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培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培养

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培养范文1

【关键词】

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为没有创新就谈不上进步和发展。那么怎样更好地陪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认为开放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种有效途径。

下面结合我个人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些见解。

1 开放教学环境,营造创新氛围

传统的教学缺乏真诚的亲密的人际关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爱、信任、尊重每一位学生。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为了便于学生的多向交流,我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经常采用四人或多人围坐,展开小组各做学习,打破约束呆板的学习空间,老师与学生相互之间平等交流,形成较为开放的教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大胆创新,勇于探索。

2 开放教学内容,提供创新素质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打破教学内容的封闭性,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充满数学,只有开放教学内容,才能紧密联系实际,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进行“再创造”。

比如:在学习成正比例后,我让学生到是外测量几个不同的杆高和它们的影长,以及同一标杆在不同时间内影长是否发生的变化,然后让学生通过计算总结归纳出:同时同地杆高与影长成正比例关系,并让学生利用影长求某个烟囱或楼房的高度。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比切明确了学习数学知识的社会意义。

3 开放教学方法,提供创新机会

在教学过成中,我们应该精心设计教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机会和条件。

例如:在教学比较分数大小时,我先让学生比较,然后归纳比较方法,大多数同学都是先通分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在进行比较,我及时肯定了学生的做法,并表扬他大胆创新。

4 开放课堂练习,培养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层次、多角度、多信息设计练习,给学生一个能够充分表现个性的空间。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在习题的解法上别出心裁,不具一格锐意创新。

例如:在学完分数应用题之后,我设计这样一道练习题:甲、乙两人加工同样多的零件,甲每小时加工为零件数是乙零件数的九分之七,乙每小时比甲多加工三十六个,甲每小时加工多少个?我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学生的解法很独特,这种开放性练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培养范文2

一、营造氛围,使学生敢于创新

亲近的感情,优美的场景,可以营造舒适的教学气氛,舒适的气氛可以酿成民主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作为教师首先就必须做到把微笑、幽默、温柔带进课堂,对学生和蔼可亲,温柔体贴。不把自己摆在学学生之上,让学生有“亲其师,信其道”之感,从而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在课堂上,教师必须充分尊重每位学生的人格,尊重他的勇敢精神,鼓励他们的主动行为,满足他们的知识欲望,这样才能使学生大胆的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各抒已见。只有这样才会有所创新,有所发现,有所成效。其次,要利用“温故而知新”的道理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把已教完的内容当作未教完的内容来教,给学生一个创新的机会,从而培养他们创新意识。这样可以把过去的定势思维变为创新思维。如教学“13=8+5”时,出示题目后向学生提问:“你们准备怎样计算这道题呢?”这时学生思维活跃,想说:13-8=5,所以13-5=8等等。所以方法的提出教师都必须予以肯定和表扬,这样就能使学生不受教师“先人为主”理观念的约束,享有海阔天空,任其飞翔的思维空间,不时地进发出创新的火花。

二、引导探索,让学生善于创新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务必要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要有的放失引导学探索新知,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会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问题中探索,发现和创新。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回。”创新就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只有发现问题,才能创造新的意境。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产生思维,这样才有得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可以先让学生测量比试大小不等的圆形图样或纸板的周长和直径,看从中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操作后说:“圆的直径长,周长也长;圆的直径短,周长也短。”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些结论提出:“谁能针对这一点提出些问题吗?”于是学生提出:“圆的直径长度与周长长度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学生的问题也正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待推算出周长长度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那么推导圆的周长公式也就水落石出,重难点也就突破了。这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基础。古人曾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和鼓励学生质疑,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如教学求平均数问题:“5个同学的身高分别是133厘米、132厘米、128厘米、135厘米,求他们的平均身高。”传统的方法是“总身高÷5”,但却有学生向我提出这种方法太繁。他提出:130+5÷5的打破常规的计算方法。的确是简便易算,教师这时必须因势力导,引导学生讨论,并对所有创造新颖方法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他们都积极思考,大胆地尝试。让他们在尝试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就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应组织学生讨论,相互质疑,阐述见解,这样既深化了会质疑学生的胆量,又自然培养了不会质疑的学生中得到启发,以疑激思,实现创新。

三、强化鼓励,让学生乐于创新

国外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每当学生在教师的精心组织,耐心帮助和指导下解决任何问题后,教师都必须给学生的这一结果进行积极的评价。当学生解答出某一道难题,教师也必须给学生加以鼓励。当学生能提出创造性的解题方法时,教师必须给以强烈的赞许。并树立为标兵。通过这样的鼓励和评价,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功的信念和成功的喜悦。一个人只要有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他就会激发无休止的追求和勇往向上攀登的力量。从而就更加促使他们胸中腾起求知和创新的火焰。

四、运用学具,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

布鲁纳认为:不经历真正获得知识的过程而单纯接受的知识是不能成为生动知识的。而操作活动能充分体现学生为主,教师主导的教学思想。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学具,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操作,让学生亲自实践,经历探求知识的过程,从而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法。教学中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学具,帮助学生获得直接感性认识,再经过手脑并用,完成由操作技能到形象思维,再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教师的演示及学生的学具操作,把解题步骤,思维过程始终与学具紧密地结合起来,达到发展学生思维的目的。

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培养范文3

一、“有疑”是起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为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搭建支架,给学生机会、给学生时间、给学生空间。让学生在不断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养成问题意识,逐步形成善于发现、勇于提问、敢于质疑的创新素养,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不少教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识不强,不能给学生时间与空间来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按照教师的预设思路进行,少留或者不留时间给学生思考,对于符合预设思路的问题大加赞赏,对于“节外生枝”的带有学生自主发现痕迹、意向的问题,缺乏敏锐的意识,要么不予理睬,要么敷衍了事,不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针对此顽疾,小学数学教师一方面要进一步更新观念,牢固树立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大力开展培养问题意识的教学活动。低年级要重视敢于提问的意识培养,对于学生的提问要不断给予鼓励,帮助学生形成自觉的问题“直觉”;中年级要重视善于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要通过适度有选择的指导与评价,帮助学生学会从现有信息中如何发现问题,帮助学生形成敏锐的问题“嗅觉”;高年级要重视学生问题的质量意识培养,通过丰富的活动,让学生慢慢懂得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角度不同、深度不同,问题的研究价值会有很大区别,帮助学生养成善于发现、勇于提问的良好品质。比如,同样的四个数:1、3、5、7,对低年级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是:他们都是什么数?用这四个数你能写出几个等式?对中年级学生提问,就应该更深入一个层次:接在7后面的一个或几个数是什么?它们能组成几个分数或者一位小数?对高年级学生,应该有更深的问题:1与其他数有什么不同……只要不断培养,学生的问题素养就能不断提高。

二、“善思”是关键

数学课程标准中还指出,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这个指导性建议指出了小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的核心是“思考”。“独立思考”的要求直接指向“山寨”泛滥成灾的现实,希望从儿童抓起,使其学会自主创造,突破成风的陋习;“学会思考”的要求则标明方法:创新能力的养成需要学习,需要指导,需要实践。

反观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反创新”的伪科学要求层出不穷。问题被一两个反应快的学生思考过回答过了,就等于全体学生思考过回答过了,这种以个别学生独立思考代替全体学生独立思考的现象非常普遍,危害很大。一是经常以个别代替全体,久而久之会让很多学生不愿去思考,他们独立思考的精神被慢慢蚕食;二是率先发言学生的意见,许多时候并不是自己独立思考的结果,而是家长或家教老师提前渗透的结果,此种情况下,独立思考的结果就更显得弥足珍贵。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首先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出发,从“中国创造”的未来着眼,在课堂上给足时间,让小学生在数学问题上有机会独立思考,才能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从方法论的角度,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比如,在一年级学生学习找规律时,让学生完成1、3、5、7、( )、( )的填空,学生会很快发现所需答案,但是,教师换个题目:5、7、9、( )、( ),看似几乎完全一样,不少学生就不会解答了,再加大难度变为2、5、8、( )、( ),傻眼的学生则更多。其实,学生完成1、3、5、7、( )、( )时,应该问问他们是怎么想的,学生会告诉你他的思考方法“我是从1开始跳着数的”, “我发现都是单数”……这是大多数学生的思考方法,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是对的。但是,这些方法对于解决等差数列的问题并不都适用。对于第二个问题5、7、9、( )、( ),“从1开始跳着数”的方法不对了,对于第三个问题,两个方法都不对了。其实,教师一开始应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1、3、5、7、( )、( )这一列数字,发现其从前往后逐渐变大的趋势,再引导学生发现要使数变大,应该用加法,最后引导学生发现在这一列数中,每次都是前面的数增加2得到后面的数,最后引导学生思考,找到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共同方法。

三、“验证”是途径

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培养范文4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创新意识;措施

一、引言

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受教学基础设施以及教师的落后的教学思想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学手段过于落后。再加上数学学科学习本身具备一定的难度,进而使得很多学生针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都缺乏一定的学习兴趣,严重影响了小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进而使得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存在一定的阻碍。倘若这些问题不能够被有效地改善和解决,将严重影响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提升,进而为以后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境。由此可见,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与解决措施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受教学条件以及教师自身的教学思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多教师针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存在问题,部分教师存在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的问题,还有一部分教师存在教学手段落后等问题,进而使得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一)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大部分教师都习惯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所谓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主要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将教学知识一味的灌输给学生,却不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接收情况。这种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缺乏一定的兴趣,很多学生会感觉数学的学习比较困难,还有的学生会感觉数学的学习十分的枯燥,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更严重的是,这种过于单一和过于呆板的教学方法会影响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进而影响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构建。

(二)教学手段落后

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受教学设施的影响以及科学技术的影响,很多的教师针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都比较落后,大部分的教师还是采用一书、一笔、一黑板的教学模式,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使得小学数学教育工作的开展变得更加的具有枯燥性,从而使得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缺乏学习兴趣。另外,针对于教学内容的安排,很多教师在教学方面也过分的格式化,大部分教师针对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基本上都采用如下几个步骤:第一,复习上节课所学习的知识;第二,讲解新知识;第三,做相关的习题;第四,布置课后作业。365天天天如此,久而久之,课堂便失去了吸引力,从而使得学生失去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严重影响了数学的学习效果。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环境下,针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确实存在比较多的问题,亟待我们去改善和解决。

三、改善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和措施

常言道“有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寻找不到改善问题的方法和措施”,针对于上文所阐述的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及时寻找到改善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措施,进而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

(一)多媒体教学法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宽泛,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在行业发展过程中引入多媒体技术。由此一来,各个学校也开始逐渐引入多媒体技术,而对于小学数学教育工作的开展来说,我们也可以实现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PPT教学法代替传统的板书教学法。一方面来说,利用PPT教学法进行教学可以节省因板书而浪费的时间,另一方面来说,借助于PPT教学法进行教学,也可以实现课堂教学氛围的改善,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同时,针对一些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比如说,三视图的讲解,教师也可以借助于PPT的方式来实现三视图的直观展示,进而将数学教学变得更加的直观和形象,借助于创新型的教学方法的使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竞赛教学法

传统的教学环境下,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学手段过于落后,进而使得课堂教学变得十分的枯燥,教学氛围也不是十分的理想。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很难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如今,为了实现课堂教学氛围的转变,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很多教师开始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竞赛教学法。举例子来说,在学习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保证每个小组的人数相同,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题目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在大屏幕上,然后小组的学生开始进行练习题的计算,相同的时间内,计算速度最快且准确率最高的小组获胜。这样一来,既可以实现正常的教学内容的讲解和习题的练习,又可以借助竞赛的方式来提升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在参加竞赛的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开拓学生的思维,进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提升,进而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传统的教学环境下,针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也得不到培养和提升。本文结合了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探讨了改善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希望在本文相对应的一系列的讲解之下,可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建设,实现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为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鲁静.小学数学教学“伪生活化”及其应对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2]熊觅.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3]杨巧婧.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1.

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培养范文5

关键词:创新意识;培养;数学教学

一、营造自主学习氛围,提供创新机会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愉悦、宽松的情绪,对认知具有组织作用。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一个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关键在教师的创设。首先教师要将爱心撒播在学生中间,要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学生,以温和亲切的语言感染学生,以优美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情感。唯其如此,才能建立师生互敬互爱的民主和谐气氛。其次,要激发学生创新的动机。数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很多内容可以引起学生的猜想,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如果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多提供一些活动的空间,让学生自由地想,大胆地说,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去思考,那么学生就会萌发创新的动机。即使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错误,只要是思考了,错误也是美丽的,千万不要一棍子打死,要以宽容的心善待每一个学生,积极地去引导他们。如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计算时,我首先让学生进行操作,让每个同学将手中圆柱的侧面想办法展开,看看最后形成了个什么图形。很多同学都是先阅读课文,看看书上是怎么讲的,要求怎么做的,然后根据书上的方法沿着圆柱的一条直线展开,最后得到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对这样的同学,我在全班大声地表扬他们,给予肯定。此时,一位同学提出自己展开的是一个正方形。我随之提问:“这位同学肯动脑筋,不一味相信别人,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那么,同学们想想,什么样的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才能得到正方形呢?”这时,同学们发现了与自己做法不同的,马上又动起手来,思维也异常活跃起来,积极讨论,纷纷举手作答,把学习活动推向了又一个。最后,在同学们的讨论中得到答案:圆柱的侧面积都等于底面周长×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气氛宽松,活动自由,主体意识强,在兴趣中培养了创新思维,为以后的创新奠定了基础。

二、挖掘智力因素,培养创新精神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仅仅要抓好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还应挖掘教材中内在的智力因素,着眼于学生素质能力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的,遇到问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问题解决的途径能否有更简便、更快捷、更方便的,答案是不是唯一的等。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一根铁丝恰好可以围成一个边长为8厘米的正方形,若改围成一个宽是6厘米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应是多少厘米?”如果按一般方法做题,学生也能够列出式子,得出答案:(8×4-6×2)÷2=10(厘米)。这种方法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不是有更巧妙更好的办法来解决此问题,教师可以从拓宽解题思路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得出不同的解法。教师可以试着让学生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入手去解答。经过学生的思考、讨论,自然会得到另外三种解法:(1)8×4÷2-6=10(厘米);(2)8×2-6=10(厘米);(3)8+(8-6)=10(厘米)。这三种方法解题思路巧,应用了长方形、正方形对边相等的特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不要限制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应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多方位地去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使学生的创新求异能力得到提高。

三、适时进行鼓励,提高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培养范文6

关键词:创新素质 创新意识

江总书记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下面我结合多年教学研究和实践,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要为人师表,并关爱每一个学生,抓住小学生爱说爱动、尊师好奇的特点,培养和加深情感的交流引导与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探求新知识和调动学生大胆创新思维,开发思维,允许学生大胆想像,通过讨论开阔视野得取结论。讲课时要来源于课本但不拘于课本,使学生开阔了视野获得新知,懂得解决问题可从多方面去想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与最好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引”的设计。一是“引”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并不深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引”要奇异,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趣,从而创设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三是“引”要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容易受到启发,创设学生勤于动脑,富于想象的氛围。

例如: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我通过谜语创设深动有趣的情景“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嗒嘀嗒不停走,叫我按时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朋友。” 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钟)我抓住时机进一步引入,在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钟,这些钟虽然大小不一,形状不同,但作用都是用来帮助人们掌握时间的。我们小朋友从小要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就要学会看钟表。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几位新朋友时、分、秒,板书课题,进入新课。在他们心情愉悦之际,进入新课,既活跃了课堂,有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重视实践操作,培养创新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筋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手与脑的这种联系,就要求教师要重视实践操作,并指导学生在操作时必须把操作与思维活动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因地制宜,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已有教具或制作的教具,演示和让学生亲自操作等手段,为学生尽可能多的提供参与的机会,达到使学生眼看手动,思维和动口相结合。在教学中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使学生身临其境,教师根据学生具体操作的过程精心组织指导,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的活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领会了知识的更新与前后联系,使其学得轻松愉快。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战胜困难的决心,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使其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在复习完旧知识后,让学生拿出二十个小圆片,再把学生分成五个人一组和七个人一组,让小组长把二十个小圆片平均分给小组里的每个同学,并把分的结果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通过小组讨论再汇报。动手操作前启发谈话:今天同学们发挥自已的聪明才智,动手用分“小圆片”的方法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大胆实践,探索出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这样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整个操作计算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牢固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算理,让学生品尝到了自已成功的喜悦,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三、培养情感,创设良好氛围,让学生敢于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对学生整体而言,应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决不能因学生一时成绩的差异而区别对待。对学有所难的学生要耐心帮助,热情关怀,循循善诱,对其点滴进步都应及时鼓励和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促使其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中去,创设良好的宽松的学习境界使学生乐于创新。教师在每学期排座位的办法上亦让学生热烈地争论。例如,40张小桌有多少种排位方法。通过热烈的讨论得出很多排位方法:如圆形排法,方形排法,还有的同学把40分解成20×2,8×5,10×4,40×1得出几种直线排法,还有的同学反驳说排座位要结合实际等等。我作为教学中平等的一员参与学生的讨论并加以引导。这种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加强了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和思想的交流,使学生感到教师是可亲的,让学生感到教师的温暖、体贴、理解和宽容。可见良好的学习氛围能消除学生的“恐惧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激励质疑