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呕吐的护理诊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生儿呕吐的护理诊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生儿呕吐的护理诊断

新生儿呕吐的护理诊断范文1

【关键词】新生儿呕吐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384-01

呕吐是机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射活动,其发生机制是各种原因刺激延脑呕吐中枢,反射性引起幽门、胃收缩,贲门松弛,同时腹肌和膈肌收缩,使腹压升高,导致胃内食物和胃液经食管排出体外。轻者是吃奶后少量奶汁从口角处溢出,较重的大量奶液从口鼻涌出、甚至喷出,所以做好新生儿呕吐的观察和护理,尽量减少呕吐引起的并发症和协助医生诊断都是非常重要的。

1临床资料

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科收治了66例有呕吐症状的新生儿,其中男婴38例,女婴22例,诊断为咽下综合征者11例,颅内出血者11例,缺氧缺血脑病者4例,喂养不当者5例,感染性疾病者15例,消化道疾病者10例,胃食管返流者10例,通过积极治疗与护理均痊愈出院。

2 临床常见的呕吐种类及原因

2.1 呕吐羊水 出生当天或次日呕吐,吐出物为泡沫样透明羊水或淡咖啡色黏液,系母亲宫血、羊水及胃液混合物,羊水污染的胃内容物吐净后,可自行好转。

2.2 喂养不当 约占新生儿呕吐的1/4,主要是由于喂乳次数过于频繁,喂乳量过多或浓度不合适,温度过热或过冷。奶嘴孔太大,奶流过急,吞咽过快等喂养不当,喂乳后立即平卧或过早、过多翻动小儿,均可导致呕吐。

2.3 胃黏膜受刺激 胃内血液贮存或出血、新生儿出血症、应激性溃疡及DIC等引起胃肠道出血可引起呕吐,呕吐物多为咖啡色或红色血性物,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2.4 颅内压增高 常见于脑膜炎、颅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等,呕吐呈喷射性,呕吐物多为奶液或乳块,极少有胆汁,前囟饱满,张力高,用脱水剂治疗并同时治疗原发病。

2.5 感染 以肠道感染常见,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也可有胆汁,尔后出现腹泻。

2.6 胃肠道功能失调

2.6.1 贲门―食管松弛 在新生儿中占重要地位,常在喂奶后平卧时引起,呕吐物为奶液,也可有陈旧性或新鲜血液,呈喷射性呕吐,采取半卧位或右侧卧位,1~2个月可自愈。

2.6.2 贲门失弛缓 呈间隙性吞咽困难,喂奶后即有乳汁溢出,用654-2等抗胆碱药有效。

2.6.3 胎粪性便秘 若生后数日内不排便或排便量过少,则引起腹胀、呕吐物量呈褐绿色或褐黄色粪便物,腹壁见肠型蠕动波,并可触及干硬的粪块,肛查或灌肠排便后呕吐消失。

2.7 各种消化道畸形 如先天性食管闭锁、先天性巨结肠、幽门肥大性狭窄或任何肠段产生的闭锁式狭窄等,对这类畸形的患儿应尽量争取早日手术治疗。

3 新生儿呕吐的观察

3.1 对呕吐时间、次数和性状的观察 出生后1周内呕吐为功能性,先天性多见,1周后出现呕吐,系感染所致。应密切观察呕吐的次数、性质及量,观察呕吐的类型如属于溢乳,无压力呕吐,喷射性呕吐,频繁呕吐,间隙性呕吐,均应及时记录。

3.2 喂养与排便的观察 注意患儿每次奶量,吸吮是否有力及胎粪排出情况,腹部有无肠型波动。

3.3 患儿的反应情况 哭声响亮或微弱均应观察神经系统的症状,颅压增高的体征如前囟是否饱满,对患儿的体温、尿量,有否脱水或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均需观察记录。

3.4 对已确诊的疾病性呕吐 应按疾病护理常规观察。

4 护理

4.1 禁食,胃肠减压 禁食可减轻对胃黏膜的刺激,是减少呕吐的基础。根据病因及患儿腹胀、呕吐情况决定禁食时间。禁食期间护理上应密切观察患儿的一般反应,包括哭声动作反应,觅食反射程度等。同时进行血糖监测,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2]。

4.2 喂养不当所致呕吐 护理要耐心,吸吮猛的婴儿在喂奶时要吸吸停停,奶汁要适宜,姿势要正确,婴儿应取斜坡式卧位,喂奶后应将患儿竖起轻轻拍背,让胃内空气逸出,在吃奶后少翻动头、颈背,并将头抬高片刻。

4.3 洗胃、灌肠 用1%碳酸氢钠液或生理盐水洗胃,清除肠道内的剩余物,对胎粪性梗阻引起的呕吐,用温生理盐水或1%肥皂水30~50ml加温后灌肠,使胎粪排出,呕吐停止。

4.4 均应取头高脚低斜坡右侧卧位,呕吐时可暂给俯卧,脸朝下轻拍背,利于呕吐物流出,吐后侧卧,防止吸入性脑炎。

4.5 呕吐后及时清除口、咽内奶汁 呕吐物可用棉签蘸出或用包有消毒纱布的手帕伸入口内轻轻揩净,或用导管接注射器抽吸,动作要轻柔,切忌损伤黏膜,若呕吐致窒息,可给氧气吸入,紧急情况时可口对口人工呼吸[3]。

4.6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严格控制滴速,遵医嘱准确及时地用药,以保证营养的供给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4.7 呕吐后皮肤清洁护理 用温热水将口角、颈下、耳后奶汁用消毒毛巾清洗干净,新生儿皮肤柔嫩,角质层薄,皮肤障壁功能差,口水、奶汁均能引起发红、溃烂,内衣和包被应柔软,并应随时更换,同时应注意保暖[4]。

4.8 做好婴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婴儿出生后,其家长既高兴又紧张。由于缺乏育儿知识和经验,担心自己没有能力护理好孩子,加之婴儿出现呕吐等异常现象,内心更加恐惧。护理人员应做好他们的心理护理,耐心讲解新生儿的特点,生长发育知识,喂养方法和呕吐的处理方法,使其了解育儿知识,掌握婴儿常规护理方法,对婴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5体会

体会

新生儿肌肤特别娇嫩,全身机体各器官功能发育不成熟,机体抵抗力低下,因此新生儿出生后必须对新生儿进行专门的护理和关照。由于产妇产后体质虚弱、疲劳且初为人母,许多年轻妈妈缺乏抚育孩子的经验,面对小儿突如其来的呕吐,大多部分家属不知所措甚至恐慌惊乱,更不知如何去护理新生儿,这就更进一步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应耐心、细心、全面地做好新生儿期的护理指导,帮助母亲树立信心

参考文献

[1] 张家骧.新生儿急救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36-440.

[2] 崔炎.儿科护理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5.

新生儿呕吐的护理诊断范文2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临床观察;护理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在体内聚集而引起的皮肤、巩膜及黏膜等黄染的症状。部分病理性黄疸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故应加强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尽早治疗。我院新生儿科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9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了有效的治疗以及针对性的护理,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收住院的新生儿黄疸98例,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本组98例中,男51例,女47例。出生15h~22d,平均5.2d,出生平均体重2855g,胎龄平均41周。发生黄疸时间最短4h,最长28d,平均发病天数19.01d。黄疸出现原因: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3例,血管外溶血5例,新生儿肝炎综合征4例,感染25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15例,头皮巨大血肿2例。

1.2治疗方法:

1.2.1光照疗法使用蓝光照射,日照时间8~12h,连用3~5天。采用双面光疗箱,将患儿裸放于床中间,使患儿皮肤均匀受光,并尽量使身体广泛照射。上下灯管与患儿皮肤的距离分别调为40cm、20cm。将患儿头偏向一侧,防止溢乳呛咳后窒息。每次光照前测血清胆红素值,当血清胆红素

1.2.2药物治疗①口服苯巴比妥5~7mg/(kg.d)。②人血白蛋白每次1g/kg加等量10%葡萄糖注射液静滴,连用3次;③口服中药茵栀黄3ml、双歧三联活菌胶囊210mg,每日三次。

1.3疗效判断标准

①治愈:一般情况好,皮肤黄疸消退,小便颜色正常,复查血清总胆红素在90μmol/L以下;②好转:一般情况好,皮肤黄疸较治疗前减轻,血清总胆红素较入院时下降100~120μmol/L;③无效:皮肤黄疸较治疗前无改变,血胆红素下降不明显。

1.4护理措施

1.4.1光疗前的护理

①建立消毒隔离制度和完善的清洗设施要求人人严格遵守,入室更衣换鞋,接触新生儿前后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病室应该使用湿式法进行日常清洁,每天用三氧空气消毒机消毒两次,每次30min,并要定期进行全面的清洁消毒。②光疗箱准备:灯管全亮,水槽内的水在标准线内,箱温升至患儿适中温度,湿度为55%~65%,并将光疗装置放在避光、通风处;③患儿准备:剪短指甲防止抓破皮肤;清洁皮肤防止感染,不要有油、粉类物质附着,否则影响蓝光照射效果;充分暴露患儿的照射体表面积, 用新生儿光疗防护眼罩遮盖两眼,不透光尿布遮挡会阴、。⑤护士准备:了解患儿诊断、日龄、体重,测量生命体征,评估黄疸情况和胆红素检查结果等。治疗前要与家长进行沟通,介绍新生儿黄疸的基本知识,讲解治疗的目的和注意事项,消除家长顾虑,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1.4.2光疗中的护理

①将患儿裸放入蓝光床中间,头偏向一侧,防止溢乳呛咳吸入窒息;光疗尽量选择患儿安静睡眠状态,若患儿哭闹应及时报告医生,必要时应用镇静剂;光疗期间监测体温、箱温和室温,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容易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体温控制在36.7~37.3℃,箱温一般控制在30~32℃,每2~4h测体温1次并据此调节箱温。如体温超过37.8℃或低于35℃,要暂停照射,处理后体温恢复正常后再继续治疗。②给患儿及时补充能量及营养物质,有利于康复,足月儿每3h喂奶1次,早产儿每2h喂奶1次,对吮吸无力等新生儿要耐心细致喂养;哭闹易发生呕吐引起窒息,患儿进奶30min内头部稍抬高,右侧卧位;光疗期间患儿哭闹、出汗,有时会出现呕吐、腹泻等加重不显性失水,应及时补充水分并记录出入量,如在2次喂奶间加喂适量糖水予以补充水,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静脉补液,防止水、电解质的紊乱。③根据患儿总胆红素的指数、皮肤黄染的程度和临床症状选择合适的照射时间,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如果需要连续照射,每治疗12h后间断1~2h再进行照射。④光疗可以引起患儿稀便和排便次数增多,对新生儿皮肤刺激大,要用湿巾清洁臀部,再用鞣酸软膏或紫红油涂于臀部给予保护,勤换尿片,每天温水浴1次。⑤观察患儿生命体征,颜面及口唇有无青紫,黄疸程度和部位变化,黄疸有无减轻,有无四肢颤抖、惊厥、哭闹、呕吐、腹胀、腹泻和大小便的量和颜色,皮肤有无发红和皮疹,吸吮力有无变化等,并做好详细记录,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要及时通知医生,检明原因,及时处理。⑥补充水和钙剂,光疗会增加新生儿不显性失水,加之新生儿哭闹、出汗、呕吐、腹泻等使水分丢失更加严重。在2次喂奶间加喂适量糖水予以补充水,对每个光疗新生儿均要采用静脉补液,防止水、电解质的紊乱,补液量根据进食量、有无呕吐、腹泻及失水情况而定,适当补充钙剂,避免发生低钙惊厥。⑦光疗中勤巡视,及时清除患儿的呕吐物、大小便、汗水等,保持蓝光箱的透明清洁。

1.4.3光疗后的护理

①根据经皮测黄疸仪测胆红素

2结果

经治疗和相应的护理后,新生儿经皮测黄疽指数明显下降,吃奶量及体重增加较快。98例新生儿黄疸治愈85例(86.7%),好转9例(9.1%),无效4例(4.0%),总有效94例,总有效率95.8%。

3讨论

新生儿每日生成胆红素8.8mg/kg,其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能力为成人的1% ~2%,极易出现黄疸,而黄疸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与胎便排出时间和变黄有关。胆红素能吸收波长为450~460nm的光线,并转变为水溶性异构体,通过胆汁、肾脏排出, 波长427~475的蓝光是理想光源。通过对48例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体会到新生儿黄疸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配合蓝光照射可以很快使胆红素降到正常水平。

同时在光疗别要汁意水及钙剂的补充,防止水、电解

质紊乱、酸中毒、低钙抽搐。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注意喂养,防止呕吐物吸入引起窒息。注意箱温温度,防过高或过低,因箱温过高会引起新生儿体温发热导致水分过多去失而产生脱水,过低则使新生儿消耗过多热量:,易受凉而感染或发生硬肿症。光疗虽然比较女全,但也有副作用,如青铜症、腹泻、低血钙、、贫血、皮疹、核黄素缺乏等,因此应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对症处理。

综上, 治疗过程中做好护理工作,既能提高光疗效果又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蓝光仪器性能的完好、正确的操作方法及精心的观察和护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新生儿黄疸只要进行了有效的治疗以及针对性的护理,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参考资料

[1] 齐会军.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14):1288-1289.

[2] 段红玲,闫其文,侯福平,等.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J].中国基层医药,2008,15:78-79.

[3] 门丽娟.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8):718-719.

新生儿呕吐的护理诊断范文3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注意事项、营养健康

【中图分类号】R595.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370-01

对新生儿进行护理需要注意,新生儿的各调节中枢和身体器官尚不健全,自身的抵抗力很低,同时又因为产妇的护理经验不足,因此,医生就需要指导新生儿的护理人员产妇或相应的家属做好各方面的护理工作。另外一些新生儿在出生时伴有病情重、无自主呼吸等状况,进行检查时要考虑新生儿身体的特殊情况,避免检查或护理不周造成不必要的后果,因此,了解新生儿护理时的注意事项对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大的意义。

1. 护理要注意观察的新生儿的以下几点内容

1.1注意观察新生儿皮肤的颜色

在观察新生儿皮肤的颜色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如观察新生儿黄疽出现的时间、发展快慢。生理性黄疽一般在出生后的3至4天出现,7至10天后消退。如黄疽出现过早(24小时内),发展过快,应注意发现并及时报告。如新生儿有病理信号,即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有花纹等症状,说明其微循环灌注量不足,如病情进一步发展,以致出现面部及四肢发维,体温不升,对刺激反应消失,则表明病情正在恶化。

1.2观察新生儿的呼吸和心率情况是否正常

观察新生儿的呼吸以及心率时需注意新生儿呼吸的节律、频率及心律的改变。一般新生儿每分钟呼吸40至45次,呼吸均匀,心率每分钟120 至 140 次,如出现病理信号时,即出现呼吸、心率增快,面色发灰,烦燥不安、紫绀,呼吸浅促,这表明患儿肺的有效通气不足,肺泡气体交换有障碍,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给氧并增加氧气的吸入量。如出现双吸气,抽泣样呼吸,吵吸不整或暂停等,则为中枢性呼吸衰竭的表现。这种情况在临床观察中多见于早产儿,吸入性肺炎的婴儿,且病情变化快,发展也快。

1.3观察新生儿是否有呕吐的现象

对新生儿要重点关注呕吐物的颜色、次数、量、气味。一般情况下,新生儿一次进食量过多,牛奶温度不适,或进食后过早搬动,均可出现溢奶,或呕吐少量残奶。若呕吐物带有咖啡色样物,淡红色带泡沫状,且呕吐频繁、量多,呕吐呈喷射状,均应注意并及时向医师报告。

1.4了解新生儿的大小便情况

对新生儿的观察要着重注意新生儿的分泌情况,要注意大便性状、气味、次数、颜色及时间。新生儿胎粪呈墨绿色,粘稠,3 至 4 天后大便呈金黄色软膏样,稍带酸味,亦可呈淡黄色,便稍干。新生儿多数在 24 小时内排出胎粪,极少到48 小时。若第一次排便延误,可能是某些疾病最初表现的一个征象,如胎粪性肠梗阻,胎粪梗阻综合症,肠闭锁和肠梗阻。这些疾病的成功治疗依赖于早期诊断,因此,注意观察新生儿首次排便时间是很重要的。小便一般在 24 小时内出现,如超时应注意。另外,还应注意尿液气味。据有关文献报道,如新生儿尿有一种枫糖样气味,类似糖烧焦的臭味,同时婴儿表现无力,昏睡或惊厥,即为“枫糖尿症”,是亮氨酸、异亮氨酸代谢异常所致。这类婴儿如不及时察觉,得不到及时治疗,多数会在出生后几周内死亡。

1.5观察新生儿的睡眠情况

婴儿在刚出生后会很嗜睡,一般情况下新生儿睡眠时安静舒坦,呼吸均匀,有时面部会呈现出各种表情,这些均属正常现象。如果他们在睡眠时烦燥不安,入睡后又全身干涩,面红、呼吸声粗,应引起警惕,这可能是发热的预兆。如出现腹痛、腹胀等现象,新生儿会在睡眠时表现出烦燥不安,额部微冷湿润,手足心湿润的现象,应注意并及时向医师报告。

2. 对新生儿护理注意事项的讨论

2.1要注意新生儿的正确喂养

为防止低血糖和低体温的发生,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与母亲接触,吸吮母亲,半小时内进行母乳喂养,剖宫产儿也应尽早与母亲接触,在母亲对新生儿有反应后半小时内进行母乳喂养。喂养时应将一手的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别放在的上、下方,并把托起成直锥形,而且与新生儿必须紧密相贴,头与双肩朝向。哺乳时母亲身体一定要放松,身体略向前倾,用手掌根部托起婴儿颈背部,四指支撑婴儿头部。喂母乳时无论白天和夜间都要把孩子抱起来喂,一侧乳汁排空后才能更好地刺激乳腺再分泌。固定为每间隔3h喂养一次。出生两周的新生儿食管和胃的肌肉发育不全,尤其是胃的出口(幽门)比入口(喷门)肌肉发育好,吃完奶后如立即搬动孩子可能会出现溢奶。故喂奶后应竖抱宝宝,轻拍背部,排出胃内空气。

2.2对新生儿的护理要预防感染

新生儿脐部护理是新生儿护理的的重点,新生儿脐部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主要通道,极易发生脐部感染。新生儿脐部应做好伤口处理,保持无菌及干燥,定期查看消毒,避免用各种粉剂,如不慎尿湿脐部及覆盖的纱布,应及时消毒并更换纱布。一般5到10天就会干枯脱落。新生儿皮肤比较娇嫩,皮肤皱褶、臀部、会阴处更为薄弱,因此清洗时要选用软棉布,护理人员动作要轻柔,剪短指甲,以免弄伤孩子。孩子所用的盆、毛巾及食具等都要专用,并严格消毒。衣服、包被、尿布均应选用透气性、吸水性强、柔软的浅色棉质材料。孩子尿布应及时更换,防止尿布疹的发生。对新生儿的一些生理现象要正确对待,如郏部脂肪垫、肿大的不能挤或挑。杜绝传染源,避免与感冒、传染病人接触。

2.3注意新生儿的生存环境控制

新生儿对外界温度变化适应能力差, 过冷过热都会增加患病的几率。新生儿房间一般保持在18到22℃,湿度在50%左右,因早晚的温差较大,家长应随着气温的变化,注意衣被的增减,细心的观察新生儿的体温。如新生儿面红耳赤,出汗,体温超过37℃,则说明过热。在夏季应注意室内空气流通。

结语

由上可知,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时要注意观察新生儿的皮肤颜色,呼吸和心率情况是否正常以及新生儿的睡眠情况等等,只有以上几点指标正常才能说明新生儿的身体处于健康状态。另外对于新生儿的护理工作要注意新生儿的正确喂养工作,让新生儿处于良好的生活环境并预防新生儿感染。因此,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才能对新生儿的健康做出保障。

参考文献

新生儿呕吐的护理诊断范文4

新生儿惊厥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症状,任何疾病及中枢神经系统均可出现惊厥,其发生频率约占活产儿的5/1000[1]。新生儿惊厥是新生儿期常见的急症,可产生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一旦发现惊厥,必须紧急寻找原因,并立即给予处理。为降低新生儿惊厥病死率,改善预后,本研究对60例新生儿的惊厥临床观察和护理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9年8月至2011年2月收治新生儿惊厥60例,男41例,女19例;足月儿32例,早产儿23例,过期产儿5例;体重大于4000g8例,小于2000g11例,2000-2500g41例;有异常分娩史42例,其中剖宫产18例,产钳助产9 例,臀位产6例,胎头吸引助产9例,有窒息史21例。

1.2 临床表现.

1.2.1 惊厥.15例四肢呈游泳或踏车样运动;18例表现为四肢强直性伸展;17例阵挛性抽搐;10例突然发生双目凝视,两眼上翻或眼球固定,口吐白沫,肢体呈痉挛性抽搐伴呼吸暂停。

1.2.2 体温本组 4例体温不升,放入暖箱后12小时后体温升至正常过; 9例高热(>38.5);47例体温正常。

1.2.3 呼吸 患儿惊厥发作时多伴呼吸减慢,偶有呼吸暂停,9例出现呼吸暂停。

1.2.4 心率 高热患儿心率均增快,其中有4例心率高达170-180次/

1.2.5 血氧饱和度 患儿惊厥发作时多伴血氧饱和度下降至85%左右,7例患儿急剧下降至70%左右。

2 护理

2.1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心电监护

观察患儿的体温、呼吸、意识、眼神、瞳孔大小、前囟等情况。维持血氧饱和度和血气在正常范围。并做详细记录抽搐持续与间隔时间、发作类型、频度、发作恢复后情况。

2.2氧气吸入

无论有无发绀,有惊厥先兆就应立即给予吸氧,惊厥发作时可提高氧浓度(6~8L/min)。

2.3 建立静脉通道

应及时建立静脉通道,病情严重时可建立两个静脉通道,所需液体量在24h内平均输入,应用输液泵,速度为以3~5滴/min为宜。出生后前3d输液60~80ml/(kg·d),以减轻脑水肿。

2.4 病情观察 

置患儿于抢救台或暖箱内,以便于观察,用监护仪监护生命体征,注意呼吸节律及快慢变化以及是否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密切观测体温,体温低者适当调高箱温或台面温度,发热者可给予温水擦浴或头部使用冰袋。严密观察惊厥发生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及惊厥发作的类型。注意惊厥时患儿面色、意识状态、肌张力变化及是否有尖叫、凝视,前囟是否膨隆以及瞳孔变化,注意呕吐及呕吐物性质。

2.5 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

主动细致地向家长解释患儿病情及预后,消除家长焦虑不安、悲观失望的不良心理,帮助家长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以提高患儿的治愈率。

3.讨论

新生儿惊厥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功能失常的一种临床表现,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之一,可对不成熟的大脑造成损伤,同时也是新生儿死亡的原因之一。引起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很多,积极寻求惊厥发生病因,是进行特殊治疗和估计预后的关键,窒息后HIE和ICH是新生儿惊厥最主要的原因,其次是低钙血症、低血糖和败血症等。本组资料分析显示,新生儿惊厥的主要病闲是HIE,其次是ICH,常于生后12~24h发病,

与文献忙[2]报道相符,表明窒息和产伤是新生儿惊厥的首要原因。病因诊断必须详细了解围生期情况,结合患儿胎龄、出生体质量,必要时进行实验室检查及脑CT检查,CT扫描是诊断脑损伤的可靠指标。本组资料CT检查存在异常44例,占73.33%。生后l周内惊厥主要是继发于围生期窒息,并可导致脑功能及结构上的缺氧缺血性损伤。约有0.2%~0.4%的足月儿和60%早产儿或小于胎龄儿有围生期窒息史,其中10%~60%死于新生儿期,25%的存活儿可致永久性脑损害,如脑瘫、癫痫、智力低下及听力障碍等临床后遗症[3]。故加强围产期保健,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早发现胎儿宫内窘迫,提高助产技术,建立高危孕妇及新生儿监护,从而减少HIE和ICH的发生,对预防新生儿惊厥,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惊厥又可造成患儿通气障碍和氧、能量的大量消耗,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患儿的脑损伤[4]。故新生儿惊厥的护理同样重要。预防新生儿惊厥的发生惊厥的本身影响新生儿期大脑的发育,惊厥容易导致奶汁反流引起误吸。护理工作中,减少或消除惊厥的诱发因素,而一旦惊厥发生,要迅速控制惊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避免惊厥继发的缺氧导致的脑损伤。

新生儿惊厥在新生儿期较常见并危害极大,反复发作可导致脑细胞的损伤并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通过对本组患儿的正确护理和治疗,早诊治、及时有效地控制惊厥的发作、纠正低氧血症,可明显提高治愈率和减少发复发作的可能,从而降低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护理过程中,详细记录为,重视基础护理,保证营养供给和有效吸氧,可促进康复;另外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能使更多患儿得到最佳治疗,提高生存质量。从而尽最大可能降低患儿病死率及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宫希吉等 实用新生儿[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01-204.

[2]徐瑞蜂,易彬.何莉。新生儿惊厥59例病因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7.2(1):58—59.

[3]张家骧,魏克伦,薛辛东.新生儿急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14--623.

新生儿呕吐的护理诊断范文5

【关键词】 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围手术期;护理

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是胎儿在胚胎中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发育缺陷, 对新生儿的生命或生长发育有严重影响[1]。尤其近几年, 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已经严重影响新生儿及家属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一般采用手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 取得了一定效果, 但由于新生儿手术耐受力较低、抗感染能力差、循环和呼吸易受麻醉和手术的干扰, 严重影响手术及预后效果[2]。随着护理服务在临床的广泛使用, 对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围手术期采用优质护理,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本院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1月来本院治疗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新生儿45例, 45例新生儿均确诊为先天性消化道畸形。45例新生儿中男31例, 女14例, 新生儿出生时间1~30 d, 平均时间(10.1±7.6)d。其中3例为早产儿。45例中1例患儿为食道闭锁合并胸膜瘘, 3例为肠闭锁, 5例为肠狭窄, 2例为肠旋转不良, 4例为胃穿孔, 21例为闭锁, 5例为十二指肠膈膜, 4例为脐膨出合并肠旋转不良。

1. 2 方法 45例新生儿均采用手术治疗。同时采用优质护理, 具体护理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2. 1 一般护理 ①消毒隔离:在新生儿治疗期间, 要严格按照消毒隔离制度执行, 避免交叉感染。控制病房温度, 温度过高或过低对新生儿均有影响。保持室内通风, 每天给予病房消毒, 医护人员接触患儿时要洗手, 避免细菌感染新生儿。②注意保暖:新生儿由于刚刚从母亲体内出来, 对外界环境温度较敏感, 所以要控制保暖箱的温度, 2 h时测量1次, 避免发生意外。③认真做好评估:护理人员对新生儿有无并发症或其他部位的畸形进行检查, 为临床医生治疗提供依据。④做好宣教及健康教育:详细向患儿家属介绍疾病, 避免家属产生焦虑心情, 影响医生治疗。⑤观察病情:观察患儿呕吐的性质、腹胀的程度及有无排气、排便等。如果新生儿合并肺炎, 需要观察新生儿呼吸、发热、咳嗽等情况。采用心电监护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

1. 2. 2 术前准备 ①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和营养不良:给予新生儿静脉留置针, 固定好防止脱落, 保护静脉。手术前4 h禁止饮食, 手术前给予新生儿静脉滴注10%葡萄糖液, 避免低血糖和脱水情况发生。②留置8号硅胶胃管, 避免损伤食道及胃黏膜。为了顺利完成腹腔手术, 将胃部聚积的气体和液体吸出。对于食道闭锁的新生儿, 需要给予半卧位, 采用软导管吸引食管盲袋、咽部和口腔, 避免分泌物进入呼吸道。③皮肤准备:采用软肥皂擦洗, 腆伏对皮肤进行消毒, 采用治疗巾包扎。④术前对新生儿各项指标进行检查。

1. 2. 3 术后护理 ①呼吸管理:术后护理好新生儿的呼吸道, 避免并发症发生, 减少病死率。保护新生儿呼吸道通畅, 定时给予新生儿翻身、拍背, 每6小时给予新生雾化吸入1次。采用心电监护仪密切关注新生儿生命体征, 观察新生儿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及通气和换气功能情况。②保暖:术后保持新生儿温度, 避免受凉, 影响恢复。③卧位:新生儿未清醒之前取头低足高位, 但注意呕吐, 避免误吸入呼吸道, 对新生儿生命造成威胁。新生儿清醒后, 斜坡卧位, 等成型手术后, 取患儿侧卧位, 将伤口暴露, 同时不会被小便污染,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④保持胃肠减压通畅: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新生儿术后诊断、手术方式及护理重点, 避免发生严重后果。保持胃肠减压通畅是该类疾病的护理重点。如果发生胃管脱落会造成严重后果, 所以需要固定好胃管, 记录胃管刻度。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儿腹胀程度、肠蠕动恢复情况, 以便了解胃管是否通畅。⑤营养:在术后禁食期间可以给予新生儿胃肠外营养。但需要注意无菌操作, 滴入需要均匀, 避免皮肤坏死。在胃管拔出后, 可以采用糖水给予新生儿, 观察有无呕吐、腹胀情况。逐渐转喝母乳, 母乳由少慢慢恢复正常。⑥伤口护理:观察伤口有无异常情况发生, 比如渗血, 保持伤口干燥。⑦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向患儿家长详细介绍出院注意事项, 避免发生不良后果。

2 结果

45例新生儿均治愈成功, 无并发症发生。

3 小结

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是由胎儿在胚胎中期各种原因导致的发育缺陷, 对新生儿的生命或生长发育有严重影响, 是目前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尤其近几年, 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发生率不断上升, 已经严重影响新生儿及家长的生活。目前临床一般采用手术治疗, 取得了一定效果, 但是由于新生儿抵抗能力较差, 预后效果较差[3, 4]。本院在围手术期采用优质护理,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优质护理主要是通过一般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服务于患儿,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本院通过对45例新生儿进行优质护理治疗, 45例新生儿均治愈成功, 无并发症发生。说明优质护理能减少并发症, 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新生儿采用高质量的护理能有效的减少并发症, 提高新生儿生活质量,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文明, 陈宏香. 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90例临床分析. 临床医学工程, 2011, 18(6):919-920.

[2] 吕小逢, 徐小群, 耿其明, 等. 新生儿高位消化道畸形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2014, 22(1):23-27.

[3] 詹李彬, 陈国. 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44例临床分析. 中国临床医生, 2013, 41(2):56-57.

新生儿呕吐的护理诊断范文6

结果:全体患儿治疗后,SOD活性与MDA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在治疗患有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时,临床医护人员需结合患儿病情与个体差异,拟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通过科学护理,提高治疗效果,促使患儿早日康复。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358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15-01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为儿科常见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制复杂,致残致死率高,因此采取科学手段给予及时干预很有必要。就我国目前医疗水平来看,临床治疗该疾病多采用综合治疗法,其中护理干预对改善患儿预后质量影响深远 [1]。在本文中,笔者将我院2013年3月~2013年6月,接诊的23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接诊经验,分析总结护理体会。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3年3月~2013年6月,接诊的23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23例新生儿中,男12例,女11例,胎龄范围为36~43周,平均胎龄(38.5±3.5)周,入院时间为出生后80min~2天。入院后,患儿经彩超、头颅CT扫描以及脑电图等常规监测,结合1996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的HIE诊断标准以及临床分度标准进行诊断。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基础护理:为患儿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定时对保温箱进行消毒与灭菌,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为避免交叉感染,医护人员应尽量减少新生儿家属探病次数,缩短探视时长。护理期间,按照规范严格执行各项操作,做好消毒隔离等工作。考虑到新生儿心肺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务必注意输液量与输液速度。加强新生儿口腔护理,定时更换尿布,保持新生儿臀部与脐部皮肤干燥清洁。密切关注患儿生命体征有无异常,当患儿出现啼哭、斜视等症状,则应判断是否出现抽搐征兆,提前做好抗惊厥的准备 [2]。当新生儿生命指标出现明显变化时,医护人员需提高警觉,提高防范意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喂养护理:病情严重的患儿通畅吸吮乏力,因此,医护人员应给予科学的喂养护理。可通过鼻饲管喂养、重力喂养以及胃管持续点滴等方式开展喂养护理,喂养期间,密切关注新生儿意识与呼吸,当新生儿出现呕吐或面色乌青时则立即停止喂养,避免发生严重窒息。医护人员认真记录患儿每日的吸吮情况、食量以及排泄量,为治疗方案的拟定提供有效参考。

保暖护理:一般情况下,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因神经中枢受损严重,所以体温调节能力弱,所以医护人员应为新生儿进行保暖护理。保温护理期间,恢复体温应循序渐进,每小时将保温箱温度调高1℃即可,以免快速升温导致患儿出现肺出血或其他严重并发症。正常患儿皮肤温度应保持在36℃~37℃之间,当患儿体温持续过高或过低时,可利用药物进行干预。所有治疗与护理操作均需在保温箱内完成,频繁或多次开箱均不利于箱温稳定 [3]。

1.2.2 评价方法。治疗前后,检查全体患儿血清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与血清丙二醛(MDA)水平。疗效评价标准:治疗后患儿体征与临床症状均已消失为显效;患儿体征与临床症状较治疗前获得明显改善为有效;患儿治疗后病情无任何起色或恶化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 统计学分析。利用统计软件SPSS13.0对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以(X±S)代表计量资料,以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

2 结果

治疗结果显示,23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治疗后,显效15例,占比65.2%;有效8例,占比34.8%;无效0,治疗总有效率100%。治疗前后病情改善情况明显,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MDA水平,治疗前为7.48±1.32mol/L,治疗后为5.25±0.96mol/L;SOD活性变化治疗前为347.48±103.59g/L,治疗后为639.59±128.71g/L。所有患儿治疗后MDA水平与SOD活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