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管理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图书管理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图书管理培训

图书管理培训范文1

关键词:信息技术培训管理应用

校长培训中,管理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影响校长培训的质量。长期以来,校长培训的管理工作基本上都是依赖于传统的管理手段,存在着管理不畅通、反馈不及时、资源无法共享、费时费力等问题。而信息技术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使其可以大大提高管理的实效,实现传统管理中很难做到甚至无法做到的事情。特别是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校长远程教育培训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现行的培训管理工作如果不借助于信息技术就难以适应新形势培训模式的需要。那么,信息技术在校长培训管理中究竟能发挥社么样的功能呢?

1信息管理功能

1.1培训信息

多年来,校长培训的办班通知都是通过信件投递的方式先下发到各市、县教育局,再由教育局下发指标到学校,体现了其正规性和严肃性。但这其中不免会出现问题,如信件丢失、下发不及时,想参加培训的校长又可能不知道办班信息等。如果我们利用专门的校长培训网站,将有关培训的办班计划、办班通知等信息放到网上,则可有效克服上述问题。此外,还有很多的培训信息也只有通过网络才能很好的传递,比如培训班的临时调整、培训的基本要求、培训班的教学计划、论文选题等,这种方式既经济、又快捷,还不受时空限制。

1.2网上注册报道

教育培训中心以往是通过邮件回执或者是接收传真的方式来了解某期校长班可能来的参训人员,并专门安排一天的时间由班主任等人来负责校长的报道。传统的这种方式,既慢也不经济,而且事先很多校长没有回执,培训单位无法准确掌握参训学员的情况。特别是现场报道当天,如果校长来的比较集中,在时间上没有错开,由于要添相关信息,还要校对以保证信息无误,这样就容易拥挤。但如果开通网上注册报道,则可有效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报道注册的网络化,有利于培训单位及早准确地掌握参训学员情况,从而对学员食宿、班干部配备、材料准备、教室安排等做好妥善安排。

2资源共享功能

2.1培训资源共享

现在的校长培训,多是短期的,以专题形式开展相关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多半内容教师也只能是点到为止,拓展几乎是不可能。而且,校长班的教学强调研讨,但如果校长事先不知道某专题的内容,没有经过思考,研讨又如何能深入。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利用网络的资源共享功能,在开班前,将每个专题的概要,大纲、参考资料、课件等资源放到培训网站上供校长下载和学习。如此一来,校长在培训前就心中有数;培训结束后还可仔细思考;在课堂上也不必赶着抄笔记,课后排着队拿U盘考课件。也只有借助于信息技术才能使一些教学资源如教学录像、讲座录音等更好的实现共享。此外,学员的通讯录也可以做电子版的,将电子版的通讯录发给参训学员既经济又方便。

2.2思想资源共享

每位参训的校长都有着丰富的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经验,是校长培训中的重要资源。但如何实现共享呢?研讨就成为一种重要形式。但传统的研讨缺乏足够的时间、深度、广度和自由度;而网络所具有的交互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因为网络交互具有动态性、多样性、广泛性和充分性的特点。因此,借助网络可有效实现思想资源的共享。论坛系统服务已经成为互联网站一种极为常见的互动交流服务。因此,可在网站上建立相应的校长论坛栏目,精心设计主题,并由具有相应研究的培训教师或知深校长来负责管理(论坛版主)。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培训教师、校长随时随地都可以参与进来讨论,而且这种交流的文字化可长久保存下来。

3教务管理功能

3.1师资管理

校长培训与其它学历教育不同,多以专题形式进行,涉及的教师面比较广,有专职、兼职教师,有外请专家、学者,还有教育行政领导和一线校长等。其次,培训班次比较多且较集中。三是外请教师时间难固定以致调课比较频繁。面对这些情况,在传统的师资管理中就存在很多的不适应。但利用相应的师资管理系统就可很好地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借助于这样的系统可以有效实现对教师教学基本信息的维护,如教师姓名、地址、电话、职称、研究方向等内容,还可以对授课教师进行课表管理、工作量的统计,教学质量评价等。

3.2课程管理

在校长培训中,培训班次和培训类型都比较多:有岗位培训、提高培训、新课程培训;有班主任培训、校长培训、教育局长培训等。一些培训班有时还要进行分层分岗培训,在高研班中还要进行分阶段培训,对于这些情况,传统的课程管理方式就很难适应。而且,各培训班培训专题变化频繁,课程教材更新快,外请专家多且讲学时间难确定,传统的课程表就很难适应这种变化。但如果借助课程管理软件,这些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3.3学习管理

在传统的培训模式中,对学员学习的管理不成问题。但随着校长远程培训的出现,信息技术的应用则不可或缺。远程培训跨越时空,可以解决传统培训中时间相对集中、培训成本较大、学习持续性不够等缺点,但在对学员学习管理上传统方法就行不通。在这种情况下,也只有利用信息技术来对学员学习进行远程管理,如通过技术手段记录学员登录的时间和次数、学习课程的时间和次数、查阅学习资料的时间和次数等。此外,还可利用网络在网上批改作业和论文及回复学员提出的问题。

4档案管理功能

4.1建立校长培训档案的意义

档案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工具和载体,档案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从这个角度看,非常有必要建立校长培训档案。其次,校长培训档案是我们认识和把握校长培训发展规律的钥匙,通过校长培训档案还能够了解校长培训的真实历史面貌。因此,与校长培训相关的各类指导、指令性文件、发展规划、办班通知、教学计划、学员名单、考试成绩、考核材料、培训总结、结业证书等都需要存档。

4.2当前校长培训档案存在的问题

建立校长培训档案的目的是为了利用,它的使用率越高,使用价值越大,档案的生命力就越强。但多年来,校长培训档案都是以纸张为信息载体的档案管理模式,这种方式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纸质的文件难以永久保存,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损坏,而且难以备份,占用大量空间。随着数量的不断增加,仓储的费用和管理成本会不断增加。二是纸质文件给检索调阅不方便,查全率低、查准率低,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现文件丢失、损坏或无法找到所需的资料。因此,有必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实现校长培训档案的数字化。

4.3校长培训档案的数字化及档案管理

档案数字化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之一,是电子教育、电子办公蓬勃发展的需要,而且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传统载体的档案相比,数字化档案类型多样、保存长久、不占空间、不易损坏、备份容易、传输方便、传输迅速。因此,校长培训档案应数字化。其次,校长培训档案数字化后,对档案的管理如增删、查找、调用就会变得异常方便,查阅速度和利用效率都将大大提高。只要打开电脑,输入想查找的内容,确认后信息马上就会呈现在面前。如果档案管理网络化,档案的查阅还可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因此,校长培训机构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值得一提的是,在校长培训档案数字化的过程中应注意档案的真实性、安全性、原始性和保密性。

5调查统计功能

5.1问卷调查

了解校长培训需求,反馈培训信息,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是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校长培训需求的调查,是在培训之前进行的调查,以往多半是将调查表通过邮件的方式事先发给参训校长,回收后再进行统计分析。而培训情况调查是培训班快结束时候进行的,多半会以现场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的形式来了解有关培训各方面的情况。上述传统的调查方式往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有些方面还很难获得真实的信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网络调查成为当前一种重要的调查方式。网络调查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速度快、费用低、互动强,还可消除被调查者的后顾之忧。比如CNNIC的调查,就是通过在网上以放问卷的方式进行的。据统计,目前这种方式占所有网络调查的90%左右。校长培训机构完全可以依托现有的教育干部培训网开展网上调查,以了解校长培训需求,反馈培训信息。

图书管理培训范文2

一、图书馆内部馆员培训

良好的志愿者服务的开展,不只是需要志愿者的参与和志愿者合乎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需求,还需要作为图书馆的主体,馆员从精神状态到工作状态上适应开放型的志愿者服务型的图书馆运行方式。

1.图书馆开放式管理思想

在党的十以后,国家事业单位改革逐步展开,图书馆的改革方向是建设成为公民提供文化信息、文化休闲内容的公共服务机构。对此图书馆内部应有明确的认识,并且深刻理解其内涵,让自己的思想从读者管理者、图书管理者迅速转变成图书信息服务提供者。[1]对图书馆而言,不再把图书馆当成是政府的图书馆,员工的图书馆,要树立百姓图书馆的意识。

2.去行政感觉强化服务观念

以往图书馆也搞过一些类似管理思想转变教育,然而由于行政化过强,停留在开开会、讲讲话、表表态、摆摆样的表面行为。要想使馆员自身能对志愿活动不产生斥力,就必须让馆员通过日常的自身工作,把图书馆和志愿者行为共同的公益性展现出来,并感受到从中得到的社会荣誉感和心理满足感。

3.尊重志愿者的劳动,树立协作意识

培养图书馆馆员的平等观念,虽然在志愿者服务中是以图书馆馆员为主,但不是就此确立了图书馆馆员这志愿者之间主仆似的地位。应通过培训让馆员懂得志愿者的行为是值得尊重,志愿者人格是必须被尊重,志愿者和图书馆的馆员之间是互相协作的关系。

二、图书馆对外公益培训

图书馆作为一个公益性的机构,本身具有从事志愿活动优势。要想和志愿者达成一片,莫过于自己也是志愿者。在图书馆志愿服务中并不排斥图书馆馆员也作为志愿者,为自己所在图书馆、其他图书馆和社会公众服务。

1.馆员社会公益能力培训

鼓励馆员开展对外公益服务,作为图书馆扩大自身影响,树立亲切形象,感召百姓的一种长效活动开展。以馆员公益能力培训课的形式为基础,先使馆员具备对公益活动的基本了解,开展公益活动的意义,开展公益活动的基本方法,以及结合自身工作特点,挖掘自身公益活动的资源价值,积极去体验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

2.对城镇主要服务组织对象培训

在使馆员们具备了公益服务能力以后,以图书馆为主体,针对城镇范围内主要的组织类服务对象,例如学校、政府机构和企业公司等,将信息情报等图书馆学的知识和技能送到这些组织中去,提高这些重要组织对图书馆的科学认识,增加他们对图书馆的依赖,拉近他们于图书馆之间的距离。

3.面向城镇居民开展周期培训

在上述活动基础上,面向图书馆覆盖地区内全体居民,开展周期性的图书馆知识和技能培训,让进出图书馆的百姓形成以图书馆为动力源的知识文化驱动型流动。

三、图书馆对志愿者培训

图书馆内部培训和图书馆对外培训看似和对志愿者进行培训没有关系,从为了达成让经过培训的志愿者可以融入到图书馆中成为非成员的一员。就必须把馆员和志愿者两类人群想着志愿者服务开展的共同目标引导,使他们能共同站在为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开展工作时,那么消弭了内心差距的人,才能逾越身份的障碍,真正同心协力的站在一起。

1.图书馆精神及馆情培训

在经历了馆内思想转变培训和对外培训服务以后,再来给志愿者进行培训的馆员一定可以更容易和志愿者实现共情。然而志愿者毕竟是门外汉,当他们怀着善良美好的愿望进入到图书馆志愿服务的队伍中来,未必就能服务群众。首先需要了解图书馆的基本精神,图书馆是在什么样的精神指引下,具备什么样的资源、设施,可以为群众提供什么样的、具有什么价值的服务。了解了这些问题,志愿者就会更清楚自己行为的意义,可以更好满足有需求的读者。[2]

2.图书馆学基础知识培训

对志愿者来说,必须的和有魅力的应该是科学的图书馆知识。因此,应当系统严谨的制定志愿者进入图书馆的图书馆学基础知识培训,使他们从对图书馆学一无所知或者一知半解,达到有所了解。这也是借助志愿者向社会传播图书馆学的好机会。其次,针对馆内现状,馆内资源的分布与使用技能是志愿开展工作的依据。

3.图书馆志愿服务进阶培训

图书管理培训范文3

【关键词】新时期:图书馆管理;创新探究;改进调节;具体措施

图书馆管理工作这一环节在社会经济产业效益持续提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程稳定推进以及以及社会群体对于图书文化资源提出更高诉求的新时期态势背景下,迅速凸显出了其自身所具备的文化产业价值与经济效益特性,而与时俱进地调整改进当下既存的图书馆资源管理工作的渠道途径、模式方法,已经是图书馆行业经营者群体必须加强细化的整个产业链条上的重中之重的部件。进一步拓宽图书馆图书资源的收集采购渠道、改进图书资源的整理典藏方法步骤、提升图书资源借阅参阅的服务质量,同时逐步稳定地拔高相关管理人员的职业综合素养与实践应用水平,进而实现新时期图书管理工作机制的创新化改造。

一、图书馆管理工作机制的内涵特征与价值定位

1、市场化、科技性、集约型成为新时期阶段的主流趋势

在科技化、市场化、人性化成为新时期图书馆行业系统竞争的主流格局态势下,图书资源的管理工作也突破了过去行政命令指导、传统人工存管、系统内部独有的单一固定的模式途径。在新理念、新技术、新设备的荡涤洗礼下,越来越呈现科技性、开放式、人性化的行业导向。图书馆图书资源管理工作的科技性体现在资源实体的利用形式上,就是大量先进尖端的适配设备的引进普及,包括计算机数字化的网络管理平台、图书资源信息检索、典藏资源扫描仪等;而其开放性则表现在行业内部图书资源的网络化共享推广应用,尤其以相关联图书馆系统的图书资源门户网站的上线运营为显著标志,图书资源电子档形式的扫描版、文字版开始陆续向社会群体开放;人性化则是基于行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层面的价值要求,相关管理人员的服务理念、服务模式、服务质量的全面改进,主要表现就是职业道德素养的整体提升、实效服务的信息提供、咨询解答、问题处理的效率质量稳步改善,整个行业的和谐协调的环境氛围更加浓厚。

2、图书资源管理的价值定位逐渐呈现多元化

图书馆系统作为人文社科资源的储存室,不仅涵盖了基本的精神文化层面的丰富适量,而且部分图书资源还涉及典藏珍本孤本、核心技术专利、高级商业机密等等,其所具备的竞争效用以及经济价值不言而喻。而通过与之适配的图书资源利用管理工作的布展推进,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独特显著的价值效用,尤其是在科技竞争成为产业经济发展改革的实质上的主要比拼方式的现阶段,对于涉及以上核心图书资源的统筹管理这一综合性的实践操作工程,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制约着相关行业自身科技创造竞争实力的全面体现以及综合实力的整体凸显。所以在新时期背景阶段下的图书馆资源管理工作也不再仅仅是行业机器的一个组件,而是转化为助推社会经济产业效益提升改善的潜在增长点与核心突破口。

二、图书馆管理模式途径的更新改进以及具体措施

1、改进更新借阅模式,凸显循环集约的基本理念

借阅是图书馆管理工作最为主要的体现模式与利用方法,需要进行图书资源借阅的群体对象直接从图书馆系统对应的储存区块取得所需图书资料,并登记相关借阅信息,然后在阅览室进行就地查阅或者抄录,这种即时性的借阅基本属于普通式的内部借阅;而经过特别许可后带离图书馆进行细致长期参阅,一般都是外部借阅。而由于部分珍藏版的图书资源通常都是原始数据的副本,而且大部分为单份,又有个别涉及高级核心机密的图书档案只有原件,也不提供副本,这样就使得有限的资源无法及时有效地满足无限的需求量。

针对以上既存问题,我们可以适时改进拓宽现有的固定单一的借阅模式,推行一般图书资源适度增加副本数量、高级图书资源允许阅览室内集体阅览、适当延长外部借阅效等一系列可以增加图书资源重复利用的新模式、新方法,同时继续加强提升借阅制度的实践管理执行力度,从而在实现图书资源有效利用、充分管理的基础前提下,迅速有效地提升图书资源的利用效率。

3、扩展利用新方法新途径,构筑图书资源统筹管理的网络平台化

随着数字化图书资源档案管理、图书信息的电子数据检索、借阅流程的网络化管理等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图书馆管理工作系统中的深入渗透,这种集约化、智能型、高效率的科技手段也迅速凸显其在市场化、产业化、人性化的新时期经济运营模式下的信息爆炸格局态势中的契合辅助优势,同时也有效缓解了当下图书资源管理工作量大、收集整理效率较低、典藏服务实效性差等集中性的瓶颈困境。

而通过图书馆资源计算机网络平台化的运作管理,阅览者则可以随时、即时地对所需借阅浏览的图书资源进行及时便捷地查阅、对自身的图书借还信息实时比照以及搜索浏览最新的收集入馆的图书资源概况等等。这种计算机数字化的管理模式不仅大幅度降低了图书管理的工作量、提升了图书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也拓宽了图书资源的管理途径,从而促使图书馆管理机制从传统单一型向科技集约化转变。

4、深化行业内部资源整合,拓宽图书管理人才培训的方法途径

稳步推进图书资源管理系统的管理培训教学内容更新、专业管理途径拓展,灵活多元地进行基本管理培训教学内容与管理模拟实践的整合交互,优化图书管理人才培训的整体架构。进一步分类细化图书资源管理的程序环节,融合图书品类管理、图书输出服务管理、图书采购典藏管理、涉外图书管理等相关产业方向的适配教育培训,因势利导地在基础培训、技能指导、实地实践三者之间建立的连接点。而图书馆管理行业在日常管理过程中,也可以灵活多样地开展一些纵向横向的企业化培训,鼓励组织管理人员进行集中报考图书管理的登记资格证书、参加馆外大型考试等等。

鉴于图书馆管理工作在学科分类上是一个综合性、跨学科、集合性的职业,不仅要求相关的图书管理人员掌握基本的岗位工作实践技能,而且还要附带掌握与图书管理相关联的一系列专业理论知识,譬如社会管理学、公共关系学、专业英语以及文秘写作等等。通过密集专业的培训测试,图书馆系统的管理人才发展才会更为全面,更加适应新时期社会系统运转推进的实际需要。笔者认为图书馆所在单位可以借助社区函授网络平台、相连行业师整合同一,增强与街道社区精神文明宣传部门、地域文化产业系统开展推行合作管理、交流分享,这样不仅可以迅速提升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实践应用技能,而且也会产生促进行业结构调整、活跃区域文化氛围的积极协调的社会效用。

三、图书馆管理工作结构方法调整改进中的细节要点

1、细化多样制度机制的创设应用

制度化的章程细则不仅可以规范化、具体化一系列步骤流程的图书资源管理工作的实效,也可以调整优化行业系统既存的图书资源利用的管理结构,所以继续加强图书馆管理工作相关制度的创设既是前提,也是基础;其次,行业范围内的图书资源工作者也可以聚集一堂,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共同达成切实可行的图书资源利用管理工作方面的规范协议,实现行业内部的图书资源管理工作的成果共享,从而使得相关机制多元丰富。

2、侧重图书资源管理体系的软实力提升

当代行业群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的转变为人才科技之间的“软性实力”的对抗,所以对于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管理工作来说,相关工作人员的基本涵养再培训、职业素质再深造、实践技能再锻炼也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图书馆管理决策层一方面可以定期定点地聘请具备高度的职业素养、过硬的图书资源管理实践能力的人才进行集中式传授教学,将最新的图书资源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方法进行传输推及,保证受教群体对最新式最前沿的信息数据的实时获取;另一方面则可以组织相关图书管理人员接受集中式、长期性、灵活式的综合技能培训,尤其是对于新招入的图书管理人员,更加需要细致具体地进行培训磨练,从而使其的心理素质、职业技能以及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扎实的提升改进。

3、更新物质奖惩制度,兼顾精神激励方式

物质薪酬的固定性和更新性是在根本上吸引人才、激励人才的硬道理。根据当下图书馆管理行业系统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整体薪资水准的变化,适时有效地对薪酬结构和奖惩制度进行可控范围内的更新,从而满足图书管理人才群体基本的物质需求。而在注重更新物质奖惩制度的同时,图书馆系统的相关领导管理层也要兼顾精神式的激励制度,进行一系列精神文化层面上诸如管理创新活动荣誉之星、管理行业旗手、团队管理标兵等等灵活人性的精神式激励,这对于提升图书管理人才资源的企业责任感、培养图书管理人才的工作热情度以及激发图书管理人才的实践创造力都大有裨益。

图书管理培训范文4

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对人才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更新育人观念,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留出更多时间让学生走进图书室,广泛涉猎古今中外的各类书籍,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培养高规格的层次人才。城乡中心小学构建高效的图书馆(室)运行机制,将图书馆(室)打造成学生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教师继续教育的第二阵地,为全体师生提供一个读书、进步、提升的良好环境和机会。

三所学校在图书室的运行中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持之以恒的图书资源建设的经费保障问题;图书管理员队伍的建设问题;师生归还图书时不知道如何上架,造成图书摆放次序错乱,从而影响借阅;借书的学生特别多,学生择书费时,学生排队等待的时间太长;没有提供图书借阅指导,信息交流平台;没有提供阅读指导;乡中心学校图书资源如何带动、辐射村小。

西城小学现藏书达一万册,李市小学藏书达三万册,梁家小学藏书达五千多册。领导重视,三校联手,科研师资力量雄厚。曾先后参加了全国、重庆市、江津市级科研课题,并取得丰硕的成果。三所学校校长亲自挂帅,研究人员是从学校精选出来的,特级教师1人,重庆市骨干教师2人,教育科研先进个人2人,科研人员基本上是国家级、重庆市、江津市级科研成果获奖者和重庆市、江津区赛课一、二等获得者。人员都具有本科学历或者专科学历,有研究此课题的能力。

为了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将国家课程标准落到实处,促使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解决图书馆(室)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构建高质高效的图书室运行机制,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最大限大度发挥城乡中心小学图书馆(室)功效,我们三校联手,通过研究,探索城乡中心小学图书馆(室)的运行机制。

二、研究的主要措施

实验中期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 建设精美、丰富、规范的图书室

(1)丰富、优化图书资源,建立持之以恒的图书资源完善制度。(2)将图书室打造成内容丰富、品种多、画面精美的儿童精神的乐园。(3)使图书室的图书资源内容适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4)建立科学的编排体系和合理的架位。(5)建立健全图书管理制度,制定图书借阅规定、图书赔偿等各种制度,所有的制度上墙,所有的制度张贴在图书室外的“读书苑”借阅指导栏内。(6)建立班级图书角,家庭图书室,与学校图书室配套使用,发挥综合功效,并加强管理。

2 建立自学自培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的图书管理员培训模式

三所学校的图书管理员都是兼职,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图书管理培训,现在是网络信息时代,利用网上开展的图书管理讲座的相关资料和信息进行钻研自学,学会再利用期末时间,对本校老师进行图书编号培训。

3 建立灵活多样的开放制度

(1)灵活开放时间;(2)全开放空间;(3)灵活、自由的开放方式;(4)加强对教师进行培训,选培四至六年级学生图书管理员3人/班,村小图书管理员2人/班;(5)设立灵活多样的图书开放形式,建立流动书箱学校投入经费;(6)建立班班图书流动制度,坚持两月交换一次;(7)各班建立图书管理日记、图书开放日记和图书使用档案。

4 开展图画作文、音乐作文、活动作文训练

组织学生学当小记者,开展采访活动,为广播电台、报刊写稿;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小报告,举行“与好书交朋友,做有理想的人”等读书活动。(1)举办“图书展览会”。(2)充分发挥图书室功能,开设读书课。(3)订阅报刊、设立“中队图书角”。(4)背诵优秀的诗文。(5)分阶段定类别增加语言积累。(6)写读书笔记。(7)开展“读书讨论会”。(8)“红领巾读书月”活动。

三、研究的效果

1、提高了学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水平。2、学校图书室建设初具规模,图书资源丰富,管理规范。3、充分发挥了学校图书室的育人功能,极大地提高学校图书的借阅率,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提升。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乐于读书。通过实验,学生变得爱读书了,他们的阅读写作兴趣普遍提高,经常读课外书的比例由实验前的18.37%提高到65.3%,认为自己非常喜欢作文的同学由实验前的10.46%提高到44.76%,讨厌阅读的学生由实验前的12.79%降低到4.06%。学生阅读了大量书刊,课外知识丰富了,积累的素材、语言在写作时可以信手拈来,提高了习作的兴趣。4、拓宽了学生的作文思路,习作能力大大提高。5、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思考

通过两年多的实践研究,我们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1、学校图书室由于受硬件建设的制约,一是藏书量增加了,但还没有达到国家的要求,丰富图书资源任重道远;2、农村小学没有固定的阅览室,学生借阅不方便,全靠教师统一借阅归还,大大增加教师的工作量;3、师生文章大胆地向外投稿方面还比较欠缺与保守。导致阅读成果不明显,今后,在这方面我们要好好努力,下大力气改善;4、实验中,我们应该让教师稳定,跟班教学。这样,实验的条理性、层次性、循序渐进性会更强,取得的实验效果也就会更好;5、要形成属于我们自己的一套特色化的理论与实验方法,有待进一步加强系统性、科学性;6、把读书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图书管理培训范文5

高校图书馆流通阅览部作为图书馆标志性的窗口服务部门,在数字信息化发展时代下,学生的阅读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对高校图书馆流通阅览部的工作性质与工作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情况下,如何通过有效的管理模式改进高校图书馆图书服务,已经成为众多图书馆管理工作者关注的焦点。相对于图书馆其他部门,流通阅览部可以说是技术含量最低的工作部门,但其工作强度又是其他部门的人难以想象的。再加上缺少相关的专业培训,常使流通馆员走入妄自菲薄的误区。

二、数字时代下高校图书馆流通阅览部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进入数字化时代,图书馆正在逐渐告别纯纸质文本时代,由于读者网上获取信息更加便利和快捷,大量读者分流,网络分流导致借纸质文献利用率降低,高校图书馆流通阅览部因受到历史原因影响,其在图书馆中的地位不高。此外,由于流通阅览部工作时间较长,工作相对繁杂、枯燥乏味等原因,使得工作人员对自身的工作缺乏认识,单纯的认为流通阅览部的工作只是停留在图书的借还、上架与下架方面,久而久之,便对流通阅览部工作产生倦怠感。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图书馆必须引导工作人员进一步认识流通阅览部创新管理的必要性,帮助工作人员树立创新思想。创新理念作为当今时展的要求,同时也是促进高校图书馆发展的精神动力。[1]

三、数字时代下高校图书馆流通阅览部的管理创新对策

1、提升流通阅览部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图书馆的“以读者为本”的理念是图书馆各项工作的目标。也就是说,图书馆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以此为检验标准。在实现“以读者为本”的各个环节中。最终要靠馆员这个操作层面的工作来落实,要通过馆员良好的服务来得以实现。在数字时代下,高校图书馆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庞大的信息集散中心,在这些海量的信息中,如何从中挖掘与整理出有价值、有意义的图书信息,并建成一个高效的图书信息服务平台,是当前高校图书馆肩负的重任。数字信息时代使得高校图书馆不再是简单的图书借还场所,还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将数字信息进行整理与开发,以此服务于学生的发展需求。[2]由于高校图书馆界对流通阅览工作服务概念存在误解,降低了对流通阅览工作服务素质的要求。长期以来,对流通阅览服务工作最大的要求是文明服务、热情周到。这种简单化的理解,掩盖了流通阅览服务工作还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事实。受这种思维定式影响,高校图书馆在用人制度、培训工作上表现出对流通阅览部门的歧视。高校图书馆馆员提升通常有两条路:职务的提升和职称的提升。除此之外别无他法。高校图书馆组织机构设置中处于管理层的有馆长级、中级的部主任,岗位少、名额少,是绝大多数馆员无法跻身于管理层。职称的评定需要馆员具有一定水平与数量的科研著作,这对于长期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的流通馆员来说并非一件易事,再加上流通的种种琐事往往使馆员无暇顾及科研,因而多数情况下,虽付出了不少劳动却依然成果寥寥,在职称评定是处于劣势。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图书馆流通阅览部工作人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深入学习图书馆管理的专业知识,掌握图书分编技能,从而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图书信息服务。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可以定期开展相关的业务技能培训,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到校进行职业讲座,或者组织图书馆工作人员参与图书管理知识竞赛等活动,增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拓展其工作视野,为馆员的未来工作发展明确方向。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应加强与其他院校图书馆的合作交流,为图书馆工作人员提供岗位交流的机会,使其进一步了解自身工作存在的不足,通过借鉴他人的优秀经验不断丰富自身的职业内涵。[3]

2、不断发展与创新流通阅览部的管理模式

高校图书馆流通阅览部需要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实行标准化管理,在图书借还的基础上,将图书咨询导读、人员管理培训、图书流通等事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制定计划、实施和落实相关的工作内容。[4]高校图书馆流通阅览部的标准化管理应包括图书馆环境的标准化管理,图书借还操作的标准化管理以及读者服务的标准化管理等内容,从图书馆的环境整洁、图书借阅流程、对读者的服务等方面进行管理创新,进而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整体管理水平。

3、建立高校图书馆激励机制

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在长期工作压力与人际关系压力的影响下容易对图书管理工作产生职业倦怠感,进而出现工作散漫、服务态度差等情况。同时,图书管理人员在长期的工作之后,相关的专业自我效能感会逐渐降低,导致图书管理人员的参与工作积极性不高。[5]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图书馆应建立激励机制,一方面,需要为图书馆管理人员打造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促使其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对图书管理工作产生使命感与责任感。另一方面,要加强高校图书馆各部门、各岗位的沟通交流,通过组织开展读者交流活动、职工竞赛、工会活动等,丰富图书馆员工的业余生活,使其能以更加积极向上的心态参与工作。

图书管理培训范文6

图书馆的最大的功能就是为学生提供各种课内课外学习资源,因此,图书的质量和数量同等重要,既不能为了增强图书规模而滥竽充数,也不能为了体现时代顺应发展而不顾对质量的要求。我们的图书馆书籍不仅要有针对课外的一般性书籍,还必须有对应较强学科性质的专业书籍。在选购书籍方面,这种书籍的搭配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在选择对英语的辅导资料时,既要对专业英语资料进行合理的搭配选购,又要有针对普通学生的英语资料。尽量保证内容的全面,避免重复。还应该要注意考试资料的与时俱进,避免脱节。图书室作为高校文学资源最重要的一部分,必须能够根据教学方向,学科性质来定位图书馆的书籍内容走向,力争从多角度出发,创建多方位,多层次的管理系统,确保图书资料的安全性。而图书馆最大的、也最实际的问题就是借还书的管理问题。

如果没有一套针对本校图书馆性质的借还书程序,同样也会导致管理的混乱。比如,有的高校实行学生自主借还书体制,在图书馆的出口处设有书本条形码扫描仪,学生只要把图书的条形码置于光标下,计算机就能自动识别书本类别,同时记录书本名称。对于这样只靠学生自觉性的借还书系统来说,的确在传统的人工记录模式上实现了很大便捷性,但是也对学生的道德素质进行着巨大考验。为了防止这种漏洞,可以在实施这种体制的初期,选择具备较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进行监督,等到学生习惯这种体制之后再实行无人化的借还书系统。

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使得我们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素质不达标,管理队伍结构复杂。很多的管理工作者都是从不同的渠道走入图书管理岗位的。因此,他们对图书馆管理工作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多少不一,受管理教育的程度也有深有浅。这样的管理队伍一般都是没有经过特别管理培训的人员,对图书馆专业管理的知识也非常匮乏,更有些管理人员不把图书馆管理当作自己的事业来看待。这样的工作态度,这样的思想素质怎么能对图书馆管理事业起到正面的作用呢!因此,对管理人员的考核很重要。比如,可以在每个月末对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制度的考核,“如何才能为学生借还书提高便捷性”“如果学生借书超过了规定的时间,应该按怎么样的程序去处理”等。只有这样才能时刻提醒管理人员的行为规范,更加有效的服务读者。

首先,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并且不断的去更新知识,只有这样的紧随时代的管理才不会被飞速的发展潮流所淘汰。比如,计算机已经融入到当今的图书馆管理中,取代了手工管理,这就必须要求管理人员能对计算机有基本的了解并且会操作使用。图书馆管理人员是整座图书馆的“主人”,他们既是知识的倡导者,又是学习的实践者。只有他们能不断的更新知识理论,提升自身价值水平,才能更好的为图书馆管理的发展做贡献。其次,管理人员具有较强服务能力。通过自己的观察以及与读者的交流,准确的判断读者的意图与需求。要给读者创造一个整洁、舒适的借阅环境。注意自身的文明礼仪及待人处事的原则和方法,使读者满意,同时展示自己丰富的内涵。第三,图书管理人员要具有团结互助的精神,团结互助是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素养基本要求。也是管理成功的重要保证。图书馆的工作是是各位管理人员共同的工作。需要大家共实现。

目前,运用计算机进行图书馆管理已经在各大高校得到的广泛的的普及,它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化管理方式,依靠计算机网络系统以数字化的东西实现有条不紊的管理。它主要是利用数字为技术手段来处理和储存各种文字图形,是一种多媒体分布式的信息系统。它以信息资源的加工存储为基础,检索和传输为任务,实现数字化利用管理的全过程。这种数字化的管理模式为我们高校的图书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便捷性。它的主要特征是,数字化图书资源极其丰富,各种数字化图书之间能够紧密联系,它还具备智能化的图书检索系统,不仅提高了管理的优化性,还缩短了读者找书的时间。动态结构的构建是高校图书馆能有效实现数字化模式管理系统最重要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