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呕吐的护理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生儿呕吐的护理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生儿呕吐的护理措施

新生儿呕吐的护理措施范文1

[关键词] 母婴同室; 新生儿; 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1-186-01

自创建爱婴医院、实行母婴同室以来,其优点及好处得到了世界各国的一致的肯定,对母婴的身心健康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应看到母婴同室的新生儿的护理安全方面又出现了新的隐患及问题,因此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新的标准及要求,近年来我们针对出现的隐患及问题,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安全隐患及问题

1.1 护士的服务意识淡漠 实行母婴同室以后,新生儿除治疗及常规护理(每天不超过1小时)外,其余时间均交由母亲及家人照顾,从而使护士忽视了对新生儿的观察及护理。

1.2 产妇及家人对婴儿的护理知识欠缺 由于大多数产妇初为人母,即使是二胎产妇也由于生育时间间隔较长,对照顾新出生的新生儿,产妇及家人均显得束手无策,出现问题更不知如何处理,若护士观察处理不及时将直接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1.3 护士的业务水平低,专科知识缺乏 年轻护士专科知识及业务水平低,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如呛奶、发热、体温不升、拒奶等,不知如何处理,从而延误治疗时机。

1.4 新生儿院内感染

1.4.1 新生儿脐炎 脐部护理不当造成感染,如未定期用酒精消毒处理脐部、使用不洁的尿布、尿液及沐浴水浸湿后未及时擦干消毒、断脐时处理不当等。

1.4.2 新生儿脓疱疹 表现为出生后2-3d,全身出现散在或片状小米粒大小的脓疱,以颈部及腹股沟等皱褶处多见,多由于新生儿包裹太厚、皮肤皱褶处出汗、潮湿不透气或衣物不洁等原因,造成毛血管扩张导致毛囊感染出现脓疮。

1.4.3 新生儿发热 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其家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总害怕其受凉感冒,因此包裹太多的衣被,加之病房陪护探视人员较多,又不开窗通风造成空气不流通,导致新生儿体温升高,甚至发生呼吸系统感染。

1.5 新生儿喂养困难 刚出生的婴儿其家人由于喂养知识的缺乏;产妇凹陷、扁平,哺喂方法不当;剖宫产及正常分娩产妇产后初期乳量分泌不足,加之婴儿大部分时间又处于睡眠状态等,造成喂养困难,导致新生儿由于喂养不足引起低血糖,严重者发生低血糖性休克,特别是巨大儿表现尤为明显。

1.6 新生儿窒息 常见于新生儿溢奶、呕吐所致,如家属育儿安全知识的缺乏,哺喂后未及时拍背并侧卧致平卧呕吐时致窒息;另外还多见于剖宫产儿,表现为未开奶前就有呕吐,多为粘液,开奶后呕吐加剧,无觅食要求,多由于剖宫产儿未经过产道分娩,胃内及肺内的羊水残留较多,刺激胃粘膜引起呕吐;其次婴儿与大人同床熟睡时被大人的身体压迫或被衣被堵塞呼吸道,致新生儿窒息等。

2 防范措施

2.1 加强护士的法律法规的学习,改变服务理念、提高主动服务意识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保证,应重视安全教育,并注重落实,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有序实施。认真执行等级护理巡视制度,特别是对新生儿的巡视护理。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范及消毒隔离制度、查对制度,另外要使护理人员认识到母婴同室新生儿的护理不仅是家属的义务与责任,同样也是护理人员责任及义务。

2.2 加强健康教育 针对家属进行新生儿护理知识的宣教,由于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的护理知识的缺乏,并受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对新生儿的照顾缺乏科学的方法,从而导致一些不安全隐患的发生。因此,医护人员要随时指导产妇及家属如何哺喂新生儿、脐部及皮肤护理方法,并亲自给产妇及家属示范如何为婴儿换尿布、衣服、沐浴抚触等方法,在科室走廊、婴儿浴室等醒目的地方张贴宣传画,同时通过医护人员讲解一些安全护理常识,如溢奶、呕吐、呛咳时如何处理,以及新生儿的一些生理现象,从而增强家属及产妇的育婴知识,避免因知识的欠缺造成对婴儿的伤害。

2.3 加强专科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知识水平 对年轻护士要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及操作技术的培训,老护士要改变传统经验式的护理模式,学习新的护理方法与理念,同时还应重视对年轻护士专科知识的培训,通过护理查房、问题分析、专科知识讲座等形式,不断提高业务知识水平。

2.4 建立科室质控小组 每月定期对科室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进行分析,同时制定出改进措施,且要跟踪检查落实改进情况,另外随时征求家属及产妇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护理措施,对潜在隐患及时进行处理,确保护理安全。

新生儿呕吐的护理措施范文2

【关键词】 蓝光;高胆红素血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7-0388-0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又称新生儿黄疸,是指血液中胆红素量过多,引起皮肤、粘膜、巩膜黄染,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常见症状。新生儿血清内总胆红素超过205umol/L(未成熟儿超过255umol/L)的,为高胆红素血症,严重时引起核黄疸,造成严重神经系统的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1)。2006年6月-2010年6月,我科对90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采用光照疗法和相应的护理措施、效果满意。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908例患儿,男498例,女410例,年龄为出生后1-28天。其中早产儿235例,ABO溶血病397例。光疗前查总胆红素113-356μmol/L。

1.2光疗设备:全部病例均使用单面光疗照射治疗仪,采用蓝光灯管,18W/支,5支平行排列,同时配合光疗暖箱进行光照治疗。

2护理

2.1做好患儿家长的宣教

本组大多数患儿家长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缺乏正确认识,认为新生儿皮肤黄染是正常现象,无需治疗,加上对光疗缺乏认识,个别患儿家长存在焦虑情绪,甚至拒绝治疗,因此,需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坚持以患儿为中心,由责任护士对患儿家长进行新生儿黄疸的知识宣教,介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危害性及实施光疗的目的和必要性,解除患儿家长的顾虑,取得信任,使患儿尽早接受光疗。

2.2入光疗暖箱前的准备

光疗前用500mg/L健之素消毒液擦拭光疗暖箱,特别是灯管表面的灰尘,并注意定时更换灯管,灯管使用300小时后其灯管能量输出减弱20%,900小时后减弱35%,因此灯管使用1000小时必须更换①。禁止在暖箱内、箱上放置杂物以免遮挡光线。根据患儿体重、孕周调节暖箱温度,水箱内加无菌蒸馏水至2/3满,保持相对湿度55-65%。

2.3对患儿的观察与护理

2.3.1严密监测体温及箱温变化:光疗时应每2-4小时测体温1次或根据病情随时测量,使体温保持在36-37℃为宜,根据体温调节温箱,若光疗时体温上升超过38.5℃,要暂停光疗,经处理体温恢复正常后再持续光疗。

2.3.2保证水分及营养的供给:光疗过程中,应按医嘱静脉输液,按需哺乳,因光疗时患儿不显性失水,比正常患儿高2-3倍,故应在奶间喂水,观察出入量。

2.3.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光疗前后要监测血清胆红素变化,以判断疗效,光疗过程中要观察患儿精神反应及生命体征,注意黄疸的部位、程度及其变化,大小便颜色及性状,有无呼吸暂停、烦躁、嗜睡、发热、腹胀、呕吐、惊厥等,注意吸吮能力、哭声变化,若有异常需及时与医师联系,以便检查原因,及时处理。

2.3.4加强皮肤护理,防止皮肤破损及新生儿臀红:光疗照射时需要将患儿于光疗箱内,此时患儿缺少安全感,容易哭闹,故入光疗箱前要剪短患儿指甲,防止哭闹时抓破皮肤,用黑色不透光的布遮盖患儿眼睛,皮肤不宜扑粉,以免阻碍光线照射皮肤。另外,光疗易引起稀便及便数增多,易引起臀红发生,故应勤换尿布,局部涂皮肤的保护皮肤,如有臀红发生,应在局部涂红霉素软膏,防止感染。

2.3.5预防呕吐,防止窒息:光照治疗下的患儿易哭闹及手足舞动,加上新生儿胃的解剖位置呈水平的关系,易造成新生儿呕吐。再之,新生儿反射能力差,呕吐时的胃内容物易呛入气管引起新生儿窒息。故在护理上采取防止新生儿呕吐引起窒息的措施。喂患儿进食时采取45?角,喂食的速度不能太快,进食后30分内给予头部稍抬高,右侧卧位。患儿哭吵闹烦躁时,护理人员应给予皮肤抚触,尽量使其安静后才喂食,以达到防止呕吐的目的。

2.3.6预防感染:新生儿免疫力低下,易受其他细菌感染,因此在光照治疗中预防感染工作十分重要,护理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后要洗手,注意做好新生儿臀部、脐部护理,防止皮肤破损后细菌侵入引起感染,光疗暖箱每天250mg/L建之素擦拭暖箱及各表面。光疗箱内湿化器的水箱均使用灭菌蒸馏水,并每日更换。光疗所戴的黑眼罩使用后均高压灭菌。

3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采用药物、光照治疗、换血等治疗手段,光疗是最简单易行的方法,能有效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且经济方便,患儿无痛苦。但在光疗过程中,护士必须做到精心护理,记录好开始光疗的时间,勤巡视,注意观察患儿的神志反应。定时监测体温、箱温,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做好喂养工作和重视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增进医护患的信任,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新生儿呕吐的护理措施范文3

【关键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保守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089-01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该病的病因尚未明确,属于急性肠道阶段性坏死疾病。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病变多为空肠,严重时会累及全部空肠和回肠,患儿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呕吐、腹胀、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患儿的休克,甚至导致患儿的死亡。通常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方式为手术和保守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护理是十分关键的,直接影响到护理患儿的恢复情况,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成都市妇幼保健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48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总结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保守治疗期间的护理体会,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成都市妇幼保健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48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者,包括男性患儿28例,女性患儿20例,所有患儿的临床症状表现均为呕吐、高热、拒奶、腹痛、腹胀、腹泻,其中呕吐、拒奶22例,呕吐物中的主要成分是换色胃肠内容物,30例腹泻患儿中6例为血性腹泻,24例为粘液性腹泻,发热患儿20例,体温为38.5~40℃,48例患儿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腹胀,包括20例轻度腹胀,10例中度腹胀和8例重度腹胀。患儿年龄:足月20例,早产及足月未成熟28例。发病时间为2~7d,平均发病时间(3.45±1.02)d。48例患儿中24例患儿在治疗期间采取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其余24例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为观察组,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保守治疗,对照组患儿在治疗期间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综合性护理干预首先是正确的喂养,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喂养要严格遵照医嘱,注意喂配方奶的渗透压;其次是胃肠减压护理,胃肠减压的效果直接影响着患儿的预后,因此一旦确诊要立即采取胃肠减压护理措施,根据患儿的年龄选取合适的胃管,在不影响患儿正常呼吸的情况下经口插管,确认胃管在胃内后将胃管固定,回抽胃液及时送检,连接胃肠减压器进行持续的胃肠减压,并详细记录患儿的情况;其三是全静脉营养护理,由于患儿在治疗期间是禁食的,全静脉营养是其获得营养的唯一途径,因此护理人员要根据补液的总量进行合理的安排,设顶合理的输液顺序和速度,确保抗生素的正常滴入,在输液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是否有药物外渗、皮肤红肿等现象,以便采取及时的处理;其四要确保患儿的卧床合适,以防患儿在出现呕吐时呕吐物引起的窒息,同时减轻腹部的张力,通常应使患儿保持侧卧位或半卧位;其五是口腔护理,在治疗期间患儿禁食禁水,容易发生嘴唇干裂和口腔细菌滋生,因此要每天为患儿唇部涂抹碘甘油,用生理盐水润洗口腔;最后由于患儿患病后体温会升高,治疗和护理期间要测量其体温,但要尽量避免使用肛温表,防治过度人工排便引发肠穿孔。观察和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和满意度。

1.3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数据统计学软件SPSS15.0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若P

2结果

经过治疗和相应的护理,观察组患儿全部治愈,治愈率为100%,对照组患儿中22例治愈,2例出现合并症不治身亡,治愈率为91.67%,观察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为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66.67%(P

3讨论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急、致死率高,且有一定的传染性,不仅要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手段,还要在治疗期间及治疗后采取综合性的护理措施。在护理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者时护理人员要更有耐心和责任心,予以患儿更多的关怀,在护理中要特别注意时刻观察患儿的情况,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情况,予以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正确的喂养方式、胃肠减压护理、口腔护理、营养补充以及纠正等,以提高治疗的临床效果,减少患儿的死亡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成都市妇幼保健院48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在保守治疗期间,对照组24例患儿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24例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预后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66.67%,由此可见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保守治疗期间采取综合性护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死亡率,提升患儿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粹,任雪云,蔡文仙.细胞因子及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探讨.《山东医药》.2013年14期

[2]唐维兵.刘翔,耿其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手术指征探讨.《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5年2期

新生儿呕吐的护理措施范文4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8年6月~2011年4月收治日龄<28天的呕吐新生儿126例作为调查对象。归入本组新生儿呕吐的条件为呕吐>3次/日,或呕吐物带有胆汁、血液、或粪便,或伴腹胀。

方法:将患儿按病因进行分组,通过全身及腹部检查,必要时直肠指检,X线检查(包括腹平片、消化道造影),辅以血液电解质检查等。将呕吐原因大体为内科性和外科性呕吐,外科性呕吐转外科进行手术治疗。

干预措施:①一般处理:采取合适,上半身抬高30°~45°,左侧卧位,以防呕吐物呛入呼吸道,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保持患儿安静,尽可能的让患儿安静,减少哭闹,以免诱发呕吐。合理喂养,针对不同患儿采取不同的喂养方式,早产儿应采取少量多次喂养,吞咽功能差的应给予鼻饲,同时也要注意喂养的速度、温度、奶量、,都要掌握在最佳状态。②在一般处理和治疗原发疾病的基础上,若呕吐症状仍不能缓解,呕吐物含有胆汁或血性液体,或伴有腹胀,应立即停奶,尽早给予洗胃、禁食,胃肠减压等处理。用1%碳酸氢钠液或生理盐水40ml进行胃内冲洗。禁食及胃肠减压,依据病因及呕吐腹胀情况制定禁食、胃肠减压时间,禁食期间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和肠道外营养供给。③药物治疗:经过上述处理,若呕吐仍不缓解,在排除外科疾病后,可给予胃肠动力药吗叮啉药物应用。

结 果

本组呕吐患儿共126例,其中男82例,女44例。呕吐原因:内科性呕吐123例(97.6%),其中胃食道返流33例(26.1%),咽下综合征22例(17.5%),肠外感染25例(19.8%),喂养不当9例(7.5%),肠道感染10例(12.6%),颅内出血3例(2.4%),胃肠动力障碍18例(9.5%),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例(9.5%)。外科性呕吐3例(2.4%),其中幽门肥厚性狭窄2例(1.6%),肠道闭锁1例(0.8%)。

126例新生儿主要护理措施分析:禁食8~24小时者32例(25.4%),24~48小时者24例(19.0%),48~72小时者36例(28.6%),>72小时者9例(7.1%);胃肠减压33例(26.2%),洗胃82例(65.1%),改善喂养方式18例(14%),胃动力药16例(12.7%)。

讨 论

由于新生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胃容量小,呈水平位,食管较松弛,肠道蠕动的神经调节及分泌消化酶的功能较差等因素,导致患儿对环境温度、营养摄取、代谢排泄等方面的变化较为敏感,易导致呕吐的发生[1]。本组新生儿呕吐患儿中,内科性疾病123例(97.6%),主要病因是胃食道返流,羊水咽下和肠外感染,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外科疾病仅3例(2.4%)。

主要护理要点:①禁食、胃肠减压:禁食可减轻对胃肠黏膜的刺激,是减少呕吐的基础。根据病因及患儿腹胀、呕吐情况决定禁食时间,禁食期间护理上应注意功能较差患儿的一般反应,包括哭声、动作反应、觅食反射程度等,同时应注意水电解质的补充和血糖监测,以防水电解质紊乱和低血糖的发生。②洗胃:应用洗胃将胃内容物排出,减少胃内化学物质对胃黏膜的刺激,预防呕吐,减轻患儿的痛苦。新生儿洗胃常用注射器经胃注入生理盐水10~20ml,注入压力要小,然后缓慢吸出,反复2~3次,第1次洗出的胃内容物应保留标本送检,并随时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详细记录。③根据呕吐原因进行治疗:新生儿胃食道返流是新生儿呕吐中最常见的原因,大多数为生理性返流,宜少量多餐,改善喂养方式。呕吐频繁,在排除外科疾病原因时,可使用胃肠动力药物吗叮啉。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是新生儿出生时咽下污染的羊水或产道血液,刺激胃黏膜引起的呕吐,一般经上述的方法洗胃后,症状即可缓解。对胃肠道感染或胃肠道外感染的患儿,应积极抗感染治疗的同时,给予保护胃肠黏膜的药物,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④严密观察病情:呕吐情况的观察,注意呕吐物的量、性质、颜色、气味及伴随症状。生命体征的观察,严密观察患儿体温、呼吸、心率、血压、末梢循环,有条件可采用心电监护进行监护。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稳定,详细记录出入水量。在观察治疗过程中,若怀疑有外科疾病,应及时请外科医生会诊,明确病因,尽早手术,以免延误病情。⑤做好健康教育和喂养指导:由于新生儿的解剖特点,易引起呕吐的原因及呕吐后导致的不良后果应告知家属,引起足够重视,发现问题及时就诊。此外,应做好喂养方面的健康指导,母亲在喂养婴儿时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和姿势,喂奶后将婴儿竖起轻拍背部,并注意右侧卧位,上半身抬高30°~45°,有利于胃排空,减少呕吐发生。

新生儿呕吐的护理措施范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7年10月~2011年10月来我院就诊新生儿窒息患者26例,其中,男14例,女12例。其中,胎龄小于37周的有5例,37~42周的有15例,大于42周的有6例。正常分娩的新生儿有10例,剖宫产的新生儿有12例,产钳助产的新生儿有4例。按照出生后1minApgar评分,轻度窒息(Apgar评分4~7分)的有15例,重度窒息(Apgar评分0~3分)的有11例。窒息原因主要包括: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功能低下、头盆不称、胎位不正、产程延长、羊水过多或过少。

1.2方法

对导致新生儿窒息的主要高危因素进行评估,如胎盘功能低下、羊水过少、产程延长、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等均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产时导致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如羊水胎粪污染、脐带绕颈、分娩前使用麻醉剂、脐带过长或过短。对复苏过程中的呼吸、心率等指标可以作为快速判断是否做出抢救的重要指标[4]。在抢救前,应做好吸氧设备、面罩、气管插管以及准备好纳洛酮等急救药物。在进行抢救时注意保温,控制室温在24℃~26℃,控制新生儿啼哭,保证新生儿第一口呼吸。不应过早刺激新生儿啼哭,以免羊水胎粪污染或吸入,导致吸入性肺炎。可刺激新生儿足底使其啼哭,使肺泡扩张,保证呼吸畅通,如无呼吸应进行气管插管,加压给氧治疗。监测新生儿心率,每次听诊时间不少于6秒,每隔30秒钟检查心率一次[5]。对于心率过慢的新生儿可直接进行人工通气或胸外按压,或使用肾上腺素进行静脉注射或气管内滴注治疗。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可建立双通路。保证血容量扩容,纠正酸碱平衡,解除肺部和脑部的循环障碍,应用酚妥拉明、多巴胺保持血管活性,选用纳洛酮及能量合剂防止脑部缺氧,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防止感染,选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E清除自由基[6]。

2结果

通过积极的抢救和综合护理,26例新生儿窒息患者中,有20例在5min时间内Apgar评分达8分以上,占总例数的76.92%,有6例重度窒息患儿进行一系列抢救措施,5min时间内Apgar评分达7分以上者有3例,占总例数的11.54%;5min时间内Apgar评分小于7分的患儿有1例,占3.85%,并转入新生儿科继续进行治疗;2例患儿因抢救无效而死亡,占7.69%。

3护理措施

3.1加强保暖

窒息的新生儿保暖过程贯穿整个复苏过程,可采用辐射保温台(31℃~32℃),维持的温度在37℃左右,维持最低的耗氧量,有利于新生儿复苏,在保温过程中应随时监测婴儿的体温、环境温度以及保温箱的湿度和温度,防止出现脱水等情况[7]。

3.2加强吸氧

对于窒息的新生儿复苏后应积极进行吸氧,给氧时需要保持呼吸平稳,到新生儿面色红润为止。在吸氧时注意吸氧的速度和流量。气管插管加压给氧时压力不应过大,防止肺泡出现破裂[8]。

3.3加强喂养

新生儿复苏后应加强喂养,主要依靠母乳喂养,可少量多次进行[9]。对于复苏后出现呕吐等胃肠道紊乱等症状,应加强护理,减少羊水污染刺激引起的呕吐,可根据情况适当延长喂奶的时间,每次喂奶保持婴儿头部处于高位,并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肺中再次引起窒息。

3.4观察和护理并发症

对于窒息后复苏的新生儿,应保持安静,合并出现颅内出血并发生的患儿,为防止出血等进一步加重,应保持头肩部稍微抬高,必要时可遵照医嘱使用镇静剂。对出现颅内高压的新生儿应积极使用速尿和甘露醇,对于合并吸入性肺炎的患者,应积极吸氧,进行抗感染治疗并保持气道通畅。

新生儿呕吐的护理措施范文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4-8824(2010)-01-0047-01

新生儿黄疸是指在新生儿时期由于体内胆红素累积引起皮肤或其他器官的黄染。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增高。足月儿生理性黄疸多于生后2~3天出现,一般无任何症状,也可有轻度嗜睡或纳差。黄疸生后4~5天为高峰,7~14天消退。早产儿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儿多见,于生后3~5天出现,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慢,可延长到2~4周。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中,男58例,女42例。发生黄疸时间最短3 h,最长27天, “ABO”溶血症3例,新生儿肝炎综合征1例,新生儿败血症1例,红细胞G-6PD酶缺陷症8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12例,头皮巨大血肿4例,其余71例均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1.2 光疗前的准备 箱内湿化器加水至2/3满,上方灯管与玻璃板之间的距离以45cm左右为宜,增加光疗源的强度。将光疗箱温度加热到30~32 ℃或根据胎儿大小及胎龄大小把箱温调到所需温度(中性温度),相对湿度55%~65%。照射前给患儿洗澡,禁忌在皮肤上涂油类或粉类,否则将降低光疗效果,增加光热的吸收,使皮肤产生灼红。给患儿穿纸尿裤遮挡会阴,用一次性眼罩遮盖眼睛,防止视网膜损伤。

1.3 宣教 由于对新生儿黄疸缺乏正确的认识,许多患儿家属认为新生儿皮肤黄染是正常的,不需要治疗,过几天自然会好。而且因独生子女的特殊性,关心患儿疾病的除了患儿的父母,还有患儿父母双方的亲属和家人,往往意见不统一,再加上对光照疗法缺乏认识,个别患儿的家长有焦虑情绪,甚至拒绝光照疗法。因此,应坚持以患儿为中心,由主管护士对患儿家属新生儿黄疸的知识宣教,讲解发病的原因、光疗的基本概念、光疗的作用及相关事宜,以解除患儿家长的顾虑,赢得其信任,使患儿尽早接受光照治疗。

1.4 光疗后的护理 光疗结束后应再次洗澡或温水擦浴,并检查全身有无破皮及炎症,继续观察皮肤黄疸有无反跳现象。蓝光治疗时喂养会有一定困难,告诉患儿母亲及其他家属,喂养时应密切观察呕吐腹泻情况,防止误吸。注意患儿皮肤护理,及时更换尿布,预防尿布疹和臀红的出现。停用蓝光箱后,做好终末消毒,箱内、外用84消毒液擦拭;在登记本上记录光疗结束时间。

2 结果

所有患儿采用温箱加单面蓝光治疗48~72 h,住院时间2~5d。2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效果不佳放弃治疗,2例血胆红素值在照射24 h后恢复至正常范围,20例照射48h恢复至正常范围,其余72h后恢复正常范围。

3 护理体会

3.1 严密监测体温、箱温、室温 光照治疗中的患儿体温要控制在36.5-37℃的中性温度,每2小时测量体温1次,根据患儿体温调节箱温。为了保持恒定的体温、箱温、室温湿度,光照治疗最好处于空调房间中进行,冬天要特别注意保暖,夏天则要防止过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