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职业环境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前教育职业环境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前教育职业环境分析

学前教育职业环境分析范文1

一、新教师职业生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 自我分析不足,不能准确评估自己

自我评估是职业生涯管理过程中的一个起始环节,评估的客观全面,是科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在自我分析这一环节中,准确客观地分析和评价自我是正确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对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需求、学识、技能、智商、情商、行动、经历、社会关系等个人的基本素质、智能和资源特点有一个客观、全面、深入的了解,认识自身的优势弱点是什么、自己喜欢的工作是什么、自己的技能专长是什么?要充分且正确地认识自身的条件与相关的环境,避免在对自己认识不清的情况下做出错误的选择。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新教师自我认识分析较为缺乏,未能对自我进行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这也就会造成新教师在进行职业目标确定时,产生盲目自信或者失去信心妄自菲薄的心态,以至于不能在主观和客观很好结合的基础上进行职业目标的确定。

2 对职业机会评估不足,确定职业目标抱有投机心理

根据调查显示,新教师多数经过大学的专业学习,形成一定的价值判断,面对本科毕业的工作选择有了自己的初步设想,但他们在进行职业目标选择时,抱着一定的投机心理,若公务员能顺利考上就从政,不管自己喜欢与否,只看重公务员职位的稳定、社会地位高;若能考上研究生就继续学习:若考不上就到幼教机构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许多,主要是他们没有认清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对职业选择没有坚定的信念,导致对职业目标选择的偏移。任何一个人的职业生涯都必须依附于一定的组织环境条件和资源,都必然受到一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环境的影响作用。正是这些因素的影响,使得他们在对出现的职业机会进行评估过程中,产生投机心理,抱着先“先占位置,再图发展”的思想,不认真根据自身和职业情况进行匹配,给以后的职业生涯规划增添障碍。

3 实践环节薄弱,职业环境不熟悉

职业生涯规划包括自我评估、职业环境分析、职业目标的确定、实施策略与措施和反馈调整五个环节。其中,职业环境分析是特别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职业环境因素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对这些职业信息与环境的了解与把握,是建立在丰富的社会实践基础之上的。当前新入职教师的社会实践薄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社会实践环节薄弱,新入职教师群体整体缺乏对外部职业环境的关注与了解,他们不清楚“自己喜欢的职业的从业要求”,对于职业要求和变化趋势的了解相对多一些。

4 方法不明,如何规划不清

幼教机构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还没有全面深入开展,仍停留在管理的一般指导层面,许多幼儿园没有提供完善的人才培养措施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教师们对自己的职业前景很茫然。从新入职教师的内在需求看,他们正处在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需要对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做出决策,对于自我定位、职业生涯路径选择、人生设计和规划,单凭他们个人的经验和能力是很难把握的,需要幼教机构提供人才测评和职业规划的帮助,需要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指导,需要有专业的职业生涯管理人员的辅导。

二、解决新教师职业生涯管理的对策

研究发现,新教师有其独特的心理需要和强烈的专业成长的欲望,在短短的一年当中,他们至少存在着三个明显的成长阶段,即认识环境期、焦虑期、适应环境期。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单纯的依靠考核评级体系来推动教师专业成长会令教师们时刻处于被动工作的紧张感。那么怎样才能让这种职业焦虑降到最低,或者怎样协助教师认知自我并掌控好自己的情绪呢?笔者认为应从源头入手,辅导新教师运用人格测评和职业错测评工具来认知自己,其次是帮助新教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再次就是要构建新入职教师职业教练的职业发展机制,这样才能提升教师的“留存率”。

1 运用人格测评工具来帮助新教师认知自己。

心理压力是人们对外界刺激进行反映时所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它的大小因人而异,抗压性较强的人,对于相同的刺激所感受到的心理压力就较小,抗压性较弱的人感到的心理压力就较大。幼儿园可采用心理测量及自我评定等方法,帮助员工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兴趣、个性等方面心理特质,指导员工进行合理的生涯规划,激发他们的潜力。可选用被广泛应用于人格测评、人才选拔、心理咨询和职业咨询等工作领域的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量表帮助新教师了解自己人格。

2 帮助新教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幼儿园组织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新人职教师或幼儿园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影响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合适的幼儿园愿景作支撑,新入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在进行起来就会困难重重。要想在全园形成良好的氛围,首先就要通过舆论、宣传等的作用,大力宣传从事学前教育事业的意义及对个人生活品质提升的积极影响,在引导新入职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同时,也要引导已经参加工作的人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营造全园认可、接受、支持和重视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良好局面。例如,“走管理团队输出,集团化发展”的战略是我们幼儿园组织职业生涯规划的清晰的轨迹――不断开拓教育新思路、发展自我回报社会是我们的愿景,让更多的孩子享受优质的学前教育并帮助他们缔造成功幸福的人生是我们的使命,那么,幼教管理人才、名师和培训师的培养是我们组织所追求的目标。组织目标清晰后,每一个新教师都会认真思考自己的教育生涯未来的走向――是走专业线还是走管理线?计划用多长时间达到自己的终极目标?同时,我们还带领新教师学习心理学知识,积极为新入职教师提供指导。

3 加强职业咨询和人才测评建设的力度

幼儿园在开展职业生涯管理的同时,应设置专门的职能部门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专门指导,真正把理论指导与实践指导、普遍指导与分类指导、一般指导与个别指导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科学性和人本化水平。

一方面,要加强职业咨询建设。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个性化

的特点,它会因为每一个个体的具体情况和所能依赖的条件不同而有所不同。由于新员工缺乏社会经验,对职业世界只有模糊的感性认识,所以只有加强面向个体、个性化的职业咨询辅导才能满足新教师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加强人才测评建设。只有通过科学的手段进行测评,才能进行一个更为科学、客观的自我评估。新教师掌握了测量结果,就能很好地认识自己,消除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的迷茫。新教师可选用美国E.H.施恩教授推出职业锚测试量表明确自己应具有的能力,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审视自己的价值观是否与当前的工作相匹配。只有个人的定位和要从事的职业相匹配,才能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长处,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具有管理能力型职业锚、技术职能型职业锚、安全型职业锚、服务型职业锚的人更适合从事幼儿教师的职业。

4 构建新教师职业教练的职业发展机制

新入职教师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其主要精力是用于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因此对外面的职业世界了解不多,实践能力、业务经验等方面相对较弱,不利于他们客观全面把握职业环境。因此,我们引入新教师职业发展机制,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加强对员工的训练。

学前教育职业环境分析范文2

关键词:就业指导活动;就业能力;课外

中图分类号:G64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3)10―0012―02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是为适应我国高校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而开设的一门必修课,也是高校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的作用是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了解创业,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职业理想,提前做好就业或创业的准备,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其课程的性质是实践性、实训性、引导性。通过各高校近六年教学工作的开展,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要想使就业指导课的作用真正落到实处,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大课外实践环节。本文试图从就业指导课实践环节――课外就业指导活动入手探讨就业指导课的改革模式。

一、现有就业指导课存在的问题

1.总体课时较少,不利于学生深刻掌握知识。教育部要求就业指导课的课时不能少于38学时,但是在落实上许多高校达不到规定的学时要求。以河北省石家庄学院为例,教学计划中明确写明分别在大一第二学期讲授职业生涯规划,8学时,2学分;大二第二学期讲授职业化素质与能力,8学时,2学分;大三第二学期讲授求职择业指导,16学时,2学分;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实践学时,但是实践学时并没有明确指出是多少学时,也没有指明具体在哪个年级进行。事实上,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实践环节往往流于形式,缺少教师指导和必要的监管。由于整体课时较少,导致学生对就业指导的内容掌握不够,理解不透,体验不深。

2.教学实践性差,学生参与度低。相比其他课程而言,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具有很强的引导性、时代性、针对性、实践性和参与性。这门课程应该将社会需求和个人实际紧密结合,通过学生自身实践,切身体会找到自身的薄弱方面加强训练使之适应社会的要求。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是在课堂环境下进行,理论内容所占比重较大,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少,不能深入到社会实际, 缺少实践性和创新性,导致该课程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严重削弱了教学效果,显得课程枯燥、不切实际。

3.课程定位不准确。许多高校把就业指导课程仅仅看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而不是一门学科,也没有把就业指导课程看成是深化教学改革、调整专业结构的引导性课程。再加上领导重视不到位,队伍建设不到位,经费开支不到位,管理体制不到位,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教师也没有专门的教研室,缺少归属感。因此种种有趣的现象频发,比如把就业指导课与形式政策课混在一起,把就业指导课与班会混在一起,让没有专业基础也没有经过任何专业培训的辅导员“赶鸭子上架”式地完成上课任务。

二、完善课外就业指导活动,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实践证明,仅仅在课堂上以授课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是远远不够的,应该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性就业指导,让学生参与其中,感同身受。而课外就业指导活动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

所谓课外就业指导活动是指在课堂之外的时间进行的和就业指导有关的活动,应该占就业指导课程总学时的一部分学时,通过相关行动研究发现一般占到1/2~2/3的学时比较合理,并且有相应学分。其具体内容包括就业实践指导、职业咨询、心理咨询与心理活动、职业测评、就业专场讲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与创业大赛等各种比赛。其性质是凸显就业指导的实践性、参与性、实训性、实战性。其实施渠道可以通过就业实践活动进行,实习见习中进行,心理工作坊中进行,计算机测评中进行,大学生团日活动中进行,通过招聘会、专场报告、班会进行等。相对课堂就业指导而言,它具有目标导向性、内容广泛性、组织机制灵活性、时空开放性、选择自主性和效益综合性等特点,更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因此它是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课堂就业指导课的有效补充和延伸。

(一)课外就业指导活动的优势

1.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外就业指导活动中,学生不再是课堂教学的观众,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内容,而是在真实的情景中,通过自身主动参与,运用思维、情感、感觉,形成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

2.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就业指导课外活动是将就业指导的知识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用性与参与性,能够全方位立体化地训练大学生各种能力,如沟通表达能力、动手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社交能力、创新能力,还注重对学生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和求知欲望的培养。

3.凸显教学的体验性。课外就业指导活动可以说是一种体验式教学,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景中,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自我思考、自我体会、自我升华及行为锻炼,会对学习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通过实践的经历,找到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目标更为明确,就业准备更加充分。

(二)具体实施方式和案例

1.就业实践指导。所谓“就业实践指导”可以形象地比喻为将就业指导课堂搬到用人单位,其操作程序是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到用人单位进行专业见习、实习等社会实践,针对学生在用人单位完成某项任务的具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职业行为、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等给予相关的职业指导。这种就业指导的针对性更强,还可以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指导形式生动活泼,因此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例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幼儿园保育见习(专业见习)的时候,就业指导教师也参与进去,深入幼儿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幼儿教师的职业素质、职业行为,引导学生在幼儿园这个职业环境下如何与同事、领导、客户(孩子与家长)有效沟通,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环境分析与探索,引导学生将单位的用人标准与自己的职业发展相结合,制定大学四年的学习计划。

2.职业生涯工作坊训练。职业生涯工作坊的实质是一种团体心理辅导,主持者可根据学习内容针对每期主题设计大量活动,通过游戏、活动、讨论、演讲等多种方式共同探讨某个话题,让大学生参与、体验、分享、感悟。通过领悟和内省,帮助大学生获得认知和行为上的改变,提升自我,它的好处是可以为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形成提供情景互动。

3.参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学生参赛的过程也是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进行探索和思考的过程,这对于引发学生对职业生涯的深层思考、明确职业目标、制定具体行动计划很有帮助。以石家庄学院为例,河北省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一般都在年底举行,我校都在7月份放暑假之前进行学校的复试选拔工作。由于我校的初选比河北省的选拔要早几个月,因此打算参赛的同学要提早一年开始着手准备工作。他们通过测评软件测评、去用人单位调查、实习、做兼职等方式进行自我探索和职业探索,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和深刻思考再进行生涯决策和制定行动计划,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可以将职业生涯规划落到实处。虽然这项课外活动不能保证所有同学都参与,但是可以通过少数参赛同学的带头示范作用,以点带面,活跃整个班级的职业生涯规划气氛,启发大家思考职业生涯问题,实践证明这种方式的效果非常好。

[参考文献]

[1]文军,贾立敏.论河北省高校职业指导课程发展的教学瓶颈[J].出国与就业,2011(05).

[2]文军,贾立敏.体验式教学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中的运用[J].出国与就业,2012(07).

[3]王庆波.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创新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