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行业市场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纺织行业市场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纺织行业市场现状

纺织行业市场现状范文1

[摘要]纺织服装工业是我国传统的支柱产业之一,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纺织服装工业是我国国际竞争力较强和国际依存度较高的产业。英国是我国在西欧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本文通过对英国国内纺织服装市场现状研究分析,并结合英吉利民族的性格特点提出我国顺利走入英国市场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纺织服装进入英国

中国加入WTO后,中英贸易是两国关系中最为广阔的合作项目。英国有比较好的投资环境,基础设施非常先进,商业法律法规也十分完善。英国又是欧盟中最大的纺织品服装市场之一。英国市场统计显示,市场年销售规模在300亿~310亿英镑。2002年英国成衣销售增长约3.4%。国外进口服装约占英国服装市场的54%[1]。而且英国的经济以私有企业为主体,而制造业仅占五分之一,近年来英国纺织服装业发展速度减缓,而进口则逐年递增。因此,与英国在纺织品服装方面发展稳固长久合作关系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大有好处。

一、英国纺织服装市场现状分析

1.英国国内纺织业概况

纺织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减少劳动成本,英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逐渐将该行业的生产向劳动力低廉的第三世界国家转移或转产,国内多为100的中小型企业纷纷倒闭,致使国内纺织业就业人数减少。到20世界末基本上只保留了一些国内的名优产品,这些大企业如:伟业拉成衣(COATSVIYELLA)、考托尔兹纺织(COURTAULDSTEXTILES)、达威森国际(DAWSONINTERNATIONAL)。现在英国已经由一个纺织品服装生产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

2.英国纺织服装市场需求

英国人平时喜欢穿的整整齐齐,西装革履,周末才换上休闲服装。所以英国人大多数时间里穿得是正装,名牌高档服装(如AUSTINREED,JAEGER,EPISODE,BURBERY等)仍有广阔市场,同时也可以看出英国人对服装品质要求很高。英国地处岛国,常年多雨水,所以新产品(如涂层防雨服装)仍有广阔市场,休闲服也很受欢迎。低档服装主要靠进口,这正是我国服装出口的强项。从纺织产业看,英国毛料质量较好,销量较大,生产毛料的工厂效益也比较好;但用于生产中低档服装的布料(棉坯布或涤纶布)需求较大。

3.纺织服装产品进口状况

进口对英国的织服装工业来说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一,为制造业输送原材料;第二,为加工业提供成品。国外进口服装约占英国服装市场的54%,英国主要进口服装有:套衫、T恤衫、各种裤子、女外衣、衬衫和滑雪服等;纺织品有:棉线、棉布、地毯、天然纤维、针织布料、化学长丝等。进口量增加较多的有:女内衣(166.4%)、套头衫(25.1%)、针织布(34.3%)、地毯(12.6%)。英国很受欢迎我国的纺织服装产品。

二、走进英国市场的对策研究

英国经济发展对外有很高依赖性,所以特别重视和倡导一个完全自由的贸易体系。虽然对外贸易法规,采取欧盟共同政策,但是总体上英国政府对企业从欧盟以外国家进口或者出口无限制,这为顺利进行国际贸易创立了良好市场环境。

综上所述,英国国内有广阔的纺织服装市场,而且英国政府也为外贸企业提供了良好市场环境,那么中国的纺织服装企业如何走出去?将是我国服装企业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所以笔者针对制约我国企业竞争力的内在因素以及对英国的民族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为我国纺织服装产品顺利进入英国市场提出一些对策:

1.提高产品的品质

英国人很注重产品的品质,所以对于服装产品品质要求也很高。我国的纺织服装业以劳动密集为特征,多年来在国际纺织服装舞台上,中国主要扮演着加工者的角色。所以我国企业一定要注重服装产品的质量,因为英国人对于低档产品的质量要求也很严格。在英国高档品牌服装很受欢迎,而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很多,但是都是贴牌,没有自己的品牌。所以我们的企业要努力打造自己得品牌,争取做到世界级品牌。

2.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

加入WTO后,中英合作更加密切,而且英政府也为外国企业在国内投资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所以我国的纺织服装企业应该在提高质量和创立自己品牌的基础上,到英国建立我们中国品牌的专卖店。只有创立自己的销售网络才不会一次次在国际贸易中受制于人。同时力争进入英国纺织服装销售主营渠道,与英国较大的商业集团,进口商建立联系,通过主营渠道在英国分销我国的纺织服装产品。

3.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我国纺织服装业以数量增长模式已经不可行了,已没有竞争力。要求企业结构优化,结构要调整,向高附加值方向努力。并且英国的纺织服装行业现在成为了英国的再生行业,重视商展与科研开发相结合,努力学习并掌握经营产品的生产管理技术和品质控制技术,都是我国值得借鉴的。另一提高产品附加值的途径就是拓展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国际竞争力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因为服装行业的核心不再是制造业,欧美很多国家把它更多的变成了服务行业,真正的缝合和制造加工过程,在整个纺织服装价格成本的比例越来越低。

4.了解英国的技术法规和标准

1903年英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标准,时至今日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可以说英国标准体系是世界上最为古老和健全的标准体系。英国标准协会(BritishStandardInstitution)为全球首家发行质量管理体系标准BS5750的机构。但是纵观2005年欧盟贸易磨擦可知技术贸易壁垒将是我国纺织服装企业走出去的又一大障碍。因此学习英国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一方面,有利于我国企业走出去,减少经济损失;另一方面,有利于完善我国的标准体系。

纺织行业市场现状范文2

关键词: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政府扶持

中图分类号:F75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4-0018-03

一、江苏省纺织品服装的出口现状

(一) 发展历程

江苏纺织品服装迄今为止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早在清末时期,作为中国棉纺织领域的开拓者的张謇就创办了纺织厂,以此埋下伏笔。随着领域不断的开拓,纺织品服装的生产和出口逐渐成形。早期,处于萌芽阶段的江苏纺织品服装有着产量小、品种少的缺点,且区域格局仅限于苏州、无锡、南通、常州等地区。

(二) 出口特点

1. 一般贸易领先于加工贸易。2012全年,江苏省纺织品服装加工贸易项下出口709410万美元,同比减少2.1%;其他贸易项下出口额仅为28550万美元,同比增幅达53.2%;一般贸易项下出口3381256万美元,同比增长1.1%,占有率高达全省出口总额的82.1%,几乎独揽大权。这样的可喜局面显示出全省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结构正处于持续不断地优化进程中。

2.出口市场集中,仍以传统市场为主。2013年初,江苏口岸对美国、日本、欧盟前三大主要出口市场出口服装共计达7330.8万美元,占全省服装出口总值的65.8%。其中,对欧盟、日本市场的出口量稍微有所下降,分别下跌3.1%与9.9%。

3.服装出口额领先于纺织品出口额2013年全年,江苏省纺织品出口额达1901669万美元,同比上升8.3%;服装出口额为2469122万美元,同比增长4.5%,总体势头良好,且呈一路向上趋势。据江苏省商务厅最新数据表明,截至2014年2月,服装的出口额仍然领先于纺织品的出口额,分别为342899万美元和262821万美元,一如既往处于上风状态。

4. 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逾六成。据海关统计,2013年1-2月份,江苏口岸的服装出口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民营企业为辅。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占据全省出口总值的65.4%,出口增幅为11.6%;而民营企业的出口局面也大有扭转,相较于1月份0.5%的降幅,1-2月出口额迅速增长31%,达4049万美元;与此同时,国有企业也逆势而上,1-2月出口额达2655.2万美元,增长了10%。

(三)主要出口市场情况

1. 欧盟市场。在欧洲债务危机蔓延的效应尚未完全退去的情形下,位居江苏第一大出口市场的欧盟又不断抬高纺织品服装的进入门槛, 2011年增添新壁垒―REACH法规,对存在法规中被列为高度关注物质(SVHC)的产品,必须按规定程序进行申请通报,否则将无法进入欧盟市场,这也就意味着全省出口企业不得不进行昂贵的检测以留住市场,这种成本的层层叠加致使全省对欧盟市场出口呈现持续下跌态势。

2.日本市场。2013年初,全省对日本市场出口服装共计2453. 4万美元,下降9.9%。与2012年1.7%的轻微上涨相差并不大,却也十分令人担忧。而同为亚洲地区的东盟市场却与此恰恰相反,2013年初的服装出口额呈现大幅度上升状态,为1731.2万美元,增幅高达25.8%,前景乐观,有望跻身江苏前三大出口市场之一。

3.美国市场。近年来,美国方面又提出对进口纺织品及服装必须加施标志或标签的要求,且标签必须采用英文标识、符合一系列严格规则,从而导致2013年初全省对美国市场的服装出口额实现大幅度下滑趋势。据海关数据显示,年初服装出口额为2051.3万美元,下降率高达23.6%,前景不容乐观。同时,2014年2月美国纺织品服装的进口总量也锐减,较去年同期下降4.1%,严重影响着我省纺织品服装出口的突破与前进。

2013年一月份江苏省纺织品服装主要出口市场情况

单位:万美元

二、江苏省纺织品服装出口面临的问题及其分析

(一)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出口举步维艰

近年以来,欧洲债务危机持续发酵、美国经济恢复乏力等因素导致国际市场整体消费需求缺乏根本动力,由此引发国际市场棉价自2011年9月以来持续下跌,与国内市场价差不断拉大的情形。

(二)苏南苏北两极分化,出口互补格局欠缺

长期以来,苏南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政策优势,在纺织品服装的出口方面始终领先于苏北。经有关数据统计,2012年苏南纺织品服装出口额累计达3084015万美元,是苏北的11.25倍,差距异常明显。可见,政府实施的“南北挂钩,结对互助”的政策效应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资源优势的互补格局仍需进一步健全。

(三)技术与品牌差距严重,“中国制造”盛行

随着2005年纺织品配额的取消,发达国家在技术更新与设备改造方面的投入比例加重,使得原本在江苏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纺织服装摇身一变成为发达国家的技术与资本密集型产品,这种愈发明显的技术差距威胁着全省部分出口市场的丧失。

(四)“三率两价”频繁波动,企业死亡增速

三率两价即出口退税率、利率、汇率、原材料价格与劳动力价格的频繁变动导致省内中小企业低技术、低成本的经营模式已不再适用,面临出口成本上升、压力加大、利润减少、订单流失的困境。其中,人民币汇率持续上升且无法准确预测导致企业陷入“两难”:价格报高,客户、订单流失;价格报低,企业亏损。因而政府方面自2009年4月以来采取调高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至16%的政策措施以促进出口,提高产品竞争力,但仍难以减缓企业亏损倒闭速度。经数据表明,2013年一季度,全省纺织行业中亏损企业多达2003家,亏损面23.51%,较上年同期增长1.51个百分点。

(五)无序竞争严重,低价竞销现象屡出不穷

在行业进入门槛低的背景下,传统家纺、中小企业盛行,形成江苏纺织服装行业的一大特色。然而,这个特色却带来了一定的反作用。这些企业普遍存在偷税漏税、用工不规范、缺失“五金一险”保障制度的问题,因而在成本优势上远远超过了大型企业,使大型企业面临严峻挑战。加之省内产品普遍趋于同质化,消费者难分伯仲,进一步催化了恶意压价的无序竞争局面,各企业相互残杀,对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

(六)国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制约出口步伐

在全球经济萎靡的形势下,江苏纺织品服装以低价瓜分着国际市场份额,对发达国家同类产品造成严重冲击。为保护本国产品市场,各国纷纷增强危机意识,挥起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棒。面对如此不利局面,全省企业却毫无还击之力,究其原因在于行业预警机制的缺失导致的市场敏感度的低下。目前,江苏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就常因无法及时获取国内外最新动态,而使产品屡遭退回,对其发展壮大形成致命的一击,制约着出口步伐的加快。

(七)高素质专业人才短缺,生产管理水平不高

纺织品服装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对员工的技术要求并不高。当前,江苏各中小企业普遍用工不规范,以低素质、低文化的劳动者进行机械式的简单劳动为主,通常只注重当前的短期利益,缺乏发现长期潜在利益的眼光,企业整体水平居下不上,发展止步不前,转型升级已刻不容缓。

(八)企业税负过重,出口前景堪忧

当前,各种名目繁多的税费征收使得全省纺织品服装企业痛苦不堪。经有关调查显示,企业不仅要按利润的25%缴纳所得税,还要承担17%的增值税、相关的资源占用、环境保护等费用,而这些也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可以说,众多的税费负担严重阻碍了江苏从出口大省到出口强省的转变,因而企业对其出口前景的重重担忧不无道理。

三、促进江苏省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对策与建议

(一)宏观层面―政府及相关行业协会的对策

1.引导纺织服装产业向苏北转移,发挥资源互补优势。现阶段,重构产业布局,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是振兴江苏纺织服装产业的关键。政府应着力改变苏南在纺织品服装的出口上独占鳌头的现状,将苏南丰富的产业、人才资源向苏北迁移,同时充分发挥苏北在棉花、蚕茧等原材料上独天得厚的优势,实行苏南苏北兼并联合战略,进而将两者资源互补,以长补短,实现最大效益。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降低企业税负,提升国际竞争力。近年来,全省纺织品服装出口形势低迷,减轻税负已刻不容缓。政府应加快出台各种扶持政策,取消纺织品服装企业的员工工资增值税,并对部分品牌企业和优势创新企业实行增值税“即征即返”制度。

3.建立并完善行业预警机制,协助企业提高市场敏感度。在缺乏行业预警机制的前提下,企业面对来自发达国家的各种贸易保护措施常常措手不及。为此,政府及相关行业协会应加强沟通与协作,尽快建立并完善相关出口预警机制,对于目标市场国的各种动态做到准确、及时地搜集与整理,从而传递各种预警信息给予企业以风险提示,提升企业快速反应能力,为从容应对与突破危机打好基础。

4.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培育自主品牌知名度。品牌决定价值。然而,长期以来,江苏纺织品服装企业品牌建设意识薄弱,以仿制国外产品为主,形成了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局面。因此,政府应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基础上,使企业认识到有品牌与无品牌的差距,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加大对产品研发的力度,重视挖掘原创技术,实施品牌战略,走资本和密集型产品道路与品牌化经营之路,实现从制造大省到智造大省的华丽转变,以提高江苏纺织品服装的社会形象。可以说,这种双管齐下、内外结合的举措必会带动整体经济效益的增长。

5.严格监督制度,构建公平竞争环境,规范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在无序竞争的行业背景下,政府及相关行业协会应充分发挥组织、引导、管理的职能,通过采取严格的监管制度,打击小企业逃税漏税、忽视员工安全保障的问题,以规避其恶意压价抢占市场的行为,起到维护员工及正规守法企业合法权益的作用。

6.控制国内棉价肆意上涨现象,实现内外棉价市场化对接。目前,由于国内外棉花的巨大价差,全省纺织品服装外销占比严重缩水,企业生存面临艰难选择。

(二)微观层面―企业自身的对策

1.企业兼并联合抵制恶性竞争局面,实现共赢。过度的价格竞争在全省纺织品服装企业之间早已司空见惯。多数企业目光短浅,只注重自身当前利益,却忽略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才是实现共赢的关键所在。因此,企业与企业之间应强强联手,加强合作力度,组成战略联盟,共享资源优势,改变过去单纯依靠自身资源、力量进行自我发展的经营模式,调整恶性竞争带来的量增价跌局面,走中小企业借助大型优势企业共同发展、共同前进的兼并联合之路,以实现各方最大经济效益,达到共赢。

2.采取金融避险类工具,降低汇率变动引发的风险。多年来,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对于江苏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有目共睹的。企业通常在遭受汇率频繁波动带来的风险时毫无还击之力,原因在于自身避险意识与抗险能力的薄弱。据有关部门的推测,人民币每升值1%,服装行业的销售利润就会下滑1%-4%。

3.注重人才引进与培养,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人才政策。人才是企业之本,全省纺织品服装企业要实现突破与前进,掌握高科技技术、擅长经营管理的全面型人才是必不可少的。换句话说,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间竞争的体现。因此,企业应全面提高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的忧患意识,采取大批引进善于开发研究新产品的优秀设计师与工程师、懂得企业营销的高级管理人才和熟知国内外法律法规的知识型人才的政策措施。

4.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宽销售渠道,规避贸易风险。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江苏纺织品服装企业形成了过度依赖主要出口市场的格局,从而引发了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面对如此忧患重重的出口形势,坐以待毙只会使企业处于一种被动的不利局面。因此,企业应在稳固原有出口市场的基础上,主动出击,加强对新兴市场的开拓,利用市场多元化的战略效应规避各类贸易风险。

5.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提升产品附加值,变以量取胜为以质取胜。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江苏纺织品服装以多量、低质、低价为卖点的出口经营模式已不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而不懂得改变最终只会面临淘汰的结局。因此,企业必须将提高产品附加值作为重中之重,走以质取胜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首先,从国外引进高端纺织机械和无梭织机、电子提花等先进纺织技术,实现纺织面料的高质化。其次,建立新产品、新技术开发中心,利用从国外引进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进行自主创新,开发出具有特殊保健功能的高品质产品,满足现代客户的不同需求,从而获得高端市场的认同,扩大市场份额。

四、前景预测与展望

纵观2012年,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江苏省纺织品服装的出口贸易状况持续萎靡不振,年增长率仅0.8%。单月出口情况更是难言乐观,1至8月出口增幅频频出现负增长,2月更是出现了13.99%的强烈下跌态势,前景令人堪忧。9月开始虽逐步回暖,却依然无法扭转逆势,实现大幅度增长。因而,不难看出,2012年对于江苏纺织品服装的出口企业来说是一个异常艰难、饱受折磨的时期。

2013年,据江苏省商务厅最新数据表明,纺织品服装的总体出口情况较2012年稍为乐观,单月出口增幅大体趋于上升状态,在2月份更是出现了58.4%的强劲增长,让出口企业看到了一丝曙光。但总体而言,这并不意味着江苏省纺织品服装的出口贸易将逆势而上,实现大的突破。相反,由于同年 3月、9月与12月分别出现了出口额下降10.4%、2.3%以及0.8%的不利局势,因而,2013年江苏省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形势仍处于相对困难的时期。

总的来说,在全球经济持续萎靡的背景条件结合下,经济复苏已是众望所归,然而却非一朝一夕之事。2014年上半年,江苏省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市场前景是基本稳定的,同时出口环境波动幅度也是不大的,但是总体出口形势仍旧不容乐观,复苏过程仍将缓慢前进,实现较大转机的概率微乎其微。为此,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的采取已是迫在眉睫,企业、政府及相关行业协会应发挥“三位一体”的战略合作模式效应,冲破重重阻碍,还出口前景一片光明,从而实现江苏由纺织品服装出口大省到纺织品服装出口强省的转变,进而稳固我国纺织品服装第一生产、出口大国的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1] Tingqin Zhang &Lihong Han. The Impact of Non-tariff Barriers on China’s Textile and Clothing Exports and Relevant Strategies[J]. Asian Social Science,January,2008(4):120-123.

纺织行业市场现状范文3

我国服装业出口的现状

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发展迅速。1990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为16.89亿美元,到2010年则达到2067.38亿美元,十年间出口额增长了一百二十多倍,成为全球纺织品服装第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

近年来中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情况逐年上升。2005年以来,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2011年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2479亿美元,同比增长19.93%,六年间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额增长了一倍多。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在总货物出口额中所占的比例逐年降低。在1990年,我国的货物贸易出口额为620.60亿美元,纺织品服装的出口贸易额为168.88亿美元,占货物贸易出口额的比重达到了27.21%,绝对是我国的外汇创汇大户,这足以说明当时纺织品服装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1990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占世界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比例仅为7.95%,2007年这一比例达到29.41%。从2008年开始,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占世界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30%以上。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和世界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额占世界纺织品服装出口额的比例仍然稳步上升。2010年开始,世界上纺织品服装的出口中有超过1/3来自我国,我国稳居世界第一大纺织品服装出口国位置。

我国服装业出口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成本上升数量过剩。纺织企业效益的良好发展态势与产品低成本优势逐渐减弱并存。我国近些年来服装业效益显著提高,运行质态改善。但技术水平仍落后于发达国家,致使我国纺织产品要想在技术方面战胜发达国家是非常困难的。提高职工待遇势在必行,社会标准日益完善,企业用工成本不断攀升,中小企业的生存受到严重的威胁,“低成本、高出口量”的纺织行业发展之路十分艰难。

质量不高,绿色壁垒阻挠。我国纺织行业内整体质量不高,各国又是根据本国国情制定技术标准和法规,加上各国的国情千差万别,因而各国的技术法规、标准有很大差异,在一定时期内难以相互统一,相互协调;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发达国家经济和技术水平较高,他们制定的技术标准、法规,发展中国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难以达到的。相对其他形式的贸易壁垒而言,这类贸易壁垒更顽固、更难跨越。而且,今后的国际贸易中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重将会进一步上升,贸易中所涉及的各种技术问题将变得更加复杂,加上消费者对服装的选择性增强,对质量要求更高,对卫生、安全、指标的要求更严格,技术贸易壁垒很可能会有增无减。

缺乏自主品牌。我国服装出口企业在品牌打造方面的意识相对较弱,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服装出口企业的现状所决定:拥有一个自主品牌,对于很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服装出口企业来说是梦寐以求的事,但是其缺资金、缺管理、缺人才,使得他们为了企业眼前的生存,做出很多急功近利的事。另一方面,在我国服装市场上,市场格局变化太快,很多品牌起来的快,倒下去也很快,以至于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反品牌言论,甚至有人提出“品牌消亡论”使得中小企业面对品牌之路充满困惑。

对策建议

扩大营销渠道积极开拓海内外市场。在世界服装产品市场上,提高服装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更多的是通过企业竞争优势的确立来实现。因此做好对外的市场营销工作,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现实竞争力,而且更加有利于提高企业长远竞争力,使其能够在促进企业成长的同时,切实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扩大对海外市场的开发。在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海外市场开发部门,搜集市场和消费者信息,并通过独资或联合的形式成立国外分支机构、甚至是生产基地。减少对国外中间商的依赖和由此造成的利润损失,掌握市场主动权。加强对国际市场需求的调查。要对国际市场的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因为服装产品的消费与人们长期形成的消费习惯密切相关。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国际市场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生产或加工适合出口国消费者需要的服装产品,这样,才能将宁波市的资源优势、价格优势转变为现实的竞争力。

提高质量及检测标准。出口服装多为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和高新技术含量偏低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的中间产品多,技术水平低。同时不少外贸出口服装采用的标准低于国际标准,相关检验检测机构的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也制约了外贸出口服装技术和质量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出口的玩具被检测出材料不符合安全标准,虾仁被检测出含有氯霉素成分,服装被检测出含有国外禁用的偶氮染料,诸此种种,说明提高出口服装的技术与质量水平迫在眉睫。

纺织行业市场现状范文4

纺织工业是的传统产业,也是的4大支柱产业之一。经过多年发展,纺织业(含服装工业、下同)已成为拥有最初的化纤原料织造到最终的后整理和服装加工等门类齐全的产业群体,其内容已涵盖化纤、织造、针织、脱漂、服装五个重要的纺织领域。

截至年,全市拥有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29家,占全市规模工业总数的18.1%,单位个数居市县市区之首,主导产品有棉纱、药纱坯布、医用纱布片、服装、涤纶短纤维、防护口罩等若干个品种,全市纺织行业已涉及纺纱(6家)、医用纱布(5家)、棉布(12家)、化纤(2家)、服装(3家)等6大门类,现有纺纱能力30万锭(其中:朝阳纺织5万锭、凯达纺织5万锭,中冠纺织11万锭),资产总额91408万元,从业人员7099人,占市属规模工业从业人员数的30%。年底,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86697万元,其中:奥美、朝阳公司分别突破亿元大关;实现利税总额13000万元,入库税收3000万元以上。主导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年产混支纱3万吨,药纱坯布2.75亿米,医用纱布片7033万包,各类服装500万件,涤纶短纤维3500吨,防护口罩6000万片。与此同时,经过多年的技改上档升级,纺织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织造行业拥有各类织机1500台,其中:喷气织机80台,剑杆织机110台;拥有各类细纱机480台套(按420锭1台车计算),位居国内领先水平。拥有中高档缝纫机700台套。

(一)产业链条比较完整。纺织业已成为拥有从最初化纤原料织造到最终的后整理和服装加工门类齐全的产业群体。依托丰富的棉花资源进行纺纱织造脱漂制造。朝阳纺织、中冠纺织、森达纺织、金格纺织等4家主要棉纺织企业全年耗用本地棉花1.5万吨,纺纱后链接到下游卫材行业,卫材行业全年耗用棉纱1.4万吨,以此生产制造医用药纱布、帆布,然后链接到服装企业生产服装。

(二)块状特色比较鲜明。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医用卫生材料为主导,江南产棉大镇百里洲镇以棉纺织业为主,仙女经贸区以服装制造业为主,尤其是开发区工业园特色鲜明,已形成织造、折叠、脱漂一条龙生产体系。

(三)纺织行业外向度较高。近几年,我市坚持“工业立市、开放活市”发展战略,积极吸引外资,努力扩大出口,外向型经济尤其是纺织产业对全市拉动作用不断增强,年全市纺织服装类产品出口2849万美元,纺织服装业成为我市四大出口创汇支柱产业之一。

从我市纺织工业发展现状看,影响纺织工业快速发展的主要问题有四个方面:一是生产规模偏小,缺乏带动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二是技术装备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仍然偏低;三是产品档次偏低、附加值不高;四是创新和市场应变能力不强。

二、准确把握纺织工业发展趋势,合理定位我市纺织行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随着社会进步和纺织后配额时代的来临,纺织工业的发展受消费需求变化、国际竞争和科技进步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总体来看,目前国际国内纺织业总的发展趋势表现为四点:项目注重高起点,产品注重高品质,技术注重快创新,产业注重大集群。我市纺织工业的发展必须顺应时展潮流,找准自己的定位,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和重点。

(一)我市纺织行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未来五年,我市纺织工业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培养优势企业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的,坚持科学发展观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集约经营,突出发展“专、精、特、新”产品及本地优势产业,努力争创名牌,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市纺织工业。

(二)我市纺织行业的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纺织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0亿元以上,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以上,实现利税5亿元以上,出口8000万美元以上。纺织企业主要生产设备和工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高新技术产品产量占总产量的40%以上,新创省级知名品牌5个以上。年销售收入过10000万元的纺织企业发展到15-20家。纺织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总产值/全部职工平均人数)达到25万元以上。

(三)我市纺织行业的发展重点

1、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结构调整

纺织工业要追踪国际新技术的发展,继续淘汰落后设备和工艺,围绕品种、质量、效益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棉纺织:加快更新改造落后的纺锭生产能力,淘汰有梭织机,提高清钢联机组、精梳机、自动络筒机、电子清纱器、无梭织机等新型技术装备的比重,使60%左右的纺纱设备在室国际20世纪90年代先进水平,精梳纱比重达到30%以上,无结头纱、细支纱的比重达到50%以上。

化纤及化纤原料:根据市场需求,通过对现有优势企业的改造和提升,形成技术创新机制,扩大生产规模,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改造现有装置,调整产品结构,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针对市场需求,适时扩大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搞好上下游产业链的结合,增强市场抗风险能力。积极开发产业用纺织品,使之成为纺织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发展医疗卫生保健材料、环保材料、防护材料、包装材料、汽车内饰材料等。

印染后整理:印染后整理的水平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色彩、手感、风格,要继续对其进行技术改造,在引进必要的工艺技术软件的同时,积极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技术。同时,要切实解决印染的环保问题,要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和染料助剂,制订较为合理的印染工艺,重点提高化学类(如重金属残留、含氯酚、气味等)、PH值、色牢度、甲醛、AZO(禁用偶氮染料)等纺织品生态检测项目的合格率。

服装:优化服装加工能力,搞好服装研究设计、流行趋势与生产加工的结合,搞好生产与营销的结合,积极推行品牌战略,提高原创品牌在国内外市场中的份额,注重开发品牌服装、童装、中老年服装和特种服装,研制开发生态、保健服装,开发适合农村消费的服装,使服装生产适应国内市场多层次消费需求和扩大出口。

2、推进组织结构调整,创新发展模式,形成整合优势

继续支持优势企业、出口骨干企业的发展,鼓励企业按经济规模组织生产,提高生产集中度,增强国际竞争力。加快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加强产品开发与设计、市场营销与服务两个重要环节的建设,提高企业快速反应能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跨国投资办厂和推行国际化营销。

通过联合、兼并等资产重组方式,支持化纤企业,建成跨地区、跨行业的集团,向下游整合发展,引导化纤面料开发较好、并有一定市场的占有率的纺织企业向上游整合发展,提高生产集中水平、技术先进和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化纤及化纤原料基地。鼓励优势企业在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产业环节上集中精力发展,而对那些不专长,不便于集中管理的环节进行外包,形成一个优秀企业与多个企业甚至个体生产这个共生体,共同打造我市纺织行业的核心竞争优势。通过调整,形成2~3家拥有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业主突出,核心能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

中小纺织企业的发展重点是通过调整与重组,向开发型、专业化方向发展,提高与大企业的配套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3、培育核心竞争力

面对“后配额时代”,纺织行业要想求得长远稳定的发展,必然转变一味追求扩大产能的发展方式,积极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重点是三个方面:一是提高产品质量,二是增强创新能力,三是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提高产品质量:要从更新设备、应用新技术和新工艺、加强管理、提高技术工种从业人员的素质和劳动熟练程度、注重产品的绿色环保等方面下功夫,着力提升纺织品的质量,创优质品牌,以较高的产品品质在市场上站住脚跟,谋求发展。

增强创新能力:一是要加强产学研结合,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有实力、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企业自己的技术研发中心;二是中小纺织企业要借助大企业的设计研发能力,加强与大企业的联合与配套协作;三是要注重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的设计能力,逐步发展企业自主知识产权。

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市场瞬息万变,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是纺织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企业要建立自己的市场信息中心,广泛收集国际国内政策、行业发展、市场变化、原材料生产与价格等各方面的信息,根据市场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更好地抓住发展机遇,回避风险。

4、推进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推动工业化的重要手段。传统产业在加快改造、升级过程中,必须加快推进信息化,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要用信息技术带动纺织工业调整、发展和产业升级,把信息技术渗透到纺织生产全过程。行业信息化基础建设要从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改造纺织企业传统生产、经营和基础管理模式入手,推广应用生产集散控制系统(DCS)、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系统(CAD/CAM)、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以及市场快速反应系统(QR)等。建立企业内部信息网络,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市场反应能力,提高整体竞争能力,为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跳跃式发展创造条件。

5、加快项目建设

根据国际国内纺织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内在生存、发展要求,我市纺织企业在今后3-5年要重点加快医用卫材和印染项目建设,拉长延伸纺织产业链,填补“印染链”的空白,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三、加快纺织行业发展的几点政策思考

(一)加快纺织工业园区建设

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政府引导、业主开发”的原则,通过高标准规划、培植地方纺织产业集群,进行上下游资源整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开发区纺织工业园,使我市纺织产业适当集中连片,发挥聚集效应;要按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要求,谋划、建设一批重大发展项目。要把发展纺织产业集群作为发展我市纺织工业的重要平台,在发展环境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二)优化服务环境

一是抓重点行业、重点产品和重点企业,进一步整治发展环境,为纺织企业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和透明的竞争环境,为其发展提供更广泛的服务。二是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发展资本市场,支持重点企业上市或“借壳”上市。三是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引进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扩大利用国内外资金,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形成投资多元化格局。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综合运用计划、财政、金融等手段,对棉纺生产能力继续实行总量控制,防止重复建设。

纺织行业市场现状范文5

后危机时代,展会热度不减

据悉,本届intertextile春夏展将于2010年3月30日至4月1日举行,总面积共计5万平方米,国际馆为3、4、5号馆,国内馆为1A1、1A2、1B1、1B2、2、6、7、8A、8B以及9号馆,仍以正装面料、时尚女装面料、休闲装面料等终端用途分类。

记者从intertextile面料展组委会了解到,后金融危机时代,很多以往感觉市场形势不错的国内面料企业都纷纷表示今年的市场形势很好,多数参加过2009年北京展的企业今年继续保持参展的热情,并要求增加参展面积,相当部分从未参加过面料展的企业也积极报名参展。良好的市场前景和提升企业品牌的需要,使参展企业对于展位面积的需求也比往届有所增加,申请由标准展位转为光地展位,且要求扩大展位面积进行特装的企业数量大大增加。此外,企业对面料展的重视程度也比往届有所加强,部分新展商把面料展作为进入市场、推广产品的首选平台,而老展商也着重加强展示产品的创新和科技含量。热度不减的参展形势像是为“后危机时代”打了一针兴奋剂。

作为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主办的专业展会,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博览会坚决杜绝低价竞争,大力倡导企业产品创新、管理创新、营销方式创新,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在上一届上海博览会上,就有来自英国记者的评论说,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发动机,而这一现状从intertextile面辅料博览会上就可见一斑。

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组委会在保证展会规模和观众数量、质量的基础上,优先选择适合展会季节的产品以及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进行展示。从参展产品看,本次参展的毛纺类企业较多,产品整体档次较高,更加注重对于形象的展示,申请展位面积较大。此外,运动功能型面料、后整理型面料以及牛仔面料参展企业同比也有所增加;而展会活动,则仍以广受专业观众和展商关注的流行趋势和技术交流、新产品推介会为主。

纺织品 “突围”,展会锦上添花

纺织行业市场现状范文6

多层面健全机制,保障指数规范运行

中国・柯桥纺织指数编制办公室(以下称“指数办”)以严谨求实的态度确保指数科学编制,在数据采集系统、指数编制方法和指数分析(包括基期数据调整、代表品扩容更新、数据采集队伍调整加强、填报商户和采集天数增加、加权方法改进、定期编辑信息专刊)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完善工作,使指数编制工作走上了稳定和规范的正轨。

全面实施扩容方案。去年,绍兴县联合轻纺城股份公司和绍兴县工商局轻纺分局,对轻纺城范围内的15个市场15000余户商户和采购商进行全面的纺织品种清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全面采集点扩容工作,采集点由300个提高到1141个,代表品由500种增加到1947种,更为全面地反映市场特点和行情走势。

合理分配改进市场布局。结合绍兴县政府开展的“划行归市”工程,按照市场分区规划,快速调整原有市场纺织品抽样布局,以“划行归市”试点市场交易特色为参照,在主要市场区域设立市场采集办公室,加大抽样采集力度和人员配备,更加合理地布局信息采集商户。

规范信息填报流程。针对加入新旧两批采集点商户,采取“双轨制”采集模式,对老商户在报送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市场行情变化反馈,对新商户主要以日常的数据采集为主,待关系融洽后逐步开展深入合作。完善数据审核方法,创新网络直报模式。实施三级数据审核方式,加大抽样调查频率和加强监督复查力度,对输入的数据采取商户、采集员、入场指导员负连带责任。针对日新月异的上市产品,逐步建立新产品网络实时报价系统,及时跟踪市场流行趋势和时尚风向,为经销、采购、生产等多个商贸机构提供准确及时信息。同时,借鉴企业信息数据统计网络报送系统,在省内建立首个指数网络直报系统,简化商户填报流程,逐步形成信息网络传递,无纸化办公。

多领域增进合作,发挥指数行业优势

柯桥指数以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不仅树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并通过多领域合作运用,进一步强化了行业地位。

设立浙江工商大学实习基地。去年,指数办和浙江工商大学紧密合作,建立国家特色专业(统计学)实习基地,使“中国・柯桥纺织指数”发展有了完善的理论基础和可持续性的后备力量,走上一条产学研结合的新路。

参与国家纺织标准的制订。立足于轻纺城市场品种优势,指数办根据自身特点与纺织工业协会积极合作,参与纺织品分类标准的市场调研活动,并建立了纺织品基本数据库,还参与承办了2009全国纺织质量与标准会议。

加强同行交流研讨。调研盛泽丝绸市场发展状况,与盛泽丝绸指数、绸都网人员共同探讨在立足特色市场经济之上的全新指数发展规划,对指数未来发展方向取得一致看法。

探索网络搜索模式。与谷歌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利用谷歌在网络搜索方面领先优势,将柯桥纺织指数推广开去,逐步树立国内外品牌形象,并开展网络工作人员培训。

探索与金融、企业合作模式。与绍兴县人民银行合作,利用指数专业领域的权威优势,反馈国家政策导向在行业内的积极效果和前景预测,参与人民银行关于轻纺城的课题探讨。同时,通过各类指数服务载体为企业服务,宣传企业品牌,推广企业产品。

拓展宣传渠道,提升指数专业形象。利用春秋两季纺博会宣传平台,发放指数介绍、信息专刊、加盟邀请函的多种宣传资料,扩大指数在市场商户、国内外企业中的影响范围,加深指数的专业形象,并在会后及时与客商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在原有的中英文版网页同步更新的基础上,突出指数主要信息图表,跟踪指数工作动态,及时非常规品种价格资讯,改版后网站日访问量一直保持在1100以上。信息专刊在面向市场商户、纺织企业、贸易公司的基础上,增加了与各地商会、国内著名服装市场、纺织行业协会间的发送途径,一些台湾客商和港澳专业机构也纷纷来函索要。增加市场商户中的信息资料投放范围,放置指数信息宣传架,将更多的行业资讯信息提供给广大客商。同时,在《纺织服装周刊》等媒体开设专版。在纺织主要行业论坛全球纺织网论坛、中华纺织网论坛、中国纺织网论坛转帖指数实时评析报告并建立互联关系,形成民众了解、行业关注的氛围。

多方面改进完善,提高前瞻能力

柯桥指数两年来,已成为行业风向标。为保证指数编制工作长期有效运行,继续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道路上发挥资讯、建议、参谋的作用。指数办明确2010年为柯桥纺织指数的巩固提高年。

数据质量是指数工作的生命,提高信息采集员的专业和职业素养,才能保证第一手信息采集数据准确。今年将抓好抽样经营户培训,抓好基础薄弱的市场、市场分管指数领导、入场指导员、采集员重点培训,确保专业培训不少于100人。

我们也看到,由于受季节、行情、时尚等因素影响,商户主要经营品种较难稳定,因而采集的数据较难保证长效性和一致性。还由于多数商户担心填报数据与其他企业信息产生冲突,部分在市场中占有较高比重和引导行情的商户未成为指数采集点,因而采集商户的代表性有待提高。

市场调研活动还要增加。指数是反映整个中国轻纺城市场的晴雨表,针对市场特定品种特定行情进行调查活动,及时将结果反馈给市场,切实发挥指数作用和提升指数的行业形象。同时,扩大指数覆盖面,目前的指数仍集中在国内纺织品交易的龙头――中国轻纺城,尚未开展在外部市场和企业间的拓展,还缺少具有行业领导地位的知名企业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