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心理学的笔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心理学的笔记范文1
一、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利
(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得成功的动力。学生酷爱“动画片”,动态的变化着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来刺激学生和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激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让学生在活泼、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体会成功的快乐,从而大大地增加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与信心。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景,有效突破物理教学中的重难点
以实验为基础的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使静变为“动”,使微观变成“宏观”,高速变为“低速”,连续变为“定格”,使看不见、摸不着的变成有“形”、有“声”、有“色”,变抽象为直观,所谓“百闻不如一见”,避免了学生由于对知识难以理解而产生厌烦情绪。
(三)架设信息桥梁,发展思维能力
人的思维是形象思维在前,抽象思维在后,思维训练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单靠抽象的语言描述,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经验表明,学生感到物理题目难做的原因不是物理规律(公式)不熟,而是无法想象完整的物理情景,从而无法准确地弄清物理过程。所以必须根据初中生的认知特点,提供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信息,使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多媒体正能提供真实的动感画面,学生在欢乐有趣的情境中调整出最佳心态,从而诱发潜在的创造智能,使思维趋于活跃。
(四)增加教学容量
信息技术增大了课堂教学信息的容量,放大了课堂教学的“空间”,延长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量增加与教学时间不够的矛盾。
二、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弊
多媒体辅助教学虽然具有很多优点,但不能当成万能钥匙。在物理教学中应注意:
(一)不是每节课都要自己作课件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和网络搜索中,可广泛收集物理素材,比如,Flas、特效声音、有利图片、现场场景短片等,形成素材资源库。在利用课件演示方面,可以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或上网搜索,选择其中合适的部分用在自己的讲解中,只有在确实找不到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的情况下,才有必要由教师自己去进行开发也可以利用Powerpoint、Flash、思维地图等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
(二)不能片面夸大计算机的作用
计算机是否在教学中使用,完全取决于教学需求。计算机只是一种教学媒体,它的角色应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协作交流工具,代替不了教师的课堂现场教学经验和智慧。
教育心理学的笔记范文2
【关键词】多媒体 信息技术 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00-01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教育的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一线力量,教师必须要重新认识教学过程。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出现与应用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与学习工具。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的学科特点相结合,实现体育教学的多元化与形象化,促进体育教学效果的提高。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优势
(一)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来源,但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对体育学习感兴趣。对于小学生而言,“好奇”的天性使其对新颖、新奇对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只有满足这些条件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实现图文并茂、声像并举,将体育教学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直接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创设逼真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通过学习氛围的营造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通过全方位的方式向学生展现各种内容。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之下,能够促进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开发,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更加深入地了解与体会教学内容,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三)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师生交流沟通
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实现教学实践的缩短,从而将更多的课堂教学时间交到学生手中,让学生能够通过各种课堂活动来展现自己、发挥才能。教师应该依据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情况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应变能力。此外,多媒体信息技术所具有的交互性特征也让教师与学生之间增加了交流与互动,让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更好的实现教学内容的安排。
(四)强化了体育教学内容中的重点与难点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能够重点突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将课本中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点进行讲解,提高教师的表达能力。通过多媒体教学中的信息再现等功能,能够更加轻松地解决各种教学难点。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感知,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
二、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弊端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虽然具有多种优点,但是在不断普及的过程中也暴露了一定的弊端。
(一)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
多媒体课件都是教师提前设计好的,对教学的过程、内容、问题等都已经提前有所安排。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按照提前准备好的流程与内容进行机械的操作,实现教学步骤的完成。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只是引导学生按照已经设定好的课件轨迹进行推进,这种定向式、模式化的教学束缚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不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
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表现手法多样化的特点,但是如果在实践的过程中很好地把握使用的度,将会导致形式过于花哨,造成喧兵夺主的情况。这种情况下,难以突出体育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分散,学习效果较差。
(三)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质量较差的多媒体课件不仅不能够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优势,而且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此外,教师地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滥用,导致教师失去了对教学应有的控制地位,甚至有部分教师离开多媒体课件之后就无法进行教学。教师过多的依赖课件,会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性减弱,难以发挥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综上所述,现代化技术必须与现代化思想相互适应才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也要与“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相互结合。实现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相互结合,扬长避短,通过科学性原则、思想性原则与适度性原则实现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合理、灵活运用,实现体育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作用的最大化,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玉洁,张琳琳. 全方位的改变: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5(75):80-81.
教育心理学的笔记范文3
关键字:信息技术; 开放教育;优势;弊端
Abstract: with the coming of the 21 st centur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more and more widely used in various fields. TV university, as open education,education, education and so on various types and non-academic education base, is continuously explore how to from the traditional teacher-centered teaching mode change to with students as the center of new education model. At the same tim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lifelong education, multimedia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 English teaching, make open education students develop at any time and place of autonomous learning. Teachers can make full use of images, sounds, animations, slide and so on many kind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teaching resources for effective integration links, develop its peculiar vivid, interesting, and interactivity, personalized effects, and thus improve the learning interest of the students,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course, everything has two side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teaching application also ha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is article through an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the comparison, the article elaborated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 English teaching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how to foster strengths and circumvent weaknesses, thus further promote teaching mode innovation,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Keywor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pen education;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自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创办开放教育以来,已经走过了十多个春秋,许多教育工作者始终坚持不懈地探索在开放教育教学环境下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在新的教育教学环境下,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英语教学中,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子课件,网络课程,电子留言板,电子邮件等信息技术使开放学员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个性化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具有相当鲜明的特点和优势。
一、信息技术应用于英语教学中的优越性
1.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外语教学模式必将受到信息化时代的挑战,给外语教学手段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运用多媒体平台也就成为了每一位英语教师所必须掌握的教学手段。通过利用声音、动画、图片等多媒体手段,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连接,制作出生动形象的网络资源,使枯燥的教学内容趣味化,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比如,我在讲授开放英语本科的“文学英语赏析”这一课程时,涉及到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哈姆雷特》,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是由于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古英语使学生读起来晦涩难懂。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互联网收集了大量的视频、音频和文本资料,将其以声、像、图、文并茂的电子课件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们通过先观看原著的电影版产生视觉和听觉的共鸣,然后再听视频讲解,对重点和难点段落有了进一步理解,变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英语,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英语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心理学的笔记范文4
信息化教育技术是指在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技术。包括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课件、视频、ppt、图片等形式以及以网络为代表的网络课堂、空中教学等。新时期的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关注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自我形成与塑造。这需要我们在传统政治教学的基础上,有效的整合信息化教育技术。因此,探究信息化教育技术在中学政治教学中的应用、作用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中学政治教学中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应用
中学思想政治课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对知识的接受程度的变化而不断改变。当今时代,信息化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进入中学课堂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特别是在中学政治课堂上,信息化教育技术更有着积极的意义。
首先,信息化教育技术在中学政治课堂上的应用
(一)、运用信息化教育技术这种新的载体,能够在教学模式上实现由传统的受导式教学模式向建构式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模式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选择的适应教学和学生接受水平的课堂互动形式。新时期下,学生的个性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我国教育发展的趋势。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模式上为学生创造出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教学环境。运用信息化教育技术为新的教学载体,配合传统教学思路,在教学模式上实现由教师中心型向教师学生互动型转变。
(二)、运用信息化教育技术对中学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教师可以借助于信息化教育技术,从网络上获得更加丰富更加详实的知识背景材料,并通过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包括 PPT、视频、音频乃至于网页等形式加以编排,将更加具体多样的知识通过感性直观呈现在课堂上,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借助信息化教育技术,教师可以灵活选择视频课,案例分析课等多种课堂形式。
其次,信息化教育技术在中学政治课堂之外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通讯软件、网页、电子邮件等形式实现对学生课外学习的引导与拓宽,而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渠道及时地将学习情况和学习要求反馈到老师,实现一个双向的信息流动过程。
(二)、信息化教育技术是对于课堂内容的巩固与拓展。这是由政治教学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其涵盖的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人文学科的教学,单纯依靠课堂的内容是不足以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的。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教育技术对网络资源进行优化和整合,有效地对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进行引导和控制,既不失教学内容的宽广度,又不失去对学生受教程度的把握。
(三)、信息化教育技术不仅仅强调师生互动,也强调生生互动,即同学之间的学习上的交流与合作。中学政治教师可以依靠信息化教育技术,通过通讯软件、博客、论坛等手段开展多种兴趣小组活动,帮助学生和学生之间开展有效的学习上的互动,有助于班级精神的构建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二、对信息化教育技术在中学政治教学中的利弊分析
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在政治课的教学中,会使得政治课变得更加形象生动,对学生也具有了更加大的吸引力,使教学开始走向立体化、动态化。
(一)信息化教育技术在中学政治课中的优点
1、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化教育技术相较于传统教育手段有信息存储量大、呈现直观性强、处理速度快等优点,这就决定了信息化教育技术可以使比较枯燥的知识在有趣的动态画面中揭示出来。学生能够更加形象地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师的上课效率。教师在课堂中也能够运用信息化教育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纲要式的归纳、归类,使课堂知识更加系统化。既丰富了教师教学手段,也调动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提高了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
2、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
有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主体加工信息时主要受信息特点和主体经验及需求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学生的理解记忆效果同教学内容的性质有关,教学信息新颖有趣,就容易形成独立而清晰的记忆痕迹,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尤其对一些难以理解的抽象理论的掌握。通过信息化教育课件来创设情境,创造气氛,再现有关场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思维。针对以往传统课堂无法呈现的教学内容,现在也可以通过信息化教育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化深为浅、化难为易、化远为近,更加形象化、简单化,这有利于帮助教师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3、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和积极性
信息化教育技术运用多种现代化手段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显示与重放,并配之以模拟仿真与动画故事,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电子课件,创造出悦耳、悦目、悦心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无疑会诱发学生感情上的参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4、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信息化教育技术将图、文、声、像相结合介入课堂教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以问题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缓解师资暂缺,保障学生受教育权利
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由于师资配备的短缺,专职政治老师紧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如何利用有限师资解决政治老师短缺的问题就摆在学校的面前,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出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矛盾。通过网络课堂,在不增加师资人数的情况下,偏远地区也能够接受名师的教学,保障偏远地区学生的受教育权利,同时也保证政治课教学顺利进行。
(二)信息化教育技术在中学政治课中的缺陷
1、教师板书质量的下降
现在不少老师利用信息化教育教学时已经脱开了粉笔和黑板,但是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在教学课堂中的作用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因为黑板的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内容还可以方便地增删,特别是对过程性的教学内容的教学的呈现,以及教师在使用信息化教育教学有时会有突然而至的灵感,这个灵感就无法输入已经准备好的课件中去。
2、课件导致教学程序的单向性
课件一经制作完成,课堂上的教学程序也就基本固定下来,这样就会形成是教师在单方面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没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同时,因为教师无法预知学生的课堂情绪和积极性,教师就无法很好的把握教学质量,导致教学过程简单缺少双向互动。
3、影响政治教师人格魅力的作用
中学政治教学中存在着“知、信、行”的转化过程,要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规范的行为,单单通过传授知识和操作训练是无法完成的。学生在政治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往往受到政治教师的品质、言行、教学风格等人格因素的影响,潜移默化地模仿老师的风格,并融入到自己已有的内部道德环境中来。但是长期使用信息化教育技术上政治课,就会在无形中使政治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丧失。
结论,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新的教学发展形势要求政治课教师必须学会合理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信息化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当然,信息化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应用于政治课的教学也不是万能的,在使用信息化教育技术的过程中也还有许多新的课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和解决。(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南侨中学)
参考文献:
[1] 和汇等编著:《信息化教育技术》,科学出版社,2008 年
教育心理学的笔记范文5
【关键词】 高考理科综合 全国新课标卷 山东新课标卷
高考理科综合山东新课标卷与全国新课标卷都是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的指导思想之下命制的高考试题。试题内容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着重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学科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全国新课标卷(以下简称“全国卷”)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一套新课标高考试题,从2007年开始命题,称为宁夏卷,到2010年更名为全国卷,历时七年。山东新课标卷(以下简称“山东卷”)指自2007年开始的由山东省考试院自主命制的理科综合试卷,仅供山东省高考考生使用,至今也有七年的时间。从2007年开始各省(市)陆续由全国大纲高考卷进入新课标高考卷,截止到2013年的高考,全国只有广西一个省(市)仍沿用全国大纲卷。
以下分四个方面对山东卷和全国卷作比较分析。
1 使用省份
表1:使用理科综合全国卷的省份
使用全国卷的省份由2010年的6个,增加到2011年的10个,到2013年已达到18个。
2 试卷结构的比较
表2:理科综合试卷的分值比较
全国卷的满分为300分,山东卷的满分为240分。山东卷与和全国卷相比,在物理、化学、生物三科总分的占分比例上基本相当。与全国大纲卷的物理120分、化学108分、生物72分相比,无论全国卷还是山东卷的三科分值都有了明显的变化。
表3:物理、化学、生物的呈现顺序及题量的比较
从表3看出:①山东卷的总题量比全国卷少了2题。具体表现在物理学科上,第Ⅰ卷选择题少1题,第Ⅱ卷必做题少1题。②山东卷和全国卷在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科题目的呈现顺序上有所不同。两种卷的第Ⅰ卷选择题均按照生物化学物理的顺序呈现;第Ⅱ卷必做题和选做题均有不同的呈现顺序。③山东卷的物理部分,第Ⅱ卷选做题由2007~2011年的“3选2”模式更改为2012和2013年的“3选1”模式,与全国卷保持一致。④山东卷的生物部分,第Ⅰ卷选择题由2007~2011年的8道题,减少到2012和2013年的6道题,第Ⅱ卷必做题由2道题增加为4道题。调整后的题量与全国卷的相同。
3 物理、化学、生物分学科的比较
表4:物理、化学、生物考查模块的比较
从表4看出:山东省自主命题的前五年内,必考模块及必考模块的数量均与全国卷一致,但选考模块有所不同,表现在物理学科的选考模块数量上,山东卷比全国卷多一个,即山东卷物理学科是“3选2”,全国卷是“3选1”。对于2012~2013年的山东卷,无论是必考模块还是选考模块及其数量均与全国卷一致。
表5:物理单科试卷结构的比较
表6:化学单科试卷结构的比较
表7:生物单科试卷结构的比较
从表5、6、7看出,2012~2013年的山东卷一改沿用了五年的试卷结构,在物理和生物学科上做了较大的调整:①物理:选考模块的模式由“3选2”改为 “3选1”,分值由16分减为8分,明显低于全国新课标卷的分值比例。山东卷共7道选择题,比全国卷少1题,每题的分值为5分,比2011年的山东卷增加了1分。山东卷第Ⅱ卷的实验题一般由两个实验组成,但以一道题的形式呈现;全国新课标卷的实验题也大多是由两个实验组成,但以两道题的形式呈现。所以从题目数量上看,全国卷的必做题比山东卷多了1题。②生物:第Ⅰ卷选择题由2007年~2011年的8道题,减少到2012~2013年的6道题,第Ⅱ卷必做题由2007年~2011年的2道题增加为2012~2013年的4道题。调整后与全国卷的选择题和必做题题量均相同。
4 选考模块的选做统计
表8:物理、化学、生物选考模块的考生选作比率
从表8近四年的统计数据看出:
物理学科:山东省自主命题前五年的“3选2”模式下,考生选做3-3模块的人数最多,其次是3-4模块,而且这两个模块的平均分也高,分别是4.94分和5.05分;选做3-5模块的人数最少,平均分最低,为3.35分。2012~2013年山东卷改为“3选1”的模式,无论是三个模块的选做人数,还是平均分都有了明显的变化:选做3-3模块的人数最多,平均分最低,为3.92分;选做3-4模块和3-5模块的人数相当,平均分也相当,为6.5分。全国卷的“3选1”模式下,选做3-4模块的人数远多于其他两个模块的人数,选做3-5模块的平均分要高于其他两个模块的平均分。
化学学科:山东卷选做“有机化学基础”的人数最多,该模块的平均分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平均分相当。全国卷选做“物质结构与性质”的人数最多,该模块的平均分略低于“有机化学基础”的平均分。无论是山东卷还是全国卷,选做“化学与技术”的人数都是最少的,平均分也都是最低的,且与其他两个模块的平均分差距较大。
生物学科:山东卷和全国卷选做“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人数最多,该模块的平均分和“生物技术实践”模块的平均分相当。
5 启示
5.1 2012~2013年山东卷的试卷结构较前五年做了较大的调整,无论是必考模块还是选考模块及其数量均与全国卷一致,表现出山东的理科综合试卷结构逐渐趋向于全国卷的试卷结构。尤其是物理学科减少了一个选考模块的作答,这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学生掌握知识范围的要求,对大多数考生的减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2 从近四年全国卷的命题思路来看,更加突出学科主干知识,强调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和基本技能,不过分强调试题的知识点覆盖面。山东卷多年不曾涉及的考点,在全国卷上有所体现,如:电源的效率,光电效应方程,气体压强的计算,波的相位、生态工程等知识点。
5.3 对选考模块的教学和复习,大多数学校的做法是高考考查一个模块,则学校给学生指定一个选考模块的学习和复习,有明显的应试痕迹,这与新课程的理念课程的选择性相背离。再从近些年各高校自主招生的考试题目来看,考生减少了选考模块的学习,对自主招生无疑是不利的,所以从考生的长远发展来看,最好的做法是物理、化学和生物都有侧重的学习一个选考模块,其他的选考模块都适当的涉猎到,可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完成。
参考文献
教育心理学的笔记范文6
[关键词]毕业设计 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存在问题 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耿彩芳(1964- ),女,江苏徐州人,中国矿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学科主任,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丁昶(1973- ),女,安徽合肥人,中国矿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室内设计、建筑设计教学及管理。(江苏 徐州 22111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0-0118-02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教育教学体系已发展得较为完备,但在本科毕业设计环节除了依然存在选题创新性不够、教学手段陈旧等老问题外,又出现了一些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毕业设计和就业升学矛盾的激化、信息化社会对毕业设计带来的冲击等新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本科毕业设计的教学效果,影响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对问题加以充分研究,并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现状,在明确教学目标和研究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予以解决。
一、本科毕业设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1.就业压力和升学压力对本科毕业设计的影响。受到国内外经济的影响,本科学生毕业面临的就业压力逐年上涨。《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本科生就业率下降12%,2013届高校毕业生六月份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仅为35%,低于去年同期12个百分点,2013年可谓是“史上最难就业年”。由于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前些年高校扩招等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当前用人单位的门槛在不断提高,本科生找工作时普遍遇到用人单位要求学生有实践工作经验,希望到岗就能立即投入工作。就业压力迫使学生刚进入大四阶段就纷纷开始求职,为了参加各地各高校的人才交流会,他们经常请假外出。很多学生利用大四阶段去企业或单位实习。在单位一边实习一边做毕业设计成为有工作意向的学生的普遍选择。此外,在大四阶段还有相当一部分本科生有考研、出国等进一步深造的需求,这些学生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参加各类培训班备考。本科生在毕业阶段面临的就业压力和升学压力使他们对毕业设计重视不足、投入时间和精力不足,在做毕业设计时,敷衍了事走过场,甚至出现拼凑、抄袭等现象,难以保证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
2.毕业设计选题存在问题。当前本科毕业设计选题也存在诸多问题,一些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有一些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新问题。依然存在的老问题包括很多高校本科毕业设计选题欠规范,在设计选题规模上没有控制,最后成果显示出学生工作量大小不一,导致毕业设计评价有失客观公平。还有一些毕业设计选题没有体现与专业课程的衔接,甚至有些内容和三四年级的专业课程教学相差不大,毕业设计和专业课程的成果要求相当,不但在设计深度上不够,也未能紧密结合实践。还有一些设计选题内容陈旧,没有与学科前沿相结合,创新性不足。当前复合型和应用型的人才成为社会对毕业生的基本要求,社会的发展要求毕业设计选题具有时代性、前瞻性。随着交叉学科的发展,有的毕业出现了跨学科选题,这就要求对选题深入推敲、严格把关,以满足培养创新实践人才的需求。
3.毕业设计过程未能得到有效控制。纵观当前毕业设计现状可以发现,毕业设计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毕业设计过程未能得到有效控制,一方面是就业和升学压力所致。由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把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找工作和升学备考中,导致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前所制订的毕业设计计划难以得到有效执行。许多学生直到5月才匆匆回校真正着手毕业设计。处于对学生找工作不易的体谅和毕业设计不通过的严重后果,一般院校往往对毕业设计评判较为宽松,毕业答辩基本都予以通过。这也直接影响下一届学生对待毕业设计的态度,使得对毕业设计过程的控制更加困难。另一方面是由于指导教师队伍自身以及毕业设计管理不足等原因。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扩张后,一些高校和专业学生人数增加较多,而教师引进的速度却较慢,使得生师比过高,有的教师甚至带十余名学生的毕业设计,教师在精力和时间上很难保证对每个毕业设计进行有效指导。此外,很多高校专业教师队伍出现年轻化高学历的趋势,新进教师中海外求学归国者不在少数。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专业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还不是很丰富,对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认识还不充分,对相关的教学研究投入也不足。在毕业设计管理方面,一些高校虽然制定了毕业设计的相关文件,但缺少落到实处的管理办法。由于毕业设计管理的相对宽松,没有针对随着社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的管理对策,学生对毕业设计时间精力的投入难以确保,直接影响了毕业设计最后成果的质量。
二、基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本科毕业设计教学策略
1.构建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的专业课程体系。毕业设计是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分量最重的教学环节,无论是从设计的周期还是对毕业设计工作量以及设计深度的要求都是最高和最全面的。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单凭毕业设计是不够的,应该从宏观的视角解析本科毕业设计对于实践创新能力的要求,从构建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的专业课程体系的宏观视角切入,对毕业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研究,站在学科教育的高度构建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摆正毕业设计教学的位置,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设计和前期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各专业课之间的衔接都应该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对毕业设计和每一门专业课程都应该明确教学目的、廓清教学内容、深入研究将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课程设计教学环节有效结合,避免毕业设计出现选题过大或过小、与前期专业课程内容发生冲突等情况。
2.开发多元化的毕业设计选题。选题是毕业设计的关键,一个好的课题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充分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保证毕业设计的顺利完成。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本科毕业设计选题应尽可能站在本专业学科发展前沿,与实践紧密结合,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除了传统的选题方式外,还应开发多元化的选题,选题内容应该突破旧有模式,体现学科教学的延伸、多学科的交叉综合。
项目依托下的选题。项目依托下的毕业设计选题来自于真实的课题,直接与社会需求、生产实际相结合,选题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真正实现理论结合实际,克服传统毕业设计与社会、与现场实际脱节的问题,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项目依托下的选题满足了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能对学生就业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现在很多高校都建立了学生生产实习基地,与许多公司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依托这些合作关系找寻适合本科生毕业设计的选题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校企合作下的选题。即通过学校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相互支持,相互协作,最终获得校企双赢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下的选题企业提供实践基地,学校有计划地将企业项目纳入专业教学研究课题中,可以选择其中一部分内容分解为子课题作为毕业设计的题目。学生毕业设计过程就是在企业工作的过程,在企业管理人员或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校内导师的共同指导下,让学生真正为企业解决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极大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跨学科、跨校联合培养模式下的选题。毕业设计选题可以拓展到学科之间的交叉、院校之间的合作。这种选题可以打破专业和院校之间的壁垒,增加学生与其他专业和院校的交流互动,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带来指导模式质的变化,使原来一对一的校内指导方式扩展到可以接受来自不同专业和不同院校的教师的指导,使学生感受到不同学科背景和人文环境下的专业理念,有助于他们打开设计思路,提升设计创新能力。
导入DIY理念的毕业设计选题。DIY(Do it yourself)翻译成中文就是自己动手做。导入DIY理念的毕业设计选题以学生自身的兴趣为出发点,让学生参与到毕业设计任务书的制定中。这样的选题将毕业设计方向和学生的兴趣点相结合。由知识传授型的传统教学方式转向引导个性化的现代教学模式是DIY选题最大的特点,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拓展设计思路。
3.毕业设计教学过程的有效控制。一是毕业设计教师团队的培养。对于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而言,其角色不同于其他课程中相对单纯的“教授”,教师更多的应该是一个毕业小组方向的领路人、教学开展的组织者,“互动式”教学是毕业设计的主要模式,教师给出合理的建议、指出正确的方向,最终引领学生独立完成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对指导教师队伍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启发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毕业设计教学环节要求指导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在教育教学中紧跟学科前沿,对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在思想上要足够重视。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团队建设是确保毕业设计过程得到有效控制的基础。二是配套教学管理。一般院校的毕业设计过程基本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前期主要是教师下发课题,学生根据选题进行前期资料的搜集、整理,以及开展毕业设计实践。中期学生展开毕业设计工作,并对设计不断进行修正、深化和完善。后期是整个毕业设计收尾阶段,学生要做出完整的毕业设计方案,提交各种文本和图纸的最终完成稿。真正落实配套毕业设计教学管理非常有必要。前期要对整个毕业设计进度进行合理规划设计,每阶段分别进行毕业设计工作的考核。前期考核主要关注学生对与课题的相关思考和对资料收集整理的情况,以保证学生的前期研究相对充分;中期主要把握毕业设计进度;后期重点关注毕业设计深度和整体完成情况。考核方式可以采用答辩形式,为了简化流程,中前期考核可以以小组方式进行分组答辩,毕业设计指导团队把握答辩要求和考核要点。学生做了多少工作,通过答辩一目了然。另外,也可建立中前期抽检制度,随机抽检以确保进度。通过合理的教学管理,确保毕业设计每一阶段的开展。三是信息技术介入下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当前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合理进行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同时能缓解就业和升学压力对毕业设计的影响。如在毕业设计分组后即建立毕业设计网络小组,通过网络各项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可以一边在实习单位实习,一边进行毕业设计,教师在线给学生答疑指导。网络指导在给学生带来便捷的同时,需要教师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进度的控制和把握主要取决于指导教师的指导,如何衡量教师的工作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信息技术介入下的毕业设计指导更加需要规范化管理。
三、结语
当前我国高校的本科毕业设计环节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何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现状在毕业设计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厘清毕业设计目前的现状、找到影响毕业设计教学的主要原因,基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出本科毕业设计教学策略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才能够突破传统的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韩朝晖.导入DIY理念的毕业设计教学探索[J].装饰,2011(3).
[2]金敏丽,钱奇霞.风景园林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