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新课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课程新课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课程新课标

体育课程新课标范文1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体育教学 改革方法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课程标准理念为体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作为体育教师,应认真学习领悟新课改的精神,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加大课程内容选择与教学的灵活性,实现由“以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转变,改变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现状,让每一名学生都从体育学习中受益。

一、初中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教学内容泛化,体育技能学习淡化

新课标强调“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等体育教学目标,而体育教学课程内容没有明确规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些教学目标则失去了原有的味道。例如,由于对“健康体育”的误导,初中体育教师过分重视学生的运动安全,导致在实施上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问题,一些不属于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游戏、劳动等被引进了教学。又如,有些初中体育教师歪曲了“快乐体育”的内涵,将体育课当成了学生休闲玩耍以及释放压力的活动,教学生唱唱歌、跳跳舞等,单纯地追求“快乐”而忽略体育教育的本质。而这些课程内容的开发使体育课失去了自己的本质特性。教师在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的难度和运动量不断降低,能体现力与美的“危险”体操动作没有了,能锻炼学生意志的耐久跑也没有了,稍有挑战的难度动作几乎全被砍掉了。

(二)师生主体关系曲解,教师主导地位淡化

新课程标准实施后,体育课程中提倡中“以学生为本”,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因此,体育教师把课堂主动权彻底交给学生。课堂上,过去是教师问学生,现在完全成了学生问教师。教师围着学生兴趣转,放任其自由,因此出现了许多学生以各种理由拒绝参与稍有难度的运动,不肯吃苦的现象,而体育教师也失去了督促其参与必要运动的说服力,师生主体关系曲解,教师主导地位淡化。

(三)体育科学知识少,缺乏深度

从初中体育课堂的校本中发现,体育科学知识的内容较少且缺乏深度。通过有限的课堂时间的学习,对体育科学知识了解不深,不知所学体育知识对身心健康到底有何意义。在初中教学中,几乎没有安排理论知识的讲授,只在技能动作学习中附带讲一讲,而由于时间的局限性,理论知识的学习经常知识蜻蜓点水,非常肤浅。

二、初中体育课程改革的对策

(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传统的体育教学比较强调教师的教,学生只要跟着教师学就行,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体育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二)对教材加以改造,提高练习的实效性和趣味性

以前的体育教学大纲,不同的年级规定了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依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而体育课程标准没有给出具体的教学内容,强调“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材的选择性”,同时也对选择教学内容提出了以下要求:①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性别的特征;②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学习兴趣;③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④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⑤简单易行。教师对教学内容有了自主选择的空间,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根据学生特点、学校场地器材情况对教材进行加工,产生具体的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作为达成学习目标的手段。

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体育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内容,教师所采用的教法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法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教师的教,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而课程标准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学法的指导和教法的研究。

(1)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只研究教法不重视学法,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2)加强教法的改革。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①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法、练习法、游戏比赛法等。②探究式教学。先让学生练习体会,然后教师提问,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我在接力跑的起动时机、传接棒技术、垒球游戏中如何合理运用技战术、障碍跑的起跨距离等教学中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③分层教学法。例如: 耐久跑教学时,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成好、中、差三组,在练习距离、强度、休息时间和练习次数上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进步。

四、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终身体育是体育教育的最终目标,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学校体育的任务不仅仅是增进身心健康,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而且要培养体育能力,使学生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措施:①了解体育锻炼的目的,学会锻炼的方法。②留给学生自学自练的时间和空间。③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要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体育知识、技能、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运用于体育实践,坚持锻炼持之以恒,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体育课程新课标范文2

通过多年体育课堂的教育教学的实践发现,诸多因素影响着学生的体育兴趣,诸如:性别、年龄、社会环境、运动项目、教学方式及学生的体能状况等等。笔者认为,通过体育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有利于进行课堂优化教学,更好地指导师生朝着健康身心发展。

一、在体育课堂教育教学中的反思

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存在着“重训练、轻教学,重体育特长生、忽视普通学生”的普遍现象。究其根源,依然是应试教育观念在作怪,这样一来,严重影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中考考什么就教什么,这样做,使体育教育教学的目标任务化,与“健康第一”系统、科学、趣味的体育教学背道而驰。再者,教学方法手段陈旧,停留在“出大力、流大汗”的重负荷、低效率层面上,从主客观上都在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上完一节体育课,过后,经常反思:课堂目标意识是否强化,达成目标是否有效引导,语言表达是否清晰到位,教学方法选择是否恰当融入,练习目标层次是否难易适当。课上热火朝天,课下冷静思考仔细分析学生的兴趣不高,动作要领掌握不够规范等等,采取具体可行的改进措施,不断改善优化课堂教学。

体育教学同样追求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教学中,教师难免带有情绪,自然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学生。或过于追求知识与技能,或淡化情感态度价值观,或强化过程与方法,忽略三者的和谐健康发展,都可能虚化教学目标。

诚然,对新课改的逐渐深入,教学反思无止境。但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学。

二、体育实践解决存在问题

课堂上,突出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少问“为什么”,多问“你是怎么想的”,“你能行”,等鼓励性的话语。给学生足够的活动空间,多安排一些选择性活动,使不同身体条件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起点和发展空间。

在教师的教育观、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课程改革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落实,去完善。新课改不仅要改变他们千百万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的习以为常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从原来老的、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中跳出来适应新课改的观念和教育方法。

还要求体育教师掌握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体育教师应具有较高的人格修养、健美的体魄,爱护和尊重全体学生的爱心。

①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在体育教学中采用什么样的方法,使学生的练习得到最佳的锻炼效果。 ’

②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根据新课标中的规定,田径、体操、球类、武术、健美操、体育舞蹈及一些社会体育活动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都占有相应的比例。因此体育教师必须经常学习这些相关项目的专项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专项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够有的放矢,正确地选择最为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来实施体育教学。

体育课程新课标范文3

一、 角色转换实现对体育老师的转型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更多是扮演着示范者、技术指导的角色。现在的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传授一定运动技术的同时,还应该是一名心理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学生身心塑造者,体育教师需适应自我角色的转换。

1.实现教师转换角色与教学观念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指出,体育教师要成为发展学生身体、促进心理健康、指导技术技能、培养道德情感和意志品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塑造与新课程环境相适应的教师角色。

体育课程改革要求实现整个基础教育体育教师的角色转换,即由体育教学大纲的“实施者”或“执行者”转向体育课程的“开发者”或“设计者”。

2.作为“执行者”,面对新课标,体育教师要向“成功体育”和“快乐体育”看齐。

要认真学习新课标精神,努力使自己成为高素质的综合型体育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体育教育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而且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开阔的知识视野、敏锐的审美观念和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适应我国现代体育教育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体育老师转变自己的角色,由课堂的讲授者变成引导者,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和掌握运动技术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淡化技能教学,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因此,教师无论是教什么内容,在教学方式上,都应关注、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各个环节处处以学生为中心,从而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并充分给予他们表现与展示的机会。

1.教师要有炽热的“爱”。

有爱心的教师,在每节课中都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以自己的爱心和热情来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

2.教师要爱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体育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正确全面地评价学生,特别是多注意、多发现每个学生的闪亮点,并及时给予他们展示自己闪光点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抓住学生探索新事物的心理,创设体验情境。

体育教学环境能给学生以情绪感染,从而产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因此,体育老师要特别注意创设合理的、富有挑战性的情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这种运动和活动中来,获得成功的体验。要根据课程内容在课前精心设计布局场地,合理安置各种锻炼活动的器材,让学生产生新、奇、异的心理活动,积极诱导学生萌发参与活动的强烈欲望。

4.抓住学生喜欢游戏的心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关键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培养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游戏作为一种体育课的重要活动内容,可以使学生从中学会生活、学会与人相处,养成健全的人格,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玩”字上下功夫,坚持时间效益观,最大限度地减少老师讲解、示范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玩”的时间,从而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5.抓住学生喜好表现自我的心理,让学生享受体育乐趣。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自我表现意识日益增强,自我表现的欲望也日益强烈。《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所以,当学生的反映出表现欲望时,教师要保护学生的表现欲,要给予理解、关怀和适当的鼓励,绝不能对学生的表现欲置之不理、视而不见,或者给学生泼冷水、打击学生的热情。

6.淡化运动技术教学,培养学生一定的技术能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体育课程新课标范文4

一、根据初中学生的主观需求设计情趣化体育游戏

在古代社会没有学校的情况下,长辈一般都是通过游戏的方式对儿童进行生活能力和经验的传授。比如,在解放初期,我国东北的大兴安岭地区的鄂伦春族世代以猎熊为生,鄂伦春族的孩子们玩的游戏就是“猎熊”。由此可见,游戏教学法是既原始又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但传统教学方式下的体育课堂,教学程序单一、教学模式僵化,内容枯燥、缺乏激情,与现实生活中所举行的各种体育竞赛形成了反差,使得许多中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课改下的体育教材,为体育教师提供了极大的创造空间,即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突破体育教材内容和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初中学生低龄化特点和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精心设计体育课堂游戏,尽量满足不同的学生群体对体育运动的个性需求,以提高初中学生的体育兴趣。比如,体育教师可以给女生安排能够体现女生运动之柔和特征的游戏,如可以锻炼平衡性、柔韧性,并可以提高合作精神的“跳皮筋”游戏。另外,教师可以给男生安排体现其激烈运动特征的游戏,如具有竞争性、对抗性、追逐性,并可以有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提高跑动速度的“拍背”体育游戏。又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篮球项目中的传球时,如果教师只是机械地按照教材上的训练规律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势必使学生感到篮球运动技术的学习枯燥无味,而丧失学习兴趣。鉴于此,教师应结合初中年级的男女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因人制宜”地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以有效激发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即教师在带领学生在圆圈上做传球和抢球练习时,可以安排男生“独立作战”,让每一个男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努力抢夺圈上的传球,以充分发挥初中男生与生俱来的竞赛性和争斗性。但对于女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应换一种思维方式,让女生三人一组,每个小组成员同时入圈抢球,并规定“游戏规则”,三人之中只要有一个人抢到篮球,三人就可以同时出圈,而传球“失误”的另外三人小组则一起入圈。教师采取这种游戏教学法,一方面能有效克服女生害羞胆怯、在公共场合动作或肢体放不开的弱点,提高女生积极参与体育技能练习的勇气和热情,另一方面因为小组的“出圈”或“入圈”决定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每个女生都能够互相合作,尽力而为,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安排情趣化体育课堂教学活动

体育课程新课标范文5

要“减负”就要明白学生的负担在哪里,我认为,在没有兴趣、没有需要的前提下,被要求去做的任何事情都是负担。而我们的体育课之所以不受学生欢迎,给学生造成身心的“ 负担”,究其原因。

1、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外在形式的整齐划一,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

2、片面地追求技术理论的教学,从而忽视了学生接受知识、技能的主体功能,使学生感到无趣。

3、为了考核,拿分,拼命地把体育课上成基本身体素质课, 使学生练而无味。

4、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长期不变,使学生感到厌倦。

如此教学,导致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使体育课质量每况愈下,停滞不前,学生的体育意识淡薄,体质水平下降。所以上体育课时,学生心理或生理上感到“累”、“负担重”,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意识要强化

1、强化体育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就是要求课堂教学要根据体育新课程的课程目标,制订:情合理的教学目标,并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目标制订的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制订教学目标,要根据体育新课程的各个领域目标,研究水平目标,遵循系统论、科学原理,整体把握,统筹安排,制订出学年、学期总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并把它们分解到每一课中,形成科学合理的“目标群”。教学过程中,要随时检查教学活动是否与目标和谐一致,通过与学生的双向信息交流,统一协调教与学的矛盾关系,矫正与目标的偏差,以确保课堂教学的各项活动都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2、给学生对体育课的情感“减负”体育教师应具备全面的素质,注重与学生交流、沟通,培养健康融洽的师生感情,对学生要和蔼友爱,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上课既要严格又要有幽默感,让学生不感到枯燥乏味, 乐于参与体育锻炼; 体育教师还应朝气蓬勃、 精神饱满、有健美的体魄、良好的形象,得体的言行,使学生从热爱教师开始进而热爱参与体育锻炼,从而使学生对体育课情感“减负”,自然上体育课就会自觉积极地学习、训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加强宣传教育.创设体育氛围

1、利用学校的有线广播、电教媒体、墙报、黑板报等各种形式。向学生广泛宣传体育的各种知识。但这种宣传必须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是学生能够接受的,而不是空洞的说教。

2、尽可能增设一些学生所喜爱的快乐体育设施。

3、组织学校领导、班主任及文化课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体性体育活动,形成一种人人热爱体育、人人参加锻炼的气氛。并发挥导与教师的榜样与示范作用。

4、通过学生会、少先队、共青团等组织发动学生参加体育兴趣小组、体育特长小组、单项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等各种群众性的织,并指导学生自己组织开展活动。

四、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在教学方法上优化,练习方法上为学生“减负”体育教师必须与时俱进,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领会新教材的精神,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特征的教学内容,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好每个教学内容的练习方法,多采用丰富多彩又让学生乐于接受的练习方法,使广大学生在欢乐、和谐的气氛中既学到知识又锻炼了身体,提高了身体素质,真正为学生在练习方法上“减负”。

2、用灵活多变的教 学方法, 诱发 学习兴趣就拿广播操教学来说吧。 广播操教学很枯燥,七年级新生刚刚从小学进入初中,还都存在儿童好动的心理,对事物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所以,首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还可以让学生给每节操、每一个动作“起名”。学生们在做操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 自己的想象力, 看这个动作像什么,就给他起叫什么名字,如拥抱蓝天等。这不仅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还加强了记忆。

3、更新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多样化每位一线的体育教师都要认真钻研业务,了解体育教育最新的发展趋势,不断的更新知识。认真学习,使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发挥创造性精神,因地制宜的开创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游戏,让学生对每一节体育课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期盼,变“要我练”为“我要练”,变“要我学”为“我爱学”。

五、加强管理、持之以恒

1、定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班级评比,设立流动红旗。凡连续或累计获得几次流动红旗者,授予“体育先进集体”的称号,并颁奖旗与奖状。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奖励一些体育小器材。

2、定期对学生进行身体机能与身体素质测验,使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体育锻炼对提高自己的体质健康水平有好处。

体育课程新课标范文6

【关键词】新课标;体育教学;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185-02

大学体育教学是我国体育教学体系中相对较高的阶段,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和体育意识的培养均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大学教育也是学生教育的末尾阶段,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多大程度继续坚持锻炼,这些均依赖于高校学校体育工作的最后努力。从这些角度上讲高校体育工作在学生人生的成长过程中,在现实学校教育体系中均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高校体育教学也备受国家、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重视。但是,时下我国高校体育却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很多学校的体育工作不能够达到预期标准,存在很多问题,并制约了当下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体系的有序发展。

一、新课标实施后我国教学方法改进较少依然处于落后状态

2001年和2011年我国依次颁布并实施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本轮课程改革的主要议题便是改变学生动手能力相对较差的现实,倡导学生健康第一的理念等。为了更好地开展新一轮课程标准,我国曾多次组织体育教师进行培训,并且多次委派专职工作人员深入基层进行授课,来传递新课标的一些理念与现实的教学方法。时下高校存在的一大主要问题便是教学方法相对落后,很多高校在开展体育教学过程中,依然按照传统教学的方法进行传授,传统教育最主要的体现便是应试教育,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所能够采取的方法多是讲解法和识记法,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更好的应付考试。传统的体育教学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也以练习法为主进行授课,为了让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掌握更多的运动技能,完成既定教学目标,很多体育教师忽视学生的兴趣,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意味的进行教授,学生迫于教师的威严和考试的压力只能按照教师的意愿进行学习。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是高分低能,学生在体育方面也往往是被动练习。新课标之所以倡导学生的动手能力,主要是基于应试教育过于注重学生分数的提高而忽视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新课标为了提高学生的素养,倡导在教学过程中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转而注重合作法、发现法等教学方法的实施。这些教学方法的实施能够有效地增加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即使离开学校也能够不断学习,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方法如果得当,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更加出色,因此在现实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教学方法的革新,采用一些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以利用优质的方法进行体育教学,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二、新课标实施后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没有能够很好的得意实现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其中最为重要的变化便是,倡导实施健康第一。健康第一的的主要内涵便是,与任何事物相比,健康的地位均要处在第一位,没有健康一切都会失去,而拥有健康才会拥有一切。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在现实的体育学习与锻炼过程中注重自身的健康,在现实的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向学生灌输一些健康理念,让学生习得一定的健康方法,使其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过程中摒弃一些不良的健康行为,而是更健康地生活。在现实的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健康第一理念的灌输不是很好,在教学中依然采用老三样进行授课,为了增强体质,仅仅知道多做跑步练习,如何科学进行跑步,在跑步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方法等等这些东西几乎不对学生进行传授。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肥胖的学生也会向教师请教如何通过运动进行减肥等问题,教师的答案往往多是多打球,少吃肉,这些话确实有一定道理,但是如何科学指导学生锻炼,如何让锻炼惠及学生自身等这些问题,以及一些科学方法均很难实现。很多教师在现实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只知道低头教授运动技能,带领学生进行身体练习,忽视了在教学过程中科学锻炼的传输以及健康方法的掌握,使得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运动技能突出,但健康意识淡薄,不利于学生的长久发展。

三、新课标实施后过于注重教学工作开展而忽视了体育文化观念的宣传

新课标实施后,高校很多教学工作的开展均逐渐开始像新课标靠拢,严格课程设计,加大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力度,并有意识的开始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兴趣,这些均是新课标实施后,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所出现的一些积极变化。但是在成绩的取得的同时也不得不看到,当前我国在进行体育课程改革的同时,缺失了必要文化和观念的支持,再多的课程改革,均很难改变现实情况。当前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课安排到标准理论上没什么问题,问题是教育体制和社会风气,以至于体育课不被重视以及体育强度无法达标。对文化教育的重视已经到了畸形的地步,而体育课更是畸形的弱化趋势。单单就体育课本身而言,如同教育一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因材施教,形成受教育者自发学习、向善、为社会所需的教育目的。体育课也是一样,让人自发的提升身体素质,形成向善健康的氛围。而现在体育所达成的目的和应试教育一样,模式化,死板化,敷衍化。而且还得为应试教育让路。

四、新课标实施后缺少能够很好完成新课标任务的体育教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体育教师经过专业的学习、培训,掌握着较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专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在上体育课时才能够得心应手。而目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大多都是其他科目的兼职教师,不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难免在上体育课时力不从心,捉襟见肘。甚至就连最基本的队形、口令、步法、简单的技能技巧都无法传授、训练。就拿我校来说,全校在编教师50名,其中体育专业教师2人,在校学生多达900多人,要上好体育,从何谈起?那么,体育课上让学生打打篮球、踢踢足球、捉捉迷藏、自由活动等就是很自然的现象了。

五、新课标实施后安全教育的影响

全国上下齐抓安全,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诚然,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重视安全无可厚非,但过分强调安全却对学校教育教学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安全没有问题,其他一切工作不会有大问题;若安全出了问题,一切将被否定。”就拿体育课来说,它本应是充满激情与活力的,能将生命与运动有机融汇,通过各种形式的训练与运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并在这一过程培养学生坚毅、自信、顽强、积极向上的精神品格。在空间上虽然一般它在户外进行,但却要像其他课程一样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各种形式的运动与训练技巧,有时甚至是较为激烈的项目竞赛。

六、结语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高级阶段,对于学生今后步入社会有序工作具有积极意义,为了更好的进行高校体育教学,我国教育部门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但是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我国教学方法改进较少依然处于落后状态;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没有能够很好的得意实现;过于注重教学工作开展而忽视了体育文化观念的宣传;缺少能够很好完成新课标任务的体育教师和安全教育的影响。只有以上问题得以解决,我国的高校的学校体育教学才能够更好的开展,为国家培育出更多体质出色的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