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老年护理原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老年护理原则范文1
长年累月的疾病缠身,使老年患者不仅在身体各脏器患有疾病,而且严重影响了的老年患者的心理健康。诸多因素例如社会环境因素、经济压力。心态问题都与疾病与身心的健康恢复有着莫大的关系。心态调整方面的差异还体现在老年患者的家庭环境、职业、文化程度、性格、以及人生经历。因此对待疾病,不同的老年患者有不同的态度,表现也不尽相同。往往表现为对待疾病的恐慌,没信心,没耐心,甚至出现不配合医疗工作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如不能够积极的应对,消除患者的负面心理,将会给医生治疗带来更大的难度,甚至不易恢复健康,因此必须加强老年患者心理护理。
2 当前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及相应护理原则
2.1 失落和孤独。老年人在社会角色中的转变会使他们心理产生很大的反差。未退休时无论在经济、社会地位上都占有优势心理。然而退休后无论哪方面较先前的心态环境都发生较大的变化,这种地位与身心的落差形成了落差感,此时性格脾气的改变是大部分退休后老年人常常发生的状况。易激怒、暴躁、挑剔等等情绪其实都源于他们的孤独与失落。并且在住院期间,老年患者与家人和外界接触与沟通的机会更加少,因此被摒弃的感觉就会出现,从而导致内科老年患者多数沉默寡言,而这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护理原则:孤独、沉默寡言的老年患者最好的护理方法便是加强感情交流。鼓励其积极的与同病房的病友聊天,护理人员主动和患者进行接触,交流病情方面或者其他生活方面的事情,帮助孤独老年人敞开心扉。
病例:某男,68岁,临床诊断环游“肺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病,该病人很少与其他病人讲话,经常在床上静卧,活动时也常常独自一人活动,针对此病人,通过与他主动交谈,并且通过针对性该病人举行一些同病室的病人活动,同时让护士经常向该病人讲述与别人交往的好处,经过一段时间都,病人已经可以和其他病人正常的交往,不在感觉到寂寞。
2.2 恐惧和焦虑。随着年纪的增长,老年人不可不面对的一个现实就是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各项功能均在逐渐减低,因此某些疾病突然发病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压力。担心身体能否恢复。又则医院不同住家,生活习惯规律可能都会被打乱,同病房室友可能去世或病情加重,这都会给患者造成恐惧心理。只关心治愈时间及预后。
护理原则:对患者多提出的各种问题做好解释,并且同时让患者不必担心焦虑,进行心情放松,告知焦虑会给病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对这类病人要给予更多的同情,要更加细心,言行要谨慎,不要让病人感觉到病情危重,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同时向病人讲明病情波动是常见的,以减轻恐惧心理。
病例:某男,62岁,因为“心源性晕厥”住院,病人不知道自己患上何种严重疾病而焦虑和恐惧,针对该病人通过上述的护理原则,病人在确诊后一星期就出院。
2.3 敏感和猜疑。对自己的病情胡乱猜测是有些老年患者常出现的情况,把自己的病情想象的很严重,猜疑医务人员以及家属刻意在隐瞒病情,产生对医生护士的不信任。有的老年患者过于敏感,可能同病房患者某项不治之症和自己的症状相似便开始忧心忡忡,或者无意间的一句话都引起了其他的猜疑。
护理原则:适当像病者灌输基本医疗知识,易于他们接受,从心理上打消他们的顾虑,他们的敏感度和猜疑心就会相应的下降,这也是增强患者信心的一种方法。
病例:某男,65岁,由于“高血压原因待查”住院治疗,住院一星期后就已经查出无器质性原因,但是病人总感觉身体不适,对于医院的检查结果不满意,同时怀疑自己得了什么疾病没有被查出来,针对该病人,通过上述的护理原则后,并且做出了医院的书面保证性说明,该病人三天后就出院。
2.4 疑老和悲观。老年人心、脑、肾等器官随着时间的推移功能会有所下降,这是生命的趋势,然而这会是患者感觉自己老而无用,意志消沉。内科病病程的反复、疗效不佳、难以治愈会使其精神、意志反常。消极等待病情的最终发展,失去信心。对疗效不予期待,放弃治疗等情况最终会加重病情的发展。
护理原则:与患者勤沟通,使患者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增强他们战胜病魔的决心和信息,使老年患者拒绝心理上的老龄化,这样,就很自然的小处他们的悲观情绪,对生活充满了自信。
病例:某女,64岁,由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恢复期伴消化性溃疡”住院,该病人平时的生活能力很强,但是由于患有脑血管后左肢的功能没有完全恢复,又得了消化性溃疡,思想上有了很大的压力,总感觉自己老了,无法恢复正常了,慢慢产生了悲观的想法,甚至轻生,针对该病人通过上述的护理原则后,病人对医生的治疗和恢复训练积极配合,经过3个多月的恢复后,生活已经可以自理,而且思想变的乐观。
3 结语
在老年患者心理护理时要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病人,用高度的责任心发现和护理老年人患者心理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配合。从而达到身心两方面健康发展。从生到死是必然的发展规律,护理人员要尊重患者的人格,积极调动患者的求生欲望。鼓励患者在允许的范围内适当的活动,安心养病,安度晚年。
参考文献
老年护理原则范文2
1.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我校确立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思想引领、学术为魂、育人为本、校企双赢。校企合作是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手段,是以企业对人才数量、岗位以及能力的需求为核心,以高等院校的办学条件为基础,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实现企业对人才的最佳需求和高等院校学生的最佳就业,达到高等院校与企业的双赢。校企共建实践教学体系是以我校与企业共建的实践教学基地为教育平台,以我校的教学实验中心为载体,以资源整合为指导,双方共同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设置完善的课程体系承担教学工作(理论与实践),共同商讨制定课程设置和实践计划,定期邀请养老行业专家来校开展专题讲座,企业作为专业实践基地,从而形成校企互动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五位一体即在实践教学体系中,以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为平台,开展校企合作项目、教师到企业进修、校企课程共建、学生到企业实习和企业专家进课堂的深度校企合作模式。
1.2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1.2.1建立老年护理实践教学基地我校与鹤童养老集团、天津市养老院、天同医养院以及学府社区医院、天津大学社区等坚持互利互惠、多向互动的原则,签订合作协议,并于2013年10月13日在鹤童延安医院成立了“天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附属护理院”,制定了符合培养目标的实践基地的建设标准,以此作为一切教学及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基准点。在社区医院和养老院精选3个单位,建立了校外老年护理教学实训基地,通过对带教队伍的培训,形成了具有校企共建特色的“双师型”临床带教型模式。
1.2.2“双师型”老年护理导师队伍建设我校对老年护理专业方向教师队伍的建设,也体现校企共建的专业特色。聘请养老机构行业及知名护理专家作为老年护理专业实训课教师,与校内专职教师共同组成“双师型”师资队伍,行业护理专家讲授操作技能,校内教师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将“双师型”师资队伍引入本科老年护理实践教学体系,实现校内外资源的互补。在养老机构临床见习及实习中,构建了“双师型”导师制,即每位实习护生都有校内、外的两位教师同时带教。各基地均有通过严格选聘的校外导师,经过进阶培训,校内教师到养老机构进修,不断进行“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解决了本专业方向自身“双师型”教师的不足,同时也弥补了目前高等护理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双师型”导师制可以取长补短,通过校内外教师的密切沟通合作,获得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和丰富的教学素材,提高老年护理实训教学环节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通过“学习项目”的完成,使教学更接近真实环境,营造浓郁的职业氛围,达到知识、能力与专业素质同步提高的目的。
2创新课程体系,开发系列新课程
2.1课程设置改革与创新课程设置特色:构筑“三位一体、四加强”的特色老年护理理论教学课程体系。“三位一体”包括:整合相关课程,形成老年临床护理、老年人文社科及中医特色为一体的护理教学体系。“四加强”体现在:加强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与整合;加强基础护理学课程的教学;加强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加强中医护理学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主干或主要学科基础包括:护理学基础、老年医学基础、老年人文社会学科及康复保健等。主要课程分为:护理学基础、老年临床护理学、老年人文社会学科以及康复保健4个课程板块。
2.2以生态学为视角的课程设置改革与创新应用“生态学原理”研究人才培养机制,更加符合其发展规律。对于教育系统中的课程设置而言,有人指出它的“宏观布局和微观行动是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
2.2.1“整体性”与“共生性”原则的应用老年护理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方向具有其自身的内涵,既有严谨的理学属性又有广博的人文属性,重点是要把目光放在“人”上,注重人的塑造与培养,进行“全人”教育。除了基础的护理学理论和操作技能,通过课程还能够锻炼和加强学生的评判性思维与融汇中外人文视野的思辨能力;通过显性课程和隐形课程的开展,特别是隐形课程,培养和塑造学生的职业素质和道德修养。针对老年护理专业方向,无论是增加新课程还是缩减旧课程,抑或优化组合原有课程,均需要在整体上注意知识的广度,对个体注意研究的深度,以提升学生能力为中心,课程纵横衔接,所有课程都有铺垫与承接的关联。基于课程之间的共生性,在课程设置上以点带面,以核心课程带动其它课程,形成良性教学链。
2.2.2“互不干扰”与“互助互利”原则的应用“互不干扰”是指个体在实施利己行为时不应对其他个体和整体施加有意的干扰,这样才有利于群体竞争,才能使彼此都得到发展。将《老年临床护理学》进行重新整合,把临床护理课程的内容与之进行协调,将原在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及妇产科护理学中已有的老年常见病填充到《老年临床护理学》当中,使老年临床护理学课程板块更清晰,内容更丰富。这一原则看似与“互不干扰”相对,实则二者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体,即每个个体在独立的同时又能与其他个体互惠往来,共同获得健康持续发展。
2.2.3“动态平衡”原则的应用生态学认为,在一定的时间内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各部分结构和功能处于相互适应和协调的动态之中。老年护理专业方向的课程,在一定总量的课时下,其学时分配、内容选择、课程分布和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要保持动态平衡。增加老年人文社科类及实训实践课程的内容和比重等,均体现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之间、医学课程与人文类课程之间在课程建设中的动态发展轨迹。我校开展嵌入式实践模式,搭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在课堂教学为主的阶段,还突出老年护理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开设《老年临床护理学》、《社区与老年护理学》、《中医老年养生》、《老年院管理》以及《临终关怀护理》等课程,彰显了老年护理专业方向的特色。
3“嵌入式”与“集中式”相结合的老年护理实践教学模式及实施
所谓“教学模式”就是学习模式。在帮助学生获得信息、思想技能、价值思维方式及表达方式时,也在教他们如何学习。老年护理实训基地建设创新老年护理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技能,充分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和行业资源优势,建立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校企优势互补、互惠双赢机制。在老年护理专业方向建设中,实行的是“嵌入式”与“集中式”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最终实现连续社会实践教学模式,即学生从一年级开始,每年均有2~4周的校内模拟实训和校外养老机构见习、实习,使老年护理社会实践坚持4年不断线,实现了实践教学与养老机构需求的无缝对接。
3.1“嵌入式”课间见习在理论课程中嵌入见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途径。每学期安排2周的“基础护理学见习”,内容是《护理学基础》课程中讲授的全部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进行《社区及老年护理学》课程前和课程中,以志愿者和课程见习的形式,安排学生到社区卫生机构见习。内容包括社区基础卫生保健服务、健康档案管理、慢病管理、围产期保健、儿童计划免疫接种以及社区居家为老服务等。这是建立在“感性导入思维”前提之下的一种实践模式,学生带着新鲜和好奇的心理接触临床,并带着更多的问题回归课堂。嵌入老年护理技能实训,在第4学期开设时的《老年护理实训课》,内容主要包括:老年人日常生活护理、老年人清洁卫生、老年人常见疾病与意外伤害的护理等,与中级养老护理员的技能操作相对接,体现其职业教育的范畴。
3.2“嵌入式”老年护理技能大赛围绕老年护理综合训练,融孝道教育为一体,以情景剧的艺术表现形式。从2013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老年护理技能操作大赛”,内容涉及基本护理、老年常见疾病护理、老年康复护理、社区护理以及护患沟通等技能,于每年“5•12”护士节前在三年级老年护理专业学生中展开,从初赛到决赛做到学生人人参与,校企教师共同指导并担任评委。此赛事已成为我校“5•12”护士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将学生所学知识和能力进行综合性渗透、触合性学习与训练。组织“老年护理技能操作大赛”,以竞赛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组织协调等综合性能力。3.3“集中式”临床实习“集中式”临床实习有两种:1)每学期18个教学周中,理论课为14周,实践课为4周,安排到各医院、养老机构或社区卫生机构实习;2)最后一年共9个月的临床实习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综合医院实习7个月,目的是达到培养目标中要求的综合实践能力的要求;第二阶段为安排老年护理专业定向或顶岗实习2个月,目的是达到老年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为专业就业搭建平台,提供方便。
4小结
老年护理原则范文3
【关键词】 老年;脑卒中;安全;护理
Maslow的人类基本需要阶层理论认为,安全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而且基本需要被满足的程度与心理健康成正比[1]。患者安全是在医疗过程中对于引起的不良结果或损害所采取的避免、预防与改善措施,这些不良的结果或伤害包含了错误、偏差与意外[2]。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逐渐增加,占老年人死因的第二位。脑卒中具有“四高”特征,即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老年患者安全护理问题已成为目前护理工作的重要课题。作好老年住院患者安全危险因素的评估、预防,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提供周到的安全设施和护理,对促进老年住院患者的疾病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收集在我科就诊的老年脑卒中患者153例,男85 例,女 68例,年龄60~89岁。入组标准:①均经头颅CT或MRI 确诊为脑卒中,病程处在卒中后1~6周。②意识清醒,查体合作,无严重智力障碍、精神障碍或性家族史。③无合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或其他严重疾病急性期。这些患者在治疗方面都严格按照诊疗指南的要求,无明显差别,并把住院1~7 d因某种原因终止治疗的患者排除于本观察研究之外。
1.2 结果:实施安全护理干预前153例患者出现误吸79例,跌倒28例,压疮2例;实施安全护理干预后153例患者发生误吸11例,跌倒3例,无压疮发生。干预后安全问题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干预前。
2 护理干预
2.1 影响安全的因素: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功能发生退行性变化,引起机体总体功能障碍,思维紊乱、记忆力减退、行动迟缓、感觉迟钝、视力下降及疾病迁延等均成为影响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安全的危险因素[3]。因此要掌握和了解老年住院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病情的变化,做好安全危险因素的评估,采取积极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才能防患于未然。①老年脑血管患者因老化和疾病的影响,脑细胞减少、大脑决断迟缓、肢体协调功能减弱,易发生运动障碍;不合理的房屋结构和设备、地滑、患者年老体弱、骨质疏松及步态不稳等原因,均可能导致患者跌倒或骨折。②患者机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降低,感觉障碍;患者家属未掌握热水袋、局部热敷的温度及使用方法,患者易发生烫伤。③老年患者皮肤弹性降低,皮肤免疫力减弱,局部循环差,可导致压疮的发生。④患者嗅觉降低,短程记忆力欠佳加之听力减退,易误服。神经系统多种疾病均可出现吞咽困难,咳嗽反射减弱,易误吸。⑤脑卒中后痴呆患者,如防护措施不到位,未做到24 h连续看护,特别是外出进行辅助检查时,人员较杂,稍有疏忽容易走失。
2.2 安全护理措施
2.2.1 创造安全、舒适、卫生的病房环境:使病房设施安全,灯光充足,地面防滑、清洁、干燥,病房及床旁、走道无障碍物。病房、走廊、卫生间设置扶手,便于患者行走。卫生间内设紧急呼叫机,便于患者需紧急帮助时使用。
2.2.2 做好安全危险因素的评估:对高危患者要制定防范措施,严格执行。护士长督促检查措施执行情况,床头放置高危标志牌,并纳入交班内容,认真做好交接班。
2.2.3 心理护理:老年患者比较固执,易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愿承认自己老,生病也不愿接受别人的帮助。在患重病或久治不愈时常对治疗丧失信心,易产生悲观、恐惧感。表现为烦躁、易怒,甚至大发雷霆。因此,护士要有同情心、爱心,对老年患者要像对待自己的长辈一样尊重、关心、爱护。做到精心护理,细心照料,耐心解释,推心置腹的与患者促膝谈心,从而取得患者的信任,消除恐惧和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乐观心理状态,主动配合治疗护理。
2.2.4 加强巡视,严密观察,防患于未然:①护士必须具备高度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具有严谨的作风。全面掌握病情,老年患者反应迟钝,观察病情要细,处理要及时。值班护士对每位患者的病情,特别是可能发生的问题要了如指掌。一旦病情变化,要冷静应对,积极配合医生处理。②护士工作力求积极主动,在工作中主动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和性格特点,如起居、饮食、睡眠等情况。加强巡视,做到心中有数,除巡视患者,观察病情外,还要根据老年人机体反应不敏感等特点,全面照料好患者。③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查对制度,做到送药到口。对高龄患者及老年痴呆的患者要督促他们完成各项治疗,做到口勤、眼勤、手勤、腿勤,不厌其烦。对有特殊治疗者,采取相应措施。治疗上除按常规制度执行外,还应根据老年患者的特点及特殊治疗特点,制定必要的措施,以防治疗过程中护理不当给患者造成不应有的痛苦。④注意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及烫伤的发生。老年人体表皮肤感觉不敏感,护士除做好晨晚间的护理外,在使用频谱、微波、烫疗等治疗时要注意掌握温度、时间和距离。使用热水袋时要用毛巾或包布裹好,勤观察。⑤对高危患者要重点防护,并留家属陪护。老年痴呆患者要强化宣教,并在患者衣袋内放联系卡(姓名、电话、地址),便于走失时联系。意识不清、躁动不安、高龄老人、偏瘫患者加床栏。必要时实施约束带保护性约束,加强巡视,及时提供周到的护理服务。⑥认真做好告知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防范意识。对初下床活动患者护士要在旁边守护,根据需要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功能锻炼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持之以恒,因人而异,活动度逐渐增加,以不感觉累为度。⑦做好术前评估及术后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
2.2.5 饮食护理:老年患者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优质蛋白、低热量、少量多餐为原则[4],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进食要合适,尽量采取坐位或半卧位。
2.2.6 用药安全护理:遵循服药原则,服药时姿势要正确,应采取站立位、坐位或半坐位,以免发生误咽、呛咳。严格掌握服药的次数,每天口服药按时分次发给,以免造成老年患者误将全天药1次服下。护士发药时要交代清楚,严格分开口服药和外用药。写清服药时间、用法,以免造成误服。服用药物品种多、数量大时宜分几次服。体积大时宜分切成小块吞服。若有金属包装的药物,由护士掰开药物后给患者用温开水送服。特殊药物要加强宣教,如服激素类药、非甾体药应在饭后服,以防应激性溃疡。服降压药后不可立即更换,以防性低血压的发生。服安眠药者,最好睡前在床上服用。
3 小结
老年人的安全护理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护士的安全护理意识是直接影响安全护理工作开展和安全护理质量的主要因素[5]。为了做好老年患者的安全护理,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要,护士必须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加强责任心,要掌握老年人的心理特点,要有护理老年患者的艺术和技巧,关心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做到勤巡视、严观察、防未然,以达到帮助老年患者恢复和维持适当的健康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姚景鹏.内科护理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6:3.
[2]宋明萍,王静.老年住院患者的安全管理[J].临床中老年保健,2003,6(1):64.
[3]毛静馥,吴国松,李会玲.国内外患者安全问题现状及相关建议[J].中国医院管理,2007,9(9):56.
老年护理原则范文4
关键词: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应对
1 生理特点
老年患者由于机体机能的减退,智力、记忆力、感觉均减退,呼吸消化功能、代谢功能、排泄循环功能均下降,免疫功能明显下降,易感染各种疾病,且病程长,康复慢,并发症多。
2 心理特点
老年人由于器官老化及疾病的原因导致身体各种功能受限以及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的变化易产生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心,且敏感多疑。有的因资历大、经验足,喜欢得到周围人的尊敬,所以对护理的要求高,一不如意就产生急躁情绪,甚至不服老,固执己见。住院以后一旦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就倍感孤独、寂寞或循环重复诉说一件事情,情绪反复无常,像常说的老小孩。
3 护理措施
3.1 基础护理
3.1.1 生活护理
是各项护理的基础,病室内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房间清洁安静,使患者心情舒适,保证充足睡眠。
3.1.2 护理操作
操作前耐心细致做好解释,操作时尽量做到轻柔,准确熟练,最大限度减少病人的痛苦。
3.1.3 饮食护理
老人牙齿脱落,嚼而无味,消化能力减弱,食欲缺乏,因此饮食要适量,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少食多餐,营养丰富,多食蔬菜、水果等含纤维素多的饮食,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3.1.4 安全护理
患者身体不适时,如头晕、头痛时应卧床,避免走动防止跌倒受伤,并发其他疾病,需有人陪护,交代改变动作宜慢,防止性低血压而摔倒。
3.1.5 用药护理
老年人随年龄的增加机体各器官和组织发生衰老,肝肾功能降低,药物清除缓慢,血药浓度增高,易蓄积致毒性作用。因此,必须特别慎重合理用药,用药剂量间隔时间根据肝肾功能作相应调整,用药前严格查对,正确给药,尽量让老人熟悉用法,用药时密切观察,避免不良反应,提高药物疗效。
3.1.6 锻炼指导
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合适的锻炼方法,适当进行活动以老年人能耐受为原则。
3.2 心理护理
3.2.1 加强舒适护理
老年人就诊最大的希望就是要求得到最舒适的医疗护理服务,因此应将舒适护理贯穿于护理程序的始终,使他们在生理、心理上达到最佳状态,降低因疾病带来的不愉快程度。
3.2.2 理解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始终以和蔼可亲的面容,热情中添几分平静的表情来接待他们,介绍医院的环境、主管医生、护士,消除紧张陌生感;尊重患者,让患者信任,需经常与其交谈,了解其思想情况,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全面沟通,使病人感受到温暖、诚恳以及自己被尊重[1]。
3.2.3 鼓励患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有些老年患者对疾病产生悲观失望情绪,护理人员要鼓励病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面对及认识疾病,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由于不服老心理,患者对自己机体功能产生恐惧失望,对周围人的言语举止非常敏感,因此护理人员在对其病情密切观察的同时,要做到给予病人积极的暗示,根据患者不同的性格给予指导,解除精神上的压力积极配合治疗,达到治疗的目的。
3.2.4 有针对性地提供护理服务
确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一切从老年患者的需求出发,让护士有足够时间贴近患者,使护理观察被动变为主动。
3.2.5 关心老年患者
关心老年患者需给予其精神支持和无微不至的生活照顾。老年患者因病住院,可因原有生活方式改变而倍感不方便,但又不肯经常求助他人,因此老年患者的住院生活更需要得到护士的细心关照。护理老年患者除勤快、细心、耐心、周到、不怕麻烦外,还要充分考虑其特点和习惯,如把物品放在老年患者的易取之处,考虑老人的饮食特点的同时尽量满足老人的口味,不勉强老人接受不喜欢的食物,安排好老人的休息、睡眠。此外,病室设备和布置也需考虑老年人人性化的需要,如病室放有轮椅,走廊和清洁室设有扶手,地面干燥不滑等。对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护理,既要遵循医学护理原则,又要用个人心理特点和规律来指导工作,要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能起到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使老年慢性病的患病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2]。
【参考文献】
老年护理原则范文5
结果:老年病人常见心理问题主要包括焦虑、自责心理、孤独、悲观以及依赖性强,在护理中护士人员应根据老年病人年龄、性格以及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缓解老年病人心理问题。
结论:在临床护理中有针对性的进行老年常见心理问题的护理,能够促进病人的恢复,改善医患关系。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356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14-01
随着医疗科学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寿命逐渐增长,受到年老的影响,老年人心理会出现各种问题,进而影响疾病的治疗,为提高老年病人的治疗效果,现分析我院老年病人常见心理问题级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老年病人164例,男86例,女78例,平均年龄(69±4.5)岁,病人来自各个科室。
1.2 方法。整理并分析老年病人的一般资料。
2 结果
2.1 老年病人常见心理问题。人到老年,身体各方面的机能都明显下降,尤其表现在听觉、视觉以及记忆力方面,还容易产生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因此很大部分老年病人会存在恐惧心理,惧怕死亡,渴望人们进行关心和照顾。
老年人对于自身的疾病的了解一般仅仅局限在疾病症状方面,对于治疗并不清楚,因此迫切需要了解相关知识,另外老年病人对医护人员的言行非常敏感,容易出现多虑、焦躁的特点,不配合治疗。有些老年人自尊心很强,性格比较固执,自己自制能力非常差,情绪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听觉障碍老年人疾病思想顽固,容易出现畏缩心理。
老年人易出现烦躁情绪,这种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对生活保证以及护理保障的担忧方面,不少老年病人病情一旦有所好转就急着出院,导致疾病的反复发作,进而丧失治疗信息,产生烦躁情绪,甚至有少部分老年病人为尽快的治疗疾病,乱服用药物,导致出现各种慢性病加重的病情的治疗。人到老年自然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老人一旦得病这种心理特点表现的更为明显,很多老年病人并没有求生欲望,在治疗中不配合治疗,这种悲观情绪主要表现在自尊心比较强的老年病人中。
老年病人对医院环境非常陌生,再加上受到疾病的煎熬,没有亲人在身边,社会交往急剧减少,老年病人就会感到自我价值受损,在治疗中出现孤独感以及失落感。老年病人有时也存在过度依赖的心理,害怕失去家人的关心和照顾。
2.2 护理措施。针对有恐惧心理的老年病人,护理人员需要主动关心病人,叮嘱老年病人家属多多关心病人,护理人员需要给予病人更多的同情,言行要谨慎,不能让患者感觉到自己时日不多,注意患者的情绪波动,消除老年病人的恐惧心理以及存在的不安全感,与老年病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把病人看成自己的亲人进行照顾,在采取语言中需要主动与老年病人进行沟通,了解老年病人的要求,并尽量给予,消除掉老年病人的不良心理。
针对存在紧张以及焦躁心理的老年病人护理人员在护理中需要从老年病人的角度出发,理解老年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担老年病人的的痛苦,针对老年病人出现的焦虑情绪,一定要多加询问,并耐心的回答,充分尊重和理解老年病人,采用亲切的语言消除老年病人的紧张情绪。针对存在烦躁情绪的老年病人,护理人员在护理中需要充分考虑到老年病人的年龄、经济水平以及性格特点,在进行心理上的护理,耐心与老年病人进行沟通,关心老年病人病情治疗进展。
针对自尊心很强的老年病人,在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给予病人情感上的支持,帮助增强老年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注意语言的使用,避免伤害到老年病人的自尊心,针对存在消极心理的老年病人,护理原则是关心、支持和鼓励,护士人员需要争取家属的配合,关心病人,护理人员需要为老年病人讲解治疗成功的案例,增加老年病人的信心,同时也需要对老年病人讲述病情变化,调动患者的积极性,缓解悲观情绪。
针对在治疗中存在孤独感心理的老年病人,护理原则是采取解释、支持和放松的训练方法,这类患者内心感情很丰富,不善于交流,在护理中,护理人员首先应为老年病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使病人了解自身的病情变化(除了癌症患者以及病情恶化患者),增加老年病人在治疗中的安全感,采取安慰鼓励的语言与老年病人进行交流,使老年病人对护士产生信任感。针对依赖性心理的老年病人,在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鼓励老年病人勇敢面对疾病,也需要叮嘱家属做好配合治疗措施。
护理人员在老年病人的护理中,不仅需要采用语言性的沟通患者患者的心理问题,还需要注意非言语性沟通,采用行动等调动病人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精神状态,患者在患病后经常把精力集中在疾病上,整天处在烦闷状态,对待这类病人,护理人员需要采取诱导的方法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在病区还可以开展一些卫生教育等,患者患者出现的焦虑情况,还可以组件病人阅览室,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条件下,组织病人进行一些体育运动,如太极拳等,吸引患者的注意力,总之就是进行一些列的活动来吸引老年病人的目光,缓解患者的心理问题。
老年护理原则范文6
1 压疮形成的相关因素
1.1外源性因素
力学因素:包括压力、摩擦力和剪切力。其中持续性垂直压力是引起压疮的首要因素。
理化因素:汗液、尿液、粪便、伤口渗液及引流液的浸渍、刺激,导致皮肤表皮保护能力下降,局部皮肤破损,发生压疮。
1.2 内源性因素
老年性改变:老年人随年龄的增加,皮肤变的松弛、干燥、缺乏弹性,出现褶皱。皮下脂肪萎缩变薄,血流缓慢,对压迫的耐受力下降,易发生压疮。
营养不良:老年人常因吸收摄入不足、低蛋白血症、慢性疾病、恶性肿瘤等原因,出现消瘦、全身营养不良,造成皮下脂肪减少,肌肉萎缩,对压迫缓冲力降低,易发生压疮。
感觉运动功能减退:老年人常因年龄大,合并瘫痪、老年痴呆、意识障碍及关节炎等,出现感觉运动功能减退,对压迫的感受性降低,易发生压疮。
其它:大小便失禁、骨折固定、使用镇静剂、心里精神障碍等各种原因引起的长期卧床,均可诱发压疮。此外,相关因素还有吸烟,据报道,吸烟量与压疮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2 压疮的分期及各期的护理原则
2.1 淤血红润期的临床发现和护理原则
淤血红润期的临床表现:红、肿、热、麻木或有触痛,短时间内不见消退。
护理原则:解除受压处压迫,及时去除危险因素,避免压疮继续发展。增加翻身次数,防止局部过度受压,避免潮湿、摩擦和排泄物的刺激,加强营养摄入,增强机体抵抗力。
2.2 炎性浸润期的临床表现
红肿扩大,皮下有硬结,受压表面皮肤呈紫红色,压之不退色,皮肤变薄,有炎性渗出,表皮有水疱,极易破溃,有痛感。
护理原则:保护皮肤,预防感染。除继续加强以上措施外,有水疱时,对于未破的小水疱,可加盖厚滑石粉包扎,以减少摩擦,促进小水疱自行吸收,对于大水疱,先消毒局部皮肤,用无菌注射器抽出其中液体,再用无菌敷料包扎,或用鸡蛋内膜覆盖,将其平整紧贴于创面上,加红外线灯照射,也可采用云南白药、双黄连、生肌散喷敷均可促进压疮愈合。
2.3 浅度溃疡期的临床表现护理原则
浅度溃疡期临床表现:表皮水疱破溃,可显露出潮湿红润的创面,有黄色渗出液,感染后表面有脓液覆盖,致使浅层组织坏死,形成溃疡,患者感觉疼痛加重。
护理原则:清洁创面,预防感染。先用碘酊或碘伏涂擦创面,待干后,将压疮贴平整贴于创面,不留气泡,1~2日更换1次,直至创面愈合。
2.4 坏死溃疡期的临床表现和护理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