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理信息知识服务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理信息知识服务内容范文1
建立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就是要建立一个地理信息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的内容要包含城市内所有的地理信息、空间位置,其数据相当多,因此这个数据库的建立也是很难的一项工程,由于数据库建立的复杂性和专业性的影响,直接影响着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推广与使用。在现代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立的过程中首先要收集全整个城市的地理信息数据,并对其数据信息进行分类与规范,尽量完善信息,并分层次分类编入数据库中,从而搭建起完整的数据平台。数据库平台的建立,可以进一步促进城市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与完善,同时,也进一步完善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从而促进整个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共享平台的建设与完善。地理信息数据内容主要有:最主要的内容就是通过航天航空遥感卫星进行正射纠正的的影象,这些影象表现的是地表物体的基本特征,采集地理信息数据的矢量信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部分信息越来越精准,可以充分满足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数据分辨要求;除卫生影象信息外,地理信息数据记录的其他信息还包括国家机关、政府部门的地理位置,城市内各街道、隧道、公园、桥染等的位置信息,各级政府所管辖的区域分界线及分界路标;整个区域的地表特征,例如高山、平原、湖水等的名称、大小、所在区域等;各种工业、企业的位置信息,各种公共服务场所,包括商场、超市、大型娱乐场所的具体名称及地理位置信息等等。这些信息相互补充,与卫星影象信息共同组成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信息。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总体框架是由基础数据层、框架支撑层、系统应用层和平台服务层综合构成,整个平台的设计开发的完整性都是由这些个不同的平台共同决定的,每一个平台都在各层次上独立完成,不同的平台间又互相补充与支撑,其功能的开发设计通过组件或服务方式来完成的,使各处理系统间的紧密程度降至最低,防止相互间有较大的影响。
2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意义
(1)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能够汇集很多与地理位置、空间布置有关的信息,实现信息由内容到形式的转化,为各种数据方面的传播搭建一个传播平台或是媒介,这些信息再通过数据库的转换,转化成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相关数据,从此信息平台中表现出来,以实现平台上的数据达成信息共享的目标。(2)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能够为居民、企事业单位、政府等各行各业和民众提供优质服务,同时,也拓展了测绘服务领域。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服务也多种多样,包括有偿服务、公益、专项服务、信息等等,主要是针对不同的服务群体采用不同的服务方式。在科技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服务经常通过网络、光盘、多媒体电子地图等形式进行,即提高了传递的速度,又做到了多样化的传递方式,满足人们的需求。(3)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测绘由计划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在过去,测绘工作都是由专门的测绘部门及技术人员进行的,这样能保证测绘数据的准确性,而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能够将测绘信息直接面向使用者,更新速度快,而传统的计划型基础测绘已满足不了人们的实际使用需求,更新周期、测绘内容、范围等都略显滞后。同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也使地理空间信息更加精准,测绘服务质量也随之提升,平台的合理应用也创造了一定的效益,这一点也是计划型基础测绘所不能满足的。(4)地理信息平台的建设解决了信息共享与测绘成果安全的矛盾。根据国民发展的需求,地理信息需要共享,但是测绘成果不可以共享,这个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问题,而地理信息平台的建设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矛盾,信息平台设计对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访问权限,即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要求,又能防止他人非法使用地理信息数据,保障了国家的安全。同时,为了确保安全性,还要注意地理信息平台的软件应用系统都要使用国产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这一硬性条件的要求,也进一步推动了信息产业的发展。
3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对于我国来说,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还是处在初级发展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更应该看到存在的问题,以利于平台的进一步发展。目前,主要的问题有:一是信息共享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建设,而用户对于地理信息的需求还很迫切,这就造成了两者间的矛盾不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我们加强全社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加速信息化建设步骤,建立健全共享机制,尽量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二是努力解决技术瓶颈,以实现地理信息数据的良好分布与管理,依靠成熟的应用技术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判断技术发展趋势,做好准备工作,以便于平台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具体措施如下:(1)整合系统与信息,将地理信息数据和应用系统的内容做全面的整合,从而解决我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中地理信息数据资源不健全的问题,同时,做好合理的整合,并及时更新整合数据,还有利于平台数据资源的更新,从而建设完整的数据库资源,达到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共享的目标。(2)在建设好地理信息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基础测绘工作,测绘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数据建设的准确性,所以要加强测绘工作的开展,扩大测绘范围,使测绘内容更全面。(3)加强对测绘行业的管理,提高测绘人员的技能,实现精准测绘的目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过去使用的老旧的测绘设备已逐渐被淘汰,测绘行业工作人员采用了更先进的、精密的测绘设备,由于设备先进,就需要操作人员不断的学习,掌握更好的技术,确保测绘数据准确。同时,我们要结合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资源、遥感、摄影测量数据处理等技术,科学融合,确保提供实时的空间信息数据。
4结束语
地理信息知识服务内容范文2
关键词:位置服务;移动学习系统;课程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7-0031-03
一、概述
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是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使学习者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并能方便灵活地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以及教育、科技方面的信息交流。
位置服务(Location Services)是指将移动GIS技术、空间定位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结合,由移动通信运营商为移动对象提供基于空间地理位置的信息服务。
移动学习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结合移动计算技术带给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的全新感受。移动学习被认为是一种未来的学习模式,或者说是未来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模式。而无线定位技术融入移动互联网领域,可以实现更加方便和智能化的通信服务。将位置服务的信息与移动学习课程相结合可以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情境化学习条件,同样也可有效地促进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使学习更加有效。
二、情境化学习与其特点
1.情境学习
情境学习(Situated learning)是由Jean Lave教授和独立研究者Etienne Wenger于1990年前后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是指在要学习的知识、技能的应用情境中进行学习的方式。即你要学习的东西将实际应用在什么情境中,那么你就应该在什么样的情境中学习这些东西。通俗地说,就是“在哪里用,就在哪里学”。
在Jean Lave和Etienne Wenger看来,学习是不能被简单地视为把抽象的、去情境化的知识从一个人传递给另外一个人;而学习恰恰是一个社会性的过程,知识是在特定情境下的信息,知识在这个过程中由大家共同建构。所以说,学是处于一个特定的情境中,渗透在特定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中。
毫无疑问,情境学习强调两条学习原理:第一,在知识实际应用的真实情境中呈现知识,把学与用结合起来,让学习者像专家、“师傅”一样进行思考和实践;第二,通过社会性互动和协作来进行学习。但是,他们认为情境学习“并不是一种教育形式,更谈不上是一种教学策略”,因而不太适用于学校教育,这是因为学校教育毕竟无法模拟真实的情境。
2.情境学习的特点
移动学习时代的“情境学习”就是基于移动网络所实现的一种感受方式、交互形式或者说组织活动。情境学习具有学习主动性、感官体验性、直觉创意性等特征。
(1)学习主动性。主动学习是学习者主动进行知识探索,并获取解答的过程。在移动环境下学习者处于一种边缘性投入和选择性注意状态,注意力易受外界干扰。通过移动设备传递以声音和图像的形式承载的信息更易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移动学习者在真实的情境中进入沉浸状态,进入更为自然而然的学习状态。这样能够有效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使得学习更具有主动性。
(2)感官体验性。在动态情境中,知识更多被组织成有意义、相互联系和概括化内容信息的集合。通过视觉符号、声音符号进行特定信息的知识传递,使得大众学习不再局限在特定的文字符号中。声音图像的形式将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任何受教育程度的人群都可以从情境中获取问题,从问题的设计和解决逆向出发推导,进而获取知识、理解知识、内化知识。
(3)直觉创意性。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相比,更具独创性、新颖性和灵活性,是创造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的情境能训练学习者的直觉思维。
移动的数字设备可以适时记录学习者在动态情境中直觉式的短路思维,顿悟式地发现一些规律。移动学习模式支持、指引和扩充学习者思维过程或心智模式,促进知识内化与问题的解决。
三、基于位置服务的移动学习系统与相应内容的设计
1.基于位置服务的移动学习支持系统的设计
移动设备(Mobile Device)是指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掌上电脑、掌上游戏机等具有便携特点的电子设备,其特点是内存小,处理器相对较弱,对数据处理能力明显不及大型计算设备。因此,应用于移动设备的课程设计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将资源和主要的处理放置于服务器,而让移动设备成为主要的信息展示平台,而不是信息处理平台,以保证移动设备快速良好地运行。
鉴于此,笔者将移动学习系统分成两个部分,一个为简捷的系统――移动设备,主要用于信息的交互和呈现;另一个为复杂的系统――服务端,分析用户需求,加工课程信息,建立高速而有效的检索系统,同时负责联络教师,并完善课程内容。可见,只要能有效地对服务端进行升级,就有可能开发出适合新要求的课程。
基于位置服务移动学习课程的设计最关键的是要将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与课程资源相匹配,而做到这一点,需要将课程资源加入相应的环境标签,同时,应增加对地理信息进行处理模块。其主要运行流程如图所示。
在获得学习者同意后,移动设备将向学习系统发送用户的位置,同时可由学习者选择被动(或者主动)向学习系统发问,移动学习系统将接收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处理,并自动判断是进入资源库搜索还是由教师解答,如果选择搜索,搜索引擎将首先把数据发给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然后地理信息系统将分析结果反馈给搜索引擎,搜索引擎依据地理信息系统反馈的确切的地理信息与资源库中的课程资源进行比对搜索,将成功的搜索结果发回给学习者;而如果搜索失败,则将问题提交教师,由教师解答后将答案反馈给学习者,并自动将答案录入资源库,以备下次使用;学习者对收到的解答进行分析理解,如无法完全理解,可再向系统发问,直至完全掌握为止。
此外,该系统也可以让学习者设置为不附带地理信息的学习资源搜索,实现这一功能,只需要去掉地理信息系统分析环节即可。
对于地理信息模块的要求是:不仅能分析当前地理位置,也要分析学习者来这里可能的目的,从而找出更多与之相关的地理信息,并根据学习者的职业和日常学习习惯来确定学习者现在可能的需求,并最终决定提供什么样的学习内容给学习者。
例如:杨先生,是个商人,平时多用手机上网,他订制了移动学习的情境学习被动接收服务。在2011年11月20日10:15来到首都机场(北京)。此时他的手机将发出他在首都机场的信息给移动学习系统,移动学习系统将主动发出一条WapPush信息,他只要点击进入,便可以知道首都机场的一些资料,安全乘坐飞机的知识等。在查看这些信息时,杨先生又在搜索框中输入了“12:10”,学习服务系统将该字符串识别为时间,并将移动设备发送的位置信息和该时间信息传递给了搜索引擎,之后地理信息系统将“首场机场”和“12:10”进行了关联搜索,得到航班信息:南方航空CZ3156(9:00首都机场起飞,12:10宝安机场降落,机型为空客)、中国国航CA3309(12:10首都机场起飞,15:25宝安机场降落,机型为波音)、深圳航空ZH9960(12:10首都机场起飞,15:25宝安机场降落,机型为波音)……地理信息系统认定,由于杨先生来机时间为10:15,晚于CZ3156的起飞时间,故只依据CA3309和ZH9960给出相关的地理信息,并反馈到了搜索引擎,搜索引擎通过资源库搜索到了宝安机场、机场英语、波音、深圳历史、深圳文化、企业故事、深圳特色、深圳天气、天气常识、航空知识、旅行技巧、旅行安全、商务礼仪、外商文化、文化差异等相关知识,并最终反馈给了学习者。
2.基于位置服务的移动学习课程内容的设计
因为不同传播途径传播的内容形式大不相同,所以,移动课程的设计需要着重考虑信息传播的渠道,是通过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短信服务(Short Message Service)、多媒体短信息服务(Multimedia Messaging Service)、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还是应用软件(Application Software)。如果通过VOIP传播,则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通过短信服务传递,一定要简洁明了,通过多媒体短信服务、WAP和应用软件传递,则可传递较多图文信息,知识表达会更加完善。此外,移动学习时间的任意化、地点的任意化、学习时长的任意化都给课程的设计带来了不小的难题。也正是因为如此,移动课程内容的设计就显得尤为考究。
为了更好地设计课程,也为了搜索系统能够更有效地搜索和整合知识以便有效传播,需要一个统一的规划,因此我们可以将课程设置为两块,即通俗简洁但概括性较强的内容和与之相匹配的详细图文课程内容。详细的图文课程可采用多媒体短信、WAP和应用软件来阅读展示,同时,这一类课程内容应加入标签服务,当学习者学习中断时,储存学习者已经学习到的位置和问题,以便下次继续自己未完成的学习;通俗简洁的内容则可以短信服务或者利用TTS(Text to Speech,文字转化语音)技术将其转化成语音,通过VOIP的方式传递给学习者。
例如:当前热词“PM2.5”。
详细的图文内容可以仿照百度百科的结构,分板块设计成:
基本资料:PM,英文全称为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性状危害: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
论证损害:
简单的而概括性的资料可设计为: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它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上则要考虑是否符合相应的环境,内容的表达是否完整正确,当前的网络条件能否很通畅地将内容发送出去,课程在学习时长上安排是否合理。
而对于课程内容的,则以主动推送和学习者请求为主。主动推送是通过即通过短信、多媒体短信、WapPush、后台应用软件等功能主动将课程发出去,在学习者方便的时候马上就可以学习。学习者请求则是由学习者通过移动终端主动发送指令,获取课程信息服务的过程。
四、结束语
由于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习将成为更新自我、丰富自我、获取成功的重要途径,因此说,终身学习的大众化是必然趋势。但是大部分成人工作者无法安排更多的时间参与专业系统化的学习,而今,移动设备的普及和功能的丰富,促使移动学习成为大众学习的主要渠道,同时特定情境中的学习也可以满足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求。因此说,基于位置服务,提供相配套学习内容的移动学习方式一定会在未来学习中占据重要位置。
参考文献:
[1]百度.情境学习[OL]..
[3]Jean Lave.Etienne Wenger.Situated Learning: 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1991.
[4]余胜泉.从知识传递到认知建构、再到情境认知[J].中国电化教育,2007(6).
[5]胡卫星.学习的认知――情感系统[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8(4).
地理信息知识服务内容范文3
关键词:地理信息服务 应急管理 一张图
中图分类号: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b)-0028-02
1 项目背景
随着地理信息服务技术的进步、地理信息服务在政务信息化领域应用的广泛而深入,以及国家公共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推进与GIS应用推广,应急平台使用地理信息数据与服务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由直接获取数据满足应用的方式变为通过访问服务的方式实现应用,目前国内部分地区已经开始采用该方式开展应急平台建设。
省级应急平台是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的重要节点,是保证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在我省区域内节点互联互通的枢纽。在省级应急平台建设的过程中,建设单位明确了在应急平台建设项目中突出基础地理信息和各行业应急专题数据的汇聚、整理和展示,建立共建共享机制,在平台建设时同步构建应急基础地理信息支撑,为省政府应急平台提供统一的基础地理服务,构建全省应急一张图的建设模式。
2 主要建设内容
应急基础地理信息服务支撑包括如下建设内容:
2.1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设
采用统一的空间基础,建设全省数字线划图数据库、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库、综合地名数据库、兴趣点数据库、地图瓦片数据库、三维地形数据库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由省直职能部门提供,完成加工、处理、建库工作,并根据数据更新工作机制和应急平台的应用需要,完成数据的更新维护。
2.2 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功能建设
采用面向服务的架构,开发符合OGC标准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接口,为应急GIS系统对于地图展现、坐标转换、空间定位及量测、数据查询与在线编辑、地图标示及路径分析等基础功能面向应急业务的封装提供接口支撑,从而支撑应急平台业务系统。面向应急平台用户,提供统一的用户管理和服务管理等功能。
2.3 地理信息服务基本支撑建设
建设支撑应急基础地理信息服务运行的软硬件支撑系统。
3 必要性及意义
省级应急平台综合应用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交换与共享系统、应急云服务、移动应用系统等构成了应急平台软件的核心应用主体,都涉及地理信息数据及应用,地理信息服务对应急平台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
3.1 应急平台应用软件系统需要统一的基础地理数据支撑
应急平台包含数据体系,即地理信息数据、基础信息数据、事件信息数据、模型数据、预案数据、案例数据、知识数据、文档数据。
其中地理信息数据,包括基础地理数据和专题地理数据两大类。基础地理数据是具备空间属性特征的基础信息数据、事件信息数据、模型等数据空间属性信息的基本依据,是开展应急业务分析和应用的空间基础。建立应急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统一建库管理,满足应急平台对于基础地理数据的应用需求,同时依托基础地理数据来源统一、空间基础一致、更新机制完善等优势,解决省政府应急平台基础地理数据更新维护的后顾之忧。
3.2 应急平台业务基础数据的采集、更新、维护等需要基础地理信息服务支撑
应急平台业务基础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是平台运行成效的基本保证。在解决地理信息数据的建库、更新、维护、应用的同时,需要完成业务基础数据的日常采集、及时更新。建立应急基础地理信息服务,通过底图服务、定位服务、数据服务、在线编辑服务等,为省直部门、设区市通过数据交换与共享业务,完成基础数据的采集、更新、维护等工作,向应急平台源源不断提供业务基础数据保障,促进实现数据的交换、整合与共享,从而为应急平台的正常有效运行提供支撑。
3.3 应急平台应急GIS对地理信息服务存在广泛而深入的应用需求
应急平台Web GIS、态势分析与标绘、三维GIS、在线会商等不同形态的应急GIS系统,需要对广泛而频繁使用的二三维空间可视化、空间数据管理、空间分析等基础功能进行面向应急业务专业而深入的封装,并与业务系统紧密集成,从而支撑完成应急业务过程。基于应急GIS,构建应急平台“应急一张图”应用模式,为应急业务提供完整的应急GIS支撑。应急一张图的基本特征包括:
统一的地理底图。所有客户端使用的地理底图在数据内容、空间基础、地图样式等方面保持一致。
规范的专题图层。应急专题信息采用的分层分类及符号化方式符合统一的标准,配图符合规范的配图要求。
完整的地图信息。地图范围和内容覆盖应急业务关注的完整区域;以事发点为核心区,核心区的地图信息包含矢量、影像、高程甚至三维模型数据,非核心区的地图信息与核心区的地图信息无缝衔接。
一致的地图场景。参与应急会商的相关单位基于同一地图场景进行信息交互,从而为指挥中心、相关单位、事发途中、事发现场的业务应用提供一致的会商地图场景。
完整的应用支撑。为综合应用、应急云服务、移动应用等系统的具体业务应用提供全覆盖式的地理信息服务支撑。
应急一张图建设在应急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基础上,支撑综合应用系统、移动应用系统、应急云服务等完成信息接报、风险分析、监测防控、资源调度、协同会商等业务处置分析,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4 总体设计方案
4.1 定位
应急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定位于提供专业基础性的地理信息服务支撑,为省政府应急平台空间辅助决策系统直接调用,从而为相关业务系统提供应急地理信息服务。
4.2 用户
应急基础地理信息服务面向省应急工作相关单位,用户群体包括省政府应急办、省直部门、设区市政府应急办。
4.3 基础地理数据来源及更新维护
应急基础地理信息服务所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数据来自于省直职能部门,由省直职能部门根据基础地理数据的更新维护工作机制,以及省应急工作的特殊需要完成数据的更新维护工作。
4.4 总体架构
应急基础地理信息服务总体架构如图2所示:
数据层:根据应急平台对基础地理数据的需求,按照统一技术规范建设矢量数据库、影像数据库、高程数据库、兴趣点数据库、地名地址数据库、三维地形数据库、瓦片地图数据库等。服务层:根据应急平台业务需要,提供系统管理、服务管理、地理底图服务、查询服务、数据服务、在线编辑服务、坐标转换服务、空间定位服务、地图标示服务、地名坐标服务、空间量测服务、路网分析服务等服务接口。应用层:应用层为基础地理信息服务管理应用系统。
5 结语
建立应急基础地理信息服务的模式与传统的建立数据库的模式相比,该模式下基础地理数据的所有处理、加工、入库、更新、维护等相关工作都由省直职能部门负责,而该工作属于其本职工作内容,不存在任何障碍;服务提供的数据能够为省政府各职能部门、各设区市,包括省直职能部门自身所使用。传统的建立数据库的模式下参与数据相关工作的单位多,项目建设单位需要全程跟踪负责,协调工作环节多而复杂。两项对比,建立服务的模式具有明显优势,有利于基础地理数据的建库、更新、维护,有利于应急一张图的建设,有利于专题地理数据和应急基础数据的交换与共享。
参考文献
地理信息知识服务内容范文4
关键词:测绘;信息化;标准化;可视化
地理信息是用来描述现实世界各种目标的空间位置和分布情况的信息,是人类最重要的、基础性的信息资源之一。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推进信息社会建设,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战略目标。测绘技术在经过漫长的模拟时代后,已经过了数字化改造,在地理信息资源日益丰富的今天,信息化测绘时代正在到来。
信息化测绘要能够对地理信息进行快速获取和更新,以及支持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大融合和增值服务,使得三维现实世界能够三维表示,动态的社会得到随时随地的地理空间信息服务。
一、测绘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新的时代对测绘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测绘的作用对象更广泛,作用空间更大,测绘成果更具多样性,测绘服务的领域更宽阔;信息处理的自动化程度更高,信息更新和传输更迅速,成果应用更便捷;地理信息内容更全面,属性更准确,现势性更强,精度更高。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必须加快推进测绘信息化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适用、及时的测绘保障。测绘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发展现代测绘技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完善数字化测绘技术,形成信息化测绘的技术体系,为测绘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建设地理信息资源,这是测绘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重点是加快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为各类信息资源整合和利用提供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加强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要大力推进地理信息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和社会化应用,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加强测绘与地理信息标准体系建设,为地理信息采集、数据库建设、信息交换与共享、应用服务等提供技术规范和标准支撑;加强法规政策建设,为测绘信息化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二、促进信息化测绘技术发展的措施
测绘成果数字化主要表现为:
测绘成果的信息量更加丰富。除了传统地图上所表示的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外,未来的测绘成果还将包含大
量的其他属性信息。
测绘成果的现势性。信息社会具有变化快的特点,因此,测绘成果必须准确反映现势性的地理信息,而数字化将确保这一要求的实现。
测绘产品形式的多样化。在测绘成果数字化的基础上,可以派生出多种多样的测绘产品,如满足各种需要的数字地图、各种地理信息数据产品、各种功能的地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Internet网络在全球迅速普及,使得人类社会空间在信息概念上逐步缩小,测绘服务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比如测绘成果可分布式地存储在各个地方,通过建立地理信息一站式服务系统,建立集成化的地理信息门户网站,用户只需访问一个网站,通过一个查询界面就可以对分布在各地的地理信息进行检索、访问和浏览,实现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享受地理信息服务。
测绘过程标准化
加强地理信息和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标准化工作,是推进地理信息资源有效利用、实现信息化测绘、提供综合地理信息服务的首要任务。它既融入了行政管理,又规划了技术方向,是地理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检讨近年测绘信息化的发展,社会信息化发展的组织建设已引起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但某些主管信息化的部门特别是相关行业的信息主管官员,有测绘背景的极少,使得构建和谐共享框架时,缺少部门协调的主动性。在技术迅猛发展中把握好指导性和强制性标准的制定工作,同时加强对标准的检查力度,使地理信息标准化具有权威性,得到切实有效执行。这要求我们的标准制订工作必须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也要求标准制定者既要把握前沿技术,又要具有生产实践经验。
测绘信息服务可视化
地图是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最直观的自然重现的技术和方法。由于受传统媒介的限制,一般的地图是在纸张、布匹、塑料等平面上展现,也有通过制作立体沙盘模型来展现,也有通过电子显示的技术来展现。地理空间是动态的三维世界,地图一般都是静态的和平面的,高程信息在制图的过程中已经全部或部分损失。如果能够用真三维的方式再现地理空间世界,这将极大地方便决策支持和各类用户。为此立体化的印刷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成了地理空间信息可视化的主要技术手段。
立体印刷可以通过柱面透镜印刷技术、偏振光印刷技术和全息印刷技术来实现,也可以通过互补色印刷来实现。更好的办法应该是采用电子方式的立体显示技术来实现,即通过虚拟现实的方法来建立立体显示空间,观察者通过佩带专门的立体眼镜来身临其境地研究问题。随着PC和图形加速卡功能的提升,基于微机的VR环境可以搭建出来。三维地理空间数据可以通过网络提供服务,三维地理空间数据的管理通过企业级数据库来管理,地理空间数据的用户端可以是立体化的。这种立体化的显示技术同样可以用在地理空间数据的快速更新上来。
三、结语
加快信息化建设,努力构建信息化测绘体系,必须转变观念,以战略眼光认识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的意义,以务实的态度处理好长远规划与近期目标的关系,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全面的测绘保障和服务。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将能体验到地理空间信息随时伴随着其各项活动,地理空间信息服务无处不在,地理空间信息无时不有。
参考文献:
地理信息知识服务内容范文5
关键词:基础地理信息;应用;思考
中图分类号: U469 文献标识码: A
一、 积极探索基础地理信息的社会化增值开发
目前,绝大多数基础地理信息资源都由测绘地理信息部门拥有。受地理信息保密政策、部门利益等的制约,这些资源不能被社会广泛利用。而相比政府部门, 广大地理信息企业直接面对市场和用户,更了解用户的实际需求, 因此把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提供给企业进行加工增值,必将产生很好的效果。
(一)企业比政府更适宜开展基础地理信息的增值开发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一座巨大的信息资源宝库, 经过增值加工后, 可以为社会提供极有价值的服务。但是测绘地理信息部门直接从事这种增值服务的业务存在诸多困难, 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1、财政资金不宜用于基础地理信息社会化增值服务
政府的财务经费主要用于能使社会公众普遍获益的项目,或是不便于市场运营而社会公众又非常需求的服务。而大多数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增值效劳都是对于某些特别群体的,这类事务本来就能够完成收支平衡,乃至能够获利,因此占用财务经费来开展增值效劳是不适合的。增值服务应当主要由社会资金来支撑。政府资金不宜用于基础地理信息增值信息服务的另一个原因是:财务资金不适宜承当运营危险。虽然基础地理信息增值效劳有极大的获利可能,但危险也是巨大的, 由于并非一切的增值效劳都能获利,能获利的只是极小的一部分, 而能捉住这样的时机并非政府所长。利用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做一两件有效益的增值服务并不难,可是这并不意味着就能演变为可持久生计的业务,更不意味着会有赢利。
2、 企业的创新能力远远强于政府
利用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开展增值服务是一种创新行为。拥有大量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与找出能够持续经营的增值服务业务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量增加很快,但是有价值、能持续的增值应用业务却非常稀少,将值得开发的业务识别出来,需要有极大的创新能力。企业能够更好地沟通信息资源与用户潜在需求间的联系,并知道如何对信息资源进行筛选、组织、加工并创造最终能使用户受益的业务,其创新能力远远强于政府。从经济效率上看,从基础地理信息资料的获取到最终面向用户的增值服务,是一个很长的产业链,一个机构能否一包到底呢? 从经济学上讲,这样做是没有效率的。因为在这个产业链的两端,面对着完全不同的对象和相差极大的工作,需要不同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文化,而任何机构要能同时适应这两种反差极大的管理文化都是极为困难的。在基础地理信息的收集端,强调的是规范化的管理。要将数据原始资料可靠、稳定地收集上来,认真检查、核对,保证数据质量。这是一种非常规范、稳定、按部就班的工作,非常适合用政府的规范化机制来运作,以确保年复一年的数据质量的稳定。但是在产业链的另一头应用端,将要面对千奇百怪的用户、千奇百怪的需求,这是一个应用创新的问题。需要创造出各种不同的应用模式来应对这种多样性。需要学习用户的业务知识、深入理解用户的需求、深入了解用户的环境, 进而创造出符合用户要求的新型服务。这是一种发散型的思考,没有创新精神就无法做好应用端的工作。因此产业链的应用端是创新型企业可以大显身手的地方。
(二) 基础地理信息公平地向社会提供
测绘地理信息部门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应当公正、公开地向若干家地理信息企业提供,以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环境。只向一家企业提供会破坏公平竞争的原则,企业会借助于对信息资源的垄断而获取不正常的利益,进而使用户利益受损,这不利于服务质量的提高。同时,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必须在经济上与这些企业脱钩,以防止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不公平交易。在具体操作模式上,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可以采用公开拍卖的方式提供给企业,可以规范地收回部分资金。企业在接受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开展向公众服务的业务时,需要签署必要的协议,如地理信息成果保密协议、维护知识产权与公平竞争的市场法则等。对于违反有关协议的企业,应当取缔其经营基础地理信息的资格,以维护市场的规范。
二、尽快开展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需求调研
按照 “供给导向” 进行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生产,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不知道用户的实际需求。然而,社会对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真正需求究竟是什么,至今也没有人能很好地回答出来。
事实上,其他行业及国外测绘地理信息部门有许多好的经验值得借鉴。如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发环节,可以借鉴源于市场营销理论的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理念的核心在于强调企业的一切管理工作必须围绕以客户为中心展开,帮助客户实现价值,使客户的满意度最大化是企业全部努力的目标。在基础地理信息分发中引入客户关系管理方法,涉及多方面内容,包括客户需求分析、客户信息的挖掘和管理、客户分类研究、服务效果评价等。
为了掌握真实的需求, 相关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尤其是各地理信息中心, 应尽快调研政府部门、企业、公众对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实际需求,可以根据多年掌握的用户数据的资料,分析用户的类别及各类用户对数据的不同需求等, 同时可以采取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调研。只有通过一手的调查资料,才能摸清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在满足需求方面存在的不足,有的放矢地进行改善。
三、加快建设天地图政务版,推动政务地理信息资源共享
天地图面向不同网络环境与用户需求, 公众版、 政务版、 版 3 个版本,其中公众版运行于互联网,政务版运行于电子政务外网,版运行于电子政务内网(或专网),分别向不同的网络用户提供在线地理信息服务。今后一个时期内应大力发展政务版,这主要是由外部需求和天地图的实际情况两方面因素决定的。
由于地理信息是整合各类专业信息的最重要载体,唯有借助地理信息的公共载体作用, 才能实现在统一的空间基础之上对各类多源、异构数据进行集成、 综合分析,处理和解决更高层次的应用,实现智慧化的生产、生活。因此,大力发展天地图政务版,有助于在统一的地理信息公共基础上有效集成整合有关部门的政务信息,既实现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又促进了政务信息的深层次应用。
建设天地图政务版的另一个优势在于,由于政务版只在政务外网上运行, 不面向公众,因此数据的使用可以避开严格的地理信息保密政策的限制,简化了使用程序。
负责天地图建设的有关单位应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共同开发基于天地图政务版的应用系统,实现既促使这些部门政务信息资源充分利用又推动其业务流程改善的双重目标。
从天地图自身实际看,发展公众版所需的人财数据等条件短期内根本无法与谷歌公司相抗衡。天地图具有公益性质,因此不能营利。资金来源主要是依靠财政投入,数目有限。参与建设的人员数量也相对较少。国外影像数据的规模远远不能与谷歌的相比。俗语讲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鉴于天地图的实际情况,笔者建议将建设重点放在政务版开发上,扬长避短,将有限的资源用到容易出效益的地方。
结束语
虽然经过数十年的建设,我国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已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仍是一个短板,大量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在开展信息资源“建设”的同时,必须重视信息资源的“应用”。因此有关部门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进一步加强与使用者的交流,积极探索促进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合理运用的科学途径,使其在经济社会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陈鑫祥,吴锦超,李志中. 面向政务应用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03).
[2]孙轩,姜少波,冯娜. 跨应用平台分布式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郑州师范教育,2014,(04).
地理信息知识服务内容范文6
1信息化测绘技术所面临的挑战
新地理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化测绘迎来了非常好的发展环境,同时也遇到了非常大的挑战。目前,我国的测绘技术虽有所发展,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同国外先进的测绘技术相比而言,我国的测绘技术整体缺乏一定的创新,且我国所使用的高科技测绘装备大多也来自于国外。经研究分析,可以总结出我国信息化测绘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所面对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测绘体系的建立与后期维护对于国外先进设备的依赖程度过高。这种状况不利于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发展,想要改善这种状况,我国必须重视自主卫星定位技术的开发与创新,且要力争提升三维测量基准的精度;(2)遥感系统相对落后,导致获取信息的能力有限,且通过信息所获取的数据实际应用性较差。为了改善这种情形,我国必须开发新型的遥感系统,确保系统能够实现天-地-空三位一体,并且实时地获取数据,确保地理信息的采集与更新速度;(3)测绘数据的分析、整理技术相对滞后,导致数据的利用率不高。对此,我国需要创建集智能化、实时化与自动化为一体的测绘数据研究分析与整理系统,来对遥感系统所获取的数据进行集中式的规范管理;(4)地理信息产品存在着很多需要改善的问题,比如产品类别单一、信息管理技术需要提高、管理的保密性急需提高等。对于需要改善的这些问题,我国必须尽早开发地理信息的相关新技术,解决地理信息产品所面临的问题,促进我国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
2信息化测绘服务的基本要求与相关内容
2.1信息化测绘的基本要求目前,对于信息化测绘的基本要求有以下五个方面:(1)大众性。高新技术的发展为测绘地理信息的应用与普及提供了更好的平台,使得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空间数据的建设中来,且各种信息的公布与共享也体现了信息化测绘的大众性;(2)开放性。开放的接口借助一定的方法将很多的地理信息纳入到互联网系统中去,同时,互联网系统的用户也能够加入到相关软件的开发与应用进程中。因此,我们所要建立的网络地图一定是有很多网民参与的、开放的“数字地球”;(3)三维可视技术。借助三维可视技术可以呈现出不同分辨率与尺度的影像材料与地形信息,三维可视技术使得地理信息数据更加具象化,同时可以对相关的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统一的分析与管理。因此,三维可视技术在新地理信息时代是非常需要的;(4)供挖掘与测量。信息化测绘服务提供给用户的服务具有直观性,同时,用户浏览信息、挖掘信息、定向解析与相对测量都可以采用插件、应用软件、APP等直接简单的方式即可。信息化测绘服务体现出真实的地理状况,并将社会中的经济、人文知识等方面很好地融合在一起;(5)实时性。信息化测绘服务想要满足实时性的要求,就要做到快速获取地理信息数据、流程化的产品作业形式、测绘资源的共享性、地理信息服务的互操作。这要求信息化测绘服务能够快速地回应用户所提出的问题,并及时响应各种应急需求。
2.2信息化测绘服务的相关内容信息化测绘是由测绘服务的提供者、网络基础设施、服务使用者和注册中心共同组成的体系。信息化测绘系统需要来自网络基础设施、网络测绘服务的支持,系统主要通过对所有的地理空间数据进行组织管理,再借助零码组装、在线或者离线等方式来服务于广大的用户。
3新地理信息时代的信息化测绘的应用与发展
在新地理信息时代,需要建立专门的系统来负责地理信息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并采用三维立体回绘图技术来将一些地理信息数据具体化。这种方式可以应用到很多领域中去,不仅能够在城市、农村的布局规划中采用,也可以用来统计计算农作物的产量与分布情况。这种方式对我国的农业、交通运输业等领域都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新地理信息时代的信息化测绘技术可以为很多行业提供可靠的信息,这也决定了它会在我国的社会发展进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想要实现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就必须依靠完备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相应的技术支持。地理信息测绘技术包括高级技术与低级技术,其中高级技术包含卫星信息通讯技术、利用卫星传感技术等,而低级技术主要是指人工测绘技术等。为了促进信息化技术的实践应用,我们需要关注基础设备的开发与建设,并投入非常大的人力、财力、物力来从事这项工作。如此一来,在促进社会工业更加快速地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以,在我国社会科学发展的进程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信息化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将对我国社会的发展提供非常大的支持与动力。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