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方案范文1
近年来,我国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技术逐渐实现现代化发展,勘察设计工作的诸多方面均得到全面的优化与发展。笔者主要通过对当前岩土工程勘察设计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够对当前的岩土勘察设计工作提供指导。
1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概述
岩土工程勘察主要的职责在于为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资料数据。对于建筑公司来说,岩土工程勘察具有先决性,岩土勘察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的高低会极大的影响工程的质量的好坏。因而对于岩土的勘察应进行监督并对其勘察内容、形式、技术方面进行严格的要求。当然工程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岩土工程设计直接指导和作用于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和设计两者密不可分,随着岩土工程勘察内容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对设计方式的要求也必然会有所提高。纵观岩土勘察设计形式正从“工程勘察”发展为“岩土工程”,在此转变过程中,我们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推行了一系列的措施引导工程勘察设计工作,得到了广泛的行业认同,并极大的推动我国岩土工程的发展和进步,创造了客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岩土工程勘查与设计工作的具体细节
2.1方案措施
(1)首先应该明确主体,明确勘察对象以进行准确的测绘工作;(2)其次经利用专业技术进行准确的测绘后,应该对相关测绘数据进行分析,并编制勘查纲要;(3)最后应该根据实际勘察情况和需要,明确勘查手段和方式。
2.2具体程序和相关步骤
(1)根据勘察结论,应该进行设计方案的初步拟定;(2)明确施工手段和方法;(3)根据相关流程确定最后方案;(4)制作详细设计方案,并明确各流程细节,如设计的方法、要求等。
2.3岩土工程勘查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1)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
在勘察设计前应该明确勘察的目的。只有明确目的才能明确工作方向,并依此进行相关必要的准备工作,以确保勘察设计工作顺利进行。但是就当前实际来讲,前期目的的明确以及相关准备工作不到位,存在着不少问题。总的来说主要体现在:勘查工作的不完善,勘查结果抽象不具体。比如一些勘察单位由于工作出现疏忽,工作内容不太完善造成拟建工程的结构形式、勘查坐标等内容不明确,模糊不清。而有的勘察单位由于前期准备不充分,使得在工程进行时出现各种各样的地质问题了,极大的影响了工程进度以及质量。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因为勘察单位没有明确工作目的,没有规范岩土工程工作,没有按照即定的流程和工作步骤去实施造成的,总的来说这都是前期准备工作不到位造成的。
(2)勘查的深度不到位
建筑结构和形式不一样,那么对于勘察深度的要求也不一样。比如,普通住宅和高层建筑、大型商场则勘察深度是不一样的,高层建筑对勘察深度要求要高很多;地质的好坏也会影响勘察深度,如地质好的岩区相对地质好的岩区勘察深度要浅一些。因而在勘察过程中,我们要高度把握这些影响勘察深度的因素,并进行专业分析,确保勘察深度达到要求。勘察过深和过浅都是不可取的,过深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过浅则势必会对后续的工作造成不好的影响。
(3)勘查技术使用方法的不合理
目前,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促进了勘察技术的提高。很多勘察单位都更新了勘察设备,极大的提高了勘察水平。但是在勘查技术使用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大部分都是由于勘察专业人员使用勘察技术的方法不太合理造成的。如有的勘察人员,仅仅为了工作的便利选择不太恰当的勘察方式,从而导致勘察结果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影响了勘察质量。
(4)勘察纲要编制不完整
勘察纲要编制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完整、精确是对编制纲要的最基本的要求。但是在实践中,真正达到要求的却不太多。不符合要求的勘察纲要最突出的表现在勘察纲要不完整。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有些单位对勘察纲要的正确性没有高度认识。有的单位甚至在纲要未经审核甚至没有领导签署的情况下,就投入使用。可以说这是一种缺乏专业素养,很不负责任的行为。
3怎样做好岩土工程勘察设计
(1)提高人员队伍整体素质
专业技术人员是做好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的主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而提高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素质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具体说来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加强教育和专业培训,让专业知识内化并形成系统的体系;鼓励技术人员多参加学术交流,提升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定期定时进行岗位轮岗,加强各岗位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2)制定地方性的勘察规范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疆域辽阔,地质条件复杂多样的特点更得促使我们考虑地区实际。这就要求我们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勘察规范,而应该根据通行的勘察准则同时考虑地区地质条件的特殊性,因地制宜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勘察规范,以此来提高勘察规范的可操作性和实际效用。
(3)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波及到我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对于岩土工程也应该顺势而为,加强在岩土勘察设计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这样不仅仅能提高效率,节省人力,同时也能大大提高数据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4)充分利用基础理论
岩土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巨大工程,牵涉到的理论非常多。土力学的理论、工程地质理论、工程力学理论等是岩土工程勘察所涉及的基本理论。我们在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中以及在对岩土工程相关的工程地质、水文综合分析和评价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基础理论和高科技设备,运用科学的工作流程和方法。以此才能为勘察设计提供准确、详实的资料。
4我国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未来发展展望
(1)工程勘察设计技术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为适应新形势的巨大发展需求,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并以最新的科研理论作支撑,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技术将向着深层次、高水平方向发展。然而,就目前情况来看,要想实现技术的有效突破和未来的高效发展应用,应首先集中处理好以下问题。首先,对于城市规模化开发工程,其中的地基深度开挖难度较大,且基础设施改造牵涉的问题更为复杂,需要进行妥善处理;其次,在特殊土质勘察设计中,如沿海填海土质中,湿陷黄土层问题应首先进行有效解决;此外,在进行大型交通设施建设时,其工程量较大,且设计难度相对较大;最后,工程勘察设计中可能出现的资源浪费和废料污染等问题应首先得到妥善解决。
(2)水文地质工程勘察探析
在开展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工作时,地下水状况的勘察和分析是其中的重要工作。无论是地下水开采使用工程或是建筑防渗处理,均要有效处理地下水问题,这就要求在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中做好水文地质工程勘察工作。目前地下水工程问题主要利用计算机技术,在完成岩土数据的采集分析之后,综合水文渗流情况和补给条件,最终得出地下水控制状态情况。随着该项技术的不断进步,其研究重点将在构建方程这一问题之上。明确相关参数信息,并以此作为依据建立起自动化动态监测和参数采集系统,能够极大提升水文地质工程勘察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我国地理信息技术在不断发展,其在各个领域和行业当中得到广泛利用。在今后的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当中,地理信息技术也将得到充分利用。尤其以GIS技术为主要技术类别,其在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当中的应用范围和深度将持续拓展。传统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所使用的技术多为钻探技术,其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在勘察精度和广度、深度等方面也存在一定欠缺。随着岩土工程要求严格程度不断提高,GIS技术能够有效规避传统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不仅勘察范围显著扩大,勘察精度显著提高,且其在信息资源共享方面的优势也极为突出。为保证该项技术的充分利用,需要工程技术人员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掌握研究条件,并以预测模型作为工程勘察的重要工具。
结语
岩土勘察设计工作是一项兼具科学性和复杂性的工程。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工作对于建筑质量有重要的影响。当前我们应高度重视其重要性,并采取积极措施,运用新科技、新成果来改变目前的现状。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岩土工程勘察与设计工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迈进。
参考文献
[1]袁联中.浅议在岩土工程的勘察与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J].山西建筑,2009:35-26.
[2]王立峰.浅谈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5).
[3]温文富,王义海,杨旭.当前岩土工程勘察中的一些问题及改进建议[J].山西建筑,2010:35-108.
[4]王东利.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一体化模式探讨研究[J].城市地质,2013(04):15-20.
[5]宋祥红,李春梅,刘卫锋.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技术与实现[J].中国建材科技,2015(02):36-38.
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方案范文2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设计;问题
一、进行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应注意的问题
对地质的分析与评价应贯穿于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全过程:地质条件决定了设计过程中选取的工程方法,决定了工程方法中各项措施的力度,决定了施工方法的选择。但是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要求地质勘察工作完全满足设计需要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在当前公路地质勘察方面有时为了赶工期,节约勘察经费,不遵循正常的地质勘察程序以及忽视现场勘察管理和忽视对各种勘察资料的综合分析等等条件下更是如此,因此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不仅需要理论指导与分析,还需要丰富的工程经验,进行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必须注意如下几个问题:(1)区分“岩石(岩块)”与“岩体”之间物理力学性质的差别实验室检测的数据一般为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而设计需要的一般是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是考虑岩体内部节理裂隙后的综合参数,较岩石的值低很多,可以根据一些经验换算,但是最好的方法是现场测试。(2)区分“岩体”与“软弱结构面”之间物理力学性质的差别对于边坡稳定分析我们更关心岩土体中的大型软弱结构面或不同地层接触面的情况,一般其物理力学性质要比岩体综合值更低。(3)区分“原状土体”物理力学参数与“设计取值”之间的关系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测设比较注重原状测试,因为这更能反映真实情况,但是由于降雨及地下水活动会大大恶化岩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如果原状测设没有在相应条件下进行,直接将原状测试值当作设计取用,也可能使工程处于极其危险的状况。(4)重视对工程影响区域内的岩土层分布状况的勘察岩土工程措施是在三维区域内实施,如锚杆、锚索以及防护桩等,其可靠性与穿越的每一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分布状况有关。(5)重视对工程影响区域内的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的全面勘察,如:容重、孔隙比、地基承载力、极限模阻力、内摩察角、内聚力、弹性模量、波松比等等,具体内容以及实验方法应根据地质状况以及具体的工程措施确定。
二、进行岩土工程设计阶段应注意的问题
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方案范文3
目前,在各项工程建设中,在设计和施工之前都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性和其质量的可靠性越来越为各级政府所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标准监督规定》、健设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对此都有规定。并于2000年开始实行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制度,对保证工程勘察设计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在各级检查和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中,勘察问题仍旧突出。当前,施工图审查主要集中于房屋工程和城市基础设施,对为城市建设服务的勘察单位来说,既是促进更是考验。因此,将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加以归纳、分析,对其产生的根源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对提高勘察技术水平、保证勘察成果质量、减少勘察过程中的错误不无裨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实施岩土工程勘察体制。与前者相比,岩土工程勘察体制不仅要正确反映拟建场地或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还要结合工程项目的概况和施工条件进行一定深度的技术论证和分析评价。针对场地特殊的岩土工程条件,提出建议,指导设计选定基础与结构方案,对施工提出应注意和控制的技术要求,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这是新的工程勘察体制的最大改变和增加的重要内容。因此,新的工程勘察体制——岩土工程勘察体制具有较强的工程针对性和指导性,不仅要完成工程地质条件的探明,即反映和提供场地真实的地质情况、地基条件和地基岩土的工程性质,而且还要对拟建工程的设计方案,施工技术措施提出指导性的结论意见,为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提高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提供了可靠依据。
2对岩土工程勘察的有效措施
2.1取得的进展
回顾我国推行岩土工程的十多年来,已经取得的巨大进展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我国已经能够解决技术要求,地质条件复杂的岩土工程问题。相应的规范、规程的编制,标志着我国这方面已经积累的经验达到的水平。
(2)勘察工作已从单一的钻探、取样、试验、提报告模式发展为多种测试手段、综合评价的模式。多功能静力触探、超重型动力触探、预钻式和白钻式旁压试验、螺旋板载荷试验、孔隙水压力测试、波速试验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大提高了地基评价的水平。室内土工试验中高压固结试验和三轴压缩(剪切)试验的普遍应用,使土力学理论更进一步应用到勘察生产实践中。另外,土的动力性质的试验也日益增多;桩的动力测试已经列入有关规范、规程和手册中;表面波速法也开始在工程中得到应用;岩土测试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显示出来。
(3)勘察与设计、施工密切结合,初步形成了从勘察到设计、施工、监测,贯穿各个阶段的认识、实践、改造全过程。
(4)地基处理技术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十多年来为了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引进、发展了多种地基处理技术,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对第四纪松散地层、湿陷性黄土、膨胀土、软土、填土、饱和松散粉细砂等各种不良地基,开发和应用了许多新的地基处理技术,已成为岩土工程中一项重要内容。工程勘察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后,勘察结果形成的文件要包括以下重要的技术内容:①场地稳定性的评价,对建筑场地拟建的建筑作出适宜性的技术论证;②为工程设计提供场地各岩土分层、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及其对工程的影响,以及岩土体工程设计参数;③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岩土工程问题(如开挖、降水、沉桩等)作出预测,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合理施工方法的建议;④对拟建场地作出岩土工程评价。对岩土加固(基坑支护)与改良方案或其他人工地基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和提出建议,并根据设计图纸在岩土工程施工中监控施工质量;⑤预测由于场地及临近自然环境的变化对建设场地环境和临近建筑物可能产生的变化及其对工程建造的影响⑥为已有工程的安全性进行预测性的评定,对拟建工程可能会造成已有工程的不良影响和事故调查分析提供依据;⑦指导岩土工程在建筑物运营、使用过程中的长期观测如建筑物的沉降和变形观测等工作。显而易见,新的岩土勘察体制下形成的文件一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对设计、施工都是极其重要的技术保障文件,它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是重要的建设工程程序性文件。但是在新的工程勘察体制创建后的相当长时期内,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在设计和施工企业中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在施工企业中不重视运用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指导施工的现象显得尤为严重。
2.2岩土工程勘察热点
当前,特殊条件下的岩土工程评价仍然是岩土勘察工程中最普遍最大的热点。特殊条件指的是:
(1)特殊土。包括湿陷性黄土、软土、膨胀土、盐渍土等。在特殊土地基上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它们所具有的特殊物理力学化学性质。
(2)特殊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岩溶、斜坡与滑坡~泥石流、采空区、地面沉降、地震效应等。其中强震区的砂土液化、断裂、震陷等问题是岩土工程勘察中经常遇见的。
(3)特殊工程。包括高层建筑、动力机器基础、地下工程、水上工程、核电站、道路桥梁、机场跑到、水坝、尾矿坝等。大型建筑地基勘察与评价仍是当前最热门的话题,对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的预测及对策以及地震效应的抗震设计参数等问题。
3主要存在主要问题
近20年来,勘察专业体制的改革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并未真正到位,因而阻碍了岩土工程的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队伍大,素质差,成果质量低,与国际先进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勘察与实际的脱节问题远未解决,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例如:野外记录的质量越来越差;规范规定的取土技术得不到实施,取样测试等的技术不明显:市场上出现钻探米数综合价格而技术含量高的岩土测试和分析评价却处于从属地位。国内当前勘察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勘察方案不合理,工作量偏多或偏少的现象比较普遍,不是根据实际需要,而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或“手段齐全”,也有为了争取招标任务压低费用,勘察工作粗糙,不能满足要求。
(2)第一手资料(钻探、描述、取土、试验、测试等)质量下降。
(3)地基评价和勘察报告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往往不问具体工程条件,不具体研究分析,又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多的是一般化、老一套,设计施工真正需要的内容不全或不准。而不需要的内容却洋洋大观。近年来,勘察报告有越写越长的趋势,实际上其中很多内容是重复或者不需要的。
(4)对监测工作还没有足够重视。岩土性质和条件是非常复杂的.,勘察时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完全搞清楚或预估到。为了保证安全,避免造成重大损失对施工现场进行岩土工程监测是完全必要的。
4高新技术的主攻方向及建议
4.1主攻方向
室内外测试技术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和国外相比,我们的主要差距之一就表现为测试技术的落后。和岩土力学理论发展相比,现在的矛盾也是参数的测试技术落后于理论。如计算地基变形,不管是用什么理论方法、什么数学模型,总离不开的地基土的模量,模量测不出或测不准,什么方法、什么模量得出的地基变形都靠不住。测试技术要走向现代化。我们要继续保留如标准贯入试验这样传统的测试手段,但应更注重现代物理技术(电子技术、波动理论等)来发展测试新技术。现在的趋势是:
(1)土工测试将从研究地基中的某一“点”发展到更大的空间范围的“面’和“体”。
(2)土工测试将从第一代的直接试验和第二代的触探、旁压试验进入第三代的无孔、无损测试技术。测试技术的发展必须要做到三个结合。①硬件(仪器、设备)研制要做到勘察、科研(或高等院校)、制造厂商的相互结合,各有分工,成功的可能性和实际效益就要大的多。②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只有与生产密切结合的科研课题或开发项目(如动力触探、静力触探、旁压试验、波速试验、桩基检测等)才能取得比较显著的效果,反过来又促进了勘察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与生产相脱节的科研项目,即使费了很大的力,也很难取得真正的效果。③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4.2建议
目前,岩土工程勘察的地位和作用与国家和政府给予岩土工程的定位和期望仍有一定的差距。这固然与人们“重设计轻勘察”的思维定式有关,与我国勘察行业体制尚未健全有关,与勘察市场的恶性竞争有关。在当前的形势下,如何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行业自律、约束机制,从根本上杜绝岩土勘察行业中的弊端,真正体现岩土工程师的价值,更好地应对进入WTO后与国际接轨的挑战。
(1)严格执行建设程序、规范市场行为、推行全程化监理科学的建设程序应当遵循“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不按原则办事,必然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市场的规范,仅依靠勘察单位的自律机制是不够的,还需要建立有效的行业约束机制。一方面必须仰仗政府主管部门按国家的法律、法规,对项目招投标和实施过程中的行为主体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应积极推行工程监理全程化,采用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当行为的发生,保证勘察质量和投资效益最大化。
(2)严格市场准入、尽快实施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加强相关人员培训经过近年勘察设计资质换证,对勘察设计单位进行了一定的清理整顿,对规范市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的勘察资质门槛很低,尤其是打破行业壁垒后不同行业间的衔接过渡尚未完成,以高级工程师的数量来衡量技术水平不能如实反映勘察企业的技术实力。建议尽快实施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通过采用企业资质和个人执业资质双重控制来规范勘察市场、促进勘察技术水平的提高。此外,岩土工程勘察属大土木范畴,是多学科的融合,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标准规范时有更新,岩土工程从业人员应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在及时推行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的同时,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强他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提高勘探测试人员的技术水平。
(3)加强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认证,健全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确立了以过程模式作为标准的结构。勘察设计企业应通过有效应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运用过程方法,采用PDCA循环思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实施和管理,持续改进。提高勘察设计的能力,增加顾客的满意程度。为加入w''''ro后的国际竞争提供支持,为勘察设计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
5发展趋势
为使我国加入wro后适应国际高标准建设项目系统服务的挑战,本行业在未来5~l0年中的发展目标主要体现在四方面:
(1)由单纯的“工程地质勘察”向“岩土工程”发展日趋完善。
(2)向一切以人类生存的地球表面环境中的大地岩土和与其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的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等环境物质为系统工作目标的工程领域开拓。
(3)专业分工形成了分枝趋势:①工程咨询和工程顾问,主要负责工程计划、项目负责、工程试验分析计算和工程监测工作;②野外钻探,可进行探查孔、钻井、灌浆钻孔、锚杆钻孔、海洋钻探以及水平钻孔、定向钻孔等等;③岩土工程施工,可进行各类桩基及地基改良工法的施工。
(4)城市岩土工程发展迅速,为研究和评价旧城市重建和新城市的开发提供规划和建设。近年来,经典的岩土力学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这种挑战主要来自以下方面:
(1)大规模城市建设面临的地基、基础与深开挖支护问题;城市改造工程问题;
(2)填海工程及海洋工程带来的软土工程问题;各类特殊土带来的工程问题;
(3)大规模的交通工程建设即跨江、跨海、桥梁、隧道工程带来的问题,水利工程问题;
(4)能源工业问题,包括污染、废料尾矿坝及有害废料处理问题;
(5)超重型结构所带来的地基处理和桩基础设计、施工与评价问题;
(6)原子能电站等重大工程的抗震分析与地基抗震问题;
(7)各类地质灾害的评价与防治问题,等等。
作为勘察单位,面对上述的发展,我们应该在如下诸方面作些工作:
(1)使广大技术人员,至少是技术领导和技术骨干在掌握传统方法的基础上,了解这个发展动向和基本思想;
(2)密切注意任何可以利用的新成果和具有规律性的结论,以便进行工程类比和使用;
(3)探索本单位向这个方向发展的时机和可能性。原有的压剪模型和地基、基础与上层结构的协同作用程序体现了新的发展方向,这方面的工作应该继续提高。
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方案范文4
我国的工程勘察行业是从五十年代参照前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当时在国务院各部门、各地区陆续建立了工程勘察单位,有一部分是独立的,但更多的是附属在设计院内,作为设计院属的二级单位。其主要业务是为设计配套服务,提供设计需要的勘察资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为我国的工程建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进人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工程勘察行业不论是从改革原有体制弊端上,还是在技术发展上,都有了显著的进展,特别是作为工程勘察主专业之一的工程地质勘察向岩土工程转化,从原来单一的勘察扩展到包括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设计、岩土工程监测检测、岩土工程治理、岩土工程监理与岩土工程咨询五个方面,业务范围有了很大拓展,对工程建设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工程勘察得到了国家建设主管部门和建筑行业的公认。随着岩土工程体制的逐步形成,勘察行业成为设计与施工之间的一个独立行业,并与设计、施工、监理一起构成了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随着工程勘察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加人WTO后与国际接轨的需要以及国家建设主管部门的政策要求,工程勘察行业面临着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发展方向和趋势也将面临新的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工程勘察单位,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了解这一变化,为今后的发展做好准备。作者就自己的认识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将是行业发展的趋势。
1.服务内容将细分
工程勘察是配合工程设计发展起来的,工程勘察究竟起什么作用呢?勘察大师张苏民总结工程勘察有两个作用:一是认知作用;二是咨询作用。可以说,八十年代以前,我们套用苏联模式时,工程勘察体现的主要是认知作用,当时的勘察是通过必要的勘察手段和工作,认识地基岩土的物理力学属性,为设计提供必要的依据。那时的勘察报告内容就是对地质条件的论述以 及提供地基岩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参数来供设计使用。八十年代后期,我们提倡岩土工程后增加了工程勘察的咨询作用,倡导工程勘察报告体现岩土工程特色,国家收费标准中也规定了体现岩土工程报告特色的增加25%收费,体现了行业引导勘察向岩土工程拓展。这以后的勘察报告不仅是原有的内容,还增加了地基基础的建议,地基处理的建议方案论证甚至具体方案,基坑支护方法的论证甚至方案,以及施工方法等方面内容。一个勘察报告可以说涉及到了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内容,有时甚至涉及检测内容。每个勘察单位大都设有岩土工程公司,也都逐步具备了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检测、监测的能力。这对勘察单位开展岩土工程业务、拓宽工程勘察业务范围起到了积极作用。基坑支护、桩基施工、地基处理业务也由建筑施工单位逐步转移到工程勘察单位来进行,这的确是勘察行业的一大进步。
随着岩土工程的深人开展,现在勘察单位既能勘察,又会设计、施工,而且设计、施工的比例在总收入中占了主导地位。建设部定位今后勘察行业发展方向要发展咨询作用,向咨询公司方向发展,也体现了功能的转化。岩土工程将由第一阶段转人到第二阶段。
在第一阶段我们提倡的是勘察向岩土工程转化,表现的是我们除了勘察,鉴于我们的基础条件和资料优势,我们可以做出更科学、合理的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建议方法及方案,体现我们的实力和优势,所以勘察报告崇尚详尽,各个方面都详细论证。事实上,通过近二十年的努力,在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方面得到了社会认可。发展到现在,岩土工程将进人第二阶段,我们的岩土工程根据主管部门的规定和行业公认;业务范围包括: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设计、岩土工程监测、岩土工程治理(施工)、岩土工程监理与岩土工程咨询。岩土工程的内容是很多的,不可能全部包括在一个报告中,也不应该写在一个报告中。现在一个勘察单位会勘察、会设计、会施工,但不应该把这些内容写在一个报告里,从勘察功能的角度,从工作阶段考虑,从工作责任考虑,从知识产权角度考虑,现行的勘察报告的崇尚详尽的做法都不太合理。应该说,执行勘察规范就是勘察规范,勘察报告就是勘察报告。由于国家实行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勘察报告要满足勘察规范的要求,该说的要说,其他内容没必要说的就不多说。报告本身要经的起法律的考验,也不要承担不必要的责任。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等可放到以后阶段去做。
服务工作内容应细分,建设方如果让我搞设计,再委托设计任务;如果让我搞施工,再委托施工任务;如果需要咨询再委托咨询业务……。事实上,现在承担勘察项目的单位不一定能承接本项目的岩土工程设计或施工项目,因此在勘察报告中提出岩土工程分析评价、论证和地基基础建议与岩土工程治理方案建议就可以了。从勘察报告的功能、从工程责任、知识产权、包括经济收人等角度考虑,过多的设计方案、施工方案的论述是没有益处的,岩土业务将细分,内容将独立,这一趋势将是岩土工程深化到第二阶段的特点。
2.原位测试技术将得到重视
将于2002年颁布执行的新的地基基础规范将取消承载力表,这就意味着以往由室内试验指标查表提供地基承载力的做法行不通了,相应的,原位测试技术的作用就强化了,这是行业发展的导向。
岩土工程迄今为止仍是一门半经验半理论的学科,浅基和深基承载力仍不能用现有的土力学理论和试验参数计算出符合实际的结果。不同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差别也是非常大的。在此情况下,现阶段勘察行业需要重视原位测试试验,需要积累大量的试验资料以揭示地层的规律,以加强土的基本性质的试验研究。在高、重、深工程,在特殊性土、软土地区,原位测试的应用显得特别重要。今后发展的趋势是,将原位测试成果,通过与工程地质条件相同的已有工程反推的有关参数、载荷试验成果进行对比,求得相关关系,以提高提供的设计参数的精度和应用效果。
目前原位测试手段还是很多的,载荷试验、旁压、静探、标贯、动探、扁铲侧胀仪、十字板剪切等。有些手段在适用的地层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达到了工程应用的程度,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原位测试技术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对地层性质的认识也将更加深入。原位测试试验技术、试验装置也会在应用中得到发展和进步。
3.勘察单位面临技术创新的要求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随着勘察行业业务的拓宽,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技术创新将会是每一个勘察单位的追求,要想获得一个好的生存环境,勘察单位必须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技术,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要求企业创新源自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建设部当前工作目标中要逐步建立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六个体系,其中一个就是要建立完善勘察设计咨询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体系。作为配套的政策就是在资质换证时把评优与资质挂钩。挂钩的结果就要求每个单位重视创新、创优工作。评优的办法也在改进,侧重技术方面评优,一定要有技术创新才能评优,如果都是普通技术而无新内容,是不能评优的。评优方式体现技术含量、技术创新。由于有了这种挂钩,单位不研究创新技术,不能创出优质工程,资质等级就会受到影响,单位的竞争能力就减弱。
第二,市场竞争需要技术创新。目前勘察单位处于总量过剩状况,一个单位要想占稳市场,要想比其他单位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就必须有自己创新的技术,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创新可以增强竞争力,创新可以拓展市场范围,创新可以获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而且创新往往意味着有更好的经济效益。因此,要站在行业发展的前沿,不断形成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为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提供源泉,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新动力。
第三,面对人世,面对市场的开放,外国知名公司必将涌入国内市场,每一个单位不仅要面对国内同行竞争,还要面对国外公司的竞争。没有特色的技术,没有创新的思维,以原来的老面孔去参加竞争,要想争得一席之地恐怕是非常困难的。另外,勘察单位要想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也需要具备先进的技术。
第四,随着与国际接轨,勘察行业将逐步向技术与劳务分离方向转化。向岩土工程咨询公司和施工公司方向发展。岩土工程咨询公司从事岩土工程咨询、设计与评价工作,是技术密集、知识密集性的群体,需要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才、技术优势才能做好咨询工作。客观的说,以我们目前的情况,我们的人员素质与国外大的咨询公司相比尚有一定差距。因此,要实现与国际接轨,急需尽快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单位也要在技术创新上有突破。 技术创新的需求将带来人才的竞争。
4.政府质量审查制度对掌握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工程质量事故,国家加强了政府质量监管力度。国务院提出了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建设部提出要建立完善勘察设计咨询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通过企业自律、专家咨询、政府审查、社会保险这样一个体系,来确保工程质量。
政府审查主要是对设计文件的审查,现在全国实行了施工图审查制度。政府管理勘察设计质量由管理设计质量的抽查检查转移到管项目的设计审查,这一点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施工图审查的重点是成果质量及强制性规范的执行情况。为保证成果质量,国家规定了强制性规范,并选择其中重要的内容为强制性条文。强制性规范必须强制执行。要想适应这一要求,要求技术人员就要熟练掌握规范、正确理解规范、熟练运用规范,要具备很强的掌握、应用规范的能力。工作量布置、工作手段、工作深度要满足规范要求。工作中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灵活度要掌握在规范允许的限度内,报告书名词、用语要尽量与规范求得一致,报告要严密,结论依据要充分。广大技术人员一定要加强对规范的理解与学习。
5.注册岩土工程师制度
企业自律就是要落实国务院提出的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勘察设计单位要对工程质量负终身责任,内部建立质量责任制。国家要启动注册岩土工程师制度,今后,针对勘察院来说,院法人和执业注册人员对勘察文件和审核签字的文件负质量责任,这也符合谁勘察谁负责的国际惯例,这将是今后行业的一个发展方向。
针对勘察质量问题,建设部准备尽快实施注册岩土工程师制度,将来的勘察报告必须由注册岩土工程师签字才有效,否则不能作为设计和岩土治理的依据。在注册岩土工程师制度没有启动之前,建设部于1999年下发的《关于加勘察设计质量管理的通知》中,明确了要由勘察单位总工程师签字和勘察单位的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签字。将来会过渡到注册岩土工程师签字。
可以预见,注册岩土工程师对一个单位将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注册岩土工程师制度启动以后,一个单位如果没有注册岩土工程师,报告的签发就会有问题。一个单位拥有注册岩土工程师的数量将是单位能力和技术水平的体现。因此,形势需要各勘察单位要重视注册岩土工程师工作,要积极创造条件,认真准备,组织好注册岩土工程师工作。
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方案范文5
(新疆地质矿产勘察开发局第一水文工程地质大队新疆乌鲁木齐830091)
摘要岩土工程勘察是一种综合性的工程地质调查工作。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是运用各种勘察测试手段和方法,对建筑场地进行调查研究,对修建各种建筑物的地质条件和建设对自然地质环境的影响作出分析判断;保证地基和上部结构共同工作时,地基的强度、稳定性以及不至于产生过大沉降变形的措施,就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岩土工程施工的现状来看,并没有充分利用全新的技术来施工,主要就是因为施工企业缺乏引入新技术的概念和意识,很多企业的技术还只停留在传统的技术上面,这阻碍了岩土工程的发展。本文针对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中一直以来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其他的专业技术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改进措施以及创新应用。
关键词 岩土 勘察 工程 创新
一、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特点
1.复杂性。一个岩土工程的施工并不像想象起来那么简单。首先它受到多种人为和环境的因素制约。施工工程需要的工种多,而且要求人员的密集性高,施工准备时,其工作量也很繁重。但是即便以上说明都处在复杂之中,还是有一部分的因素起着方便性的作用,比如说在做现场工程勘察的作业时,所用的设备以及测试仪器都相对轻便和灵活很多。而施工时,工艺是很重要的。所以工艺的复杂是必然的,比方说不同的施工地点,即使是用同一种桩型和同一种工法,其施工工艺也必须要不同。
2.严格性。岩土施工的各个方面都是相当严格地,比如说灌注桩,不但它的桩身结构要严密,而且桩身使用的材料强度也必须有一定的高标准。并且在对灌注桩施工时,允许偏差一定要在要求范围,不可偏差过大。
二、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界面的划分,主要按岩土体和岩石风化程度划分,不良地质体的地质界面以及地质构造和软弱结构面的判定等。
(2)地质的形态,主要有空洞、不明的地下物体和分布的状况、埋藏的位置深度的确定。
(3)岩土的参数,主要是些难于取到原状岩土样和难于进行室、内外试验的岩土层即风化岩、残积土和粗颗粒土等。
(4)综合能力,主要表现在一部分勘察技术人员缺乏对勘察各专业的野外和室内原始资料的整理、分析、利用的能力,缺乏如何辨别真伪、归纳总结的能力,缺乏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知识,常造成勘察的目的不明确,所提供的资料不能满足设计的需要。
三、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改进措施
1.岩土工程测试技术。岩土工程是整个工程建设中的重要部分,而现场监测与检测是岩土工程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不但能够使整个工程的质量得以提升。还可以使工程师们对上部结构与下部岩土地基共同作用的性状及施工和建筑物运营过程的认识在理论和实践上更加完善。依据监测结果,利用反演分析的方法,求出能使理论分析与实测基本一致的工程参数。岩土工程测试包括室内土工试验、岩体力学实验、原位测试、原型实验和现场监测等,在整个岩土工程中占有特殊而重要的作用。
2.地基处理技术———PCC桩。(1)PPC 桩技术特点分析。①PPC 桩技术有利于产生直径较大的桩型,最大可超过1.5 m,常见的实心桩的桩径在600 mm 以内。将PPC 桩与实心桩二者进行对比,显然PPC 桩技术由于其较大的桩径可以增加桩的摩擦力从而使混凝土不多余不浪费。这样就可以节约很多的投资和使用成本;② PPC 桩不但具有桩径大的优势,它还有一个突出特点,那就是具有活瓣桩靴的优良结构。它并不需要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头,就能够在节省成本和按期交工的基础上实现预期的良好效果。如若不满意,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成果进行相应的合理改变;③由于PPC 桩是大直径桩,因此其桩身面积足够大的特点可以用来巩固地基。但是单桩承载能力也要加大,这样大直径的桩符合复合地基服务范围大的特点。
(2)PPC 桩技术应用范围。PPC 桩技术应用很广,只要是在大面积地基的条件下都可以使用,即使是在不同种的结构物中。通常在以下五种施工条件下优势更加显著。例如,多层与小高层建筑物地基处理;高速公路、市政道路的路基处理;大型能源设备的地基处理;工业污水处理的大型水池;江河大坝地基加固等。
(3)施工技术要点。①基础工作。施工以前要做好场地清理工作,并保证场地足够平整,桩位周围位置不允许有任务障碍物,在场地坑洼不平处要充填一定量的素土,注意素土中不该含有直径过大的石块或树根等物。同时施工单位还要组织专业技术检查人员对现场的所有施工材料进行抽查取样,只要达不到相关规范要求,就不允许在工程中使用,并将不合格物品退回厂家,杜绝因管桩质量问题而返工。②桩机就位。桩机应该根据设计方案确定的位置进行安放,对于一次摆放不平整的桩基,需用起吊设备进行调整,直到符合设计标准为止。设计规范中规定只有当装机主腿的垂直度偏差小于1%时,装机的平整度和导向架的垂直度才会水平,桩管在没有任何束缚下与桩位对好,一旦桩机就位后就不允许随意移动桩机位置。③沉管到桩低。沉管有一定的重量能自行压入到土层中一定深度,要想压入足够的深度还应使用钢丝绳加压辅助沉管,随后启动振动锤将沉管打到预期桩深。④混凝土搅动。进场原材料一定要有相关部门出示的质检报告和质量保证书,如果没有这些证明就不准许进入施工现场。在进行混凝土的搅动时,各个环节的先后顺序一定要掌握好并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否则一旦坍塌,后果不堪设想。
四、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应用
1.GIS 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随着国内地理科学信息技术得到逐步发展,这些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使得这些专业得到了较为明显的发展。尤其是GIS 技术,其在工程勘察过程中的应用更加广泛。整体来讲,当前国内经济水平得到提高,工程建设需求不断加大,这为岩土工程勘察的深度以及广度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由于岩土工程勘察得到的数据资源是可以重复使用的宝贵资源,而传统的岩土工程勘察所采用的钻探技术是基于岩土力学推测和工程技术人员勘察经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勘察精度以及广度等方面,主要根据勘探点的深度和密度来获得。另外,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也限制了对应信息获取方式的拓展,导致工程的前期工作没有方向。随着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资料的收集、存储以及应用都更加便捷、快速。基于该部分基础建设起来的工程勘察方案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当前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的水平,其中以GIS 技术尤为重要。在岩土工程勘察设计过程中,通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单项勘察项目的优化、科学决策体系的优化以及工程的科学规划等,在这些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GIS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中的应用与实践日趋成熟,更多的地理信息在岩土工程中得到了应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这就要求工程技术人员不但要对相关的研究条件和基础科学熟练了解、掌握,还必须建立起一个准确的预测模型。将之合理的利用到岩土工程中的GIS 分析当中,提高工程勘察成果的可靠度。
2.岩土工程施工中对新技术的应用。(1)沉井施工技术。沉井施工技术又叫做沉箱施工,其具有对周围环境影响小、需要的场地条件小等等优点,因这些优点使得沉井施工技术已经被广泛引用到了岩土工程施工中。沉井施工技术的工作原理就是构建一个井筒状的结构物,在井内挖土后,利用结构物的自重克服与井壁之间的摩擦力,使得井内的土下沉到预先设计的高度,然后再使用混凝土密封底部,最后将井孔填塞好作为构造物的基础。另外,因沉井结构可以按照预先设计的深度进行埋填,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结构的稳定性与整体性,使得承载面积变大,就可以承载更多的水平与垂直载荷,因此,沉井施工技术使用与城市岩土工程施工。沉井施工技术的施工过程主要按照以下工序来进行;首先,对地基进行处理后,才能够开始基坑的开挖工作,随后才能进行沉井的制作与下沉,只有这些工作处理完毕后才能对沉井进行封顶与封底的工作。在实际的沉井施工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沉井施工需要的施工人员较多,在下沉的过程中需要加强进一步的观测,及时分析出现的变差,并进行科学的调整,保障沉井施工的施工质量。此外,在设计沉井时,还必须根据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与结构严格对刃脚等部件计算进行仔细的符合,以确保设计档案的准确性。
(2)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是现代岩土工程中广泛应用的施工技术,也是常用的基础性技术。伴随着各项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与革新,岩土工程中的施工设备与材料也都伴随得到了更大的提升,这些新技术新材料不断被应用到岩土工程中来。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具有无噪音、无振动并且不会出现积压情况等的优点,比较适用于水位较浅的岩土工程施工中来运用。主要利用的是钻孔时的泥浆将钻渣带出来的方式,同时,不会对孔壁造成破坏,再将钻进中的泥浆通过水下混凝土浇筑的方式置换。从而保证了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同时,在进行施工之前必须要进行验证,查看设计是否满足现实情况的要求后才能进行具体的施工。
(3)喷射混凝土技术。将一定配比量的拌和料混凝土通过喷射机械压缩空气再喷射到受喷面的方式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其中拌和料是通过管道运输确认准确定位后再进行喷射的,拌和料一旦接触到受喷面就会很快凝结,实现了在短时间内加固的作用。当前,一些岩土工程中常常将喷射混凝土技术与钢筋网联合使用的方式,实现受喷面的加固耐久性与更高的力学性能。喷射混凝土技术的主要施工流程为:在对受喷面进行充分的底层处理后,用水润湿,然后编设固定好钢筋网,紧接着要进行合理的混合料拌和,等待喷射操作完毕后,还应进行合理的后续养护工作,保证各环节的施工质量。
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方案范文6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化;勘察内外业;互联网+勘察
自2000年以来,我国勘察设计行业的信息化发展经历了从网络建设到勘察设计“互联网+”应用等多个阶段[1],部分勘察设计企业在政府指导下,利用“云大物智移”(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勘察质量,加快信息化步伐[2-3]。任治军等[4]关注勘察外业质量的管控,提出利用移动宽带技术加强现场管控的方案;田玲等[5]参与打造“重庆市工程勘察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过程留痕”“责任可溯”的勘察质量信息化监管;苏立定等[6]总结分析了勘察信息化技术的主要特点;陈诗艾、熊鑫、刘磊等[7-9]均在勘察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上有所进展,为勘察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益参考。当前,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化的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功能简单、操作复杂、模块分散、偏向监管、推广使用性不强等缺点。因此,深入剖析勘察行业痛点、梳理勘察内外业关系,在此基础上科学搭建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化管理系统框架,为工程勘察全过程信息化提供较为可靠的方案。
1传统勘察管理方式面临的痛点
工程勘察过程持续时间短则数周,长则逾年,具有流程复杂、战线漫长、相关方多、工作量大的特点。传统勘察技术手段落后,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生产需求,其面临的痛点主要有:(1)低效重复。传统方式的现场编录、岩芯牌、样品标签等均为“纸+笔”填写,现场人员常常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进行低效重复的工作。(2)难以协同。传统方式的数据处理模式为“采集-传输-录入-统计”,图像处理模式为“拍摄-传输-归类-重命名”,繁杂的过程致使资料重复录入、多次传输、多方确认,数据传输不及时,难以共享与协同。(3)标准不一。传统方式的资料填写主要以“纸+笔”记录为主,各类记录、描述受填写人知识水平、技能差异、主观判别等影响很大,资料版面、填写内容五花八门,缺乏统一标准。(4)检索困难。传统方式以纸质材料归档为主,电子文件归档为辅。经年累月之后,资料数量巨大,检索难度呈指数级攀升,同时纸质材料和电子存储介质也将面临损坏、遗失等风险。(5)管理混乱。企业同时开展多个勘察项目时,各项目各自为战,信息不畅,项目负责人需向多方汇报,造成资源、时间的浪费,不利于决策层统筹规划,做出合理的安排。面对以上行业痛点,所幸的是,近年来现代信息化技术得到蓬勃发展,其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能化等优势受到各行各业的青睐,信息化技术与行业结合形成“互联网+”概念。通信基站的建立、通信设备的普及、实时数据传输等便利条件,都为信息化技术与勘察结合提供了可能。当前,引入信息化技术、借助信息化手段改善传统勘察弊病已势在必行。
2勘察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思路
2.1勘察工作整体流程
建设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化管理系统(简称“系统”),必须理清勘察工作流程,分析工程实际需求,以最有提效潜力的环节作为切入点,确定系统的基础架构和功能模块。工程勘察分为4个阶段,其主要的工作流程为:(1)前期准备:下达勘察任务书、组建项目组、开展勘察策划会、劳务队伍招标、仪器与钻机配置、技术准备等。(2)外业勘察:安全技术交底、测量仪器校准与放样、钻孔、原位测试、编录、取样、量测地下水、岩芯拍照、照片归档等。(3)内业整理:项目统计、劳务人信用评价、电子样品标签、送样单、数据录入勘察软件、试验参数统计、图件与文字报告等。(4)工程建档:勘察报告出版与留存、原始资料归档、电子文件归档、过程管理资料归档等。在外业勘察和内业整理过程中,存在大量低效、重复的环节,如“纸+笔”抄写编录表、现场制作填写岩芯牌、用原始办法统计数据等,同时存在协同滞后、标准各异的缺点。因此着重从外业、内业两个阶段设计信息化系统框架与功能,可以改变传统勘察数据处理模式,极大提升数据处理效率。勘察内外业关系如图1所示。
2.2系统方案设计
依据勘察外业、内业的分工和联系,结合系统的线上管理和线下应用特点,系统设计成服务器(WEB)和移动端(APP)两个部分。系统设计方案兼具可靠稳定性、便捷实用性、安全性、可维护性以及高兼容可扩展性,采用互联网运行,设计响应时间<10s。系统方案具体设计如下:(1)系统整体构架采用B/S构架,使用了NET、JAVA、JavaScript等编程语言,采用MVC与三层架构设计,同时基于DDD架构,采用事件驱动模型架构的开发方式进行系统开发,运用移动应用构建技术,运用通用业务数据总线,使系统在各个层次的二次开发能够在各个层次模型的框架之下进行数据交换和操作。采用基于HTML5和CSS3的UI展现技术,使系统使用方便,具有良好的人机体验。(2)移动APP开发基于AndroidSDK、iOSSDK和百度地图API,利用离线技术和定位技术实现外业、内业的实时协同。(3)后台数据库采用SQLServer,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扩展性;数据存储基于MD5与3DES加密算法保证安全,网站基于SSL保证传输层安全;系统可以在内独立运行和部署,并可以进行远程维护和备份。系统框架设计方案如图2所示。要分为勘察信息化云平台(WEB)和“交勘”APP。勘察信息化云平台(WEB)是生产管理指导的“智慧云大脑”,设计17个主要功能模块:项目看板、项目地图、项目管理、项目统计、人员管理、企业管理、权限管理、参数配置、预警列表、项目详情、项目成员管理、勘探点列表、项目工作量统计、勘察成果管理、土试管理、权限管理及打印导出。“交勘”APP是勘察数据采集的“移动数据库”,设计13个主要功能模块:项目列表、项目信息、踏勘列表、勘探列表、钻孔分布、项目成员、项目进度、项目统计、勘察文档、劳务登记、企业通讯录、系统设置及数据上传。
3“交勘”系统组成与特色
3.1系统组成
目前已研发出的“交勘”勘察信息化管理系统,主要分为勘察信息化云平台(WEB)和“交勘”APP。勘察信息化云平台(WEB)是生产管理指导的“智慧云大脑”,设计17个主要功能模块:项目看板、项目地图、项目管理、项目统计、人员管理、企业管理、权限管理、参数配置、预警列表、项目详情、项目成员管理、勘探点列表、项目工作量统计、勘察成果管理、土试管理、权限管理及打印导出。“交勘”APP是勘察数据采集的“移动数据库”,设计13个主要功能模块:项目列表、项目信息、踏勘列表、勘探列表、钻孔分布、项目成员、项目进度、项目统计、勘察文档、劳务登记、企业通讯录、系统设置及数据上传。
3.2应用流程
系统的功能设置与勘察环节紧密相连,服务对象涵盖勘察外业、内业全过程。应用流程主要分为使用准备、外业应用、内业应用3个阶段,如图3所示。
3.3功能特色
3.3.1统筹管理系统建立层级管理机制,通过赋予角色权限,进行勘察项目的企业级、项目级、工点级、钻孔级管理。角色通过列表查询或字段查询方式,在权限范围内查阅历史项目、编辑在勘项目,实现过程留痕、在线协同和多人统筹。3.3.2标准地层在系统WEB端编辑标准地层,录入地层编号、地质时代、地质成因、岩土分类、岩土名称、可塑性、密实度、风化程度、描述等信息。在APP端读取调用标准地层,根据钻孔实际情况进行内容微调,可以快速完成钻孔的电子编录,工作高效简洁。3.3.3标准成果系统采用信息化技术,通过软件配合、定制化处理等方式,实现部分勘察成果标准化,主要包括:劳务电子登记、标准现场编录表、标准拍摄框、标准电子岩芯牌、样签二维码等,促进勘察成果电子交付和勘察标准化、规范化。
4结语
勘察信息化管理系统深度融合多种信息技术方法,充分利用基础通信设施优势,将会引起岩土工程勘察领域作业模式的新变革,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效性。系统通过电子编录等方式实现勘察外业数据的采集、传输、录入、统计一体化。(2)实时性。利用移动数据实时互联的特点,可定位追踪编录人员位置,实时查阅勘察数据。(3)标准化。系统支持按项目需求定制个性化表单和多种导出样式。(4)统筹性。系统可实现分层级管理历史项目,同时服务在勘项目,简化检索过程、优化管理模式,有利于勘察工作的统筹安排。勘察信息化管理的推广,将会推动工程勘察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作为一个近年发展起来的新生事物,在技术方面、管理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有待研究与解决,如数据标准的统一、勘察过程多方协同管理机制的建立、成果交付标准等。
参考文献
[1]刘益江,江明.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发展历程与展望[J].数智经纬,2019(2):60-65.
[2]中国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6-2020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Z].建质函〔2016〕183号,2016-08-23.
[3]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十三五”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工作指导意见[Z].中设协字〔2016〕83号,2016-12-01.
[4]任治军,任亚群,葛海明.信息化条件下的勘察外业质量管控模式研究[J].电力勘测设计,2016(1):21-24.
[5]田玲,周长安,李圣,等.“互联网+工程勘察质量监管”的探索与实践[J].工程勘察,2018(4):23-27.
[6]苏定立,胡贺松,谢小荣.岩土工程勘察智能信息化技术研究现状[J].广州建筑,2019(47):10-18.
[7]陈诗艾.工程勘察管理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J].广东土木与建筑,2020(27):42-56.
[8]熊鑫,马乐民,李平虎,等.工程勘察外业质量监管信息化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施工技术,2020(49):457-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