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电算化实训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电算化实训内容范文1
关键词:中职;会计电算化;“2.5+0.5”模式;就业导向
一、引言
财政部在《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中指出:“……到2010年,力争使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从根本上扭转基层单位会计信息处理手段落后的状况。”在这种形式下,企业将面临着会计电算化人才短缺问题。所以在目前绝大多数职业学校都开设了会计电算化及相关专业,目标是培养学生既懂会计业务又懂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即要求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除具备会计知识外,还必须具有计算机操作技能,计算机网络会计信息系统设计、使用、维护的能力等操作技能,并将所学的会计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际会计工作中去。
二、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开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内容不实用。
会计电算化课程应该是建立在一定的会计学、计算机基础学、系统开发等学科之上而设置的,可是目前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平时只是在开设传统的会计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增设几门“考证”课程,如计算机基础(针对全国计算机考证,使用全国计算机考证教材) 、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试(也是针对会计证考试)以及中级会计电算化(针对ATA全国高新技术考证),就叫做开设了会计电算化专业。殊不知,学生通过以上课程的学习,即使都通过了以上的考证,仍没有掌握会计电算化专业应要求掌握的技能,不能使用会计电算化软件来进行记账、算账、报账。因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系统地学习,仅停留在课本上简单的几个操作。有教师曾经举例,有个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拥有多个证书,到单位后,简单的下料单都不会操作,更不用说如何使用报税系统了。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内容的不实用导致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就出现“教过的会, 没教过的就不会”的现象,在现在专业竞争中没有优势。
(二)教材没有连续性,内容陈旧。
学习会计电算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材有连续性。在有些职业学校,相同课程今年用这个出版社的,明年又用那个出版社。一方面让教师忙于应付,另一方面又让学生无所适从,不利于学习的连续性。另外,现在的职业学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教材内容陈旧,电算化课程表现犹为突出。比如现在还有很多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课程是四五前年的软件,甚至有些课程根本没有教材;有的用财务软件的操作手册代替会计电算化教材;有的用地方财政部门编制的会计电算化岗前培训资料代替会计电算化教材,甚至还有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代替会计电算化教材。《上海财大会计系列教材》就指出:“教材规定了教学内容, 是教师授课的取材之源,也是学生求知学习之本,丢开教材,欲求提高教学质量, 不啻缘木而求鱼。”
(三)师资力量不足,知识结构不完善。
会计电算化的课程性质要求专业教师既要具备会计知识,又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现在大部分职业学校教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师,大多为原来教计算机或教会计课程的教师。因此,这些教师在讲授会计电算化课程时总感觉知识有欠缺。会计专业教师在讲解电算化课程时,只能小心翼翼地,希望电脑不要出现问题,希望软件不要出现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则无法处理;而计算机教师担任电算化课程,对会计软件发展中所涉及到的会计专业知识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好让学生按照课本中出现要求步骤一步一步操作,但无法解释为什么要这样操作。这种不足也不利于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发展。
(四)实训教学环节薄弱,针对性不强。
目前不少职业学校在课程安排上以课堂教学为主,有的甚至没有上机实践,对教材的案例介绍也是空对空,内容主要体现为以教材章节为主,而没有真实职业环境中所涉及到的许多经济业务需要会计人员做出职业判断的训练;有的上机操作只使用一些会计软件的学习版,而不是现在企业正在使用的软件版本,缺少网络版的实训。最终学生学会的只是会计软件基本操作,但对如何分析、设计、实现、维护等都没有相应的实验,无法适应现实的工作环境。
三、企业需要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具备的知识体系与技能
现代的企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需要有三个层次:初级电算化人才、中级电算化人才、高级电算化人才。对于职业学校来说,主要培养的是初级电算化人才和中级电算化人才。具备的技能主要体现在:
(1)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熟练掌握手工记账与会计电算化核算方法、计算机使用、汉字输入技术;简单地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程序编写以及数据库技术。在当前社会需求量比较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注重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加是非常重要的。
(2)有较强的综合素质能力。良好的会计电算化人才,不但要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还需要较强的综合素质能力。主要体现在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有良好的与人沟通能力;参与管理能力等。
四、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与建设
基于对以上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开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以及企业需要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具备的知识体系与技能分析,笔者认为,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需要进行改革与重新建设。
(一)开设课程的调整。
(1)加大对技能实训课程的开设。通过对校企合作单位的走访与调查,让学生与企业真正实现零距离,笔者认为,中职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应当包括:
1)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证:该课程的学习,在初中就已学习,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不能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可以通过第二课堂选修,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获取证书。
2)会计技能(数字书写、点钞、翻打传票):此项技能是财经类专业基本技能之一。要求学生掌握会计数字的规范书写、点钞、键盘盲打方法、快速准确翻打传票等。
3)会计基础、财经法规、初级会计电算化(用友T3):此三门课是会计从业考证必考课程,也是财经类专业入门专业课程。
4)中级会计电算化考证:使用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教材编写委员会编写的用友通T3职业技能培训教程。此门课与初级会计电算化(用友T3)属于交叠课程,大部分内容在初级里都已学过,所以我认为此门课程也可以进行选修,利用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辅导,完成中级会计电算化考试,获取证书。
5)金蝶财务软件:此课程体现会计电算会专业特色课程。据了解,目前国内最大的财务软件商就是用友财务软件和金蝶财务软件(用友T3在初级电算化课程中已讲解)。在深圳,会计从业资格考证使用的电算化教材就是以金蝶财务软件为实例。有很多企业现在都在使用金蝶财务软件。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应当熟练使用金蝶财务软件。
6)管家婆财务软件:此课程,可以作为选修课之一。由于该软件价格便宜,受到很多中小企业的青睐,用来处理日常的财务。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有必要学习和掌握该软件的使用。
7)纳税申报(报税系统)与会计处理:税务核算与纳税申报能力是“最应学习的能力”和“学校教育最欠缺的地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均认为税务岗位的知识学习不够全面,知识应用能力差。
8)会计信息系统基础:此课程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特有课程,重点对财务模块的介绍以及简单的程序编写、财务软件的安装方法以及简单的软硬件维护。
9)EXCEL在会计中的运用:EXCEL是具有强大的数据计算、绘制图表、财务分析功能。将EXCEL电子表格软件应用于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及财务分析,也可以进行工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等项目的一般核算。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会计核算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可以降低财务成本,特别适合小企业不必购置大型财务软件就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需要。目前,部分企事业基层单位就是直接利用EXCEL记帐和进行财务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且学生对此软件的学习接受很快,应用能力也较好。
10)出纳实务、会计实训(用友ERP)、沙盘实训:这三门课程是实训课程,其中ERP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要求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对ERP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了解其管理思想,熟悉其管理手段和信息系统,更主要的是通过ERP主要功能模块的介绍,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财务管理技能,它可以和出纳实务一起进行为将来的顶岗实习做好准备,也能在将来的工作岗位快速适应。
11)Web ERP:此课程可作为财务能力与编程能力强的同学选修科目。Web ERP是国外一种开源代码的财务软件,程序代码开放,可供各使用单位按需要进行修改。在网上随机地采访了几位做财务的朋友,得知有些单位在使用Web ERP,因为该软件可修改,且可以节约购买成本,所以也是一些中小企业的选择。因此,作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了解并掌握它,应当与其它专业相比,有一定的优势。
(2)课程开设的顺序。笔者认为在第一学年学习会计技能(数字书写、点钞、翻打传票)、会计基础、财经法规、初级电算化理论与实操以及完成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证任务;第二学年学习纳税申报(报税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基础、金蝶财务软件的使用,选修管家婆财务软件,完成出纳实务、中级会计电算化考证、会计从业资格考证任务;第三学年主要是以实训为主的会计实训(用友ERP)、Excel在会计中的运用、沙盘实训,有条件时可以选修Web ERP实训课程。
(二)教材的改革与调整。
在教材选用上,按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目标及方案,以尽量选用财政部规划的教材,适应新的会计法,适用中职学校的学生。一经选定,不得随意更改,使其具有连续性,便于学生阶段性学习。在会计实训课程建设方面,通常是没有合适的教材,所以学校应当鼓励、支持教师大胆创新,组织教师自编教学所需的配套实验、实训教材或与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教材,当时机成熟时便升华为教材予以出版。自编或校企业合编教材应当包括:会计技能与实训、金蝶财务软件实训;会计实训(用友ERP)实训可以结合沙盘实训一起进行;Excel在会计中的运用;出纳实务实训;Web ERP 因为是国外软件,我们可以通过软件帮助,按照国内的会计方法进行编写教材,供学生学习使用。
(三)开发精品课程,实现网络或移动学习。
以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为主,做好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中职学校需要完善精品课程相关的课程标准、教案库、课件库、习题库、试题库、实验指导书、资料库等课程基本资源。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或自行建站,建立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库,突出精品课程的开放性与示范性。教学文件、教学资料、以及教学录像等要网上开放,实现课前可预习、上课可学习、课后可学习或复习等;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学生在课程内容学习方面,可以做到随时随地安排,掌握学习主动权,实现个性化,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辐射功能与带动作用。
(四)加强师资建设,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加大对会计电算化教师的培养力度,建设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团队。面对会计电算化教师队伍短缺,应对现在的教师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通过鼓励会计电算化教师攻读相关专业的学位、下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锻炼、参加“双师”培训等方式,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学校还可以把相关教师送到财务软件公司锻炼,参与大型财务信息系统的实施工作,通过兼职形式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聘请财务会计软件公司技术人员给教师举办技术讲座。
(五)做好实训课程的开发,做到与企业无缝对接。
会计电算化专业做好实训的实用性,使得学生能够借助相应软件平台并运用一些信息化工具,处理会计业务,准确及时提供各类相关信息,解决一些日常维护问题,参与部分企业管理。作为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笔者认为首先要制定相对应课程的教学大纲,规定实训内容及考核标准;其次才是对实训课程的实施。实训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单项实训课程。在有培养单项能力任务的课程中,在完成必要的理论教学之后,完成对应的课程实训。针对单项课程的实训可以不连续性,如果实训时间不够,有条件的学校甚至可以利用晚修的一节或二节课进行实训。例如:会计技能(数字书写、点钞、翻打传票)、Excel操作和使用、报税系统、初级电算化(用友T3)、金蝶财务软件、出纳实务、中级电算化等
(2)综合实训课程。在完成了全部的课程单项实训之后,我们在第四、五两个学期安排综合实训,实训内容分为手工模拟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用友ERP)实训、沙盘模拟实训三个部分,这三项综合实训内容可以整合实训。
(3)实训教材(指导书)。以自编为主,购买为辅。由于实训教材较少,即使有教材也许也不太适合本校学生,不适合当地的经济,所以实训教材,建议以自编为主。
(作者单位:东莞市商业学校)
参考文献:
[1]赵海燕.浅谈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改革[J].会计之友,2008,(5).
[2]潘雪频.高职院校会计实践课程设置与学生能力培养模式探讨[J].会计师,2008,(7).
[3]袁理.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方向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12).
会计电算化实训内容范文2
2005年10月28日,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提出应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要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高职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合理设置实训课程,加大实训力度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来设计其课程内容。特别是高职电算化专业的教学,要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设施的建设;强化实验性的模拟教学,适当增加实训课时,选择或自编实用的电算化模拟教材,重视岗前培训,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合理安排会计电算化的实训课程、课时和内容
在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安排上,目前存在的问题是:1.电算化课程所占比例太低。在专业课程中,手工会计占到50%,计算机课程占到35-40%,会计电算化课程所占比例不到15%。2.缺乏系统、实用的电算化模拟教材。针对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两方面加以改进:(1)增加电算化课程比例。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新兴的应用性学科,它涉及到会计电算化原理、常用商品化软件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和开发等内容。因此,电算化课程至少应达到3门,比例在30%以上。(2)扩充会计电算化实训科目,将以前手工模拟实训的科目也实行电算化模拟实训。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保证学生拥有良好的实践基地
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方面,应突出仿真性。对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其操作技能,提高职业能力。如果实训室能够做到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会非常有利于实践教学的开展。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电算化系统管理技能
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自身一定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的实践。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极强。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熟练掌握常用电算化软件系统各个模块的操作,并能够解答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操作问题;二是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装、调试和维护;三是具有管理信息系统(MIS)的管理技能。这些实践技能是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必须具备的,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得:
(一)教师要认真备好实训课
长期以来,教师普遍重视理论课的备课,但对于实训课,几乎普遍缺乏充分、认真的备课过程,造成自己对软件操作不够熟练,对操作过程中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能做出确切的答复的现象。教师要备好实践课,应针对实践内容,上机反复实践,随时记录有关问题,在备课本上安排上机内容、流程、目标等内容。
(二)教师要定期接受软件公司的培训,或是专业进修
因为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会计核算技术等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商品软件的发展也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与会计软件开发业的迅速发展相比,电算化的教学却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其原因除了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不当等原因外,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老化、知识更新太慢、实践技能不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三)教师应该深入企业实际,考察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实践教学,更好地指导学生。
三、强化案例教学和社会调查活动,将教学活动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案例教学和社会调查活动是实践教学的重要方面,会计电算化的实践型教学环节应该包括案例分析。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法即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电算化中去的“实践活动”。它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由教师根据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编制一定案例;其次,案例在课堂上由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提示、总结;最后由学生撰写报告,将对案例的认识和所学到的知识等进行总结。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应将社会调查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调查报告可作为学生课程考察的一个方面。调查内容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所学内容进行宏观上的安排,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具体选择。
四、加强校企合作,拓宽高职教育的办学之路
学校与企业合作,能够全方位地拓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之路,同时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具体到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中,其必要性一是校企结合有利于学校了解企业对电算化人才的需求状况,进一步有目的地培养人才;二是与企业开展合作,有利于开辟多种办学途径,使高职学校教育和职业社会培训相辅相成地同时蓬勃发展;三是促进特色课程和教材的完善,并推进专业结构的优化和新专业的设置。
合作途径主要有:
(一)和软件生产或经销公司合作
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实习基地,进行会计电算化初、中、高级培训。生源除本校学生外,还可以面向社会招生。
(二)和企业合作
学校可派教师深入企业实际,及时了解电算化软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热点问题,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
会计电算化实训内容范文3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点
(一)综合性强。会计电算化课程内容涉及的相关专业课程较多。就我校来说,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中包含会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会计知识以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内容为主;计算机知识包括计算机基础、数据库、网络技术等相关课程。课程设置普遍遵循由“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审计-校内出纳模拟实训-校外毕业顶岗实习”的规律。其中,校内专业实训的课程仅仅包括出纳模拟实训,因此,大多数财会专业及电算化专业应在最后一学期或相关课程开设完毕之后才能开设本课程。
(二)发展速度快。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对财会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国家的财经法规和税收政策,以及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也会不断修改、增加、更新。会计电算化课开设的时间较晚,学生已学习的法规和制度、准则,有的已经发生了变化,会计电算化课程往往跟不上国家政策的变化。
(三)实践性强。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主要以计算机和会计专业理论与实践为基础,必须加强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掌握该门课程的设置原理及学习该门课程的重要性,收到良好效果。课堂教学不应仅仅局限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几个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还需要以某一通用财务软件(如用友财务软件)为例讲授,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分析基本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的理念,找出其不完善的地方,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完善。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学生通过上机操作具体软件,增强了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目标定位不正确。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开设虽然有相当一段时间了,但迄今为止,却没产生一本较为理想的教材,因而给电算化的教学及学习带来了不少困难。大多数的老师在教学中普遍对这门课把握不准,要么将它上成软件培训课,要么上成程序编写课或计算机基础课。
(二)课程内容设置不规范。电算化教学现状和高速发展的技术之间的关系是当前矛盾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其他矛盾的集中体现。由于处在计算机产业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中,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速度也很快。比如,会计软件的主流技术已经转向以网络为基础的ERP软件了,而我们教学内容的更新明显地跟不上技术的发展速度。现在的情况可以说是教材的内容落后于教学内容,而教学内容又落后于社会应用水平。
(三)课程讲授方式、方法不完善。学生在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总是有限的,而且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而落后,而老师们还是采用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讲课方法。
三、应进行的改进
(一)课程设置: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训为基础
1、分散实践课程。分散实践课程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初级会计电算化等课程内的分块实训和学生毕业前的岗位实习。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初级会计电算化等课程内的分块实训包括:基础会计中针对原始凭证的实训、针对记账凭证的实训、针对日记账的实训、针对明细账的实训、针对总账的实训、针对资产负债表的实训、针对利润表的实训、针对现金流量表的实训等;财务会计中针对存货核算的实训、针对固定资产核算的实训、针对无形资产核算的实训等;成本会计中针对品种法的实训、针对分批法的实训、针对分步法的实训等;初级会计电算化中针对工资子系统的实训、针对固定资产子系统的实训、针对总账子系统的实训等。这些实训都应安排在各自理论内容之后,需要老师在每门课程的教学计划中体现,并配有相应的实训教材。学生毕业前的岗位实习则是另一种分散实训,包括出纳工作实习、成本核算实习、固定资产核算实习、往来款项核算实习、存货核算实习等。
2、改变实训方法。首先,改变把传统的手工会计流程实训和电算化会计流程实训单独分开进行的方法,取而代之的是把二者糅合在一起。从建立账套开始,经过账务初始化、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最后到编制基本业务的会计报表,每一个会计操作流程先进行手工会计处理,随后进行电算化会计处理;其次,加强校企合作,把企业实际的会计资料带到学校并稍作修改用在课堂上,使同学们通过真实的数据操作模拟,提高自己的实战水平。
(二)课程内容要与时俱进。根据目前学生的就业考试考评需要,从培养学生业务技能的角度出发对课程设置进行经常性修订,增加专业选修课和专业特色课(比如预算会计),扩大学生的专业视野。增加初级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课时、内容,开设中级会计电算化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充分考虑人文因素和学生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教师要走出校门,到企事业单位调研,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动向,适时调整好专业课程设置,实现课程设置的动态化。
会计电算化实训内容范文4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ERP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3(a)-0202-03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管理运营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采用ERP系统,在企业优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会计信息系统作为ERP的核心组成部分,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人员素质更成为了整个ERP系统的关键,企业传统会计工作方式的改变,对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特别是目前高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的学生进入企业后,难以快速开展工作,因此在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要引入ERP系统,贴合企业实际,改变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走出一条基于ERP环境下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之路。
1 ERP与会计电算化概念及其特征
1.1 ERP与会计电算化概念
ERP是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简称,最早在1990年由美国Gartner Group 公司提出,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1]。在优化企业业务流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已从最初的制造业领域扩散到了零售业、银行业等多个领域和行业。
我国会计电算化开始于1980年初,会计电算化也称之为计算机会计,以电子计算机为依托,利用各类会计软件开展会计业务的过程,也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通过电子计算机代替传统的会计手工工作,自动、准确、快速的处理各类会计数据业务,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更加快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1.2 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
会计信息系统是ERP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2]。企业财务会计直接影响着整个企业的发展效益,ERP系统设计过程中把会计信息系统作为其核心模块,其下一般分为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与金库三个子模块,在企业业务流程中通过会计信息系统不同模块与业务模块进行连接集成,进一步实现了企业的管理流程化,提高了整个ERP系统的有效性。
ERP促使会计信息系统数据连接日益密切。原先会计信息系统只是孤立的存在,没有与企业其他的系统进行打通对接,数据采集只存在于财务部门,而不是全企业的业务活动,通过ERP系统实现各个模块的集成,实现会计信息系统由封闭向开放转变,进一步保证企业信息的可靠性、及时性和相关性。
ERP强化了会计信息系统的支持决策功能。传统的企业财务决策只是单纯依靠原先的会计信息系统中的指标和数据,而不是一个全过程的。通过ERP密切联系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模块,形成开放、全面的数据信息,为企业的决策和风险评估提供支撑。
2 ERP与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关系
2.1 ERP系统可以实现会计信息系统一体集成化
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只针对于财务部门的财务工作,处于封闭状态,没有和其他企业业务部门打通信息数据通道,然而通过ERP系统打通企业供应链和财务环节,进一步提高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性、可靠性与及时性,从而实现数据在企业内部进行共享,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帮助企业做出科学正确的决策,带动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2.2 ERP系统提出了对会计电算化教学更高的要求
企业ERP系统普及率越来越高,也对会计电算化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教学不仅局限在财务方面,还要教授学生从企业的整体出发思想,通过ERP系统掌握订单、生产、库存等各方面的数据信息,为企业发展提供相应的对策,所以在ERP环境下会计部门工作不只是财务核算,更多的是企业整体的管理[3]。
2.3 ERP系统要求会计电算化学生知识更全面
与单纯的会计信息系统相比,ERP系统除了要求计、金融等知识和熟练掌握计算机、软件操作外,还要掌握管理学、供应链等多方面的知识,特别是要求全面掌握ERP系统中各个模块的工作机制和操作,这就要求了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全面的教授学生各项知识,真正在运用ERP系统时得心应手。
3 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缺陷
3.1 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落后,无法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需要
从目前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来看,大多数学校重视核算能力培养,轻视管理能力教育,教学软件还是单纯的核算类财务软件,主要讲授的是财务软件相应的业务流程学习,没有将ERP理论融入到日常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当中[4]。如今许多企业为了自身发展,已经广泛引入了ERP系统,代替过去传统单一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然而许多高校在教学过程中把会计信息系统和管理系统、供应链系统等系统割裂开来,没有培养学生数据信息联系和传递的能力,造成了学校会计电算化培养与社会企业需要脱节的现象,所以高校要在ERP环境下重新定义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3.2 会计电算化教学课程设置不科学,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
大多数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仅仅定义为单一的核算型财务软件进行操作系统学习,而且只是对市场上一种的财务软件进行学习,轻视了其他类型的财务软件讲解,这就造成了学生毕业后只熟悉学校学过的财务软件,对就业企业使用的软件不了解不熟悉,无法快速开展工作,学生适应能力不强的现象。从学科体系上,会计电算化是集会计、管理与计算机一体的交叉性学科,不是孤立的、单独的,其学科内容既包括了会计学、管理学、计算机技术和实训模拟等知识,特别是ERP系统是一个内容众多、体系复杂的管理系统,单纯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无法满足需要,因此要在ERP环境下科学设置会计电算化教学课程与内容。
3.3 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质量考核机制不合理
会计电算化实质上是一门应用型学科,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依然采用的是上课和上机两种方式,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和单一,未能充分满足会计电算化学习需要。特别是重理论知识,轻实践操作实训,不能有效地利用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互动式教学等多种创新的教学方法,让会计电算化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教学质量考核上,大多数高校还是以试卷书面考试成绩为主,特别是针对软件操作、案例实操等课程,只注重理论考核,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合理、全面的评价考核方法和机制,所以要改变更新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和考核机制,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3.4 会计电算化教学综合实践不突出,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善
会计电算化教学受到重视理论,轻视专业实践的传统教学理论的影响,没有把实践教学主体的地位放在首要的位置,而且在实训的过程中,只是单纯、机械地把会计内容录入到财务软件中进行核算,对财务分析、企业管理运营涉及较少,没有真正展现出会计电算化的本质。特别是ERP系统应用的广度不断拓宽,传统的教学实践已不能让学生整体掌握ERP系统给企业带来的变化,影响学生以后的事业发展。受学校扩招、扩建等因素的影响,会计电算化专业实验室建设滞后,教学设备、软件更新缓慢,不能完全保证学生的实践学时,制约了学生操作能力的提升,另外,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落后,学生实习锻炼机会较少,因此,要突出实践,完善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
3.5 会计电算化师资队伍力量欠缺,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知识覆盖面广、操作性强强的交叉学科,对教师队伍素质要求较高,教师不仅要拥有金融、财税、管理等众多学科的理论知识,更要拥有对各类财务软件、ERP系统熟练操作的技能,然而从目前会计电算化师资队伍力量来看,很多教师不具备系统的会计电算化学科知识结构,更重要的一点是缺乏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许多没有真正应用过ERP系统,甚至都没有真正从事过会计工作,造成了师资队伍薄弱、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所以要引进和充实会计电算化师资队伍,建设一支经验丰富、实操能力强的“双师型”队伍。
4 基于ERP环境下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路径
4.1 明确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更上时代的步伐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教学要从市场需求出发,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强化实践能力操作培养。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可分为知R、素质、技能3个方面[5]。在知识教学方面,了解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意义、概念以及基本的工作流程,并掌握各类财务软件特别是ERP系统的操作要求等知识;在素质教学方面,培养学生会计电算化法律法制规范,以及自主学习、市场抗压、沟通交流、团结协作和岗位适应等多方面的能力;在技能教学方面,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各类财务软件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会计核算、数据分析、软件维护等多项实践操作工作。通过三方面的教学,在ERP环境下真正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管理人才。
4.2 科学建设会计电算化课程,规范教学内容
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必须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中心,从市场企业需求出发,重新规划设计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实现会计课程与电算化课程相融合。在课程设置过程中,要把ERP融入其中,构建拥有会计类、计算机类、电算化类、会计电算化实训类和相关学科类五类课程体系,会计类要注重财务、成本、管理等方面的学习;计算机类要加强网络、数据库、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培训;电算化要增强各类财务软件、供应链、ERP等方面的实操性;会计电算化实训类要从纳税申报、沙盘模拟、ERP实训等方面入手。在建立了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后,要注重学习教学教材的挑选,以内容详细、案例丰富、重点突出的教学教材为佳,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4.3 创新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构建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
在ERP环境下需要丰富和创新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时期等,合理运用项目、逆向思维、设错、模拟实训、角色扮演以及案例等多种教学方法[6]。项目教学法通过一个项目的实施和完成,学生学以致用,充分锻炼了自主学习和综合实践能力;逆向思维教学法通过软件操作的反方面思考,寻求会计软件运行问题,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设错分析法通过改错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模拟实训教学法引入仿真环境,真实模拟企业会计电算化运行,缩短学生与实际的距离。同时,改变传统教学评价机制,向多种形式考核、平时考核、工厂考核等方面转变,真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操作能力的提升。
4.4 强化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加大建设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力度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要适当提高实践性教学的课时比重,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至少要达到6∶4,只有充分保证实践教学的时间,才能锻炼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校内实践时,可采用单模、岗位、ERP沙盘仿真等多种实训方法,分层次、阶梯式循序渐进。单模实训就是针对单个模块进行操作,层层递进,最后全部掌握会计软件各个模块的应用。岗位实训就是通过模拟各个工作岗位角色,熟悉了解会计电算化的整个业务流程。同时,以校内实训为主,校外实践为辅的实践模式,在校内要加大专业手工会计实验室和电算化会计实验室,及时更新和引进多种主流财务软件,做好与市场企业使用软件的对接,在校外与企业建立实习基地、与软件公司合作成立实训基地等,不断拓宽学生实践的渠道,帮助学生快速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和技能。
4.5 注重会计电算化教师综合能力,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教师是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基础,教师的素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会计电算化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熟练的各类财务软件操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高校要积极引进理论知识丰富和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引导企业、公司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到高校兼职教师,改善教师结构,让学生了解最前沿的会计电算化技术,鼓励会计电算化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挖掘教师潜力,让其真正了解ERP的实际应用,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
参考文献
[1] 孙艺宁.基于ERP环境下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展望,2015(12):193.
[2] 王腊梅.基于ERP环境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2):367.
[3] 卢仙华.ERP环境下民办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1):146.
[4] 章洁.ERP环境下会计电算化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2):63.
会计电算化实训内容范文5
(一)会计电算化实训的教材存在一定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实训教材一方面是大部分采用的会计模拟实训教材与授课理论教材相配套的相关教材,但是在现在的条件下仍有相当一部分学校采用的是软件开发商和教师自己编纂的习题,与实际的会计电算化实训有相当大的差距,与真正的财会工作中也有较大的不同。另一方面是实训的内容太过空泛没有较好的与实际结合,脱离生活,这就大幅度削弱了实训的效果。
(二)会计电算化实训中部分教师的能力有限
会计电算化实训中教师不仅是引导者、示范者,更是学生的实训合作者,教师在实训过程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因此对于参与实训的教师也有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有过硬的教学能力,还要求教师有实践经验。但是在目前会计专业实训教师的选择中只是单一注重教师是否取得教学和专业的证书,忽视教师真正能力,使得教师能力水平不足的问题出现,影响实训的效果。
二、针对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及实验室建设中现状出现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完善实训实验室的设备
为了能够使得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及实验室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必须完善相应的设备,要将硬件和软件有进行相应的配套,硬件方面要配备专业的服务器、计算机、投影仪、打印机,软件方面要进行办公软件、财务管理软件、多媒体交互教学系统和会计电算化证培训及考试软件的配备,完善实验室的建设,促进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实训的教材和内容要进行相应的改进
在高校的会计实训过程中教师选用的教材应该包括知识技能和操作性的两方面。适当地培养学生的手工会计能力,利用相关的实验室的完善设备进行相应的训练。在训练的内容上要进行模拟训练,当代企业的管理大多采用的是ERP的财务管理系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局域网对学生进行模拟角色的分配,让学生自主运用系统解决相关的财务管理的问题,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和评估,不能将实训教学局限于报表和总账模块。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财会工作者。
(三)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水平
为了能够顺利推进会计电算化的实训教学与实验室的建设,优秀的教师队伍的配备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性因素。由于会计电算化实训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较高的实践能力。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电算化实训的教师大部分是高校的毕业生没有较多的实践经验,因此在指导会计电算化实训时会出现效果较差效率较低的问题。为了提高会计电算化的实训效果,学校要建立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要求教师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历,不能光看“证件”,要使实训教师真正具备高能力高水平高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的水平。
三、结语
会计电算化实训内容范文6
一、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目前,高职院校所有的会计专业都开设有会计电算化课程,但都是初级会计电算化课程,通常一周六节课,个别学校一周四节,一个学期上完。学院硬件条件好的院校,六节课的课时里面,四节上机,二节理论;硬件条件不好的院校,二节上机,四节理论。实际上初级会计电算化的内容很多,一个学期六节的课时学生根本学不完,很多学校的教师只教了学生“总账”系统,个别院校最多再增加个“职工薪酬”系统或“固定资产”系统,而还有“往来账”系统、“供应链”系统、“财务分析”系统均没讲授。其中“供应链”系统包含内容很多,而这些内容在企业应用非常广泛。另外,中级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开设也势在必行,社会上这方面的考证非常多,但几乎很多高职院校都没有开设该课程。
(二)课程实训、实习力度不够
会计电算化课程需要有较多的实训环节,对整个会计操作通过电脑来掌握知识重点、难点,而目前大多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以及师资是难以满足该实训操作的。会计电算化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不够,教学效果欠佳。会计电算化是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边缘性学科,它要求教师既掌握会计知识、管理知识,又要精通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目前,各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师有的原来是学会计专业的,他们会计业务处理较为熟练,但计算机知识水平有限,对数据库的管理、网络管理、电算化系统的维护等方面经常力不从心,有的学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对整个电算化系统的管理、维护、数据库管理、网络管理较为得心应手,但会计知识不够全面、系统。二是会计电算化的实训基地校外几乎没有,校内的实训也只是做题,与真实的情境相差甚远,仿真度太低,所以用人单位往往倾向于那些有工作经验的人员,刚毕业的大学生苦于没有工作经验而就业难,究其根源是我们的教学系统与外界脱节的关系。
(三)课程理论知识与职业资格证书脱节
会计证是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需要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是学生将来从事会计工作的入门砖。学生在校期间,要取得会计证需要通过初级会计电算化证、会计职业道德和财经法规、会计基础的考试。而许多院校没有专门开设会计职业道德与财经法规的课程。中级会计电算化证也没有对应开设课程。另外,各院校之所以开设一些专业扩展课,也是从学生个性出发,方便学生更好的就业,但课程设置并没有与学生考证有机结合起来。学校教学安排和课程设置没有紧跟职业与就业岗位要求而动,造成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职业资格证书相脱节,造成学生考证过关率低,对口就业困难。
二、构建课程设计和实践新思路
(一)建立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加实训的方式开展,并针对课程的具体内容分别采用项目导向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观摩教学法、总结归纳法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过程中同时要做到讲练结合,边讲边练,实现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统一。采用模块分段教学,使学生对会计电算化有整体的把握。教师以一个会计期间内发生的实际经济业务以及会计凭证在各个岗位传递程序作为讲解对象,把理论内容分类成模块形式,把每一模块所对应的实际操作讲解清楚,边讲边操作,使学生弄通弄懂。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老师在旁边辅导,把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总结经验和规律,让学生熟练完成每一个模块的实际操作。最后进行综合实训,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职能岗位等。在进行实训时,学生可根据手工操作环境下所完成的会计资料,在指定的财务软件环境下重新进行全面、系统的计算机模拟操作实训。
(二)完善实训基地,建立校企合作
1.建立专业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
针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征,应建立专业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实验室配备相关电脑软硬件,购买正版财务软件用于学生的实训操作。针对本课程,确立电算化主管岗位、会计岗位、出纳岗位、系统操作岗位、审核记账岗位、电算审查岗位、系统维护岗位等职业岗位和岗位群。按职业能力和职业标准的要求,确定各岗位应具备的职业知识和技能,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的课程内容体系。学生只有通过长期的上机练习才能掌握财务软件的实际操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两者并重,加强学生的操作环节,让学生在实训中掌握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建立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
让学生在企业真实的环境下感受财务软件的使用和会计处理的流程,比较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的异同,遇到困难可以向带自己的企业师傅或指导老师请教。巩固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熟练职业技能。企业在和学生接触中提出企业用人需求,对学生的具体要求。不断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顺利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让企业能较快找到合适的人才。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应注重加强会计电算化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对电算化人员的培训工作要经常性进行,并经常交流经验,使培训收到实效。一是培训内容既要包括计算机及网络知识,又要包括会计专业知识的新思维、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为会计电算化普及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要切合实际工作需要,对不同人员应按不同内容、不同要求进行培训。三是随着计算机技术、会计核算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商品软件的发展日新月异,电算化教师要定期深入软件生产公司,接受前沿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及时掌握专业软件的发展动态与内在体系结构。四是专业教师应深入实际,考察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各个单位的实际应用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实践教学,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
师资队伍建设除了要加强培训外,电算化教师也应该利用课余时间撰写电算化相关教材和论文。配合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该教材的内容、体系结构等方面都要进行改革,让教材能更贴近学生,使该门课程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
总之,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需要建立专业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配备先进通用的财务软件,创新教学模式、改革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方法、提高师资水平,将高职学生的特点和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相结合,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实用型的高素质会计电算化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洪君.高职会计专业实践课教学改革初探[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2]赵晓煜.职业技术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浅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
[3]赵海兰.谈《会计电算化》与《会计实务》教学结合[J].职业教育研究,2006(7).
[4]刘照军.会计电算化实用教程[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5]管友桥.高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企业文化,2009.11.
[6]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7]李玲华.《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
[8]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的两个基本特征[J].教育与职业,2007(3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