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美术专业知识点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美术专业知识点总结范文1
摘要:本文就近年来随着艺考热浪潮的愈演愈烈,伴随市场经济不景气、美术课程设置与社会脱节、毕业生择业观扭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美术类毕业生严峻的就业问题日益浮出水面,甚至出现了一毕业就失业的现象。那么师范院校的美术生要不要学好基本功?没有扎实的基本功跨入社会能不能行得通?能跨入教育行业吗?要解决此问题,要求美术类毕业生必须尤其要打下扎实的基本功不断补充和完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缺陷。
关键词:艺术生;基本功;就业
一、美术专业基础教育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注重技能训练,在美术基础教育中,注重的是重在培养学生敏锐的艺术感知力,要求反应迅速,表现简洁,既要有严谨的造型能力,又要求有丰富的表现语言,最终达到具有全面造型能力的目的。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思维方式和审美情操是其根本所在。美术家所掌握的技巧都是为了更好地表现自己独特的、审美的情感与认识。离开了这个目的,为技巧而技巧,甚至“玩弄技巧”,实际上也就失去了艺术技巧自身的意义。优秀的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内心情感的充分体现,是审美意识的独特写照。一张绘画作品感人的并不单纯是画面中的色彩、线条,更重要的是透过色彩、线条组成的关系所表达出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怀。诚然,在美术基础教学中,应重视技能技巧的基本功训练,使学生在校几年的学习,能掌握基本的造型规律、色彩规律,从而得心应手地表现对象,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基本思路。不能不强调美术专业基础课的重要性。对美术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教育若不强调,不诱导学生的审美感受,不要求学生有感而发,得心应手的技巧又能表现什么呢?
二、美术类毕业生当前的就业现状
(一)美术生的社会工作。
师范院校的美术生若没有扎实的基本功跨入社会能不能行得通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毕业生就业功利心与现实不一致是就业率低的重要原因。美术专业的学习成本远远高于其他专业,且不说学习期间外出写生、购买画具、配置电脑、摄影器材等日常开销,单一个美术类本科学生4年的学费投入近8万元。拿行内人的话说,这不是用颜料作画,而是用钱画画。要想搞艺术,没有钱是不行的。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艺术,刺激着毕业生敏感的神经,因此他们选择职业时,薪酬是首要考虑的第一要素,即使这份工作并没有多好的就业前景,即使这份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但是梦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在人力资源市场日益饱和的今天找一份高薪水的工作谈何容易。
(二)美术生的教育事业。
教师历来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他关系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更要肩负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实践证明,凡是成熟的、有经验的美术教师肯定是一位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开拓型教师;而一个没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美术教师肯定是一位语言乏味、因循守旧的说教者,因为他心中难有丘壑,自然也就失去了用美的语言、丰厚的文化底蕴、高超的教学艺术和娴熟的表现技艺吸引学生、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美术教师作为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只有在平时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并能依据教材内容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环节,策划教学成果的呈现方式,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引导学生在活动实践中理解知识点,掌握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如果美术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连自己都没有激情,又因缺少内涵而语无伦次,缺少语言的修饰和美感,又怎么能感动学生呢?反之,一位有深厚功底的美术教师,他得体的语言和教态,工整的板书和娴熟的技艺演示,怎能不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感染呢?所以说教师的实践能力对学生有示范和影响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美术教师所具备的扎实的双基能力,既是教师的从教之根,又是立身之本,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促进美术类毕业生积极就业的思考
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就业指导机构,但不难发现,较之于服务职能他们的行政管理职能更为突出。有的学校虽已将就业指导作为一门课程列入教学计划,但对就业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过分强调实用性和时效性,停留在讲解就业政策、收集需求信息、传授择业技巧等方面,看不到就业指导的长期教育功能,没有发挥就业课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更有甚者,将就业课片面的理解为毕业班临阵磨枪的事情,以至于很多毕业生直到毕业那一年才开始恶补就业知识,从而使找工作变得很被动。所以,高校的就业指导要从大一抓起,赢在起点,对学生提前进行就业规划意识。不仅如此,从事就业课的教师必须参加严格的培训,获得相应的专业资格,保证就业课的专业水准;其次,就业课老师应利用学校平台和社会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顶岗活动,拓宽就业信息渠道;再次,要把握工作连续性,除对在校学生进行指导外,还要对就业后的学生进行就业追踪,总结经验,改进方法,引导学生兼顾社会国家需求,不能单纯将待遇是否优厚放在首位,而应同时考虑美术专业的艺术价值和对社会的贡献。
学校要敏锐洞察艺术市场走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如开设文化创意产业管理和美术作品经济等专业,开设能与市场接轨的课程是美术院校的当务之急。针对企业反映学生动手能力弱的问题,高校要加强学生的室外实践教学管理,促使学生将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如环境艺术设计课必须要到施工现场做调查研究,现场教学。转变学生思想观念,加强文化基础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文化课和专业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鼓励学校和社会团体联合组织活动,有意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美术类毕业生的就业日益艰难,如何针对这类毕业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就业指导,不断探索促进充分就业的各种形式,还值得就业工作者的思考。
参考文献:
[1]覃干超,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
美术专业知识点总结范文2
【关键词】学前教育 美术课程 本科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在2012年2月召开的国家学前教育项目工作会议上,通过以项目促改革,我国学前教育正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全国幼儿园增加1.6万所,在园幼儿增加400多万人。这就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数量不足,尤其在舞蹈、音乐、美术、英语、管理方面有特长的教师缺口较大。因此,我们成都师范学院作为一所新建的本科师范院校,对学前教育系本科专业学生的培养,“应结合社会需要和学科发展前景,培养立足本地区,面向全国,突出思想品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职业技能突出,综合实践能力强,能够适应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技能型人才。”
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学生除了要掌握专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外,还要具备美术基础、儿童画、幼儿玩具的设计与制作、幼儿园环境创设及音乐舞蹈技能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做到既能熟练掌握又能灵活运用美术等各种技能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从而实施幼儿园的素质教育,提高幼儿园各科教育活动的层次和水平。
一、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重理论学习,轻技能培养
在目前学前教育的专科层次课程中,过于强调美术专业知识的传授。每周2课时的美术课学习,只能满足学生毕业后能画简单的平面形画,能做简单的手工;这显然不能适应“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能在幼儿园等幼托机构从事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的教师”及“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能够在幼儿园和学前教育相关机构从事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因此在学前教育本科层次的教学中,我们需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课时比重进行改革,进一步探索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美术课程的技能训练模式,才能适应本科学前教育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专业特点。
(二)目前各高师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在美术技能课教学中,一直没有统一的系统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对于各年级学生在每一学期应达到的目标没有详细的评价方案,都只是按照本学校任课教师擅长和喜好的课程进行美术课教学,存在着盲目、单一的问题
因此我们在本科培养上通过对美术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进一步促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使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活动向纵深发展,为社会培养一专多能的高素质人才。
(三)教材建设缺失
就美术基础这部分内容来说,市面上的美术基础教材,内容过分强调专业理论与技巧,对于学前教育学生都太难,内容专业性太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是非艺术类高考生,几乎没有美术基础或美术基础较弱,这就让他们对美术学习产生畏难、逃避甚至排斥的情绪,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
二、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美术课程改革思路
(一)增加美术课的课时
一、二、三学期每周2课时的美术基础学习,四、五、六学期通过选修形式,美术基础好的学生每周4课时,其余学生每周1课时。美术学科的性质要求学生要经常进行练习,如果长时间不动笔、不动手,会“手生”,学生只有通过连续不断的大量实践联系,才能不断提高动手能力,进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美术课程的设置可以细分为:《美术基础》(包括平面形画、素描、色彩、装饰色彩四部分),《儿童画》(包括简笔画、儿童画、装饰画、版画四部分),《手工与应用》(包括编织、泥塑、布艺制作、剪折纸、玩教具制作、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制作六部分)。三大块的构成,既突出了美术基本技能的训练,也加强了实践环节与动手能力的培养。
(二)健全美术课程教学大纲
进一步修订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美术课程教学计划,在专科美术课程计划的基础上,根据美术课程的教学规律,对美术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分析、细化,然后根据这些特征确定教和学的方法,最后确定美术课程有效的评价方法和考核大纲。在评价中,既要看到学生对技能和知识的学习,又要看到他们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这是一个新提法。其中,后者的提出与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有直接关系,具有深远影响,美术课程的人文性决定了它必须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因为这些精神层面的东西,正是美术课程的学习目标之一。忽略这一点,就会把美术看成只是学习技能的学科。因此评价体系的完善还要从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培养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了解人类美术遗产,扩大文化视野,培养美术审美情趣这四大方面入手。
(三)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基础教材
应有别于美术专业学科的美术教材,需要学习多种形式的绘画类别,但不易太深;需要囊括平面形画、素描、水粉、水彩、图案、国画、装饰画等。教材内容应多用图表、示例等,要配备针对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PPT授课讲义、知识点的Flas、插图的电子挂图等。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使教师节约备课时间,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三、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美术课程的创新思路
(一)改变传统教学思路
强调个性化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美术教师要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将美术课堂由关注教师的“教”转变为注重学生的“学”。教师要充当课堂的组织者,不以知识的权威者自居,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在调整教学程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学生心灵深处,无时无刻不存在着使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的强烈欲望。”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设法为学生创设情景,创造机会,让学生实现这种愿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先示范再要求学生模仿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就完全丧失了创造力,只会照葫芦画瓢,脱离了教师的示范,根本无法独立完成艺术的创作。例如,我在教《黑白装饰画》一课时,不是先讲解、示范,再让学生动手绘制,而是先出示大量黑白画作品,请学生自己看都用了哪些元素和形式构成,再请学生讲解对黑白装饰画绘制方法的认识,我只是对学生的讲解进行引导和归纳,比如,黑白装饰画有哪些颜色,点、线、面在画面中是怎么表现的,等等。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使学生明确了画黑白装饰画就如同画素描一样,首先要把握住黑白灰的关系,再对点、线、面进行创造性的变化,比如点的密集与疏散,大点与小点的排列,直线、折线、曲线的不同排列,都会形成不同的面,通过这种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改变了学生不动脑子、不去体验和感受事物的习惯,使学生不再忙于用笔在素描纸上按部就班地摹出一张作业,而是更多地去体验对象的特点、美感和意义。此时学生打开想象的闸门,毫无顾忌地画出所想、所感,不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这样即使同一个图案,但由于对点、线、面的不同组合排列,对黑、白、灰色彩分布的比例不同,也会形成不一样的画面效果。学生只要掌握了黑白装饰画的规律,就可以举一反三,把看到的、喜爱的任何图案、图形加以创造,绘制成一幅精美的黑白装饰画。通过调整教学程序,教师就为学生提供了发散性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培养了创造性。
(二)设置美术鉴赏课程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包括绘画、手工、美术欣赏三大内容。幼儿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培养幼儿欣赏能力的教育活动,是指教师引导儿童欣赏和感受美术作品,了解对称、均衡等形式美的初步概念,感受其形式美和内容美,从而丰富他们的美感经验,培养其审美情感和审美评价能力的教育活动。
在专科层次的课程中几乎不涉及对学生的审美教育的培养,导致专科毕业学生几乎不具备美术鉴赏的能力,更不用说在幼儿园开展幼儿美术欣赏教学。因此增加开设《美术鉴赏》课程是很有必要的。
(三)积极创作,开设作品展
幼儿园的玩教具基本都是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制作完成,这就需要学前教育学生具有丰富的联想和创造力,能把生活中看似没用的东西通过想象,制作成为幼儿需要的玩具或教具。因此要积极的鼓励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活动,激发他们的联想力和想象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
在每学期开设1次汇报展览,一方面是对学习成果的一个总结和测评,另一方面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积极性。每位学生都要选出一到二个在这学期自己认为不错的绘画作品或课堂作业参展,通过对学生美术作品的展示、评比,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和创作冲动。
【参考文献】
美术专业知识点总结范文3
【关键词】教学方法场景教学法角色模拟色彩构成
引言:
在美术教学中应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是现在职业学校美术课的要求。为了能更好的与职业对接,我决定在色彩构成课上尝试使用场景教学法。问题:由于是为了高考服务,所以我校美术专业课也是以几项基本的美术基础课为主,例如素描、水粉、图案、速写,上课也是按照高考模式,老师讲课、做范画,都是典型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几乎没有。我国的相当一部分职业学校也都是学院式教学转化而来,所以这种现象并不少见。转型后,为了改变这种填鸭式教学,习惯了高考教学的师生们也在努力的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改变课堂教学的沉默现象,使课堂教学呈现生机盎然的新气象。问题的解决:在教学中,我们为了能够改变美术课堂的沉默气氛,进行了多种教学方法的尝试,如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本次实验希望能够通过在色彩构成课上使用场景教学,使学生体验到学习专业知识对工作实践起到的重要作用,课堂学习与职业技能的息息相关。
(一)前提:
为了让学生能够较好的应用色彩知识,第一步,我先利用课件引导学生进行色彩的联想。如对红色的联想,红色联想到火、太阳、热血、红旗、婚礼、印章等,使人感觉热情、温暖、兴奋、喜庆或者恐惧、血腥,象征着革命、喜庆等。色彩的联想与色彩的心理效应是息息相关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是有所感触的。但是学生在进行色彩联想时只是简单的泛泛的联想,感觉不到色彩知识在设计师职业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场景教学准备:
在知识重点讲解完后,我创设一个化妆品公司的经理和设计师针对一个色彩方案设计的项目进行沟通的场景,在场景教学过程中,运用角色模拟法进行知识的应用训练,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为了适应课堂教学,设立了甲方经理和乙方设计师这样两个简化的角色。然后请同学们自己报名,经过一番角逐,产生了角色一:一位甲方经理邓俊鹏同学,其他同学自我组合成为四个小组,充当设计公司的设计师乙方。
(三)项目设计:
“美白化妆品的色彩方案”。首先,针对项目“美白化妆品的色彩方案”,与甲方经理沟通后,请他根据自己的产品市场定位和主打方向来思考自己的具体需求。而设计师则通过甲方的要求进行色彩方案的设计。老师要求设计师组成团队进行讨论、研究和绘制,拟定色彩方案后与甲方进行谈判的方式,这样既能把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乐趣又能把同学作品放到一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能够起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更使学生体会到场景教学的乐趣,达到专业与职业岗位的对接的重要作用。
(四)项目实训过程:
在设计公司现场,甲方经理邓俊鹏同学提出自己的具体要求:本款产品是针对年轻女性来推广的,要求产品颜色符合年轻女性的消费群体,能够体现甜美、干净,并且让人从颜色上就能感受到产品美、白的功效,吸引年轻女性的目光。希望乙方设计师们能够本着这个原则来进行设计。当他提出自己的要求时,我注意到要及时给学生提示和补充,尤其要把本节课的知识点颜色的联想得以运用,这样会使要求更具体可行。邓俊鹏同学落落大方很有成功人士的气势,我对该同学给予大力的支持和鼓励,以便增强他的兴趣、提高他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设计师们听到要求后立刻凑到一起进行讨论,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每个设计团队都确定了自己的方案,进行了精心的绘制。我决定等到评价总结的时候对他们进行点拨和辅导。当然,我特地嘱咐他们也进行竞标,看甲方经理和同学们的反应。最后的谈判的过程也是交流沟通的过程。在项目完成后,我运用色彩知识对同学们的表现进行了一番点评和引导,同学们对色彩的运用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都觉得特别有趣,希望还能有机会进行这种场景教学的练习。课后反思:场景教学在美术教学尤其是设计课上可以广泛使用,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作为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并且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能力和方法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场景教学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从教学效果看,知识目标完全达到,过程方法和能力目标也基本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美]乔尹斯•P.高尔M.D.高尔沃尔特•R.博格.教育研究方法使用指南[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2.
美术专业知识点总结范文4
【关键词】高职高专;数学教学;教学有效性
前 言
数学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个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之一,在高职高专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高职高专数学课程教学中,一方面可以丰富和补充学生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另外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是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和人生道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知识.然而在高职高专数学教学的实践中,存在一些不利于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问题,需要高职高专院校能够认清数学教学的现状,创新教学理念,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培养具有高等数学基础的应用型人才.
一、高职高专数学教学现状
(一)传统教学模式缺乏教学创新
从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的数学教学情况来看,很多高职高专院校没有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始终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尤其是数学课程教学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定义――定理证明――例题分析――课后习题――考试”的教学模式,这种按部就班的传统教学模式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学生的专业知识,但是这种枯燥的教学模式,不能够充分地调动课堂气氛,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不高.
(二)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随着教学设施的不断完善,在高职高专院校的数学教学中也合理地应用了多媒体教学形式,转变了传统单一教学模式,然而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很多高职数学教师教学手段运用不合理,盲目地引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忽视了对重点知识的讲解,很多知识点学生无法及时进行笔记,导致一堂课下来对课程内容模糊不清,不能充分地掌握知识点,因此,尽管运用了多媒体的新型教学手段也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成果,课程教学效率较低.
(三)教学内容设置缺乏实践性
在教学内容的设置方面,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的数学教学仅仅是对课本的理论知识进行教学,忽视了对实践数学的教学,在数学教材和教学内容中缺乏实践数学内容的设置,导致学生不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合理地运用到实践中,不能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进行科学地铺垫,而这也是绝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数学教学中的普遍现象,理论与实践脱节.
二、高职高专数学教学有效性提升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理念错位
所谓教育改革,首先要科学地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而推进教学改革和创新.从目前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数学教学理念层面上分析,很多院校没有清楚地认识到传统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盲目地追求升学率和就业率,对于专业课程过于重视,导致数学基础课程的重视程度降低,忽视了数学教学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而且很多教师认为数学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应用较少,还有一些学校负责人认为高职高专相比于大学教育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对数学教学的要求相对较低,以上这种错误的教学思想,造成一些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理念错误.
(二)学生被动学习基础薄弱
众所周知,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整体素质差距较大,很多学生的理论基础相对较差,尤其是专业特长生,文化基础、课程基础不容乐观,而这些学生本身就对理论学习存在厌倦,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再加上高职高专数学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不利于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的提升.
(三)数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职高专院校数学课程设置不合理主要是因为高职高专院校重点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就会将大多数的课时都分配给专业课程,这就导致数学课程设置相对较少,而且一般情况下高职高专院校仅在第一学年设置数学课程,教师课堂教学时间紧迫,往往是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对于学生数学基础掌握情况不够重视,这就导致尽管数学课程讲授完毕,但是学生掌握情况较差,学生能够掌握的仅有数学公式,不利于高职高专院校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也是笛Ы萄Т葱轮械闹饕问题之一.
三、提高高职高专数学教学有效性对策
(一)科学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首先,教学内容的合理衔接.由于高职高专的数学课程内容较为复杂,且逻辑性较强,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相适应的数学教学方案.一方面要在课程讲解之前,让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预习,并回顾上一单元的课程知识点,进而引出新课程内容;另外一方面,还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课程涉及的知识点进行科学地梳理,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最后在课堂讲授完毕之后,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明确学习重点,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地衔接.
其次,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高等数学的逻辑性和空间性较强,因此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这就需要教师针对难点、重点进行详细地讲解,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与此同时,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题,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最后,加强教学方式的有效性衔接.一要重视对数学定义的证明和推理的讲解,让学生在推理学习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二要重视对经典题型的讲解,先让学生尝试解题,然后针对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纠正和讲解,加深学生印象的同时,创新教学方式.
(二)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厌倦数学学习的问题较为突出,这就需要针对传统教学中的单一性问题,对数学教学进行科学地创新,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将数学实践合理地引入课堂教学中,丰富教材内容的同时,让学生感受不一样的课堂氛围,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其次,坚持以人为本的主体教学模式.教师应该充分地认识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避免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将课堂中心转向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学手段的充分应用.避免教师单一的使用多媒体教学,例如单一的PPT教学手段,合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提高教学有效性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优化数学课程设置
针对高职高专院校数学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建议数学课程设置应该合理地增加课时,同时针对不同的专业进行科学的课程设置.例如,艺术类专业的数学课程设置应该注重对基础数学的课程学习;财会专业的学生,则要针对专业性需求进行专业数学课程的设置,创新教材内容,以适应不同专业、不同基础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此同时,在进行数学课程设置的过程中,还要针对不同专业进行实践数学教学,将数学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将理论数学应用到专业实践中,例如,体育专业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推算撑竿跳角度;美术专业利用数学知识,掌握画面黄金分割线,掌握各种设计运算技巧等.对于财会经济专业的学生,课程设置中还应该科学地引入一些数据处理信息软件、模拟股票操作软件等,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更多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总之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创新和改革,不断地提高高职高专的数学教学有效性,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就业率等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孟繁慧.高职高专数学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1).
美术专业知识点总结范文5
关键词:中职数学;学生兴趣;“开关”
一、重构数学知识服务专业技能的知识架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中,中职教育作为职前教育以其特有的形式存在。其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和较强的动手能力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使其就职后有一定的技术能力,能够以较快的速度顶岗、上岗,但其知识体系和岗位服务功能的能力会受到学历和文化知识的影响。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体制和形式应该尽可能地结合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需求,同时考虑学科教学的个性需求,各文化学科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索和研究能够契合每个不同学科专业与专业特色点来打开本学科的教学“开关”。数学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工具,更应着重于实践技能的发掘和培养,为其后继的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基于数学课服务于专业课程的思想,我们可以将数学内容和专业相结合,这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效果完全不同。
例如,在角的概念的推广教学中,基于学生所在的学前教育专业,我利用他们经常在幼儿园看到小朋友玩旋转木马的视频引出新课;在函数的奇偶性教学中要求他们利用所学的美术专业知识画一组对称图形等,将圆均等成不同角度的对称图组,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自动参与并展示了角的形成过程,而且不同的学习小组所画出来的角的大小和角度的大小问题辨析也接连产生。
通过这种形式,改变了传统数学教学的枯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的“教”和 “用”的功能被开发,因此数学不再是单独的一门文化课程,而是具有专业色彩的多功能课程。因此,重构数学知识服务专业技能的知识架构开启了通往专业课程的“开关”,数学的效能被拓展和延伸了。
二、加大信息化技术的课堂表现形式,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和信息技术在全国各所学校的普及,信息技术以其形象、直观、生动、便捷的优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化技术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信息设备的使用上,更重要的是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丰富和延伸,信息化教学资源还可以把微观的、不易观察的数学问题及其本质生动地展示给学生,给学生创设一种生动、具体、现实的教学情境,创造愉快、和谐、乐观的教学氛围,充分挖掘数学与外部事物之间的联系与潜在美,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任意角的概念的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中的几何画板,构造出一个任意角的生成过程,让学生在角的生成过程中体验任意角的概念。使传统平面单一的知识传授模式转变为在学生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归纳、总结获得的立体化、多元化。在课堂中根据株洲市五桥的设计原理,引入了等比数列等知识的学习和使用。事实证明,利用信息技术对课堂重点进行整合,可以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使被动学习变为自发学习,起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知识掌握更加牢固的作用。在信息化技术和信息化资源的引进中,我们通往数学纵深方向的“开关”被开启,数学教学的弹性空间也因此而被拓展开来。
三、构建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的桥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从数学在学前教育专业领域中的可用度来考虑数学在中等职业学校中的应用的话,我们不难想到数学的可用度以及它的生活化。从生活的经验和日常生活知识中提炼出数学知识点,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让枯燥的数学课堂焕发生机。
如在函数的奇偶性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呈现麦当劳的标志、中国京剧的脸谱等生活中对称的图片来引出新课。在教授函数的实际应用时,我设计了一堂数学活动课。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呈现资料,来自株洲市自来水公司统计调查:一个三口之家,每月居民基本用水量一般10立方米左右,节约的家庭用水量一般不超过5立方米。为了使居民节约用水株洲市采用分段收费低于5立方米每立方米收费2元,超过5立方米不超过10立方米每立方米收费2.5元,超过10立方米每立方米收费3元。请同学们结合资料,分小组设计我区的水费分段定价收费方案,将小组成果展示出来。在设计过程中,要求组长分好工,组员全部参与。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使学生愿学、乐学和会学,并通过这些让他们知道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生活的数学才具有真正的生命力和活力;生活的数学也才能真正地绽放数学之美。如利用棉花糖(软糖)、牙签,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和幼儿跨入几何学的天地,在构造三角形、圆柱体、多面体等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计算它们的角度,引导学生创新图形的组成。同时再利用生活中所见不同物品,激发学生积极探究其构成以及所发生的效能等,将数学和美术、建筑等结合起来。可以说,我们不仅打开数学学习的兴趣“开关”,也打开了通往生活和创造力的“开关”。这样的数学不再枯燥无味,而是使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如何创造美和创造生活。
四、构建“玩中学”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游戏是幼儿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在游戏中习得生存的能力,在游戏中学得文学的知识,在游戏中受到音乐的熏陶,在游戏中获得形体的塑造等。同样的,游戏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方式和可开发利用的“资源”。如果我们能结合教材内容科学地创设游戏情境,不但可以让教材活化,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高二“古典概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了这样的游戏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参加过商店抽奖没?
生:抽过。
师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抽奖的游戏。(用flash设置两个不同的转盘,每组派同学上来进行摇奖。)
学生争先恐后地要求上台摇奖。
师:比较两个转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基本了解了概率以及概率的许多运算规则,并且能够深入到对概率的本质了解:一个试验是否为古典概型,在于这个试验是否具有古典概型的两个特征――有限性和等可能性,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特点的概型才是古典概型。相对于单纯的语言讲授来说,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对“古典概型”的概念有深刻的认识,感悟生活即数学,数学知识就在身边,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问题。
“玩中学”并不是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技巧,但如果在恰当的时间和恰当的机缘时运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就可以使知识摆脱枯燥深奥,开启通往快乐和乐趣的“开关”。知识的正面是游戏,而知识的背面是高深,能否翻手为乐、翻手为学,全在于教师对教学“开关”的探究,找准了就可能让师生都在幸福快乐中感受到美、感知到创造和自我提升,科学原来可以这样“美丽”!
五、以“做中学”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特点:理解力不够强,但动手能力较强。通过采用动手实践构建数学模型,让学生真正达到动手、动脑这一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杜威认为“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他明确提出:“从做中学比起从听中学更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在杜威看来,“从做中学”充分体现了学与做的结合,也就是知与行的结合。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杜威明确指出:工作是“使用中介工具或用具以达到目的”,其区别于“劳动”和“游戏”的是具有理智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准确地把握“做中学”的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包括要动手的科学研究、对材料的搜集、对器具的管理、做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记录和实验所学的活动程序撰写等,那么“做中学”的模式就是成功的。这系列活动的运行潜移默化地开启了幼师从学到教的“开关”。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学的能力,更要求各学科教师要注重幼师的师资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六、构建多元评价体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意念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发追求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这种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也就是学生兴趣的源泉。而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是不同的,因此采取不同的评价体制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表扬和肯定。人性中本质的需求就有渴望得到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发现并表扬,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相反的批评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做、无限夸张,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不只是好孩子应该赏识,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孩子是脆弱的、敏感的,适当的赏识是一种正确的爱,也是对孩子的一种鼓励和赞赏。对学生来说,老师的一点点鼓励,一次的肯定,一次表扬,都是他成功的标志,他都能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时学生的兴趣就如同永不枯竭的源泉,浓厚、持久。
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也是如此,充分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利用数学原理去找到问题、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让数学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用数学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给自己带来的便利,从而喜欢上数学,愿意接受数学的思维解决各种问题,从而实现让数学成为一种生活技能、成为一种工具的目标。作为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学生的学习心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就能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学、好学,敏锐把握教育时机,打开通往学生学习数学心灵的“开关”,让学生从内心“亲近”老师,从而“亲近”所教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