手的时间极其有限,大部分以讲述为主,学生得到的知识很有限,学习内容主要体现在课内外作业的完成。另外,如果小学老师过于注重教材教学,没有结合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那么教学内容和实际经验就会相背离,出现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
二、加强小学美术教育中互动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1.强化互动式教学情境。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从学生心理与年龄特征来看,创建互动式教学能更好地加强师生互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老师要积极创设互动式教学情境,并且结合学生特点与社会常识,对相关教学内容和结构进行处理。通过选用学生熟悉或者贴近生活的素材进行深加工,这样就能让教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2.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在现代小学美术教育中,如果继续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很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只能让学生被动地听,根据老师要求完成作业,最后出现学生创造力缺乏的现象。因此,教学中,老师应该根据小学生创造力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等特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想象力。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提高想象力,必须加强师生互动,通过启迪思维,进一步提升创造力。
3.加强师生互动。在传统的教学形式下,老师和学习优异的学生沟通较多,普通学生或者成绩较差的学生很少参与到交流中,这也是学生成绩两级分化严重的主要原因。虽然小学生的年龄很小,但是他们都渴望表现、公平对待以及保护。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老师应该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多和学生交流、互动,多鼓励学生,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
4.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随着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基本上已经普及。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多给学生一些空间,提高对教学内容的展现。在这个过程中,多媒体具有很多优势,不仅能帮助学生领会作品意境,利用视频材料与美术作品也是加深对欧美文化理解的过程。
三、结束语
教学互动作为小学美术教学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时代对教学提出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必须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从学生心理出发,加强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参与课题活动;通过创建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对美术价值进行补充与探讨,培养美学素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国栋 小学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与探究.陕西师范大学,2012,06,01。
[2]王爽 大连市西岗区小学美术教育现状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13,05,01。
[3]苏媛 二十世纪末与新世纪初小学美术课程教材对比研究.宁夏大学,2014,03,01。
[4]扈海萍 绘画日记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研究.浙江师范大学,2013,05,28。
[5]惠子真 如何让年画真正走进小学美术课堂――以潍坊市寒亭区固堤中心学校教学探索为例.山东师范大学,2013,12,06。
[6]赵乐 上海市小学美术双语教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6,05,01。
小学生美术常识范文4
关键词: 小学美术教学 课外活动 促进作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美术教学工作也正在发生巨大变革,从局限于课堂到课内外相结合,课外活动正越来越为广大美术教师所重视,其功能与价值被有效开发出来,成为学生美术素养提升和综合能力发展的重要载体与抓手。本文主要针对小学美术课外活动定义、形式与成效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小学美术课外活动定义
小学美术课外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以外时间组织与美术学科相关联的各种兴趣活动、竞赛活动、实践活动、拓展活动,等等。美术课外活动立足于美术课堂教学和学生能力发展目标,拓展延伸教学空间,能够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起到完善、补充和促进作用,是美术立体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小学美术课外活动开展的主要形式
1.紧扣课堂技能教学内容,进行课外兴趣小组训练。课外兴趣小组是美术课外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教师可以将美术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组织起来,帮助他们制订小组活动计划,增加活动小组成员,鼓励他们自主开展各类研究与训练活动。在美术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中,要紧扣课堂技能教学与内容,使其成为美术课堂的有效延伸。例如,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美术动手能力方面的训练要求,组建剪纸、泥塑、手工等方面的美术兴趣小组,利用课余空间培养学生设计能力、操作能力、创新能力,让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2.紧扣课内美术知识内容,举办讲座,补充美术知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向学生传授美术方面的一些常识,如美术大家、美术作品流派及其特点,各种美术作品的绘画制作技巧,等等,尤其是与美术流派美术作品相关的背景知识、常识,更是学生所关注的内容。受课堂教学空间与时间的限制,教师无法在课堂上将学生感兴趣的全部内容展示出来。面对学生求知的目光,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美术课外活动,如举办美术知识讲座,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世界各地的美术大家,向他们介绍美术大家成功背后的故事,对学生进行顽强拼搏、勤奋刻苦方面的熏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讲解当前主流的美术流派及其代表作品,让学生增加艺术知识的积累。
3.紧扣本地美术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参观各类展览。对于美术学科教学而言,学生面对面地接触优秀的美术作品,其震撼力和欣赏效果要比多媒体投影等手段强得多。在每一地区,艺术家协会等组织都会定期举办书画展览活动,以及宣传文化部门举办名家艺术作品巡回展,这些活动是学生不可多得的学习资源。小学美术教师遇到这样的机会,一定要充分把握,向主管部门申请,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带领学生到场馆进行参观,让学生置身于书画作品的氛围中受到熏陶,培养他们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增强艺术鉴赏能力。
4.紧扣学生美术兴趣爱好,开展美术特长学生培养。在小学美术教学工作中,课外活动的一大重要功能体现在特长生培养方面。对于一些有潜质、天资聪慧敏捷、热爱美术学习的学生,为了满足他们的学习与成长需求,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制订课外活动计划,为每一位学生量身定做培养计划,重点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系统训练,有条件的还可鼓励他们进行考级,统筹安排好文化课学习与美术学习训练的时间,使两者不出现交叉冲突。在特长生的培养方面,教师不仅要发挥美术课外活动的作用,还要紧密联系校外专业培训机构,共同做好学生的培养,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良好条件。
三、课外活动对美术教学的促进成效
作为小学美术立体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活动实现了教学环节的延伸和学生培养工作的拓展,在提高培养成效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有效整合了美术教育资源。在美术教学工作中,大量的美术教育资源并不能完全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而课外活动在时间与空间方面更为灵活,伸缩性较大,这一教学活动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吸纳优质教育资源,使其服务于学生美术学习活动,具有广纳百川的效果。
2.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艺术的殿堂中遨游,是美术课外活动的重要作用之一。在课外活动中,学生接触到了更多的美术优秀作品,了解了丰富的美术知识,并且能够开展各种操作训练活动,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较好满足,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对美术的情感,有利于学生更加投入到美术学习活动中。
3.有效延伸了美术教学课堂。小学美术教学不仅要抓住画室这样的场所,课外活动还要让美术教学课堂成为大课堂,从教室走向校园、从校园走向生活,一路走来,各种美的因素尽收眼底,学生在这一立体性课堂中能够学到更多的美术知识,美术学习兴趣得到激发,绘画、手工等方面技能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4.有效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许多小学生对美术怀着浓厚的兴趣爱好,这样的兴趣爱好稍加引导,就能成为学生个性发展中的闪光点。美术课外活动为学生的兴趣爱好满足和个性的特长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拓展了空间,尤其是校内外资源的有效配合,为美术特长生的培养提供了良好条件,让学生在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更好地掌握美术技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教学工作中,课外活动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广大教师要强化对课外活动内容、形式的研究,并将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服务。
参考文献:
[1]朱砚.美术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07(04).
[2]章凯.对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的思考[J].艺术教育,2011(08).
小学生美术常识范文5
论文关键词:创新思维 美术教育 培养途径
论文摘要: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中,培养创新思维可以说是构建整个教学活动的关键目的,是能力培养的核心。本文在分析小学美术教育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作用的基础上,探索与构建了基于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小学美术创新型教育的途径。
创新思维能使学生更顺利地解决对他们来说的新问题,能更深入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的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更轻松、更顺利。
一、小学美术教育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作用
(一)小学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美术活动以美为最高规范,众所周知美是一有深刻内涵和宽泛外延的意识形态范畴,它给美术活动提供了自由活动的广阔的空间。在美术学习与美术教育过程中,学生完全有可能以自己的个性特点上发,为情所趋地创造美的形象或符号。可见,小学美术教学有利于发挥儿子童的想象与联想,锻炼并增强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
(二)小学美术教育的情感教育与审美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力
从小学美术教育在整个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看,它的基础性和非专业性决定了中小学美术为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所培养的审美、道德、认知情感作为一种合力作用于创造,唤起儿童潜伏的创新动机,并在道德意志与认知情感的推动下间接地提高儿童观察的准确性,记忆的持久性,加强积极性、主动性,减少疲劳,在较为轻松愉快的适度兴奋的环境中闪现最可珍贵的想象、思维、灵感与顿悟等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并将共通具体操作物化成新颖产品。
二、小学美术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内容构成
(一)学生逻辑思维的养成
学生逻辑思维的养成,是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创新不以逻辑为始,但要经逻辑整合,最终达到质的飞跃以实现创新之目的。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逻辑思维不再是科学的专利,它与艺术思维共同参与到艺术活动过程中,且相互促益,共同得以发展。
(二)学生发散思维的养成
发散性思维是从不同的逻辑起点,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事物,产生出大量的新思想新想法的思维方式。很多学者把发散思维能力解释为创造力,可见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性思维的最主要方式,应该受到小学美术教育者的足够重视,加强发散思维训练,提高小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
(三)学生想象力思维的养成
想象力与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和开发,是现代美术教育最主要的特征之一。作为《新课标》和课程中的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三个内容占了整个教学内容四分之三的篇幅,正是这种理念的体现。正是基于此,对学生想象力思维的训练和培养,就成为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教育和创新性思维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 转贴于
三、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的具体途径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创新思维意识
1.应在美术学习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绘画造型能力、美术创作能力,工艺设计制作能力以及美术欣赏能力。具体而言,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构思独立绘制想象画、命题画、创作画、插图、进行各种“美术设计”以及非模仿的各种工艺品的能力。
2.培养创新精神。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应强化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自己看到现象,比较异同,找到联系,认识关系,总结规律,想出办法。
3.经常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许多美术教学目标的达成,必须通过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启迪学生的创造想象和创作构思才可实现。如绘画构图既可启发学生遵循法则、但要从多角度、多方位去处理,也可鼓励学生打破常规,采用独特新颖的构图形式去处理;命题创作画,在引导学生理解命题的含义后,就要启发他们对各种选材进行取舍、思考各种组织方式、各种表现方法,灵活地进行处理,以创作新颖、独特的作品。在美术教学中,类似这样的发散思维训练,只要有意去做,内容比比皆是。
(二)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情景
1.创设开放的学习与探究氛围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富有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接纳、支持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做出大胆的设想,萌发创新性思维。比如,在教学《神气的小厨师》一课中,教师可营造厨师班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戴着厨师帽,穿着厨师衣,并把各种材料制成的“食物”送发给每组学生,让学生大胆拆,大胆常识尝试组合,最后请学生们体验之后勇敢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孩子们不仅自己得到锻炼,也在发言中得到了交流,学到新的、不同的方法,开拓了创新性思维。
2.丰富想象,拓宽学生创新性思维
小学美术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激发引导孩子们的想象力,孩子们最大的乐趣也是在于幻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着眼于童心的释放,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从而带动创造思维的发展,如在《画汽车》教学中,学生通过欣赏、同学介绍了解汽车的功能特点并说出自己喜欢的汽车,有一个学生迸发出未来汽车是怎样的设想,教师可抓住这个契机创造条件让学生大胆中闪烁出求新求异的思维火花,鼓励了学生大胆想象。
(三)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开拓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作用,教师要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活动,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创新者,其首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力争使更多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此外,课堂上教师领画、带画,示范都因直观性强易于学生更快更好掌握。如果教师具备浓厚的业务功底,有潇洒的画风,有独特的创作精神,不仅能博得学生深深敬佩,还将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小学生美术常识范文6
【关键词】农村; 美术; 教师。
不言而喻,美术课是义务教育阶段为提升学生全面素质而开设的基本课程之一,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然而,很多农村家长及中小学领导和教师却这样认为: 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绘画,学会绘画。其实通过美术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绘画,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既能培养学生对自然美,艺术美的感受,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和陶冶他们的高尚人格。对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笔者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一、美术教育理念落后。
目前农村中小学的美术教育理念就是对着课本临摹、“照葫芦画瓢”度过 40 分钟、还有的地区学校干脆不开设美术课。这种认识与我国义务教育所提出的素质教育目标相悖,有碍于中小学生观察力与想象力的培养及他们个性、意愿、情感的表达,更会缺乏审美意识的培养,其结果仅极少数学生或凭天资或家庭因素保持着对美术的兴趣,而大部分学生则会视上美术课为他们学习语文等文化课的羁绊。
二、美术教学模式单一。
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往往只是对教材内容做简单复述,机械地去执行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活动,而没有去思考如何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变得更有创造性,这种教学模式,只是一味地灌输,说教,太过单一,难以使学生真正从教学活动中体会到创造的乐趣。新课程标准将美术教学内容具体分为“欣赏·评述”、“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欣赏·评述”课的基本结构程序是: 创设情境—引导感受—审美导引—综合评述。通过对美术作品、美术常识的介绍与欣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认识美,是一种以审美为主的教学活动。此类课,一般是应以教师讲述与启发相结合,引导学生欣赏、议论、引发问题,帮助解决问题等方式进行审美导向的教学。“设计·应用”课的基本结构程序是: 定向—参与性训练—自主练习—迁移。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受能力。“造型·表现”包括创作、写生、临摹、手工制作等,一般应通过欣赏、启发、讲解来传授美术的基本知识,美术老师要示范讲解方法,指导训练技能、技巧,实践性、操作性强。其基本结构程序是: 直观感受—综合分析—示范讲解—师生合作—指导训练。“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强调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应加强跨学科教学的研究,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连结点。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研讨和探索为重点。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探究美术或与美术相关的问题,引导他们围绕自己选定的课题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进行活动策划,并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教师专业素质偏低。
改变这种现象的策略主要是加强师资培训。培训的目的旨在更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拓宽加深专业知识,了解教学改革动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美术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
与此同时,要做好骨干教师的业务培训工作,切实抓好新教师、青年教师的带教工作,使他们更快成长。要多开展教学评优活动,搭好舞台,帮助教师提高美术课的教学能力,包括教材分析能力、组织教学能力、表达能力、使用教学辅助手段的能力等。
四、教材内容安排缺乏针对性。
在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教师仅仅依靠教材而不考虑农村实际情况的现象,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有差距,与学校的办学条件也有差距。农村的美术教学,就要联系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教师要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资源引入到美术教学中来,大胆对原有教材进行增、改,增加一些具有生活情趣的、地方特色的美术课。例如: 野外写生、萝卜雕刻、泥塑、剪纸、折叠、麦草手工艺术、变废为宝等综合实践课。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下,寻求适合农村孩子美术学习的教学资源。
总之,作为农村中学的美术教师,我们要结合农村新课程的特点,不断探索、钻研、思考,改善农村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胆开展农村特色的美术教学。这是时代对的要求,也是新课改对我们的希望。
【参考文献】
[1]孙飞。 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观念问题及其出路[j]。 内蒙古教育,2010(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