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内部审计的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内部审计的特征范文1
【关键词】审计委员会 内部控制缺陷 抑制作用
一、研究假设
(一)审计委员会设立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
作为公司治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审计委员会可以发挥较好的治理效应。其中,与内部控制直接相关的效应表现为:审计委员会在提高公司财务报告信息质量方面和制止公司违规行为方面能够起到积极作用。McMullen(1996)研究表明,与没有O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相比,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因管理层舞弊而导致股东诉讼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更小,季度财务报告重述的可能性更小,受到SEC处罚的可能性更小,违规行为的可能性更小,由于存在意见分歧而更换审计师的可能性也更小。由此推断,审计委员会存在的时间越长,对内部控制的监督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内部控制体系就会越完善。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研究假设1。
假设1:审计委员会设立的时间越长,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可能性越小。
(二)审计委员会规模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
审计委员会规模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尚未得出一致结论。Hoitash(2009)研究表明,无论是加速编制公司还是非加速编制公司,都没有发现审计委员会规模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但Naiker(2009)研究表明,审计委员会规模与内部控制缺陷显著负相关。Beng(2009)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的规模越大,公司更正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就越及时。Raghunandan(2007)研究表明,审计委员会规模越大,审计委员会会议越频繁,审计委员会工作越勤勉。一方面,审计委员会人员较多,审计委员会会议频繁,则对经理层的日常监督力度相对较大,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概率就越大。另一方面,当经理层发现内部控制缺陷时,可能他们不倾向于及时更正。而若审计委员会人员多,则会询问或促使经理层及时更正内部控制缺陷。根据上述分析,本文提出研究假设2。
假设2:审计委员会规模越大,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可能性越小。
(三)审计委员会独立性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
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越强,越有可能客观公正地评价财务报告准确性和内部控制恰当性。NYSE要求上市公司的审计委员会全部由独立董事组成,NASD则要求上司公司审计委员会大部分成员为独立董事。Krishnan(2005)研究了审计委员会质量与内部控制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审计委员会独立性越强,报告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小。根据上述分析,审计委员会中的独立董事能够有效监督经理层履行内部控制日常运行的职责,及时发现并更正内部控制缺陷。本文提出研究假设3。
假设3: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比重越大,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可能性越小。
(四)审计委员会专业性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
目前已有经验证据表明,与非会计和财务专家相比,审计委员会的会计和财务专家通过专业特长能够发挥较强的监督作用,降低与此相关的成本。Krishnan(2007)研究表明,控制了公司特征(如业务复杂性、获利能力、成长性)等变量后,与其他公司相比,披露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其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委员会中财务专家的比重较少,即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委员会中财务专家的数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同样要求审计委员会成员应具备履行职责必需的财务、审计、会计等方面的经验知识。通过定期或不定期会议,具备会计和财务背景的专家不仅能够提升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质量。根据上述分析,本文提出研究假设4。
假设4:审计委员会中的会计和财务专家比重越大,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可能性越小。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
本文以2016年深市主板A股474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剔除如下样本:金融类企业7家;内部控制评估报告与其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一致的公司14家;没有披露内部控制评估报告的公司1家;内部控制评估报告中信息模糊的公司16家;数据不全的公司34家。最后,得到402家样本公司。其中,内部控制有缺陷的公司139家,内部控制没有缺陷的公司263家。
(二)变量界定、数据来源
被解释变量为公司内部控制是否存在缺陷。根据上述分析,若内部控制存在缺陷ICDFs则该变量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解释变量分别为审计委员会设立的时间ACYEAR、审计委员会的规模ACSIZE、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ACIND和审计委员会的专业性ACAFE四个变量。解释变量的衡量方法Naiker(2009)所采用的方法,以行业平均值为基准,超过行业平均值取1,否则取0。本文选择的控制变量为:董事会规模(排除审计委员会)BSZEXAC、董事会独立性(排除审计委员会)BINEXAC、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两职合一DUAL、资产规模ASSET。
(三)模型设计
根据上述分析及相关假设1-假设4,为检验上述审计委员会特征对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影响的各假设,建立如下Logit模型:
Logit[ICDFs/(1-ICDFs)]=β0+β1ACYEAR+β2ACSIZE+β3ACIND
+β4ACAFE+β5BSZEXAC+β6BINEXAC+β7DUAL+β8ASSET+ε
三、预期结论
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特征影响着内部控制质量。具体表现为:其一,审计委员会设立的时间越长,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可能性越小;其二,审计委员会规模越大,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可能性越小;其三,审计委员会独立性越强,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可能性越小;其四,审计委员会专业性越强,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可能性越小。
参考文献:
[1]谢永珍.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治理效率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6.
内部审计的特征范文2
关键词:内部审计;医院;审计
一、内部审计的涵义及特征
1.内部审计的涵义
内部审计,是企业组织内部设立的一个独立部门,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客观性的监督和评价,通过系统的审查和评价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2.内部审计的特征
(1)内部审计具有服务的内向性,企业专门设立一个部门完成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审计部门的工作象就是审计工作履行的职责。
(2)内部审计工作具有独立性,这是内部审计的重要特征,也是内部审计的本质特征。内部审计独立于企业的管理层,不受企业具他部门工作的影响,客观公正的评价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3)内部审计具有审查范围的广泛性,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即包括财务收支的审计,也包括企业基本建设的审计。
(4)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存在着依存性,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起到再控制的作用。
二、医院内部实施审计工作的必要性
1.实施医院内部审计有助于提高医院运作的效率。
内部审计是医院内部设立的一个独立部门,用于评价医院经济活动和服务质量的。随着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医疗机构不仅要关注医院的经济增长情况,还要关注医疗资源是否被合理的运用了。医院内部审计作为医院管理运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必要充分发挥该部门的评价和鉴证作用,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效率。
2.实施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有助于控制医院经营的风险
内部审计工作承担了咨询、协调、建议等多种角色。任何一个决定都有一定的风险,通过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可使医院在经营过程中降价损失,治理缺陷,为医院的发展寻找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医院的经营增加收入,减少成本,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3.实施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有助于管理层加强经营决策能力
出于对现代经营管理念对内部审计模式重特点的影响,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减少了管理层对年度任务领导审批工作量,提高了管理层决策工作的效率。
三、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不足
1.医院内部制定的审计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一套健全的内部审计法规,医院的内部审计只是依照内部审计的规定实施工作,造成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没有统一的标准,实施程序不够规范。在审计的控制制度上也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手段和内部审计工作约束机制。
2.医院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健全
按照相关规定,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在本单位的领导下同本单位的权力机构共同开展工作。但大多数医院的权力机构没有认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一些医院没有设置专门的审计部门,而是由财务部工作人员兼任审计工作;或是医院内部虽设了审计部门,但该部门的设置只是出于医院经营管理的需要而设置的。医院的的内部审计机构,大部分还是由财务部的主要负责人兼任审部门领导工作。
3.医院内部审计的内容和范围比较狭窄
目前,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比较狭窄,一般只是审计财务部门账务上的收入和支出是否符合会计法规的规定,纠正账务处理上不合理的行为,主要在医院内部行使监督职能。由于我国正处在医疗改革的发展阶段,医疗单位的竞争也日趋的严峻,使医院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面临更大的考验。另外,随着会计工作慢慢的全面进入电算化时期,使得会计核算过程中发生错误的机率越来越少,审计部门单纯的对财务审计工作进行审计已经无法再适应新形式发展的需要,因此,审计工作的范围应该适当的扩大,适应当前医疗卫生的改革发展的形势。
四、改进医院内部审计的措施
1.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我国应该根据审计法的相关规定,制定出一套符合医院内部审计工作需要的规章制度,完善医院内部审计机制。完善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流程可使内部审计工作更具有可操作性,有利于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医院应该以书面形式赋予审计部门特定的职责,使审计工作在实施过程中不受人为意志的干扰,真正发挥审计的作用,保障医院经济发展的健康。
2.建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创造良好的内部审计工作环境
医院内部应该建立专门的审计机构,使审计工作发挥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对医院整体进行评价。审计部门在单位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部门,它对其他部门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但也不能单纯的认为审计部门的权力高于一切,医院的本职工作就是治病救人,医院的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应该是合作关系,审计部门既要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又要与财务、监察等部门的职责区分开;审计部的工作应该由医院的领导直接管辖,独立行使审计职权。
3.拓宽医院内部审计领域,发挥审计工作作用
医院设置的审计部门应该随着国家医疗卫生的改革,不断的扩大审计范围,审计部门不但要监督医院内部的财务收支情况,还要监督医院经济效益管理的发展。站在审计的角度,发现医院在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使医院增加收益的同时降低成本。审计部门通过审计结果,提出对医院发展有益的建议,树立起审计部门在医院内部的信誉,使审计工作发挥他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内部审计的特征范文3
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就是检查、监督、评估等,内部审计建立在被审机构内部,但同时具备较强的独立性。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比较广泛,一方面需要对机构或组织内部的制度、章程、体系等进行检查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对机构或组织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评估,包括会计的相关信息、企业运营业绩、部门内部绩效等。目前,我国的内部审计体系仍然存在较多缺陷与问题,本文将深入研究分析内部审计的风险成因,并提出针对性的风险控制对策。
关键词:
内部审计;风险防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内部审计制度日益完善,但现有的内部审计体系仍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人员专业素质、管理制度体制等,导致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与独立性难以保证。除此之外,内部审计与经济发展具有直接联系,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内部审计的职能越来越庞杂,导致内部审计的风险日益增大。内部审计风险是指对内部审计结果产生干扰的不利因素,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行业的健康发展,下面将详细阐述内部审计的风险与成因。
一、内部审计风险分析
内部审计风险与内部审计的职能具有直接关系,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内部审计进行特征分析,内部审计风险主要具备五个特征:客观性,内部审计风险的客观性与内部审计自身缺陷具有直接联系,内部审计的缺陷包括体制缺陷、人员素质缺陷、管理体系缺陷等,这些缺陷导致内部审计产生错报;特殊性,内部审计机构不同于一般职能机构,所有审计任务均为被动审核,不能因为高风险而拒接审计任务;隐蔽性,内部审计的与被审机构内部的运营管理具有直接联系,内部审计的非公开性决定了内部审计风险的隐蔽性;持久性,内部审计风险会伴随内部审计全过程,只有被审机构彻底纠正错误才能消除风险;可控性,内部审计的风险控制措施以质量控制为主,通过对内部审计全过程进行分解,评估内部审计中的风险,最后采取合理审计对策就能有效规避内部审计风险或降低风险损失。
二、内审风险成因分析
(一)主观风险因素
内部审计的风险因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包括主观风险因素与客观风险因素,内部审计主观风险因素体现在三个方面,包括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与内部审计方式。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直接决定了内部审计效率与质量,内部审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同时应该具有谨慎地职业素养以及审计意识,但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一方面不能谨慎对待内部审计工作,导致内部审计出现纰漏,另一方面很多工作人员专业能力不能胜任相关工作,导致内部审计效率与质量不高。我国现有的内部审计技术与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很多地区的内部审计方式仍然以抽样调查为主,导致系统准确率不高。
(二)客观风险因素
内部审计的客观风险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体系结构问题、微观环境问题以及规章制度问题。内部审计体系结构问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审计机构所处组织结构问题,内部审计机构属于独立机构,但其独立特征具有一定局限性,内部审计机构对被审单位仍然具备一定依赖性,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是其权威性的基础,很多单位直接将内部审计岗位设置在财务部门下,二是内部审计机构自身体系问题,内部审计机构缺乏合理分工,各个岗位的职责不明确。微观环境是内部审计工作的氛围,但很多被审部门对内部审计产生抵触情绪,障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内部审计制度问题并未集中在制度制定方面,而是体现在制度执行方面,近年来,我国已经根据内部审计的工作过程制定了很多标准化制度,但部分审计制度并未落到实处。
三、内部审计改进对策
(一)提高人员素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内部审计专业人才与内部审计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人才培养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培养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包括会计技能、业务技能等,还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与职业道德。因此,内部审计人才培养不是单个组织可以独立完成的,一方面需要高校与用人单位进行对口培养,保证人才素质达到用人单位标准,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在职培训体系构建,提高在职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从而有效降低内部审计风险。
(二)引用先进技术
内部审计风险可以通过风险管理体系进行控制,风险管理体系可以对内部审计风险进行辨识、分析、处理、控制等,实现内部审计全过程风险控制,另外,风险管理体系还可以根据工作目标进行规划,具备较强的灵活性。除此之外,内部审计可以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引入工作中,包括信息化管理模式、数据挖掘技术等,信息化管理模式可以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数据挖掘技术可以提高内部审计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最大限度利用潜在价值数据。
(三)保证机构独立
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是其权威性的基础,必须有效限制内部审计与被审单位之间的关联,切断直接利益联系,同时配置独立工作人员,避免工作重叠,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内部审计方案必须符合被审单位的实际工作流程。除此之外,提高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争取各个单位对内部审计的支持,严厉惩处弄虚作假的工作人员,同时完善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体系,避免出现相互推诿。完整的体系结构是保证内部审计质量的关键,一方面从道德角度规范内部审计工作,另一方面加强内部审计的法制化建设,同时将内部审计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宋鹏程.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问题的分析与防范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2]姜艳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动因分析及防范路径[J].财政监督,2013,11:38-39
内部审计的特征范文4
(一)教育内部审计 根据教育部2004年颁发的《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教育部17号令),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是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对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独立监督、评价的行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单位应当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本规定,实行内部审计制度,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审计人员,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教育内部审计是保障教育系统经济建设健康运行的一个“免疫系统”。随着《审计法》的修改,以及国家审计署和教育部一系列文件下发以及两办按《规定》的公布,原教育部17号令关于教育审计的定义显然已经落后于形势,教育部正着手修改17号令。中国教育审计学会常务副会长沈国强认为:教育审计是教育系统内部具有内部审计资格的机构与人员独立对本组织教育经济运行全过程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监督、评价、鉴证、控制及其咨询服务的行为,以保障、促进、加强教育经济管理和实现事业目标。
(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为确保其审计质量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教育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可分为广义质量控制和狭义质量控制。一般认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应从审计的计划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终结阶段等各个环节加以控制,也就是说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贯穿于审计实施程序的各个阶段,这是狭义上的审计质量控制。
2005年5月1日起施行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指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一般包括内部审计督导、内部自我质量控制与外部评价”三个方面,其中,内部审计督导是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最基本内容,是保障审计质量的重要内容;内部自我质量控制,是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和审计项目负责人通过适当的手段对内部审计质量所实施的控制;2009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印发的《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内部审计督导办法》(沪教委审【2009】7号)指出:“审计督导是指市教委审计部门对全市市属高校、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市教委直属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所进行的监督和指导”。审计督导、自我质量控制、外部评估是广义上的审计质量控制。
二、教育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特征
教育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要素应该符合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特征要求。《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曾提出,要建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实行审计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并在规划中提出建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应具有以下特征:(1)全面性。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涉及计划、制约、检查、分析和反馈等各个方面,包括实现审计质量目标的组织结构及物质手段,涵盖各机构的职责、工作标准和程序等,因而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必须是全面的。(2)系统性。审计组织内部不同部门的职责不同,审计组内每人的分工不同,不同审计类别的审计质量控制方法、手段、标准也不同。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关系到审计机关内部的综合部门和各业务处室,贯穿于审计实施的各个阶段因此具有系统性。(3)严密性。审计质量控制的各种要素相互依靠,相互钳制,丝丝入扣,少了任何环节或那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将影响整个审计质量,因此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不能有漏洞,具有较强的严密性。(4)有效性。任何控制系统必须是有效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有效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通过审计质量管理,既对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有直接效果,又能进一步促进审计工作发挥更大的社会效果;二是通过质量控制,既对某一环节、某一项目的审计质量产生效果,同时也对整个审计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三、教育内部审计质量控制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近年来,各教育部门或单位对于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意识不断提升,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了该项课题研究的行列,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教育部门或单位主管领导也较以前更加重视审计部门,大部分高校内部都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审计机构,积极引进复合型人才,壮大审计队伍。审计经费不断得到保障,目前高校的审计人员基本配备了计算机,单位内部的硬件设施达到了一定水平。内部审计业务基本涵盖了各种业务类型,尤其是经济责任审计在各教育系统纷纷开展,提高了审计质量和效率。随着人员、资金、技术的不断投入,审计质量得到了较大改善。
内部审计的特征范文5
关键词:EVA;企业;增值;内部审计
一、关于EVA与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国内研究现状
关于EVA理论及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研究,国外进行得较早,国内研究是在借鉴和引入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来看,国内研究大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EVA基本理论及其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易庭源认为,经济增加值(EVA)是基于税后营业净利润和生成这些利润所需资本投入总成本的一种企业绩效财务评价方法。他认为利润应分为“社会平均利润”与“超额利润”两块,EVA是衡量利润的方法,其实质是“超额利润”,而“资本成本”(cost of capita)实质是“社会平均利润”;朱红认为,EVA是一种新型激励机制。这种激励机制的结构是经营管理者的个人收益与EVA的持续改善挂钩,是随时间而延续的动态激励机制。它克服了传统激励机制易诱发经营者短期行为的缺陷,促使经营者和股东的利益一致起来,经营者为提高自己收益的唯一方式就是使EVA持续不断得到改善,因而能促使经营管理者按照股东财富最大化原则,按照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原则选择方案和制定经营决策,为股东创造更多的财富;王秋燕、刘国成在《价值链管理与基于EVA的绩效评价体系》一文中指出,经济增加价值(EVA)是一种新型的公司绩效衡量指标,它克服了传统指标的缺陷,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公司在一定时期内为股东创造的价值,成为传统绩效衡量指标体系的重要补充。他认为,企业应依据价值链管理的要求,建立EVA业绩评价标准并使其成为价值链会计运用的核心,依据EVA的标准来对公司的业务结构进行调整,使资本投入到能创造正EVA值的部门,并从EVA值为负的部门撤出资本,通过并购、出售等手段使公司价值最大化;穆林娟、汤谷良在《将经济增加值(EVA)融入作业成本法》一文中,阐述了作业基础的经济增加值的涵义,认为作业基础的EVA应等于总的收入扣除作业成本及权益成本后的数额。作者认为,作业基础的经济增加值在考核作业业绩的基础上考虑了资本成本,使企业的管理者以及各作业组织的管理者非常关注产品、客户、销售渠道、作业中心、作业等等的经济利润,能够从经济意义上衡量被考核对象如产品、客户、销售渠道、作业中心、作业对企业价值创造的贡献度。同时,作业基础的经济增加值一个重要贡献是将作业区分为增值作业和不增值作业,对于企业的成本管理和控制无疑意义重大。
(二)关于增值型内部审计
国内关于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研究主要内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内部审计的概念及发展。余玉苗、詹俊在《论增值型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中结合内部审计的新概念,探讨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背景以及保证内部审计增值的具体措施和建议。文中提出内部审计通过降低部门运作成本和提出增值性建议等活动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钟文芳、刘双菱、张璟霖在《从内部审计定义看内部审计职能》一文中从国际内部审计协会对内部审计定义的七次修改探讨内部审计的职能,指出内部审计定义的每一次的修定都伴随着内部审计职能的延伸与拓展。1999年国际内部审计协会在对内部审计的定义修订中第一次将“增加价值”一词列入内部审计定义,增值型内部审计随之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顺应这一变化,我国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也遂由“监督主导型”向“价值增值型”转变。
2.关于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特征、职能等。王爱东、邹维忠在《增值性审计——国外内部审计发展的主流》中述及国外价值增值内部审计的特征。从内部审计的职能、内部审计参与企业经营活动的方式、审计过程、审计方案的执行等几个角度阐述了价值增值审计的特征;张晖在《价值创造:浅议转变内部审计职能》中从职能的角度对内部审计的转型做一定探讨。传统内部审计注重监督职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为企业实现目标提供有效支持。在新的形势下,内部审计转变职能必须从明确目标、加强沟通、风险评估、技术保证和业绩评价等五个方面考虑转型,同时作者给出了实施转型的措施。
内部审计的特征范文6
关键词:企业风险;内部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企业经营风险无处不在,实施良好内部控制管理,可大大地降低企业风险,从而远离危机,稳步发展。内部审计作为现代管理和管理控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其中发挥着治病及预防兼有的作用,为企业的肌体健康提供支持。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含义与特征
1.1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含义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以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风险为出发点,以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重要风险作为审计实施对象,来确定审计项目及重点,以降低风险的控制措施及手段为测试重点内容,借以评价企业风险措施充分性和有效性,并依此提出建议。总体上,它所持的是一种广义的风险观,可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使内部审计目标与企业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
1.2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特征
(1)以组织目标为目标。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以企业目标实现为出发点开展工作的。从目标实现角度分析风险因素影响,了解分析控制及剩余风险等作业。
(2)以组织的风险为关注焦点。内部审计人员正是根据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结合企业的战略、目标,以最大化实现企业目标为目的,去选择审计对象。
(3)业务范围扩大。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对象是企业经营过程的各种风险,审计范围包括了公司所有的活动领域,含风险管理、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全面过程。
(4)增加组织的价值为目的。为改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程序提供建议,帮助企业实现其目标。
(5)部审计更加关注对企业未来的风险。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相结合,强调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就更加关注企业的未来目标实现。
(6)内部审计资源使用效率提高。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以项目风险的大小排序选择审计项目,可减少无必要的审计人力投入,帮助企业节约费用,避免资源浪费,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
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导入必要性
2.1企业经营风险日益复杂是产生的直接原因
风险管理是管理层的一项主要职责,而对企业风险管理过程评估和报告通常是内部审计一项主要工作内容。内部审计运用现代风险管理方法和内部控制措施,对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系统设计合理性、充分性、有效性进行检查、监督和报告,提出改进意见,为管理当局提供帮助。
2.2传统内部审计缺陷是产生的内在原因
账项基础内部审计以财务报表为出发点,内部审计人花费精力于会计记录及凭证的详细审查,审计效率低下、审计效果不佳、审计内容狭窄。制度导向基础内部审计以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评价为关注重点,在快速变迁的环境下,易导致企业控制系统僵化、审计作用严重滞后,无法满足管理需要。
2.3内部审计面临的生存危机是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外在原因
因账项基础和制度基础内部审计存在着诸多缺陷,导致内部审计组织无法为企业增加价值,内部审计职能越来越不受到重视。同时,社会审计机构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将风险评估、控制咨询、管理服务等纳入业务范围,扩展自己服务领域,在企业中形成正面评价。企业为了节省成本,也考虑将内部审计的业务部分对外承包。内部审计生存风险陆续显现。
三、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导入措施
3.1平衡独立性、效率性、灵活性原则要求,合理设置内部审计组织模式。
独立性可使内部审计做出公正、不偏不倚判断,对开展内部审计业务十分必要。效率性原则要求应当按照效率性原则来设计,依分权的机制自上而下行成有机整体。灵活性原则要求不同规模的企业应该采用不同的组织机构模式。
3.2强化内部审计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人员素质。
(1)制定审计岗位说明书,作为人员需求、培养、业绩评价依据。总体上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具备履行职能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交流沟通和书面表达能力、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
(2)依职权做好组织内人员编制定位,编制各层级人员工作职责表。
(3)加强内部审计人力资源培养。人力培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企业可采用新员工入职导师培训、职业外训模式等形式结合进行。
3.3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流程。
内部审计为满足风险管理的需要,需要以企业风险为出发点,规划审计战略,着眼重大风险,强调风险、评估风险,以增加企业价值。以下为执行审计三大步骤。
(1)风险识别与评估。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要求以风险识别与评估为首要目标。审计一切活动以风险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首先需要识别和评估企业的各种风险,作为制订审计计划的基础。此阶段最主要工作有确定目标、识别风险、分析风险三项工作。
(2)制定审计计划。
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将注意力放在企业的重大风险,要求将企业风险与审计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决定哪些风险列入审计计划,将风险分配至审计活动中。为了使有限的审计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以实现企业目标,需要对审计工作进行规划,决定检查何风险、何时检查、如何检查,并将审计资源分配至各项风险。主要工作有确定列入审计计划的风险、确定拟审计风险、编制审计计划、分配资源,计划核准。
(3)审计实施与报告。
为实现内部审计对风险受到妥善管理,财务报告已正确披露的供确认目标,必须了解企业风险管理、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程序,并加以测试,以确定它们是否正常运行。内部审计的审计对象包括风险管理、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三类活动。在审计终结阶段,内部审计需提出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将问题报告给那些能针对审计结果采取适当措施的人员。最后做为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还要对发现的风险进行后续审计,便于企业高层理解内部审计的工作,保证审计建议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王光远.消极防弊积极兴利价值增值(一)一20世纪内部审计的回顾与思考[J].财会月刊,2003,46(2-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