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境设计策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境设计策划范文1
关键词:室内环境;概述;重要性;优化设计策略
1室内环境设计概述
室内环境设计属于建筑装饰的范畴,而建筑装饰是建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学的任务是构想一个带有可用空间的立体并使其尽量地漂亮和实用。现在,人们重新认识到建筑装饰在建筑的个性化、建筑传统的继承以及满足公众的社会心理需求等方面的意义。
建筑装饰设计不仅仅是考虑到建筑作为的六面体问题,而是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地进行多层次的空间环境设计,利用平面和空间的构成、透视、错觉、光影、反射和色彩变化等原理配合物质手段创造出预期的格调和气氛。它包括各种居住和公共建筑的室内环境设计和室外装饰设计以及小区建筑环境设计。其中,室内环境设计不只是简单的装饰,也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美化,它应该是充分满足室内空间的性质和用途,并与建筑功能和建筑技术(风格)相适应,通过对空间、造型、细节、色彩、灯光、艺术品配饰等进行综合性整体设计,满足不同的使用功能和审美价值。
2室内环境的重要性
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渡过的。因此,人们设计创造的室内环境,必然会直接关系到室内生活、生产活动的质量,关系到人们的安全、健康、效率、舒适等等。室内环境的创造,应该把保障安全和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作为室内设计的首要前提。人们对于室内环境除了有使用安排、冷暖光照等物质功能方面的要求之外,还常有与建筑物的类型、性格相适应的室内环境氛围、风格文脉等精神功能方面的要求。显而易见,室内环境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3室内环境设计的优化策略
3.1重视室内环境设计的功能多样性
之所以对室内环境进行设计,其目的在于将建筑内部的空间合理应用与开发,帮助人们能够在舒适、美观大方的环境中生活、工作。设计者在对室内环境进行设计时,除了对空间的使用功能加以考虑之外,同时还需要结合用户的生理与心理要求来实现最佳设计。因此在对室内环境进行设计时,不仅要对家具摆设合理设计,同时还要注意室内色彩的搭配以实现最佳的视觉效果,在结合用户生活习惯后,对空间比例等关系要素妥善处理,使室内环境整体布局在满足需求者要求的同时实现科学化、合理化、舒适化的生活居住空间环境。
3.2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室内环境设计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其以满足人们生理、心理、生活等各方面需求为目标,以提升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为基础,进而帮助用户感受人生的真谛。以人为本这一核心设计思想要求设计者必须将室内环境设计的主体转移到需求者身上。当代室内环境设计已不再是仅追求使用功能,而逐渐延伸到文化、审美功能的需求。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正在不断疏远,舒适、安全方便的生活空间已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人们更希望回到一个能够带来温暖亲情的家。这就赋予了设计师承担人类心灵与精神安抚的任务。因此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必须把握好人的尺度,实现人与建筑空间的和谐相处。
3.3建立简洁、自然的室内环境设计观
自然简洁已成为当代室内环境设计的主流趋势。随着环保观念的不断宣扬以及绿色生态的健康设想,社会已呈现出回归自然环境的社会风气。此外,理性消费、绿色消费以及绿色生活方式逐渐成为简洁设计的主流思想。基于简洁设计理念下,其要求在对室内环境进行设计时,除了考虑到功能搭配的合理性,同时还要将设计思想的精髓与文化理想形构图,进而实现个性化的自然、简洁设计。所以,怎样利用最少的材料、最环保的材料来呈现自然、简洁的装饰效果,已成为所有设计师需要不断解决的问题。
3.4.坚持绿色生态设计原则进行设计
随着环保观念的大力宣扬,人们对绿色环保概念的认识逐渐加深,绿色消费已成为全球人们的共识。绿色生态设计可以帮助人们营造良好的、高质量的室内环境。室内拥有良好的调节气候能力,不仅可以保证室内的空气质量,同时还能促进室外资源的再生,实现人、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设计学角度来讲,绿色生态设计主要是指以建筑与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因地制宜,合理、科学地对室内环境进行设计,在装饰材料的选择方面,要尽量靠近自然,避免有毒的化学材料使用。这样不仅做到了绿色、理性消费,同时还能够节省业主不必要的开支。
3.5营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物理生态环境
营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物理生态环境,就是在室内空间环境的设计中把“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这三种设计理念的精髓经过选择性的优化,运用生态学、建筑学、人体工程学以及现代高新技术,将艺术、人文、自然进行适性整合,合理地安排和组织室内空间环境与其他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与自然环境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室内空间的光环境也是现代室内空间设计的重要方面。设计光照充足、光影变化丰富的室内环境,既拓宽了视觉空间也构成了室内环境与外部自然环境的渗透交融;在用色方面以大自然的色彩为室内装饰环境的基调,配以生态植物、人造小景等自然景观元素,可让人通过视、听、触、嗅觉产生心灵联想与审美情感,恍若置身与大自然之中。
气、光、色、物与室外自然环境巧妙结合的自然化处理,是形成良好室内生态环境和自然意境氛围的基础条件,也是满足当代人类天人合一审美理想要求的重要设计手段。
4室内环境动态和可持续的发展观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建筑室内的功能复杂而又多变,室内装饰材料、设施设备、甚至门窗等构配件的更新换代也日新月异。总之,室内设计和建筑装修的“无形折旧”更趋突出,更新周期日益缩短,而且人们对室内环境艺术风格和气氛的欣赏和追求,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在改变。
随着市场经济、竞争机制的引进,购物行为和经营方式的变化,新型装饰材料、高效照明和空调设备的推出,以及防火规范、建筑标准的修改等等因素,都将促进现代室内设计在空间组织、平面布局、装修构造和设施安装等方面都留有更新改造的余地,把室内设计的依据因素、使用功能、审美要求等等,都不看成是一成不变的,而且以动态发展的过程来认识和对待。室内设计动态发展的观点同样也涉及其他各类公共建筑和量大面广居住建筑的室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主题为各类人为活动应重视有利于今后在生态、环境、能源、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联系到现代室内环境的设计和创造,设计者必须不是急功近利、只顾眼前,而要确立节能、充分节约与利用室内空间、力求运用无污染的“绿色装饰材料”以及创造人与环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观点。动态和可持续的发展观,即要求室内设计者既考虑发展有更新可变的一面,又考虑到发展在能源、环境、土地、生态等方面的可持续性
5结语
室内环境设计行业是一项系统,它与整体功能特点、自然气候条件、城市建设状况和所在位置以及地区文化传统和工程建造方式等因素有关;它需要以有机建筑的设计理论和生态建筑的设计理论为基础,对现代人类文明的居住生态环境及现代人采取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进行动态研究,进而进行全方位的室内环境最优化设计。
参考文献:
环境设计策划范文2
关键词:雾霾天气 环境监测 社会化 能力
中图分类号:X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7(c)-0063-02
在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不断加重的情况下,在我国多数地区已经频繁地出现严重雾霾天气,这对人们生产、生活以及身体健康等都带来不良影响。因为雾霾天气的频发,所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环境以及空气质量的关注,同时,这对环境监测的体系提出加强社会化以及能力建设的任务,促进环境监测在空气质量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是环境监测要进行社会化和能力建设,这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需要多部门、多角度以及全面性地加强建设工作,使环境监测能够在社会化与能力建设中取得良好效果。
1 雾霾天气情况的分析
雾与霾本来属于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由于雾、霾在特征上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因此把雾与霾概括性地统称为雾霾。自2003年起,在我国的中东部大部分省份出现严重雾霾天气,在这样的天气状况下,空气中灰尘以及可吸入颗粒等的含量也大大增加,对人类呼吸与心血管等系统带来了严重伤害,由此需要对空气质量实施有效监测。到了2010年,我国大多数城市基本实现对空气质量进行实时的在线监测。我国所使用的评价标准是AQI,即就是空气质量指数,它把城市空气质量划分为6个等级,以AQI指数的变化说明空气质量的问题,如果其指数越大,那么空气质量就越差[1]。而在实际应用中,AQI在准确性方面并不理想,当AQI指标里显示的空气质量是良好时,天空中依然处于灰蒙蒙的状态,而雾霾天气也依然在逐渐增多。在国际上,对空气质量的监测采用的通用标准为PM2.5,这与我国多年使用AQI的PM10不同,同时我国环境监测的站点数量有限,因此,这就导致了我国空气质量在监测中出现一定偏差的现象。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以及对环境保护的措施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空气中可吸入的颗粒物也越来越多,这是导致雾霾天气频繁发生的原因之一。在国务院所颁布与实施新的空气质量标准之后,已经取得良好效果,在我国的各大城市中已积极地投入PM2.5监测的设施建设,但许多小城市以及较落后地区,对PM2.5监测还存在很大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的社会化和能力建设。
2 推进环境监测的能力建设和社会化策略
2.1 积极推行我国环境监测走向市场化的发展方向
为了进一步地提高环境监测质量,市场化的发展方向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因此,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逐渐建立一个高效、流畅的市场体系。目前,在多数发达国家中,环境监测已经交由市场加以运作,由专业化的服务公司承担环境监测的工作,然后政府向技术、服务以及监测水平最优秀的公司购买环境监测的服务[2],这就是使得各个公司之间形成市场竞争,从而促进各个公司投入人力、财力以及物力加强研究与开发环境监测的技术,在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中取胜。我国也可以借鉴这一良好的经验,积极地推进我国环境监测走向市场化的发展方向,而政府则需要完善市场规范以及竞争中的相关法律、法规,保证环境监测市场在规范化中得到有效的发展。在这方面位于前列的是山东省的环境保护,他们从2011年就开始把环境监测的业务通过承包的方式交给有能力的企业,这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市场化环境监测的开始,同时取得了良好效果。
2.2 加强地区间交流与合作
雾霾天气属于跨地区、无边界空气污染的现象,因此,这就需要环境监测与保护的相关部门加强多个地区间的沟通和合作,才能使这一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得到有效的解决。目前我国在跨地区间的雾霾天气治理方面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主要原因是环保部门出现管理与监管工作的重叠现象,一方面大大地降低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造成资源浪费,这对环境监测的社会化和能力建设带来不良影响。为此,在积极推进各地区间合作与交流中,进一步提高空气质量监测的力度,从而使得这项工作的人力与物力得到充分利用,例如在收集环境监测的数据、监测结果以及整理分析中,可以做到有效地节约人力,提高工作的效率。除此之外,还需要及时地环境监测的数据与监测结果,便于不同地区的工作人员能够对环境数据实时地共享[3],通过相互协作,发挥团结的力量,推进我国的环境监测在社会化和能力建设中取得极大成就。
2.3 保证环境监测工作中的透明性
在环境监测中,需要将空气监测中所获得的具体数据以及分析结果,及时地、公开地,这一方面利于政府部门对环境监测的工作做出总结,有效地调整工作安排;另一方面可以引起人们对空气质量的重视,从而促进人们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进而采取措施应对灾害性的天气,如将PM2.5监测结果及时地向公众公开,使公众对雾霾天气的到来做出预防措施,防止雾霾对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此外,在提高环境监测的透明度中,离不开建立、健全环境监测方面的法律、法规,这为提高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透明度而提供法律保障,通过环境监测的结果公开化,给人们做出有效的预防与应对提供时间,保证人们的生活与工作能够正常进行。
2.4 完善环境监测的体系建设
目前,我国在环境监测的体系建设方面仍需要不断地完善。在监测内容方面,主要是人们高度关注的空气、噪音以及水质等元素,而对生物、土壤的关注度较低,它们也是环境元素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在此现状下,需要环境保护部门从环境质量总体上加以把握:首先,是对环境监测内容的增设,促进环境监测的体系能够不断完善[4];其次,应对我国环境监测的体系中针对性有待提高的问题,把关键测评元素的遗漏现象补充完整,为我国环境监测的体系做出全面、科学的分析与判断;最后,需要积极购买与完善监测的硬件与软件设备,从而提高环境监测的技术,保证环境监测中数据的可靠性,从而为环境监测提供充分、准确的数据支持。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空气质量日益下降的情况下,雾霾天气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不良影响,在持续雾霾天气中甚至还会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同时这样也暴露了环境监测中所存在的问题。文章在分析与研究中提出了一些策略,推进我国的环境监测的社会化和能力建设,从而使得环境监测在市场化中得到不断发展与完善,在加强地区的沟通和合作中,进一步地优化我国环境监测的体系,从而为我国环境治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卢文刚,张雨荷.中美雾霾应急治理比较研究――基于灾害系统结构体系理论的视角[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0(15):18-28.
[2] 陈斌,陈传忠,赵岑,等.关于环境监测社会化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环境监测,2015,2(15):1-5.
环境设计策划范文3
关键词:住区规划;日照环境;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住区的日照环境质量、节约用地以及提高建筑密度之间的矛盾也是越来越激化,期间涉及多个因素,本文主要就是从建筑单体角度以及整体的规划布局来进行出发,进而通过建筑形体的优化设计、组织建筑布局以及调整建筑的整体朝向,在最大限度上来充分的保障日照的环境质量以及提高建筑的密实度,使得建筑的密度、节约用地以及建筑日照三者之间可以平衡式的稳定发展。
1、住宅规划设计与居住建筑日照对人体的作用
日照对人体的作用:当阳光照射到人类皮肤上,可使人的体内生成维生素A。而儿童如果缺乏维生素A,就很容易患上佝偻病。老人则更容易骨质疏松。阳光还可以杀灭室内的有害细菌,净化室内空气,它能使人们避免传染多种疾病,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因此,人们在给自己选择住房时,都非常重视室内能不能照射到足够的阳光。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无论是从商业角度还是土地节约出发,都要求建筑师在住宅规划设计与室内日照之间寻求一个最佳的设计方案,如何才能通过住宅规划设计的手段,从而达到优化居住建筑日照的目的?这是每个建筑设计师所面临难题。居住建筑日照条件,无疑是人们首先衡量居住环境舒适的重要标准之一。在现代居住建筑中如何才能使住宅室内获得更多日照,是居住区规划者必须正视的一个重要课题。
2、影响建筑日照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建筑用地的价格不断攀升;加上开发商为了商业利益,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从而使建筑呈现出高层或者超高层现象,在居住区规划考虑上就尽量在压缩楼与楼之间的间距,从而影响了居住建筑的日照时间。
2.1、房地产开发商追求最大的利润空间因素
因为经济利益方面的因素,投资者在楼盘开发前所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才能在现有的土地上建造出更多面积的建筑?如何才能使投资有最大利益的回报?因为商业利益的考虑,而忽视了居住建筑日照的重要性,忽视居住建筑对日照的基本要求以及人体对日照环境舒适度的要求。
2.2、城市建筑呈现高层或者超高层因素
由于现代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人口大量向城市集中。导致城市建设用地普遍紧张。为了节约用地,建筑呈现出高层或者超高层现象。于是楼与楼之间的互相遮挡便成了影响建筑日照主要因素之一。楼与楼之间的距离(被称为日照间距)安排,成为居住区规划设计最头疼的问题,既要考虑投资者的利益,又要考虑人们对居住日照环境的要求,事实上,在大、中城市的居住建筑设计中,很多情况下建筑物的布置都是在见缝插针,为投资争取尽可能多的利益空间,居住日照问题日夜突出,其环境因素也就可想而知。
3、规划布局的日照优化设计策略
3.1、建筑朝向的适当调整
因为不同地区以及不同朝向的太阳辐射的强度变化比较大的时候,我们可以合理的进行选择建筑的朝向,对于争取更多的太阳辐射非常的有利。为了使其可以充分的获得一个良好的日照质量,大部分建筑的布局就是坐北朝南,其根本原因就是建筑的各个朝向表面的太阳辐射强度则是随着季节性的变化规律而决定的。另外,坐北朝南的建筑在夏季比较炎热的情况之下,可以获得相对比较少的太阳辐射热,室内的温度不致就会过高;在寒冷的冬季则就可以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热,进而就可以始终保持一个较为舒适的室内温度。
3.2、建筑布局的合理组织
合理进行布局的建筑,非常的有利于日照环境的改善。在住区规划的时候,不同布局走向的住宅背后均将会产生不同的阴影区域。我们也是基于此,因此住区在布局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调节建筑整体的布局,使得可以真正的起到增加建筑密度以及日照环境的作用。
3.2.1、以错列式代替行列式布局
住区多排多列栋住宅布置的时候,我们一般是以错列式代替行列式来进行布局。其指的就是为了充分的提高建筑的密度,是得最不利点的日照可以得到充分的改善,那么在不改变日照间距的条件之下,将前后两排的住宅在面宽的方向之上错动一定的距离,并且还得适当的加大上墙之间的距离,利用山墙之间的空隙,从而就可以为后排的住宅提供更多的上午以及下午斜向方位角的日照时间。利用山墙空的布局来改变行列式布局前后对位的排列方式,进而就可以通过一个适当的来扩大山墙之间的间距,从而利用太阳的方位角,来在最大限度上来获得一个必要的日照时数,在住宅间距比较小的情况之下,可以有效地节约土地,进而就可以提高建筑的密度。错列式可以采用交叉错列式以及平行错列式的两种布局方式,如图1、2所示。
3.2.2、优化点式、条形组合布局
在住区规划布局的时候,一般采用的是条形、点式的住宅建筑组合布置的方式,这样一来就可以将点式的住宅建筑布置在朝向好、前面的南向位置,条形的住宅建筑则是将其布置在北向、后面的位置,这样一来就可以充分的利用建筑之间的空隙空间,进而来争取更多的日照时间,从而就可以大大的将建筑日照之间的间距缩短。点式以及条形的住宅建筑组合布局如图3所示。
3.2.3、调整周边式布局
在严寒地区住宅建筑群布置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利用东西向住宅围合成半封闭式的或者是封闭式的周边式住宅方案,从而就可以扩大南北向住宅之间的间距,进而也就可以形成一个较大的院落,对节地十分的有利。东西向以及南北向住宅围合的方案通常有四种,如图4所示,从对争取室内日照,来减少日照遮挡的情况,在这之中方案2、4最好。
4、建筑单体的日照优化设计策略
对于建筑单体的日照优化设计而言,我们就可以通过调整建筑的形体,使得建筑群的空间关系更为合理,也就会形成错台式,使其可以充分的适应日照的各项要求,从而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来充分的改善日照的环境。
4.1、错台式的概念
错台式是指将住宅顶部的一部分房间和体量从整个形体中减去,结合太阳直射光的高度角和方位角变化规律,使住宅群体布置更趋合理,缩短住宅间距,从而达到提高建筑密度的目的。
4.2、错台式的形式
住区建筑设计中常采用降低住宅顶部一些部分的高度或采用坡屋顶的方法,以较少的住宅面积损失来换取住宅建筑间距的缩小,同时为住户提供一个屋顶花园,多层住宅立体绿化,从而形成北侧错台式、北侧大坡屋顶和东西侧错台式处理手法。
4.2.1、北侧错台式和坡屋顶
行列式是指建筑物成排成行地布置,能够争取最好的朝向,使大多数居住房间取得良好的日照。正南北向的行列式布置建筑,若将前栋建筑的顶层北侧去掉一角,成为北侧错台式,利用太阳高度角,日照时一间可从冬至日的1小时增加为2小时。北侧错台式原理图如图5所示,北侧坡屋顶原理同北侧错台式。北侧错台和大屋顶示意如图6所示。
4.2.2、东西侧错台式
若将前栋建筑的顶层东西侧去掉部分房间,形成屋顶花园,成为东西侧错台式,形成顶层东西间隔退台,利用建筑空隙间太阳方位角,将会增加日照时间,从而改善建筑日照环境,其示意如图7所示。
结束语
日照环境对居民身心健康和住区生态化发展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给子足够的关注。一定的日照间距是居住建筑冬季充分得热的前提;然而太大的间距会造成用地的浪费。满足日照间距要求,不受周围其他建筑严重遮挡,对于基地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卢玫珺,王春苑,郑智峰.住区规划中日照环境优化设计策略探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3,01:278-280.
环境设计策划范文4
关键词:城镇建设;环境规划;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城镇生态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
1、要根据可持续发展原则
要做到总体布局,使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等方面协调统一的发展,做到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共同发展。要坚持走推进生产活动、促进生活富足、建设良好的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以环境承载力限度之内开发资源为基础、以自然发展规律为原则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实现发展速度与基础建设和谐有序的发展、经济与资源相互协调共同作用,使人类在优美舒心的环境中生活发展,做到经济社会持续的发展。
2、要根据生态学基本原理
主要包括个体生态、种群生态、群落生态和总体生态系统的生态。正常的生态系统在总体上来看是稳定的,而且是持续不断地发展下去的。它在时间与空间上能够保持结构的相对稳定,也能保持稳定的对外界的不良影响作出相应的抵抗。较好的生态系统能够在满足人们对物质的要求的同时还可以维持它的多样性稳定不变
二、环境规划在我国城镇建设中的问题
1、由于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不合理而产生的环境问题
问题主要包括对土地的过度开发,从而导致土壤生态系统被破坏,最终影响整个生态环境系统;农田过度占用降低了粮食的产量,导致今后粮食的短缺,最终影响人类生存发展;水体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使水资源严重浪费,从而使本来就匮乏的水资源更加缺少,最终使人们没有水可以利用;乱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现象颇为严重,从而破坏生态环境,最终导致生态系统被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导致了物种多样性逐渐降低,食物链缩短,生态系统对外来污染力的抵抗能力降低等。
2、由于城镇发展与建设过程中对环境产生污染而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
它包括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乱堆乱放,从而破坏了土壤,进而破坏了生态环境系统;工业废气乱排放导致酸雨,破坏生态环境;工业污水、生活废水以及农业污水乱排放而使本来就短缺的水资源更加缺乏等
三、环境规划的对策
1、科学规划,符合实际要求地开展城镇化
城镇化的规划与设计要适合当地区域特点,而且一定要能够与当地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要从长远利益出发、用长远的角度看,不可仅仅局限于当下的利益与发展,必须着眼于地区的整体情况和整体利益。必须建立自己的品味和特色。对于城镇的规划,要把地区整体发展、生态共存、城乡和谐发展、基础设施共建等相结合,突出城镇合理化、集约化的发展方针和策略。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能盲目扩大规模、贪大求全。而是要根据本地区的资源特色、条件及地理位置来选择发展的策略。在规划城镇规模方面,要着重发展中心城区的功能,以中心城区功能为核心并以放射性带动周边建设和经济发展。
2、合理布局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产业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通过调节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使城市地区的生态环境系统保持着良性循环,以对生态系统最小的影响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将城镇区域划分为不同功能区域,对企业进行规范化管理,加强对企业污水、废水、废弃的集中管理。对于各功能园区的建设,要尽量充分考虑环保要求。同时在企业引进方面,严格把关,避免进入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推广节能降耗等绿色产业。倡导清洁绿色消费。
3、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
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国家城镇化的相应措施以工业化、产业化、信息化为动力。积极探索内涵式发展的城镇化道路。优先发展现代农业,加大力度调整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化进程,充分利用城镇农产品比较充裕的条件,大规模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幅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大力度推进城镇化的良性增长,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和谐联动,是对城镇化长期稳定有序发展的内在活力和坚实基础。通过信息化与高新技术的联合使用,对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更加完善和提供广阔前景。
4、加强环保宣传,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
区域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是一个地区环境保护中最重要的环节。从目前城镇情况了解,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比较薄弱。尤其是当城镇化的速度较快,迫使农村直接变成城镇,而人们的思想意识却停滞在农民意识状态,并未因此“城镇化”,致使其对环境保护的意思、作用以及自身的行为认识不足。因此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对于环保意识的加强,不仅仅需要宣传教育,还需要行政机构在行为引导上更加完备。(1)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即对人们行为后的影响来施行奖励或惩罚,惩恶扬善,依此来提高环保行为的概率,降低对环境的破坏行为。(2)建立完备的规章制度,使人们的环保行为变得有法可依并且达到加强执法的力度。(3)积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形成全民监督。向群众提供参与环保管理的平台。
5、建立章程,完善监督与治理机制
在城镇化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中,政府作为行政管理机构所发挥的作用是尤为重要的。从理论上讲,生态环境的治理与维护属于经济生活中的公共产品,因此,政府有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公共产品的职责。经过实践检验,政府对生态系统的管理必须建立在完备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其经济、法律、行政等方面的作用。制定和落实相关制度措施,通过用法律的方式方法建立城镇的环保法规系统,通过法律加强对环保的管理,是环保具有一定程度的强制性和稳定性。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环保状态制度出相应的法律及规章制度,使各种生态环境保护法与相应的规章制度互相配合,使城镇化的环保更加专业化、法制化。
6、加大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城镇环境的载体,是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管网体系的建设,要坚持科学规划,特别体现在污水的处理方面。在完善改造管网建设的时,给水系统与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要同步进行,不仅可以缩短工期,还可以达到节省成本的效果。加强对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的设施建设,对于居民个人所产生的生活垃圾,我们可以采取以家庭为单位收集,由村或乡镇负责收集运输,交与县级处理。县级可以采取填埋、堆肥、焚烧等方法来处理收集上来的生活垃圾。对于企业而言,则需要政府引导或扶持企业改革生产工艺,引进先进绿色原料,减低废弃物的排放,企业要加强对废弃物的科学循环利用,对于可利用的资源采取回收措施,对于具有危险性质的废弃物,要建立安全的处理系统及专门废弃物焚烧体系,进行集中的科学无害处理。扩大城镇绿化面积,积极发挥防护林地对涵养水土、隔离污染、防风固沙等作用。建立科学化得交通运输体系,加大公共交通的投入,推广环保型节能交通工具的使用,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结束语
城镇化的发展是必然趋势,各地域的不同造就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不同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需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各自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作为把“以人为本”为发展观的我们,必须坚持贯彻这一科学发展观。因为只有人才是城市的核心,而城镇化的目标就在于更好地服务于群众。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生态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不断更新,找到更加完善的解决方式,从而促进城镇化的和谐进步。
参考文献
环境设计策划范文5
关键词:电化学微传感器;连续检测;水环境
引言
电化学传感器在环境检测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潜力,能够用于锌、镉、铅和铜等重金属离子的检测[1],同时也能够用于有机物如除草剂阿特拉津等的检测,电化学采用的原理为在微型金属基底上通过电化学方法聚合上能对被检测物敏感的材料。
目前微型电化学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制作成本低等特点,因此得到研究人员越来越重视,但是由于在实际水环境中电化学传感器敏感膜由于钝化的原因导致其连续使用时间比较短,不适合现场使用。文章设计一种电化学微型传感器连续检测系统,增加电化学传感器的检测时间。
1 连续检测系统设计
1.1 系统总体方案
系统由5部分组成,其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驱动电路的作用是驱动推动机构和锁紧机构工作,单片机系统的作用是对数据进行计算同时控制系统工作,信号处理电路的作用是进行信号的处理和转换,无线数据发射模块主要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远距离传输。
图1 系统组成结构框图
1.2 机械结构设计
系统的机械结构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存储仓:用于存储传感器;回收仓,用于回收传感器;推动机构:用于推动传感器由储存仓移动到工作位置以及由工作位置移动到回收仓,其主要由电磁阀构成;引液器:将被测溶液滴加到传感器上,引液器包括外壳、引液软管和流量调节旋钮,引液软管和流量调节旋钮位于外壳内,流量调节旋钮安装于引液软管上;锁紧机构:用于固定处于检测位置的电化学传感器,锁紧机构包括由铁芯和线圈组成的电磁铁、衔铁和弹簧,衔铁的一端设有触头,弹簧的一端与衔铁连接,另一端与箱体的底部连接。如图2所示。
1.3 系统工作原理
系统工作时,推动机构将位于储存仓底部的第一个传感器推入检测位置(传感器的工位),锁紧机构随即将传感器固定,这时将被检测液体通过引液器施加到传感器的敏感表面,检测与信号处理单元接收来自传感器的信号并对其处理,当信号处理单元检测到处于检测位置的传感器被钝化时,则松开锁紧装置,并通过推送机构自动将储存仓内第二个未使用的传感器推送至检测位置并锁紧,同时将已钝化的电化学传感器推至回收口而落入回收仓内。如此即可持续、不间断进行检测,同时系统将传感器的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储存,并通过无线网络进行远距离传输。
1.4 控制电路设计
控制电路主要用于控制电磁铁和推动机构电磁阀的动作、传感器的传送与回收、传感器信号的采集等。推动机构的驱动电路主要以L9352B专用驱动芯片为核心进行设计[2],该芯片能够检测电磁铁的工作状态,采用PWM控制方式控制电磁铁的开断,从而实现电磁铁的衔铁移动以及电磁阀的开断。其电路结构如图3所示。
图3 控制电路结构示意图
2 结束语
该系统主要用于,其性能特点如下:
(1)具有节能作用,节约人力和物力成本,提高效率。
(2)能够克服传统的传感器使用时间短的特点。
(3)能够进行无线传输,实现24小时不间断测试。
解决了电化学传感器不能用于现场长时间实时在线检测的问题,实现了无人值守、自动化操作,降低了工作成本。
参考文献
环境设计策划范文6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人才;文化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7-111-1
环境艺术设计人才,是人与自然建立联系沟通桥梁的设计师,也是建设美丽中国不可或缺的一员。社会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他们的专业素养、文化修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包括理论培养体系、实践培养体系、毕业设计体系等。本文从环境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入手,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行思考。
一、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在艺术设计领域占有愈来愈重要的位置,伴随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也愈来愈多地显现出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定义和专业范畴的认识模糊不清。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主要培养面向城市规划、园林景区设计、小区与建筑企业和设计院,具有以上工作岗位要求的能力,并具备创新设计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从事城市园林设计、管理、经营、销售及生产等工作的高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主要开设于艺术类院校环境艺术设计系和土建类、园林类专业为依托特色的院校。
(二)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不准确。过分强调技能训练。片面强调技能的重要性,缺少艺术审美、创造性教育、文化修养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使设计作品缺乏创造力。
(三)关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应该具有的素质结构认知不明确,使得环境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社会适应性不够,专业能力不完善等。
(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突出问题。主要包括理论培养体系、实践培养体系、毕业设计体系等。
二、文化修养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重要性
(一)文化修养的内涵
文化是人文文化与科技文化各学科的总和。文化修养总的来说,则是对人文文化、科技文化中的部分学科有了解、研究、分析、掌握的技能,可以独立思考、剖析、总结并得出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的一种能力。
(二)文化修养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
1、环境艺术来源于生活
环境艺术就是将艺术的形式和美感结合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环境因素,在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环境当中,使之达到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的完美统一。
2、文化修养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
环境艺术设计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其设计过程和结果都必须受市场需求、大众审美、生态文明等多方面的要求与约束,因此设计必须遵循社会经济生活的规律,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也必须掌握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知识;此外,环境艺术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受民族、历史、文化等不可量化因素的影响,而环境艺术设计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体,体现的是一种文化;所以,一件设计作品是否具有恒久的生命力,根本上取决于作品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一个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师,除了具备很强的专业技能与素养外,还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样才会有取之不尽的设计思源和设计灵感。
3、文化修养是环境艺术创作的灵感和源泉
所谓人性,是指其思想、感觉、情趣、智力、个性的综合体。当这个综合体的感受与人自身深层次的情感、思想、文化表达方式休戚相关时,就形成了环境艺术的直觉和想象,即设计者的设计灵感。一种设计如果仅仅是单一的符号或标识,仅满足经济和实用方面的要求,而不涉及诸如思想、情感、文化等,也就远离了人性,远离了生命之水,这种设计注定缺少活力,成为无本之源。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之典范,其所以能凭借其辉煌的成就在世界造园史上别具特色,影响深远,是因为园林本身直接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极具东方特色的本土文化,小桥流水,画廊回转,诗情画意,情境悠远。以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为依托,创作出来的设计作品才会更生动、更深刻、更有内涵,才可能“未成曲调先有情”,才能使作品实现美学意义上的升华。
三、环境艺术设计人才文化修养的对策
(一)引导和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经典文化著作。阅读相关的文学、算学、哲学、历史等经典作品,涉猎国学中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充实自己的文化内涵。
(二)引导和鼓励学生考察经典的建筑、园林景点,感受前人的智慧。中国经过长久的历史积淀,前人遗留下大量的经典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汲取其中的精华,积累前人的经验,为自己的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组织专业竞赛,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让学生在参与竞争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四、结语
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引领下,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他们的文化内涵关系到他们的作品,关系到“美丽中国”的建设。因此,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文化修养迫在眉睫,需要相关学校、老师、学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 2012-11-9.
[2]李川.论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创新意识的培养、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
[3]张春秘.文化素养对艺术设计和教学的作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0.
[4]杨鹏.环境艺术设计理念和文化内涵[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6).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