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烫伤患儿的护理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烫伤患儿的护理措施范文1
关键词:婴儿;烧伤;护理
婴儿烧伤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且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其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且小儿烧伤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创面疼痛、面色苍白、四肢冰凉等,影响患儿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对于婴幼儿烧伤尚缺乏理想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常规方法虽然能够保证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但是治疗效果不理想,治疗后并发症较多。因此,临床上研究婴幼儿烧烫伤中的护理方法及其护理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讨婴幼儿烧烫伤的护理方法及其护理效果。对2012年2月~2013年2月共收治婴幼儿烧烫伤62例,现将婴幼儿烧烫伤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2月~2013年2月共收治婴幼儿烧烫伤62例患儿资料进行分析,患儿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3月龄~6岁。41例热水烫伤,21例火焰烧伤;烧伤面积最大为58%,最小为3%。烧伤部位以四肢、头、面、颈部躯干为主,烧伤面积10%~19%者27例,20%~29%者18例,30%以上者7例;其中浅Ⅱ度31例,深II~III度19例。其中1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发热,1例患者出现低血容性休克。诊断均符合三度四分法烧伤分度,符合烧伤严重程度分类。患儿家属对治疗方案、护理措施等有知情权,患儿性别、年龄等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
1.2.1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 大部分小儿烫伤是家长监管不力,小儿缺乏自我保护回避危险能力所造成。意外发生后,患儿哭闹,家属自责往往情绪激动、焦虑、恐惧,其结果会影响患儿情绪。因此积极做好家属的安慰工作,让他们正确客观地认识疾病的严重程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配合抢救和治疗。
1.2.2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进病室应穿隔离服、戴口罩、帽子、穿隔离鞋。限制探视人员,小儿皮肤薄,烧伤后易感染,因此,对烧伤病室及医护人员的无菌要求十分严格,病室通风2次/d,紫外线消毒2次,床单元保持清洁。
1.2.3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呼吸道烧伤或头面部,颈部烧伤的患儿要注意喉头水肿的发生,仔细观察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发现喉头水肿,呼吸异常时,及时准备配合医生做气管切开术。
1.2.4烧伤休克补液治疗及护理 为防止休克的发生,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保证输液顺利,对小儿进行24h心电监护,出入量,尿量监测,随时记录病情变化。经常检查输液管道是否通畅,根据体重,烧伤面积计算液体输入量,第一个24h,总量的1/2在前8h输入,后16h输入总量的后1/2,输液速度应根据小儿尿量而定,尿量维持在1~1.5ml/(kg・h)。
1.2.5营养支持疗法 婴幼儿烧烫伤后应该加强其营养支持,尽可能帮助患儿恢复肠道功能,降低患者烧伤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烧伤后的营养状态。对于疾病严重的烧伤患儿来说能够进行营养支持的尽量进行营养支持。烧烫伤婴幼儿发病后通过营养支持疗法能够阻止肠道内的细菌或病菌毒素发生移位,更加有利于患儿的早期康复。同时,治疗过程中可以让患儿饮食高热量的流质饮食,如:牛奶、果汁等,且饮食上应该遵循多餐少饮的原则,降低患者烧伤后急性胃扩张、食物返流等并发症发生率。护师还要注重耐心、细致、暖和、亲切喂食。同时注重积极进行静脉营养,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静脉营养并发症。
1.3统计学方法 相关数据用SPSS16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采用(x±s)等表示,并进行t检验,P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来我院治疗的62例患儿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护理后患儿均得到痊愈出院,在实验中对患儿进行3个月随访,患儿并无出现并发症。
3 讨论
婴儿幼儿烧烫伤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且多数患儿由意外伤引起,严重患儿将直接威胁其生命;同时,患儿治疗过程中如果治疗方法、护理方法不得当将会造成终身残废,对患儿身体和心灵造成双重打击。近年来,护理体会人性化服务在婴幼儿烧伤抢救治疗过程中使用较多,并取得阶段性进展。这种护理模式和传统护理模式相比优势较多,它是我科护师根据每1例患儿烧伤类型、性质以及严重程度制定的个性化护理计划。患儿治疗过程中,护理婴幼儿要求护士具有扎实临床基础及专业知识,高度责任心,并有细致,敏锐观察力,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及时处理,本科62例患儿经护理人员精心护理后,无1例并发症发生,由此看出这种护理模式的优势。
综上所述,婴儿幼儿烧烫伤患儿治疗过程中采用良好的护理是救治婴幼儿的基本保障,能够有效的提高救治成功率和治愈率,缩短病程,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余娟,王建华.面颈烧伤患者的心理反应和护理对策[J].实用全科医学,2006,4(1):124.
烫伤患儿的护理措施范文2
临床资料
小儿烧伤烫伤患儿33例,男23例,女10例,年龄5个月~6岁,其中以1~3岁患儿居多,23例(70%),5个月~1岁患儿7例,3~6岁3例,烧伤面积2%~15%,<10% 26例,10%~15% 7例,四肢烧伤20例,面颈部烧伤8例,躯干部烧伤2例,会烧伤3例,以热液烫伤最多见,火焰烧伤次之。
护 理
烧伤创面的处理:患儿入科后尽快协助医生进行创面处理,根据烧伤的部位、面积、严重程度分别采用相应的方法,如生理盐水冲洗,碘伏消毒,磺胺嘧啶银膏、湿润烧伤膏外涂,无菌敷料包扎覆盖,烧伤大型远红外线灯照射创面,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暴露或半暴露疗法。保持创面清洁无菌。
补充血容量:在处理创面的同时,迅速应用小儿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保证输液顺利,根据医嘱合理规范补充液体量,遵循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晶后胶的原则,速度1ml/(kg・分),尿量维持在1~1.5ml/(kg・小时)。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注意神志、精神状态、尿量情况,儿童每小时尿量20ml,婴幼儿10ml,小于此量应加速输液。
预防感染,给予支持对症治疗,遵医嘱按时按量应用抗生素,肌注破伤风抗毒素,静脉输注香丹、丹参等改善微循环药物。创面及时给予换药,局部应用生长因子凝胶,湿润烧伤膏,百多邦软膏等外涂药物,注意观察药物有无不良反应。同时创造合适的病室环境,保持病房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紫外线消毒房间1~2次/日,每天用1:100含氯消毒液擦拭病床、床头桌,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医务人员进入患儿房间要做好消毒隔离,严格各项无菌操作。
饮食指导,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烧伤由于渗液多,机体分解代谢旺盛,消化功能紊乱,大量营养成分的丢失,另外,营养吸收和补充困难,导致创面延迟愈合[1]。因此,营养的摄入至关重要,鼓励患儿早日进食,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为主,如鸡汤、鱼汤、牛奶等,少量多餐,先流食,半流食,胃肠功能逐渐恢复后过渡至普食,如瘦肉、鸡蛋、鱼肉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宜多吃,小儿对蛋白质、糖类食物消化较好,脂肪类差,因此不要吃太油腻的食物。进食量少者也可遵医嘱静脉补充营养,如10%人血白蛋白2g,1次/日,连用3~5天,小儿氨基酸6g,5~7天,使患儿安全度过感染关。
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工作,小儿烧伤的场所主要为居家,家属监管不力和疏忽大意是小儿烧伤的重要因素[2]。由于烧烫伤患儿起病急,小儿疼痛哭闹、烦躁不安,家属往往惊慌失措,担心患儿伤情,心理上自责不已,住院后希望得到最好的治疗和护理,以减轻患儿痛苦,避免烧伤造成的并发症。护士应根据家属的这种心理需求,多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围绕患儿的病情,讲解小儿烧伤的特点,恢复的大致过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治疗护理的注意事项,各种治疗措施的目的,介绍基本治疗方法和效果,耐心解答家属的疑问,消除紧张心理和思想上的顾虑,增强安全感和信赖感,使患儿和家属积极地配合治疗,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健康教育和预防,小儿烧伤是一种常见的意外损伤,常因热液体和火焰等引起,因此,家长和看护人员要加强防范意识,给孩子洗澡时要先加凉水,后加热水,不要将热水热饭及开水瓶、热饭锅放在小儿能触及的位置,大小孩带领小小孩时要交代清楚,回避有危险因素的地方,加强监管,降低小儿烧伤发生率。
参考文献
烫伤患儿的护理措施范文3
【关键词】:小儿头面部烧伤;护理体会
头面部是人体暴露范围较广的区域,因此烧伤发生于此的几率高于其它部位,烧伤的主要包括有化学烧伤、电烧伤、辐射烧伤和烫伤等,治疗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可能致使患者的容貌和面部功能难以恢复,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小儿的皮肤与成年人的皮肤相比更为薄弱,因此等同的热量可能不会烧伤成年人而小儿却可能被烧伤;另外小儿皮肤的对外抵抗能力较差,因此等同热量烧伤的严重程度小儿远高于成年人,加大了小儿烧伤处理的难度。据临床资料显示近些年我科收治的小儿头面部烧伤病例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对科室的治疗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本文选择于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小儿头面部烧伤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总结小儿头面部烧伤护理体会,丰富临床护理经验,具体信息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2例患儿中男30例,女32例;年龄介于2~11岁之间,平均年龄5岁;其中属于电烧伤的25例,辐射烧伤的6例,烫伤的31例;Ⅰ度烧伤患儿6例,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发红、疼痛、明显触痛、有渗出或水肿。轻压受伤部位时局部变白,但没有水疱。Ⅱ度烧伤患儿51例,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水疱。水疱底部呈红色或白色,充满了清澈、粘稠的液体。触痛敏感,压迫时变白。Ⅲ度烧伤患儿5例,主要临床表现为烧伤表面可以发白、变软或者呈黑色、炭化皮革状。由于被烧皮肤变得苍白,在白皮肤人中常被误认为正常皮肤,但压迫时不再变色。破坏的红细胞可使烧伤局部皮肤呈鲜红色,偶尔有水疱,烧伤区的毛发很容易拔出,感觉减退。Ⅲ度烧伤区域一般没有痛觉[2]。因为皮肤的神经末梢被破坏。烧伤后常常要经过几天,才能区分深Ⅱ度与Ⅲ度烧伤。
1.2 护理措施
1.2.1 心理护理[4]:小儿因住院治疗使得自由受到限制,又加之对面部烧伤部位的疼痛、住院环境以及护理人员的陌生导致患儿表现出大哭大闹、抑郁、不配合治疗。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儿的一举一动从而及时发现患儿的异常心理情绪,护理过程需从患儿年龄阶段考虑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创造与患儿亲密相处的机会以消除患儿的陌生感、增加安全感,从而让患儿积极主动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另一方面,患儿家属认为头面部烧伤会严重影响其子女的美观,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这时护理人员可以向患儿家属讲解科室一些好的病例,让家属有信心治疗。而且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能够使患儿恢复如初,就算烙下伤疤亦可选择整形,使患儿家属乐观积极地对待。
1.2.2 休克期护理:烧伤后的患儿在1~2d可能处于休克状态,因体液渗出不仅会引发皮肤水肿,亦会削弱内脏的功能,必须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否则患儿会有生命危险。?患儿可能会存在烦躁、饥渴等临床表现,护理人员须让患儿处于安静状态,保持平卧姿势,可给予少量食水补充,食物主要以流质形式为主。?密切注意患儿体征的改变,做好保暖工作。
1.2.3 感染期护理:在患儿入院治疗到烧伤创面修复这一阶段中,因皮肤的免疫抵抗能力下降,易于细菌的繁殖而引起感染。?烧伤治疗的最有效方式是使创面充分暴露,但是这样极易引发感染,所以需将创面周围毛发剃净,以利创面干燥成痂;并且对患儿进行隔离治疗,创面必须无菌操作。?这个阶段做好换药工作能够起到十分有效的抗感染作用,因此护理人员须增加换药次数,且换药过程中需要护理人员谨慎操作以减小患儿的疼痛。?患儿烧伤后机体缺乏能量,此时急需补充能量来增强机体的免疫抵抗能力,饮食主要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索的流质为主。?若出现眼部烧伤的应及时擦去眼内分泌物,有因分泌物过多导致眼睑粘连时,应及时用盐水棉球彻底清洁蘸干。
1.2.4 创面愈合期护理:创面愈合阶段创面周围会出现瘙痒,患儿可能会难以忍受而去抓挠,这样特别容易产生伤疤,所以为防止患儿抓挠可采取束缚患儿双手或者外敷烧伤药膏;尽早开始面部功能的锻炼如张口鼓腮、睁眼等;创面须远离强光和紫外线,避免色素沉淀。
2 结果
62例患者中1例因送院抢救不及时休克死亡,其余61例患儿均康复出院,平均住院天数(15±6)d。住院护理期间无患儿出现烧伤部位感染与耳部感染,同时患儿的面部特征与功能恢复状况良好。
3 讨论
小儿因为身体个组织器官发育并不成熟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调节机能及对体藏丢失的耐受性较成人差,所以烧伤后体液外渗多,水肿更为明显,更易出现休克现象;创面的暴露治疗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感染的出现。因此如何降低休克与感染、提高治疗效果受到小儿面部烧伤患儿家长的普遍关心和重视[5]。
本次研究发现做好头面部烧伤护理工作对于患儿的预后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心理护理能够帮助患儿和患儿家属稳定情绪,从而确保治疗和护理的顺利进行;休克期护理能够让患儿安全度过危险期;感染期的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儿的感染几率,增强体质;创面愈合期达到护理可最大程度保存患儿的面部容貌和功能,防止伤疤出现,促进患儿早日康复。临床意义十分重要,可作为今后小儿头面部烧伤护理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姚洪玲,李娜,张晓婷.小儿头面部烧伤的护理[J].实用医药杂志,2008,1(1):62-63.
[2] 董肇杨,宗萍萍,蒋秋萍,黄磊.救治特重度小儿烧伤1例[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09,2(2):57-58.
[3] 张伟,马兵,贺光照.转基因猪皮在小儿面部浅Ⅱ度烧伤治疗中的应用[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9,8(3):981-983.
烫伤患儿的护理措施范文4
【关键词】小儿烧伤,原因分析,护理对策
小儿烧伤是小儿意外伤害中最常见的原因,近几年我院收治的烧伤患者中小儿烧伤所占的比例远远高于成人,特别是农村小儿发生烧伤的几率远远大于城市.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我科共收治烧伤病人352例,其中小儿烧伤276例,约占78 %.现将此276例小儿发生烧伤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276例烧伤儿童中农村小儿202例,约占小儿烧伤74%,城镇小儿74例占小儿烧伤26%;男性177例,占65%,女性99例,占35%;其中1岁以下23例,占8%,1-3岁154例,占56%,4-7岁66例,占24 %,8-14岁33例占12%。
1.2年龄与致伤原因分析 致伤原因中以热液烫伤的患儿最多,有193例占66%,其次为火焰烧伤43例占16%.见表1。
表1年龄与致伤原因 (n=276)
1.3年龄与环境因素分析环境因素导致患儿烧伤最多的是监护人放热液不当94例占34%,患儿缺乏安全意识误撞75例占27%,见表2。
表2 年龄与环境因素 (n=276)
2原因分析
2.1监护不力或缺乏监管农村中多数父母外出务工,小孩交给老人看管,老人精力欠佳,加上要负担农活、家务活,造成小儿监管不力,有的家庭2个小孩以上,特别是农忙季节更增大了小儿烧伤的机会。
2.2放置热源不当看护人员对易致烧伤的物品如暖水瓶、开水杯、汤盆、饭锅位置放置不当,火柴、打火机、火鞭炮,小儿伸手可及,家长操作方法不恰当如洗澡时先倒开水。
2.3儿童缺乏自我防护意识小儿随年龄增大户外活动增加,好奇心增强,但缺乏大人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对周围发生的意外缺乏应变力、判断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2.4居住环境及生活习惯差本组患儿中多数为农村儿童,煮饭用土灶、柴火,夏收、秋收季节多余农作物野外无防护燃烧,高温油、稀饭锅、猪饲料等热源随意放置。
2.5家长急救知识缺乏,拖延治疗抢救时机农村家长特别是儿童的祖辈医学知识、急救常识缺乏,伤后不能给予及时正确的急救处理;有的家长观念错误,认为在烧伤创面上涂上辣椒酱、坛沟水、龙胆紫能减轻和治疗烧伤;有的家长认为只伤到皮肤未伤及内脏,没有生命危险,没有及时送去医院,以致错过抗休克的最佳时期,就诊时病情已十分严重。
3护理
3.1 积极做好抗休克治疗
3.1.1小儿烧伤后的调节功能及对体液丧失的耐受性均较成人差,烧伤后由于疼痛、脱水、血浆成分丢失、水电解质失衡等造成的全身紊乱远较成人重,休克发生率高【1】。应迅速建立有效静脉通路,保证输液顺利进行;根据小儿烧伤面积、体重计算静脉输入量,按照先晶后胶,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的原则交替均匀地输入,如因静脉不充盈穿刺失败,应立即行深静脉穿刺插管或行静脉切开,保证静脉输液通畅。
3.1.2给予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出入量特别是尿量的监测,根据尿量及血压调节输液速度,婴儿应维持尿量在10ml小时以上,儿童尿量在15ml小时以上,并观察尿的颜色、测量尿的比重。
3.1.3注意保暖,维持室温在30-32℃,湿度在50%-60%。;密切观察患儿的神志、意识状态,若患儿哭闹,哭声宏亮,四肢温暖则可能是创面疼痛引起的不适,若患儿哭声无力,烦躁不安或反常的安静,甚至嗜睡、昏睡,肢端欠温暖,应警惕休克的发生。
3.2保持呼吸道通畅面颈部烧烫伤患儿,应给予平卧位,肩下垫一小枕,头后侧位,以利于呼吸,因呼吸道烧伤喉头水肿而致呼吸道阻塞应及时进行气管切开;给予低流量鼻导管吸氧,因疼痛引起哭闹、烦躁不安的患儿可适当给予镇静、止痛剂,以降低耗氧量,减少休克的发生。
3.3加强创面护理根据小儿烧伤部位不同选择不同的创面疗法,四肢、躯干烧伤选择包扎和半暴露疗法,头面部及会、臀部则采用暴露疗法,创面每1-2小时交替喷擦聚维酮碘和康复新液,以预防创面感染、促进创面愈合;保持创面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敷料,根据烧伤面积大小采用红外线烧伤治疗仪照射创面2-4小时/天或持续照射,照射时注意保持适当的距离,防止再度烫伤或加重创面损伤程度,同时做好小儿未烧伤皮肤的护理和保养,保持皮肤的洁净。小儿缺乏自控意识,创面疼痛及创面愈合过程中的皮肤瘙痒,可能引起创面的再度抓伤,应对患儿采取适当的约束措施,以预防创面感染、延迟愈合及瘢痕遗留等;保持病室及病床单元清洁干燥,严隔消毒隔离,每日定时空气消毒及开窗通风。
3.4高热护理及营养支持高热是机体对于致病因子的一种防御反应,而持续高热可导致中枢神经功能的障碍,增加热能的消耗,损害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以致产生多种并发症,威胁病人的生命【2】。当患儿体温超过39℃时应及时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降温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神志、意识状态和生命体征的变化,30分钟后再次测量体温,观察降温效果,并记录于体温单上,降温后要注意水分的补充,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被,注意保暖。烧伤由于创面渗液多,机体分解代谢旺盛,消化功能紊乱,大量的营养成分丢失,以注意营养成分的补充【3】。烧伤初期及胃肠道功能未恢复期间,应通过静脉给予足够的营养,同时补充创面丢失的血浆、白蛋白、水分等,以维持机体代谢的需要;病情稳定能进食时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同时注意饮食卫生,喂养时应耐心细心,少食多餐,观察有无呕吐、食欲不振。
3.5患儿及家属心理护理患儿受伤多数是家属失误造成,家属会出现情绪紧张,烦躁易怒,情绪波动大,不能接受现实,对医护人员不信任或寄予过高期望等心理,医护人员在治疗患儿的同时,应沉着冷静,晓之以理,关心体贴家属,告知只有在家属情绪稳定积极配合的情况下,患儿才容易接受医护人员的治疗。对患儿要面带笑容,语气和缓,通过讲故事、说笑、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减少患儿对医护人员的恐惧感,避开能造成患儿痛苦的治疗时间多与患儿交谈,鼓励说出身体的不适,取得患儿的信任和配合。
4健康教育
4.1加强家长安全知识的教育,本组烧伤患儿中多数与监护不当或缺乏监管及放置热源不当有关,均具有可预防性【4】。提倡少生优育;盛有高温液体的器皿应放在安全稳妥、小孩不能触及的地方;洗澡时,一定要先备好适宜的温水,再给小儿洗澡;使用热水袋时,一定要把盖子拧紧,倒提检查有无渗漏,并将热水袋外包上毛巾或棉布方可使用,不能直接将热水袋贴放在小儿皮肤上。
4.2 家长对小儿的防火教育要早期进行,教育小儿不要玩火,管理好火柴、打火机、鞭炮等易燃易爆物品,不让小儿单独在厨房或放有蜡烛、火炉及炭盆的房间里,以免发生意外。
4.3加强安全用电教育,家庭要安装安全插座、插头,随时严格检修线路;小儿在外玩耍时,教育小儿要远离电线、电杆等,以免发生触电.妥善保管好家中的酸碱等易腐蚀化学物品。
4.4加强对家长烧伤、急救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对小儿的安全教育和看护。教育家长及小儿在发生意外时应尽快脱离火源、热源,中小面积烧伤应尽快用清洁冷水冲洗或浸泡,以达到止痛和减轻烧伤程度的效果,不涂不卫生、有色的及加重创面程度的坛沟水、龙胆紫、辣椒酱等。
参考文献
[1]刘同林.实用烧伤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159-160
[2]冯秋萍.冯燕萍.33例重度烧伤病人的护理[J].家庭护士.2007.5.3:24-26
[3]刘凤霞,孙动梅,张艳.3-12岁儿童烧伤并发高热的原因及护理[J].中国校医2007.21(5).581
烫伤患儿的护理措施范文5
【关键词】小儿烧伤;高热;原因;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61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69-01
小儿烧伤是临床上常见的意外损伤,小儿烧伤后发热是常见并发症,伤势越重、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在治疗烧伤过程中如何观察、护理好患儿,避免因高热惊厥及加重创面损伤,直接影响烧伤患儿的预后,我们通过分析烧伤后发热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45例中度烧伤患儿,其中男性10例,女性15例,年龄3月-6岁,平均年龄21±12岁,创面深Ⅱ度烧伤,烧伤面积:10%-35%,平均175±26%。致伤原因:热液烫伤18例,火焰伤7例。伤后1h-24h入院,本组患儿中入院时无其他疾病。
12治疗方法烧伤患儿在住院早期给以补液、抗感染、营养支持、创面换药等治疗及实施有效的护理。
2结果
发热发生于伤后8-24h者2例,伤后24h-3d者8例,10-16d者15例;中等度热(381℃-39℃)13例,高热(391℃-41℃)4例(包括2例于伤后48-72发生惊厥),持续低热(371℃-38℃),上述患者经精心护理,25例患儿均治愈出院无并发症。
3发热原因
31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体温调节中枢调节能力差,受刺激易发生高热,由于髓鞘生成不全,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抑制性不平衡,发生高热时,兴奋泛化导致小儿出现惊厥[1]。
32电解质紊乱患儿烧伤面积越大,创面渗出越多,早期因补液不足患儿口渴饮入大量不含钠液体,至稀释性低钠血症,也可因补充高张液导致脑细胞脱水,而出现高热,甚至惊厥。于伤后10多个小时入院就出现高热。
33吸收热烧伤后72h进入回吸收期,大量毒素吸收,而产生吸收热。烧伤后肠道毒素、细菌毒素、细菌越过肠黏膜屏障迁居至肠外组织器官或播放至全身,从而引起高热或全身感染。
34换药热烧伤创面清创、浸浴、涂药时冷热刺激直接作用于皮肤神经末梢产生疼痛,创面大量坏死物质分解产生内源性致热源通过触摸入血产生高热,换药热一般在换药后几小时内发生,持续时间3-5小时,经对症处理后体温逐渐下降。
35感染烧伤后3-4周创面溶痂,大量细菌繁殖,引出创面脓毒血症,大量炎性介质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升高,从而引起发热。感染引起发热是烧伤患者发热最主要原因。
36创面包扎过多、环境温度高烧伤破坏了皮肤汗腺的散热功能,导致散热功能下降而致体温升高,创面包扎过多、过厚或采用暴露疗法室温过高(>30℃),可导致病儿高热。
37输液输血反应、烧伤后合并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胃肠感染均可引起发热,长期应用抗菌素,也可引起发热。
4护理
41基础护理减少人员流动,加强病房消毒,保持空气清新,室温维持恒定,防止寒冷刺激引起产热过多,勿长期灯烤,覆盖物过多。认真做好各项记录发现异常要立即向医生进行报告。加强饮食护理,给些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豆浆、稀粥、果汁,菜汁,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等。要给患儿进食易消化,高热量、少油腻、同时富含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加强营养,增强身体抵抗力,促进创面早日愈合。
42早期及时补液纠正脱水,警惕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和脑水肿发生,通过早期肠道营养,饮食改善电解质紊乱。定期复查血离子,发现异常及时纠正。
43创面护理烧伤创面护理对烧伤患者来说非常重要,烧伤早期不要过度冷疗,待休克期平稳度过行清创术,清创前给予适量的止痛药物,动作要轻柔,尽量缩短时间,去除坏死组织、分泌物、剪开泡皮放出渗出液避免炎症介质刺激创面,保持创周皮肤清洁避免污染,有效控制感染。采用浸泡疗法时,水温适宜,勿过热或冷,增加局部刺激。换药时观察创面变化,进行创面培养。
44高热护理当体温上升到39℃时,应及时进行降温处理。发热首选物理降温,冷敷冰袋可放置前额、头顶降低并减少脑细胞耗氧量,或放置体表大血管处,持续时间15-20分钟;温水擦浴时水温在32-34℃之间选择远离烧伤的正常皮肤部位擦澡,禁擦前胸、腹部、后颈,因这些部位对冷刺激敏感,易引起不良反应。50%酒精擦澡方法同前。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在降温处理后30分钟必须再次测量体温,观察降温效果,并记录于体温单上。
45药物降温不同退热药的适应年龄、剂型、剂量、使用间隔时间和给药途径均不同,必须按规定给药。常选用对患儿副作用少且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的药物,如安瑞克、安痛定、精氨酸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或安乃近滴鼻。不主张用激素类药物,在使用退热药时应特别注意患儿出汗情况,出汗多可能引起虚脱。合理地安排输液时间与速度,保证血液中有效的药物浓度,补充血容量,排除体内毒素。
46惊厥发作护理2例惊厥发作均为大发作,患儿有意识丧失,两眼凝视或上翻,面部、四肢肌肉呈阵挛性或强直性抽动;由于喉肌痉挛致气道不畅,屏气及口唇青紫,也可见阵发性哭闹、尖叫。惊厥控制后立即给予氧气吸入,颜面、口唇及四肢末梢发绀明显时可给予面罩吸氧,不明显时可予鼻塞吸氧。及时进行小流量吸氧对改善脑细胞的低氧十分重要[2]。
高热是机体对于致病因子的一种防御反应,而持续高热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同时,增加热能的消耗,损害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以致产生多种并发症,威胁病人的生命[3]。小儿烧伤后发热,原因多方面,发热时间、持续时间也不同,只有针对不同原因实行一系列有效的降温措施及细致的护理,才能及时、正确地降温,促进烧伤创面早日愈合,降低因高热引发的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张茂华小儿高热惊厥82例临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10(31):1570-1571
烫伤患儿的护理措施范文6
[关键词] 创建优质护理服务; 示范病房; 措施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1-223-01
自2010年3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来,医院领导高度重视,我科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在医院各级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外科全体医护人员积极地投入到示范病房的活动中,具体实施的措施如下:
1 营造科室服务氛围 制定规范示范服务标准及各项护理常规和生活护理操作,组织大家进一步学习优质服务理念,利用学习、开会的时间组织大家把工作中遇到的服务难题,进行交流与讨论。我们的整体护理人员对手术患儿的陪护人术前术后宣教与指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提升了患儿及其监护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2 夯实基础护理,细化服务流程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为患儿提供全方位的生活护理,我们科室新增了两名整体护理人员,新病人入院后整体护理人员接待领至病床,进行入院宣教和健康教育指导。责任护士负责患儿的生活护理及其术前健康宣教。术后责任护士进行,功能锻炼,饮食指导,出院指导。
3 提高护患沟通技巧
3.1 每月一次业务学习 学习内容广泛:(1)交流沟通技巧如:患儿术后疼痛下床活动的交流方式,烫伤患儿拒绝涂药的交流方式。(2)专科疾病的护理知识。
3.2 每周一次的专科疾病宣教日及家长座谈会 给患儿的监护人讲解如:疝气、隐睾、阑尾炎、脑外伤、肠梗阻、肾积水、先天性尿道下裂等的发病原因及概念,术前和术后注意的事项。
3.3 每周一次生活护理 每周三在护士长的带领下全科护士给患儿做生活护理。通过业务学习和开展家长座谈会让每一位护士切合实际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她们在护理过程中能有效的把所掌握的信息传达给患儿及其监护人,取得了患儿及其监护人的信任,加深了护患关系。
4 强化健康教育 我们继续规范出院疾病指导与饮食指导,在出院指导中把病人需要尤其注意的给予强化醒目的提醒如:切忌,切宜,术后避免剧烈活动。(1)出院前,整理好病人的所有检查报告资料和出院小结并向患者做好出院的宣教工作:如何结账、回家后注意要点;药物的服用方法、随访的时间、专家门诊的预约方式等。(2)介绍我们的随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