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图书电子化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图书电子化管理范文1
【关键词】电大图书馆 现代化研究
[Abstract]This article has discussed the TV University library modernized question. Elaborated the modernized significance, had expounded from social and the school angle the school library modernization goal related background and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analyzed has realized this goal main process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key word] The TV University library Modernization research
图书、设备、师资被称为学校的三大支柱。在今天的信息社会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活动,以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是对多年来传统教育模式的挑战和整体变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1从社会发展角度分析:
1.1发展背景
1.1.1图书馆日益转化为信息媒体中心,逐渐由文献服务深入到学校及其校外生活的各个层面,并开始关注起师生的教学过程、知识交流过程、人的思维过程、文化构建过程等一系列重大课题。
1.1.2信息管理技术的高度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对学校图书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整个社会将变成“无纸信息社会”、“人机对话的社会”;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将是人机合作,主要手段将是智能终端机;信息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将是分布式计算机网络和社会共享的多如繁星的数据库;信息交流主要通过公共数据网开展的数据库问答和电子邮政。
1.2趋势展望
1.2.1图书馆内涵和构建框架将趋于扩大,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书报资料的收集与提供利用之中。
1.2.2电大图书馆工作和服务方式将明显增加,而不仅是简单的书刊借阅和一般性咨询服务等方面。
1.2.3电大图书馆技术和服务手段将向现代化发展,完全改变传统的以手工为主的简单加工和被动服务方式。
1.2.4学校图书馆思想和理论的发展与更新,充分体现“网络时代的学校图书馆学”这一新概念。
2从学校教学发展需要分析:
2.1发展背景
2.1.1随着“科教兴国”、“科教兴省”战略的全面实施和社会对教育、人才、信息的普遍重视,学校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步伐必然加快,图书馆服务方式改变和服务功能的拓展指日可待。
国家信息网络和各种专业信息网已经正在逐步建成,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基础教育网等已经开通,国内已有一批高校开始进入lnternet网,网络学校和网络图书馆也已有不少先例。
2.2趋势展望
2.2.1学校的图书馆、电教中心、学生活动中心将逐渐形成一体,随着教改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其功能将充分发挥。
2.2.2领导、教师、学生在学校图书馆将享受完全平等的待遇,文献信息的利用将变得十分便利。
2.2.3学校图书馆将成为重要的教育辅助机构,学生可以在图书馆通过各种媒体资料预习、自学或选修各类文化课程和辅助课程。
图书馆将成为校园信息网络中枢,并实现和校外的各种信息交流与信息传递。
学校图书馆员不仅是合格的教员,而且熟悉各种信息传输渠道和信息传递方式,并能独立处理各类信息。
3电大图书馆数字化过程
电大图书馆的数字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也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因此,重视和加速其不断实现的过程,是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举措。然而,这个过程又蕴涵着十分繁重和艰巨的任务,也是我们电大图书馆工作教师的奋斗目标。
3.1图书馆管理的自动化。主要就是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图书馆各种常规业务工作进行自动化管理,实现图书馆工作方式、服务手段和信息处理技术的现代化。学校图书馆的主要工作环节,包括文献的采集、分编、典藏、检索、流通、读者管理等。而且,对文献所涉及的载体形态,也大大超越了传统学校图书馆所收藏的书、报、刊等资料,而扩展为一切记录信息的载体,多媒体以及网络资料等。
3.2电大图书馆员教师业务上必需要求自动化。在信息的时代里,各种信息交流迅速大量地增长,电大图书馆必须将突发性的知识信息及时加以搜集、整理、保存和传递。这些如果用传统的手工方式来操作,必定永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甚至与时代脱节,而自动化可以实现高效率多方位地为我校读者提供大量的文献信息。
我校图书馆根据实际情况需要配备计算机设备,分别用于教师流通借阅,检索馆藏资料,学生流通,图书分编。运用这些设备,我校建立了馆藏书目数据库,进行图书室的自动化业务管理。
总而言之,自动化管理的实现,使图书的分类、编目标准化,避免了同书异号,库存不一的弊病。提高了文献加工处理和检索速度,大大加强了图书馆统计工作,及时提供精确、详尽的统计数据,使图书馆的服务职能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更加快速便捷地满足读者的需要。
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是未来实现数字化学校图书馆的基础。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来推动和促进这一过程的加速。当然,通过建立起学校图书馆的协作网组织,并合作开发这项研究也富有积极的意义。
3.3数字化图书馆的主要特征: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①使用计算机技术将各种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并提供网上服务,包括各种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多媒体资料等的网上服务。②通过各种电子通讯手段和计算机网络,连接各种文献信息数据库系统和数字化图书馆,包括国际和国内的。③利用种种新技术,如光盘存储、多媒体技术等,进行较大型的数据库管理、检索等。④当用户在联机查找遇到问题时,能利用计算机手段为读者解决问题。
而实现这一过程的关键,包含着“馆藏资源的数字化”与“社会资源的数字化”两个层面。电大图书馆一方面应该积极将本馆具有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通过计算机,转化为数字化的机读文献,以便实现网络传输和信息互交。另一方面是购置各种多媒体电子文献,改变传统学校图书馆以收藏印刷型文献为主的现状。
3.4数字化的电大图书馆进入网络化。这是在完成建设校园网、开通互联网和家庭计算机上网的基础上,以数字化图书馆为前提的,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型服务体系。学校图书馆资源将通过计算机网络进入社会信息服务体系之中,成为重要的社会信息源。信息的商品价值,也将因此而得以充分体现,并发挥其应有的潜能。
这时候,师生不必直接来图书馆,可以通过网络在家庭、教室、办公室等直接使用图书馆的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学校图书馆数字化的特种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等。这些资源用统一的界面,向读者提供丰富的服务。当然,实现这一目标的先决条件包括了技术层面和非技术层面。
在技术层面的主要因素是:海量信息的存储;高速、宽带的网络;新型的应用系统;统一的标准与规范。
在非技术层面的主要因素是:经济许可;社会文化限制;管理机制;人员因素。
同时,这一过程并非一所学校可以孤立实现,而需要全行业、全社会的合作运行。因此,电大图书馆的网络化是国家信息基础结构的组成部分,也是建立社会信息共享体系的重要分支。
3.5电大图书馆信息利用社会化。电大图书馆的办馆模式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从原来静止的、封闭的、单一的、传统型的馆藏模式,向动态的、开放的、多功能的、现代型的服务模式转化。我们应该象国外的图书馆那样,向“媒体中心”、“学校教学中心”的目标前进。图书馆教师应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流教师,应成为帮助教师备课,指导学生拥有使用图书馆的技巧的“知识导航员”。只有这样,在丰富的馆藏信息资源的帮助下,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时,才能大有文章可做。才能使“图书馆成为助教、助学、发展学生特长和兴趣、丰富教师和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分析信息、应用信息能力的基地”。
在学校图书馆现代化的全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其馆员素质的现代化。应该看到,在现代化的图书馆里,高素质的馆员不仅是知识和信息的管理者、传递者,更是知识创新、信息开发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生产者,是推动社会现代化的重要贡献者。
学校图书馆员的工作,将随着图书馆自身不断走向现代化,而日益面临前所未遇的问题、涉及陌生而全新的课题与领域、产生从未有过的各种困惑与矛盾。解决这些问题、课题、困惑和矛盾的唯一办法就是尽快提高馆员自身的素质,包括认识和了解学校图书馆现代化的意义、目标和过程,学习与掌握各种与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现代化应用技术,熟悉计算机和网络的操作与使用,学会利用各种媒体的信息资源,并知道查询的最佳途径等。
图书电子化管理范文2
[关键词]电子阅览室;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2.125
[中图分类号]G25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2-0-02
在这个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日益完善,网络信息资源不断丰富壮大,传统图书馆已不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不能满足读者对知识的高要求、高标准,这就使得高校图书馆要从传统图书馆完成向虚拟图书馆的转化。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电子阅览室占据了整个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教学和科研过程中的一个电子平台,主要应用和依赖计算机系统、多媒体网络技术,使用者可通过对电子文件的检索来查找自己需要的文献,各高校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建设水平的高低就代表着这个图书馆的现代化程度。电子阅览室的出现赋予了图书馆新的内容、新的活力、新的内涵,它的出现让“书”改变了形式,同时也让“读”变得更生动有趣。它的出现也让图书馆在信息化时代下有了新的生机,所以说要建设好电子阅览室,不断地去创新,建立新的电子阅览室的管理制度,让图书馆更好的为读者服务,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对电子阅览室的管理和创新,增强电子阅览室的管理水平和提供更好地服务,以便于师生查询资料,为读者们做出更好的服务。
1 电子阅览室的功能和作用
电子阅览室提供的服务都是通过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和作用,为师生们提供文献检索和信息浏览的综合,同时还可让读者在电子平台上进行咨询或下载,以便于读者能对所需要的书籍有更好的利用,极大的方便了读者对信息的获取和使用。电子阅览室的信息库是跟学校内图书馆典藏相互对应,建立的是一个功能比较齐全,包含大量学术期刊和文献书籍的资源库,并且通过计算机系统的排列和检索,能让读者快速的找到书籍,为高校师生查阅文献书籍和撰写文章提供了方便。电子阅览室还具有服务功能,它包括文献信息检索服务、多媒体教学及培训服务、娱乐及其他服务。
1.1 文献信息检索服务
图书馆建设的电子阅览室是一种深化信息服务的手段,它通过对多媒体光盘资源和各种现代化手段进行利用,使图书馆能以更现代化的方式为广大读者提供文献检索信息服务。电子阅览室的使用方法也很简便,读者只要进入学校网站首页,就可看到有一栏专属于图书馆的页面,进入页面后,可看到一个搜索框,把自己需要的书籍或文献输入进去,搜索一下就可看到本阅览室内的所有相似文献,从中可查询到适合自己的书籍文献。如果读者只是有一个大致方向,并不知道书籍或文献的名称,那么也可进入馆藏分类这一页面,在自己想要看的类别中筛选,如各种馆藏信息、文献服务、学科导航、参考类图书等,这些都在页面中有显示,读者可通过这些来寻找到相关信息,非常快速和直观。同时电子阅览室还可检索到国外的书籍,有中文版和外文版,这对于一些想要提升自己外语水平或本身外语就比较好的同学提供了方便。
1.2 多媒体教学及培训服务
刚进入大学的新生由于对学校结构和课程都很迷茫,所以对他们开展网络信息知识很有必要,可让新生分批来到电子阅览室,进入校园首页就可看到对学校的简介,还有本专业的课程类介绍,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了解,新生能快速的知道大学生活是怎样的,要在大学里学到什么。同时,电子阅览室还要指导学生有目的的上网,让学生加强对网络知识的应用,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要购入相关专业的光盘,进行专业的教学活动,对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培训和教学,例如,高校电子阅览室可利用各种多媒体课件、光盘影像类教学文件等为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应对各种国家级考试,如大学英语四六级和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等,为这些项目提供服务,以提高本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进入电子阅览室学习这项活动,阅览室可定期为学生开设信息书库使用辅导班,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更好的掌握信息技术,从而能有效的利用信息、整理信息。培训可按照教学、科研、学生这三方面进行,分不同的批次进行学习和训练,主要内容可是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培训、多媒体信息知识的介绍、如何进行信息检索、网络资源和数据库使用流程介绍。同时还需要对检索语言和检索符号进行一一介绍,各种引擎的功能如何使用等也需要详细介绍,或可将上述这些操作制作成视频等教学课件,能更生动形象,使学生印象深刻,能更好地理解这些内容。
1.3 娱乐及其他服务
电子阅览室通俗来讲就是利用电脑跟互联网这种模式来为学生提供服务,电子阅览室的设备都是非常高端的,有比较好的视听效果和电子读物,学生可通过多媒体进行各种训练,比如进行一些英语听力练习,还可听一些英文歌曲,网站内还存留有比较有教育意义的、好的外国电影,学生可在学习累了的时候看看这些电影,既丰富了业余文化,又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了知识,达到了劳逸结合的更高水平。另外电子阅览室还可加设一些文献复制打印、电子读物下载、光盘刻录功能,让学生可随时随地的看到自己想要的书籍或一些图片文献。
2 电子阅览室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信息时代来临的脚步太快,以至于有些高校图书馆急切的想要追赶上信息时代的脚步,便盲目的增加电子阅览室的规模,只注重硬件设备,采购高端先进的软件,却不关注读者的需求,就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电子阅览室的设备都是先进的、高端的配置,然后开始像以往的图书馆管理模式,静静地等着读者来看,而不是主动去服务,最后导致高端设备和先进软件都闲置着,无人问津,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2.1 电子阅览室发展过程中人文精神的缺失
近几年来,信息化建设下的电子阅览室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走向现代化的风向标,也是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新窗口,学校领导和广大师生都会利用电子阅览室来进行各种教学科研管理,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电子阅览室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功能,但很多高校的服务并不到位,提供的内容也不够深刻和广泛,同时电子阅览室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能主动去应对和积极的解决,也缺乏对问题系统全面的思考,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有效地解决和处理、跟读者的互动也不够多,这样导致了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的服务没有针对性,无法满足读者需要,这意味着电子阅览室的服务跟要求达到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2.2 网络资源有好有坏,学生上网内容难以控制
现如今,互联网的光速传播方式,使网络信息数量大大增减,但内容却好坏参半,好的信息被传播出来的话还会给社会带来正能量,但那些负面新闻和不文明信息的传播让学生看到就会带来不好的影响,有可能会让学生们学会了不好的知识。学生们都使用过网络,也对网络比较迷恋,现如今几乎人人都有手机,即使不使用电脑也可收到很多网络信息,但学生们大多数并没有把网络用于学习方面,几乎都用在了娱乐上面,而高校图书馆建设的电子图书馆是为了让学生们能更好的获取知识、学习知识、充实自己,它的建立是要给师生们提供图书馆馆藏信息、文献书籍信息和网络共享信息等,是一个电子文献检索和书籍阅览的主要场所,具有很强的学习性、教育性意义,它的功能跟社会网吧是有区别的,电子阅览室的教育模式、管理方式和服务内容方面都是跟网吧不同的。然而,通过对各大高校图书馆使用情况的了解,绝大多数的学生来到电子阅览室的目的并不是学习,几乎来到这里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在上网聊天、听音乐、看视频,很少有学生会查阅文献,浏览书籍进行这些有意义的活动。这种情况不是少数,而是绝大多数高校存在的情况,这个问题需要引起各大高校的领导们和图书馆管理人员的重视。
2.3 学生素质不够,阅览室的设备损坏严重
从高中刚上来的大一新生,对电子阅览室的功能和计算机操作的知识了解得比较少,对网络基础知识了解不够,很多学生不知道学校电子阅览室收藏的很多重要的中外文化典籍,各种比较好的论文和文章,社会科学类书籍等电子资源,学校图书馆对这种文献的宣传力度不够,在网页上也没有把这些比较有意义的文献和典籍放在比较明显的位置,没有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们完全不了解电子图书馆的服务功能,而且检索的方式又不够统一,需要分类别去搜索,这就大大增加了原本对检索功能就不熟悉的新生使用数据库的难度。很多学生都认为学校的电子阅览室就是校园内的网吧,使用计算机时候比较粗暴,对电脑中的文件有意或无意的进行删除,导致计算机系统无法正常运行,这是阅览室管理中的一大难题。
2.4 电子阅览室的管理与创新
针对上述问题,学校管理人员要建立和设置一系列的完善的规章制度,以确保电子阅览室的有效运行,电子阅览室是为学生服务而设立的,良好的上网环境需要学校师生共同努力营造。而针对人文精神缺失这一方面,图书馆管理人员首先要从自身进行反思,要积极主动的为学生服务,学校领导也要定期的对这些工作人员进行管理能力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意识和对电子阅览室管理的责任心。另外对于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的问题,管理人员应该积极巡视,通过远程监控等手段来监控学生对计算机的使用情况,同时还要设置信息过滤防火墙,接收到不好的信息要及时挡住,防止学生看到。如果发现学生在进行听歌或看电影之类的与学习无关的活动,要耐心的教育学生注意网络中的陷阱,告诉他们自觉抵制这些诱惑,好好学习新知识才是正确的。在软件使用方面,可设置一个密码,防止学生们破坏电脑程序。
3 结 语
电子阅览室本着以教育为本、传播知识的目的而开设的,是学生读书学习的重要场所,管理人员和校内领导要注重管理和创新,争取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图书馆工作人员也必须要有创新精神,这样才能在这个不断发展的信息化社会中占有一席地位,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和空间。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洋.关于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在线聊天系统进行资源共享的设计与实现[J].硅谷,2011(21).
[2]郭林.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现在和未来[J].中国电子商情:通信市场,2012(4).
[3]张君.基于数字化校园的电子阅览室信息化建设[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4).
[4]张天财,刘洋.联想硬盘保护系统在机房管理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8).
[5]韩英.高校图书档案管理和教师关系创新探索[J].档案管理,2014(1).
[6]吉素丽.论我国高校电子图书的服务与管理[J] 青春岁月,2013(14).
[7]程晓红.浅谈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服务和管理[J].企业文化:中旬刊,2013(11).
[8]包科,杨勇.高职院校电子阅览室的建设与管理[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9]仓健.浅谈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服务工作的加强[J].才智,2012(1).
[10]覃柳君.浅议电子阅览室网路的日常管理与维护[J].现代经济信息,2015(11).
[11]胡幼珍,周朝建.电子阅览室图书检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硅谷,2011(15).
图书电子化管理范文3
关键词:图书馆 电子化 数字化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7-0013-02
一、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现状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演进创造了条件。数字图书馆就是对有高度价值的图像、文本、语言、音响、影像、影视、软件和科学数据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组织、规范性的加工,进行高质量保存和管理,实施知识增值,并提供在广域网上高速横向跨库连接的电子存取服务。同时还包括知识产权、存取权限、数据安全管理等范畴。因此,准确地说,数字图书馆是超大规模的、可以跨库检索的海量数字化信息资源库。[1]由此可以看出,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相比较,数字图书馆有着明显的优势和现实意义,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图书文献资源保存、管理、传播、使用的传统方式和增值模式,强化我国图书文献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
目前,我国经济已经发展到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新模式阶段,即人们一般意识上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鼓励创造新知识和在经济中传播新技术手段以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知识经济是计算机产业、通信产业和文化产业的汇集物;数字图书馆是知识经济的主要基础设施和必要条件。建设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是科教兴国,发展知识经济的当务之急,也是发展文化产业,建立新经济增长点的内在要求。数字图书馆是知识经济的主要基础设施和必要条件,它对于知识经济起到全方位架构的作用。
20世纪末期,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以信息高速公路和多媒体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把人类社会带入到高科技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在大力发展知识经济过程中作出了努力,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较为薄弱,在图书馆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方面我们已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图书馆数字化、信息化,不仅给图书馆业带来一场革命,而且也为文化传播打开了新的电子时代的大门。[2]数字图书馆也是高科技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必要条件。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数字图书馆所收藏的各类信息对于知识经济的整个过程都是必不可少的。而图书馆的数字化馆藏凭借高新信息技术,可以方便、经济、迅速地传播和为人们所利用,从而有效地实现图书馆馆藏的知识价值,不断地激发人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推动全民族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因此可以说,数字图书馆是今后经济和文化的载体和催化剂。
二、图书馆电子化、数字化发展趋势分析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全球的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资料收集地藏有大量的各种信息,其中有不少信息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是人类知识的瑰宝,如何更好的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让这些信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也是当前从事图书馆管理研究实践人员需要不断探究的重大课题。众所周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是各种资源有效利用的最重要的基础。但是它们又是更新极快的工具,只是这些工具还无法真正解决我们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我们必须要寻找一种合理的方法,来实现数字图书馆工程的技术架构。基于Internet互联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数字图书馆以一种新的基础设施和知识环境的虚拟形态展示在世人面前。它通过集成和利用最新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数字内容,建成超大规模、可扩展的、可互操作的知识库群,将有效实现图书馆工程的技术构架。
信息时代的来临,催生了数字图书馆的出现及其发展,这将推动传统图书馆发根本性变革,因此,数字图书馆的产生是顺应时展潮流的,它产生的意义将是深远的。数字图书馆不仅仅是现有图书馆的数字化,而是人类所有信息知识文献数字化。它是一个全球性的、分布式的大型知识仓库。数字图书馆作为一个建立在因特网之上最现代化的“图书信息库”,已经在我国取得较高水平建设的成就。数字化资源建设是其核心与基础,通常表现为国家的、文化的、巨型数字化文献信息数据库系统。因此,数字化信息资源是经过无数次的整合产生新的使用价值,可以方便的根据用户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而这个特点是传统文献资源所不具备的。所以知识信息的创造、加工、处理、传播与应用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源泉。它将决定图书馆成为具有什么特色和内容价值的数字化图书馆,并以此占领因特网这个新兴意识形态阵地。因为,在因特网上每个数字图书馆都可能成为信息资源中心,而这个中心必须建立具备各自信息资源个性特征的对象数据库,这样才能体现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价值,才能凸显数字化图书馆在网上重要地位。
我国图书馆数量多、分布广、资源丰富,许多馆都有自己的特色资源,但由于文献资源、资金、设备及技术力量分散,难以形成较大的规模;加上不同的技术要求和标准,不同的文献整理深度,则难以保证数字化、信息化的质量,在资源共享时就会出现障碍。[3]那么要顺畅地实现馆藏资源的有效共享,进而实现其经济价值,就需构建图书馆馆藏的数字化、电子化体系。如景德镇市图书馆凭借其丰富的陶瓷文献馆藏资源,为全国的陶瓷产业提供强大的文献保障服务和智力支持,使不断面世的各类陶瓷著作得以长久保存和流传,景德镇图书馆将在“十二五”期间为打造一所全国唯—的陶瓷特色图书馆而不懈努力。其中,面向读者免费开放“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电子阅览室这一举措受到普遍欢迎。在“以知识为本”的现代社会中,知识已经成为与人力、资本并重的战略性资源。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对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上的差异。知识管理就是通过对知识的“获取——处理——传递——应用”这一完整过程进行引导约束,促进知识的生产和流动,使知识在生产中实现增值,从而达到提高人力资源核心竞争力的直接目标,并最终造就人才大国的持续优势。为此,景德镇市图书馆着力研究图书馆电子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客观分析,科学统筹,努力为全市人民提供完善的知识服务。
三、应对图书馆数字化、电子化发展趋势的对策
1.编制标准化、规范化的图书馆信息化标准
信息时代,图书馆管理方式方法都在悄无声息地发生变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是顺应信息时代的客观要求,也是提升图书馆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从图书馆学的角度看,要实现图书馆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需编制信息化专用标准,即机构代码标准(TTS/BZ-001)、书刊代码标准(TTS/BZ-002)、信息库标准(TTS/BZ-003)、地区标准(TTS/BZ-004)、统计代码标准(TTS/BZ-005)、信息主题分类标准(TTS/BZ-006)、借阅规则(TTS/BZ-007)、阅览须知(TTS/BZ-008)。在编制这些标准的时候,会感觉工作量大,但完成这项工作具有“一劳永逸”的效果,对未来图书馆管理工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2.编制图书馆信息化专用程序
随着Internet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图书馆已从封闭的环境走向无限广阔的信息空间,读者也由直接“走入”图书馆,变为“链接”电子网络间接走入虚拟的信息空间,如何出色地完成向读者提供良好的服务工作是当前图书馆电子化、数字化的终极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需精心编制以下管理程序:期刊管理程序(TTS/CX-001)、图书管理程序(TTS/CX-002)、报纸管理程序(TTS/CX-003)、开架阅览管理程序(TTS/CX-004)、阅览室管理程序(TTS/CX-005)、采购程序(TTS/CX-006)、信息处理程序(TTS/CX-007)、信息检索程序(TTS/CX-008)、馆际互借程序(TTS/CX-009)、资源共享程序(TTS/CX-010)、图书馆安全管理程序(TTS/CX-011)、图书馆文件管理程序(TTS/CX-012)、图书馆民主管理程序(TTS/CX-013)、图书馆临时工管理程序(TTS/CX-011)。有了这些程序的导向作用,一切均能“循规蹈矩”,“照章办事”,自然能事半功倍。
3.强化图书馆管理职能
在图书馆信息化、数字化的基本前提下,图书馆管理工作是指在IT硬件、软件和网络条件等均具备的环境下,对图书馆书刊文献资料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存储、建库、联网、检索、分析、统计、再加工、咨询、借阅服务等信息化全过程的职能分工。在图书馆信息化、数字化的大背景下,需对各项职能进一步强化,如信息处理的分工部门须承担图书馆电子馆藏的信息分类、标引、著录、加工、编辑、编译、扫描、全文录入、信息文摘、图表、图片、图纸压缩、书刊典藏、专题书目等任务;负责建设和完善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系统、信息库、编写工作程序、总结经验、专题研究等。
四、结束语
在图书馆趋于数字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以适应图书馆信息化、数字化构筑图书馆事业发展新的平台,高起点实行现代化集成管理,引导图书馆向高效率、现代化方向发展,从根本上提升图书馆整体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对促进图书馆业务创新,加快我国图书馆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宿长海,马文萍. 试分析我国数字化图书馆建设[J].社科纵横,2000,6.
[2]黄奇.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信息产业发展.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6).
图书电子化管理范文4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时代;融合状态;图书馆文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12月25日
在全球知识多元化、信息爆炸化、专业细分化、设备自动化的、文献载体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服务对象的需求和阅读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作为以纸质文献为传统载体、流通借还服务为主要工作的高校图书馆也面临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的重大转变。如何调整服务流程、整合资源、拓展服务种类、提供“精、专、快”的文献服务成为困扰许多高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在一系列问题当中,打造具有信息环境的“战略顾问”、学科专业的“文献专家”的图书馆馆员团队就必然涉及与文献的“融合状态”。
一、智能图书馆和文献电子化对传统图书馆的冲击促进图书馆文化创新
1、1998年,RFID在北美图书馆被提议作为读者自助借还的一种方式,作为图书馆日常工作文献借阅管理方式发生了极大改变。RFID技术设备,包括自助借还书系统、智能安全防盗门禁系统、馆藏架位管理系统、图书编目系统、智能图书管理平台以及柜台工作站等,这一系统彻底改变了图书馆传统的借阅服务模式和典藏管理方法,大大提高了图书馆图书流通和管理工作效率。
1998年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率先使用RFID技术进行图书管理,随后美国、澳大利亚、荷兰等国的图书馆也相继使用。截至2009年底,全球约有3,000余个图书馆采用RFID技术管理。
2006年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图书馆“RFID智能馆藏管理系统”建成并投入运行,成为国内第一家运用RFID技术进行智能馆藏管理的图书馆。自此使用该技术的图书馆逐年递增。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7月,全国约有52家图书馆实施或尝试RFID技术管理图书。
2、伴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记录知识的载体也发生了重大改变,电子图书已成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书因信息量大、携带方便以及具备双重检索方式,能通过声音、影像等多媒体手段全方位、多维立体地显示信息,环保节约木材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外电子阅读已成趋势,亚马逊电子书销量已高于纸质书,耶鲁大学图书馆的电子图书从2005年的47.5万本已经增加到2009年的超过100万本。国内许多高校也在不断增加电子图书的购入。
3、文献借阅方式发生了极大改变,记录知识的载体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图书馆的服务必须动态地适应与改变,图书馆员的服务内容和工作方式也必然随之改变,这是信息网络化的必然选择。传统图书馆的许多工作基本都是靠人力手工完成的,图书管理人员大量的时间消耗在文献的借阅、典藏、上架等体力工作上,主要担当的是纸本图书的整理与保管的角色,对于图书文献所蕴藏的知识本身了解和掌握很少,很难为某一专业的学生指导准确的文献读本,也很难为学校高层次人才提供专业、快速的文献服务,准确把握某些学科的前沿动态。馆员服务质量的提升首先体现在对所管理文献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上。而现在通过应用RFID实现了读者自助借还功能,馆员在前台借还书的工作量极大地得到了解放,据统计,馆员用于处理借还图书的时间应该减少了75%以上,馆员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知识载体所蕴藏的知识,同时,又因为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根据自身知识构建选择某一熟悉专业,增加其对于纸质文献及电子文献的“融合状态”,实现馆员真正学科化,为打造一流高校提供信息、文献保障。
二、信息时代的高校图书馆资源状况
1、随着图书馆RFID技术的不断应用,电子文献的不断增加,大量的图书馆馆员从“多、复、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所管理的文献本身,如同人类的直立行走解放了双手,促进了人类的进化。大量的时间空余,为馆员了解掌握所管理的某类专业文献提供了机会,给图书馆馆员自身素质的建设提供了条件和机遇。馆员可以深度了解某一学科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相关信息,为凝练学科方向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2、图书馆根据科研人员的需要,提供高质量、深层次的信息服务,有利于引进和保留创新型人才,为汇聚学科队伍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3、图书馆围绕学科建设能够提供有力的文献信息资源支持,为学科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从而为构筑学科基地提供切实有效的文献保障。只有以高校重点学科和专业的文献资源为基础,再侧重于专业设置需求上的特色,才能把握重点学科的发展方向,高校图书馆才能建立具有特色的高质量馆藏,同时建立自有的特色数据库,向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结合专业特色、地方特色等方面的需求建设馆藏,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才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4、现代高校图书馆藏书中的电子文献随着时间和经费在逐年增加,但从图书馆建设发展趋势来看,因为传统馆藏文本型文献的发行有一定的标准,面向高校和社会有着相当数量的发行量。并且在印刷、发行、采购过程中受到政治、道德、学术方面的严格审查,具有采购意义和收藏价值,所以传统文本型文献为主的传统馆藏文献资源建设仍是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在现阶段的主要构成部分。
5、专题文献服务和定向课题服务无法展开。针对高校学科带头人及其所负责的重点科研项目,高校图书馆都要高度重视,他们的学术成果、教学内容、科研项目及其所需信息加以收集,建立档案,交与专人管理,及时了解他们的科研动向以及对文献信息的需求状况,才能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专题服务,如代查、代译文献信息资源,科研立项、课题论证、最新信息报道等服务。而目前因为图书馆馆员与文献的“融合状态”还存在各种问题,导致这项服务无法展开。
三、提高图书馆馆员与文献“融合状态”存在的问题
1、RFID技术设备,包括自助借还书系统、智能安全防盗门禁系统、馆藏架位管理系统、图书编目系统、智能图书管理平台以及柜台工作站等软、硬件配套到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当前高校的发展,在资金投入分配问题中,资金投入量制约了许多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也同时制约了图书馆馆员与文本型文献的融合进度。
2、图书馆馆员学历层次高低不同,自身素质参差不齐,掌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科技文献的能力也各不相同,成为制约图书馆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图书馆馆员与文本型文献的融合。
3、学科馆员制度的设立在目前高校教育发展中是一种趋势,在理论研究中已经具备可行性,但是在具体实践中还有很多现实障碍。比如,人员分配的更详细化,学科专业的细分化以及原有工作人员的工种调配等等,都涉及到需要更庞大的人员队伍及资金投入。
4、图书馆作为教学辅助单位,在人才选择非配方面受一线教学制约,缺乏自主选择权。许多人才被分配到一线教学岗位,而图书馆也只是被动接受一些人员调配。
四、提高图书馆馆员与文献“融合状态”策略和方法
1、不仅图书馆管理层要重视学科人才的引进,还需要引起高校管理层的共鸣,在人才分配上图书馆要具有一定的选择权。引进人才时,不但要注重图书情报专业人才的引进,更应该关注当前时代学科建设相联系的人才引进,加强馆内图书情报知识培训。着重培养一批既了解相关学科知识,又具有图书情报素质,且掌握一定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
2、转变图书馆馆员的观念,从“Book Promotion”到“Reading Promotion”,即将以前从以书为中心的观念转变为以读者为中心开展阅读延伸和促进,提高图书馆馆员对于文献的认知力和把握度,要求主动跟踪学科进展,研究学科信息发展态势,在指导用户获取、理解、使用信息资源的同时,积极参与对口学科的研究工作,提升个性化、学科化的高水平服务。
3、构建图书馆建筑布局学科化、信息网络学科化、设备配备普及化。图书馆员的服务需要与信息技术部门的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图书馆员的服务不能简单建立在手工服务的基础上,尤其在知识服务日渐成为学科服务的趋势的背景下,图书馆服务需要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升服务的效率和水平,科研创新的重要是不言而喻的,图书馆作为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主体,打造一批适合时代需求、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是图书馆建设重中之重的问题。
五、“融合状态”在以知识管理为背景的图书馆文化创新中具有重大意义
1、首次提出图书馆馆员与文献“融合状态”的概念,结合国内外图书馆发展现况,分析现阶段高校图书馆服务现状和困境,提出提高图书馆馆员与文献“融合状态”的策略和方法。
2、从智能图书馆和文献电子化对传统图书馆冲击两个方面,论述图书馆馆员与文献“融合状态”发展提高的必然性。
3、图书馆馆员与文献“融合状态”得到有效提高,不但对科研提供了专业保障,而且对图书馆自身图书选购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有选择地选购高质量的图书,避免人力及资金的浪费。同时,关注图书馆RFID技术和文献电子化的现状,图书馆RFID技术主要方便了纸质文献的馆藏和流通。文献电子化的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提醒图书馆管理者应根据自身条件适当RFID技术,不能盲目地追求投入,同时也应关注文献电子化对于图书馆建筑设备的要求。
主要参考文献:
[1]纪元霞,赵海霞,陈雅雪.RFID技术与图书馆自动化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0.3.
[2]董良贤.RFID技术与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变化[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0.6.
图书电子化管理范文5
关键词:职业学校;图书馆;电子图书;开发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4-0048-01
伴随互联网而发展起来的电子图书因其立体开放、即时可得、快捷方便等特点,日益受到人们青睐。职业学校要适应这种趋势,着手做好电子图书购置、技术支持、服务提升等工作,推进文献资料信息化、自动化,加快图书馆数字化、电子化建设。
一、电子图书的优势
第一,信息资料开放化。过去,人们利用文献资料,一般直接来到图书馆或借出所需书籍,在个人方便时进行学习;而在智能电脑、手机十分普及的今天,电子图书以动态分布方式为网络用户提供服务,并自动建立索引不同数据库的互联,实现网络化、智能化检索,为读者提供一条获取信息资料的快速通道。人们足不出户就能直接上网学习、利用,真正做到“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第二,共享功能倍增化。学校图书馆内纸质文献存本量一般是有限的,一本纸质文献在某一个时刻只能供一个读者查阅,在没有同样资料的情况下,其他读者只能等待或寻找替代资料,直到所需资料“回炉”为止。如今,只要图书馆为每个读者提供各自账号、密码,一本电子图书足以满足数以万计的读者同时上网学习、在线阅览,解决读者多、书本少的矛盾,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第三,学习阅览超市化。读者以往借阅一本资料,一定期限后就得归还;在馆里,你看到一本十分钟爱的书籍杂志,但下班时间一到,就得无奈地等待下次上班。电子图书打破了传统的时空界限,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上网各取所需,实现利用图书资料自助化、高效化。第四,资料利用即时化。电子书籍一经出版,图书馆花钱订购后就能快速收到,有如信息高速公路,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就能送达读者手中,省去传统书籍印刷、装订和运输等周期,也省去了搬迁、上架等麻烦。这种便捷化、即时性的特点,减少信息传播的周期,缩短读者与信息传播者的距离,也减轻馆员的工作负担。第五,阅读服务个性化。有的电子图书容纳文字、图像,兼容声音与动画,使信息资料变得丰富多彩、生动逼真。如果安装电子阅读器软件,人们可以根据个人喜好、习惯,在电脑、手机上放大、缩小字体,进行文字修改、批注等编辑,设定阅读进度和阅读历史。
二、电子图书在职业学校的作用
第一,丰富教学科研资源。教师从事科研工作、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最累是课题前期的资料检索和阅读,手工检索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了电子图书,借助计算机短时间内就能从海量的文献中检索到所需资料,大大提高了科研效率。第二,促进专业学习研究。职业学校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目的,学生要经常通过网络拓宽学习知识面,丰富知识结构,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电子图书的即时性、便捷性、个性化特征,为师生专业学习研究创造了十分便利的条件。第三,提高教育教学实效。电子图书的广泛利用,教师可以从中获取更加全面的学科前沿知识信息,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教育教学研究,开阔学生视野;有助于改进教学方式,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职业学校电子图书开发建设的对策
电子图书虽然有比纸质图书无可比拟的优势,也将发挥重大的作用,但它毕竟是一种新生事物,不可避免存在不足之处。职业学校图书馆员大多非科班出身,对电子图书了解不多、研究不深入,又习惯了纸质图书的管理服务;职校生的阅读热情不高、阅读水平有限、阅读时间不长,所以对电子图书并不一定感兴趣。但是,建设数字化图书馆是一种发展趋势,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职业学校必须应势而为、科学应对,大量添置电子图书,大力建设电子图书馆。第一,加强馆员培训。电子图书有一定技术性,对于老馆员来说,没有经过培训难以适应工作。学校要输送馆员到各种专业院校进行业务提升培训,不断提升馆员业务素质。尤其是在当前,要让他们尽快了解各种电子出版物的特点和使用方法,熟悉购买、运用电子图书常识,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的维护和管理技能,学会安装使用电子图书新技术、新软件,为适应电子图书管理奠定基础。第二,加强硬件建设。职业学校要多方筹集资金,添置电脑设备,建设电子阅览室;不断引进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光盘数据库、多媒体视频信息等各种电子出版物。处理好系统性和重点性的关系,在全面收藏各种综合性电子图书的同时,重点购置与专业教学、科研相关的电子读物,真正做到投读者所好,满足读者需求。第三,加强软件建设。构建电子化图书馆,必须引进先进技术,实现电子图书格式标准化,促进电子图书健康发展。引进一批国内外权威性的网上数据库,建立镜像站点,加快电子化、数字化虚拟馆藏建设;引进CEB格式,解决格式互不兼容问题,为读者阅读利用电子图书扫清障碍;引进并加强发展DRM数字版权管理技术,防止电子文档、影像资料被盗版,保护著作者的知识产权,推动电子图书服务规范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图书电子化管理范文6
关键词:网络环境;图书馆;期刊管理;创新
期刊是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图书馆的重要信息资源。期刊信息量大、知识新颖、出版速度快、时效性强、参考价值高,具有知识性和学术性,反映了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前沿动态。是现代社会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来源,是图书馆馆藏的重要部分,是科研活动的重要文献,在经济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为图书馆期刊管理带来技术支持的同时,也为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必须不断创新,以适应网络信息时代的要求,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平台,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和完善期刊管理工作。
一、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期刊管理的新特点
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人们获取信息更快捷,给经济社会带来了深远影响,也使图书馆期刊管理呈现出了新特点。
1.电子期刊的发展
在网络时代,电子化期刊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数量和种类在不断地增长,很多传统的纸质期刊也有了相应的电子版期刊。电子化期刊大致分为二种;第一种是光盘等出版的电子期刊;第二种是网络化的期刊通过购买权限来在网上阅读。电子期刊具有纸质期刊不具备的优势和特点。一是体积小、存储量大、移动方便。纸质期刊占用空间大,而电子期刊只需要一张光盘便可以收录诸多文献,可以依托服务器建立起庞大的数据库;二是共享性好,纸质期刊只能供一人阅读,大多没有副本,而电子期刊可以多人同时在网上阅读;三是易于检索,纸质期刊要搜索到某年的某篇文章需要翻阅卡片,去地下书库翻找,支持不了模糊查询。而电子期刊有数字化全文检索技术,可以通过标题、内容、关键词等轻松的定位检索,能根据需要组合检索条件,不用借助人工查找。四是信息传播速度快,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只要借助一定的设备和一定的借阅检索规则,可以在任何地方共享网络期刊资源。五是交互性强,读者可以在网上完成借还打印参考咨询等,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借助网络与读者互动。电子化期刊是智能化的期刊,随着网路技术的发展,电子期刊功能越来越强大,汇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基于这些优点,电子期刊对纸质期刊构成了不小的冲击,目前图书馆呈现电子期刊和纸质期刊并存的局面。
2.文献信息的馆际共享
传统的图书馆各自为政,只能借阅本馆的馆藏。而新时期,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网络技术为依托,形成了各馆馆际的网络互借系统。读者可以依据一定的借阅规则,从馆际互借系统中检索到所需的馆藏文献资料。实现了馆际的文献资源共享。
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期刊管理现存的问题
1.期刊管理网络化进程迟缓
由于受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限制,现在图书馆网络化进程缓慢。纸质期刊占据绝大部分。很多图书馆还停留在传统的手工操作,对电子期刊的了解还不够,图书馆购买电子期刊少,未能实现图书馆期刊的网络化管理和馆际互借。数据库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重复率高,信息滞后,不能适应网络化时代对图书馆期刊管理的新要求。
2.期刊管理工作人员知识和水平有限
由于很多图书馆还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工作人员的工作习惯于纸质期刊的管理,还是传统的上架、下架、排架等,而对电子期刊不是很熟悉,电子期刊的管理环节和纸质期刊有很大的不同。工作人员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低,不能适应网络化时代对图书馆工作人员期刊管理水平的新要求。
3.期刊征订只图全,忽视利用率
现在图书馆不论大小,一律追求大而全、小而全,却忽视了期刊的利用率。缺乏市场调查和读者反馈,没有了解究竟读者都需要什么样的期刊文献。造成大量期刊闲置,还有大量读者借阅不到所需要的期刊。期刊订阅没有借助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和平台,订阅的大部分为纸质期刊,电子期刊订阅的少,不能适应网络化时代的要求。其中外文期刊文献资源匮乏。
三、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期刊管理创新的思考
1.增加电子期刊的订阅,完善网络服务
现在越来越多的期刊开始出版电子期刊,很多杂志既有纸质期刊,也有电子期刊。有些电子期刊是随光盘出版,有些是网络化出版,购买相应的权限,就可以登录计算机终端进行阅读。随着网络技术和存储技术的进步,网络电子期刊、多媒体服务器数据库已经成为期刊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在图书馆要增加电子期刊的订阅数量,加大电子期刊的扩充力度。完善电子化期刊数据库建设,建立以计算机系统为核心的联机编目馆藏期刊数据库,对电子网络期刊进行搜集整理、分类索引、开发和深加工。构建合理的期刊馆藏结构。这需要硬件和软件投入相结合,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术研发推广学习。现在图书馆的电子期刊基本上是在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计算机有权限阅读检索,未来将打破传统的等读者上门的服务。网络时代是开放式服务,通过新技术实现远程联机服务,打破图书馆原来单一封闭的管理模式,由单一服务向多元化服务转变。在图书馆网站上建立期刊专业网页。根据一定的借阅规则,让读者在家中电脑,登录到图书馆网站也能检索到需要的期刊文献,并且逐步扩展到能在网络上完成借还、查阅、下载打印、信息参考咨询等,图书馆工作人员也通过网上交互方式与读者交流。实现图书馆服务时间和空间的跨越式发展。由传统的文献服务向信息服务转变。
2.加强馆际合作,完善馆际互借系统
新时期要打破过去的各图书馆各自为政,任何一个单一的图书馆都满足不了读者的全部借阅要求,要加强合作,取长补短。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为馆际互借提供了技术保障。不断完善馆际互借系统,让读者通过馆际互借系统能检索到需要的文献资料。充分利用各自馆藏特色,实现资源互补。统一标准规范,建立区域性电子期刊信息目录。让读者在统一编目中检索出馆藏期刊信息。
3.加强馆员的知识学习,提升服务水平
网络化时代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要求有专业的技术队伍。期刊工作人员不仅要搞好纸质期刊管理工作,还要尽快适应电子期刊管理工作。图书馆应多组织馆员学习计算机知识技术和网络技术,让馆员掌握一定的信息检索和文献编辑水平,能加工书目文献编目,完成各种数据库的信息加工。熟悉各种导航工具和电子数据库。掌握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要加强馆员的图书馆专业知识学习,让馆员能更好的掌握期刊信息文献的管理和开发利用。还要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要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提升事业心和责任感,本着“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通过综合素质的提高,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4.科学调查,合理采购期刊
根据图书馆实际情况和特色,考虑经费,合理有效的选购期刊。要结合实际,深入调查分析和研究。图书馆管理应当以人为本,以读者为中心,要了解读者的需求,有计划有针对性的选购期刊。新时期要通过网络建立起读者反馈机制和系统,借助现代网络信息平台,将读者的需求有效结合起来,了解读者所需,更科学的采购期刊,把力量用在刀刃上,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以有限的资金和人力发挥最大的作用。有必要增加外文期刊的订阅。建设有鲜明特点的期刊资源收藏库。并且通过信息系统将馆藏数据库和相应软件统一到信息管理平台上,形成专业数据库,充分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另外,图书馆要根据性质和职能确定期刊采购重点,结合图书馆馆藏特色,加强特色化馆藏建设,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馆藏体系。围绕图书馆馆藏建设发展目标,确定期刊的收藏范围。随着网络化进程加快,电子期刊的大量使用,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通过创新管理,树立馆藏和服务新理念,使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逐步网络化、数字化,为建成网络时代的数字化图书馆而努力。
作者:刘枫 单位:黑龙江省图书馆
参考文献:
[1]王叶宁.网络环境下如何深化图书馆期刊服务工作[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11).
[2]秦丽华.信息环境下的期刊管理工作[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2):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