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知识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闻传播知识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闻传播知识点

新闻传播知识点范文1

论文关键词:新媒体,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传播

信息传媒成为网络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同时新媒体也具有传播广、更新快、画面感强等新闻节目所不具备的特点。因此,这对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可以说是一个转型的机遇。

1 新媒体对电视新闻产生的影响

新媒体技术的崛起,对电视新闻节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新媒体分解了传统电视新闻节目的受众人群。在互联网没有普及之前,电视新闻节目在我国的传媒中一直占据着首位。但是由于网络技术的革新和电脑的普及,新媒体技术变得日趋成熟,网络视频的制作技术和网络节目的质量在不断的提高,这些统统都在吸引着原来的电视新闻节目的受众向新媒体流动。

新媒体对电视新闻节目“导向人”的地位产生了动摇。长期以来,在我们的观念里,电视新闻节目一直是政府的“发言人”,特别是一些政治色彩浓烈的节目对于新闻的播报都有一定的导向作用。电视新闻节目的报道内容、报道时间、报道详略都是由“导向人”根据当时的情况和会产生的影响来把关的。电视新闻节目由于具有自身的价值观、新闻观、利益观、社会观,因此能更加容易获得新信息,传播新信息,控制舆论。与新媒体传播相比,电视新闻节目往往更能成为一个良好的传播机构。但是由于新媒体传播的快速发展,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地位逐渐变的真正平等。以网络传播为例,互联网用户可以随心的选择接受信息,也可以自由的传播信息。因此,面对新媒体传统媒体的电视新闻节目“导向人”的地位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新媒体分散了电视新闻节目的广告投资商。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的广告投资商们将会根据两者的优势来进行重新选择。新媒体和电视新闻节目的都需要尽可能的吸引广告投资商,从而使他们更多的盈利。由前文可知,新媒体大大吸收了电视新闻节目的观众,对于广告投资商来说,新媒体的投资价值在不断升高。因此电视新闻节目与新媒体所拥有的广告投资商数量是一种此消彼长的

关系。

正因为上述三方面的原因存在,使得电视新闻节目必须寻找新的传播方法和方式。现如今电视新闻节目也受网络媒体的启发,通过建立网页或网站等方式来传播。总之,新媒体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影响日趋加深。

2 运用新媒体加强电视新闻节目传播的策略

为了应对新媒体对电视新闻节目等传统媒体的冲击,电视新闻节目需要在薄弱的环节加以改进[1]。

将电视新闻节目由录播向直播转变。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所有的信息首先强调的就是时效性。而时效性也是各路媒体竞争的重要焦点。电视新闻节目的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都是十分强大的,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直播所需要的成本变得越来越小,直播也变得实际可操作,所以电视新闻节目可以利用这些优势将“第一时间报道”这一要求尽可能的达成。通过这种方式将录播调整为直播,法学论文将过去完成时改为现在进行时,与电视新闻节目的受众人群一起同步的接受消息、告知新闻的发生和发展,这样将会充分的调动受众人群的参与感和趣味感,从而充分的展示传播的魅力。当然,这也需要电视新闻节目的工作人员必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接近和了解现场,获取最新最早的第一手资料。同时这也需要工作人员对所发生事件的有效判断,只有在自身新闻素养的基础上真实的报道事情才能令受众群众相信。

电视新闻节目的工作人员要提高对信息的获取和整合能力。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越来越多,其中并不完全是有用的信息,这就需要工作人员有一定的判断能力,不会在面对如此庞大的信息量时束手无策。同时在获取了信息以后还要对它们加以提炼整合筛选出有针对性的、民众关心的信息。若电视新闻节目人员的个人能力提升上去,那么对于信息的管理将会更加简单方便。

3 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方向

根据新媒体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影响,我们可以找出接下来传统媒体的发展方向。

与受众人员的互动需增强[2]。电视新闻节目比新媒体缺少了和受众人群的互动,从而导致受众人群的参与感不强。针对这个弱势,电视新闻节目应该要改变观念、革新节目形式使受众人群能够在参与过程中接受节目想要传达的信息。互联网时代,传统的电视新闻媒体需要像新媒体学习新的传播方式。例如央视的央视影音这个软件,它既可以查看央视播出的一系列节目,也可以浏览大家最近关注的最新新闻。受众可以通过在电视新闻节目网络平台上参与互动的方式参与到电视新闻节目的线索提供和结果反馈中去,从而改变传统媒体与受众欠缺互动的弱点。

增强节目的多样性与趣味性。据调查显示,人们之所以偏爱新媒体的原因是由于新媒体的表现形式更加的多样,更加的生动有趣。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耐心变差,他们不再局限于电视新闻节目等传统媒体,所以为了吸引受众人群,电视新闻需在真实的基础上再加上趣味性,从而来吸引受众人群。

4 结束语

本篇论文对新媒体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传播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探究。通过本次的研究我们可以知道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对电视新闻节目等传统媒体来说并不完全是一种破坏性挑战,相反,它对于电视新闻节目来说应该是一种机遇,是一种革新的思路。电视新闻节目只有通过吸收借鉴新媒体的优势,弥补其自身的不足,才能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借力于新媒体的特点,巩固自身的受众群体,开创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冶进海.浅谈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专题节目中的编导意识[J].东南传播,2013(3):250.

新闻传播知识点范文2

关键词:新闻传媒;工商管理;教学;应用从

迈入21世纪之后,社会便迈入了媒体时代,其中以新闻传媒为代表性的传媒产品逐渐出现在人们面前,早期,新闻传媒仅仅作为信息传播与交流必不或缺的工具,后被引用到高校教学资源之中,实现了媒体教学。此外,报纸、网络、电视、手机、微博等各大媒介载体的出现,在丰富新闻传媒内容的同时,也进一步改善了传统的高校教学,尤其对工商管理教学效果最为显著。①作为一门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工商管理教学在新闻传媒时代下不仅教学手段、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发生本质的改变,并且也将课程改革逐步深入到实践之中,在保障教学水平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工商管理教学的传媒化发展,这对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满足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实现国家健康稳定发展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一、新闻传媒的界定以及特点

(一)新闻传媒的界定所谓的新闻传媒是大众传媒社会中衍生的一种附属品,是基于新闻为一体的传媒体系。②新闻传媒以传播新闻内容为主,在其基本要素的构成上与传统媒体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其中,新闻传媒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不仅依据于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载体,并且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将移动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应用其中,实现对新闻信息的传播。此外,新闻传媒在新闻信息传播的同时,也逐渐朝着各行各业发展与延伸,造成影响性最大的便是在高校教育教学之上,无论是丰富的新闻内容还是新闻信息,均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教育带来本质的改变。(二)新闻传媒的特点新闻传媒作为一种衍生物,其本质特征与大众传媒如出一辙,在与其他传媒进行对比中,新闻传媒主要具有以下几种特点:新闻传媒具有海量性与信息性。新闻传媒的影响范围比较广泛,在受到传媒的特质与影响下,新闻传媒本质的特征与传统媒介相比较,其信息内容广泛,并且呈现出海量性的特征。无论是电视、网络、微博、自媒体、流媒体等媒介载体中所传播的信息,均是新闻传媒信息的内容之一。新闻传媒是一种渗透性传播。③新闻传媒在信息传递中具有快速性,能够通过各大媒介载体进行信息传播。比如在微博传播中,简短的话语在几秒之内便可以传播到全球海外,能够冲破时空的限制。此外,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电视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并及时参与到整个传播过程之中。新闻传媒具有交互性。在信息传递与反馈中,不仅具备及时性,并且还具备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此外,在新闻传媒的发展过程中,新闻传媒能够将新闻信息的传播作为主要任务,借助各种传播媒介,实现对信息的全面传播、快速传播、真实传播。

二、新闻传媒时代下高校工商管理教学的特征

在新闻传媒的影响下,在诸多媒介信息的影响下,高校工商管理教学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且产生了新的教学特征,笔者根据整理与结合,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点:(一)针对性从整体角度分析,高校工商管理教学是为社会输送人才的关键学科,在新闻传媒时代下,通过对报纸、微博、自媒体等媒介载体的应用,工商管理不仅兼顾了实践与理论,并且在教学目标上发生变化,不仅将案例法融入其中,并且能够利用新闻传媒的即时性以及信息的海量性对优秀资源进行整合,积极借鉴其他高校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目标的针对性。④此外,在新闻传媒的影响下,工商管理教学的大纲以及目标在发生变化的同时,其所依靠的理论以及知识点也会不断得到更新。(二)参与性新闻传媒是大众传媒的衍生物,具备非常浓重的时代特色以及传媒特色,在新闻传媒的发展中,各种报纸、网络、媒体信息的出现,将工商管理教学进行了全面改革,使其具有一定的参与性。其中,在参与性特征中,可以看到工商管理教学在新闻传媒的指引下能够提高其实践能力,并且也能够提高工作能力,很多学生往往会在课余时间内通过利用各种媒介载体,对有关工商管理教学的资料进行下载与收集,并且与他人进行交流与沟通,从而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参与性,满足了高校工商管理教学中的诸多缺陷。(三)实践性众所周知,工商管理是一门集技术、理论、实践为一体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离不开实践,而实践也是提高学生处理问题能力的关键因素。传统模式下,高校工商管理教学并不存在实践教学,很多学生往往会被其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所影响。而新闻传媒时代,各种传媒手段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这一现象,并促使高校工商管理教学具有实践性。比如学生或者即使利用新闻传媒中的网络,不仅可以获取到相关的专业知识,并且能够深入到网络所开展的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之中,并且还会通过微博或者微信搜索相关的工商管理实践内容,或者教师利用媒体技术,将下载的工商管理信息在课堂中进行播放,从根本上提升其实践能力以及实践检验工作,这对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判断问题以及决策问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新闻传媒在高校工商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新闻传播知识点范文3

大众媒体,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具有大量受众(大众传播)的一类传播媒体。其中包括:电台广播、录制音乐、电影和电视等广播媒体;报纸、书籍、宣传册和漫画等纸质媒体采用实物传播信息;数字媒体则包括互联网和移动电话网络等等。正如法国新闻学者贝尔纳·瓦耶那所说:“真正的教育也离不开新闻(媒介),因为大众传播工具是一种扩大器,可以使教育者的作用超越一般传播的对象,大众媒介具有传承社会文化的功能,使社会的精神遗产,如科学知识、文学艺术、价值观念得到继承和发扬。”因此,必须发挥大众传媒的积极作用,克服消极影响,实现大众传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当然,大众传媒方式独具的信息传递的快捷性、信息受众与内容的广泛性、运作方式现代化、影响力量巨大化等特点也极大地吸引着广大青少年。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从大众传媒的运用来提高政治课对学生的吸引力。

说实在话,就笔者所在的农村学校来说,没有电台有广播,现代媒体教学平台几乎普及每间教室,有图书馆,有电脑室。学生接触时政的方式和渠道也是比较多的。但是,如果没有充分地引导运用,对于培养农村孩子学习政治这门课的兴趣,用处也不大的。在新课改全面普及的广西,作为一线的政治课教师,特别是在农村学校的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地运用现有的传媒渠道,寻找积极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这门课对学生的吸引力。就这个方面笔者提出自己的几点见解。

一、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系统,养成学生听新闻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政治敏感性

大众传媒能够将国际国内以及周围发生的任何事情,以光波或声波的速度传播给每一位受众,使广大受众能及时获取周围环境的变化。几乎每一所学校都有的,最常见、运用也最频繁,也最有效的传媒方式就是学校的广播系统。要培养学生的政治敏感性,就是要受众体——学生常听、多听,而学校的广播系统就能很好的发挥这个作用。利用三饭(早、中、晚)时间段播放新闻广播,一些重大事件和时政基本上听到了,这样就能很好地让学生接触政治,养成每天都听新闻,每天都想听新闻的好习惯。

事实证明,这个方式还是有一定的效果的,笔者上课的每个班级,每节政治课的前2分钟是时政播报时间,很多时候,学生播报的就是广播出来的新闻。有时,学生播报的新闻就能成为本堂课学习知识点的运用。比如某天,有个学生播报了“神十发射对中国的意义”这一新闻,就这则新闻可以问学生“发展航天技术,最终是为人类服务”从哲学上来看,这表明了什么,让学生能学以致用,并且养成相应的敏感性:听到一则新闻,是否可以从所学的政治学、经济学和哲学方面设问。如果学生经常这样思考了,不仅对学习政治这门课程感兴趣了,还能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

二、充分利用学校已经安装的多媒体设备,制作试听兼备的课件,让学生体会知识原理

思想政治课是既体现一般规律也极富时代性的一门学科。进入新世纪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对思想政治课上课方式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新课题,运用大众传媒无疑是可以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的,可以让学生从视听上接触到大量的材料和事实,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展开讨论,以提高对本学科的兴趣。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多媒体设备,制作精良的课件,充分体现新课改要求。就目前而言,国家扶助农村学校的很多设施给我们农村学校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能让现代教学方式不断改进。比如在上“价值规律”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可以播放一段关于猪肉价格上涨的报道视频,先让学生找出视频中涉及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可以加深对问题的思考:你认为除了以上原因外,还有什么因素在影响猪肉价格吗?又是什么在起决定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层层设问,让学生明白价格由价值决定又受到供求等多种因素影响,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点的掌握和扩展,同时让学生发现原来我们的身边就充满了经济学道理,从而提高政治课对学生的吸引力。

三、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和班级自订报纸,培养学生读书看报热情和思考问题的习惯

每所学校都有图书馆,虽然笔者所在的农村学校图书馆的藏书量不是很大,但是类别也算齐全,在四年之前,手机还没有在学生中普及时,图书馆是学生的最爱,每到开放日,都是人山人海。这说明,即使是农村的孩子,求知欲也是很强的。近年来,几乎没有人上图书馆了,除了传统书籍走向衰落外,笔者认为,宣传不到位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放下手机,拿起课外书。在这里,可以利用学生崇拜名人的心理,列举如周立波,易中天,前总理等名人,他们是怎么靠阅读而有了今天的才学的。能静下心读书了,那看报纸就不在话下了,报纸就像快餐,不仅简单快捷,而且有营养,特别是报纸所带的时政性,正是我们政治教师很好的辅助资料,将之结合当然是能提升政治课的吸引力的。

四、利用学校的电脑室,开辟时政竞赛的新途径,提升政治课的吸引力

众所周知,知识竞赛问答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一个很有效的方式,在传媒发达的今天,农村学校也拥有了自己联网的电脑室。可以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开辟新的竞赛方式,来提升学生参与时政竞赛的兴趣和热情。还是一样要求每个学生都出一两道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里。因为有了网络,每个出题的学生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然后,通过有限时的小组抢答或个人抢答的方式,学生既掌握了知识,也增长了兴趣。

新闻传播知识点范文4

《版式设计原理》一书指出,随着科学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的形式读书、看报,接受各类新信息。这种网络信息的传播更加迅捷,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的阅读时间,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琐碎的时间通过移动客户端来提升阅读效率。因此,新闻网页作为新闻的重要载体,必须考虑到网页设计和手机端阅读的各类网页特点,这些精心设计和制作的网页,在艺术设计上得以完美呈现,不仅可以影响客户的浏览欲望,而且可以影响新闻的传播速度。艺术设计,是网页设计的重要核心,艺术设计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在新闻网页的整体设计和改编过程中,艺术设计可以帮助设计者更好地把控新闻的具体内容和展示方式,对于版面以及图片的科学设计和艺术化处理,都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和手段,更好地展现给读者。由于新闻的严谨性和真实性以及新闻的相关评价,决定了新闻网页的制作与一般网页制作的不同,在艺术设计方面要求更加严谨和专业,因此,新闻类网页艺术设计作为一门非常独立的艺术学科,具有极强的综合性,这种综合性是由新闻的特点决定的,涉及社会文化和市场的各个方面,体现了设计者的表现张力、想象力和陈述能力。

从布局角度看,《版式设计原理》一书亦有其独到之处,它格局清晰,条例清楚。前言、导读、第1章“了解版式设计的概念”、第2章“不可缺少的构成元素”、第3章“色彩与网络的基本运用”、第4章“版式设计的基本原则”、第5章“版式设计的视觉流程”、第6章“版式设计中的文字设计”、第7章“图片与图形的版式设计原理”、第8章“不同形式的版式设计”。通过关联有序的章节处理,能够科学而有效地说明整个新闻网页设计过程中的所有问题,从而能够让不同阶段的新闻网页设计学习者都能够获得领悟自身所需要的设计知识。同样地,作为有效的传播形式,在新闻的版式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受众的浏览过程以及对于新闻信息筛选的习惯,在新闻网页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要与传播策略相互连接。新闻网页的设计通常是简明大方、整体陈列。陈高雅《版式设计原理》在第3章“色彩与网络的基本运用”中指出,在某些新闻与商业性网页和个人网页相结合的过程中,可能会将素材展现和冲击力融入其中,目前我国重点开发的新闻网站,都开始进行排版色彩的改革,由黑白色调变成具有鲜明内容特色的个性化色彩基调,进行整个新闻网页的VI视觉设计。陈高雅《版式设计原理》在第4章“版式设计的基本原则”中指出,新闻网页为了保证内容的充实和丰富,以及首页内容和多种不同设计风格之间的结合,必须突破网页布局设计的框架局限,新闻的网页布局和设计内容在遵循读者为上帝的原则之下,就可以将各类广告和绿色的频道栏用导航栏的形式进行科学巧妙的设置,在清晰醒目的前提之下,注重所要求服务之间的互动性,借鉴其他同类平面媒体的设计经验,将新闻网页布局设计得更加紧凑。设计布局是比色彩基调更加重要的新闻排版要素,布局和内容之间的交互性,可以为阅读者,也就是网络新闻的浏览者提供更多的便利。国内大型新闻门户网站,都会将各类广告设置和频道导航栏之间进行醒目的区分,这种清晰的浏览设置,是为了能够让浏览者更加便捷地从新闻网页的布局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减少浏览者在选择方面所浪费的大量时间。将新闻网站的网页设计模式,以平面媒体的布局和设计进行相互关联,以结构的形式将标题的位置进行形化的处理,并且对于新闻图片的内容做更加合理的创新性、突破性设计,这样就可以最大化地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新闻信息服务,并且充分利用网站每一个网页的有效专业化设计,来版式设计完善填充空间。

通过对本书的阅读,可以看出书中的观点非常清晰,明确这种图文并茂的积极作用,并且采用大量的实例来进行展示的方式,非常适合于结合专业的版式设计。也就是说,版式设计在有效地冲击人们的视觉和心理的情况下,在各个领域能够很好地重视到艺术设计在新闻创作过程中的应用,就可以将大家头脑中所获得的资讯,尽可能最大化地活学活用到基本的元素设计过程中。当然,书中对于艺术设计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有更加详尽和深入的描绘。

书中对常见的知识点进行了很细致的描述,这种讲解和扩展分析可以将理论性和知识性的知识要点与实用性的知识技巧紧密结合,这样就可以使网页的版式设计思路更加清晰、明确,换句话说,就是对于知识要点进行更加细致的讲解,扩展和分析版式设计和版式效果。网络新闻用户不仅浏览静态的文字和图片,而且可能会对主色调与视频之间的关联产生非常强烈的兴趣。通过例证说明大型新闻门户网站所采用的一般是简洁大方的设计风格,这种设计风格正是因为其简洁快速。经过一定的特殊个性化处理,就可以使用艺术设计的手法,从而使得新闻网页的表达效果更加生动和鲜明,这种强烈的视觉冲击,会使新闻浏览者在浏览不同新闻信息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该书通过简明易懂的实例作品,对新闻网页的版式设计理论进行了非常清晰的讲述,这种鲜明而直观的呈现版式设计理论的写作方式,对新闻工作者网页设计的实际工作发挥,能够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将新闻媒体的版式设计的一般性原理,用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给广大读者,尤其是对于相关工作者来说是一本深入浅出的教科书。书中认为,新闻网页设计过程中,网页布局和标志设计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征鲜明、个性化明显的标志能够为新闻网页增强生命力,读者可以浏览到静态图片和文字,也可以以视频的方式及时浏览快节奏的新闻报道。同时配合新闻网页中重要的文字设计,将新闻形式以更加具有可读性、亲和力的方式直观地展现给读者。陈高雅《版式设计原理》一书中明确提出,作为新闻网站的网页设计,文字的设计因素是非常重要的艺术特征要素之一,因为新闻网页主要是借助图片和文字的组合,来提升浏览者的页面视觉感官度。这就要求新闻网页的设计要将文字的内容和文字的设计作为表现力的基础,对于文字的设计不能出现凌乱和繁琐的现象,要能够言简意赅地让读者快速地领会中心思想,字体的设计要考虑到整体的设计原则,注重每一种不同字体的风格和所能表达出的艺术气息,行与行之间的间距和字体之间的搭配以及字号的大小,都必须符合大众的浏览习惯和审美需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新闻网页的设计非常注重文字的图形化,以及图文之间巧妙的排列组合,使图文之间有了更加活跃的互动关系,图文的组合以及文字的图形化特点,可以构造生动有趣的画面,提升浏览者的阅读兴趣,激发浏览者的共鸣。

新闻传播知识点范文5

摘 要 本文分析了职业预期与职业能力构建的关系、新闻传播类学生毕业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个人能力和综合能力,提出新闻传播类学生职业能力构建的路径,并指出在职业能力构建中可能出现的误区及克服办法,

关键词 新闻传播 职业预期 核心竞争力 职业能力构建

新闻传播学作为一个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学校在培养新闻传播学类学生时,其主要着眼点是学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提升学生在职场的竞争力应该充分考虑其在校期间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和毕业后的实际操作能力。不同的学生对未来的不同的预期,学生在自己职业预期的指引下,有意识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接触相关项目,从而达到构建自己职业能力的目的。

一、职业预期与职业能力

大学生的职业预期是指其为自己将来职业做出的设定和选择。职业预期的实质就是在专业内二次选择,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做一次选择。每一个专业培养学生都是按照教学要求,学生要达到什么样的学分,以及每门课程要达到什么样分值才能结业,这种设计是根据本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需求设定,每个专业的专业课程都可能成为未来学生就业的方向。新闻传播类学生毕业后,既可能是做记者,也可能是做媒体经营人员,还可能做企业宣传人员。在就业专业化的格局下,记者这一岗位又可以分为经济新闻记者、时政新闻记者、社会新闻记者等多个方向。所以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为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做出一种选择,并依据自己的职业预期有意识地构建自己的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即是要从事某项工作所具备的基本能力,它包括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一般职业能力是一种基本能力,是要从事该项工作的基本要求;专业能力是从事某项工作时在专业上的基本要求;职业综合能力是出色地完成本专业工作所要具备的能力,包括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等诸方面。

职业预期是职业能力构建的根本指南,职业能力培养是增加职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新闻传播类学生一旦确定了自己的职业方向或者目标岗位就需要着力构建自己的职业能力,使增强自己的职场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预期。

二、职业能力构建的误区

大学毕业后要做什么和能做什么困扰大学生的问题。一些大学生在就业时考虑得更多的是“我要做什么”,很少去考虑“我能干什么”,作为大学毕业生,首先是要衡量自己能干什么,再去决定自己要干什么。新闻传播类学生在构建自己职业能力时,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就容易进入误区。

1.通修所开课程导致个性缺失

由于新闻传播类就业口径较宽,学生不知道如何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因为这种现象的存在,学生就不在专业内进行细分,或者进行再选择,于是把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毫无选择地进行选修,毕业进入社会时,可以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调动知识支撑其岗位需求。但是。由于本科在校的学习时间有限,要用大量时间来学习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并不是每一门课都能精通,这就导致学生原来全才预期发生偏差,甚至全而不才。也就是目前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动手能力不强,甚至不能独立完成一项具体工作。大学生眼高手低直接后果是就现在一些学校的就业率不及中职或中技,以及大学生完成大学学业后回到中职或中技去学习。也就是说,大学生在校中没有自己的职业预期,就很储备自己的职业能力。也就是说在职业预期时,不能把自己培养成全才,而是婴把自己培养成专才。

2.职业预期飘浮常换更换预期

不少大学生在校期间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去想“我要干什么”,由于人的成长具有阶段性,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想法,或者不同的阶段受到外界的影响不同,不少学生在受到外界影响会不断地调整自己对未来的预期。不同的职业预期所要具备的知识是不同,所以这些学生就根据某一阶段对自己未来的设定选修相应的课程,有的甚至完全不同的就业预期,这样导致学生所修课程没有系统性,其后果同学生毕业后,所学很多课程,却没有能真正可以增强其竞争力。

3.理论实践能力不能同步发展

职业能力由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构成,对于新闻传播类毕业生而言,既要能讲出理论,也能动手操作具体事件。可一些在学生构建自己职业能力时片面理解能力,一部分学生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理论知识点,烂熟于胸。可是让他们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操作一项具体工作却无能为力,甚至案例分析也会不会做;相同,另外一部分学生虽然可以动手操作一些具体项目,但问及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时,却无法回答。所以学生在构建自己的职业能力时,既要学好理论知识,也要善于操作实际项目,更重要的是,不仅培养自己的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做到二者都不偏废。

三、职业能力构建的路径选择

职业能力构建关键的一步就是使自己从通才、全才向专才转换,落实到在校的新闻传播类大学生的职业能力构建简单地说就是打牢基础,突出专长,重在运用。

1.学分与修业时间突破原框架

大学教学计划是按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安排,一般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专业选修课等几个体系构成。其中专业选修课是学校根据本专业学生在达到的基本能力所安排,学生根据自我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目前众多学校开设的选修课是在本学院或本专业内开设,学生自主选择。这种选课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发挥学生自主性,满足学生的职业需求,但其存的问题也不能规避。新闻传播类学生就业口径相对宽,每一个岗位的要求也不一样。有论者认为,随着传媒科技的发展,新闻传播业岗位人才需求也正在细分。如果一个的预期是毕业后从事财经新闻工作。这就需要学生要具备经济学知识、政治经济学知识,统计学知识以及财务知识等,而对于一般新闻传播类专业组织教学的院系一般仅根据本学科知识配置教师和课程,这就需要院际之间、校际之间打破原有的专业壁垒,允许学生跨专业选修相关课程,且所获得的学分互相承认。

与跨专业选课同等重要的是灵活学制,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实践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中止在校学习,而选择校外见(实)习,后恢复在校学习,补充学分。在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学校推行灵活的学制。目前国内大学正在推行以学分制教学改革。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学校可以推行弹性学制,要求学生相应的时间内完成课业修完学分即可申请毕业和学位。允许自主选择毕业时间,鼓励学生在校期间,不选课或少选课而到相关岗位从事相应的工作。

通过课程选修和休学实践,学生基本可以为自己的未来职业预期构建所需要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基本具备期望岗位知识与能力的要求。

2.课堂教学与考核方式的突破

课堂教学是针对大多数学生组织的教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主要在于传授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课堂教学本身需要突破原有大一统的内容灌输,在传播必要有知识点后,留出必要有时间让学生自修。主要体现在案例分析上。在应用教学环节,针对同一门课程,可以细分内容,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预期进行案例选择和分析。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传媒经济专业《传媒经济概论》、《新媒体产业导论》、《媒介资本运营》等课程教学中,遵循这一原则,完成课堂教学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相应课程细分的案例进行分析。如在新媒体赢利分析的案例分析课中,学生根据自己对新媒体的理解,自己的爱好,选择诸如电子杂志、地方门户网站等媒介的赢利模式进行分析。因为是学生自己的爱好,其准备较为充分,教师根据学生对案例的分析有针对性的评析又有效地补充了学生分析的不足。对同一门课而言,课堂教学实现了必修知识的掌握。通过案例课使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得到了充分地发挥。

与组织集体大课教学相对应的是,对课程考核的方式需要多元化。对课程的结业考试或考核使用得最多的是统一考试、课堂论文和课程设计等几种方式。几种方式各有优劣。目前采用的考核方式是同一门课程考核方式相同,但不同的学生对自己未来的预期不同,针对课堂结业的方式可以尝试多元化,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预期和自己的擅长选择适合自身的考核方式,也就是说,同一门课程可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考核。由学生申请,教师和相关部门根据课程的性质、特点进行审核,确定是否同意其申请。

3.根据职业预期选择论文方向

独特的学业个性是大学构建职业竞争力的重要路径之一,在学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可以通过论文选题构建自身学业个性。要求大学生撰写论文是考核其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撰写好学生要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论文的要求决定了学生必须对所选题目涉及到的知识进行补充和强化。所以在论文撰写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论文方向,通过完成论文促使学生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

新闻传播类学生的论文可以是论文,也可以是项目设计。论文主要是运用某个工具解决某一个问题,或者把某些现象上升到理论。项目设计则是根据要达到的目标,运用一定的理论知识完成一项工作。前者注重理论培养,后者注重实际动手能力。学生毕业需要就业,可以选择做一个项目策划;毕业后需要考研或者从事其他非实务性工作,可以选择做论文。不管是项目设计还是撰写论文,学生都可以自主选择,这种选择都导向是构建自身的竞争力。该项学习不能为完成而完成。要着实通过这种方式去了解一个行业,并能把握这个行业动向;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使自己能完成预期职业所要完全的基本工作。

4.构建导师制实现教与学互动

对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构建需要充分发挥两个基地两个导师的作用。即校内实践基地、校外实习基地和理论导师、专业导师。卡尔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与新闻机构联手合作开设了覆盖全国的实习项目。这些实习项目主要是针对三、四年级学生进行的一周到三周的新闻实践,诸如到CTV新闻、TSN、CANWEST新闻、探索频道、加拿大地理杂志等媒体进行实习,并让他们独立制作影视节目。。校内实践基地学习根据理论教学需要建设的实践基地,该基地可以保证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校外实习基地既要保证理论知识的转化,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校内的教师担任的是理论导师,因为学校教育强调学理性,校内教师具备较强的水平,可以解决学生在实际运用中理论知识不足的问题,

而校外导师是一些在业内具有多年从业经验的专业人士,他们中。有的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有的具有丰富从业经验,却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两个导师相互配合,学生一旦遇到相应的专业问题,可以直接向两个导师寻求帮助。特别是在专业导师的引导下,培养动手能力,并反向作用,促使其对理论知识的补充。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传媒经济专业几名学生在学习新媒体产业课时对电子杂志产业兴趣,创办了《默闻》杂志,两个月时间,单期最高网络下载量达到900余次。学生在制作电子杂志过程中,不仅熟悉了媒体内部运作程序、机理,还学会了相关的软件使用。

新闻传播知识点范文6

关键词:媒介变革;新闻采访写作;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3-0146-03

新闻传播实践与媒介技术的变革密不可分,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不可避免地受到技术、观念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新媒体技术带来前所未有的新闻现象,传统新闻形态也随之发生变迁。在传统媒体遭遇生存压力的同时,种种新媒体平台正在快速兴起与形成,新闻传播的方式越来越从“演讲式”转变成“对话式”[1]。

在看似“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新闻实践的重要性不断增强而非减弱。由于媒介变革带来的多元信息渠道及其对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课程设置也需要向理念重构与能力培养为中心转变。作为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基础性教学内容,《新闻采访写作》虽然属于实务类课程,但绝不仅仅是停留在工具化的技巧传授,而应是一整套新闻理念和实践能力的体现。随着媒介技术环境的变迁,《新闻采访写作》课程的教学也期待顺应时展,在重新理解新闻概念和传播实践的基础上,对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式改革。

一、教学理念:重新理解新闻实践和新闻教学

从历史传统来看,新闻传播教育的使命是“培养新闻专业人才,以推进大众传播的发展来促进人类的信息交流,促进人类社会的民主和进步”[2]。蔡雯认为,从人类的信息传播活动的历史变迁做纵向分析,在网络传播特别是社交媒体出现之前,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是新闻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新闻传播学科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也主要以这些媒体的人才需求标准为依据,而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播媒体和大众传播主导人类信息交流的状况,社交网络和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和交流意见的主要渠道,而UGC、新闻众筹、数据新闻甚至虚拟现实新闻(VR news)等,也都从不同侧面展现出技术变革对新闻生产和传播模式的影响[2]。

在新技术纷扰的当下,被工具所牵引是实务类课程具有滞后性的重要原因。与其迷失在不断变幻的媒介环境中,不如抽身通往理论层面进行深入思考,有时需要我们与现实“拉开充足的距离”以“审视自身的观察立场和角度”[3]。例如,关于什么是“新闻”这个基本问题,有学者建议循着舒德森的思路再次“发掘新闻”[4],重新审视“新闻”的定义。

黄旦曾在不同场合谈到对“新闻”概念的反思,指出我们熟悉的以职业化方式操作新闻的大众传媒,是印刷报纸时代的产物,在传统媒体时代我们对大众媒介的生产及其规范已习以为常,而当新媒体侵入之后,改变了新闻生产和获取的方式,新闻作为一种知识也发生了变化。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新闻内核及其衡量标准,如果还参照原先的教材和知识体系来教授新闻业务课,就难免落入狭隘的视野。新闻教育应将媒介的维度考虑其中,“要让学生知道,这样一种写作规范是在什么样的媒介环境中操作的”,使学生“从知识中领悟媒介变化与实践的关系”,举一反三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5]。正因为新媒体时代以往的观念和理论在经验层面不断遭受挑战,所以深层次的认识论问题亟需得到关注,在教学中亦需要理论反思与实践培养相结合。比如,大众媒介时代的新闻“真实”与“时效性”都是报纸时代的产物,与大众传媒的媒介特性及其社会定位密切相关,而新媒体环境对于时间和空间界限的打破,则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新闻规范。

当然,在业务教学中践行理论思考对教师的挑战是“整个话语方式的改变”,包括所“熟悉的教学路径和资源的改变”[5]。而作为新闻实践的采访与写作课程教学,正应是这种新教学观念的体现。

二、教学内容:技术更迭中新闻的“变”与“不变”

如前所述,新闻生产的方式与新闻的面貌既受制于特定的社会结构、组织文化与行为行动者的个体,同时也反作用于其所处的社会情境。新媒体时代,便捷的传播渠道提高了获知和核实事实的效率,表现为信息产品的总量增加和深度增加。王辰瑶曾指出传播技术对于新闻“事实”带来的革命性变化,认为传统新闻专业主义关于“事实”的一套操作程序,如“明确5W的事实要素、精确记录了直接引语、使用不同信源交叉印证的核实技术”,都旨在帮助新闻回答“发生了什么”这一问题,而未来新闻有可能不仅是“关于事实的知识”,也是“关于事实的知识的知识”[6]。

再比如课程内容中关于“新闻价值”的讨论,一直以来国内学界通常将新闻价值分为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和趣味性五要素,然而伴随着技术突变和时空边界的消失,“新闻的内涵和新闻价值标准通常会因为时间感、空间感、速度感和社会关系的重构而发生变化”,“网络新媒体的技术革命已经改变了新闻生产方式以及人们对新闻的理解,如果依然在固有的大众传播语境下观照新闻价值,那么我将无法真正理解互联网时代的新闻活动”[7]。

新闻形态的显著变迁并不表明新闻特性完全无章可循,在颠覆性媒介革命中,我们需要探讨技术更迭下新闻的“变”,更需要探寻新媒体介入后新闻的“不变”。立足于更加纵深和宽广的时空观看待新闻的规律,有利于增强学生“联系背景看当下的思维、从历史中把握现实坐标的意识”[1],并培养学生对现实复杂性的认知,强化其社会判断能力和社会调查水平。

例如,作为一种影响深远的新闻写作方式,“倒金字塔”结构打破了时间顺序结构并消除了除“事实”之外的繁琐叙述,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加工新闻信息的方式,创造出与文学表述形式相区别的新闻文体。在讲解“倒金字塔”写作结构时,除了“倒金字塔”组织原则这类常规知识点之外,还需要为学生补充“倒金字塔”诞生之时电报的发明与美国南北战争爆发这两个重要的历史背景,突出“倒金字塔”文体对现代新闻所具有的里程碑意义,即它首次将新闻特殊的价值取向体现在新闻报道的独特形态中,为新闻内容寻找到适应自身的写作形式,同时导致新闻语言结构的变化,并通过分享经典写作案例与学生一起探讨其写作优势与缺陷。此外,还可将“倒金字塔”写作结构延展至“倒金字塔”思维。重视快速交流和快速接受的“倒金字塔”思维在报刊杂志的排版、电视节目编排中均有显著体现,在充满碎片化和非线性阅读的新媒体时代更不乏对“倒金字塔”思维的运用。新兴媒体结合自身媒介特点对新闻表达的传统结构进行加工,使之更适应当前的新闻阅读需要,在标题、导语、结尾、图片和超链接方面对“倒金字塔”结构的改进,都可避免因缺少悬念与文采、对重要性人为设置以及存在“三度反复”质疑的模式化写作缺陷。

发现故事、讲好故事是不同形态新闻的共性需求。李希光曾指出,在新闻媒体产业剧烈变革的网络时代,“故事在哪里?”这个问题应重新被重视:无论在新媒体还是旧媒体时代,故事都应该是新闻传播学植入学生大脑的基本问题,用于指导和建构新闻作品最贴近人本性的深层问题[8]。无论新闻事件的大小及性质,发现故事和讲好故事,需要培养新闻从业者对社会的敏锐观察力、聚焦能力、文字叙述能力以及对细节的捕捉能力,判断真正的新闻故事在哪里,并通过鲜活生动的文字、画面或声音讲述出来。

数字技术改变着信息的流动方式,也改变着新闻使用者的接受方式。信息的一次采集、多介质迫使各媒体在推陈中出新,根据不同的媒体特性实现资源互换与功能互补。在新闻采写的教学内容中,贯穿始终的是培养学生摆脱惯性思维的束缚,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独立思考与求证的习惯,对人物故事持有热情及好奇心,从“对于与人自身以及人所置身的世界的密切相关的过去的事的陈述”中发现“好故事”[9],并通过叙事和语言体现传播的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

三、教学方法:激发多元能力的参与和对话

传统“新闻采写”教学内容设计与实施的重心与方向是以知识传授为核心,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围绕规定教材进行教学,难以适应现今带有新技术特征的多种新闻形态的需求。新媒体时代的实务课教学除了继承和发扬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优势教学方法之外,还应重视互动教学并借助新媒体手段,有效提高课程的应用性与学生的积极性。

通常案例教学法是重点选取近期典型的新闻事件作为案例,通过讲、评、练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其中。对于案例的分析,教师与学生充分互动,通过优秀案例引导学生领悟新闻采写的理念与技巧。此外,在教学案例设计中,还可以安排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完成一则新闻主题的全部采写流程,包括获取新闻线索、明确报道思想、创造访问条件等采访前的准备以及深入新闻现场的提问与观察、倾听与记录,提炼主题、整理新闻素材、撰写新闻稿件等全过程,然后分小组进行工作汇报与作品展示。这种学生自主参与,教师结合小组案例进行指导归纳的形式鼓励团队协作和现场教学,在分享彼此思考时使互动更加充分。此外,作为不少“新闻采写”课程教师提倡的训练方法,课前新闻播报环节在学生深入解读新闻的基础上帮助其增强新闻敏感和关注新闻的积极性,并通过参与分析达到融会贯通的知识转化目的。除专职教师外,还可以定期邀请业界记者走进课堂,与学生分享来自新闻采写一线的鲜活故事,也有助于培养新闻学子与媒体的亲近性,增强其媒介认知。

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搭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多层次实践平台,在实践训练中延伸课堂也必不可少。课程实践平台可以包括地方纸媒、电子媒体、网络媒体等校外传统媒体平台以及校报校刊、校园广播和电视台、校园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校内新闻采制平台。其中,微信公众号因其资源的广博性和技术的可操作性,成为新闻学子练习采制符合现今阅读习惯和审美需求的多媒体新闻样态的新兴阵地。针对媒体的特性,新媒体写作更加强调浅显易懂,文字多具有可扫描性,多层次的信息能够帮助读者快速获取内容。因此,擅长改写是新媒体时代提出的写作要求,新闻报道应既能将有重大价值的选题写成具有影响力的深度长文,也应能够适应新媒体的需求形成精悍简练的易读短文。目前,一些高校的新闻学子已经开始尝试制作以H5页面形态呈现的多媒体调查类新闻作品,诸如此类的教学实践值得推广。

教学方法的改革也要求课程的考核方式从成绩考核转变为过程考核,注重以学生的采访表现和新闻作品作为考核的主要指标,将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等综合素质纳入考量,取而代之传统的考卷定成绩。例如在分小组的采写案例展示中,可由学生介绍本组的采访准备和成员分工、采写困难及解决办法、作品优缺点及采写体会和感想等,教师通过提问、倾听和交谈帮助学生们领会其中重要的新闻要素和经验知识。在对话式的教学和考核中,激发学生的独立精神和在新闻实践中的自信[8]。

四、结 语

新媒体环境下的传媒行业正在发生巨大变革,从过去以传统媒体、主流媒体、机构媒体为核心的“新闻传播舆论场”逐步转变为专业媒体、平台媒体和自媒体协同互补的“公共传播舆论场”,有学者曾主张在新闻教育中“将新闻采写和报道过程本身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来加以研究和反思”,“超越简单的技能总结和工具介绍”,提升新闻教育的学理性和科学性,将长期以来过于注重的媒介生产转向更加广泛的传播实践,同时提出新闻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应从“面向行业机构培养职业新闻人才”拓展至“面向社会培养对新闻业具有认知、研究和参与精神的人才”[1]。倘若以这种“公共对话促进者”为教学培养目标,那么新闻实务类课程就离不开与新闻理论和新闻史学的相互融通,甚至离不开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在沟通与对话中,强化新闻学子的素质,提升其多媒体叙事能力、数据调研能力、社会责任和伦理规范以及对复杂社会把握与认知的反思批判精神。在媒介变革的时代,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新的高度重新发现专业价值,从而重塑自身行为模式,这也许是实现新闻教育初衷与理想的可行路径,也是现阶段新闻实务类课程改革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 张志安.从新闻传播到公共传播――关于新闻传播教育范式转型的思考[J].暨南学报(哲社版),2016(3).

[2] 蔡雯.新闻传播教育的使命与创新――基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改实践的思考[J].青年记者,2016(1).

[3] (美)彼得斯著.何道宽译.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4] (美)迈克尔・舒德森.发掘新闻:美国报业的社会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 黄旦,王辰瑶.如何重新理解新闻学――学术对话录[J].新闻者,2016(7).

[6] 王辰瑶.未来新闻的知识形态[J].南京社会科学,2013(10).

[7] 胡翼青,李子超.重塑新闻价值:基于技术哲学的思考[J].青年记者,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