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护理老年人的生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护理老年人的生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护理老年人的生活

如何护理老年人的生活范文1

(一)专业培养目标

护理专业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我国医疗护理事业发展需要;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较强的基本护理专业知识、护理操作技能,能从事护理、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性质

“老年护理学”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也是老年医学中的一个学科,同时又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相互渗透。本课程是护理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也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三)课程定位

“老年护理学”属于护理学专业中临床阶段中的课程,是在学生掌握人体各系统基本疾病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快速发现与判断问题,并能够以娴熟的技能迅速解决问题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考查课程。

(四)教学内容

“老年护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探讨有关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变化,现存、潜在的各种健康问题的反应及相应的护理措施等。本课程主要介绍国内外老年护理的进展,老年人的健康及生活质量评估,老年人心理及生理的变化,老年人的保健与健康促进,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护理及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护理等几个方面的专科知识及操作方法。

(五)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与前期课程知识点的衔接,使学生不仅掌握老年人的健康保健和各类老年人常见问题的预防和处理技术,更重要的是能学以致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

(六)教学难点

如何将抽象、复杂的老年人各种护理技巧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如何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相关理论及技能并与临床有机结合。

(七)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掌握老化的概念,老年人的年龄划分标准,老年人健康评估的方法和内容,老年人安全用药原则。(2)熟悉老年人各系统的老化特征,日常生活护理要点,心理变化特征。(3)了解国内外老年护理的发展现状。

2.能力目标:能对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进行评估和护理,能够应用护理程序为老年期常见疾病病人提供整体护理。

3.素质目标:具有热爱人类、热爱生命的博爱之心,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二、学情分析

课程授课对象为护理系高职护理四年级学生,已具有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一定程度的医学临床知识和护理理论知识及技能。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思路灵活,但理论知识不够扎实,耐性、求知欲、自制力较普通大专学生差。

三、教学设计

(一)课程设计

1.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教学过程体现开放性、科学性、职业性、实践性。

2.设计思路:基于岗位工作过程――学用一致,“教、学、做”合一。

(二)内容的选取

1.根据工作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教学内容必须遵循“必须、够用”的原则,体现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实用性,强调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实践技能和基本态度方法。

2.教学内容分为三大模块:(1)总论。任务一:绪论;任务二:老年人的健康评估。(2)各系统、组织老化性改变及相关问题护理。任务一:老年人认知与感知的护理;任务二:老年人营养与排泄的护理;任务三:老年人清洁与舒适的护理;任务四:老年人休息与活动的护理。(3)其他常见问题的护理。任务一:老年期其他常见问题的护理;任务二:老年期常见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的护理。

(三)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除了采用较为通用的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自学讨论法以外,笔者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了以下两种教学方法改革:

1.以抢答竞赛为基础的教学法。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各种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选代表进行抢答,最后优胜组给与加平时成绩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2.以方案设计竞赛为基础的教学法。提出设计目标和要求,学生分组讨论,选代表阐述设计方案并解答学生疑问,以非参与小组长和教师评分方式选出优胜组给予平时成绩加分,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兴趣。

四、教学评价

(一)教学考核

期末考试成绩60%,平时成绩占40%;平时成绩含课堂提问10%、学习态度15%、出勤率5%、单元自测10%。

(二)教学反馈

通过学生、督导组、教学组、自我反省等多种途径进行反馈。

参考文献:

[1]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如何护理老年人的生活范文2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老年人;健康行为;影响

引言

人到了老年,就进入了一个脆弱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不同的慢性疾病出现得更加频繁,随之而来的是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而由于我国人口的老龄化日趋严重,有很大一部分老年人随着身体机能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等不断衰落,显现了许多问题在不同程度上直接地危害了他们心理的健康,社会各界也因此更为关注这一弱势群体。有权威证据显示:身心调节失衡等因素占了老年疾病发病原因的半壁江山,这对老年人的生活造成了不良后果。因此,社会各界必须要对老年人的心理进行护理干预,使老年生活得到保障,老有所养。

一、 老年人产生心理健康疾病的原因分析

老年人产生心理健康疾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老年人由于岁数较大,因此体内各个内脏器官以及整体在免疫力上不断衰老和下降,直接为不同疾病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其次,许多老年人由于年龄大行动不方便等,以及生活自理负担较大等原因,没有充足的信心来面对生活。另外,许多老年人由于鳏寡、或者儿女长期不在身边,独自居住,同时也已经离退休,平时没有丰富的交际活动,造成郁郁寡欢,或者由于家庭、邻居等因素产生诸如焦躁、压抑等负面情绪。

二、 老年人的主要心理健康疾病分析

(一)孤独与寂寞

很多老年人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同时已经退休,甚至有不部分已经鳏寡,生活交际的圈子越来越小,另外,由于上了年纪而导致的身体行动不便,导致老年人有了过于空闲的时间。在心理上通常会容易产生一种孤独与寂寞,甚至可能发展成暴躁性人格缺陷。

(二)焦躁与失落

人进入老年时期之后,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而社会职能也被轮空,因此心理上通常会有明显的落差,从而导致失落感。通常会分化成两种极端情绪:焦虑暴躁,容易发怒,通常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发雷霆,对身边的几乎一切都十分不满;低落沉闷,表情木讷,没有明显的情绪波动起伏,几乎对所有一切都无动于衷。

(三)依赖与无助

老年人在身体机能上的衰落决定了其许多依靠身体力行的行为都无法独立完成,必要时要依赖他人。尤其是当自身患上疾病,心理上往往非常渴望得到关怀和同情,以此来作为精神寄托。主要表现在十分希望自己子女能够经常陪伴自己,同时自己以弱者自居。

(四)抑郁与悲观

据相关统计,抑郁这一负面情绪是老年人发生频率最高的心理状况。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的不断衰落,他们的情绪也在悄然影响着他们自身的行为。比如许多慢性疾病的折磨、生活的一成不变、内心的寂寞以及生活方式被迫的改变等,都使老年人产生了悲观的情绪,少数老年人甚至产生了轻生的想法。

(五)恐惧与自闭

一方面,因为老年人身体方面的原因,他们会在心理上有害怕患病的负担,从而表现出许多忧虑和恐惧的负面情绪。另一方面,有一定数量的老年人因为经济能力或者思维观念使然,舍不得花钱,最终耽误了身体治疗,反而给心理上造成了负担。

三、 老年人的心理疾病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分析

(一)心理上进行疏导

身体上的不断衰老和心理上的不断落寞都可能造成老年人的环境适应能力降低,意志力和情绪等不断地走向负面,随之而来的还有生理上的影响,从而导致部分疾病的产生。因此,心理疏导的目的是让老年人建立起安全感,减少恐惧等负面因素,同时使老年人与疏导人员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保证心理状态的峰值。另外,对于部分缺乏足够信心的群体,更应仔细观察其情绪波动,及时地给予相关信息与帮助,并耐心解释,尽量营造一个和谐、愉悦的氛围来进行治疗和护理。

(二)饮食上进行调节

对老年人的饮食进行指导,使其对于营养的摄入更加全面、科学。主要指导内容有对于食物种类的介绍、数量上的规划以、质量上的指标以及如何进行合理、科学的调排等。此外,还要针对老年人经常出现的不良习惯进行指正,同时指导其对由于饮食不当而产生的危害有初步了解。对于老年人而言,他们的饮食主要应该:营养充足、利于吸收、温度合适、干净卫生以及定时定量。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在老年人日常饮食方面产生积极影响,保证其营养的健康摄入。只有当饮食方面保证了充足的营养,免疫力才能更符合年龄段的要求,保证老年人的健康。

(三)身体上进行运动

对于老年人而言,运动的目的主要是维持身体机能。因此,不宜选择过于激烈或者运动消耗量太大的项目,而是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散步、太极以及气功等,保证其运动量不对自身造成负担。另外,在心理护理干预的层面上,老年人可以通过体育运动让自己的身心得到舒展,同时加强与其他人的交流沟通,减少因缺乏交流而导致的自闭情绪。

(四)生理上进行护理

老年人出于对自身的保护心理,会经常使用相关的保健药品等。而心理护理干预人员应该根据其心理特点,用视频、图片等,对其用药进行实质性的指导,让老年人对所服用药物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从而有效地摆脱掉老年人原本对药物不必要的依赖心理。

(五)习惯上进行改良

在生活中,很多老年人都有吸烟和酗酒的不良习惯,而这些不良习惯会在长远上对他们的身体健康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因此,在心理护理上,有必要让老年人了解自己不良习惯的危害、戒烟与戒酒的意义,以及应该如何有效戒除烟瘾和酒瘾等。从身体上保证其健康,以此来避免出现不良情绪的状态。

结语

综上所述,老年人因为身体机能下降等因素,导致其健康状况与心理状况不容乐观。而老年人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诸如营养健康、家庭矛盾、经济收支,甚至日常生活中发生鸡毛蒜皮的小事,都有可能造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而这些问题应该得到重视。因此,社会各界应重点对老年人的健康行为进行心理护理方面的干预。一方面,要对老年人进行心理疏导,使其乐观地生活;另一方面,对老年人的生活习惯以及随之而来的生理问题也应该加强预防和宣传教育,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荆瑞荣.心理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3(4)。

如何护理老年人的生活范文3

关键词:老年;股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219-02

如今社会医疗技术水平越来越高,同时人们也更加注意生活质量,因此人类的平均寿命在不断的延长。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骨质变得越来越疏松脆弱,且承受压力大,骨折发生的几率大大的增加。数据统计表明,老年人口已经占到全国总人口数量的10%以上,因此,熟悉老年人的生理及生活需求,同时关于老年人的骨折护理已成为临床护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如何做好老年人骨折护理工作,使其能够很快的痊愈,减少其因骨折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是医务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本文就如何做好老年人骨折护理工作进行探讨。

1 老年人骨折疾病的护理

针对老年人骨折的特点,护理人员在掌握扎实护理知识和技术的同时,也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老年人骨折疾病的护理工作。

1.1 心理护理。针对老年人的心理孤独和寂寞的特点,护理人员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应积极的消除患者的孤独感和寂寞感,可进行聊天等活动,增进与患者情感上的沟通。在与患者的交往中,护理人员需注意自己言语的得体,讲话语速要尽量放慢以便老年人能听清,同时也需照顾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使其感受到护理人员的亲切和关爱。对老年人患者要多问候使其感受到尊重、多帮助使其感受到温暖、多沟通使其感受到融洽,并要少提钱、少提病情的严重、少谈论其他病患的病情,从心理层面给予积极的“治疗”。

1.2 饮食护理。老年骨折患者其身体损耗相当大,各个器官的功能也比较虚弱,因此,合理的饮食护理是必要的,通过加强饮食护理,加速骨折的愈合速度和骨骼肌肉的功能恢复。老年人的饮食护理要多加注重其吸收性和清淡营养,早期多以低脂、高维生素、高铁的饮食为主,少吃多餐,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骨折后期,则要注重蛋白质的摄取,应以高蛋白、高钙、高热量的食物为主,并且多吃水果蔬菜。饮食营养护理有支持性和治疗性的作用,科学而适应的饮食有利于病患的康复。

1.3 预防并发症。如上所述,老年骨折患者由于自身身体机能的欠缺,以及长时间卧床,皮肤弹性降低,需要注意皮肤的护理,防治发生褥疮。平时要勤于给患者翻身,并且用温水擦洗身体、保持床单的干燥和清洁。病患也需要多喝水,保持尿路的通畅,由于患者长时间卧床,骨骼钙流失严重而导致处于缺钙状态,钙容易在尿路形成结石,所以通过多喝水促进排尿,减少其结石的形成。老年人自身呼吸功能较弱,有的伴有慢性支气管炎,加上患者惧怕疼痛而不深呼吸,使肺内分泌物不能及时排除而引发肺部并发症,所以要鼓励患者咳嗽、做深呼吸,并且在翻身时轻拍其背部使积痰容易排除。

1.4 功能恢复锻炼。康复训练和功能恢复是骨折治疗的关键所在,通过功能锻炼促进血液的循环,消除肿痛,还可防止肌肉萎缩以及关节僵硬。所以,合理的功能恢复锻炼有时候比药物更加有效。但是,在指导老年人康复锻炼时,需要循序渐进,遵循由少到多、由轻到重的原则。一般来讲,早期多以肌肉收缩与放松运动为主,帮助血液回流。2~3周后,则加强主动活动。在患者出院后,也要告诉患者正确的锻炼方式,不要进行剧烈的运动,并定期检查确定愈合程度,同时还要在饮食中注意钙的摄取,多吃高蛋白的事物,补充钙质。

2 功能锻炼

首先要向病人解释骨折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消除病人因疼痛不愿锻炼和因怕骨折移位而不敢锻炼的心理,患者在骨折后1~2周以内应指导行股四头肌舒缓运动,髌骨被动活动和踝关节屈伸及足趾的屈伸活动。每日3-5次,每次20-30下,同时每日4~5次按摩病人的小腿和大腿肌肉,以防止肌肉萎缩。骨折后3~4周后疼痛减轻,肿胀基本消退后,除常规进行骨折远端的骨关节屈伸活动,即可做一些主动和被动的关节伸屈活动,每日4~5次,每次5~10min。骨折5~8周以后,主要是加强患肢肌肉的力量,以逐渐适应下床站立、行走的需要。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从床上练习到坐位练习到立位练习再到下地行走的功能锻炼。但应避免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活动方式,并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以不疲劳、伤口不剧痛为宜。在进行患肢主动和被动锻炼的同时,还应注意全身性的功能锻炼,以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3 讨论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骨骼衰老的表现,此病使老年人骨质慢慢丧失。骨质疏松降低人体骨骼对压力和张力的承受能力,导致骨质变得脆弱,只要有轻微的外力,就能引起骨折。股骨颈骨折的病人大多数为老年人。由于老年人身体往往比较弱,并且常常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等一系列的慢性疾病,骨折后长期卧床,容易引起血管栓塞、脑血管疾病、褥疮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影响了病人骨折的愈合,甚至威胁其生命。预防骨质疏松老年人应积极参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适当的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平常进行一些太极拳、慢跑等适合老年人的运动。这样可使患者肌肉和骨骼内的血液循环增加,有利于保持骨质正常,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生活中,老年人不要提重物,避免意外跌跤,减少股骨颈骨折的机会。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针对个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强调医护人员与患者及环境的整体配合,使患者在生理、心理上达到舒适的、愉快的状态[4]。医护人员根据引起患者不舒适的原因,将舒适护理分为病理护理、情绪护理、外界因素护理等,针对具体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舒适程度。

参考文献

[1] 陆烈红.患者对生理与心理舒适需求的调查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2):937-938

[2] 傅爱凤,黄日妹.护理干预减轻病人术后疼痛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2,17(8):603

如何护理老年人的生活范文4

关键词:老年人 跌倒 原因 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c)-0232-01

跌倒是一种不能自我控制的意外事件;是指个体不自主的,非故意的改变;是指脚底以外的部位停留在地上、地板上或更低的地方[1]。其发生的原因不包括遭到猛烈的打击、意识丧失、突然瘫痪或癫痫发作等原因。老年人跌倒是自身机体各组织器官衰退而引起的一系列不自主性损伤[2]。为此如何做好社区老年人跌倒的预防和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老年人跌倒的常见原因及干预阐述如下。

1 跌倒的原因分析

1.1 内在危险因素

内在危险因素是指主要来源于患者本身的自我因素,其隐匿性和不可逆转型决定了其须经医护人员仔细询问后方可获知[1]。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老化、功能退化,各组织器官的认知、感官、运动等功能出现障碍,进而引发一系列突发事件,老年人跌倒是多种内在因素共同作用的严重后果。

1.1.1 生理因素

由于老年人器官功能衰退、抵抗力减低、身体虚弱、反应差,受到环境改变、疾病的影响更易发生跌倒。老年人发生跌倒机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1.1.2 病理因素

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眼部疾病、心理及认知因素、一系列脑组织损伤,组织器官功能损伤及老年人泌尿系统疾病等一系列疾病导致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增多。在其众多病例因素中,感觉系统和神经系统功能状态的改变为主要病理因素。感觉系统包括视觉、听觉、前庭、嗅觉及本体等感觉,视力、视觉分辨率、视觉的空间、深度感及视敏度下降,触觉下降,传导性听力损失,老年性耳聋,下肢关节的位置觉下降等均可导致平衡能力降低。中枢控制能力下降、反应能力下降、协同运动能力下降也会导致跌倒的风险增加[3]。

1.1.3 心理因素

老年人自我认知欠缺,对自身能力过高估计和对危险性认识不足,不愿麻烦护士和家属以及对所有事都勉强为之等因素皆会增加跌倒的危险。沮丧、抑郁、焦虑等心理状态可削弱老年人对外界因素的注意力,从而增加老年人跌倒的危险[4]。

1.2 外在危险因素

1.2.1 环境因素

据相关资料统计,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生跌倒,其中51%与环境因素有关,环境是否危险及老年人对环境是否适应是造成老年人跌倒的两个主要方面。影响老年人跌倒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室内环境因素:光线不足,地面潮湿,凹凸不平,房间内有障碍物等一系列因素会增加跌倒的危险。(2)户外环境因素:雨天,道路拥挤,行人车辆不遵守交通规则等都可能引起老年人跌倒。(3)个人环境:不舒适的穿着及行走辅助工具、居住环境的改变,交通损伤等可增加老年人跌倒的可能性。

1.2.2 药物因素

药物在老年人体内代谢相对较慢,容易发生蓄积和不良反应。如口服降压药物过量,可能出现降压供血不良综合征。镇静、催眠及抗惊厥类药物可导致老年患者本体觉下降、意识混乱、反应时间延长等,影响运动功能。氨基糖苷类抗菌药、利尿剂、奎尼丁等药物可干扰前庭正常功能,增加跌倒的危险。而且服用大量不同种类的药物会发生药物联合作用,这进而导致老年人跌倒的危险性更大。

2 跌倒后的对症处理及相关护理措施

2.1 跌倒后现场紧急处理

老年人意识不清,在场者应立即拨打求救电话,有外伤出血应立即止血,包扎;有呕吐,应立即将头部偏向一侧,并清理口鼻腔呕吐物,保证呼吸通畅;有抽搐,应移至平软地面或身体下垫软物,防碰、擦伤。必要时牙间垫硬物,防止舍咬伤,不要硬掰抽搐肢体,防止肌肉、骨骼损伤;如呼吸停止,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如需搬动,应立即保证平稳,尽量平卧[5]。

2.2 一般护理

根据病人病情,做出相应护理措施。同时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时预防不必要的危险并发症的发生。提供跌倒后病人的长期护理根据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供相应的基础护理;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协助其进行锻炼、康复训练,促进其身心功能恢复,身体健康。

2.3 做好心理护理

亲人家属及护理人员应对跌倒的患者做好人文关怀,应以和蔼的态度及切实的行动来帮助患者,赢得患者的信任,使其慢慢走出恐惧的心理。根据恐惧心理产生的原因,共同制定针对性的措施,以减轻或消除患者焦虑恐惧心理[6]。

2.4 健康指导

正确评估危险因素,通过制定针对性措施,来减少和预防老年人跌倒的可能性。同时,老年人需要不断增加防跌倒的意识。告知家属及患者本身相关护理知识。加强运动,提高身体素质;合理用药,在适当的范围及条件内用药,以避免不必要的突发事件发生。同时选择适当的辅助工具及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对于减少老年人跌倒的可能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5 加强住院患者跌倒的防范

对住院老年患者实施跌倒、坠床危险评估,告知患者、家属及陪客注意事项。能全面而有效地减少跌倒预防的盲目性和被动性,使预防跌倒的护理工作更规范化和标准化,从而更好地预防住院患者的跌倒,增强了医护双方的责任意识和提高护理管理的内涵质量[7]。

3 结语

近年来,老年人跌倒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老年人跌倒的护理重点在于正确的评估和预防,但目前还没有找到最有效的评估工具。因此,有必要做进一步研究,寻求测评的客观依据,以便科学、有效地预防老年人跌倒,更大限度地满足其健康需求。

参考文献

[1] 白利颖,王贵芝,李湘萍.老年患者对跌倒危险因素认知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1):1025-1027.

[2] 王莹洁,林梅.影响社区老年冠心病患者健康的行为因素及干预对策[J].中外医疗,2009(29).

[3] 张娜,李电东,邓洪斌.免疫系统的衰老及机制[J].国际老年学杂志,2014,35(1):27-31.

[4] 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3版.人民出版社,2008:124-128.

[5] 卫生部.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S].2011.

如何护理老年人的生活范文5

关键词 老年人 健康促进

我国是世界老年人口绝对数最多的国家之一[1]。预计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总数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4,将成为世界老龄大国[2]。

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为了掌握老年人健康的基本状况,2006年7月~2007年1月,我们将所辖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了1次健康指导调查。调查对象中,共有165名老年人,其中患慢性病的有106人,占患病总人数的64%。慢性病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最重要因素,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病依次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关节炎等,其中13%老年人伴随2种以上的慢性病。老年人患病率高,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数量庞大的老年人和老年病人使得医疗资源短缺的矛盾显得更加突出,故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健康促进方式来增进健康。

健康促进

健康促进是促进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自身所承担的责任。对老年人采取有效的健康促进,将对老年人的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社会成本,减轻国家及家庭的负担等都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完善社会支持机构:通过开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老年公寓,老年活动中心,福利机构等保健设施,为老年人提供一般医疗保健,加强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开展医保宣传、鼓励老人积极参加社区活动,丰富晚年文化生活,增强老年人心理健康,减轻老年人的孤独、增加交流、沟通,减少老年人的抑郁,使他们能够体验到关怀,感受到温暖。

大力开展社区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内容包括饮食、运动、用药指导、心理指导、慢性病管理、常见急救知识、常用家庭护理技术等。有资料表明老年人的许多慢性病是由于不良习惯引起的[3]。如改变吸烟、饮酒等生活不良习惯,树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消除由于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致病因素,帮助老人建立对待慢性病的积极方法和态度,保持愉悦的心理状态,及广泛的人际关系,对减少慢性病的发生和康复治疗有着重要作用。

教育应因人而异,不同的个体所处的内外环境不同,有着不同的自我护理能力和不同的教育需求,所以在教育过程中要根据老年人的文化程度、性格、接受能力、行为习惯等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教育对象应包括与老人关系密切的人群,通过对这些人的教育使他们理解、支持和关爱老人的健康促进活动。老年人对步入老年感到无奈和恐惧,负性的心理变化对老年人的健康损害很大,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所以要在老年人中大力开展有关老人保健教育,倡导健康老龄化的新概念,让人们认识到衰老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

参考文献

1 肖柳红,钟毕苏,王育珊.老年人生活方式与健康相关因素与社区卫生服务对策.中国老年医学杂志,1999,19(4):197-198.

如何护理老年人的生活范文6

【关键词】老年 抑郁症 护理

1 临床症状

1.1 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特点

老年抑郁症除具有抑郁症的“三低”(即情绪低落、思维活动缓慢、行为动作减少)症状外,还表现为症状的非典型性,即情绪异常和躯体主诉呈混合状态。主要的临床表现有:抑郁心境,缺乏愉,体验不到快乐,无原因的持续疲劳感,约80%患者有睡眠障碍,约70%存在食欲减退,说话、思维和运动迟缓,大多主诉躯体不适疼痛等,并有自我评价低(约75%的患者常变态地夸大自己的缺点,自卑,自责、有内疚感),自杀观念及行为。

1.2 老年抑郁症的发生率

据调查显示:全世界有85%的老年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问题,如抑郁、焦虑、老年痴呆症等。就抑郁而言,全世界有3%的老年人患有严重抑郁症,10%~15%则患有轻度抑郁症。而我国北京市老年抑郁症的发病率为14%,上海则高达20.8%。根据我国民政部统计,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老年人口已达1.34亿,已超过全国总人口的10%,并以每年3.2%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4亿,占总人口比例的25%。而抑郁症是老年人常见的精神障碍,年发率达1.28%。

2 相关因素

老年人抑郁症状受到来自身体、心理、经济、家庭和社会等诸多方面的综合影响,导致老年人抑郁的因素 (1)衰老(生理功能减退);(2)疾病(健康的丧失);(3)社会地位的改变(人生目标的丧失);(4)家庭状况的影响(家庭地位、经济地位的丧失);(5)丧偶;(6)死亡的临近(生命的丧失);(7)营养缺乏(如VitC缺乏抑郁、意识障碍;Vit B 12 缺乏神经、精神症状)。

3 护理对策

3.1 生理方面

3.1.1 建立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低自尊、无用,无价值感时抑郁患者的主要特征,患者可能出现自杀、自伤行为,因此,家人必须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的家庭环境。

3.1.2 监督继续药物治疗 家人必须监督患者服药,了解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并加强观察,有不良反应或病情反复,应立即送医院就诊。

3.1.3 维持适当的营养、排泄、睡眠、休息活动与个人生活上的照顾。食欲不振、便秘是抑郁患者常出现的肠胃系统方面的问题。应选择患者平常较喜欢的食物且富含纤维;可陪伴患者用餐或少量多餐等都是一些可采取的护理措施。若患者因认为自己没有价值,不值得吃饭时,可让患者从事一些为别人做事的活动,如此可以协助患者接受食物。若患者坚持不吃,或体重持续减轻,则必须采取进一步的护理措施,如喂食、鼻饲、静脉输液等,以维持适当的水分及营养。若水分、活动仍无法解决便秘的问题,则需给予缓泄剂或灌肠以解除患者排便的痛苦。

患者大部分时间卧床不动、不易入睡、睡眠浅、易醒或早醒。护理人员应主动陪伴和鼓励患者白天参加多次短暂的工娱活动,如打球、下棋、唱歌、跳舞等;晚入睡前喝热饮、热水泡脚或洗热水澡、避免看过于兴奋、激动的电视节目或会客、谈病情。为患者创造一舒适安静的入睡环境,确保病人睡眠。必要时夜间给以药物助眠,注意病人言行,定期检查病人及病人单位有无存留的危险物品或字条。每次服药后检查了、口腔,严防病人藏药一次吞服自杀。

3.2 预防自杀

3.2.1 环境管理预防意外将患者安置在监护病房,注意室内环境的布置,应安静、舒适、阳光充足、颜色调和,利于提高病人的情绪。靠近护理站,便于观察护理。避免刺激与干扰,排除一切危险物品,以防患者利用作为自杀工具。切不可将病人安置于单人间,急性期由专人看护。

3.2.2 实行监护注意交流技巧对严重严重抑郁患者,或加强定时巡视。无论患者的反应如何,护理人员不应持冷漠态度,要主动热情、关心体贴,主动接触患者。交流时要注意技巧,言语恰当,加深理解患者消除自卑和无能的心理状态,化解内心矛盾。鼓励患者树立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克服对疾病的困惑。

3.2.3 做好基础护理要加强对患者的基础护理,满足身心需求,保证舒适与安全。以防患者因身体虚弱发生合并证,或处于衰竭状态。对拒食患者要劝告喂饮食,或给鼻饲饮食。必要时按医嘱静脉点滴输液,以保证营养入量。

3.2.4 善于观察严防意外要严密观察患者的言语、动作和行为表现,以及非言语的情感反应,早期发现病情动态先兆。如患者的消极谈论,衣袋里的遗书墨迹等,要做到心中有数,抑郁状态有昼重夜轻的规律,尤应注意在清晨,或工作忙碌的时刻,不给患者可乘之机,要加强护理,严防自杀行为。

3.2.5 警惕反常的情感变化洞察患者反常的情感变化,是十分重要的启示。如某抑郁患者,一反常态,情绪突然开朗,积极主动与他人交往,在病室里表现活跃。这种突变可预示患者的企图,用以蒙骗他人的伎俩,实现其自杀的目的。对此,决不能掉以轻心,要及时报告主管医生并交班。这种情况,尤其可能发生在病情缓解时,此时患者的精神运动性抑制减轻,患者较有能力去实现其自杀计划,因此要掌握关键时刻,加强护理。

3.2.6 在病情缓解期,要加强心理护理,促使患者宣泄内心积郁,并指引积极的行为。如问:“你为什么想自杀?如何实现自杀的计划?你如出现这种想法时,请和我交谈。”如此直接询问,揭开面纱,其目的是想动摇患者的自杀企图,淡化自杀意念,从而引导正确的人生社会行为,化消极为积极。

3.2.7 与家属合作保证康复要争取与家属的合作,使他们理解疾病的特征及家庭护理知识。在出院前,应详细讲明注意事项。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和危机信号,如有异常要及时就诊或返院,严防意外。

3.3 心理方面的护理

3.3.1 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人需以和善、真诚、支持、理解的态度,耐心地协助患者,使患者体会到自己是被接受的,不像自己所想象的那样没有用、没有希望。但患者说话时要努力倾听,不催促患者回答,或打断患者谈话。有时也可采用沉默的方式陪伴患者,让患者有安全感,以帮助建立良好的护理关系。

3.3.2 家人应重视患者的感受 应鼓励患者讲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使之感到被尊重,并学习自我表达,提升自我价值感。家人的人情、耐心和循序渐进地护理将会成功地帮助患者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感受。相反,如护士不在意或轻视患者的谈话,则会阻碍患者表达他们的感受。

3.3.3 帮助患者提高自尊 抑郁症患者经常感无用、自卑,患者的这种感受常由于负性的认知、负性的自我评价、失败的经验、缺乏正性的反馈和被拒绝造成。患者表现难于接受正性的反馈、独立、对自己或他人多指责、害怕失败、不能明白自己的成就和为自己设立不恰当的目标。

3.3.4 协助患者作出决定 抑郁症患者因精神活动障碍,使得做决定即开始行动有很大困难。患者常是依赖、顺从别人,所以要鼓励患者了解自己的爱和恨,维护自己的权利。在初始,可以暂时替患者做决定,减轻其负担。以后,应逐渐的让患者学习独立做决定和负担起责任。

3.4 开展健康教育

3.4.1 健康知识宣教

有研究表明:应对方式对抑郁症的发生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不良应对方式与抑郁情绪密切相关,患者及家属对此病相关知识了解不足,缺乏护理知识与技能。因此,对患者及家属开展针对老年抑郁症的预防性教育和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势在必行。特别需要加强有关安全措施、控制再发、沟通方式、服药方法与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健康知识宣教。护理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家属对疾病的应对能力,同时对疾病的控制和健康促进产生影响。指导老年人的生活安排,应遵循“生命在于运动”的原则,适当做些家务,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体现个人价值,同时可以根据自身爱好、文化和条件适当选择一些有益的消遣活动,如琴、棋、书、画等,以改善其心身健康状况。

3.4.2 及早干预

及时采取各种干预措施,可以降低抑郁对老年人身心的危害,可以通过及时的抗抑郁药物治疗和(或)心理干预逆转抑郁症状的严重化。可以长期对社区的退休抑郁老年人进行以集体健康教育、心理辅导、个体心理治疗、日常及社会活动安排和家访等干预措施,以减轻其抑郁症情绪,提高生活满意度。

3.4.3 医护合作

及时合理治疗抑郁症患者,对尽快恢复其社会功能,降低自杀率及致残率至关重要。护理人员应尽快适应社会老龄化的需要,自觉完善和丰富老年抑郁症的相关知识,充分发挥实施健康教育主力军作用,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抑郁情绪及缓解疼痛。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尊重鼓励患者,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诚恳地回答患者和家属提出的问题。

3.5 精神护理

3.5.1 接触病人时要给病人以新鲜而带有积极意义的语言刺激。加强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3.5.2 要体会病人的心境,给以关心与同情,这往往会使病人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特别是当病人即将采取自杀行为的关键时刻,医务人员的帮助会起到挽救病人的生命的决定性作用。因此,要不间断的与病人相处,诱导启发病人努力倾诉内心的痛苦,使之感到医务人员能够为他分担痛苦解决问题。

3.5.3 病情好转时,鼓励病人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当病人能够完成任务时,就会增加信心,感到自己仍是一个有用的人。但某些抑郁病人常用不停顿的劳动自惩及赎罪,须力劝病人休息,防止过度疲劳或发生虚脱。

4 老年抑郁症

通过整体护理使患者解除心理压力,配合治疗和护理,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回归社会。

参 考 文 献

[1]吕探云,杨英华,莫育玲.上海市社区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需要.中华护理杂志,2001,8(36):566.

[2]辜胜阻,郭晋武,李琼,等.老年人抑郁状况的调查及比较研究.老年学杂志,1989,9(6):223.

[3]吴文源,俞勤奋,张明圆.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2,6(6):256.

[4]陈来生,潘建雄,俞云,等.上海农村地区老年抑郁症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国老年学杂志,1994,14(5):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