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素质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新素质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新素质的重要性

创新素质的重要性范文1

一、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是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素质受后天因素影响较多的精神素质即人的毅力与动力,它主要基于后天的培养,与一个人的成长环境有着直接的联系。正是这一点为素质教育提供了依据与可能性。实践经验和科学实验证明:培养人的素质的一条根本途径就是教育。

人的素质受环境的影响,这里的环境概括起来不外乎社会地位、阶级属性、时代背景三方面。在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转变的当代,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思想渐渐消失,对男女的素质要求也不再界限分明。当今时代对人的素质要求是全面发展综合型人才。所谓全面综合主要指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技术素质、文化素质、艺术审美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社会行为素质等。

创造教育是将创造学的理论方法、现代心理学、教育学、哲学、思维科学、方法论科学等学科的最新成果,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种以开发学生创造力、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现代教育。创造教育对学生品格的形成、能力的提高,对学生早日成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中等职业教育的素质教育中,教师应把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作为核心目标,通过开设创造性课程,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个性,开发其创造能力。只有以创造教学为核心目标的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创造性人才的创造素质应包括:(1)创造意识和创造动机(进取心、责任心、求知欲和创造欲)。这表现为有所探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2)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的基础知识、娴熟的专业知识以及创造技法等方面的知识是创造力的源泉;(3)智力结构。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性格结构。包括自信心强、敏感、果断、直率等;(6)感情结构。包括正确认识自己和估价自己,自控能力和同情心;(7)意志品质。为既定目标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从上述七个基本要素出发,则要通过如下十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创造教育:(1)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激发他们的创造动机。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精讲多练,教与学互动,启发学生的灵感;(2)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职业指导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调动其学习积极性;(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的培养;(4)传授创造技法和科学方法,逐步将网络技术和多媒体课件引入课堂教学;(5)因材施教,尊重并培养学生的个性;(6)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7)让学生了解生产实际和科学发展的最新动态;(8)为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开展科技活动,组织学生参加老师的科研实践;(9)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包括吃苦耐劳和对挫折与失败的抗挫能力;(10)创造一个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自信心。

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校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切合学生的实际,经过精心的准备,把情商教育引入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中来。素质教育是相对于传统的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忽视人的全面发展的应试教育而言的,表明社会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提出了新的要求,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基础上,以全面提高全体受教育者基本素质为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全面人格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通过职业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这是教育的一个目标性要求。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应具备以下素质: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健康的生理和心理素质,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2.具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创新精神、实践技能和创业能力。

3.掌握良好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表达、理解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创新素质的重要性范文2

重视班级文化

教师应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因为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班级文化建设,可以通过黑板报文字宣传,“创新一角”的展览和“创新文学”等板块进行宣传,教师还要注意外部的影响作用,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提倡班级“创新”主题的设计,让学生通过班级活动促进自身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教师在班级管理规划中,可以定期举行以“创新”为主题的活动,通过小组竞赛和个人竞赛的方式加深创新意识。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办黑板报的方式整体竞赛,通过对各组的绘画、内容选材和版面规划等进行打分,整体分数较高的小组可以获得本月份的“创新优秀小组”旗帜,以便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个人的竞赛作品可以是文学作品的创新或物品创新,通过学生作品展示,让学生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创新能手”,而文学作品可以通过投稿的方式进行鼓励创作。经过“创新主题”活动,笔者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需要实质性、实践性的活动。

加强班级交流 在师生关系平等的前提下互相学习,重视对学生的日常评价,及时进行归纳总结。班级交流是实现进步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在班级管理中促进平等关系的建立,从而提升学生创新意识。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日常创新意识评价的分析和总结,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创新行动进行阶段性的评价,根据记录分析学生是否进步,从而为教师的下一步班级管理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加强学科渗透

中学阶段是学生的重要学习阶段的转折点,为了避免“学习机器”式学生的出现,教师要通过各学科的渗透作用来促进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让学生在创新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在实现有效创新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多样的学习方式,从而避免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单一性教育。

引导学生创新意识,配合学科特点鼓励学生主动深入课堂学习 由于班级管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学科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根据各学科的差异性特点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手段的转换促使学生深入课堂。例如在《思想品德》中,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让学生以辩论发言的方式谈谈对“创新素质”的认识,而在《数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解题多样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新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在《语文》中,教师可以立意习作“以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让学生自立题目写作等。如此,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实践中感受到创新的重要性,同时可以降低教师在创新素质培养方面的难度。

开展多样教学,通过活跃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和创新素质的培养 多样教学手段和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轻松的课堂气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开展任务教学和小组合作教学。在任务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大体要求,让学生能够发挥自身能动性的基础上实现自我创新。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通过小组相互交流,通过思想的碰撞和融合实现学生创新素质的养成。

重视科学管理

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需要教师在班级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更新、改革,教师要根据现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习惯作为基础,通过多样管理手段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班集体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教师要以“创新素质”作为核心内容。班级的科学管理作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关键之一应该得到充分重视,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类管理,通过对各种创新能力的划分促成更深层次的进步和发展,然后,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创新素质的不同表现进行“升降”,为学生创新学习提供依据和动力。

结束语

在班级管理中,只有以学生的基本能力作为基础,以发展学生更深层次的学习作为目标,以学生创新精神作为动力,才能真正达到素质教育所要求的中学生创新素质标准。

参考文献

[1]赵立多.当代高中生创新素质培养的障碍与改进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

创新素质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素质 非专业素质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8-0-02

根据目前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我们发现,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将环境适应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非专业素质表现排在了专业能力和外语能力等专业素质前列,具有较强的非专业素质的毕业生在就业时显示出了强劲的核心竞争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的内涵和构成要素不断发生变化,当今社会需要的“全才”,即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如何加强学生的非专业素质,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应该是高校开展学生工作的重点,需要广大高校学生工作者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

1 对非专业素质的理解

素质一词本是生理学概念,指人的先天生理解剖特点。现在所称的素质一般是指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按照不同标准,素质可以分为不同种类。如果从与学生专业相关性大小划分,素质可分为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

专业素质代表了一个人从事某种专业的能力和水平,它要求一个人具备从事社会职业活动所必备的专门知识、技能。非专业素质是一个与专业素质相对的概念,与专业素质相比,这些方面的素质往往更具有基础性、根本性的特征。

非专业素质,指虽不具备专业特征,但对人的成功有非常大的作用,有时甚至起决定作用的素质,是对专业素质以外诸多素质的综合提法。一般是指除专业性的知识、能力之外的其他文化知识、通用能力、必备人格等。

2 加强非专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2.1 加强非专业素质培养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完善的需要

科学发展观落实到高等教育就是要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康德曾指出,教育的任务是充分发挥人的自然禀赋,教育的最终目的则是使人人都实现自身目的,都得到自我完善。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就仿佛是相互支撑的“人”字,缺少任何一笔都不行。一个人只有同时具备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他才是一个健全的人,才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的非专业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它在人们追求成功的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2 加强非专业素质培养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专业化和职业化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典型特征。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样一种教育体系也不断显现出弊端。如从培养目标来看,专业教育培养的学生适应面较窄,往往只熟悉自己的专业领域,对其他领域了解不多甚至于完全不了解。另外,在我国现有的培养模式下,学生还不能做到完全按照自己的爱好和兴趣选修不同的课程,也不能跨专业学习,发展自己的个性与才能。目前就业市场上大学生有业难就的就业现状就直接反应出高校培养的大学生素质状况与社会需要之间存在的矛盾与差距。因此,只注重专业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非专业素质培养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3 非专业素质培养的内容

西安工业大学是一所“理工文商相结合,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工业大学,在校生达到近2万人。2008年以来,根据就业形势,我校深入开展了毕业生调研和回访,积极听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和要求,结合大学生培养目标,我们认为在大学期间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以下六方面非专业素质。

1)爱校敬业精神:爱校如爱家,维护学校利益,树立学校形象。勤奋敬业,守时按点,刻苦学习,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2)顽强拼搏精神:方向明确、目标专一,具有较强的吃苦精神,树立坚韧不拔的意识,为实现目标克服困难、持之以恒。

3)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很强的角色意识,定位准确,能够自觉服从组织,与组织成员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主动承担责任。

4)学习认知能力: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主动学习新知识,乐于接受新事物,具有较强的求知欲,能够快速、准确地学习和掌握本专业以外的知识,知识面广。

5)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开朗的性格,敢于与人交流和沟通,能够建立平等、友好、互助的人际关系,社交面较广。

6)沟通协调能力:具有灵活的头脑和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根据对象不同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能与任何人进行深入沟通并且能交到好朋友。

4 加强非专业素质培养的途径

4.1 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认识到非专业素质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培养非专业素质的氛围。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了动员教育。首先,全校上下要统一思想,重视大学生非专业素质的培养,各部门齐抓共管,全体教职工携手共做,集思广益,共同致力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尤其是广大学生工作者要认真挖掘非专业素质的内涵,积极引导学生认识非专业素质的重要性,理解非专业素质的内容,致力于非专业素质的学习和培养。其次,强化就业形势教育。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性,明白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必须做到专业学习和非专业培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有意识地将自己培养成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激发其非专业学习的内在动力。再次,将学生的非专业素质成绩与学生在校期间的评奖评优和入党推优等联系起来,形成非专业素质培养的激励引导氛围,提高学生非专业素质培养的积极性并给他们提供非专业素质拓展的舞台和天地。

4.2 结合大学生成长成才培养目标分年级分阶段进行非专业素质培养

将非专业素质培养与个人发展目标相结合,在大学四年里循序渐进培养,通过非专业素质的培养促使目标的实现。如一年级抓角色适应,重理想信念引导,主要围绕爱校敬业精神、人际交往能力来开展,强调刻苦学习、按点守时、言行文明的养成教育。二、三年级是大学生活的重要承转阶段和关键时期,重点强化学习认知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多方面的能力和精神的培养,如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学习方法讨论总结、学科竞赛、科技创新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参加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提升个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提高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参加实习、实训、实践等活动,使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大舞台,培养他们的顽强拼搏精神。四年级抓职业教育,重毕业就业指导,主要围绕就业创业教育来开展,进行职业道德、就业技能、受挫心理、继续学习和成功学等方面的培养和教育,如开展大学生求职技巧、职场技能、社交礼仪等专项培训,培养他们的爱岗敬业精神,提升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学生尽快适应社会需要。通过对不同年级学生有针对性的培养和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自然获得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面对就业胸有成竹。

4.3 不断创新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重视毕业生回访调研

转变就业指导观念,从教授学生求职择业技巧的“成品包装”向指导学生科学合理规划人生,有目的选择职业发展道路的“产品设计”转变,引导和鼓励大学生有准备有目的的进行创业,构建科学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来抓,建立完善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制度,形成从大一到大四的贯穿整个大学教育的完整体系。在常规的就业指导课程之外,尽量创造条件有目的地开展各类素质拓展和训练活动,培养学生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顽强拼搏精神,锤炼学生勇敢、坚毅的优秀品质。同时,定期开展毕业生回访调研,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反馈和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非专业素质培养内容和方向,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

4.4 广泛开展各种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高校要增加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结合专业素质教育开展各类校内科技创新比赛或者知识普及活动,创造一种良好的学生科研氛围。如建筑专业开展建筑模型制作比赛、建筑设计创新大赛;文法专业设立模拟法庭、模拟律师事务所,提高学生的谈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外语专业设立英语口语训练项目,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告别“哑巴”英语;各个专业和学院可对学生进行个人设计和团队精神的整体训练和专门指导。同时鼓励学生利用假期等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从感性上把握社会的整体就业形势。高校应积极建立和拓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和形式,将社会实践活动与教学实习实训结合起来,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与实习实训双重身份的育人基地。

非专业素质教育的开展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切实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高校必须重视对学生非专业素质培养。在教学观念上要把非专业素质教育摆在与专业素质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使之成为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一环。在非专业素质教育的组织、资金、指导教师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要积极探索非专业素质的更深层次内涵,研究非专业素质教育模式,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非专业素质评价体系。

整理

参考文献

[1] 罗建国,廖小磊.建议大学实行“非专业素质教育”[j].社会科学报,2009年4月2日第5版.

[2] 陶武成.成功素质教育——场高等教育的革命正在悄然兴起[c].光明日报,2008.03.1.

创新素质的重要性范文4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企业领导者也认识到企业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因此都很注重人才的培养。在招聘新员工时门槛也设置得更高,招录高素质的人才。但是,从总体上来说,电力企业人才培养的模式较为老套,很多员工的素质并没能从培训中得到较大幅度提升,电力企业并没能解决其人才极度匮乏的问题。从培训上来说,没能在企业中形成一定的学习氛围,员工的积极性没能带动起来,由于培训很多时候都是占用员工的业余时间,员工并不愿意接受培训,在培训中也是插科打诨,培训的效果较差。培训模式较为老套,说教式的培训激不起员工的学习热情。

2、电力企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企业需求的人才越来越多,无论是技术人员还是管理人员,电力企业都需要注入新的血液。在这种情况下,在人才培养上需要电力企业和高校共同努力,相互配合,培养出电力企业需要的人才,促进电力企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2.1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

为了促进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高,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电力企业要根据岗位的特点为全体员工制定出一套完整的绩效考核制度,尤其是技术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以绩效考核来给员工施加一定的压力,促进员工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提高,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绩效考核中对员工的工作表现情况、业绩、创新等进行量化评价,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潜能,促进员工主动去学习最新知识实现自身的发展。同时,企业要注重员工价值的发挥,让员工有更多的施展才华的平台,适当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如:开展好建议活动,员工可以对企业中使用的制冷设备、电气设备等进行技术改良,提出建议。通过一定的奖励制度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促进员工素质提高,促进技术创新。在企业内部形成技术创新的良好氛围,让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

2.2利用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凝聚力提高

电力企业作为国有企业,发展历程较长,有着深厚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为软实力,能促进企业生产力的提高。因此,电力企业要充分利用企业文化来增强企业凝聚力,将所有员工都集中到统一战线。通过一些群体活动来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通过实时为员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向员工辐射“提升自我素质”的思想。为员工提供才能发挥平台,让每一个员工都能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人才培养中利用企业文化来增强凝聚力,促进企业学习型组织的建设,让每一个员工都能自主学习,都能以积极饱满的热情来面对培训,促进培训效果的提高。

2.3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了广泛欢迎。电力企业需要的是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人才。高校与企业共同就人才培养制定出合理的方案,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教学,促进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利用假期去企业实习,在实习中促进自身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在实习的过程中能接触到最新的技术和工艺,这样又能让学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从而实现素质的提高。而电力企业的员工则在与高校学生和教师的交流过程中了解到更多新技术和新知识,从而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提高业务素质。高校在人才培养中要从社会发展的具体形势出发,认真分析电力企业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从而根据企业人才需求来制定出正确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输送高素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社会,在企业中迅速找到自身的定位。

2.4为员工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

创新素质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舞蹈教育;艺术实践;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4-0239-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飞速前进的科技文化对人才的需求也显示出了很明显的趋势――理论、实践紧密结合的实用性人才。而在当今形势下的高校舞蹈教育中,这种对实用性人才的需求则直接凸显出了艺术实践的重要性。艺术实践是高校舞蹈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能够通过艺术观摩,剧目排练和演出,艺术采风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各方面素质得以提高,并通过与课内教材的互动,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从而成为高校舞蹈教育中培养创新性艺术人才的重要途径。艺术实践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为:

一、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

在高校的舞蹈教学中,由于舞蹈教育本身实践性较强,在教学中更需要艺术实践的支撑。在整个舞蹈教学过程中,艺术实践是所学知识的延伸,也是课内知识得以灵活运用的实践平台。艺术实践能够使学生充分吸收课内知识,并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学习成绩。但是各种舞蹈语言的熟练运用却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练习,而专门的舞蹈组合由于训练形式过于单一,很难满足学生的练习需要,使学生容易由于缺少主动性而产生对组合训练的热情和兴趣。而艺术实践却可以通过学生对课内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自我编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将所要掌握的舞蹈语言在保留其美学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编创,最终以舞台考核的形式进行检验,这样,技能更好地巩固和练习了课内知识,又能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这个层面上来讲,艺术实践本身就是所学知识与能动性的实践紧密结合的一个过程,学生通过这个过程,能够把课内的知识创造性地运用和更彻底地吸收。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

教育部制订的《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缺少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造性人才,已成为制约我国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可见培养学生创造力已经成为当下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而艺术实践则通过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独特方式,能够极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为了使作品顺利创作出来,就要主动去观察生活,能动地提炼主题,发展变化舞蹈动机,以求塑造出鲜活生动的舞蹈形象,以及编创出富有新意的亮点造型和动作。在这一创造性活动中,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射到作品中,对作品从切入口、形象,动机等进行反复推敲,能动性地进行多方面思考,运用创新思维和形象思维发现和探索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其创造潜能。而在捕捉了人物形象,设计好表现人物特征的主动机之后,接下来的动作发展变化,则需要动手操作,一遍遍实践动作和动作连接,直到找到自己比较满意的动作组合方式。这一过程则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所以,学生在艺术实践中,能够主动参与其中,运用所学知识,加上自己的创新,享受着舞蹈艺术创造带来的乐趣。通过这种相对独立的思考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展示出了自己舞蹈创造力的同时,创造潜能得以进一步挖掘,创新性思维也得到同步提高。

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由于社会发展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具有创新性的复合型人才成为高校舞蹈教育培养的新目标。通过艺术实践,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为培养能教、会编、善表演的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舞蹈艺术的综合性因素,编创过程不仅需要对舞蹈语言的掌握,还要了解周边的姊妹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思维,如编创时对音乐旋律、动机、节奏、风格、调式、情感等都要有的深入了解,对造型的把握也要借鉴雕塑艺术的空间手法,调度的处理也要参考绘画的构图方式等;在排练中需要把作品通过教授的方式,把作品中的动作和所需情感和内涵传达给其他同学,这一过程锻炼了学生的教课能力,而参与表演的同学则能够在排练过程中对作品进行二次加工,又能提高了自身的表演能力和舞蹈表现力,并且在排练中由于牵涉同学过多,需要大家相互协作,共同努力来完成整个剧目,所以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大家的团队精神也得到相应的提高;而在演出阶段,由于舞台展演的直观性,让学生直接锻炼了心理素质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了学生的舞台实践经验。总之,通过艺术实践,学生有可能面临的诸多崭新的问题,这些都需要他们独立面对和解决,在发挥主观能动性地发现、思索和解决问题的同时,学生收获了很多课内无法学到的知识,并使其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和思想文化素质都得以不同程度的提高。 因此,针对于艺术实践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性,高校舞蹈教育应积极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努力开展和完善艺术实践,使之成为全面拓展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用以培养出更多的创新性实用性的舞蹈艺术人才,以适应社会和时代的要求。

综上所述,艺术实践作为高校舞蹈教育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关键所在。因此,艺术实践在当下高校的舞蹈教育中,应作为培养艺术应用人才的根本途径,引起足够重视。由此培养出的舞蹈艺术人才,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性高素质人才,才能更具有竞争力,为我国蓬勃发展的舞蹈事业增光添彩。

创新素质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创新 人力资源 管理机制 推动 企业 经济发展

一、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重要性

在如今知识经济背景下,人力资源作为知识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甚至可以说,一个企业能否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部工作人员的人才素质。只有依靠这些人才素质对企业内部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才能肃清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而作为管理这些人才素质的人力资源部门,想要真正发挥人才素质的巨大潜能,就需要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够清楚的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涵就是以人为本,通过对人本主义的追求促进企业内部经济制度和政策的完善与补充,从而保障企业能够得到更好的经济发展。而且,人力资源管理者还必须认识到人力管理的基本目标及主要工作内容,保证人力资源管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企业经济的更好发展,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可以看出,在如今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一个企业想要得到经济的快速发展,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十分重要的。

二、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推动企业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

对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来说,主要就是包括工作人员进行招聘,选择,以及对员工人员的工作、薪酬以及绩效进行评选的部门。对于如今社会与经济的发展需求来说,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内容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当今企业发展的需求,所以就人力资源管理禁止进行一定的创新,保障企业所具备的人才资源成为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重要手段。想要推动企业经济的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进行创新:

1、在管理方法上坚持以人为本

一个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依靠高素质的人才力量。甚至可以说高素质的人才力量,直接关系着企业是否能够很好的存活下来,然而如何依靠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提高企业所具备的人才力量资源是,如今企业应该解决的主要问题。因此,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一定要认识到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必须在人本基础上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这就需要企业在工作任务时,要重视内部员工的心情,不仅仅只是一个命令,在命令的过程中也要对员工给予鼓励和支持,甚至对他们表示关心,通过自身情感的展示,表达对员工的高度认可,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起完成任务的信心与决心。而且,也一定要重视起对员工精神的培养,保证他们能够在平常生活中实现自身更高层次的需求,从而最大程度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不仅如此,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培养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激发员工最深层次的潜能,为企业提供真正需求的人才。正因为人才资源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资源,所以我们必须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培养他们自身工作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进精神水平的提高,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真正需要的人才,达到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的目的。

2、提高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水平

S着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与进步,人们逐渐进入信息时代,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坚持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想要更好的,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在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对电子信息技术的运用。从而帮助人力资源管理可以突破一定的限制,促进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比如,在网上对为企业进行工作人员的招聘、筛选,不仅可以减轻人员招聘的成本,还可以使各地的人都可以参加。还可以在网上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想要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巨大作用,不仅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还需要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能力和水平,革新他们的思想,使他们能够清楚的认识到培养员工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性。只有对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进行改革,增强员工各方面的意识和能力,才能更好得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

3、提高薪酬管理水平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机制,需要对工作人员的薪酬进行分配,薪酬分配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然而如今很多企业的薪酬分配体系师兄存在着单一的问题,使得企业无法充分调动部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这就需要企业改革薪酬分配体系,加强薪酬分配的透明度水平,采取多种薪酬分配的方法,从而更好的发挥薪酬在员工工作过程中的调节作用。从社会调查的结果来看,很大一部分的工作人员希望企业也可以增强薪酬分配的透明度,他们认为这样可以的分配方法更为公平,也更加能够接受。以在人本主义根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中,需要保证工作的公平性,从而最大程度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而且,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还需要认真采纳工作人员所提出的建议,尽可能满足员工们合理的需求,这样可以使员工们更加愿意为企业服务,从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加。

结束语:

总之,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想要脱颖而出,并且在未来的发展中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保证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和水平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得需求。

参考文献:

[1]刘长虹.强化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机制,促进现代企业经济效益的发展[J].人力资源管理,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