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时代美业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时代美业教育范文1
共同点一:朝阳行业催生全新职业
在过去的二十年间,我国的医药业蓬勃发展,医药企业也由1990年的500余家激增到2000年的近6000家,销售模式也从传统的厂家直接向医院供货开始进入完全竞争的市场状态。“医药代表”作为这一行业独有的销售人员,无疑是厂家向医院进行产品推广最为有效和快捷的法宝,从1988年上海施贵宝公司出现首批医药代表到如今二十余年的职业发展过程中,医药代表始终是医药行业院线产品不可替代的销售推广人员。
由于专业化妆品业在国内的发展历史才短短十余年,美容导师成为一种职业也不过是近些年的事。早期的美容产品销售几乎没有专职人员跟进,基本上处于卖方市场的自然销售状态,可选择也只有为数很少的几家香港公司的产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专业化妆品行业逐渐以其宽松的发展环境、滞后的行业法规及诱人的经营利润成为后工业时代的发展热点。据统计,目前,专业化妆品拥有每年近200个亿的市场容量,并且以20%的年增长率快速发展。巨大的市场潜力使作为销售骨干的美容导师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专业化妆品企业聚集的广州,发行量最大的《广州日报》招聘版上,几乎每天都有大大小小数十家化妆品公司在招聘与美容导师相关的各种职位,美容导师正在逐渐成为无数有志青年,甚至是天子娇女们的就业新选择。
共同点二:专业销售造就丰厚收入
由于医药代表最主要的工作是向临床医生推荐厂家的药品,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深厚的医学或药学教育背景才能胜任日常工作。在我国,临床医学大学本科都是五学年制,所以,说医药代表是现今各类行业中平均文化素质最高的销售人员也不为过:一般中型企业医药代表的学历都在大专以上。在一些外企,研究生做医药代表也不足为奇。一般来说,一位普通的医药代表平均底薪都在2000元左右,在医药行业蓬勃发展的时期,也就是2001年医药体制改革之前,这种底薪基本上都是无责任底薪。医药代表的提成(佣金)比率大概都在5%左右。通常一个医药代表每月都能够在指定的销售区域内完成至少10万元的销售额。那么,可以得到的收入至少就有7000元,当然,这只是一个平均的数字(有的外企会采取高底薪加奖金的薪酬方式,奖金按医药代表所负责产品的销量、整个大区所完成的任务比例等因素来综合计算)。医药代表之所以一直是无数人趋之如骛的择业热门,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每个月医药代表手里都一笔可观的“临床费用”,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医药回扣”。这笔钱的金额一般都在销售额的10%左右,医药代表主要以这笔钱作为医生的促销推广费用。由于通常都是以现金兑付,企业基本上无法监控此项费用的实际使用情况,这就造就了医药代表可观的灰色收入可能。有时候,这样的收入远远比他们所得到的佣金还要高得多。在早几年,只要入行一两年的医药代表,基本上都可以挣够买房的钱。尽管在医改后,受招标和降价的影响,医药代表的收入有所下滑,但从整体来看,仍然要比其他一些行业要丰厚得多。
要想入职成为美容导师其实很简单,只要取得由各省市劳动局下属职业技术鉴定所颁发的美容师技术资格证书就可以了。美容师的资格证又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技师、高级技师五个级别。(其中高级技师相当于其他行业的工程师职称)。美容导师的底薪一般在1200元左右,提成则在2-4%之间,月平均收入在3500元以上。目前专业线还处于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一个美容导师通常要兼顾至少一个省区的商跟进和美容院维护。几乎全年都处于出差状态。由于食宿一般都由当地的商负责,30-80元/天的补贴大部分就可视为收入。销售能力强的美容导师,月收入更可能接近万元。尽管相比其他一些行业的销售代表,这样的收入或许并不算特别丰厚,但是,考虑到美容导师整体偏低的文化素质(平均教育水平还不到中专),确实可算是同等学历中的收入之冠了。
这两个职业丰厚收入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其隔山打牛的行销方式:都要依靠专业的服务人员(医生和美容院的美容师)来间接完成产品的销售,他们的产品通过中间的专业服务环节产生了增值。同时,这种专业服务又促使消费者无法直接对产品进行完全自主的选择,这也是他们所在行业的终端竞争始终不及传统消费品那样激烈的一个主要原因。医药代表和美容导师在与专业服务人员和特殊零售终端的周旋之中,实现了自身收益的最大化。
共同点三:现场推广会议为销售推波助澜
医药代表作为一种泊来的职业,基本上保持了其作为“学术推广专员”的基本职责。只要一有新的药品进入了医院,各种类型的产品推广会就会接踵而至。比如,一个药厂的某种呼吸系统用药进入了医院,那么,负责此医院销售跟进的医药代表就会组织有可能用到该药品的医生召开推广介绍会。如果进药医院是一家三级甲等医院,厂家还有可能会邀请呼吸系统颇具名气的医学专家进行现场学术讲座以增强推广效果。当然,一些规模较小的科室推广会则由医药代表自己或是公司的产品经理进行现场讲解。类似会议的形式非常多,很多厂家会赞助一些专科学会的年会、行业的各类学术研论会等等。这些推广会的作用都在于尽可能地树立企业和产品的专业、权威形象,从而达到向目标医生推广使用的目的。由于国家对于药品广告的监管非常严格,尤其是对处方用药,除了只能在一些医学专业刊物上刊登广告外,几乎没有任何媒体可以投放广告。这时候,投入少、目标对象集中的学术推广会自然就成了国内外医药代表都竞相采用的变相广告方式。
专业化妆品的专业特性决定了其在宣传推广上不可能象日化那样可以靠高空广告来推动终端销售。由于专业线产品品类细分较为繁多,同时,差异化的操作手法、套装单品之间不同的搭配和使用步骤都可能成为影响美容效果的原因。所以,为了使美容院全面了解产品和掌握正确的操作手法,召开各种规模的演示会就成为了该行业销售的最大特点。尤其对于一个还处于市场开拓阶段的美容导师来说,组织一个成功的演示会就意味着自己的销售迈出了突破性的一步。
共同点四:全能素质奠定创业基础
在医药代表的出生地欧美,其工作职责只是单纯地向医生推介产品。由于医疗体制的差异,我国的医药代表已被赋予了更多的职能:除了向医生推广产品外,还有两个基本任务:一是开拓市场,行内称为“开医院“、二是管理区域内的通路---医药公司。具体工作包括将药品打入医院指定的医药公司、催收货款等等。总之,对一个医药代表来说,搞定医院的药剂科长进药和说服医药公司经理定期回款所花的时间和精力,通常要比向医生推广产品耗费得还要多得多。
美容导师所肩负的职责非常繁多和琐碎,归结起来,主要有两项:一是配合大区经理开拓商、二是跟进终端美容院销售。日常工作包括区域商的开发和管理、协助商进行加盟美容院的维护和各种促销活动的实施监控。还包括对美容院的产品知识讲解和操作指导。从工作的强度和对能力的要求来看,远比其他一些行业的销售人员更为全面和具有挑战性。
由此可以看出,医药代表和美容导师除了要维护终端外,还要进行所辖通路的开拓和管理,并且在进行各种推广会举行时,又是活动的筹划者和组织者。所以说,他们是名符其时的全能销售人员。由于对市场各个环节的深切了解,往往在经历一段时间的积累后,他们都会选择自己创业:医药代表精英们会自立门户:或以“医药营销自然人”的身份做产品,或与人合伙自组医药公司专心做通路。而美容导师一般经过二、三年的工作实践,都会考虑转型做美容院老板或区域商。这两个职业的创业比率总体上都要比其他行业高得多。
共同点五:培训为职业为本
为了准确地传递产品信息、解答医生在药品使用过程中的相关疑问(如药品负反应、不同病症的使用方法等)。每一个新入行的医药代表都必须接受详尽的产品培训。在一些外企,这样的培训甚至会长达两个星期以上。由于临床医学和药品研发的发展速度日新月异,要作好药品推广,就必须要掌握最新的医药动态和资讯,这就要求一个合格的医药代表除了随时接受公司的培训外,还要不断地自己充电。
美容导师要想取得好的销售业绩,就必须全面地掌握各类产品的使用特性、作用机理和最新操作手法。她们同医药代表一样,是接受培训最多的职业之一。除了要接受产品的培训外,皮肤结构原理、销售技巧、演讲口才等专业学习一项都不能少。同时,为了解决不同区域、不同季节和不同个体差异的消费者提出的产品咨询、应对商和美容院的各种疑问,美容导师需要不断地自学来武装自己。一个成功的美容导师往往都是一个学习能力超强的销售精英。
当然,除了以上的共同点外,从职业发展状况来看,这两个职业主要存在着以下的差异:
差异一:职业的背景差异
医药业与别于其他行业的一个标志之处在于其销售终端还处于政府的完全掌控之下:除了OCT市场已经逐渐开始走向自由竞争外,处方药市场的终端――医院还是以公有性质占绝对主体。尽管政府曾几度痛下决心,要改变医院长期以来“以药养医”的不良现状,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未来的漫长的一段时间内,医药代表的生存状况将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值得关注的是,由于GMP限期认证和招标采购使医药行业的准入门槛不断上升,缺少资本或资金链不健全的企业无法突破政府为规范市场而设置的重重壁垒。行业的发展促使医药代表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专业要求也将进一步提高。以往存在的“民工做药”的状况将不复存在。政府搭台、资本运作是医药代表所服务行业的基本特点,这种特点保证了至少在本世纪,医药代表还将继续位居热门职业之列。
在专业化妆品企业中,年销售额超千万的就已经可以算作是中等规模,其他行业已经谈了很久的整合营销、资本运作对现在的专业线来说,还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这一硬伤与行业的终端――美容院的发展现状息息相关。相比医院,美容院则完全属于自由经济的产物,尽管一些医院也会开设相应的整形、整容等服务项目,但是占主体经营地位的,还是遍布全国的近200万家私营中小美容院。规模小、发展快是专业美容行业最主要的特征。这种现状很难吸引基础素质较高的销售人才。在未来的几年中,美容导师还会继续处于一个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主的状态,至于素质教育和就业环境,短期内将不会有太大改善。
差异二:行销方式――各自各精彩
由于受国家政策影响,医药代表的销售方式不得不朝着更专业化和学术化的方向转变,企业则开始以各种形象广告来逐步取代备受争议的“医药回扣”。同时,处方药品的非处方化(即尽可能地将处方药向非处方药标准靠拢,以取得非处方批文)、加强大众宣传、推动OTC药品的院用销量等等都是调整医药代表行销方式的全新举措。
美容导师与医药代表在行销上最大的不同点还在于:在日常的驻店拜访或是促销活动中,美容导师常常要对顾客直接进行诊断,而这部分工作在医院只能由医生来完成。现代女性日新月异的美容消费追求直接影响着美容导师的销售方式朝着更为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对顾客进行情景式、体验式的销售,针对性地进行化妆技巧、插花艺术、服饰搭配、色彩诊断等附加的专业服务都将构成其销售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容导师的工作重点将集中到对美容院的服务指导上,通路开拓和维护的职能将逐渐由其他市场人员来分担。
差异三:职业的构成不同
由于行业的特性,专业化妆品的销售队伍除了部分销售管理人员可能是男性外,基层的美容导师都是清一色的娘子军。同时,这还是一个只属于年青人的职业(一般从业人员都在三十岁以下)。医药代表除了对医药教育背景有要求外,基本没有其他特别限制。有的企业还专门招聘一些离退休的老医生做为专职的销售人员。
差异四:职业教育发展阶段不同
医药作为一个古老的学科已经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国内已有上百所医学和或药学高等学府,能够源源不断地为医药营销行业提供高素质的专业人材。而美容导师的职业教育现状则明显与行业发展速度极不协调:一方面,行业迅速发展对美容导师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另一方面,美容职业教育发展极其滞后。目前还未有政府机构或正规的教育组织涉足这一领域,只能依靠一些发展参差不齐的民办美容学校来满足人力市场的需求。这些民办学校主要以短期利润为办学目的,基本上不重视学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和教育,学制也只有短短几个月。在一些美容学校,只要交了钱,那怕是考试和实操成绩不合格,都可以获得劳动部门颁发的美容师证。这种纯市场化的职业教育致使培养出来的美容导师的综合质素,尤其是基本文化知识、医学常识及营销技巧等多方面都显得较为薄弱。随着竞争的加剧,许多企业开始自己培养美容导师,比如他们会直接从卫生学校招聘应届毕业生,对她们进行为期数月的专业教育和实操培训。但这只是无奈之下的一时策略,要想使整个行业发展水平得以提高,还要有赖于社会职业基础教育体系的尽快完善。
时代美业教育范文2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教学 课堂教学模式
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激趣求知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儿童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的创造能力得到发挥,要想方设法点燃儿童心中探求新知识的火花,激发他们的创造兴趣”。兴趣是引发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动力,创造良好的情景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条件,而多媒体教学恰恰是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兴趣中最有效的辅助手段。把多媒体引入语文课堂,不但能够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运用多媒体教学,还增强了课堂的密度,提高了信息的容量,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多媒体的使用无疑增强了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声音图像、文字并用,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体系,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注意力和兴趣。传统语文学习的对象主要是语言文字,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图像、声音、视频的运用与文本一样便利,它与文本融为一体,成为表达思想的共同方式。使学生利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中感官进行学习,唤醒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深层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
例如,在讲解《春》这课时,先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内容,使学生对四幅图画有了整体感知,然后,运用多媒体课件导入课文,春天是一幅画、春天是一首诗、春天是一个迷人的季节,花草的画面配上和谐的旋律,一下子把学生引入到生机盎然的春天。这样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引入课题,使原本在自然界中才能享受到的美景搬到了课堂,在感觉和思维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给学生视觉的享受,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优化朗读训练,提高审美能力
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声情并茂的朗读不仅能唤起学生爱憎的情感,而且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知识童话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会触及人的心灵世界。”通过多媒体,生动展现课文中各具特色的内容,可以激发学生情感,从而读出真情来。例如,教学《冬日看海人》一文,文章开始没有直接写看海人如何去看海,而是先写他二十多年前去看电灯的经过。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这份敬业的精神?所以,先投影出那所破烂不堪的学校,再运用抽拉片演示“看海人”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行走,紧接着又演示电话,电视,电熨斗等,直到学生头顶上出现那盏明亮的电灯和“冬日看海人”眼中的泪光。这时,再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看海人”的举动和精神已深深感染了学生,他们读出了平凡的小人物身上体现出来的伟大的敬业精神。一个人只有对工作无限热爱,才会积极工作,看海人正是凭借着对事业的这份热爱,才有冬日看海的不寻常的举动,他的行动缘于对事业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使学生动心、动情,同时也读出了真情。由于利用了现代技术的声、光、电创造出一种形象直观的现代氛围,使语言教学从单调的文字描述中解放出来,在学生面前展现的是文字、语音、形象、色彩这一新奇的美,这种美感会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这样以形象促感情,而且以读促学,加深了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让学生入境生情,以情育德,润物无声。用斑斓的色彩展开生动的画面,引导学生在语言的海洋中漫游,使他们在愉悦的环境中对课堂产生审美情感,使他们获得美的陶冶,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处在美的环境中,产生良性循环,增加学生学习的活力。
3.利用多媒体的形象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多媒体辅助教学进入课堂,加强了学生对语文问题的想象和理解,打破了教师只凭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能上课的局限,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凭借其形象性、趣味性、新颖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本中有些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给学生的理解带来困难。尤其是书中的插图,它是静止的,只反映事物变化的结果和瞬间,而事物变化的过程不能说清楚。如果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利用多媒体创设动态情景,并以鲜明的色彩、优美的声音、活动的画面把变化的全过程展示出来,可以对人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触觉产生全方位的综合刺激,这很适合学生的接受特点,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能全面正确地把握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对重难点的消化和理解。那么既可以突破知识的难点,又可以促使学生的思维导向由模糊变为清晰,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增强教学效果,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看云识天气》一课,主要特点是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看那飘浮的云彩,这大自然的文字,这天气的“招牌”该如何解读?这对刚上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和体会的,虽然平时学生对云彩的形状有一些观察,但留在他们脑海中的记忆是断续的,在短时间内要全部回想起来并去想象课文中提到的各种形状的云彩,的确有些困难。在教学中,首先在资料库中提取的各种云彩的图片自制VCD以及配上音乐的范读录音,课堂上再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得到直观的感知,形成形象思维,起到化抽象为形象,变深奥为浅显的作用,突破了重点、难点,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4.运用多媒体可以强化知识的记忆
按照人的思维规律,第一次接触到的知识信息,如果是强烈的思维刺激,那么这个知识信息将永远经久不忘。反之,第一次的刺激是平淡的,那么这个信息在头脑中会瞬息即逝。多媒体辅助教学,它能同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思维,眼看、耳听、脑想、手动,在大脑中形成多个兴奋点,通过对多种感官的强烈刺激,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强化第一感知。可见,多媒体辅助教学,对强化知识的记忆所起的作用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此外,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还可以促进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要运用好多媒体,教师必须认真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找准切入点,制作配乐朗诵、配乐散文,查找与教材相对应的录音、录像等等。在这些工作中语文教师要付出辛勤的劳动。但也从中得到锻炼,增长才干,拓宽知识面。
时代美业教育范文3
美术教学活动就本身形态而言应该具有丰富化和多样化属性的。然而,传统化的美术教学活动却始终被限制在一个相对固定或相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中,这种模式从总体上强调唯知性,山此便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会经常性地发生对被教育者在情感层面的主观忽视,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学生所学习的知识结构多以线性的知识体系出现,这便导致了知识传授多是在已经预设好的封闭范畴中完成的,学生不再是充满想象力和生活化的主体,他们仅仅是一群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我国的高等美术教育者也正是受到了这种传统化教学模式的影响,将教学过程集中看成是共性学习的过程,其教学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和技法。这种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并未将学生看成是一个鲜活的主体,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凸显出自我性格,性格的缺失最终也必然让其作品失去个性和创造力。与传统化美术教学活动不同之处在于,后现代主义背景下的美术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其教学内容并不是遵循教科书上的知识内容循规蹈矩地进行,它更多地是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整个的教学过程都是以强调实现学生的个人情感述说为核心主旨。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学习环境并非是封闭性的而是逐步开放性的教学环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改变其原来的传授知识和技能的预设性和封闭性习惯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过程的多元化
教学过程的多元化不仅是指类型和方式的多样化取向,同时也包含着“”“包容并蓄”和“教学相长”等内容。这因为后现代的艺术观念更多以强调和倡导文化差异性和多元性为主要出发点和落脚点,即文化观念的多元并存,在此基础上就能够渐进性地消解掉传统教学中的文化中心论内核。进而以此为契机,在对后现代高等美术教育观念进行提倡的过程中就必然可以将多元化的思想进行完整化贯彻。具体说来,高校美术教师应当充分地理解和认识到多元化对于学生在生机与活力方面的养成所可能产生的较大影响,这种认识将会导致教师在高校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创造性的思考和讨论空间,积极引导和发挥学生的自主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个体的思维能力,从而实现学生能够从单一问题可以引发多个问题,或者多个结果。
(三)实现学科内与学科间的融合
后现代主义背景下的高等美术教育多以强调美术课程与其他学科以及美术学科自身内容的相互融合和相互渗透为主要内涵,这种学科内与学科间的相互融合和相互渗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后现代主义背景下的美术本身就是综合性的视觉艺术,其教育模式也就应该是一种综合化的素质教育。我国高校美术教育改革应主要以综合性为前提,因此,创新高校美术教育就需要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逐步地改变传统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尽其所能实现多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融通,变革原来的学科之间没有交叉和融合的单一学科的教育模式。其次,高校美术教育还要注重美术学科在内容方面的融合。比如:装置艺术与纯艺术的融合;西方绘画与中国画的融合;手工艺术与声、色和光艺术的相互融合。在课程设置上,还要积极地强调工艺美术同“纯艺术”之间的有机结合,以此为出发点来实现美术学科内部的融合。
(四)学习过程与培养“技能、技巧”并重
后现代背景下的美术始终强调美术课程的学习过程同美术技能和技巧是具有同等重要性的。所以在后现代的高等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便不能将对技能和技巧的学习掌握看成是学习的追求目标,它所提倡的侧重点更多是以注重在学习美术技能与技巧过程中如何获得个人的思想和想法,从而引发学生个人的观点和想法。高校美术教师应该利用学生学习技能和技巧的过程,主动地引导学生培养多向思维的能力,然后依据这些能力去揭不和阐明该技能和技巧背后所包含的构成原理、产生原因以及基本元素。高校美术教师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要始终将美术理论知识同技能与技巧的培养放在同等位置加以看待,教师在培养学生美术技能和绘画技巧的同时还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以此来开拓其视野和内心认知,促使学生可以将美术同人文学科完美融合,进而推动学生能够在整体性的知识体系下获得完整化的创造灵感。这样,学生通过学习技能和技巧,才会真正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以及想要表达的个人思想和情感,甚至是对所处社会的感受和认知。
时代美业教育范文4
一、 营造重视科学技术创新的氛围
我们正处于一个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重视科技创新时代。这是崭新的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也是教育创新和创新教育时代。时代向教育提供了机遇,也同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于是,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在执着于培养创新能力和人才的过程中出现了向创新社会经济效益的学科的倾斜,向自然科学课程侧重,向市场经济的需要关注的新特点。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对艺术教育要努力营造重视科学技术创新的氛围。
二、 融情感的“美”与“德”,培养艺术创新精神
艺术的永恒主题就是弘扬真善美,鞭笞假丑恶。所以,康德说“美是道德的象征”。先生在美育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上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鲜明地体现出他对艺术教育的重视。
创新人才的培养,要着重培养艺术创新精神。从人才素质的全面性来看,它需要审美素质,而通过艺术教育进行的审美素质教育,在基于丰富联想的创新性方面、在与众不同的个性特殊性方面、在感人至深的愉悦体验方面,都是创造包括科学创造所需要的,可能正是这样的原因,才能解释为什么像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家会与高雅艺术有不解之缘,而有人把创新人才的最高规格概括为多功能审美型,也就毫不奇怪。
三、 借助艺术教育,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艺术所具有集真善美于一身的特征,以及它所具有的具体可感的、非智力情感因素体验的、充满独特个性创造性的特征,都是创新人才不可或缺的特征。艺术不仅仅是负载着文化延续与传播的使命,更重要的是批判与创新。人们可以也可能不懂艺术,但无法不感受艺术的创新精神。我们各级各类学校里的艺术教育特别是非专业性的音乐、美术教育,都还明显具有盲目性特征,这与宏观教育与具体的教师素质有密切关系。了解一些肤浅的艺术知识,而且是技术知识,不是思想的、美学的、哲学的、文化史的知识,再加上掌握一些艺术方面的技能技巧,这样的的艺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免不了会有疏离。然而,这样的艺术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课程标准制定,乃至课程评价,至今还十分普遍,许多教育者以及教师可能会是艺术的专门家,但未必是教育的专门家,而艺术教育内在地蕴含着许多价值也就被掩抑了,或者忽视了。
我们在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的《走向文明:艺术教育研究报告》中发现,他们把艺术教育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自我表现力、适应生活等联在一起,而且艺术教育的总体目标定位也是培养健康发展的艺术理解能力。而具体目标则包括: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创造力、使学生掌握有效交流手段、向学生提供判断与评价事物的工具等等。显然,这样的目标依然具有发展性,而不是简单地为艺术而艺术。
四、改革艺术教学模式,培养创新人才
著名教育学家布卢姆指出:教育者的基本态度是选择适龄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龄教育的学生。因此,传统教学与当前的素质教育要求相差甚远,扼杀了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发现一部分学生爱提一些新奇、古怪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善于创造出适于所教对象的教法,有利于创新精神和人才的培养。如快乐教学法:以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为着眼点,变“厌”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较好地引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享受到艺术的兴趣,体验到成功与进步的喜悦,进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采用互动教学法:在“观摩欣赏―模仿学习―重点难点练习―综合训练―总结复习交流”进程中,师与生、生与师、课内与课外之间,师生互相活动、互相讨论、互相观摩、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创建新工程;采用“小集体学生法”;明确目标、任务―优化组合―小组设计―集体呈现―小组学习活动―评价,进而培养学生的参与、创造、合作、竞争意识,培养良好的心理、个性,提高技术、智能、弘扬艺术文化,强化技术综合素质。说到底,无论何种教学模式,都是建立在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之上,都是引导学生开发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时代美业教育范文5
三年一届的活动自1995年至今已连续举办了七届,对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变革、发展和走向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推出了一批好课,推出了一批好老师。二十年过去了,我们的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媒体以及艺术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毫无疑问,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文化生活的剧变,无不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学校音乐教育,影响着校园内年轻的音乐教师,影响着自主意识和能力逐步觉醒的青少年学生。本次中学音乐课观摩活动也充分反映了当下在网络、新媒体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教师担纲的学校音乐教育在现阶段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关于“雅”和“俗”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最重要、最关键的时期。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应该发挥重要的塑造作用。
事实上,“艺术”和“娱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比如“春晚”,全民娱乐,其乐融融,也可以做到难忘今宵。春晚的小品也许可以带给你片刻的欢笑,让你瞬间忘掉烦恼,但却不能抚慰你的心灵,更不会带来持久的、精神的、更高层次的欢愉。而艺术就不一样―在你悲伤时、忧愁时、喜悦时、平静时,都可以去听一听莫扎特的钢琴曲,那里充满了纯粹、干净、高尚、理性、精神的欢乐,充满了生命的力量!
回想我的中学阶段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那时候,根本没有娱乐―邓丽君被称为“靡靡之音”。所以,我十分羡慕今天的孩子们,他们的视觉、听觉等感官活动是那样丰富!这说明,我们的时代和社会进步了。但是,另一方面,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因为耳朵和眼睛可以接触到的东西十分有限,所以反而会格外去珍惜。我十分清楚地记得在我的青少年时代所能听到的难得的美妙音乐,比如柴科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选曲。在我的脑海里,《天鹅湖》旋律的美,永远是和我的青春相连的最美好的记忆!
但遗憾的是,在今天这样一个多元的时代,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娱乐至死的时代,高雅艺术、经典作品其实更容易被淹没在商业、通俗、娱乐的海洋里,甚至完全迷失掉了―课堂之外有太多、太杂甚至庸俗的商业化音乐是那样强劲地包围着青少年学生,也存在于年轻的音乐教师周围。所以,审美教育的任务、音乐教师教育的任务依然任重道远!我们的音乐师资培训和音乐课,尤其是中学的音乐课,如何在“娱乐”的重围中坚守艺术、审美和高雅的趣味,变得十分重要,甚至更加重要。
我们的音乐课,应该给学生一些有意义的东西―那些只有在音乐课上,在学校的课堂里才能获得的有内涵、有质量并有分量的东西,而不是在网络里、在晚会上、在娱乐中唾手可得的东西。也就是说,面对网络、媒体时代的青少年,学校音乐教育必须自觉、主动、清醒而有效地培养他们分辨和选择的能力,使青春期的中学生真正有能力去分辨和选择优秀而不是平庸,深刻而不是轻浮,高尚而不是低级趣味的音乐作品。当然,这就要求音乐教师首先自己必须具有高雅、纯正的艺术趣味,能够清楚地分辨音乐的高雅和低俗,能够区分艺术和娱乐。
如果说,二十年前,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问题是音乐课普遍不受重视,音乐教师缺少专业培训,音乐教学条件简陋、资源有限―虽然这些问题依然存在,有些甚至随着地区间严重的教育不均衡变得更加突出。但是,从更普遍的意义上,站在一个更宽广的角度来看,二十年后的今天,学校音乐教育尤其是中学音乐教育的问题,我认为主要是“雅”和“俗”的较量问题,怎样用高质量的、美而充满力量的音乐课堂引领青少年走出良莠不齐的网络、媒体、娱乐影响之中,学会欣赏音乐的美,学会鉴别音乐的美,学会表现和创造音乐的美,切实提高年轻一代的审美趣味和审美境界。
二、关于音乐技能和音乐修养
纵观这次观摩活动,我们欣喜地看到:年轻的音乐教师在演唱、演奏等音乐技能方面都有十八般武艺,表现非常突出。但是,全面的音乐修养、音乐性,或者说“音乐的耳朵”还需要磨炼,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不容乐观。比如,很多教师放音乐的时候随意停止,根本不考虑音乐的段落、乐句、结构、终止,想停就停,说停就停,戛然而止,令人很不舒服。再如,有些作品的音响效果不是很好,甚至很不好。事实上,如今音乐的传播方式如此便捷,我们完全可以找到并选择更好的音响和不同的版本。
很可惜!这就反映出我们年轻的音乐教师对音乐的美、对声音的美不够敏感。显然,教师们的音乐视野还不够开阔,简单说,听得不够、听得太少,缺少音乐的鉴别能力。俗话说,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自己要有一桶水啊!尤其是在异地借班上课,面对深圳这么优秀出色的学生,我坐在台下,常常会替台上教师捏一把汗,担心可能会出现捉襟见肘、无言以对的情况。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时间的艺术。因此,建议音乐教师一定要拿出时间,用耳朵、用心多听,听音乐的美、听声音的美。音乐教师首先要养成听音乐的习惯,逐渐把音乐变成自己的爱好,这才是最理想的状态。多听,听各种版本、各种演奏、各种流派、各种风格、各种音响的作品,每天听、坚持听,而不只是在备课、上课、要用的时候才想起来去听音乐。比如,肖邦的作品,我个人比较喜欢鲁宾斯坦、傅聪、李云迪的版本。在今天的网络和技术条件下,这些版本都不难找到。鲁宾斯坦出过全套的肖邦作品录音,他的演奏是那样炉火纯青,理性又克制,堪称完美。如果你把鲁宾斯坦和李云迪放在一起听,同样是肖邦,同样的诗意―但是,很容易就能够区分:鲁宾斯坦太老!他的夜曲是老年人的、保守的、有节制的爱情,就像冬日里的炉火,带给你温暖,而不是年轻人火一样熊熊燃烧的激情。李云迪演绎的则是年轻的肖邦,他的爱情是那样单纯、那样明朗、那样执着,充满活力,充满无限的可能性―李云迪的优点是年轻,但缺点也恰恰是他的年轻,缺少岁月的沉淀,不够厚重。傅聪演奏的肖邦当然是最华丽的,那样的高贵内敛,那样饱满又含蓄的热情,洋溢着特有的、迷人的东方情调。
所以,听、多听、反复听、有比较地听、用心地听、安静地听,这是提高音乐修养、形成音乐的耳朵最有效的方法。我真心认为,在今天这样一个物质浮躁的年代,作为一个音乐教师,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是多么幸运啊!因为,我们比别人有更多的机会去学习、接触、品味、欣赏伟大的艺术作品,这就意味着我们比别人有更多的机会去欣赏艺术、欣赏美,可以从艺术活动中获得更高级的精神享受,丰富自己的情感,滋润自己的心灵,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世界上有那么多好的艺术、好的音乐!如果,我们没有机会去接触音乐、学习音乐、欣赏音乐;如果,我们的身体、我们的感官只能感知温饱、感知饥渴、感知冷暖,而我们的心灵却不能感知音乐的美,不能感知艺术的美;如果,我们只能靠视觉和听觉去娱乐消遣,而不能进一步调动理智和情感去欣赏音乐、欣赏艺术、欣赏美,那样的人生是多么遗憾啊!
因此,在强调教师专业化的今天,在培养教师音乐技能、教学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师内在的音乐修养,提高教师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提高教师全面的学识和涵养,激发教师对音乐作为艺术的热爱,唤醒教师对音乐艺术美的追求,而不仅仅是一项职业、一个饭碗和一门技艺,进而从内心深处自觉地萌发、守护作为一个音乐教师的职业尊严,真正做到爱音乐、爱艺术、爱学生、爱教育、爱自己,使自己的职业和人生至善至美。
三、关于趣味性和教育性
由于年轻教师的音乐听觉修养不尽如人意,乐理知识、作曲技术、音乐美学、音乐史等相关的知识结构不够完善,因此难免对音乐作品形象、意境的把握不够准确,常常有失偏颇,对音乐作品内容和思想性的认识浮于表面、比较浅显,不够深入全面,还不能融会贯通地从艺术表现手法到人文内涵、思想意义对音乐作品进行恰当、深入和全面的分析,更没有能力全面把握、概括、提升音乐作品中深刻、理性和精神的力量,这就造成了现在中学音乐课的小学化倾向,初中甚至高中的课都显得十分幼稚、肤浅、粗糙、缺乏深度,教育性不够,教师过度地、不合理地甚至错误地追求表面的、浅显的以及与中学生的心理年龄不相符合的趣味性。
这一点,一方面反映在教师对音响材料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哗众取宠,求新、求异甚至求怪;另一方面,也反映在教师的教学手段上,不恰当地、过多地运用图片等视觉手段和游戏手段。要知道,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视觉图像的手段确实可以帮助年幼的孩子有效地感知、把握及理解音乐的形象和意义。但是,对于身心日渐成熟的中学生就不一样了,我们需要通过音乐、数学等各种不同的学科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逻辑能力、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而过多不恰当的图片和视觉形象恰恰有可能限制学生的听觉想象能力、逻辑思考能力,无助于学生养成严谨、专注、充满创造的思考能力。
时代美业教育范文6
关键词:艺术欣赏;教育观念;情感
当前,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改革形势喜人,加大了艺术欣赏内容的幅度,高中艺术欣赏课的开设增补了中小学艺术教育在高中阶段长期匾乏的空白,而高等院校开设的艺术课程门类多达数十门,其内容涉及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书法、摄影、美学、文艺理论等方面,为学校艺术教育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把艺术欣赏放到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前锋,担负着能适应21世纪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能力强的新一代的重责,如何进一步重视学校艺术欣赏教育和怎样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开展艺术欣赏,解决在学校艺术教育实践中,艺术欣赏内容的丰富与教学课时的稀少,艺术欣赏形式的多样与教学方法的单调等充满种种矛盾的艺术欣赏教学现状,找出能够有效解决这些矛盾的途径和办法来改变它,使我们的学校艺术欣赏教育真正短时高效,丰富多彩’,这就需要我们去努力探讨能顺应时代要求的科学的艺术欣赏教育观念。
一、艺术欣赏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一些地方存在着重技能,轻审美和创造能力培养的倾向,重视少数尖子,忽视面向全体;重视比赛,忽视教学艺术欣赏就成了薄弱的环节,违背了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基本性和全面性原则,严重阻碍21世纪全民族的整体的审美素质的提高。
有专家预言,艺术产业将成为21世纪的支柱产业之一,为适应21世纪产业发展新形势的客观需要必须通过学校美术欣赏教育对学生实施美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陶冶情操,提高素养,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李岚清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总结讲话中强调指出,要重视美育,不仅小学、初中要开好音乐、美术等谦握,高中、大学也应开设艺术欣赏课,教会学生欣赏音乐、舞蹈、戏剧、美术、书法等。
“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通过学校艺术欣赏教育这一具体形式,唤起人们的美感,能正确的理解美和感受美,从而为创造美打好基础。
二、艺术欣赏是认识世界的有效方式
艺术欣赏是在接受艺术中经过玩味、领略、产生喜悦爱戴之情。在开放.的艺术博物院,一个个画展,一堂堂艺术欣赏课中,让学生在漫漫的艺术长廊中流连忘返,品味在人类文化宝库中蕴藏着数不尽的艺术珍品,感受艺术世界的广阔无限,从艺术的解放去认识一个时代或者一个国家的人民为了人类自身的发展而取得的巨大成果,例如欣赏彩陶,可以让我们认识到“历史的人类童年时代”。正如别林斯基说的,人们认识世界通过两种途径,一是科学的,一是艺术的,早在三十年代,鲁迅先生把德国杰出的、为无产阶级大声呐喊的女性艺术家坷勒惠支的版画作品《面包》介绍给国人,通过画中处在历史重压下,为捍卫劳动者而献出自己一切的伟大的母亲形象,产生强烈的社会反响,从而使欣赏者达到对世界最深刻的认识,扩大生活的视野。在艺术作品面前感受美,在艺术强大的魅力牵引下,去感慨一个时代或者是一个国家、地区文明发展的程度。
三、艺术欣赏以情感介入为重要标准
欣赏中国花鸟画,认识一个人的情绪、意识,进而体会一个时代的一代人的命运方面往往有更形象的“历史”内涵,明徐渭墨葡萄,作者“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的情绪和点点泪痕般的墨叶,使欣赏者在伤口的形式技巧的审美之外,进一步体味到作者凄苦的命运和倔强的个性,对那一个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民族意识,以及封建专制下的平民的命运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艺术考核教育的重要特点,以情感人,以情动人,起到教化的作用,在艺术欣赏过程中,欣赏者只有对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有了自己的情感体验,达到了“共鸣”,才能使艺术品的存在具有价值,才能使艺术美作用于人的感性、情感,在“潜移默化”之中接受教育,不知不觉的影响着人的情感、趣味、气质、情操、胸襟。
随着思维科学的发展,科学家日益认识到,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正是建立在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统一的基础上,科学与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所追求的目标就是真理的普通性。艺术通过欣赏作用于人,使人产生情感的共鸣,心灵的震撼,激发和强化了人的创造冲动,利于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比智力更具有功效。
在旧的艺术形式不断翻新,新的艺术形式迅速涌现的今天,只有以情调动学生的全部的艺术审美感官,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以点带面,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了解更多的艺术形式,领悟各种艺术形式的无穷的艺术魅力。
四、艺术欣赏以个体感受为评价标准
21世纪对全民族素质的一项重要要求便是提高整体的审美素质水平,.针对学生而言,则指,使我们的学生在生活中爱美、求美,有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丰富的审美经验,有较强的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这就不能沿用旧有的“优、良、及格、不及格”等作业评价或用所有学科共用的“百分制”来抽象评价每一个学生的实践结果。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有利于艺术的个性发展,对艺术欣赏评价的改革应首先注重艺术的这种个性发展,对每一个学生的实践都给予极其个性化的评价。
“皮格马利翁”的心理效应在这种评价方式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如“你挺有创意”、“你的观点不错”、“你的想法有意思”……,这种建立在对每一个学生充分尊重其个性发展基础.上的评价方式,能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关注和期待,回报的是他们信心百倍,能让学生积极地参加每一次的美术欣赏实践活动,让学生接受一种较为客观的评价态度,体会美就在我的眼前,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